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股票市值是什么超过居民存款

要高度重视居民储蓄率下降问题 _ 东方财富网
要高度重视居民储蓄率下降问题
中国经济信息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全世界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其中,居民储蓄是国内储蓄的主要来源。但从2010年以来,我国居民储蓄率持续下降,成为拉动国民总储蓄率下滑的主要因素。居民储蓄增速从2010年以前的16%下降到2017年的7.7%;从年,居民储蓄存款增长与可支配收入之比从25.4%下降至12.7%;与此同时,储蓄率下降还伴随着居民家庭杠杆率的快速提升,从年,家庭债务占的比重由33%升至49%。
  近年来居民储蓄率的下滑和家庭资产负债结构的变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人口老龄化、消费观念和方式转变、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等因素外,有三个原因值得关注:
  一是金融脱媒与市场化加快了居民财富多元化摆布。2013年以来,理财、信托、公募基金、私募产品规模合计增长超过2倍,存款则成为这五年间居民主要金融资产中唯一占比下降的资产。二是金融科技背景下互联网理财的兴起加速了存款分流。以基于互联网理财的为例,2013年以来出现爆发式增长,规模由不到1万亿元迅猛增长到2017年末的6.74万亿元,其中仅2017年当年就增长近2.5万亿元,而同年储蓄存款增长只有4.6万亿元,分流效应显著。三是吸引了家庭大量入。在城镇化进程推进、房价持续升温背景下,家庭收入中投向房产的比例大大超过存款配置。2016年和2017年,居民贷款增量连续超过存款增量,开始由资金供给方转变为资金需求方。
  从微观来看,居民储蓄率下降有一定的必然性,家庭财富更多投向理财和房产也有一定合理性。但宏观上应高度重视居民储蓄率问题,防止居民储蓄率过快下降引发的经济金融风险及连锁效应。居民储蓄率过快下滑,不利于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会降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抬高实体经济整体融资成本;会加大流动性风险,影响货币政策传导。
  对居民储蓄率过快下降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应从战略思维、宏观调控、监管政策、市场引导等多维入手,未雨绸缪,及早应对。关键是要正本清源,规范有序。
  一是回归资管业务代客理财的本质,打破刚性兑付。收益与风险成正比,刚性兑付扭曲了产品属性和风险收益,以致部分家庭简单将收益视作唯一比较标准,将资管产品当作无风险或低风险产品进行投资配置,从而对储蓄存款形成过度替代效应,弱化了家庭财务保障,还可能成为一些群体性事件和金融风险的“起爆点”。
  二是进一步加强互联网背景下各种金融行为的规范。货币基金形式各异,有的具备投资和支付双重功能;有的互联网平台无牌经营,高杠杆、高收益、高风险,一般消费者无从识别。建议进一步正本清源,把握金融服务的实质和技术发展的本质,厘清货币基金的真实属性和功能边界,引导其规范理性发展。坚持商业银行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主渠道作用。
  三是加快推动银行资产证券化,积极应对负债出表。储蓄存款持续下降带来的负债端量和价的变化,势必会向资产端传导,客观上要求银行资产负债表作出适应性调整。因此,有必要加快推进银行资产证券化进程,是推动直接融资发展的应有之义。
(责任编辑:DF118)
[热门]&&&[关注]&&&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股市基金火爆 去年居民储蓄少存千亿:南方新闻网中国新闻
绔卞规伴荤锛绂姝㈠舵寤虹骞夸圭缁淇℃璐璐e朵缁存
杩娉涓俊妇ョ佃锛
||||||||||
bannerbanner
中国今日重点
股市基金火爆 去年居民储蓄少存千亿
10:35:05&南方网&
相关新闻:
  编者按:
  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统计显示,2006年全年,金融机构居民户存款增加2.09万亿元,同比少增1125亿元,而居民户存款主要为居民储蓄存款。不问而知,股指的强劲上扬是主要原因,理财产品、炒金、炒汇等也牵引着储蓄的流动:
  “这段时间,营业部传统的储蓄存款业务减少了许多,碰到新股和基金上市,每天接待的客户起码有一半以上是取钱去炒股票和买基金的。”――一银行柜台工作人员
  “与其让存款躺在银行吃低利息,不如拿出一些来分享牛市的高收益。我花3万元以每份1.02元申购的一只股票型基金,现在的收益率已达70%以上。”――大型国企员工张小姐
  “最近,几十年都没有联系的老战友突然给我打来电话,说想拿出存款炒股票,请帮忙推荐一只股票。”――金融专家王先生
  看看中国股市的牛市行情,只能用“疯狂”来形容。最新统计显示,截至1月22日,沪深两市股票总市值首度突破11万亿元。一个月前的12月20日,这个数值刚在一片惊呼声中突破8万亿元大关,而再前一月的11月17日,该数据仅为6.5万亿元。短短两月间,两市总市值的增幅高达69.23%。
  根据央行2006年四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也显示,在如何支出中,选择“购买股票和基金”的人数占比达18.5%,跃升至历史最高,其中,选择“基金”为最主要金融资产的居民人数占比从上季度的6.7%猛升至10%,基金成为居民家庭除储蓄存款外拥有最多的金融资产。相应的,选择“储蓄存款”为最主要金融资产的居民人数占比为65.8%,比上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下降2.4和3.6个百分点。
  老百姓投资热情高涨,存的钱少了,投资的钱多了,是好是坏呢?把钱从银行里提出来,都拿去买基金买股票,会有风险吗?高收益必然与高风险相伴,我们的牛市还会持续多久呢?2007年,我们老百姓又能获得哪些与生活直接相关金融实惠呢?
(编辑:林琳)
&&&&&&&&&&&&&&&&&&&&&&&&
如果您在本页面发现错误,请先用鼠标选择出错的内容片断,然后同时按下“CTRL”与“ENTER”键,以便将错误及时通知我们,谢谢您对我们网站的大力支持。
绔卞规伴荤锛绂姝㈠舵寤虹骞夸圭缁淇℃璐璐e朵缁存
杩娉涓俊妇ョ佃锛
国际今日重点
港澳台重点新闻
中国昨日新闻排行负利率下居民存款向哪里搬?-负利率,存款,搬家,居民,储蓄,广大,股市,不动产,贬值,购买力,-东方评论-东方网
&&&新闻热线:021-
负利率下居民存款向哪里搬?
&&& 央行再次宣布,自10月24日起,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5个百分点。调整后,中国也正式步入负利率时代。分析人士称,居民存款搬家将再度上演。  所谓负利率,就是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低于同期CPI实际水平。也就是说,将钱存在银行一年获得的利息,还不够涨价的。自然,居民就需要考虑以什么样的方式实现手中货币的保值增值了。否则,钱放在银行,会一天天地贬值下去,使收入的购买力不断下降。  问题在于,除了存银行,居民手中的钱还能存放在哪里呢?如果将储蓄搬家,又能搬向哪呢?没地方搬,又何谈搬家一说呢?显然,有没有投资场所,有没有比存银行更好的存钱投钱方式,就广大居民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按照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前三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13万亿元,同比多增1.93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3.97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2.74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5712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3.95万亿元。在前三季度中,9月人民币存款则减少3192亿元,同比少增4641亿元。  很显然,9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的主要原因,与居民储蓄存款搬家有着密切关系。因为,6.15股市暴跌以后的两个多月时间里,由于股市一直处于严重震荡状态,因此,投资者也纷纷从股市撤资,继而导致居民储蓄存款快速增加。进入9月份以后,股市开始逐步趋于平稳,尤其是9月下旬以来,股市又进入了稳步上涨的格局,投资也开始逐步增加对股市的投资,出现居民储蓄搬家、居民储蓄存款减少的现象,也就很正常了。  这也意味着,股市将成为广大居民储蓄存在搬家的最主要通过之一。关键在于,股市能否成为广大居民应对负利率的重要场所,能否让广大居民手中的钱不出现时间性贬值。否则,居民的实际购买力会出现打折,实现收入翻番的目标也会打折。  由于经济运行状况还不如人意,企业仍处于比较困难的状态,因此,支撑股市稳定向上的基础还不够牢固。所以,有人担心,股市可能很难成为广大居民投资的主要场所。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股市除了需要经济的支撑之外,也应当成为经济的有力推动者。尤其是在经济出现困难的情况下,股市应当扮演扩大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的最主要平台,从而有效拉动消费增长,最终推动经济稳定。在这样的情况下,管理层就有责任通过采取强有力的支持手段,维护股市的稳定,推动股市的平稳向上,让更多投资者进入股市,并获得应有的报酬,从而提高广大居民的消费能力。  必须看到,近一段时间以来股市的运行态势还是比较令人放心的,既没有出现过去那种疯狂上涨的现象,也没有出现过去那种令投资者心碎的暴跌,而是平稳上涨。这样运行状态,毫无疑问是广大居民进行股市投资的最佳状态。如何使这样的状态维持下去,并有效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复苏,是当前股市最急需做好的一项工作。  除股市之外,理财产品的推出,也是广大居民投资非常重要的渠道。特别是互联网金融的诞生,也让包括金融机构在内的理财产品更加满足广大居民的投资需求了。要知道,银行不敢再象过去那样高高在上,而必须放下身段,尽可能地拉近与广大居民的距离,从而吸引广大居民来投资。而这种放下身段,很显然是以让利给广大居民为手段的。所以,投资各种理财产品,也可能是广大居民储蓄存款搬家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此基础上,另一个令广大居民感兴趣的,无疑是不动产投资,尤其是商品房投资。前一轮的商品房投资者,可以说是两极分化。最先一批的投资者,也可以说是炒房者,都赚得钵满盆溢,而后来进入者,则普遍没有赚到钱,有的还赔得倾家荡产。面对负利率时代的到来,广大居民还会不会投资房地产呢?将主要投资哪些方面的不动产呢?这对广大居民来说,无疑又是一种考验。因为,把钱存在银行,是眼睁着看其贬值。如果将钱取出来投资不动产,又需要冒很大的风险。孰优孰劣,值得广大居民考量。从总体上讲,投资房地产仍有可能是广大居民主要的选择之一。负利率下的居民收入,已到了需要更多考虑投资的时候了。  值得注意的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共经历过4次负利率时期,分别是1992年10月至1995年11月、2003年11月至2005年3月、2006年12月至2008年10月、2010年2月至2012年3月。这期间,在银行存款利率变动不大的情况下,CPI的最高值分别达到27.7%、5.3%、8.7%与6.5%。即便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那次高通胀率,银行基准利率也没有发生多大变化,而只是诞生了一拨企业集资之风。而眼下出现的负利率,是在CPI并不高,甚至可以说是比较低的情况下。主要是银行存款利率在持续下降。只是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尽管存款利率已经降到历史低点,但企业的融资综合成本并没有同步降低,这对经济发展是相当不利的,对广大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也是相当不利的。如何确保广大居民手中的钱不贬值,购买力不下降,是决策层必须高度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 以上只是作者个人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负利率下居民存款向哪里搬?
日 09:24 来源:东方网
&&& 央行再次宣布,自10月24日起,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5个百分点。调整后,中国也正式步入负利率时代。分析人士称,居民存款搬家将再度上演。  所谓负利率,就是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低于同期CPI实际水平。也就是说,将钱存在银行一年获得的利息,还不够涨价的。自然,居民就需要考虑以什么样的方式实现手中货币的保值增值了。否则,钱放在银行,会一天天地贬值下去,使收入的购买力不断下降。  问题在于,除了存银行,居民手中的钱还能存放在哪里呢?如果将储蓄搬家,又能搬向哪呢?没地方搬,又何谈搬家一说呢?显然,有没有投资场所,有没有比存银行更好的存钱投钱方式,就广大居民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按照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前三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13万亿元,同比多增1.93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3.97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2.74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5712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3.95万亿元。在前三季度中,9月人民币存款则减少3192亿元,同比少增4641亿元。  很显然,9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的主要原因,与居民储蓄存款搬家有着密切关系。因为,6.15股市暴跌以后的两个多月时间里,由于股市一直处于严重震荡状态,因此,投资者也纷纷从股市撤资,继而导致居民储蓄存款快速增加。进入9月份以后,股市开始逐步趋于平稳,尤其是9月下旬以来,股市又进入了稳步上涨的格局,投资也开始逐步增加对股市的投资,出现居民储蓄搬家、居民储蓄存款减少的现象,也就很正常了。  这也意味着,股市将成为广大居民储蓄存在搬家的最主要通过之一。关键在于,股市能否成为广大居民应对负利率的重要场所,能否让广大居民手中的钱不出现时间性贬值。否则,居民的实际购买力会出现打折,实现收入翻番的目标也会打折。  由于经济运行状况还不如人意,企业仍处于比较困难的状态,因此,支撑股市稳定向上的基础还不够牢固。所以,有人担心,股市可能很难成为广大居民投资的主要场所。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股市除了需要经济的支撑之外,也应当成为经济的有力推动者。尤其是在经济出现困难的情况下,股市应当扮演扩大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的最主要平台,从而有效拉动消费增长,最终推动经济稳定。在这样的情况下,管理层就有责任通过采取强有力的支持手段,维护股市的稳定,推动股市的平稳向上,让更多投资者进入股市,并获得应有的报酬,从而提高广大居民的消费能力。  必须看到,近一段时间以来股市的运行态势还是比较令人放心的,既没有出现过去那种疯狂上涨的现象,也没有出现过去那种令投资者心碎的暴跌,而是平稳上涨。这样运行状态,毫无疑问是广大居民进行股市投资的最佳状态。如何使这样的状态维持下去,并有效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复苏,是当前股市最急需做好的一项工作。  除股市之外,理财产品的推出,也是广大居民投资非常重要的渠道。特别是互联网金融的诞生,也让包括金融机构在内的理财产品更加满足广大居民的投资需求了。要知道,银行不敢再象过去那样高高在上,而必须放下身段,尽可能地拉近与广大居民的距离,从而吸引广大居民来投资。而这种放下身段,很显然是以让利给广大居民为手段的。所以,投资各种理财产品,也可能是广大居民储蓄存款搬家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此基础上,另一个令广大居民感兴趣的,无疑是不动产投资,尤其是商品房投资。前一轮的商品房投资者,可以说是两极分化。最先一批的投资者,也可以说是炒房者,都赚得钵满盆溢,而后来进入者,则普遍没有赚到钱,有的还赔得倾家荡产。面对负利率时代的到来,广大居民还会不会投资房地产呢?将主要投资哪些方面的不动产呢?这对广大居民来说,无疑又是一种考验。因为,把钱存在银行,是眼睁着看其贬值。如果将钱取出来投资不动产,又需要冒很大的风险。孰优孰劣,值得广大居民考量。从总体上讲,投资房地产仍有可能是广大居民主要的选择之一。负利率下的居民收入,已到了需要更多考虑投资的时候了。  值得注意的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共经历过4次负利率时期,分别是1992年10月至1995年11月、2003年11月至2005年3月、2006年12月至2008年10月、2010年2月至2012年3月。这期间,在银行存款利率变动不大的情况下,CPI的最高值分别达到27.7%、5.3%、8.7%与6.5%。即便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那次高通胀率,银行基准利率也没有发生多大变化,而只是诞生了一拨企业集资之风。而眼下出现的负利率,是在CPI并不高,甚至可以说是比较低的情况下。主要是银行存款利率在持续下降。只是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尽管存款利率已经降到历史低点,但企业的融资综合成本并没有同步降低,这对经济发展是相当不利的,对广大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也是相当不利的。如何确保广大居民手中的钱不贬值,购买力不下降,是决策层必须高度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 以上只是作者个人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头条】4月居民存款大降1.32万亿元,去哪儿了?
记者|丁华艳
央行最新公布的金融和社会融资增量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4月末,当月住户贷款余额为42.8万亿元。值得注意的是,4月居民存款出现明显下滑,比上个月大幅减少1.32万亿元,为历史单月最大降幅。存款去哪儿了?
资本市场回暖导致居民存款减少
长期以来,我国都被认为是一个高储蓄率的国家,居民存款余额也在大部分的年份里一路高歌猛进。不过,自2004年以来,我国居民存款增速下降的趋势就已经开始。而从2017年开始,中国人民币存款就出现了绝对量的减少。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常务理事代鹏认为,资本市场回暖,是居民存款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代鹏: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随着金融市场日趋活跃,理财产品回报率也逐渐稳定,可能出现了居民存款搬家的现象。但并不一定就是从银行当中脱离,很有可能是从一个科目,到另外一个科目当中去,比如:有可能是从存款形式,转入到理财产品等其它投资方面。
理财产品分流存款
居民存款,到底去了哪里?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投资者,李女士说,自己绝大部分工资会去购买网络理财产品。
记者:工资到账之后,你会怎么处理?
李女士:会买一些互联网理财产品之类的。目前,日常花销、还信用卡的钱,可能会存在银行里。但是其它不经常用的钱,会买一些定期产品或者是互联网理财产品。
记者:应该是大部分比例,就不再存在银行里了,是吗?
李女士:对的对的。
投资者王先生说,银行存款利率太低,相比之下,更愿意选择股票等投资渠道。
记者:你有多久没有去银行办过业务了?
王先生:好几年了。
记者:那要支付的话,现在用的比较多的是什么呢?
王先生:信用卡、微信。
记者:您的工资到账之后,您是更愿意把它存在银行里、还是买其他的产品?
王先生:我一般都买股票。
记者:存在银行的资金和您做其它处置的资产的比例,大概会是多少?
王先生:理财占一半,股票占一半。
记者:那你会选择银行的定期产品吗?
王先生:利率太低。
货币基金利率吸引力更大
股票、债券、信托、理财、基金、P2P等投资渠道在不断增加,愿意主动把存款作为投资品种的居民越来越少,这是居民存款被分流的主要原因。举个例子,当前货币基金规模高达7万多亿元,其中一个产品——余额宝,去年规模就达到1.58万亿,超过招行的存款总额。在余额宝等货币基金面前,银行业的活期及定期存款利率,已经不具有吸引力。
银行存款争夺战达到白热化
居民存款是银行贷款的主要资金来源,因此银行之间的存款争夺战目前已达到白热化程度。比如,有的银行推出揽储活动,存款就送大米、鸡蛋,送省内游等等……而拉存款,最实用的一招就是提高存款利率。工商银行客服人员向记者透露,目前工行北京营业厅,两年期以上存款普遍比央行基准利率上调20%。
记者:现在利率相比于央行的基准利率还是有上浮的,是吗?
工行客服:是的。
记者:一般上浮的比例多少?
工行客服:大概是20%。
银行业内人士安先生说,一些银行实际存款利率上浮幅度更高。
安先生:每个银行不一样,小银行会上浮高一点,按照央行基准利率基本上能到30-40%,现在大银行业基本上能达到30%左右。
存款减少影响几何?
存款少了,利率更高了,难免影响贷款。因此,一些人担忧,居民储蓄存款下降,可能导致投资增速不断下降,同时提高融资成本,增加企业和居民的杠杆率。代鹏认为:不必过于担忧存款减少带来的影响。
代鹏:尽管单月有一个比较大的降幅,可能会出现存款搬家这样的情况。但是,如果这些存款还在整个金融市场当中运行,无论它是以存款的形式存在,还是进入到了债券市场、股市,或者是进入到了理财产品市场,都没有完全脱离服务于国民经济和实体经济的需求。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居民储蓄和股市到底什么关系?
作者:齐俊杰
  日前股市传来爆炸性消息,说行长喊话了,鼓励投资股市。
  这一下可炸窝了,这么明显的态度,再加上周某那个转融通的消息,这是要再来一次杠杆牛的节奏啊,但晚上立马风云突变,周小川不承认了,央行明确否认周行长说过这话,原话是中国借贷比例偏高会带来一些上的风险。
  化解这些风险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加快发展资本市场,让国民储蓄有更大的比例进入股本融资,降低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重点强调了,股本融资并不等于市场融资。股本投资还包括直接实业投资、风险投资和股票投资等更广泛的含义。显而易见,股本投资与投资股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区别。
  央行这话倒是个大实话,周小川绝不可能忽悠大家去买股票,因为这对他来说一点好处都没有,资产价格过高,最先被问责的就是央行,而如果大量居民储蓄从游离进股市,那么必然造成一个结果,就是通胀。比如2007年的时候,在历史性大牛市爆发的时候,叠加着输入型的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中国的CPI一度升高到了7%以上,这才是央行的麻烦。
  所以,周小川行长肯定是不会要给自己找麻烦的,他的工作就是维持金融稳定,维持利率稳定,维持社会流动性充裕,保证银行间资金流转,同时还要兼顾和资本外流。话句话说,别出大的资产价格波动就好。所以他宁可希望储蓄都去买房,也不希望储蓄搬家进入股市,楼市好歹是长周期,而且地域性很强,这要进入股市了,说不定哪天就又来一次股灾。
  居民储蓄应该已经超过了50万亿,相当于每个居民存款在4万块钱左右,而股市的流通市值一共才35万亿,所以只要储蓄搬家10%到股市,那就是不得了的事情。我们看到历史上,股市和储蓄的增加并未表现出跷跷板的效应,更多的是同涨共跌,只有在濒临拐点的时候才会出现例如储蓄突然下降,股市大幅上涨之类的故事。而这种分歧过后,往往是股市暴跌,储蓄大幅减少。
  所以这么看结论似乎很残酷,就是股市并不能给居民储蓄带来保值增值,而更多的是个消灭居民存款的地方。同时通过居民存款跟股市的关系,我们也能看到一茬一茬的韭菜生长的周期,(603883,)手上只要有钱了,就总得想弄出点故事。所以通常要在7年左右的时间,发动一次股市,然后割一茬韭菜。等你发现钱没了,大家也就都踏实了。
  所以这就是居民储蓄和股市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居民储蓄不宜过高,居民储蓄太高,央行确实要动脑筋了,因为他会带来2个问题。
  1、居民储蓄高,国家的负债就高。为了盘活大量的居民储蓄,国家就得发国债,要不就得通过银行把这些钱出去,这些储蓄是要付利息的,所以国家储蓄如果太高,国家和银行的利息支出也相应提高。
  2、居民储蓄高整个社会资金转动速度就下降了,老百姓不花钱光存钱,这让经济下行的压力也就逐渐增加。为了补充实体经济的资金,央行就得不断释放流动性,老百姓又不断存钱,那么就造成了货币超发。万一哪天哪个地方冒个头,就很容易造成了资产泡沫。比如楼市。说白了就是居民储蓄变成了购房贷款,然后推高了楼市价格。
  鉴于此,国家的思路就是,尽量把债权转成股权,让这种国家负债变成一种居民投资,引导更多的居民储蓄进入实体经济,这么干最大的好处就是债权是要还本付息的,而股权是不保本也不付息的,所以国家的压力会小很多。去年其实上半年就是这个思路,想把股市打起来,然后债转股,我们也看到了一系列完成了增发再融资,包括股权投资市场也是越来越火爆。
  但这种人造牛终归会出问题,6月之后股市崩了,消灭了大量的居民财富,但确实缓解了债务压力。现在看,国家的思路没变,还是要消灭储蓄,消灭债务压力,尽量把银行的储蓄引入到股权这条路上来,只是这次不好意思再那么大张旗鼓的提股市了而已。
关键词阅读:
责任编辑:徐秀&RF12298
中国证监会授牌&&&民生银行资金监管&&&
数据来源:盈利宝基金研究中心,巨灵数据支持
全场购买手续费4折起!
近一年涨幅
近一年涨幅
已有&0&条评论
<span class="mh-title"
style="color: #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股票市值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