国安社区 金融金融和哪些平台合作?

蚂蚁金服入股国安或成泡影 马云手里有恒大
作者: 孙宏超来源: 腾讯科技 17:46:28
有消息显示在本周一,国安、恒生、三方代表曾经来到足协对恒生认购国安36%股份咨询申报流程和相关事宜,但足协方面认为的母公司和存在关联关系,如果同意申报的话那意味着马云控股着恒大和国安两家俱乐部,这是足协明令禁止的。截止到发稿为止,蚂蚁金服及恒生电子方面均未对此消息发布公开回应,但有相关信源对科技表示此传闻属实。相关资料显示,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成立于日,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是中国大陆成立最早的一家职业俱乐部,也是中国1994年足球职业联赛以来迄今为止唯一一支从未改变东家的职业足球队。1997年2月经北京市政府和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批准,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变更为直属中信国安集团公司经营管理。2003年12月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由中信国安集团公司和北京国安建设有限公司两家股东共同出资。而从去年开始,这家“央企”一直在寻求股权改革,尽管上赛季与乐视的合作最终的结果是不欢而散,但国安也没有放弃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让俱乐部所有制变为混合所有。不过目前马云同时持有阿里巴巴集团和蚂蚁金服股份,而阿里巴巴和持有广州恒大股权、阿里巴巴集团和江苏母公司苏宁云商交叉持股,这意味着如果蚂蚁金服持有国安的股份,曾经的“实德系”或许会在马云身上重现。12月20日晚间,恒生电子曾发布澄清公告,表示“经与公司各部门确认,以上所述国安相关事项与上市公司恒生电子无关。”
打开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和朋友圈
电商服务频道
电商服务推荐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如何协同共赢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如何协同共赢》的精选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与实体经济如何协同共赢》 精选一互联网是以各种常见的互联网工具(多指技术、搜索引擎工具、移动互联技术等)为依开展的创新型金融模式,具体应用形式多样,包括服务、服务以及服务等。互联网金融通过实现金融领域与互联网工具的有机融合,体现了经济发展中的开放性、平等性、协作性以及分享性特点,达到了创新并延伸传统金融理念的目的,从而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因此,互联网金融作为传统金融理念与模式的创新形式,势必会对实体经济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着一定的不足与缺陷,如何利用互联网金融助力实体经济的创新发展,是业内人士高度重视的一项课题。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多重挑战对于我国而言,实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首先,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增大,实体经济亏损面有所增加。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11年以来,GDP同比增长率以及环比增长率均有所下滑。特别是自2015年以来,我国名义GDP呈现出下滑趋势。虽然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仍然处于相对平稳状态,但根据以往历史数据来看,名义GDP增长率下滑,甚至低于实际GDP增长速度,可能会导致实体经济陷入困境。其次,我国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渠道不足,对实体经济发展产生了抑制作用。截至2015年,虽然全国范围内小微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但资金缺口以及融资缺口不断增加,导致大量小微企业的成长受到融资问题的影响。从实体经济发展的角度上来看,小微企业多具有性的特点,企业的财务数据不够完备,加之针对小微企业的社会机制不健全,因此传统银行难以为小微企业提供充足的贷款资金支持。总体来说,受到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偏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金融机构对于实体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被削弱,最终导致实体经济发展受阻。再次,受到全球经济发展不景气影响,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外部需求环境恶化。由于全球的影响,自2008年以来全球范围内多个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尚未完全恢复,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相对不利。对于发达国家而言,这些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累积的债务规模较大,可持续举债能力并不理想,货币政策以及财政环境过于宽松,难以带动实体经济的发展与扩张,因而实体经济的增长动力严重不足。从这一因素出发,一些国家与地区尝试通过贸易保护措施以及汇率等方式干预外贸行业的发展,反而导致了国内实体经济的进一步衰退。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相互促进在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的过程当中,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首先,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具有发展目一致性。互联网金融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实现了传统金融模式的创新,对经济结构及其发展模式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但其与实体经济的发展目标仍然是高度一致的。简单来说,必须始终将实体经济的发展作为出发点与归宿,以提高社会的金融服务水平为最终目标,并在规模、结构、质量等方面体现出一致性。其次,互联网金融对实体经济存在着正面的促进效应。互联网金融产生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促进传统金融向着民主化、普惠化方向发展,进而产生对实体经济的正面促进效应。互联网金融对于实体经济的创新发展有一定驱动意义,在加快实体经济的产出速度、提高流通速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还能对社会再生产活动产生刺激性影响,以健全并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互联网金融驱动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的战略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创新发展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为更好地利用互联网金融工具,积极驱动实体经济创新发展,未来的关键在于健全互联网金融市场准入标准,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政策环境进行优化,引导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资金向实体经济转移等几个方面,具体战略措施如下:健全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准入标准。健全的市场准入标准能够促进互联网市场的规范、有序发展,对改善互联网金融行业参差不齐的发展水平有积极意义。首先,应当将牌照制度引入互联网金融市场中。以所引入的工作机制为范本,构建适宜于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牌照模式,一方面可提高互联网金融平台统计管理的便捷度,另一方面能够明显提高互联网金融市场进入企业的资质水平。其次,应规范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注册资本金。**部门应发挥宏观监管职能,在中引入最低注册资本金制度,利用资金支持加强平台对各类风险的抵御能力,以有效。构建可驱动实体经济发展的互联网金融政策环境。与传统意义上的实体金融模式相比较,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将互联网理念与互联网技术手段高度融合,但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本质仍然在于“金融”两字。因此,互联网金融必须将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根本目标。在对互联网金融发展进行监管与引导的过程中,应关注如下问题:首先,应将互联网金融相关知识作为企业领导层培训范畴中的重要内容,使其领悟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的意义与价值;其次,对于我国而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转型的宏观背景下,应当尽可能实现实体经济与互联网金融的协同、适应,通过政策环境下的一系列利好措施,促进我国金融结构的转换。政策引导互联网金融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为开拓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的融资渠道与途径,解决融资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保障小微企业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在**部门对互联网金融行业进行宏观引导的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部门应通过税收优惠或专项财政补贴的方式对信贷资源配置进行优化调整,引导互联网金融市场贷款资金逐步向实体经济流动。其次,要限制资金补贴对象数量。政策扶持的对象不得过于宽泛,应当将中型和小微企业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对企业交易规模作出明确限制,并根据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交易增长率、以及注册资本等关键数据,采取不同等级的奖励或补贴措施。车贷:利息0.6,综合1.8房贷:利息0.6,综合1.5退税贷:利息0.6,综合2.5:利息0.6,综合2(公务员贷3天内还完不收任何费用,即3天免息)不管,通通可做,资料简单,当天放款。中介点位代收无上限。具体详情请咨询电话:《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如何协同共赢》 精选二互联网金融通过实现金融领域与互联网工具的有机融合,体现了经济发展中的开放性、平等性、协作性以及分享性特点,达到了创新并延伸传统金融理念的目的,从而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因此,互联网金融作为传统金融理念与模式的创新形式,势必会对实体经济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的过程当中,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首先,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具有发展目标的一致性。互联网金融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实现了传统金融模式的创新,对经济结构及其发展模式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但其与实体经济的发展目标仍然是高度一致的。简单来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必须始终将实体经济的发展作为出发点与归宿,以提高社会的金融服务水平为最终目标,并在规模、结构、质量等方面体现出一致性。其次,互联网金融对实体经济存在着正面的促进效应。互联网金融产生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促进传统金融向着民主化、普惠化方向发展,进而产生对实体经济的正面促进效应。互联网金融对于实体经济的创新发展有一定驱动意义,在加快实体经济的产出速度、提高流通速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还能对社会再生产活动产生刺激性影响,以健全并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认为:要更好地利用互联网金融工具,积极驱动实体经济创新发展,未来的关键在于健全互联网金融市场准入标准,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政策环境进行优化,引导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资金向实体经济转移等几个方面。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本质仍然在于“金融”两字。因此,互联网金融必须将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根本目标。清凉一夏,激情狂欢!!领、满额赢红包、再获奖励。→《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如何协同共赢》 精选三针对加强金融监管、防范等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天风证券首席***家刘煜辉,社科院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围绕金融风险的主要表现、原因及监管等问题展开了分析与讨论。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金融风险有所积聚,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今年4月25日,中共中央**局就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进行第四十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习**在主持学习时就维护金融安全、做好金融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这都显示,中央对于防控金融风险高度重视。“”迅速采取措施,不断强化金融监管,例如,开始对资管业务整体监管框架进行统一设计,央行将表外纳入MPA考核,银监会对“”进行,证监会要求经营机构不得从事让渡管理责任的所谓“”,保监会为的开发设计划出“底线”,等等。不少人慨叹,今年的金融监管力度超乎想象,而且有继续强化的趋势。近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指出,这些政策的出台并非一时兴起、空穴来风,而是监管部门已经把过脉,对当运行的症结早有掌握,对症施药。猛药已下,需要看到病情有所缓解才会调方子。那么,金融运行的症结是什么?又如何对症施药呢?针对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等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天风证券首席***家刘煜辉,社科院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围绕金融风险的主要表现、原因及监管等问题展开了分析与讨论。未雨绸缪查隐患:风险总体可控《21世纪》:如何评估当前的金融风险?哪些风险比较突出?今年可能会处置哪些风险点?刘煜辉:现在市场上讨论比较多的是“”为何演变成“负债荒”。之前是,负债跟打了鸡血一样。在所谓的“资产荒”下,大资管拼的是募资能力,负债成本越做越高。现在,在MPA考核、整治“三”等政策下越来越冷冻。冷冻的资产想靠负债提供给养,严重依赖融资市场,消耗了市场的,形成硬缺口。现在市场上缺流动性。但这并不是监管层用力的结果。到一季度末,银行业达到了238万亿元,比2014年末增长了60多万亿元。这还只是的增长,没有计入表外的扩张。如果表内、表外的资产加起来,将会是一个不小的规模。曾刚:总体来看,目前金融风险仍在可控、可承受范围。但在过去几年中,为降低实体经济,货币环境偏宽松,为金融套利提供了机会,形成了新的一些风险隐患。主要风险有以下几类。首要是信用风险。因为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加速,部分过剩行业及其上下游企业的经营状况恶化,预计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从的变化趋势上看,从2016年4季度起,上市银行的不良率已经开始趋于平稳,预计随着实体经济的企稳,新增不良的压力将会逐步减弱。其次是跨市场交叉风险。最近几年,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不同机构间的交叉、融合不断加深,业务、产品创新不断涌现。这种交叉、融合的趋势,有效地打破了金融市场的分割,成为推动我国的重要力量。不过,在提高金融效率、创造新盈利空间的同时,金融风险的交叉和传递也变得日益复杂,使和愈发突出。2013年的“”和2015年的股市波动,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根源于此。目前,跨市场交叉风险的主要来源是各类跨市场产品和业务创新,主要集中在“大资管”领域。根据相关研究,截至2016年末,我国各类金融机构提供的大资管类产品总量已超过100万亿元,即便扣除重复计算部分,也估计在60万亿左右。资管产品发展相当迅速,积累了一定的风险。过度的创新与自由化需要得到纠正温彬: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货币环境相对宽松。从外部看,次贷危机以后,美联储等主要经济体的央行先后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个别国家央行甚至还采取了负政策,全球流动性过剩,推高了全球;从内部看,2014年以后,为了稳增长和降低成本,中国人民银行数次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企业、居民和不断攀升,债务风险积聚,容易引发金融风险。二是金融创新加快。2013年以后,我国金融改革尤其是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银行持续收窄、盈利能力下降。为了规避资本监管规模控制,银行机构利用通道、理财、委外等发展表外业务,借用同业科目发展类信贷业务,从买入返售到应收款项类投资实现信用扩张,但“隐性”的存在增加了银行体系的风险。同时,创新更是将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信贷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金融风险交叉传染性增强。曾刚:信用风险主要还是来自于实体经济的调整。受国内外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小微企业面临成本上升、资金紧张等问题,它们抗风险能力较弱,对经济环境变化高度敏感。此轮反弹,首先表现为小微企业违约率上升。随着风险扩散,一些中型企业、大型企业也开始陆续出现违约现象,商业银行增长。跨市场风险则在一定程度上源自于金融的过度创新,尤其是利用资管业务进行和空转套利,**降低了监管的有效性。比较突出的,一是出于逐利和规避监管的目的,产品结构复杂,产品嵌套问题突出。无论是在资金来源还是在资金投向上,银行产品与同业机构、其他资产管理产品嵌套的情况都比较普遍。多层嵌套增加了资产管理产品程度,很难识别资金最终投向的风险状况,一定程度上导致风险在金融体系内部积聚和传染。二是“”模式较为普遍。商业银行在资产管理业务资金筹集和投放过程中,一般采取滚动发行、集合运作的“资金池”模式,利用赚取溢价。期限错配模式必然会存在流动性问题,推动流动性风险上升。刘煜辉:过去三年,M2增加了40多万亿元,而GDP只增加了不到20万亿元,也就是说,有20多万亿元货币没有转化成GDP。它们要么就是流入房地产市场炒房,要么就是造成金融系统的膨胀。后者反映为金融机构的膨胀,即各种各样交易的扩张,特别是银行和之间的同业以及交易。上述两者都属于非,也就是不创造财富的资产。里这两类的占比越多,产生的收益就会越少。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全球持续了40多年的金融深化(或者说金融内生化)的过程。中国的金融深化是这一全球浪潮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金融的发展越来越偏离实体经济的增长。这么些年,我作为研究者,很幸运看到了从“金融压抑”走向“金融自由化”的浓缩过程。上世纪70年代,商业金融信用的投放主要依赖于实体经济所产生的现金流或者收入。也就是说,实体经济所产生的现金流决定信用投放的规模。但是,70年代以后,金融不再是一个因变量,不再是宏观经济框架中所定义的金融中性的状态(所谓中性,是指金融是将储蓄转变为投资或者资本形成的中介),金融越来越高度内生化。也就是说,金融信用的扩张越来越不依赖于实体经济所产生的收入,而是来自于资产端的膨胀,一种常见的模式是,将资产作为抵押品,再投放信用。相应地,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为信用投放依托于土地、房地产等不动产,金融以此为基础快速扩张。现在,土地和房地产已具有非常强的金融属性。可以看到,70年代以后,信用周期和价格周期变成一个自我加强、自我实现的过程,甚至可以说是合而为一。价格周期实际上是信用周期的镜像,这两个周期是相互叠加、相互强化、相互证明的,指数级地推动金融信用的扩张。另外,80年代以后债务周期的波动频率比70年代以前要高出许多倍,包括次贷危机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中国也是如此。中国改革开放到现在才30多年,金融信用、资产、资本的概念和市场雏形的出现或建立是在上世纪90年代之后。虽然这些概念在中国出现的时间相对晚一些,但是中国没有脱离金融自由化这个过程。2009年之后中国金融深化的过程,实际上是过去西方世界金融自由化过程的浓缩。金融存在“不可能三角”理论:金融稳定、和金融创新(金融自由化)。当金融稳定和降低道德风险成为选项后,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就会被放弃。理论上讲,这是一个降低系统厚尾风险(指极端行情出现的可能性增加而且频繁,不寻常的事件可能造成市场行情的)的过程。金融应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21世纪》:据计算,2016年M2/GDP的数值高达208%,而2008年这一比值为148%——八年间该比值上升了60个百分点。金融风险有所积聚与货币供应快速增长、整体宽松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曾刚:M2与GDP的比值反映了宏观层面的金融风险,主要来自于货币与信贷相对于实体经济的过度扩张。过去几年中,随经济结构调整,GDP增速持续下行,但货币信贷仍维持较快增长。近年来M2/GDP比值上升,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上升。这些都反映了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背离在增强。这一方面导致资产价格的过快上涨,进一步扭曲了实体经济结构;另一方面,过度宽松的货币、信贷,也阻碍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其是去杠杆工作的推进。温彬:这个问题可以结合一起看。近期,关于“缩表”的讨论比较多。目前,规模为4.5,是次贷危机前的5倍,而我国央行表只是危机前的1.7倍,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央行执行的是稳健货币政策。然而,由于中美两国融资结构不同,导致其他存款性公司(指银行部门)的资产负债表扩张程度存在很大差异,并体现为M2的增速不同。美国以直接融资为主,货币乘数和货币创造效应低,2016年末美国M2占GDP的比重为71%,比2008年只上升了15个百分点,而我国M2占GDP的比重持续走高,除了与我国市场交易的货币化程度提高外,主要与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结构有关。长期以来,我国储蓄率比较高,银行作为把储蓄转换成了信贷,信贷又派生出存款,循环往复,在我国货币总量不断攀升的同时,也使金融风险向银行体系积聚。近年来,我们一直鼓励大力发展直接融资,降低水平,目的就是减少融资对银行体系的依赖,降低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刘煜辉:经济增长、货币供应量、这三个指标是绑在一起的。现在必须要2-3个单位的货币信用或者债务打下去之后,才能产生一个单位的GDP增量。如果货币投放不够多,经济增速就可能会掉下来。最近三年间,对于中国货币金融的运行而言,M2的衡量价值严重下降。因为中国的货币信用创造机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货币信用创造具有两个发动机,一个发动机是传统发动机M2,M2增速相对平稳,现在稳定在11%左右;M2之外还有一个发动机,这个发动机的马力还特别强,这个发动机就是同业负债。过去两三年,包括同业负债在内的“”这个科目中的增长率每年都维持在20%左右,而同期银行总负债的增长率基本上在12%-16%之间,这两个数据的曲线是分离的。目前银行业总负债规模约为230多万亿元,M2余额约为160多万亿元,两者之间相差70多万亿元。这几年,这两者的差额增长得很快。这相当于,在货币创造机制中,M2创造了一次,又创造了一次。《21世纪》:数据显示,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6年的4.5%增加至2016年的8.3%。金融业快速发展是否是金融风险有所积聚的原因?如何看待金融风险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刘煜辉:刚才说过,打进去40多万亿的货币增量,只带来15万亿的GDP增长,剩下的20多万亿元是什么呢?不就是奶油蛋糕吗?不就是金融与金融交易?这在很大程度上催生了金融业增加值占比的上升。温彬:数据显示,2016年末美国金融和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7.3%,我国金融业对经济的贡献度已经超过美国。我国金融业快速发展一方面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受益于金融的改革和开放。但也要看到,我国金融业主要依赖规模的扩张,尚未经过一个完整的经济和信用周期考验,特别是近几年资金空转和套利现象比较突出,一方面加剧了实体部门“融资难、融资贵”,另一方面也造成金融系统自身的风险上升。因此,金融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基础,要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何加强监管?《21世纪》:近年来,金融领域创新力度颇大,但互联网金融、资管业务、、等业务在创新发展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何看待金融风险与金融创新之间的关系?金融创新太快是不是当前金融风险有所积聚的部分原因?温彬: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创新适度可以促进金融发展、充分发挥金融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但如果创新过度的话,不仅会危及金融体系自身安全,也会冲击实体经济的稳定。从国际上看,历次金融危机的发生都与金融创新过度、野蛮生长有关系,美国次贷危机就是很好的例证。因此,需要加强对金融创新的监管和规范。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金融创新,特别是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这成为金融风险有所聚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银行同业业务异军突起,一方面通过发行增加负债,另一方面通过增加同业投资、委外等扩大资产规模。在银行盈利增加的同时,也导致了资金空转和套利出现。此外,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增长迅速,其规模与GDP之比接近100%,其中不少产品存在层层嵌套、期限错配、等问题,导致风险叠加。近期,金融监管治理的重点是同业、理财和委外等业务,目的是防止资金脱实向虚和套利活动,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监管加强后引起了股市、债市的阶段性调整,但金融监管不能因噎废食,短期和局部风险的释放有利于金融的长期和系统性安全。《21世纪》:金融风险有所积聚是不是缘于无力应对混业经营的形势?是否需要专设机构来防范金融风险?刘煜辉:监管体制要长牙齿,要消灭道德风险的土壤。尤其是中国还是处于改革、转型中的转轨经济体,宏观经济还处于三期叠加的阶段。金融自由化的推进一定要谨慎。如果国企不改革、财政不改革、银行体系不改革,那么到处都是预算软约束的主体,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而我们单方面地把金融要素管制解除,释放出来的红利只能被软约束的主体大量吸收,造成信用资源更加严重的错配。我们没有看到信用资源更多流向支持中国经济转型或者重构的领域,而是大量流向和地产。现在需要反思过去几年金融自由化的推动过程,以及导致今天金融无序状态的深层原因。为何资金会脱实向虚?为何经济会产生一定的泡沫?在中国现在的金融环境下,道德风险、生存的土壤需要改良。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加强金融监管、推动以及金融治理整顿,就是一个改良的过程。就金融监管体系而言,现在可能要迂回地构建超级金融监管体系。目前金融监管明显加强,比如将出台资管新规,对的真空地带、野蛮生长的交易结构等进行“一刀切”。目前,监管部门从这些方向着手去形成压力,不止是要使杠杆更透明,同时也要压缩杠杆。曾刚:部分金融风险,尤其是由于资管业务无序发展所导致的交叉风险,确实和监管有一定的关系。从本质上讲,为了保证金融创新的活力,金融监管往往都是滞后于创新的。但过度的滞后,容易让不当的创新获得过度发展的机会。从过去一段时间看,在资管业务领域,的确存在着监管滞后的问题。当然,这种滞后,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目前的分业监管框架。目前,除银行以外,信托、证券、、期货、等金融机构纷纷发行自己的资产管理产品。发行主体不同,对应的的价值就不同,资产管理产品的资金来源和投资范围也就不同。比如,《商业银行法》规定,银行不能股权,但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则可以从事直投业务;此外,与银行牌照相比,在资金来源和投资范围上都更加灵活。在分业监管的框架下,不同类型资产管理产品的监管部门不同,由此导致监管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由不同发行主体发行的本质属性相同的资产管理产品在实际中却适用了不同的监管标准,由此导致的不当创新(监管套利)在实际中较为普遍。从未来看,应加强对跨行业金融创新的监管协调。首先,基于功能监管原则,由“一行三会”牵头,对于不同类型金融机构发行的具有相同属性的资产管理产品,尽快制定统一的管理办法,消除监管套利的空间;其次,密切跟踪资产管理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强化“一行三会”的监管协调机制,对监管政策进行及时协调和调整,以适应市场发展的新变化。温彬:金融监管和创新是辩证的关系,监管过严会抑制创新并形成金融压抑,疏于监管又会造成金融风险。从实践看,监管通常会滞后于创新。我国采取的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体制,金融创新活动打破了机构监管的范围和界限,造成了监管的“盲区”或“真空”。次贷危机使全球央行认识到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分业监管已经难以适应金融创新和混业经营发展的客观要求。从国际上看,金融监管有两个发展趋势,一是从机构监管转向功能监管;二是建立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强化央行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我国应建立怎样的监管框架,有很多建议。当前要切实有效发挥好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央行探索建立“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框架,落实好。针对问题比较突出的如资产管理业务,尽快出台统一的管理意见,稳步推进金融去杠杆,维护金融系统性安全。《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如何协同共赢》 精选四图片来源:视觉中国作者:蔡咏、吕海、刘涛、虞坷、施雪清作者简介:蔡咏为国元证券董事长;吕海、刘涛、虞坷、施雪清为国元证券资深研究员。导引:今天,“脱虚向实”已经成为一个显词。但资金“脱虚入实”对于宏观、微观经济究竟意味着什么,社会资金“脱虚入实”究竟面临着怎样的困局,又如何积极应对这种情况,一直以来缺乏系统而又富有建设性的研究,并开出医治的“药单”,这恰恰是国元证券董事长蔡咏,以及吕海、刘涛、虞坷、施雪清等4位国元证券资深研究员写作这篇文章的重要意义所在。无论是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还是实体企业经营人士,亦或是媒体从业者,读完此文,相信必有所获。摘要:本文在简要分析了我国社会资金“脱实入虚”的现状和成因基础上,指出了社会资金“脱实入虚”既阻碍了微观经济运行,也不利于宏观经济发展,而且对社会风气造成恶劣影响,进而在深入剖析该问题的同时给出了推进我国社会资金“脱虚入实”的十条改革思路和对策建议:继续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清理“”,加快**简政放权;坚持稳健、中性、连贯的货币政策;积极规范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例;认真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设立中小企业,帮助和引导中小企业成长;优化企业经营环境,加快推进减税等综合配套改革;对民间资金进一步开放垄断性行业,提高意愿;合理开发利用衍生产品进行风险管理,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改革金融机构考核体系,从单一利润转向兼顾盈利和社会责任;建立系统的金融监管体系,建设专业的监管人才队伍;重视文化宣传引导,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强调行业自律和诚信文化。关键词:脱虚入实、实体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层次资本市场、金融监管近年来,我国社会资金“脱实入虚”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所谓“实”指的是实体经济,即一切为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求而进行的商品与服务的生产、流通工作,俗称“实业”;“虚”指,一般是指基于资产价格上涨通过低买高卖来获利的投资乃至行为。4月25日,习*****在主持中共中央**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就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提出了6项任务,其中第四点特别强调:“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金融环境,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积极规范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加强信贷政策指引,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等领域的资金支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工作报告中也特别提到“要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合理引导市场利率水平,疏通传导机制,促进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支持‘’和小微企业。”并强调2017年重点工作之一是“抓好金融体制改革。促进金融机构突出主业、下沉重心,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防止脱实向虚。”由此可见,引导社会资金“脱虚入实”的意义十分重要,本文对此问题展开讨论。一、我国社会资金“脱实入虚”的现状与成因(一)“脱实入虚”现状目前,我国社会资金“脱实入虚”现状已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金融业占GDP比重持续上升;金融行业资金回报率与实业回报率差距增大;资金过度追逐表外利润;社会融资信贷结构性问题突出;实业经营困难。以我国上市公司为例,截止2017年4月底,A股共有上市公司3223家,其中金融类上市公司70家,占比仅为2.17%;以去年数据统计,这些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总资产占所有上市公司的76.91%,占比39.98%,净利润占比52.84%,尤其是25家上市银行的总资产、净资产、净利润占比分别高达:68.81%、32.24%、45.22%。此外,资金过度流向房地产领域更是资金“脱实入虚”的最直接体现,天价北京学区房事件已引起舆论公愤。最近广为流传的一段话反映了当前房地产对资金的吞噬,折射出当前社会的投机心态:“1979年,深圳特区成立,无数人失眠,想着如何去做一番事业,大干一场;1992年,浦东新区成立,无数人失眠,想着如何下海创业;2017年,雄安新区成立,无数人失眠,想着怎么去炒房。”(二)“脱实入虚”产生的原因我国社会资金“脱实入虚”的产生既有国际背景又有国内因素,也是资本自身特性使然。国际环境方面,美国金融危机引发国际范围金融危机从而导致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都不同程度以QE应对危机,呈现泡沫化特征,一些大宗商品如铁矿石、铜、铝、钢铁等在全球范围内都出现严重产能过剩,然而全球经济仍长期陷入增长停滞状态,一些主要发达国家为提振国内经济重拾贸易保护主义,以英国脱欧为代表的逆全球化暗流涌动,限制了正常的国际资金跨境流动,从而加剧了资金在国内逐利。国内因素方面,近十年来我国货币持续超发,从2008年至今,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加了100多万亿,大量的资金并未进入实体经济,而是在金融体系内空转,争相追逐“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引发,导致、债市震荡、不断膨胀;P2P及民间盛行等投机行为大量游离在监管之外,如去年11月央视《焦点访谈》栏目点名平台“”超越监管红线、今年3月曝光的山东聊城辱母杀人案起因为冠县民间高利贷,这些事件正是此类行为的集中反映。银行、信托、证券、保险分属不同部门监管是导致我国金融领域长期存在监管套利的深层次制度原因,其外在表现为信托及资管领域的理财资金出表业务曾经盛极一时,一线从业人员收入动辄数百万年薪,远远超过实业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大多数管理干部收入,不合理的监管制度体系和行业垄断使得实体经济利润被侵蚀。根据金融脆弱性理论,虚拟经济有追逐高利润和自我膨胀的内在冲动,也即:资本天生逐利性使其兼具“天使”和“魔鬼”的双重属性。一方面,资金天然寻求尽可能的最大收益,这使得好项目能够脱颖而出获得发展需要的资金,带动实体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现代公司制度赋予资金方以股权方式参与甚至控制公司管理,资金方因而很容易通过各种金融制度和金融工具尽可能攫取最大利润,进而自然地发展为金融资本与**权利相勾结,最终导致社会畸形发展,形成各种实质上的不平等,加剧贫富分化,引发各种社会问题。日,美国爆发了“占领华尔街”运动,数千名示威者在纽约曼哈顿集会,反对美国**的权钱交易、两党政争以及社会不公正,此后美国纽约每年的纪念日都会爆发类似运动。这一事件的内在原因很复杂,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上述资本逐利进而参与**掠夺人民。所以,对待资本不能过于放纵,必须加以引导,利用和管控双管齐下,才能真正有利于社会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二、社会资金“脱实入虚”的危害(一)资金“脱实入虚”阻碍了微观经济运行首先,资金“脱实入虚”加大了中困境。一方面,房地产和增量双双偏高,客观上助推了资金“脱实入虚”,使得许多做实业、微利运行的中小微企业很难获得融资机会;另一方面,整个金融运行体制的资金不断流向大型垄断企业,减少了中小微企业信贷,加上大部分中小微企业达不到银行融资门槛,向机构寻找资金出路,加大了融资成本,给中小微企业带来了沉重债务风险。在投资回报低与融资成本提高双重挤压下,严重削弱了意愿,反过来进一步加速了企业及整个社会资金“脱实入虚”。其次,资金“脱实入虚”助推了金融企业监管套利,放大了金融市场。实体经济因产能过剩、成本上涨、效率下降等原因下行。在这个过程中,既出现了资产荒,又经历了形式多样的金融创新,再加上我国巨大的存量储蓄,以及监管发展滞后,导致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纷纷涉足资产管理领域,以创新之名开发出不少长链条、跨行业、跨市场、层层嵌套、结构复杂的资管产品,各类“通道业务”盛行,导致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部滞留时间延长,甚至自我循环,其实质就是各类金融企业纷纷追逐监管套利,脱离了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金融本质和存在基础,不仅冲击了实体经济,也放大了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再次,资金“脱实入虚”导致实体经济发展环境恶劣。许多大型国企资金备存在银行账户上,或用于应付银行还贷,或准备投入其他虚拟产业领域,譬如借贷给需要资金的中小微企业,不断参与“影子银行”的金钱游戏,失去了扩大再生产的欲望和动力,收缩了整个经济成长空间。更为严重的是,这是一个正反馈过程,也即:企业越大资金越多、投资再生产的兴趣越低;企业越小资金越少、为生存而产生的投资意愿越强,从而加剧了中小微企业的投资无奈和大企业资金“脱实入虚”,催生了全社会企业生存的病态环境,影响了整个经济社会的顺畅运行。(二)资金“脱实入虚”不利于宏观经济发展首先,资金“脱实入虚”导致宏观经济政策难以有效施行。一方面,当前低迷的实体经济仍然需要相对宽松货币政策的支持;另一方面,宽松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不仅在明显下降,而且负面效应也在上升。具体来说,通过银行贷款政策影响经济增长的方式已难以实施。2016年3月以来我国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居高不下,均在20%以上。狭义货币的大幅增长主要来自企业活期存款,这意味着很多企业由于不看好市场,已经开始准备囤粮过冬,企业自己账面上尚有如此多存款,对于需求自然也就大幅下降。目前3-5年期4.75%,已位于历史低点。按照统计局的数据,目前国内多数传统行业的收入利润率不到3%。在这样的回报率面前,即使采取措施降低,很多企业的理性选择是宁可通过减少负债降低财务成本,也不愿意生产。其次,资金“脱实入虚”促使产能过剩现象更加严重。去年7月,中国经济信贷史产生了史无前例的记录: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4,636亿元,其中住户部门贷款4,575亿元,也即房贷几乎占据该月新增贷款的全部。过多的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推高了钢铁煤炭的超额需求,使得黑色金属价格一路走高,原本高耗能高污染粗放式增长的行业反而迎来了发展的高潮。钢材价格自2015年底以来一路走高,至今依然没有回落的趋势,却推动了上游整体行业价格的整体走高。指数同比逐月增长,2017年2月达到7.80,刷新自2008年10月以来的历史新高。再次,资金“脱实入虚”严重阻碍了产业结构升级。与PPI刷新历史新高相对应的是2017年1月CPI达到2.55之后,2月的CPI仅为0.80。下游需求疲软使得较高的上游价格无法向下游转嫁,直接压缩的是中游制造业的利润空间。中游制造业是我国产业升级的重点领域,显然,过低的利润水平直接严重阻碍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三)资金“脱实入虚”社会影响恶劣首先,经济行为过度投机化。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套利,追逐炒作相关资产或商品,短短几个交易日获得的利润比有些制造企业辛苦干几年的盈利还要高。久而久之,让专注于实体经济的人们心寒,加剧了资金“脱实入虚”。这些年来,凡是税收增长快的城市,绝大多数靠金融和房地产,如上海的GDP增速与全国同步,但财政收入增长大约是全国的四倍左右。既然要考核地方**在稳增长方面的政绩,地方**势必会想尽各种办法来增加GDP,金融业相对不受气候和地理环境的限制,且地方**投入不大,这也是各地竞相要建金融中心的原因。其次,贫富差距快速拉大。资金过度“脱实入虚”不断推高资产价格,“”使得资金拥有阶层更加富裕,大部分普通群众的生活则由于生活成本快速增加而相对日益窘迫,收入差别在短时间里迅速增长,贫富差距快速拉大,已经开始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再次,社会意识的拜金趋利化。由于“投机致富、劳动贫困”,社会上自然会弥漫“踏踏实实做实业无用”论调,鼓励投机、拜金的风气。这种社会风气一旦形成会进一步加剧整个社会“脱实入虚”的步伐。高流动性、投机性、不稳定和高风险从经济领域蔓延到社会领域,很有可能造成社会心态、风气和秩序方面的更大风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可能因此毁于一旦,更妄论建设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三、推进我国社会资金“脱虚入实”的改革思路与对策建议(一)继续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清理“僵尸企业”,加快**简政放权自2015年底中央提出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部门“脱实入虚”及泡沫化投资倾向、供给侧结构与需求侧消费结构升级相脱节的现象尚未得到根本扭转。今年年初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提升整个供给体系质量,加大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支持力度,大力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满足市场需求,引导资金投入到关键行业和关键领域,带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目前我国多数较发达省份,居民可供支配收入水平较高,但居民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力不强,说明消费供给侧还存在短板,具有提升与改善空间。因此,在房价可控基础上,改善消费供给侧的结构与品质,加大在文化、娱乐、休闲、健康、养老等领域的,稳步有效的推动居民消费经济的动能升级,应该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是推进“僵尸企业”整改。“僵尸企业”不具有自生能力,主要依靠**补贴、银行贷款、资本市场融资或借债不断“输血”而勉强维持运营。“僵尸企业”占用大量经济资源却不产生经济效益,严重影响经济发展活力,加剧了金融风险,成为经济健康发展的掣肘。此外,**需要加大简政放权力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例如:逐步放松各种不必要的价格管制,完善市场化的资源和资金定价机制;限期清理阻碍市场进入的各项规定,引入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内的竞争者,形成多个多种所有制、企业主体并存的开放公平市场。(二)坚持稳健、中性、连贯的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而言,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资金供给增加,虽然会提升企业融资总量,但因为要经过多层链条和各种通道,势必会增加交易成本和操作风险。而且通过多层的资金流转,最终资金的流向可能与政策引导的方向发生偏离,弱化了对资金配置的调控,对实体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短期可能会减少企业的融资数量,但长期来看可以逐步改善实体经济的融资结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从而可以更加有效地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从宏观经济发展背景来看,经历了7年多危机的全球经济目前仍处于弱复苏、慢增长、低就业和高风险状况,这正是全球经济在金融危机之后的“新常态”,也即全球经济长周期正处于下行阶段。我国经济经过多年高速增长,产业结构、产能过剩、环境保护等各种问题已经开始集中显现,为了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结构性改革,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将在较长时间处于“新常态”,也是全球经济新常态的一部分。货币政策的制定必须考虑这种长期性,不能因为一时的经济发展压力就易弦更张,要有执行定力。所以,推进资金“脱虚入实”必须坚持稳健、中性、连贯的货币政策,保障资金配置朝向有利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使金融业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今年2月份,央行潘功胜副行长在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工作会议上指出:央行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人民银行工作会议要求,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和防控金融风险两条主线,一是要进一步发挥信贷政策的结构引导作用,规范发展金融市场,更好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体经济发展;二是要继续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切实防控金融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事实上,为防控金融风险、抑制资产泡沫,促使资金“脱虚入实”,中央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已经开始明确转变货币政策方向,采取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如2016年三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报告明确提出“主动调结构”、“主动”、“主动去泡沫”,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明确“货币政策稳健中性”、“防止资金脱实向虚和不合理的加杠杆行为”;春节后前后两次提高MLF、公开市场利率,开启货币市场,稳步推进;同时已于2016年起开始建立宏观审慎管理评估体系(MPA),发挥宏观审慎政策在维护金融体系稳定中的作用,对金融机构进行框架性的监管评价并持续完善。(三)积极规范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我国长期以来一直重间接融资、轻直接融资;重银行融资、轻。这种融资模式导致了我国整个社会资金分配运用上的低效率,严重影响了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市场风险的分散,也不利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完善。我国当前企业的占GDP的160%左右,尤其国有企业比重较高,而欧美主要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在70%左右,有些甚至只有50%。由于银行贷款等类融资具有较强的顺周期性,企业运行良好时容易获得超额贷款,而出现困难时不但难以获得新的贷款而且经常面临提前收贷压力,且银行贷款偏向那些国有大型企业,而很多国有大型企业由于体制等因素其生产效率低下,真正急需资金发展的广大中小企业却由于种种原因难以从银行获得必要的资金,这使得那些可以从银行获得低息贷款却生产收益率低下的企业有强烈动机将资金通过各种渠道转贷给需要钱的中小企业,以获取利息差收益,增加了整个社会的资金成本,强化了资金“脱实入虚”,加大了实际经济经营的难度。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直接为中小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体系基本确立了涵盖主板、中小板 、和地方市场的“一二三四板”格局,承载着贯通直接融资渠道的战略使命。借助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多层次协同功能,可以降低数众多中小企业和创业型企业参与投融资活动的准入门槛,促进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为新常态下的经济引擎提供金融动力。防止资金“脱实入虚”,需要积极规范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效率。具体措施有:第一,加快推进,通过有序“扩容”增强资本市场开放性,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没有扩容,则市场主体数量受限,资本市场的运行相对封闭,资金大量入市,股指高涨,很容易诱发“脱实入虚”问题。第二,加强各板块间的有机结合,促进形成上下贯通的市场体系。正在讨论的“转板”制度非常关键,可以藉此形成灵活畅通的直接融资渠道。各层次交易场所间也可以逐步建立更紧密的股权联系与合作关系。例如,上交所和深交所均为新三板的股东,而且深交所还参股了北京、大连、齐鲁、深圳前海等十几家,上交所也参股了辽宁、浙江、上海等地的。借助股权联系,上交所、深交所与三板、四板市场的交易所之间的人员、技术、信息、管理、制度等层面的交流合作得以增强,也使得转板机制可以更加灵活。第三,准确定位和激活四板的市场功能,借助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优化市场融通功能。相比“一二三板”的持续火爆,当前四板市场的发展显得过于落寞,尤其是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四板市场,普遍存在融资功能差、上市主体不足等问题。因此,准确定位和激活四板的市场功能,是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关键,建议可以将地方**的创投与四板市场发展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协同作用,帮助地方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壮大。(四)认真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设立中小企业创投基金,帮助和引导中小企业成长由于对于发展前景的不可知与不确定性,资金供需不均衡性最明显的是处于发展初期的中小企业,但中小企业是民间资金的重要流向,也是社会资金借贷流动最容易忽视的地方。企业发展一般包括种子期、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五个阶段,前两个阶段最需要资金和各种支持,却因为尚未有稳定收益而举步维艰,很多企业不得不借助非正常渠道,比如高利贷等融资渠道,背上沉重的资金成本负担,限制了其未来的发展,一些极具创新性的中小企业因此惨遭扼杀。据广东省调查显示,2016 年上半年,被抽查的480多家中小企业有近62%存在资金缺口,而年营业收入2000 万元以下的100 家微小企业中约80%的企业很难拿到银行贷款。有鉴于此,我国**已从制度上高度重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等促进非公有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其实施效果重在贯彻落实。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是,为鼓励中小企业发展,**通过设置创投基金等方式,发挥引导作用,帮助企业成长。我国**已经在开始这方面的工作。2015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400亿规模的,特别强调要突出投资重点,可以用参股方式与地方或行业龙头企业相关基金合作,主要投向新兴产业早中期、初创期的创新型企业。一些地方**也在积极践行,譬如安徽金融办按照“**引导、市场化运营、专业化管理”的原则,正在着力构建金融和资本创新服务体系,以匹配、匹配、产业投资匹配成长成熟期企业的方式,建立健全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产业发展全链条,对接企业上市(挂牌)全过程,涵盖、、等类别齐全的省级体系。(五)优化企业经营环境,加快推进减税等综合配套改革去年市场热议的曹德旺福耀玻璃搬迁美国事件,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国内企业税赋沉重的现实。事实上,我国企业一直以来承担的税赋就比较高,之前为鼓励企业发展和出口创汇,有各种退税、减免方式和手段,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一,许多企业已不再符合退税、减免条件,加上近年来**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压缩了相关领域**公务员的操作空间,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提高了企业的实际税率。**已意识到企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去年中央开启了“营改增”为代表的全方位税制改革,*****在今年**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全年再减少企业税负3500亿元左右、涉企收费约2000亿元,一定要让市场主体有切身感受;各级**要坚持过紧日子,中央部门要带头,一律按不低于5%的幅度压减一般性支出,决不允许增加‘三公’经费,挤出更多资金用于减税降费。”除税制改革外,其他优化企业经营环境、加快相关综合配套改革的重点推进措施还包括:通过利率市场化提高资金配置效率,降低金融供给垄断和**利率管制引发的利润垄断,引导资金在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间合理分布,实现资金公平配置,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坚持宏观调控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遏制房地产等投机性经济,防止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过多集中于房地产领域而对实业投资产生“挤出效应”;“治、疏、堵”三管齐下,规范阳光化发展,发挥民间资本对正规金融体系的辅助补充功能,共同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围绕降低实体企业人工成本、税费负担、财务成本、能源成本、物流成本等各个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出台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营造有利环境,鼓励和引导企业创新行为;进一步取消国企的超国民待遇,给予社会资金参与实体经济的公平环境,引导更多社会资金向实体经济领域配置。(六)对民间资金进一步开放垄断性行业,提高民间投资意愿近年来,为提振经济增长,**积极鼓励和支持民间投资,但我国民间投资意愿仍然较低。统计数据表明,近几年明显回落,2014年增长18.1%,2015年增长10.1%,2016年增长3.2%。民间投资意愿不强的原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缺乏投资信心,害怕**的各项鼓励政策只是临时措施,缺乏安全感;二是缺乏好的,垄断性行业等优质资源不对民间资金开放或者开放缓慢。正因为如此,2016年以来,国务院先后组织了两次针对民间专项督查,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民间投资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的意见》等针对性比较强的政策文件,同时基础电信、油气勘探开发、国防科技等限制性领域的市场准入门槛持续降低,制约民间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金瓶颈正在逐步缓解,这些政策措施为民营企业营造了;同时大力鼓励和支持加快实施。今年以来民间投资延续了增速回升的态势,1-2月份增长6.7%。一季度,民间投资5731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7%,增速比1-2月份提高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在今年的**工作报告中特别指出“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我们希望不仅上述领域,其他国资垄断领域,尤其金融领域也能适时向民间资金开放,带动金融行业改革,提振民间投资意愿,加快实体经济发展。(七)合理开发利用衍生产品进行风险管理,助力实体经济发展衍生产品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单从其自身来看,风险较普通金融产品大得多;另一方面,与其他相关金融产品结合在一起,又是进行风险管理的有利工具,这也恰恰是推出各种衍生产品的初衷。自2010年以来,我国陆续推出、上证50ETF等,并于2013年恢复了,加快了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步伐;今年以来,又分别在大连商品交易所和郑州商品交易所推出了豆粕和白糖期权,我国场内商品衍生品工具由单纯的期货拓展至并进。方星海副**去年5月在第十三届上海衍生品市场上指出:“市场通过价格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价格不仅指现货价格,还包括时间序列上的一系列。现货价格主要对当期消费起作用,期货价格则指挥着决定未来供应的生产和投资。期货价格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性不比现货价格低。我国已是绝大部分大宗商品的最大消费国,建设国际大宗商品定价中心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国际上主要的大宗商品已从传统的生产商和贸易商主导定价,转变为以主导定价。”由此可见,发展以期货为代表的衍生产品市场对夺取大宗商品定价主动权意义重大,也是实体经济发展的有利手段和工具。在今年4月19日仪式上,方副**进一步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建设,注重发挥期货、期权在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三农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中的积极作用,连续两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提出了推进、,今天我们上市白糖期权,就是贯彻中央1号文件的重要举措”,同时也特别强调:“市场各方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第一,加强市场监管的风险防控;第二,加强市场推广与培训力度;第三,积极稳妥推进我国市场建设。”所以,衍生产品虽然存在较高风险,但合理地开发利用期货期权等衍生产品进行风险管理,有助于实体经济发展。譬如安徽国元期货近年来与国元合作,利用农产品期货给当地农民开发了一种玉米种植保险,效果十分显著,深受市场欢迎。(八)改革金融机构考核体系,从单一利润转向兼顾盈利和社会责任近年来,在我国宏观调控节奏加快和力度加大的背景下,信贷资金出现紧缩态势,但产业资金往往通过、等形式过度追逐主业外的利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金融系统为应对各种考核指标和利润目标不得以为之。因此,推动资金“脱虚入实”亟需改革金融系统的考核体系,避免被动地过度追求高利润、高风险、。对银行金融机构建议如下:第一,综合考虑现有管控流动性风险、控制信贷过快增长和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等目标基础上,结合市场和自身变化,给予银行金融机构在遵循巴塞尔通行准则下自主调整指标考核的一定空间,优化现有考核,提高其在核销、拨备处置上的自由度。第二,适当降低存款、资产规模等总量指标的权重,一定程度上减缓银行拉存款压力,引导银行合理扩张规模、回归稳健经营。第三,适当增加一系列措施和政策对小微、三农、创新等薄弱环节的“定向”扶持。第四,通过缩短企业融资链条、清理整顿不合理金融服务收费和提高贷款审批和发放效率等手段,切实降低企业投融资成本,尽可能防止转嫁成本问题。对于国有金融来说,建议提高对其的风险容错率,从制度上减少因为压力过大而引起的拒绝风险较高的创新型项目、追逐各种低风险套利的行为。譬如,前文提到的安徽基金体系根据天使投资、风险投资高风险、高失败率的规律,建立了天使、风险投资基金容错机制,具体操作为:“将省级天使投资基金容错率设置为60%;省级风险投资基金投资失败容错率设置为30%。在容错率范围内对正常投资亏损,按照尽职免责原则处理;对于因失职渎职、徇私舞弊、利益输送等造成基金重大损失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严肃处理。”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业发展和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金融机构应该承担与其重要地位相匹配的社会责任,成为实体经济的“金融帮手”而非“甩手掌柜”,充分利用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优势和影响力,通过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实施、推动等方式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助力国家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具体措施包括:应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手段,减少信息不对称,有效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改进服务效率;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可获得性,使边远贫困地区、小微企业和社会低收入人群能够获得价格合理、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使得人人享有平等投融资权利等。(九)建立系统的金融监管体系,建设专业的监管人才队伍目前我国金融监管体系依靠一行三会系统。人民银行负责货币政策,直属的负责;银监会负责监管银行、信托、财务公司等信贷类金融机构;证监会监管证券、期货等金融机构;保监会负责监管保险类经营机构。这种分业监管模式本意为了便于按金融机构属性类别严格监管、隔离风险,也为我国金融系统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新的金融工具和业务模式不断被推出,现有分业监管模式已经越来越难进行有效监管,各种所谓的“监管套利”层出不穷就是佐证。将一行三会纳入统一框架,建立系统的金融监管体系已迫在眉睫。从4月18日召开的深改小组第34次会议上获悉,新金融监管体制的基本原则和方向层面已达成共识,将要召开的第五次金融工作会议也将专题讨论金融监管。银行、保险、证券等不同金融机构的风险特征和对风险管理的要求有着明显差异,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一行三会的负责人一般均来自统。金融行业在现代经济生活中至关重要,尤其近些年的创新发展十分迅速,专业性很强,若非资深从业人士难以对行业发展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也正是监管时常落后于业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为了能够更有效的实施监管,建议从相应的大型金融经营机构中抽调拥有丰富经营管理经验的专业人才充实监管队伍。(十)重视文化宣传引导,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强调行业自律和诚信文化在缺少健全的监管约束和合理引导的情况下,由于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等性、不确定性以及财富分配的不均衡性,加之资本天生兼具的“天使”和“魔鬼”双重属性,极易导致投机之风盛行,破坏社会经济运行秩序。无论投机的存在有多少理由,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无疑都是弊大于利,特定条件下的投机往往直接成为摧残经济的杀手。加之我国目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仍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投机行为某种程度上也是发展过程中不得不承受的代价,很难从根本上加以铲除。但是,投机成风必然会给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造成日益明显和深重的危害。所以,在鼓励合理追求财富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特别重视文化宣传引导,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通过文化建设、道德建设,倡导培育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舆论要对投机暴利行为作有力的针砭,努力改变时下盛行的“不问财富来源、只看财富多寡”的不良社会风气,激励和重塑勤劳实干的民族精神,追求实业强国,遏制投机冲动;监管层和行业协会要特别强调行业自律,守法经营,对不合规、不守法、不诚信的行为从严查处,在行业内树立诚信文化。四、小结当前我国社会资金“脱实入虚”问题已经十分严重,其产生既有国际背景也有国内因素,也是资本自身特性使然,既阻碍了微观经济运行,也不利于宏观经济发展,而且对社会风气造成恶劣影响。本文在深入剖析这一问题的同时,给出了推进我国社会资金“脱虚入实”的十条改革思路和对策建议:继续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清理“僵尸企业”,加快**简政放权;坚持稳健、中性、连贯的货币政策;积极规范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例;认真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设立中小企业创投基金,帮助和引导中小企业成长;优化企业经营环境,加快推进减税等综合配套改革;对民间资金进一步开放垄断性行业,提高民间投资意愿;合理开发利用衍生产品进行风险管理,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改革金融机构考核体系,从单一利润转向兼顾盈利和社会责任;建立系统的金融监管体系,建设专业的监管人才队伍;重视文化宣传引导,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强调行业自律和诚信文化。党和**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习*****和*****多次对其作出专门阐述和指示。我们相信,在以**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一定会走出社会资金“脱虚入实”困局,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参考文献[1] 习**. 主持中共中央**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关于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讲话 [Z]. 北京,日.[2] ***.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工作报告[R]. 北京,2017年3月.[3] 李超. 切实提升合规风控水平,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Z]. 哈尔滨:中国证监会副**李超在《指标管理办法》培训会上的讲话,2016年7月.[4] 中国证券业协会. 2016中国证券业发展报告[R].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5年5月.[5] 蔡咏. 实践的眼睛:证券公司与资本市场研究[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年5月.[6] 张杰. 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的障碍、困局与改革展望[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6(5):29-37.[7] 莫开伟. 企业资金脱实入虚是个危险经济信号[N]. 中国企业报,日第13版.[8] 金辉. 提高供给质量化解“虚实”结构失衡[N]. 经济参考报,日第8版.券商中国是证券市场权威媒体《证券时报》旗下新媒体,券商中国对该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相应法律责任。ID:quanshangcnTips:在券商中国微信号页面输入证券代码、简称即可查看及最新公告;输入基金代码、简称即可。《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如何协同共赢》 精选五摘要:江苏省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中国区域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教授陆岷峰博士应邀参会并发表主旨演讲,陆岷峰博士提出的“金融为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又开了一扇窗”的议题为参会者带来了一袭创新清风,引起了高度关注。为了促进长三角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增强区域互联网金融行业组织互动交流,共同优化长三角互联网金融生态环境,第三季度长三角互联网金融行业组织秘书长联席会议于日在安徽合肥隆重召开。江苏省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南京中国区域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教授陆岷峰博士应邀参会并发表主旨演讲,陆岷峰博士提出的“物联网金融为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又开了一扇窗”的议题为参会者带来了一袭创新清风,引起了高度关注。第三季度长三角互联网金融行业组织秘书长联席会议江苏省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南京财经大学中国区域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教授陆岷峰博士小微企业现状:历史地位不可忽视融资难题悬而未决陆岷峰教授首先指出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不可忽视。首先,企业总量方面: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数据,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小微企业数量为1334.97万户,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96.99%。其次,经济贡献方面:作为市场参与体的主力军,小微企业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根据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CHFS)数据表明,2015年我国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的60%,纳税占国家税收总额的50%。再次,社会就业方面:小微企业成为社会就业的主要承担者。根据民政部门统计信息,全国的小微企业,解决了我国1.5亿人口的就业问题。新增就业和再就业的70%以上集中在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已成为吸纳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人均占有份额上来看,同样的资金投入,小微企业可吸纳就业人员平均比大中型企业多4-5倍以上。二是从绝对份额来看,小微企业是解决我国城镇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就业问题的主渠道。按照新标准和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目前我国70%的城镇居民和80%以上的农民工都在小微企业就业。最后,科技创新方面:小微企业由于注册资本低、人员少、竞争压力大,所以创新动力十足、追逐市场而动、灵活性较高。据工商总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66%的发明专利掌握在小微企业的手上,同时还有74%的生产技术创新以及82%的新产品。陆岷峰博士用比较分析法同时指出,与小微企业对经济社会做出的贡献相比,我国金融部门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却显得相形见绌,融资困难依然是小微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矛盾。根据银监会披露数据显示,2017年二季度小微企业从传统商业银行获取的贷款余额仅为28.6万亿元,虽然同比有所增长,但是其占整个商业银行系统贷款余额的比例仍然不足30%。因此,我国小微企业融资整体市场融资需求空间非常巨大。小微企业融资主要是满足中短期运营需求,据统计48%的小微企业一年之中会出现1-2次资金周转缺口,61%的小微企业主每次资金缺口在50万元以上,整体小微企业平均资金周转缺口金额为每年70.5万元。小微企业融资困局症结:信贷抵押资产缺失,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陆岷峰博士认为很多,信息不对称和信贷抵押资产缺失是两个最主要原因,大数据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甚至出现了一定比例的,但在中国传统的文化及征信体系尚未完全完善的背景下,仍将是贷款的主要形式。一方面,小微企业普遍缺乏有效信贷抵押资产。第一,小微企业有效抵押物总量较小。小微企业多数属于批发零售类商贸企业,经营场地属于租赁,因此以厂房土地为主的不能采用。有贷企业的财产大部分已抵押,申请增加贷款时抵押物价值不足。第二,诸多资产尚不能广泛应用于。专利权、股权、存货、商标、专业生产设备等资产受价值评估、抵押登记、处置不畅等因素制约,银行机构创新信贷产品的意愿不强,少数创新产品的规模和覆盖面难以扩大。另一方面,小微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仍未完全解决。第一,小微企业管理方式缺乏科学性。我国的小微企业一般并未建立起规范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导致小微企业运营中的决策更多的是依赖于实际控制人,缺乏科学决策和激励约束机制,在影响小微企业自身经营的同时,给其融资造成一定的障碍和困难。第二,小微企业财务制度普遍不健全。很多小微企业财务信息不透明,没有编制财务报表,甚至有的小微企业虚构财务报表,误导银行发放贷款或擅自改变贷款用途,导致银行对小微企业选择惜贷行为。第三,银行业大数据风控能力有待提升。由于现阶段银行业对非结构化数据的管理与应用处于起步阶段系统之间整合不足,各种子公司、子业务、子产品系统之间彼此独立。银行无法完整、及时掌握客户经营行为、资金流动、销售动态及交易对手和关联企业状况,无法把握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匹配,对孤立的数据分析已难以准确判断信贷风险。在上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借贷博弈的策略是企业不愿意归还贷款,而银行也不愿意提供贷款,于是出现了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僵局。物联网金融: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正确解法陆岷峰博士认为,尽管小微有一定的难度,但物联网金融的广泛应用将是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正确解法,物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将会给小微企业融资难打开一扇窗。依据《中国物联网白皮书》的定义,物联网是互联网和通信网的网络延伸和拓展应用,实现物物、人物之间的信息交互和无缝对接,达到对物理世界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的目的。在此基础上,陆岷峰博士简明扼要地将物联网金融定义为:物联网金融就是金融机构利用物联网技术,有机地整合网络中人、物的信息流和金融信息流,为用户提供金融服务的新型金融模式。首先,物联网与金融之间具有天然的耦合性。其一表现在物联网产业与金融产业都是对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其二表现在物联网与金融分别从客观、主观方式诠释着共同的信用属性;其三表现在物联网是金融的驱动势能,金融是物联网的应用载体。物联网与金融这种天然的耦合性将是推动物联网金融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其次,物联网金融提高小微企业抵押能力。物联网金融能够帮助小微企业在自身经营中衍生出有效的抵押能力,这种抵押能力相对于担保体系而言,既具有与小微企业经营能力相匹配的数量优势,又有风险可测、可控的质量优势。在物联网环境下,质物有其唯一的身份条形码,在小微企业需要贷款时,将这些具有唯一身份条形码的原材料、半成品、产品,作为质物提供给银行进行担保,从而获取贷款;而银行亦可以随时根据条形码追踪质物实时状态。再次,物联网金融赋予动产以不动产的属性。在传统融资业务中,物流监管的质量和准确性,主要取决于物流监管公司的管理能力和现场监管人员的履责程度,银行面临重复质押、押品不足值、盘点困难等一系列人为的风险。运用先进的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和物联网金融管理系统,采集货物的入库、移库、盘点、出库等动态实时数据,并上传至云端服务器,可以实现对货物的识别、定位、监管等系统化、智能化管理,使客户和银行等各方能够实时监控货物的状态和变化,有效解决动产质押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技术角度降低动产质押的风险。最后,物联网金融增强小微企业信息。物联网金融可以通过其传感器、RFID等关键技术实现对实体经济的智能控制,极大程度上解决传统金融对中小微企业信用支持不足的问题,弥合互联网金融对实体缺乏有效控制的短板。通过物联网实施监控企业的生产过程,可以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可以减少银行发放贷款时的盲目性,保证银行资金的安全,有效缓解授信风险。物联网金融解开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实施路径陆岷峰教授认为小微企业如何利用好物联网金融这扇窗,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在物联网、大数据、、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运用物联网金融来解决难问题要重点做好下面六方面工作:第一,植入物联网创新思维,开创动产金融商业模式。传统商业银行打造物联行必须从物联网思维出发,把物联网思维贯穿到商业银行的模式、业务、风控、管理中,由抵押思维向质押思维发散。通过借助物联网技术方案对小微企业存货等动产进行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赋予动产以不动产的属性,进而撬动、动产金融的发展,最大程度解决小微企业等用户融资难、融资贵的桎梏问题。第二,建立行业标准,打造物联网银行。物联网银行标准建立是一项全新的创新性工程,需要充分结合国际、国内物联网技术前沿和我国银行业务发展规范全面统筹规划,建立起物联网银行标准化工作体系。物联网银行标准体系建立需要秉持导向性、操作性、集约性原则,真正让传统银行通过物联网银行改造能够实现自身在物联网金融领域的深耕细作,让发挥到极致。第三,物联场景改造,增强虚实黏性。对生产场景、生活场景的物联网改造是物联网银行打造的基本前提。一方面,传统商业银行在打造物联网金融过程中主动在诸多领域与生产企业、交易平台、仓储物流企业开展合作,对小微企业进行物联网改造,通过物流信息化传递,直接将银行产品和服务切入到客户生产、流通、消费的全过程中,构建物联网金融生态圈。另一方面,传统产业在智能化转型升级过程中顺应行业发展需要,积极进行自身物联网化、智能化更新换代,主动降低物联网银行对自身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获取物联网银行的信贷支持。第四,加载物联信息,实现精准风控。在风控信息获取方面,物联网银行将主要通过物联网思维和技术实时掌控客户的采购渠道、原料库存、生产过程、成品积压、销售情况等真实信息,全面客观了解和掌握客户的真实情况。在风控信息质量方面,物联网银行由于其“物信合一”的特殊优势,对客户真实、客观、有效的生产、生活场景物联网数据、互联网数据、交易数据等进行交叉验证并形成立体式洞察,对客户的“噪音信息”进行有效的剔除,提高了信息质量和可信度。在风控决策方面,物联网银行将通过收集到的客户海量真实场景的数据信息建立起客户的真实画像,构建物联网,精准评估企业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精确计量和违约损失率,从传统滞后、片面的“主观风控”重塑为实时、全面的“客观风控”,有效提升物联网银行的风控水平。第五,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服务能力。在信贷业务方面,物联网银行的主要业务优势在于动产融资,通过物联网技术,对动产进行实时监控,由被动监管变为主动管理,**降低银行运营管理成本和道德风险。在中间业务方面,随着物联网化在生产、生活场景的广泛运用,物联网银行与客户之间关系日渐紧密,可主动提供覆盖所有环节的全方位的、定制化的物联网金融中间服务,开展附加值高的创新型业务服务。在精准获客方面,通过物联网技术和设备对个人家庭、生产车间进行物联网化改造,凭借在信息获取和数据挖掘等方面的天然优势,实现对客户进行智能挖掘、精准获客、主动营销。第六,改造银行网点,提升智能水准。通过物联网感知系统,对进入银行网点视线范围内的进行感知,利用大数据分析对其进行资产盘点、、偏好判断,借助人工智能机器设备为金融消费者及时提供合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打破传统银行大堂经理、、柜面人员对客户的“询问式”、“问卷式”、“填表式”服务体验,切实让金融消费者感受到银行网点的服务体验。最后,陆岷峰博士乐观地预测:尽管目前物联网很多功能还未实现在生产场景、生活场景中普及和推广,但物联网金融并不遥远。作为技术集成代表,物联网思维和技术能够实现物物、人物之间的信息交互和无缝对接,重构目前的金融信用环境,实实在在地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打开突破口,为小微企业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作者:翁婷 吴建平来源:新华网---关注我们---《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如何协同共赢》 精选六原标题:贲圣林:新形势、新机遇—互联网金融的转型发展之路 | Fintech公开课第9讲干货6月27日,IMI执行所长、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贲圣林受邀参加由人民日报《环球人物》和中国人民大学货币研究所联合主办、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协办的“二十讲”公开课,并发表“新形势、新机遇:互联网金融的转型发展之路”主题演讲。(主讲人:贲圣林)作者从金融安全面临的新形势出发,说明了如何正确处理互联网金融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并提出对互联网金融和。他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的总结中指出,我国总体态势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健康发展,互联网金融必须进行转型。作者从互联网企业的战略定位、三大驱动力、五大关系方面对此作了具体的阐释。以下为演讲实录:“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安全问题今年四月份,**书记在谈到目前金融形势的时候,特别将“金融安全”作为关键词。随后,秘书长陆书春6月份在“与安全”论坛上对***讲话精神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表现形式做了系统的阐释。他指出要正确处理金融科技发展与安全的关系,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是“穿透表象,金融为本”。这是“我是谁”的问题。互联网金融本质上是金融;第二是“服务实体,普惠大众”。这是“为谁服务”的问题。不论传统金融还是互联网金融都必须为实体经济服务,互联网金融还要服务大众,普惠大众;第三是“保障安全,防控风险”。这是“生存之道”。首先在国家层面要防止金融风险。而作为经营风险的金融企业,给,进而有效防控风险是生存的关键点;第四是“良性竞争,共促发展”。互联网金融由于其独特的生态会在一定阶段存在一些垄断的倾向。为了促进整个行业的共同发展,必须建设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第五是“面向国际,引领未来”。这是“如何发展”的问题。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不仅要面向未来,还必须引领未来,面向国际。那么互联网金融究竟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实际上,我们认为,互联网金融是指在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平台上,由从业机构(包括传统金融机构或IT及互联网企业)进行的涵盖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或业态。而与之相对应的,金融科技是指技术带来的金融创新以及所能创造的新的业务模式、应用、流程或产品,从而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或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造成重大影响。两个之间有关联,但是不完全一致。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和实践,从全球范围来看,是金融科技发展的一个阶段;从传统金融到互联网金融的变革的核心必然是互联网。“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总体来说,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发展速度非常迅速:首先是我国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及增长率的快速发展。2016年,我国规模已经超过38.6万,年增长率高达216%。而伴随着第三方支付的飞速发展,以银联为代表的传统支付机构却面临着重大挑战;其次是规模的快速增长。以为例,目前余额宝已达1656亿美元的资产规模,成为全球。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和技术的快速进步是余额宝的在短期内的迅速扩张的重要推动力量;第三是的崛起。从2012年开始,在短短的五年间,中国的已经超过2347亿元人民币。以为代表的互联网保险正在改变着我们现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最后是体现在网贷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网贷规模和平台数量是全世界最大的。从发展阶段来说,2011年之前基本上属于网贷平台的萌芽探索期,2012年开始快速爆发式增长,2015年正常运营网贷平台达到3124家。而从2016年开始,中国的网贷平台开始走向规范与发展的阶段,2016年中国网贷平台数量下降至2400余家。“三、互联网金融转型的战略定位互联网金融发展到今天,如何转型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健康发展?具体来说,我认为应从三个维度来进行战略定位:首先,用户维度。近年来,“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一直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技术的支持,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起合理有效的规则和机制。从这一角度来说,以小微客户以及高净值客户的零散需求为主是互联网金融最重要的客户定位;其次,产品维度。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客户群体,在产品的定位上应该更多提供一般大众容易接受的、结构较为简单的,同时满足用户风控需求的产品;第三,场景维度。目前我们基本上可以说是全场景化。特别是支付,现在全国很多地方正在成为无现金城市。在这一点上,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必须深入挖掘中国的市场需求,深入了解中国的核心场景。“四、互联网金融升级的三大驱动力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厘清互联网金融转型发展的动力是什么,是另一个重要问题。驱动互联网金融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因主要源于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价值驱动。当前的互联网金融转型升级的动力首先是价值驱动。无论是一般客户还是“长尾客户”,他们接受服务的前提是互联网金融所提供的产品为他们创造了价值;其次是技术驱动。技术是互联网金融的核心。发展一定是依赖于技术的革新和进步;第三是规则驱动。未来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要健康稳定的发展必须依靠规范的制度规则和合理有效的监管体系等软环境来推动;总得来说,当前的互联网金融是以价值驱动为主,而未来的互联网金融将是技术、价值、规则等多轮驱动协同发展的结果。“五、互联网金融转型发展需要处理好的五大关系虽然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取得了非常耀眼的成绩,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在中国互联网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着力解决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关系:一是互联网金融企业一定要处理好与**、与监管之间的关系。互联网金融企业要时刻不忘服务实体经济、普惠大众的“初心”,主动拥抱监管,正确处理自身与**和监管之间的关系;二是互联网金融企业一定要处理好与传统金融的关系。一方面,互联网金融要协助四大行拥抱互联网,盘活存量,提升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应该着重从客户、产品、场景三个维度创造增量,补充现有金融服务的不足;三是互联网金融企业一定要处理好规范与发展的关系。互联网金融企业在转型发展过程中要主动拥抱未来,拥抱监管,拥抱规则,同时内部一定要制度化、流程化、高效化。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依然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四是互联网金融企业一定要处理好市场需求、技术能力和规则政策之间的关系。互联网金融有着其特殊的业务模式,用传统的监管思路和监管手段是无法十分有效地监管互联网金融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互联网金融联合会的形式,还是一行三会的监管体制,都需要优化;五是互联网金融企业一定要处理好国内与国际的关系。国内可能有问题,能否走到另外一个地方去,把中国的成功经验和中国的模式能够输入到别的国家?这是为国争光,是一种责任,也同时会为我们提供重大的机遇;总之,互联网金融既有经济属性,也有社会属性,关系着行业的战略导向、生存与发展,必须对这些问题统一认识,以标准化促进规范化发展。(公开课现场)文字整理 肖子琛图文编辑 郑畅以往金融科技公开课回顾欢迎加入群聊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将建立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推荐好文章可联系:邮箱imi@ruc.edu.cn;电话010-关于我们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部门或金融机构的8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7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金融科技、、金融监管、等领域,定期举办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中国财富管理报告》、《金融科技二十讲》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学术和政策影响力的产品。2016年,研究所入围《中国智库大数据报告》影响力榜单列高校智库第4位,并在“中国经济类研究机构市场价值排行榜(2016)”中名列第32位。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责任编辑:《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如何协同共赢》 精选七原标题:贲圣林:新形势、新机遇—互联网金融的转型发展之路 | Fintech公开课第9讲干货6月27日,IMI执行所长、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贲圣林受邀参加由人民日报《环球人物》和中国人民大学货币研究所联合主办、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协办的“金融科技二十讲”公开课,并发表“新形势、新机遇:互联网金融的转型发展之路”主题演讲。(主讲人:贲圣林)作者从金融安全面临的新形势出发,说明了如何正确处理互联网金融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并提出对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的定义。他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的总结中指出,我国总体态势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健康发展,互联网金融必须进行转型。作者从互联网企业的战略定位、三大驱动力、五大关系方面对此作了具体的阐释。以下为演讲实录:“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安全问题今年四月份,**书记在谈到目前金融形势的时候,特别将“金融安全”作为关键词。随后,协会秘书长陆书春6月份在“金融科技发展与安全”论坛上对***讲话精神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表现形式做了系统的阐释。他指出要正确处理金融科技发展与安全的关系,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是“穿透表象,金融为本”。这是“我是谁”的问题。互联网金融本质上是金融;第二是“服务实体,普惠大众”。这是“为谁服务”的问题。不论传统金融还是互联网金融都必须为实体经济服务,互联网金融还要服务大众,普惠大众;第三是“保障安全,防控风险”。这是“生存之道”。首先在国家层面要防止金融风险。而作为经营风险的金融企业,给风险定价,进而有效防控风险是生存的关键点;第四是“良性竞争,共促发展”。互联网金融由于其独特的生态会在一定阶段存在一些垄断的倾向。为了促进整个行业的共同发展,必须建设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第五是“面向国际,引领未来”。这是“如何发展”的问题。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不仅要面向未来,还必须引领未来,面向国际。那么互联网金融究竟是什么,金融科技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实际上,我们认为,互联网金融是指在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平台上,由从业机构(包括传统金融机构或IT及互联网企业)进行的涵盖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或业态。而与之相对应的,金融科技是指技术带来的金融创新以及所能创造的新的业务模式、应用、流程或产品,从而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或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造成重大影响。金融科技与互联网金融两个之间有关联,但是不完全一致。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和实践,从全球范围来看,是金融科技发展的一个阶段;从传统金融到互联网金融的变革的核心必然是互联网。“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总体来说,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发展速度非常迅速:首先是我国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及增长率的快速发展。2016年,我国移动支付规模已经超过38.6万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高达216%。而伴随着第三方支付的飞速发展,以银联为代表的传统支付机构却面临着重大挑战;其次是互联网理财规模的快速增长。以余额宝为例,目前余额宝已达1656亿美元的资产规模,成为全球最大的。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和技术的快速进步是余额宝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安公关服务平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