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和澳大利亚汇率走势数据走势如何?如何比较?

澳大利亚vs秘鲁哪个强_欢迎[下一个奇迹就是你]_新华网
澳大利亚vs秘鲁哪个强
欢迎[下一个奇迹就是你]
  中新网昆明1月11日电 (王艳龙 杨谨语)昆明法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工作推进会11日举行,会议透露,昆明将通过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把部分民间纠纷化解在基层,减少了进入法院的诉讼案件,提高纠纷解决效率,节约了司法资源。
  去年,昆明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134208件,审结108801件,收结案同比上升33.9%和17.8%。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罗朝峰称,“诉讼不是解决矛盾纠纷的唯一途径,全面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把部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讼之外就显得尤为重要。”
  昆明市盘龙区人民法院建立“事在网中,网中有格,格中有人”的三级网格纠纷解决机制,联合社区力量,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各自优势,将人民调解和司法调解相结合;2013年至2015年通过人民调解调处解决矛盾纠纷34863件,积极探索保险纠纷诉调对接新模式,引入第三方法律服务取得新成效。
  “法院受理的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案多人少的矛盾突出,为此,全面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把部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讼之外就显得尤为重要。”罗朝峰表示,下一步要借鉴并推广盘龙经验,推动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立足自身优势,对外加强与非诉解纷方式的多元对接,聚合各方力量协同施治;对内强化诉讼案件的分流引导,推动纠纷梯次有序分流,在建设对接平台、建立对接机制、创新对接方式、完善对接关系等各方面,充分发挥法院的推动和保障作用。
  罗朝峰介绍,未来,昆明法院将积极探索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技手段开展网上办案、在线调解等工作。法院和相关机构应建立常态化的工作联络机制,建立多层次、宽领域、规范化的联调工作网络,适应信息化时代人民群众选择需求的多样性、复杂性,为纠纷解决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完)
  中新网呼和浩特1月11日电 (乌瑶 路佳宏)11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获悉,日前,该局正式颁布《内蒙古自治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登记及监督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办法》)。《办法》的颁布,标志内蒙古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正式列入登记管理。
  据内蒙古食药局提供材料显示,日,《内蒙古自治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与《食品安全法》同步实施。日前,该局颁布《办法》,旨在落实条例要求。
  《办法》正式颁布后,计划于日正式实施。《办法》由五个部分、二十七个条款、六个附件组成,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从适用范围、责任、职权划分、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登记程序、监督管理等方面做了详尽规定。
  按照规划,《办法》的颁布会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管,规范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经营行为,加强当地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完)
  中新网1月11日电
《全国职业发展咨询教练》新闻发布会日前在北京举行。据悉,该项目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和北京可道智慧教育咨询中心及中小企业促进中心经合作研发实践后推出。旨在为解决中国职业人解决职业困惑,职业倦怠等职场问题。以解决职业人在组织及团队中沟通的矛盾,帮助职业人正确对待工作提供新的方法和路径。
  据了解,《全国职业发展咨询教练》运用系统论思维,结合中西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生物学与经济学的学科,经过十年的研究发展,应用独创的FN理论结合实践培养了一批具有专业职业精神的成功职业人。
  据介绍,全国职业发展咨询教练课程体系运用系统论思维,结合多种学科以最新的体系、丰富的演练,结合中国职业发展特色,帮助学员完成由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还帮助了创业团队及中小企业构建完善识、知、选、用、励、发、组的人才发展体系以及针对中小企业的陪伴人才招聘体系。该课程开发出了面对中学毕业生学科选择的教练咨询项目,面对大学生的《可道职业学堂》、《可道创业发展训练营》,面对中小企家的《精英企业家职业发展研修营》。
  据悉,该项目起源于2006年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的《社会问题与职业》的选修课。该项目由全国职业发展咨询教练课题组负责人美兰女士带领可道智慧北京团队发起。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权北京可道智慧教育咨询中心在全国开展职业发展咨询教练的研发、培训和认证项目。该项目属于新职业、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技能示范性岗位技能培训项目。根据市场需求,项目组预计全国职业发展咨询教练的需求量将会达到60-100万人。(中新网生活频道)
  “之前也有机关纪委,但实事求是地说,毕竟是自家人监督自家人,在履职上多少会有些顾忌,在权威上有些影响。派驻纪检组来了之后,大家很快感觉到了不一样的地方,觉得监督就在身边,纪律就在眼前。”全国政协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郭丽琴说。
  这种感受的背后,是驻全国政协机关纪检组进驻后带来的新气象,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派驻机构改革实践与成效的一个真实写照。
  派驻纪检组是中央纪委派出的,是中央纪委纪检职能的延伸
  “以前,由于自身定位不明确,与驻在部门关系模糊,监督起来困难重重。”曾担任中央纪委驻国家发展改革委纪检组组长的苏波表示。
  今年3月,苏波被任命为驻中央统战部纪检组组长。“现在进一步明确派驻机构与驻在部门是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这种派的权威就显现出来了。”前后对比起来,苏波对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带来的理念和认识转变感受颇深。
  派驻,携权威而至。
  驻全国政协机关纪检组组长周新建一到位,就与全国政协机关领导班子成员逐一沟通,并带领派驻纪检组走访了机关党委、人事局、人民政协报社等29个室局,“就是要让大家认识我们,我们派驻纪检组是中央纪委的延伸,是代表中央纪委来的。”
  这些做法,发出了派驻纪检组的声音,表明了纪检组的职责定位,也传导了管党治党责任,产生了明显的辐射效应。全国政协机关某位同志感慨地说:“派驻纪检组来了,我们感觉到中央纪委就在身边。”
  “派”得有力,才更有权威。
  从明确中央纪委与派驻机构是“紧密型领导关系”,到统筹安排派驻纪检干部的选调、使用、交流、培训、锻炼等工作;从定期约谈纪检组组长,让派驻机构参加中央纪委相关工作,到派驻纪检组有了反映问题线索、发现“四风”问题和进行纪律审查都及时向中央纪委报告、取得指导……一系列举措,让派驻干部感觉到有领导、有依靠,派驻监督的权威性显著增强。
  “娘家人的感觉很强烈。”周新建形象地比喻说,“中央纪委对我们的领导、管理,中央纪委有关部门的服务和保障非常到位,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你们的事什么时候来,我们什么时候办’。”
  “我们拿的工作证是中央纪委的,现在编制、干部管理使用都在中央纪委。”派驻机构的同志说,这样就不用担心因为“得罪人”影响自身发展,更能放手去担当履职。
  瞪大眼睛,拉长耳朵,打听“张家长、李家短”,发挥“驻”的优势
  “在食堂吃饭的时候,他们会主动跟大家坐在一起,点点滴滴了解情况。”
  “参加我们机关的文体活动,让我们认识他们,他们也更了解我们。”
  “融入、深入,很多情况他们都能够及时了解。”
  这些话出自驻在部门的同志,话中的“他们”便是派驻纪检组的同志。
  派驻机构与驻在部门“在一个楼里办公、一口锅里吃饭”,天天接触,容易听到“张家长、李家短”,便于了解干部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把监督的触角延伸到前端。这是派驻机构的优势所在。
  中央纪委在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等单位新设7家派驻机构时,既有单独派驻,也第一次实行综合派驻,根据工作需要,从有效发挥作用出发,设置综合派驻机构,让纪检组“吃一家饭、管多家事”。
  单独派驻可以“直达”,那么综合派驻如何避免“浮在表面”,沉下去了解情况,发现问题,监督到位?
  各派驻纪检组通过实践探索,建立健全了各有特色的工作机制,比如列席党委会议、定期走访工作、及时报送信息、例行沟通会商、畅通信访渠道、进行经常性廉政谈话和约谈等……
  “既然在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上定位为 ‘常驻不走的巡视组’,首先就要了解情况、掌握好具体的人和事。”纪检组的同志不约而同谈到这一点。
  许多派驻纪检组更深一步,努力了解驻在部门的历史文化、行业特点,把握党风廉政建设整体状况,处理好“树木”与“森林”的关系,提高发现问题、处置问题的能力。
  驻中央组织部纪检组在开展监督工作过程中,一方面,注重学习各单位的好传统、好作风、好做法、好经验;另一方面,突出严守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这个关键,突出在干部选拔任用、基层组织建设、党员队伍管理和人才工作中,自觉遵守组织纪律,防止以权谋私、跑风漏气、说情打招呼这些监督重点内容。
  充分发挥驻的优势,派驻机构不再纠缠于承担驻在部门党风廉政建设日常工作,腾出手来集中精力干监督执纪问责的活儿,才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才能把监督执纪做细做实。这是派驻纪检组同志的一致看法。
  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决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我们驻进来,就是抓监督的,监督执纪问责是首要职责。”这句话派驻纪检组的同志们常说在口中,也长记在心中。
  “强化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是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驻国务院办公厅纪检组组长辛维光指出,派驻纪检组要牢牢牵住落实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以监督责任全面到位推进主体责任全面落实。
  要求各单位定期向派驻纪检组报送履行主体责任书面报告,制作履行“两个责任”清单,派驻纪检组经常与党组书记交换意见,及时报告发现的问题……各派驻纪检组积极探索,推动督促驻在部门领导班子落实从严治党的要求。
  “书记抓、抓书记。部门领导班子的事情做好了,我们的事情就好做了。”派驻纪检组组长们对此有着一致认识。
  “有些具体问题,说起来不大,但发现问题就要马上做工作,该红脸出汗就红脸出汗,该处分就处分,不能放任自流,更不能放水养鱼。”派驻纪检组的同志在谈到监督执纪时如是说。
  某派驻纪检组收到反映一名干部接受老板宴请并收购物卡的问题线索。经过调查后,派驻纪检组决定立即对他进行诫勉谈话,讲纪律,讲政策,做思想工作,从下午两点一直谈到晚上九点。当事人表示,组织谈话后,几宿没有睡好觉,“以后绝不再犯了”。
  “如果小问题没人管,一旦出事就是大问题。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组织培养我们不容易;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如果出了大问题,对家庭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全国政协机关人事局副局长倪品利说。
  把纪律挺在前面,“四种形态”环环相扣,对党员干部的要求不是宽了,而是更严了;各级党委和纪委管党治党的责任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
  驻国务院办公厅纪检组立案查处的7件中,有6件都给予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体现了抓早抓小、挺纪在前。而且,注重执纪后续情况的跟踪掌握,主动开展回访,与受到处分的同志谈心,鼓励他们振作精神、吸取教训、引以为戒,收到了良好效果。
  “把监督的探头架起来,网络铺开来,深入了解情况,把握和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既正歪树,拔烂树,又切实维护好整片森林。”驻中央组织部纪检组副组长罗兴平说。
  在开展线索大起底后,驻中央组织部纪检组收到40多条问题线索,4位局级干部被立案审查。
  驻中央统战部纪检组深入查找问题,共发现副司局级及以上干部问题线索350多条,均一一严格按照问题线索五类处置标准进行了处置,查实的依纪依规进行严肃处理,纪检组立案查处司局级干部10余人,其中1人因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四种形态”是防止“好同志”变成“阶下囚”的重要手段,真正体现了“严管就是厚爱”,这也是派驻纪检组的共识。驻国务院办公厅纪检组立案查处的7件中,有6件都给予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体现了抓早抓小、挺纪在前。而且,注重执纪后续情况的跟踪掌握,主动开展回访,与受到处分的同志谈心,鼓励他们振作精神、吸取教训、引以为戒,收到了良好效果。
  能不能把纪律挺在前面,反映的是党性强不强、有没有责任担当。“做党的工作,搞监督的人,就要‘敢’字当头,要对党负责,对党的事业负责,对人民群众负责。”驻全国政协机关纪检组组长周新建的话掷地有声,代表了广大派驻干部的担当和心声。(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陆云达 郭兴)
  中新网1月11日 日前,由甜馨全程坐镇,李小璐、贾乃亮、刘恩佑、黄明、吕一主演的民国悬疑喜剧《煮妇神探》正在浙江卫视热播。据悉,拍完戏后,贾乃亮还向李小璐表忠心,并喊话媳妇儿,“小璐,出轨就枪毙啊!”
  《煮妇神探》中李小璐饰演一个日常煮妇苟吉祥,身怀功夫力大无穷,因为卷入一场离奇的凶杀案而阴差阳错地进了巡捕房,经过一系列的侦探培训最终和毛儒毅搭档成为神探CP。此次,贾乃亮与李小璐夫妇将秀恩爱从生活中一直延续到剧中。两人在《煮妇神探》中还有一场背靠背共同抗敌的枪战戏,下戏之后的贾乃亮向李小璐表白忠心,“夫妻之间的默契那真是没的说了,配合完美!”,同时,又不忘逗比上身喊话老婆,“小璐啊,看着没?出轨就毙了你!”
  剧中,李小璐饰演的苟吉祥为了和丈夫共度结婚纪念日,专门打扮妖娆红唇烈焰十分夸张,悲催的她没有见到丈夫,却阴差阳错地吻上了贾乃亮饰演的毛儒毅,喜剧效果十足,让人捧腹不止。
  目前,该剧正在浙江卫视19:30剧场热播中。
责任编辑:欢迎[下一个奇迹就是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12345678910当前位置: >>
《形势政策课》资料汇编
《形势与政策》资料汇编第一专题:《大数据国家战略的发展与影响》 第二专题:《新常态下精准扶贫战略和举措》 第三专题:《TPP 的发展与中国对策选择》 第四专题:《供给侧改革:中国经济新思维》第一专题:《大数据国家战略的发展与影响》发达国家早就认识到大数据的重要意义,纷纷将开发运用大数据作为夺取新一轮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抓 手。一、大数据战略在全球发展概况①1.美国是大数据的策源地和创新引领者。 美国大数据发展一直走在全球最前面。美国 2012 年出台《大数据的研究和发展计划》,将大数据上升 为事关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国家战略,这是继“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之后在信息科学领域的又一重大计划, 投资 2 亿多美元启动该计划。2014 年 5 月美国发布《大数据:把握机遇,守护价值》白皮书,对美国大数 据应用与管理的现状、政策框架和改进建议进行了集中阐述。该白皮书表示,在大数据发挥正面价值的同 时,应该警惕大数据应用对隐私、公平等长远价值带来的负面影响。从《白皮书》所代表的价值判断来看, 美国政府更为看重大数据为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创新动力,对于可能与隐私权产生的冲突,则以解决问 题的态度来处理。报告最后提出六点建议:推进消费者隐私法案;通过全国数据泄露立法;将隐私保护对 象扩展到非美国公民;对在校学生的数据采集仅应用于教育目的;在反歧视方面投入更多专家资源;修订 电子通信隐私法案。如今,大数据发展战略在美国已经形成了全体动员的格局,大数据已成为美国国家创 新战略、国家安全战略、国家 ICT 产业发展战略以及国家网络安全战略的跨界领域,美国实际上已经确立 了基于大数据的信息网络安全战略,目的在于解决当前的大数据核心技术挑战,全面强化未来的信息网络 安全战略优势。 2.英国是大数据的积极拥抱者。 无论是政府、研究机构,还是企业,都已经开始行动,抢占“数据革命”先机。早在 2011 年 11 月, 英国政府就发布了对公开数据进行研究的战略政策。英国将大数据列为战略性技术,给予高度关注。英国 政府紧随美国之后,推出一系列支持大数据发展举措。首先是给予研发资金支持。英国政府通过利用和挖 掘公开数据的商业潜力,为英国公共部门、学术机构等方面的创新发展提供“孵化环境”,同时为国家可 持续发展政策提供进一步的帮助。英国 2013 年出台《英国数据能力发展战略规划》,投资 1.89 亿英镑, 提高大数据的采集、分析能力,推动英国在 “数据革命”中抢得先机。其次是促进政府和公共领域的大 数据应用。为了便于公众理解和判断,英国政府专门建立了“数据英国”网站,将公众关心的政府开支、 财务报告等数据整理汇总并发布在互联网上,并对其中的热点议题和重要开支进行进一步阐释,并对公众 意见进行反馈。其效果也是明显的。据测算,通过合理、高效使用大数据技术,英国政府每年可节省约 330 亿英镑,相当于英国每人每年节省约 500 英镑。 3.澳大利亚是理念与行动同时践行。 2013 年澳大利亚发布了《公共服务大数据战略》,推进大数据的分析应用、与其他政策和技术协同以 及为公共服务领域变革。日本 2013 年制定《创建最尖端 IT 国家宣言》,韩国 2013 年颁布《第五次国家信1 息化基本计划》。由此可见,这些国家纷纷将大数据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0 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通过了 超级国家宽带网工程,该工程的目标是将光纤电缆通向各家各户,让每个家庭享受每秒钟 1G 的速度。部分 海外测试显示,全国宽带网络将覆盖全澳 93%的用户,剩余的 7%可使用速度相对较慢的无线和卫星网络。 这项计划在 2013 年底结束。2013 年 8 月澳大利亚政府信息管理办公室发布了《公共服务大数据战略》, 旨在推动公共行业利用大数据分析进行服务改革,制定更好的公共政策,保护公民隐私,使澳大利亚在该 领域跻身全球领先水平。 4.韩国从基础设施起步踏实推进大数据发展 2014 年 7 月,韩国政府宣布了一项新的战略―未来增长引擎执行计划,列出了 13 个韩国未来增长引 擎的领域,其中就包括大数据。韩国计划通过项目推动,达到扩大国内大数据市场规模和扩展国际市场占 有率目标,到 2020 年,使大数据的国内和国际市场规模均超过 10 亿美元。同时还有在 2011 年首尔提出的 “智慧首尔 2015”计划,目标是到 2015 年成为世界上最方便使用智能技术的城市,建立与市民沟通的智 能行政服务,建成适应未来生活的基础设施和成为有创造力的智慧经济都市。 “智慧首尔 2015”计划指出, 公共数据已成为具有社会和经济价值的重要国家资产,首尔市将努力打造“首尔开放数据广场”,以促进 信息技术和公共服务产业的进步和发展。 如今,韩国大数据发展也是非常地迅速。2015 年韩国大数据行业市场规模已达 13 万亿韩元(约合人 民币 722 亿元)。自 2012 年市场规模突破 12 万亿韩元后,韩国大数据行业以 9%的年平均增长率不断发展 壮大。目前,韩国大数据行业仍以提供数据的数据服务及数据库构建服务为主,数据咨询及大数据解决方 案市场规模呈增长态势。根据韩国数据化振兴院发布的《2015 韩国数据行业白皮书》,数据服务市场规模 占总行业市场规模的 47%,位列第一;数据库构建服务以 41.8%的占有率紧随其后。 韩国大数据行业不断发展,企业对大数据的依赖度不断增加,数据专业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韩国数 据化振兴院的数据显示,目前韩国数据产业从业人员达 30 万人,但其中与数据直接相关的从业人员仅为 7 万人,人才缺口依然较大。根据《2015 韩国数据行业白皮书》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能够利用数据赋予产 业附加价值的“数据科学家”人才最为紧俏,此外数据挖掘及分析相关的高级人才也颇受雇主欢迎。 总而言之,大数据释放出的巨大价值,几乎给每个行业都带来了颠覆:大数据很忠诚,它真实记录人 们的每个足迹,深藏功与名;大数据很任性,它的分析有根有据,拒绝流言蜚语;大数据很友好,它提供 各种权威参考,它创造绿色经济,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世界已经进入由数据主导的“大时代”。 产业革命 4.0 由大数据引领,这不是预言,而是各国布局国家乃至地区发展的重要国家战略。最近发 布的报告显示,全球大数据技术及服务市场复合年增长率(CAGR)将达 31.7%,2016 年收入将达 238 亿美 元,其增速约为信息通信技术(ICT)市场整体增速的七倍之多。在广大现有和新兴细分市场中,大数据市 场融合技术与服务,正形成迅猛的发展势头。 5.中国发展优势得天独厚。 发展大数据,中国奋起直追。近年来,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小米等企业快速成长,成为大 数据发展的龙头,带领国内大数据产业高歌猛进。国内城市也争先恐后抢抓大数据机遇,贵阳建立国内首 个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首个块上集聚的大数据公共平台、首个大数据交易所,是国内首个政府数据开 放示范城市,承办“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建设中关村贵阳科技园。京、津、沪、渝、穗、冀、贵等 省市政府先后出台大数据研究与发展行动计划, 2013 年发布 《上海推进大数据研究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 《广东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重庆市大数据行动计划》、《滨海新区大数据行动方案》和《贵州省大 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规划纲要》等。 2015 年全国“两会”提出,要“积极推进大数据发展”,李克强总理提出:“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 算、大数据、物联网发展”。1 月 14 日,部署加快发展服务贸易,以结构优化拓展发展空间,提出要创新 模式,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打造服务贸易新型网络平台;2 月 6 日,确定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 术,加快建设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横向联通发展改革,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部门, 纵向贯通各级政府,推进网上受理、办理、监管“一条龙”服务,做到全透明,可核查,让信息多跑路, 群众少跑腿;7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提出,2 要提高对市场主体服务水平;加强和改进市场监管;推进政府和社会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提高政府运用大 数据的能力;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化征信服务;2015 年 8 月国务院通过《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 部署三个任务,一要政府数据开放共享,二要培育新兴业态,助力经济转型,三要强化安全保障。党的十 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要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大数据也第一次被写入党的全会决议,标志着大数据 战略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可以说,党的五中全会,开启了大数据建设的新篇章。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大数据发展优势独天独厚。中国信息消费市场规模量级巨大,增长迅速。在网络 能力的提升、居民消费升级和四化加快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新技术、新产品、新内容、新服务、新业态不 断激发新的消费需求,而作为提升信息消费体验的重要手段,大数据将在行业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二、大数据对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治理的影响 (一)大数据引领生活新变化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数据”的时代,我们打电话、用微博、聊 QQ、刷微信,我们阅读、购物、看病、 旅游,都在不断产生新数据,“堆砌”着数据大厦。大数据已经与我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须臾难离。 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说: “不管你是否认同, 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 并将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 2015 年 5 月,习近平在给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说,“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 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深刻展示了世界发展的前 景。” “大数据”并不神秘。实际上,大数据就在你我身边,虽然你看不到它,不在意它,但它却始终在你 身边、且已经并将继续影响着你的生活。习近平和彭丽媛访问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时,校方赠送给彭丽媛的 羊绒披肩就有大数据的功劳,披肩尺寸就是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得出的。校方还向习近平展示了运用 大数据的方法分析国内人口迁移情况,“一带一路”政策的国际影响力,个性化医疗的推广,以及上海地 铁的负载分布和应急办法等。习近平对利用大数据技术帮助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 大数据已经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诸多领域。 必应搜索通过集成以往的飞机票价画出未来票价走势。2009 年谷歌公司把 5000 万条美国人最频繁检 索的词条和美国疾病中心在 2003 年至 2008 年间季节性流感传播时期的数据对比,建立数学模型,该模型 能够判断流感从哪里传播出来,并且准确预测了 2009 年甲型 H1N1 流感爆发和传播。2011 年 5 月,麦肯锡 咨询公司调研报告《大数据:下一个前沿,竞争力、创新力和生产力》中,认为大数据将给社会带来巨大 的价值。依据互联网收集的数据,可以客观分析客户的行为习惯、消费需求。 亚马逊根据客户查询和购买记录,开发了个性化推荐系统,为消费者准确推荐想购买的书。谷歌根据 查询关键词,快速为关联网站排序,方便用户查询。Facebook 根据存储的客户社交网络记录,推断出用户 的兴趣与好恶。对冲基金通过剖析社交网络推特的数据信息来预测股市的表现;交通部门通过大数据分析 出实时路况;交友网站利用大数据分析来寻找爱情,并来帮助需要的人匹配合适的对象;智能环、智能血 压仪等可穿戴设备出现,用户身体的生理数据成为被记录和分析的内容。GPS 定位仪运用,用户的地理方 位、活动轨迹等信息被准确记录。可见,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改变人们观念,推动产业、科研、教育、家 庭和社会等各个层面变革,将产生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这些无一不体现出大数据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大数据掀起的风暴已席卷到生活的各个角落,大数 据将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二)大数据孕育发展新思路 沃尔玛为其网站 Walmart.com 自行设计的搜索引擎 Polaris,利用语义数据进行文本分析、机器学习 和同义词挖掘等。根据沃尔玛的说法,语义搜索技术的运用使得在线购物的完成率提升了 10%到 15%,这意 味着数十亿美元的金额。 线下商业零售曾一度因为电商崛起而滑落,但大数据则可以帮品牌商开辟新的可能。比如你经过一家②3 品牌门店,通过手机 wifi 接入,导购员可以知道顾客的性别年龄,进行精准的导购营销,这是前不久国内 一家做商业 wifi 的公司芝麻科技为一些品牌商门店做的大数据精准营销。同样在线下餐饮业,一家美国快 餐店通过视频分析等候队列的长度,自动变化电子菜单显示的内容,如果队列较长,则显示可以快速供给 的食物;如果队列较短,则显示那些利润较高但准备时间相对长的食品。 数据是发展的产品,发展依靠数据获得新思路。“数谷”是贵阳这座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山城的新名 片,2014 年贵阳在大数据产业的带动下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497.27 亿元、增长 13.9%。2014 年“两会期 间”,习近平在参加全国两会贵州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贵州搞大数据产业招商,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是 很好的选择。”2015 年 6 月 17 日,习近平来到贵阳市大数据广场,走进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听取贵州 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和实际应用情况介绍。贵州省以发展大数据作为突破口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探索, 给习近平留下深刻印象,习近平对当地干部说:“我听懂了,贵州发展大数据确实有道理。” “大数据经济”的背后逻辑,是中国经济悄然发生的“质变”。中国经济在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就业 率不降反增,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进行了政府的自身改革,推出一系列简政放权举措,引发小微企业、个体 户井喷式增长。而这些企业、商户中多数人的经营业务都是依托于互联网展开的,都与数据有关,大数据 正在孕育出更多的新业态。李克强指出:“13 亿中国人,八、九亿劳动力,这其中如果有越来越多的人依 托新业态发展, 就会培育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 ‘发动机’ , 也必将会对社会发展、 人民进步造成深刻影响。 ” 大数据不只是一个产业这么简单。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都无所不在,可以与 N 个产业“相加”,形 成“大数据+”,“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和数据。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唐雄燕说:“数据 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经济资产类别,就像货币或黄金一样,将形成数据材料、数据探矿、数据加工、数据服 务等一系列新兴产业。”2014 年 3 月 5 日,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 设立新兴产业创业创新平台,在新一代移动通信、集成电路、大数据、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 赶超先进,引领未来产业发展。这是“大数据”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也表明其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将 得到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 大数据时代,数据正在成为一种生产资料,成为一种稀有资产和新兴产业。任何一个行业和领域都会 产生有价值的数据,而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分析、挖掘和人工智能则会创造意想不到的价值和财富。习近 平强调:“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 (三)大数据开辟国家治理新路径 在美国,PredPol 公司曾通过与洛杉矶和圣克鲁斯的警方以及一群研究人员合作,基于地震预测算法 的变体和犯罪数据来预测犯罪发生的几率,可以精确到 500 平方英尺的范围内。通过预测,在洛杉矶运用 该算法的地区,盗窃罪和暴力犯罪分布下降了 33%和 21%。据公开报道,通过对社交网络等信息的大数据挖 掘,我国也已经成功破获多个涉恐案件。随着数据量的增长,利用大数据来打击犯罪的比例将不断提高。 哪些路段、哪些时间将会出现怎样的路况?浙江交通运输厅做了一项尝试,通过实时交通数据、历史车 速数据来预测未来 1 小时的路况。这一成果将在 2016 年春节面向公众开放。贵阳市政府在尝试预测南明区 交通状况来调整红绿灯时长,其中最优算法可以将等待红绿灯的时间减少 86%。 大数据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 一场经济变革, 也是一场国家治理的变革。 牛津大学教授维克托? 迈尔? 舍 恩伯格在其着作《大数据时代》中说:“大数据是人们获得新的认知、创造新的价值的源泉,还是改变市 场、组织机构,以及政府与公民关系的方法。” 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是政府施政的新平台。单纯依靠政府管理和保护数据的做法会使政府在面对大规 模而复杂的数据时应接不暇、不堪重负。而通过电子政务系统,可以实现在线服务,做到权力运作有序、 有效、“留痕”,促进政府与民众的沟通互联,提高政府应对各类事件和问题的智能化水平。“十三五” 规划建议指出:“运用大数据技术,提高经济运行信息及时性和准确性。” 大数据正有力地推动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走向现代化,正日益成为社会管理的驱动力、政府治 理的“幕僚高参”。习近平在参观腾讯公司时说:“互联网在社会管理方面有较大作用,我们怎么去适应 它?我看到你们做的工作都是很重要的,比如在这样的海量信息中,你们占有了最充分的数据,然后可以 做出最客观、精准的分析。这方面对政府提供的建议是很有价值的。”李克强在考察北京?贵阳大数据应4 用展示中心时说:“把执法权力关进‘数据铁笼’,让失信市场行为无处遁形,权力运行处处留痕,为政 府决策提供第一手科学依据,实现‘人在干、云在算’。”李克强考察山东浪潮集团时指出:“不管是推 动政府的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还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都要依靠大数据、云计算。 所以,它应该是大势所趋,是一个潮流。”大数据使得政府决策的基础从少量的“样本数据”转变为海量 的“全体数据”。政府树立大数据意识,促进相关数据完全共享,更多地依赖数据进行决策,可以实现从 以有限个案为基础向“用数据说话”转变的全新决策。 近年来,“大数据”议题已经成为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座上客,“大数据”战略早露端倪。2014 年 7 月 23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草案)》,推动构建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其 中要求建立部门间互联共享信息平台,运用大数据等手段提升监管水平。2014 年 9 月 17 日,部署进一步 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其中包括加大服务小微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方便企业获 得政策信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供更有效服务。2014 年 10 月 29 日,要求重点推进 6 大领域消 费,其中强调加快健康医疗、企业监管等大数据应用。2014 年 11 月 15 日,提出在疾病防治,灾害预防, 社会保障,电子政务等领域开展大数据应用示范。2015 年 1 月 14 日,部署加快发展服务贸易,以结构优 化拓展发展空间,提出要创新模式,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打造服务贸易新型网络平台。2015 年 2 月 6 日,确定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加快建设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横向联通发展改革,城乡 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部门,纵向贯通各级政府,推进网上受理、办理、监管“一条龙”服务,做 到全透明,可核查,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2015 年 7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运用大数据加 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提高对市场主体服务水平;加强和改进市场监管;推进政 府和社会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提高政府运用大数据的能力;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化征信服务。 (四)大数据重塑世界新格局 “数据是新的石油,是本世纪最为珍贵的财产。”大数据正在改变各国综合国力,重塑未来国际战略格 局。2013 年 7 月,习近平视察中国科学院时指出:“大数据是工业社会的‘自由’资源,谁掌握了数据, 谁就掌握了主动权。” 大数据正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驱动力。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网络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与普 及,社会信息化进程进入数据时代,海量数据的产生与流转成为常态。预计到 2020 年,全球数据使用量将 达到约 400 亿 TB,将涵盖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成为新的重要驱动力。大数据重新定义了各个大国博弈 的空间。在大数据时代,世界各国对数据的依赖快速上升,国家竞争焦点已经从资本、土地、人口、资源 的争夺转向了对大数据的争夺。习近平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指出:“网络信息 是跨国界流动的,信息流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信 息掌握的多寡成为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未来国家层面的竞争力将部分体现为一国拥有数据 的规模、活性以及解释、运用的能力,数字主权将成为继边防、海防、空防之后另一个大国博弈的空间。 大数据将改变国家治理架构和模式。在大数据时代,用大数据可以通过对海量、动态、高增长、多元化、 多样化数据的高速处理,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提高公共决策能力。 鉴于大数据潜在的巨大影响,很多国家或国际组织都将大数据视作战略资源,并将大数据提升为国家 战略。2012 年 3 月,美国奥巴马政府宣布了“大数据研发计划”,并设立了 2 亿美元的启动资金,希望增 强海量数据收集、分析萃取能力,认为这事关美国的国家安全和未来竞争力。迄今为止,美国在大数据方 面实施了三轮政策,开放了 50 多个门类的政府数据确保商业创新。欧盟正在力推《数据价值链战略计划》 为 320 万人增加就业机会。日本积极谋划利用大数据改造国家治理体系,对冲经济下行风险。联合国推出 的“全球脉动”项目,希望利用“大数据”预测某些地区的失业率或疾病爆发等现象,以提前指导援助项 目。截至 2014 年 4 月,全球已有 63 个国家制定了开放政府数据计划,数据开放推动政府从“权威治理” 向“数据治理”转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张茉楠撰文指出,中国需要加快形成大数据国家战 略。着力规划“大数据战略”中长期路线图与实施重点、目标、路径,统筹布局,加快大数据发展核心技 术研发,推进大数据开放、共享以及安全方面的相关立法与标准制定,抢占新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战5 略机遇期,重构国家综合竞争优势已经迫在眉睫。 大数据是每个人的大数据,是每个企业的大数据,更是整个国家的大数据。大数据时代拥抱大数据, “十三五”规划建议已经吹响向大数据进军的号角,随着国家大数据战略的实施,基于大数据的智慧生活、 智慧企业、智慧城市、智慧政府、智慧国家必将一一实现。国务院关于《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全文大数据是以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为主要特征的数据集合,正快速发展为对数量 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从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 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服务业态。 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交汇融合引发了数据迅猛增长,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大数据正日 益对全球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活动以及经济运行机制、社会生活方式和国家治理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目前,我国在大数据发展和应用方面已具备一定基础,拥有市场优势和发展潜力,但也存在政府数据开放 共享不足、产业基础薄弱、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创新应用领域不广等问题,亟 待解决。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推进我国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加快建设数据强国,特 制定本行动纲要。 一、发展形势和重要意义 全球范围内,运用大数据推动经济发展、完善社会治理、提升政府服务和监管能力正成为趋势,有关 发达国家相继制定实施大数据战略性文件,大力推动大数据发展和应用。目前,我国互联网、移动互联网 用户规模居全球第一,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应用市场优势,大数据部分关键技术研发取得突破,涌现出 一批互联网创新企业和创新应用,一些地方政府已启动大数据相关工作。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大数据 部署,深化大数据应用,已成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需要 和必然选择。 (一)大数据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 以数据流引领技术流、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将深刻影响社会分工协作的组织模式,促进生产组 织方式的集约和创新。大数据推动社会生产要素的网络化共享、集约化整合、协作化开发和高效化利用, 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经济运行机制,可显著提升经济运行水平和效率。大数据持续激发商业模式创新, 不断催生新业态,已成为互联网等新兴领域促进业务创新增值、提升企业核心价值的重要驱动力。大数据 产业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将对未来信息产业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二)大数据成为重塑国家竞争优势的新机遇。 在全球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大数据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正引领新一轮科技创 新。充分利用我国的数据规模优势,实现数据规模、质量和应用水平同步提升,发掘和释放数据资源的潜 在价值,有利于更好发挥数据资源的战略作用,增强网络空间数据主权保护能力,维护国家安全,有效提 升国家竞争力。 (三)大数据成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径。 大数据应用能够揭示传统技术方式难以展现的关联关系,推动政府数据开放共享,促进社会事业数据 融合和资源整合,将极大提升政府整体数据分析能力,为有效处理复杂社会问题提供新的手段。建立“用 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机制,实现基于数据的科学决策,将推动政府 管理理念和社会治理模式进步,加快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相适应的 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逐步实现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 部署,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大力推动政府信息系统和公共数 据互联开放共享,加快政府信息平台整合,消除信息孤岛,推进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增强政府公信力, 引导社会发展,服务公众企业;以企业为主体,营造宽松公平环境,加大大数据关键技术研发、产业发展6 和人才培养力度,着力推进数据汇集和发掘,深化大数据在各行业创新应用,促进大数据产业健康发展; 完善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科学规范利用大数据,切实保障数据安全。通过促进大数据发展,加快建设数 据强国,释放技术红利、制度红利和创新红利,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二)总体目标。立足我国国情和现实需要, 推动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在未来 5―10 年逐步实现以下目标: 打造精准治理、多方协作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将大数据作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高效 采集、有效整合、深化应用政府数据和社会数据,提升政府决策和风险防范水平,提高社会治理的精准性 和有效性,增强乡村社会治理能力;助力简政放权,支持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推动商事制度 改革;促进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有机结合,有效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2017 年底前形成跨 部门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格局。 建立运行平稳、安全高效的经济运行新机制。充分运用大数据,不断提升信用、财政、金融、税收、 农业、统计、进出口、资源环境、产品质量、企业登记监管等领域数据资源的获取和利用能力,丰富经济 统计数据来源,实现对经济运行更为准确的监测、分析、预测、预警,提高决策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时效 性,提升宏观调控以及产业发展、信用体系、市场监管等方面管理效能,保障供需平衡,促进经济平稳运 行。 构建以人为本、惠及全民的民生服务新体系。围绕服务型政府建设,在公用事业、市政管理、城乡环 境、农村生活、健康医疗、减灾救灾、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文化教育、交通旅游、 质量安全、消费维权、社区服务等领域全面推广大数据应用,利用大数据洞察民生需求,优化资源配置, 丰富服务内容,拓展服务渠道,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城市辐射能力,推动公共服务向基层 延伸,缩小城乡、区域差距,促进形成公平普惠、便捷高效的民生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 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 开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驱动新格局。形成公共数据资源合理适度开放共享的法规制度和政策 体系,2018 年底前建成国家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率先在信用、交通、医疗、卫生、就业、社保、地理、 文化、教育、科技、资源、农业、环境、安监、金融、质量、统计、气象、海洋、企业登记监管等重要领 域实现公共数据资源合理适度向社会开放,带动社会公众开展大数据增值性、公益性开发和创新应用,充 分释放数据红利,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 培育高端智能、新兴繁荣的产业发展新生态。推动大数据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 息技术融合发展,探索大数据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 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一批满足大数据重大应用需求的产品、系统和解决方案,建立安全可信 的大数据技术体系,大数据产品和服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内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培育一批面向全球 的骨干企业和特色鲜明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构建形成政产学研用多方联动、协调发展的大数据产业生态体 系。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推动资源整合,提升治理能力。 1、大力推动政府部门数据共享 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明确各部门数据共享的范围边界和使用方式,厘清各部门数据管理及共享 的义务和权利,依托政府数据统一共享交换平台,大力推进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信息资源库、 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等国家基础数据资源,以及金税、金关、金财、金审、金盾、金宏、金保、 金土、金农、金水、金质等信息系统跨部门、跨区域共享。加快各地区、各部门、各有关企事业单位及社 会组织信用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丰富面向公众的信用信息服务,提高政府服务和监管水平。 结合信息惠民工程实施和智慧城市建设,推动中央部门与地方政府条块结合、联合试点,实现公共服务的 多方数据共享、制度对接和协同配合。 2、稳步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 在依法加强安全保障和隐私保护的前提下,稳步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推动建立政府部门和事业单 位等公共机构数据资源清单,按照“增量先行”的方式,加强对政府部门数据的国家统筹管理,加快建设7 国家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制定公共机构数据开放计划,落实数据开放和维护责任,推进公共机构数据 资源统一汇聚和集中向社会开放,提升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标准化程度,优先推动信用、交通、医疗、卫生、 就业、社保、地理、文化、教育、科技、资源、农业、环境、安监、金融、质量、统计、气象、海洋、企 业登记监管等民生保障服务相关领域的政府数据集向社会开放。建立政府和社会互动的大数据采集形成机 制,制定政府数据共享开放目录。通过政务数据公开共享,引导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 主动采集并开放数据。 3、统筹规划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结合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统筹政务数据资源和社会数据资源,布局国家大数据平台、数据 中心等基础设施。加快完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信息资源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 等基础信息资源和健康、就业、社保、能源、信用、统计、质量、国土、农业、城乡建设、企业登记监管 等重要领域信息资源,加强与社会大数据的汇聚整合和关联分析。推动国民经济动员大数据应用。加强军 民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现有企业、政府等数据资源和平台设施,注重对现有数据中心及服务器资源的 改造和利用,建设绿色环保、低成本、高效率、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基础设施和区域性、行业性数据汇聚 平台,避免盲目建设和重复投资。加强对互联网重要数据资源的备份及保护。 4、支持宏观调控科学化 建立国家宏观调控数据体系,及时发布有关统计指标和数据,强化互联网数据资源利用和信息服务, 加强与政务数据资源的关联分析和融合利用,为政府开展金融、税收、审计、统计、农业、规划、消费、 投资、进出口、城乡建设、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电力及产业运行、质量安全、节能减排等领域运行动态 监测、产业安全预测预警以及转变发展方式分析决策提供信息支持,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 效性。 5、推动政府治理精准化 在企业监管、质量安全、节能降耗、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安全生产、信用体系建设、旅游服务等领 域,推动有关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将市场监管、检验检测、违法失信、企业生产经营、销售物流、投诉 举报、消费维权等数据进行汇聚整合和关联分析,统一公示企业信用信息,预警企业不正当行为,提升政 府决策和风险防范能力,支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服务,提高监管和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推动改进政 府管理和公共治理方式,借助大数据实现政府负面清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的透明化管理,完善大数据 监督和技术反腐体系,促进政府简政放权、依法行政。 6、推进商事服务便捷化 加快建立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依托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建 设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信用中国”网站,共享整合各地区、各领域信用信息,为社会公众提供查询 注册登记、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各类信用信息的一站式服务。在全面实行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 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中,积极运用大数据手段,简化办理程序。建 立项目并联审批平台,形成网上审批大数据资源库,实现跨部门、跨层级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的统一受 理、同步审查、信息共享、透明公开。鼓励政府部门高效采集、有效整合并充分运用政府数据和社会数据, 掌握企业需求,推动行政管理流程优化再造,在注册登记、市场准入等商事服务中提供更加便捷有效、更 有针对性的服务。利用大数据等手段,密切跟踪中小微企业特别是新设小微企业运行情况,为完善相关政 策提供支持。 7、促进安全保障高效化 加强有关执法部门间的数据流通,在法律许可和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强对社会治理相关领域数据的 归集、发掘及关联分析,强化对妥善应对和处理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数据支持,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 推动构建智能防控、综合治理的公共安全体系,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 8、加快民生服务普惠化 结合新型城镇化发展、信息惠民工程实施和智慧城市建设,以优化提升民生服务、激发社会活力、促 进大数据应用市场化服务为重点,引导鼓励企业和社会机构开展创新应用研究,深入发掘公共服务数据,8 在城乡建设、人居环境、健康医疗、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质量安全、文化教育、 交通旅游、消费维权、城乡服务等领域开展大数据应用示范,推动传统公共服务数据与互联网、移动互联 网、可穿戴设备等数据的汇聚整合,开发各类便民应用,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二)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培育新兴业态,助力经济转型。 1、发展工业大数据 推动大数据在工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产业链 全流程各环节的应用,分析感知用户需求,提升产品附加价值,打造智能工厂。建立面向不同行业、不同 环节的工业大数据资源聚合和分析应用平台。抓住互联网跨界融合机遇,促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和 三维(3D)打印技术、个性化定制等在制造业全产业链集成运用,推动制造模式变革和工业转型升级。 2、发展新兴产业大数据 大力培育互联网金融、数据服务、数据探矿、数据化学、数据材料、数据制药等新业态,提升相关产 业大数据资源的采集获取和分析利用能力,充分发掘数据资源支撑创新的潜力,带动技术研发体系创新、 管理方式变革、商业模式创新和产业价值链体系重构,推动跨领域、跨行业的数据融合和协同创新,促进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服务业创新发展和信息消费扩大,探索形成协同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的 经济增长点。 3、发展农业农村大数据 构建面向农业农村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综合、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缩小城 乡数字鸿沟,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强农业农村经济大数据建设,完善村、县相关数据采集、传输、共 享基础设施,建立农业农村数据采集、运算、应用、服务体系,强化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增强乡村社会治 理能力。统筹国内国际农业数据资源,强化农业资源要素数据的集聚利用,提升预测预警能力。整合构建 国家涉农大数据中心,推进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涉农数据资源的共享开放,加强数据资源发掘运用。 加快农业大数据关键技术研发,加大示范力度,提升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 能力和水平。 4、发展万众创新大数据 适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大数据创新行动计划,鼓励企业和公众发掘利用开放数据资源,激 发创新创业活力,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大数据发展与科研创新有机结合,形成大数据驱动 型的科研创新模式,打通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推动万众创新、开放创新和联动创新。 5、推进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 围绕数据科学理论体系、大数据计算系统与分析理论、大数据驱动的颠覆性应用模型探索等重大基础 研究进行前瞻布局,开展数据科学研究,引导和鼓励在大数据理论、方法及关键应用技术等方面展开探索。 采取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模式和基于开源社区的开放创新模式,加强海量数据存储、数据清洗、 数据分析发掘、数据可视化、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形成安全可靠的大数据技术体系。 支持自然语言理解、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提升数据分析处理能力、知识发现能力和 辅助决策能力。 6、形成大数据产品体系 围绕数据采集、整理、分析、发掘、展现、应用等环节,支持大型通用海量数据存储与管理软件、大 数据分析发掘软件、数据可视化软件等软件产品和海量数据存储设备、大数据一体机等硬件产品发展,带 动芯片、操作系统等信息技术核心基础产品发展,打造较为健全的大数据产品体系。大力发展与重点行业 领域业务流程及数据应用需求深度融合的大数据解决方案。 7、完善大数据产业链 支持企业开展基于大数据的第三方数据分析发掘服务、技术外包服务和知识流程外包服务。鼓励企业 根据数据资源基础和业务特色,积极发展互联网金融和移动金融等新业态。推动大数据与移动互联网、物 联网、云计算的深度融合,深化大数据在各行业的创新应用,积极探索创新协作共赢的应用模式和商业模 式。加强大数据应用创新能力建设,建立政产学研用联动、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大数据产业体系。建立9 和完善大数据产业公共服务支撑体系,组建大数据开源社区和产业联盟,促进协同创新,加快计量、标准 化、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等大数据产业质量技术基础建设,加速大数据应用普及。 (三)强化安全保障,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健康发展。 1、健全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 加强大数据环境下的网络安全问题研究和基于大数据的网络安全技术研究,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风险评估等网络安全制度,建立健全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大数据安全评估体系。切实加强关键信息 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做好大数据平台及服务商的可靠性及安全性评测、应用安全评测、监测预警和风险评 估。明确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使用、开放等各环节保障网络安全的范围边界、责任主体和具体要求, 切实加强对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安全、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军工科研生产等信息的保护。妥善处理发展 创新与保障安全的关系,审慎监管,保护创新,探索完善安全保密管理规范措施,切实保障数据安全。 2、强化安全支撑 采用安全可信产品和服务,提升基础设施关键设备安全可靠水平。建设国家网络安全信息汇聚共享和 关联分析平台,促进网络安全相关数据融合和资源合理分配,提升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理能力;深化 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和态势感知能力建设,增强网络空间安全防护和安全事件识别能力。开展安全监测和预 警通报工作,加强大数据环境下防攻击、防泄露、防窃取的监测、预警、控制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四、政策机制 (一)完善组织实施机制 建立国家大数据发展和应用统筹协调机制,推动形成职责明晰、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加强大数据重 大问题研究,加快制定出台配套政策,强化国家数据资源统筹管理。加强大数据与物联网、智慧城市、云 计算等相关政策、规划的协同。加强中央与地方协调,引导地方各级政府结合自身条件合理定位、科学谋 划,将大数据发展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和城镇化发展规划,制定出台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突 出区域特色和分工,抓好措施落实,实现科学有序发展。设立大数据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大数据发展应用 及相关工程实施提供决策咨询。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真落实本行动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共 同推动形成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共用和大数据产业健康安全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加快法规制度建设 修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积极研究数据开放、保护等方面制度,实现对数据资源采集、传输、存储、 利用、开放的规范管理,促进政府数据在风险可控原则下最大程度开放,明确政府统筹利用市场主体大数 据的权限及范围。制定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办法,建立政府部门数据资源统筹管理和共享复用制度。研究推 动网上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工作,界定个人信息采集应用的范围和方式,明确相关主体的权利、责任和义务, 加强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等行为的管理和惩戒。推动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基础信息网络和关 键行业领域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保障网络数据安全。研究推动数据资源权益相关立法工作。 (三)健全市场发展机制 建立市场化的数据应用机制,在保障公平竞争的前提下,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建设。鼓励政府 与企业、社会机构开展合作,通过政府采购、服务外包、社会众包等多种方式,依托专业企业开展政府大 数据应用,降低社会管理成本。引导培育大数据交易市场,开展面向应用的数据交易市场试点,探索开展 大数据衍生产品交易,鼓励产业链各环节市场主体进行数据交换和交易,促进数据资源流通,建立健全数 据资源交易机制和定价机制,规范交易行为。 (四)建立标准规范体系 推进大数据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建立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的数据标准和统计标准体系, 推进数据采集、政府数据开放、指标口径、分类目录、交换接口、访问接口、数据质量、数据交易、技术 产品、安全保密等关键共性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加快建立大数据市场交易标准体系。开展标准验证和应用 试点示范,建立标准符合性评估体系,充分发挥标准在培育服务市场、提升服务能力、支撑行业管理等方 面的作用。积极参与相关国际标准制定工作。10 (五)加大财政金融支持 强化中央财政资金引导,集中力量支持大数据核心关键技术攻关、产业链构建、重大应用示范和公共 服务平台建设等。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推动建设一批国际领先的重大示范工程。完善政府采购大数据服务 的配套政策,加大对政府部门和企业合作开发大数据的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加 大对大数据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大数据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努力为企业重组并购创造更加宽松的金 融政策环境。引导创业投资基金投向大数据产业,鼓励设立一批投资于大数据产业领域的创业投资基金。 (六)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多层次、多类型的大数据人才培养体系。鼓励高校设立数据科学和数据 工程相关专业,重点培养专业化数据工程师等大数据专业人才。鼓励采取跨校联合培养等方式开展跨学科 大数据综合型人才培养,大力培养具有统计分析、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等多学科知识的跨界复合型人才。 鼓励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和企业合作,加强职业技能人才实践培养,积极培育大数据技术和应用创新型人 才。依托社会化教育资源,开展大数据知识普及和教育培训,提高社会整体认知和应用水平。 (七)促进国际交流合作 坚持平等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建立完善国际合作机制,积极推进大数据技术交流与合作,充分利 用国际创新资源,促进大数据相关技术发展。结合大数据应用创新需要,积极引进大数据高层次人才和领 军人才,完善配套措施,鼓励海外高端人才回国就业创业。引导国内企业与国际优势企业加强大数据关键 技术、产品的研发合作,支持国内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 的大数据企业和产品。《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 2015 年 8 月 19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 纲要》(以下简称《行动纲要》)。9 月 5 日,《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国 发〔2015〕50 号)正式发布,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影响。《行动纲要》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工业和 信息化部,自 2014 年初开展前期研究,历经深入的专题研究,并广泛征求了相关部门、专家学者的意见和 建议,历时一年多时间编制完成。《行动纲要》是到目前为止我国促进大数据发展的第一份权威性、系统 性文件,从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提出了我国大数据发展的顶层设计,是指导我国未来大数据 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下面从本人作为研究起草工作小组主要成员的角度,就《行动纲要》的个人基本认识和理解作一下解 读。 一、从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战略全局把握大数据的概念与范畴 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与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交汇融合,引发了数据爆炸式增长,大数据的概念应运而 生。然而到目前为止,全社会对“大数据”的认识并没有达成一致公认的程度。例如,维基百科提出“大 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这种定义对于 实际应用而言几乎没有意义,除了少数的互联网巨头和 IT 巨无霸企业谁也没有这种规模的数据。企业界通 常是将自己可利用到的海量数据视为大数据。政府部门认为自身数据很多,将部门数据都整合起来会有几 十倍的增长,堪称大数据了,所以他们心目中的“大数据”就是整合后的政府数据资源。一种在学术界广 为人知的 “4V” 表述是: “大数据” 是以体量巨大 (Volume) 、 类型繁多 (Variety) 、 存取速度快 (Velocity) 、 价值密度低(Value)为基本特征的数据集。在这种界定下,大数据应用的本质是类似沙里淘金、大海捞鱼、 废品利用的过程,大数据并不直接意味大价值,实际上是指经过分析发掘后可以释放潜在的价值。在这种 “4V”界定下,传统意义上政府掌握的数据资源看起来不应归为“大数据”,因为它不符合“价值密度低” 的界定,而且在数据类型上仍然以结构化数据为主,并且往往是常规数据处理技术就能够胜任的。 人们对大数据概念理解的不一致和认识上的分歧实际上反映了现有的大数据概念与现实需求的脱节, 特别是与政府需求的脱节。笔者认为,从推进国家信息化发展的角度看,对大数据进行严格定义或许并不11 重要,能够利用大数据提升全民数据意识、发展数据文化、释放数据红利、打造数据优势才是硬道理。大 数据热强化了社会的数据意识,这对于中国才是至关重要的。长期以来中国社会文化一直缺乏精确的数据 意识,中国人的传统习惯是定性思维而不是定量思维,正如胡适先生所说的是“差不多”文化,这种文化 阻碍了科技在中国的发展,没有精确就没有现代科技。数据文化的本质就是尊重客观世界的实事求是精神, 数据就是定量化的、表征精确的事实,重视数据就是强调用事实说话,按理性思维的科学精神,因此提升 全社会的数据意识和数据精神是大数据热的巨大贡献。 科学认识大数据的概念和范畴,对于准确理解和深刻把握《行动纲要》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是非常 重要的。我认为,应该从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战略全局把握大数据的概念、本质与边界范畴。信息化的核心 是数据,只有政府和公众都关注数据时,才能真正理解信息化的实质。数据是与物质、能源同等重要的基 础性战略资源,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涉及每一个行业,是带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工作。因此,从国家信息化 发展的全局来看,我认为可以把“大数据”广义地界定为:我国现代信息化进程中产生的和可被利用的海 量数据集合,是当代信息社会的数据资源总和,是信息时代的全数据,既包括互联网数据,也包括政府数 据和行业数据。实际上,在《行动纲要》中,大数据就是采用了这种广义的界定方法。因此,大数据既是 一类呈现数据容量大、增长速度快、数据类别多、价值密度低等特征的数据集;也是一项能够对数量巨大、 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性分析的新一代信息系统架构和技术;更代表了一种新 的思维方式――大数据思维,是能够帮助人们从信息社会海量数据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 力、形成新业态的强大的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二、大数据是我国信息化发展步入深水区后的核心主题和战略抉择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信息化建设快速推进,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 深化,我国日益面临诸如食品药品安全、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社会信用体系、生态环境保护、民生公共 服务等复杂、多维、并发的经济社会难题。过去以“金字”工程为代表的纵向烟囱式信息系统和以地方、 部门信息化为代表的横向孤岛式信息系统,已经无法有效支撑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的解决,“只管自家门前 雪”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已经严重不适应现代社会的治理需求,往往“按下葫芦浮起瓢”,信息化对经济社 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为无法充分发挥,迫切需要打破部门割据和行业壁垒,促进互联互通、数据开放、 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切实以数据流引领技术流、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强化统筹衔接和条块结合, 实现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跨系统的数据交换与共享,构建全流程、全覆盖、全模式、全响应的信息 化管理与服务体系。 我国信息化发展已步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条块和局部的信息化系统已经完成了,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行动纲要》的根本出发点和 核心主题就是推动解决信息化进入深水区后的硬骨头、老大难问题,主要包括:第一,为解决经济社会难 题亟需交换、融合、共享的各类数据和信息,在社会中依据类别、行业、部门、地域被孤立和隔离;第二, 同一时空对象所属的各类数据和信息之间天然的关联性和耦合性被割裂和遗忘;第三,政府数据开放和政 务信息共享程度受限,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其根源既有大数据处理方面的技术障碍,也有公共权 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利益合法化带来的体制弊端;第四,数据和信息服务的便捷化、高效化、 产业化、智能化水平不高。《行动纲要》的发布,彰显了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核心已从前期分散化的网络和 应用系统建设,回归和聚焦到充分发挥数据资源的核心价值,从而提升国家信息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因 此,大数据已成为国家信息化深化发展的核心主题,发展大数据已成为构建数据强国、推动大数据治国的 必然选择。 三、《行动纲要》的核心是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开放 《行动纲要》从内容架构上总体上呈现了“一体两翼一尾”的格局。“一体”即以“加快建设数据强 国,释放数据红利、制度红利和创新红利”为宗旨,“两翼”是指以“加快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推动资源 整合,提升治理能力”和“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培育新兴业态,助力经济转型”两方面内容为载体和依托, “一尾”是指以“强化安全保障、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健康发展”为保障和平衡。 综观《行动纲要》的内容架构,其核心是推动各部门、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的数据资源共享开放。12 在《行动纲要》正文中,“共享”共出现 59 次,“开放”共出现 36 处,充分显示了数据共享开放对国家 大数据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事实上,共享开放的大数据不仅是深化信息化发展的关键要素,也将成为激发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源泉,为开创新应用、催生新业态、打造新模式提供新动力,有利于提升创新 创业活力,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引擎和国际竞争新优势。 但是,从我国信息化发展的现实情况看,“不愿共享开放”、“不敢共享开放”、“不会共享开放” 的情况依然较为普遍。特别是我国各级政府、公共机构汇聚了存量大、质量好、增长速度快、与社会公众 关系密切的海量数据资源,除了部分自用和信息公开外,大部分没有充分发挥数据资源作为“生产要素、 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的应有作用。具体表现在: 第一,不愿共享开放。这一方面是认识的问题,一些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尚未意识到数据共享开放的 价值,另一方面也是利益分配的问题,有些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把自己掌握和获取的数据,作为自己利益 和权力的一部分,甚至看成是私有财产不愿共享开放,造成不同部门之间甚至同一部门不同机构之间都难 以实现数据共享开放。另外,我国在数据共享开放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标准建设相对落后,没有形成数 据共享开放的刚性约束,数据共享开放缺乏考核管理体系,数据共享开放价值不明确、市场不健全、动力 不充足。 第二,不敢共享开放。主要是由于我国当前尚缺乏严格规范数据共享开放的法规制度,相关人员担心 政务数据共享开放会引起信息安全问题,担心数据泄密和失控,对数据共享开放具有恐惧感,不敢把自己 掌握的数据资源向他人共享开放。在我国,对于保密文件以外的政府数据是否应该共享开放一直没有统一 的规定,造成了定保密范围过大。我国《保密法》中对定密、解密程序、泄密处罚以及救济机制等重要制 度设置已落后于实际发展的需要,导致政府部门对共享开放数据过度谨慎。 第三,不会共享开放。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工作,需要分级分类、收放结合、科学 把握。政府数据该共享开放而不共享开放会引发数据隔离与封闭、价值损耗、信息孤岛等一系列问题;相 反,不该共享开放而共享开放、或者不该大范围共享开放而大范围共享开放也可能带来更大的损失,甚至 危及国家安全。目前我国尚未出台法律对数据共享开放原则、数据格式、质量标准、可用性、互操作性等 做出规范要求,导致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数据共享开放能力不强、水平不高、质量不佳,严重制约了大数 据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的开发应用和价值释放。 四、《行动纲要》体现了国家层面对大数据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布局 《行动纲要》作为我国推进大数据发展的战略性、指导性文件,充分体现了国家层面对大数据发展的 顶层设计和统筹布局,为我国大数据应用、产业和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行动纲要》对支撑大数据发展的国家级统一平台进行了总体规划布局。提出建设“国家政府数据统 一开放平台”,构建跨部门的“政府数据统一共享交换平台”,“在地市级以上(含地市级)政府集中构 建统一的互联网政务数据服务平台和信息惠民服务平台”,“中央层面构建形成统一的互联网政务数据服 务平台”,建立“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形成全国统一的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大数据平 台”,建设“国家网络安全信息汇聚共享和关联分析平台”,建立“国家知识服务平台与知识资源服务中 心”。 《行动纲要》体现了对大数据发展的系统化、体系化建设思路。《行动纲要》正文共出现“体系”54 处,包括构建“国家基础信息资源体系”、“国家宏观调控数据体系”、“国家知识服务体系”,以及建 立“大数据应用体系”、“大数据技术体系”、“大数据产业体系”、“大数据产品体系”、“联网信息 保存和信息服务体系”、“大数据监督和技术反腐体系”、“综合信息服务体系”、“资源要素数据监测 体系”、“大数据产业公共服务支撑体系”、“大数据产业生态体系”、“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大 数据安全评估体系”、 “大数据安全支撑体系”、 “大数据产业标准体系”、 “数据标准和统计标准体系”、 “大数据市场交易标准体系”、“数据科学的学科体系”、“大数据人才培养体系”,等等。 上述统筹布局明确了国家层面大数据相关平台、中心和重要系统的建设任务,厘清了不同层面平台的 衔接配合关系,提出了系统化建设的重要考虑,将有力推动政府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互联共享,加快整合 各类政府信息平台,消除信息孤岛,避免重复建设和数据“打架”,增强政府公信力,促进社会信用体系13 建设,对于促进国家大数据平台和重要系统的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避免一哄而上、重复建设具有重要而 深远的现实意义。 五、《行动纲要》明确提出了我国大数据发展的目标体系 《行动纲要》立足我国国情和现实需要,提出了未来 5―10 年推动大数据发展和应用的目标,主要包 括五个方面:第一,打造精准治理、多方协作的社会治理新模式;第二,建立运行平稳、安全高效的经济 运行新机制;第三,构建以人为本、惠及全民的民生服务新体系;第四,开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 驱动新格局;第五,培育高端智能、新兴繁荣的产业发展新生态。 《行动纲要》不仅提出了我国大数据发展的宏观定性目标,还明确提出了阶段性、可考核的具体发展 目标。按照年度划分,主要发展目标梳理如下: (一)到 2017 年底前 明确各部门数据共享的范围边界和使用方式,跨部门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格局基本形成。 (二)到 2018 年底前 1、建成国家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率先在信用、交通、医疗、卫生、就业、社保、地理、文化、教 育、科技、资源、农业、环境、安监、金融、质量、统计、气象、海洋、企业登记监管等重要领域实现公 共数据资源合理适度向社会开放。 2、中央政府层面实现数据统一共享交换平台的全覆盖,实现金税、金关、金财、金审、金盾、金宏、 金保、金土、金农、金水、金质等信息系统通过统一平台进行数据共享和交换. 3、 中央层面构建形成统一的互联网政务数据服务平台; 国家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实现基础信息集中采集、 多方利用,实现公共服务和社会信息服务的全人群覆盖、全天候受理和“一站式”办理。 4、跨部门共享校核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信息资源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等 国家基础信息资源体系基本建成,实现与各领域信息资源的汇聚整合和关联应用。 5、开展政府和社会合作开发利用大数据试点,完善金融、税收、审计、统计、农业、规划、消费、投 资、进出口、城乡建设、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电力及产业运行、质量安全、节能减排等领域国民经济相 关数据的采集和利用机制,推进各级政府按照统一体系开展数据采集和综合利用,加强对宏观调控决策的 支撑。 6、围绕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等重大战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划,在企业监管、质量安全、质量 诚信、节能降耗、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安全生产、信用体系建设、旅游服务等领域探索开展一批应用试 点,打通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合作开发和综合利用。 (三)到 2020 年底前 1、逐步实现信用、交通、医疗、卫生、就业、社保、地理、文化、教育、科技、资源、农业、环境、 安监、金融、质量、统计、气象、海洋、企业登记监管等民生保障服务相关领域的政府数据集向社会开放。 2、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数据处理、分析、可视化软件和硬件支撑平台等产品。 3、培育 10 家国际领先的大数据核心龙头企业,500 家大数据应用、服务和产品制造企业。 4、在涉及国家安全稳定的领域采用安全可靠的产品和服务,实现关键部门的关键设备安全可靠。 上述目标体系的设定,清晰地体现了国家发展大数据的愿景设计,但从实现的角度,其挑战性也是很 大的,不仅需要大量的技术创新,而且更需要大量的法规、制度、管理、运行等体制机制方面的改革和创 新。《行动纲要》对大数据发展目标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国家推动数据共享开放、提升国家数据能力和数 据优势的坚强决心,也吹响了打造数据强国的冲锋号角。 六、《行动纲要》强调了大数据发展与相关政策的衔接配合 近期,国家相继出台了物联网、云计算、宽带中国、智慧城市、信息消费、信息惠民、互联网+、中国 制造 2025,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一系列信息化政策文件。从本质上讲,这些政策与《促进大数据发 展行动纲要》都属于“中国信息化”这一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面,即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切实促 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因此,加强对上述政策文件的整体性解读和关联性分析,避免政策碎片化、 孤立化和割裂化,是至关重要的。14 《行动纲要》很好地体现了大数据发展战略部署与其他信息化相关政策的衔接和融合。《行动纲要》 明确提出“推动大数据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探索大数据与传统产 业协同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抓住 互联网跨界融合机遇,促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和三维(3D)打印技术、个性化定制等在制造业全产 业链集成运用,推动制造模式变革和工业转型升级。”“推动大数据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的深 度融合,深化大数据在各行业的创新应用,积极探索创新协作共赢的应用模式和商业模式。” 七、健全《行动纲要》的政策保障机制乃当务之急 《行动纲要》设定的主要任务和发展目标,体现了大数据浪潮下我国在大数据应用和技术领域引领全 球的战略机遇,但客观上也面临着条块分割、部门壁垒、利益束缚、信息安全等诸多现实挑战,健全高效 的政策保障机制是实施《行动纲要》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石. 《行动纲要》提出了组织实施机制、法规制度建设、市场发展机制、标准规范体系、财政金融支持、 专业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合作等七方面的保障措施,这其中许多方面的内容都切实关乎《行动纲要》的落 实程度,特别是很多方面的保障要求,尚需要有关部门深入细致研究,拿出切实可行的操作规范,避免政 策措施“看起来很美”,但悬在半空中。例如,《行动纲要》中提出的有待“明确”的事项有:“加强顶 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明确各部门数据共享的范围边界和使用方式,厘清各部门数据管理及共享的义务和权 利。”“明确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使用、开放等各环节保障网络安全的范围边界、责任主体和具体要 求,切实加强对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安全、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军工科研生产等信息的保护。”“促进 政府数据在风险可控原则下最大程度开放,明确政府统筹利用市场主体大数据的权限及范围。”“研究推 动网上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工作,界定个人信息采集应用的范围和方式,明确相关主体的权利、责任和义务, 加强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等行为的管理和惩戒。” 可见,上述待“明确”事宜都是道理明显正确,但操作和实现挑战极大的“硬骨头”工程,其真正落 实涉及到要“明确”每一项工作的责任主体、分工机制、规范形式、实施机制、效果评价等,都是说起来 容易,做起来绝非易事。只有以改革创新的勇气攻坚克难,建立坚实的政策保障机制,破除制约大数据发 展的瓶颈和障碍,才能真正开创“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新局面,才能 真正释放数据红利、制度红利和创新红利,推进我国从数据大国走向数据强国。《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三大关键词自 2014 年 3 月将“大数据”首次写入 《政府工作报告》 以来, 李克强总理在多个场合提及这一“热词”。 8 月 19 日常务会的议题之一,是讨论研究《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他强调,制定大数据行动 纲要,要突出围绕“政府大数据建设”和“创造健康发展的大数据环境”这两项核心内容展开。总理的讲 话重点凸现了三个“关键词”。 关键词 1:共享 “首先要实现所有部门的数据共享” “目前,政府各部门已经建成了十几个数据平台,但问题是,这些平台相互不连通,只是一个一个的 ‘信息孤岛’”。李克强针对政府大数据现状说,“本来,信息的连接是最容易的,商业网站之间都是连 接的,但我们各部门的数据就不行,我的网就是我的网,别的部门要用,就是进不来!”他向有关部门明 确要求:政府大数据建设,首先要实现所有部门的数据“共享”。推动政府信息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 享”,是李克强就任总理以来一直盯着不放的问题。去年 7 月 25 日,他在山东浪潮集团考察调研期间,特 意把相关部门负责人叫到身边“现场办公”,要求他们要以云计算、大数据理念,与信息技术平台有机对 接,建立统一综合的信用信息平台,实现“大数据”共享。在今年 6 月 17 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应用 大数据时,李克强再次强调,要注重数据、信息之间的关联,进一步推动政府信息开放共享,消除信息的 “盲区”、“孤岛”。 而在 8 月 19 日的常务会议讨论研究《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时,李克强重点强调:各部门 的数据首先要实现“共享”。他说。“什么叫共享?起码要有个连接,打开你的就能把其他的打开。共享15 过程中如果出现重叠,那就要进行衔接,实现数据整合。” 关键词 2:开放 “信息不共享会阻碍社会信用体系建立” 对于政府大数据建设,李克强谈到的第二个关键词是“开放”。他说:“有一些引导社会经济发展的 数据,不涉及国家秘密的,都应该向公众开放,以方便大家使用。”李克强说,特别是一些与信用相关的 数据平台,如果信息不共享、不开放,就会阻碍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从另一方面讲,相关数据的开放, 也会倒逼政府数据发布的真实性和规范性。“现在一些地方、部门发布的数据,有时候会相互&打架&,老 百姓都搞不清楚究竟哪些数据是真实的。 ” 李克强说, “这怎么提高社会治理能力, 怎么建设现代政府呢?” 他要求,政府大数据建设不能仅仅“划一个概念”:“首先要把政府大数据的建设事情办好,给社会一个 好的示范。” 关键词 3:安全 “政府既要扶持又要规范,保障信息安全”。 在 8 月 19 日的常务会议上,李克强强调的第三个关键词是“安全”。他说,互联网等行业已经在不断 创新、发展大数据产业。因此,政府既要“扶持”,为大数据产业创造一个健康发展的环境,又要“引导”、 “规范”,保障信息安全。他说:“大数据产业的潮流不可阻挡,我们要顺势而为。”第二专题:《新常态下精准扶贫战略和举措》一、精准扶贫思想提出过程和意义1.精准扶贫思想提出过程 长期以来,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存在着贫困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 指向不准等问题。依据国家统计局住户抽样调查获得的贫困人口数据尽管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因为没能 充分体现贫困人员的存在情况、贫困原因,而无法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 “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最早是在 2013 年 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3 年 11 月于湖南湘西考察时,首 次提出了“精准扶贫”: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 标。2014 年 1 月,中办详细规制了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推动了“精准扶贫”思想落地。2014 年 3 月,习近平参加两会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实施精准扶贫,瞄准扶贫对象,进行重点施策。进一步阐释了 精准扶贫理念[1] 。 2015 年 1 月,习近平总书记新年首个调研地点选择了云南,总书记强调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 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5 个月后,总书记来到与云南毗邻的贵州省,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 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 2020 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 于精准”,“精准扶贫” 成为各界热议的关键词。 2015 年 10 月 16 日,习近平在 2015 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强调,中国扶贫攻坚工作实施精准扶贫方 略,增加扶贫投入,出台优惠政策措施,坚持中国制度优势,注重六个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澳大利亚元走势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