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NAS的小米平板1代运行速度怎么样?

比特客户端
您的位置:
详解大数据
详解大数据
详解大数据
详解大数据
如何为您的企业选择正确的NAS系统
  作为目前最流行的,深受用户的欢迎,但是一些在过程中对NAS存储并不是十分了解,往往在购买后发现并不能达到企业预期的效果。这里给大家列出了在购买NAS时候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虽然可能并不是所有的注意事项,但是这些却是在购买中最需要注意的地方。
  具体需要注意的地方如下:
  1.NAS硬件:
  在购买一个新的NAS系统时候,第一个考虑的问题显然是企业预计的存储容量的需求,这容量是跟所支持的硬盘驱动器的数量相关的。而且要注意,一些NAS功能可能可以通过额外的机箱来增加驱动器的托架进行升级,此外还要注意是否支持外部存储设备,例如使用USB或者eSATA端口,这写可能作为临时容量增加的解决办法,或者用于数据备份。
  NAS硬件
  千万记住,确保NAS系统是否支持目前最大的硬盘容量,也就是3.5英寸的硬盘是否能够写入3TB的数据。一些NSA设备兼容两个3.5英寸和2.5英寸的硬盘,尽管后者的作用是有限的,除非有计划部署(),硬盘也应该是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例如支持热插拔功能,目前只有最基本的模式的NAS是不支持这个功能的。
  在网络连接方面,目前使用的共同点似乎都是千兆以太网,而且双千兆以太网接口在中档的NAS模型中越来越普遍,但是,不要以为单双以太网端口链路聚合是自动的,因为因为有些只在故障恢复模式运行。一些NAS能够通过附加卡升级到10G的以太网,如果企业有机会最终将核心网络升级到10GB的网络,这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对于企业同样重要的是也要考虑NAS的冗余电源装置(PSU),除了个别的硬盘驱动器,电源故障是最有可能遇到的故障问题,并且根据你的条件,该故障可能导致一个相当长的停机时间。
  2.硬盘性能
  网络上的传输的度是衡量NAS的一个主要的性能指标,这个传输速度通常使用大文件上传和下载速度来衡量的,文件传输重要性当然取决于NAS的使用情况。更好的文件访问速度对于计划部署NAS作为用户的存储库的企业而言是一个关键因素,而良好的访问速度对于将NAS与部署的企业而言更加重要。
  一些高端的NAS系统可能支持SSD自动分层来提供更高的性能。但是这个性能却是很难评估的。鉴于目前销售的大部分中级NAS系统都已经能够饱和千兆连接,所以企业最好避免过度强调绝对性能数字。除非性能表现非常糟糕,企业才应该对特定NAS及其整体功能的性能情况进行评估。
  3.文件存储能力
  在文件存储能力方面,你可能知道的NAS品牌基本上都支持CIFS,,AFP格式,有的甚至支持文件传输和协议。一些更先进的NAS系统还支持块级存储络的。执行自动精简配置的功能能够帮助创建大于有效物理空间的存储卷,在部署块级存储卷这个功能很有用。最后如果NAS能够保证电源不间断,就能够显著降低损坏的风险。促进在长时间停电的情况下安全停机。
  4.非核心的NAS功能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领域,NAS厂商已经开始将一连串的非核心功能纳入他们的存储设备,这些功能包括从基本功能(例如发送关于系统事件的电子邮件通知的功能)到较高端功能,例如本地Time Machine支持。
  其它不涉及存储的常见的非核心能力包括,网络服务,如打印服务器,支持NTP服务器和SYslog服务器,一些厂商甚至提供通过和电脑的对NAS进行远程监控的功能,其中可能还包括一些简单的参数设置功能。而这些附加功能,虽然很不错,但是不要让他们分散你的SMB必要的关键标准。
  5.安全与用户管理
  一些高端的NAS系统可能暴汗硬盘驱动器的数据加密功能,加密绝对是一个加分功能,尤其是当NAS系统部署在分支机构而很难或者不可能确保NAS安全的地点时。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除非NAS采用了专门的加密硬件,否则使用加密功能很可能会对NAS的写入性能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此外,使用加密也可能减慢重建故障硬盘驱动器所需要的时间。
  NAS管理界面
  用户管理主要涉及企业如何方便地管理用户账户,并且通常延伸到创建组群,这是一个与安全密切相关的功能。中型企业可能需要支持Active Directory或者LDAP,而小型企业只要基本控制就行了。而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在使用用户管理功能之前,最好要求评估团队进行审慎的评估。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检查用户账户的最大数量,或者需要支持的共享文件的最大数量,并确保得出的数量能够满足企业需求。
  6.数据备份与同步
  为了解决企业备份的需要,一些NAS产品还具备在外部或者通过网络执行数据备份的功能。最基本的方法是通过外部存储驱动器,例如通过USB或者eSATA。对于产生少量非常重要数据的企业而言,可以使用批处理工作来对这些数据进行定期备份以防止意外删除或者自然灾害的破坏。
  两个NAS设备通过网络进行数据同步是越来越吸引消费者注意的高级功能。例如,Iomega声称最新推出的StorCenter ix2 NAS支持简易设置,设备到设备的数据备份(通过网络)。这实质上是允许中小企业通过在不同地点部署两个NAS设备来建立一个私有云。当然,通过广域网复制的实际可行性取决于几个因素,包括它对个别业务的重要性,复制的数据数量以及带宽成本。
  最后,随着成熟的云服务(例如Amazon S3)逐渐成为主流平台,NAS厂商还开始添加了对在线存储服务的支持。当将所有数据存储在云中后,企业需要采取适当措施以确保所有上传数据都进行加密了。鉴于连接的不稳定性,不应该是唯一的备份目标。
  7.IP摄像头的支持
  虽然IP摄像头并不是NAS存储主要功能,一些NAS厂商已经开始将IP摄像头支持加入他们的设备中。鉴于NAS充裕的存储容量,NAS绝对是存储由典型网络连接摄像头产生的大量数据的理想地点。请注意,实际支持的帧速率、相机计数和最高分辨率等可能会因NAS品牌或者产品型号的不同而各不相同。如果你的企业需要支持某种特定型号的IP摄像头,最好在购买前与厂商直接进行商议。
  NAS摄像头
  另外,每个摄像头可能还需要额外的许可费用。
  8.软件升级
  软件升级
  软件升级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企业可以通过访问厂商的网站,浏览其产品支持页面,检查厂商是否有发布安全补丁,这样可以解决不可避免的错误的追踪记录。而事实上一些NAS供应商(例如Synology)会定期免费发布补丁,保证NAS存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小结:以上八点可能并不能包括NAS采购中所有的注意事项,但是这些却是采购中我们最需要注意的东西,无论是硬件选择还是软件升级,或者是用户管理页面,对我们工作中的影响都是十分重大的,所以在采购过程中要考虑周全,使得我们采购回来的NAS能够产生最大的作用。
[ 责任编辑:杨瑷嘉 ]
去年,手机江湖里的竞争格局还是…
甲骨文的云战略已经完成第一阶段…
软件信息化周刊
比特软件信息化周刊提供以数据库、操作系统和管理软件为重点的全面软件信息化产业热点、应用方案推荐、实用技巧分享等。以最新的软件资讯,最新的软件技巧,最新的软件与服务业内动态来为IT用户找到软捷径。
商务办公周刊
比特商务周刊是一个及行业资讯、深度分析、企业导购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周刊。其中,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合力打造的比特实验室可以为商业用户提供最权威的采购指南。是企业用户不可缺少的智选周刊!
比特网络周刊向企业网管员以及网络技术和产品使用者提供关于网络产业动态、技术热点、组网、建网、网络管理、网络运维等最新技术和实用技巧,帮助网管答疑解惑,成为网管好帮手。
服务器周刊
比特服务器周刊作为比特网的重点频道之一,主要关注x86服务器,RISC架构服务器以及高性能计算机行业的产品及发展动态。通过最独到的编辑观点和业界动态分析,让您第一时间了解服务器行业的趋势。
比特存储周刊长期以来,为读者提供企业存储领域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及时、全面的资讯、技术、方案以及案例文章,力求成为业界领先的存储媒体。比特存储周刊始终致力于用户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储业务、数据保护与容灾构建以及数据管理部署等方面服务。
比特安全周刊通过专业的信息安全内容建设,为企业级用户打造最具商业价值的信息沟通平台,并为安全厂商提供多层面、多维度的媒体宣传手段。与其他同类网站信息安全内容相比,比特安全周刊运作模式更加独立,对信息安全界的动态新闻更新更快。
新闻中心热点推荐
新闻中心以独特视角精选一周内最具影响力的行业重大事件或圈内精彩故事,为企业级用户打造重点突出,可读性强,商业价值高的信息共享平台;同时为互联网、IT业界及通信厂商提供一条精准快捷,渗透力强,覆盖面广的媒体传播途径。
云计算周刊
比特云计算周刊关注云计算产业热点技术应用与趋势发展,全方位报道云计算领域最新动态。为用户与企业架设起沟通交流平台。包括IaaS、PaaS、SaaS各种不同的服务类型以及相关的安全与管理内容介绍。
CIO俱乐部周刊
比特CIO俱乐部周刊以大量高端CIO沙龙或专题研讨会以及对明星CIO的深入采访为依托,汇聚中国500强CIO的集体智慧。旨为中国杰出的CIO提供一个良好的互融互通 、促进交流的平台,并持续提供丰富的资讯和服务,探讨信息化建设,推动中国信息化发展引领CIO未来职业发展。
IT专家新闻邮件长期以来,以定向、分众、整合的商业模式,为企业IT专业人士以及IT系统采购决策者提供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包括IT新闻、评论、专家答疑、技巧和白皮书。此外,IT专家网还为读者提供包括咨询、社区、论坛、线下会议、读者沙龙等多种服务。
X周刊是一份IT人的技术娱乐周刊,给用户实时传递I最新T资讯、IT段子、技术技巧、畅销书籍,同时用户还能参与我们推荐的互动游戏,给广大的IT技术人士忙碌工作之余带来轻松休闲一刻。
微信扫一扫
关注Chinabyte拒绝访问 | www.chiphell.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chiphell.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43caa-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成品NAS的选购攻略 | 成品NAS如何选择_家用NAS推荐_什么值得买
家庭网络系统搭建经验分享 篇四:粗谈成品NAS的选购
LZ继续开始补坑作业。。。。&接上篇:家庭网络系统搭建经验分享 篇三:无线覆盖与AP选择网络的支持已经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而无线网络更是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个公共厕所都要提供免费WIFI的时代,家中无线覆盖也是大家所关心的话题,你家会遇到这样的尴尬么?经常看见有朋友寻找信号好、速度快、穿墙性能牛逼的无线路由器,似乎无线质量已经成为衡量路由器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然而虽然技术在发展、| 赞864 评论377 收藏5k前言作为家庭网络系统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家庭用户的重视。最大的特点就是摆脱了单台设备的限制,配合家庭千兆有线网络以及高性能WIFI,提供了本地局域网的高速数据共享。甚至在部分程度上实现了广域网私有云存储的功能。而NAS正是个人用户最容易接受的网络存储形式NAS被定义为一种特殊的专用数据存储服务器,包括存储器件和内嵌系统软件,可提供跨平台文件共享功能。NAS通常在一个LAN上占有自己的节点,无需应用服务器的干预,允许用户在网络上存取数据,在这种配置中,NAS集中管理和处理网络上的所有数据,有效降低总拥有成本,保护用户投资。通俗而言家用NAS存在两种形式:成品NAS产品:专业厂商定制的由硬件到系统以应用软件平台在内的一整套解决方案。DIY NAS产品:个人用户通过X86架构普通电脑配合通用系统软件调试搭配的DIY型网络存储两种类型都有各自的拥趸,也经常互比高下。不过在我看来这两种类型并非有高下之分,更多的是功能上的互补。所以我想就自身使用分享一下经验和体会,也方便更多值友进行选购。这篇首先说说成品NAS选购成品NAS我粗分为三种类型:单盘一体式NAS、多盘位 ARM架构NAS、多盘位 X86架构NAS下面我就逐类进行说明。一、单盘一体式NAS属于初级家用NAS产品,多为单盘位一体式设计,外形与大小类似3.5寸移动硬盘,只是将USB接口更换为网口,体型小巧美观度较高。硬件配置:多采用单核或双核Cortex-A9架构的ARM CPU, 运行频率一般在1GHz以内。搭载128MB-256MB内存,并提供一个千兆网络接口。成品NAS的选购
单盘一体式NAS可选容量:1TB-8TB不等,内置硬盘多采用监控级硬盘或NAS专用硬盘,可以支持普通家用环境7*24小时开机运行,具有不错的稳定性。由于外形设计所限,这类产品的内部扩容能力基本为零。不过多数产品提供有1个USB接口,新出型号多为USB3.0,可以使用移动硬盘进行扩容。系统软件:由于硬件性能所限,搭载系统多为嵌入式LINUX,面向用户提供B/S模式的WEBUI简单管理界面。数据共享方面基本的SMB、FTP、WebDAV等协议都可以很好的支持。厂家一般会提供基本的扩展软件以丰富其功能,同时一部分厂家也会为用户提供移动设备的APP以实现最基本的私有云功能。推荐产品: My Cloud 系列 3.5英寸 个人网络存储轻度NAS使用,容量大这类产品优点如下:价格便宜:作为最基本的个人网络存储产品售价低廉,如遇特价活动甚至可以持平等容量USB移动硬盘价格。配置简单:一体式设计到手即用,无需为相关设备的选购和搭配考虑太多。采用简化的WEBUI配置界面,同时很多厂商都提供有配置向导,一般用户都可以轻松搞定。稳定性高:由于硬件配置较低,系统较为封闭,提供的软件扩展功能不多。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运行的稳定性。当然如果个人进行刷机或者安装第三方软件可能会出现一定问题。但是由于软硬件配置的限制,这里产品的性能表现只能说是勉强够用,虽然配置千兆网口,但是由于运算性能以及所配内存的限制,千兆内网读取速度尚可,但是写入速度往往只能达到50M/S的平均值。做为离线下载为目的的网络存储器可以有不错的表现,但是假如做为数据交换型网络存储器则有写入速度上的瓶颈限制。而对于而言这类产品最大的问题则是数据的安全问题。这里并不是说这类产品本身稳定性有什么问题,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假如你运气差了一点遇到产品故障,那么你将生出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首先对于厂家而言,他们只负责产品本身的保修服务,至于内部所存数据提供任何恢复服务。所以你一旦送修返回的肯定是一个内容空白的产品。而对于消费者而言,假如你认为内部硬盘还有挽救的余地,打算尝试自行恢复数据。寥寥无几的外部接口肯定无法满足需求,必然要将内部硬盘拆出。由于这类产品一般都采用了不可拆卸的一体式设计,这样做势必会破坏外壳,使产品失去保修,损害到用户的经济利益。使用建议:由于价格便宜,性能够用,做为NAS的入门尝试是最好的选择。对于功能而言可以作为一般的网络存储设备使用,但是对于高价值的重要数据则需要做好备份,不建议长期单份保存其中。最理想的应用领域便是离线下载,而在日后升级购入更为专业的NAS产品时也可以将其转为专用的下载机使用,而不会出现资源的浪费。二、多盘位 ARM架构NAS属于中级家用NAS产品,采用2-4盘位可换硬盘设计,最大的特点是为了节约成本而依旧采用ARM价格的CPU。这类产品覆盖价格范围较广,从低端数百元到高端数千元产品都有,性能差距也较大,这里做分项说明低端产品:涵盖价格范围500-1000元硬件配置:出于性价比考虑,CPU基本都会沿用之前所提单盘一体式NAS级别。某些型号会有略微加强,但是提升并不大。内存容量稍有提升,多为256MB-512MB。支持容量:与之前产品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硬盘可以方便的安装替换。但是出于性价比考虑,低端型号只提供2个硬盘位。每个盘位标称的最大支持容量在4TB,但是实际很多产品也可以突破这个限制。系统软件:搭载系统同单盘一体式NAS相似,依旧为较为封闭。不过在磁盘管理方面支持RAID0和RAID1模式。这类产品很多情况下会做为稍微高阶入门级产品被用户考虑,总体使用体验基本类似于单盘一体式NAS,增加的硬盘更换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数据的安全存储,如果遇到NAS损毁的情况则有一定的挽救机会。一般来说假如NAS主机损坏而硬盘完好的情况下,更换一台同型号NAS主机都可以顺利读取原有数据。推荐型号:Buffalo LS-WVL成品NAS的选购
多盘位ARM架构NAS这款NAS也是我在这个级别里重点推荐的,虽然这是一款较为老旧的型号,但是目前依旧在售,而且价格非常实惠。我自己已经连续使用快4年,总体稳定性良好。BUFFALO巴法络LS-WVL空槽双盘位网络存储器NAS硬件配置方面对于一般网络存储需求足以应付系统软件方面虽然配置界面非常简陋,但是该有的功能也都具备不过由于硬件性能所限,千兆内网读写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瓶颈使用建议:总的来说这类产品在性能上并没有太大的提升,更多的是在性价比相对高的情况下提供了一定的存储扩展性,以及相对安全的数据存储环境。属于比较实用的类型,适合不追求极限性能且不想过多去折腾的用户。高端产品:涵盖价格范围元硬件配置:开始采用较为高端的多核心CPU,运行频率多在1GHz以上。同时配置了1G以上的内存,个别型号还允许用户自行添加内存。很多型号可以提供2个以上的千兆网口,通过双IP交错设定的形式在多用户同时存取环境中提升数据吞吐带宽。支持容量:单盘位支持的硬盘容量同之前产品相似,但是这类产品的高阶型号最多可有4个盘位,为日后容量的扩充提供了余量。大部分产品还提供1个以上的USB3.0接口或者eSATA接口,支持外置磁盘柜来进一步扩充。系统软件:这是与之前所有NAS产品最大的区别所在,这类产品都提供了相对开放的B/S操作界面。大多使用图形化的操作方式,让用户的操作体验大为提升,而且扩展软件数量上有了很大的提升,除了官方提供之外还会拥有大量第三方软件。而在功能上也不仅仅局限于基本的数据交换,而更多的是为了实现完善的私有云功能。推荐产品:威联通(QNAP)TS-231+、群晖(Synology)DS216play性价比高,比231多500元绝对值使用建议:由于硬件性能的进一步提升,数据传输性能可以达到千兆局域网的带宽极限,单点互传读写均可实现100M/S的平均速度,基本等同于普通机械硬盘内置SATA接口的COPY的平均速度。对于一般家庭用户应付日常数据交换共享已绰绰有余。甚至可以通过SMB协议映射网络驱动器的形式,做为主力存储来代替主机内置HDD。假如单纯出于存储与共享方面的考虑,在千兆有线依然是绝大多数家庭骨干局域网的今天,这类产品已达到数据交换性能的顶峰。而更加完善的内置系统与更加丰富的扩展软件平台也可以给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三、多盘位 X86架构NAS属于高级家用NAS产品,有些产品已达到企业级应用水平。硬件配置:与之前产品最大区别便是使用了性能更强的X86架构CPU,常见较为低端的早起产品采用INTEL ATOM系列,而新出型号多使用性能更为强大的Intel Celeron系列,个别型号也采用AMD同级别CPU产品。而对于一些高阶产品甚至采用了INTEL&Core系列。同时内存方面也是1GB起步,很多产品都可以让用户自行使用进行扩充,最多甚至可以提升至16GB。成品NAS的选购
多盘位X86架构NAS很多型号可以提供2-4千兆网口,通过双网口聚合技术成倍提升多用户情况下NAS端的数据带宽。支持容量:2-4盘位已成为标配,部分高端型号甚至提供了6-8个内置盘位。1个以上的USB3.0接口或者eSATA接口也成为标配,支持外置磁盘柜来进一步扩充。系统软件:操作系统方面与高端ARM架构产品类似,但是由于X86架构CPU的性能与兼容性优势,应用的数量更为丰富。而很多产品还提供了虚拟化软件,可以在其基础上运行别的系统。对于采用Intel Celeron系列的产品而言,由于CPU内部已集成显卡单元而具备视频输出的能力,从硬件架构而言这类NAS产品已无异于一般PC,用户在使用一些带有视频输出接口的产品时甚至会发现具备与一般PC完全一样的BIOS系统甚至可以更换为通用操作系统。推荐产品:群晖(Synology)DS216play、威联通(QNAP)TS-451家庭影音娱乐备份安全多方面小能手这类NAS的具体评测可以查阅我的以下两篇晒物,都有比较详细的说明。INTEL ATOM系列 CPU选购原因:LZ业余爱好主要是摄影,IT产品选购基本都已摄影辅助为主,玩摄影最看重的就是数据存储的安全,因为一次疏忽大意,可能几年的美好回忆就付诸东流了LZ曾经有过一次惨痛的经历,没有做好备份存档工作,一时疏忽大意3年拍摄的照片全部损毁。从此对于数据存储安全方面极端没有安全感。。。。。尤其女儿诞生后,| 赞58 评论68 收藏302Intel Celeron系列 CPU大家好!我又来骗金币了!!!!这次选购NAS其实开始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论存储设备家中目前一台QNAPTS-269L和一台WINSERVER系统存储服务器已能满足我的需求,再加上WD的MyCloud网络硬盘、下载机之类论功能和容量已经绰绰有余。但是整套系统存在2个弊端首先WINSERVER系统存储| 赞196 评论124 收藏641使用建议:由于硬件架构的变化,这类产品数据交换能力非常强劲。而其功能定位也从单纯的数据存储中心向媒体播放、虚拟机应用等方面扩展。但是这个级别的产品选购也会有值得注意的问题:高阶型号是否值得选购毋庸置疑,硬件配置越高就带来了更强大的性能。但是单纯从数据交换功能而言目前的NAS产品存在一个不可逾越的性能天花板--千兆网络的带宽限制。单点传输最大速度被限制在100M/S左右。这就使得硬件性能提升在达到这一指标后收益将锐减。虽然很多高阶产品为了突破带宽限制提供了可扩展的10Gb网口组件以及网口汇聚等但是对于家庭用于都略显鸡肋。10Gb网络需要与之配合的众多,价格不菲,一般个人难以承担。而网口汇聚看似美好但实际另有玄机,这个我之后将做详细说明。而从功能上来说,高阶型号提供了更多的扩展功能,但是是否值得为此花费高昂的价格也是值得商榷的问题。媒体播放功能:高阶NAS产品大多提供了HDMI接口,连接显示设备后可以实现媒体文件的播放甚至一部分PC的桌面功能。看似锦上添花的功能但实际上众多200元左右的电视盒子就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甚至做得更好。因为NAS系统中播放软件的版本和功能更新永远也比不上其他平台的频率。实时转码功能:对于苹果以外的移动设备而言这个功能其实完全没有必要,众多播放器软件可以很方便的使用SMB协议直接播放NAS中的视频文件。家庭个人用户而言这其实是APPLP IOS系统的限制而出现的一种曲线救国的策略,通过利用NAS的硬件解码能力将IOS中限制的各类音视频文件转码后播放。不过据我所知一款名为nPlayer的软件已可以在IOS设备上直接播放NAS中的MKV文件并且支持字幕挂载和DTS音频解码了。所以是否值得为这个功能投资就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虚拟机功能:很多中高阶NAS产品都支持虚拟机应用,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很多有意思的尝试。但是实际对于一般用户也就开始尝鲜试用一下,能够坚持长期使用的用户可以说是寥寥无几。而一个完善的虚拟机需要各方面硬件相互支持。成品NAS就算采用最高端的CPU,别的方面依然羸弱,对于真正需要应用这个功能的用户来说只能算是一个玩具。NAS不同于PC、手机等3C产品,由于其功能相对单一,在现有整体网络架构与功能需求出现重大革新之前,很难出现大的突破,所以对于高端产品的投入个人建议弄清自己的需求并量力而行,实在用不着一味的追求高端而过度投入。而至于那些附属的扩展功能,有则最好没有也不必强求,因为你很可能一辈子都不回去用几次。关于成品NAS一些需要说明的特点很多值友在初次选购NAS时肯定会被一系列名词和概念弄得晕头转向,这里我分享一点经年来折腾的心得供大家参考。1、成品NAS中磁盘的数据格式目前绝大部分家用成品NAS产品所用的硬盘分区格式都非WIN系统通用的NTFS和exFAT格式,而是LINUX下EXT2、EXT3之类,很多品牌还有自己特殊的格式。也就是说假如遇到NAS主机损坏而硬盘完好的情况下最好的数据恢复方式就是将硬盘换至同品牌同型号的NAS主机中最为保险,但是由于固件版本以及是否采用RAID的影响任然有一定的可能恢复失败。而假如挂载至运行WIN系统的PC进行数据读取虽然也有各种办法,但是耗费的时间成本将远远大于普通的NTFS格式硬盘。所以对于出现故障的恢复工作来说成品NAS产品实际上是弱于使用通用系统的DIY NAS,所以我个人建议将成品NAS主机做为数据存储系统的一部分而非完全的存储+备份一体设备。对于数据安全来说,当你只有一台设备时,你必须保证此台设备万无一失。但是当你拥有2台设备同时备份时你只需确保他们不要同时挂机就好,这样的概率比起之前一种明显降低了好几个数量级。而各类成品NAS都可以识别NTFS格式的USB移动硬盘,所以对于想要简化设备、减少投资又有一定数据安全需求的朋友可以采用成品NAS外接移动硬盘,配合NAS中的备份软件进行重要数据备份。2、网口聚合究竟能不能提速几乎所有带有2个以上千兆网口并且支持网口汇聚的NAS主机都会在宣传材料中提及数据传输带宽翻倍这一概念但是抛开繁杂的理论术语,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就是这个功能对于家庭用户的实际需求并无太大帮助,因为这一功能服务是服务器端,在多客户端同时访问NAS时可以提高数据的吞吐带宽,而那2XXMB/S的传输速度也只会出现在NAS端而对于单台客户端访问NAS这类点对点传输而言,客户端的数据带宽目前是无法通过网口聚合功能突破1GB限制。所以对于客户端设备较少的家庭网络环境,网口聚合这一功能用到的情况并不多。3、成品NAS有无必要使用SSDSSD拥有更好的读写性能,一般PC和DIY NAS采用SSD作为系统盘可以获得更好的系统性能,但是对于成品NAS是否需要配置则有很大争议,关于这个问题个人认为需要分几步来分析。数据存取性:由于千兆带宽性能天花板的存在,SSD并不能提升传输速度。但是对于确定要采用网口聚合功能的用户来说使用SSD划分出一块专用的高速转存区进行多用户数据的存取,则是比较方便能达到200M/S读写速度的存储设备。系统性能提升:成品NAS出于安全性考虑,对所有安装的硬盘都划分有系统分区,也就是说每块硬盘中都有一个完整的NAS系统。当其中某一块硬盘出现故障时仍可以保证NAS整体系统的运转。成品NAS主机调用硬盘系统的顺序是从第一个盘位开始,假如此盘位存在硬盘则调用其上的系统分区做为系统盘引导,如不存在则以顺序类推。所以假如对于系统性能有一定需求的用户,再首个盘位安装SSD则可以获得更好的使用体验。SSD高速缓存:中高端成品NAS的操作系统中大多提供了SSD高速缓存功能,可以将一块SSD硬盘做为其它HDD硬盘的高速缓存以提高其整体性能,这点有些类似混合硬盘的工作原理。SSD高速缓存方面,虽然最大受益者是虚拟机应用,但是大量小尺寸文件的预览与读写方面也有着很好的辅助,在使用Lightroom进行图库管理和预览时速度有所提升,尤其在缩略图加载方面。综合以上几点而言,是否配置SSD还要看用户自身的需求,对于双盘位产品而言建议不用考虑SSD存储,因为SSD的容量/价格比实在无法满足日常存取所需,而在盘位紧张的情况下多加HDD扩充存储空间才是更加实用的提升。而对于四盘位或以上NAS主机,盘位盈余的情况下在一号盘位安装一块小容量SSD做为缓存以及系统盘之用也不失为一种性价比较高的提升性能的方法。尤其目前小容量SSD大跳水的今天,一块120G SSD带来的提升肯定大于内存从2G升级到8G。4、配有DOM盘的型号更稳定?有一种观点认为,配置有DOM盘的NAS产品更为安全,理由是一般NAS是将系统安装至普通数据盘中,如遇到系统崩溃会导致存储数据损坏。而配置有DOM盘的产品则将其做为系统盘,如果系统崩溃不会伤及存储数据。确实有一些NAS配置有DOM电子盘,但是它的作用完全不是有些人所想象的可以成为独立系统盘,而更相当于一个USB系统安装盘而已。它的最大作用仅仅是安装全新硬盘后配置工作更为简单,可以只凭浏览器完成全部安装配置工作,而无需任何客户端软件和上传固件。但是就日常使用而言无论有无DOM盘 所有NAS产品都是将系统安装在数据硬盘的一个特定分区中的,而且所有数据盘都有完全一样的系统备份。而稳定性也是完全一样的,并没有太多区别。以典型的配置DOM盘的型号QNAP TS-451为例,数据盘的分区划分便可清晰的看出系统分区与缓存分区。5、有没有必要为NAS设备配置UPS关于这点我的回答是很有必要,虽然目前各地电网稳定性都不错,很多小区还拥有双路供电服务,甚至片区停电都是几年没有遇到过了,但是对于日常生活的各种意外导致的断电事故已不能完全排除。诸如冬天电暖器、夏天空调开多了导致的过载保护,不小心设备短路造成的空开跳闸,甚至老婆孩子七大姑八大姨不小心拔错开关导致的突然断电,都很可能对NAS设备中的硬盘造成冲击。尤其4盘位以上NAS突然遭遇断电,耳听见4块磁盘突然磁头归位的咔咔声时心碎的感觉,我想经历过的朋友都不想再次发生。而对于NAS产品,UPS的性能要求非常宽松,只要能坚持5分钟以内保证NAS即使自动关机即可。诸如APC的BK650-CH性能方面完全可以胜任,而价格最低时仅3XX元,比一个高端接线板也贵不了多少&所以我建议只要能够抽出预算的朋友还是购入一个更为安心。总结:以上便是我对于成品NAS选购的一些粗浅的经验,由于配套系统与软件相对完善,配置也更为简单,这类产品非常适合一般家庭用户使用。但是由于价格相对较高,在同DIY NAS对比性价比时也经常被人诟病。不过在我看来对于一个完整的存储与备份系统而言,两者更多的是互补的关系而非竞争。所以在下一篇中我也将分享一下DIY NAS的特点与软件配置经验。
推荐关注:
鼠标移到标签上方,
尝试关注标签~
相关热门原创
作者其他原创(98)
文中提到的商品
【轻众测】70迈 T01 胎压监测仪
【轻众测】素士儿童声波电动牙刷 C1
酷冷至尊 CK372 侧刻RGB机械键盘
华为 FreeBuds无线耳机
赞140评论53
赞64评论91
赞66评论75
赞900评论337
赞1510评论807
赞510评论44
赞870评论345
赞418评论119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
用户名/邮箱
两周内免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苹果5运行速度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