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能了 哪些保险可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制度负担

你听说过长期护理险吗?未来失能老人体面养老就靠它了-八八伍财经微信扫一扫,然后点击屏幕右上角的分享按钮你听说过长期护理险吗?未来失能老人体面养老就靠它了来源:885财经
16:04:37收藏(0)点赞(0)摘要:长期护理险主要是为被保险人在丧失日常生活能力、年老患病或身故时,侧重于提供护理保障和经济补偿的制度安排。目前,全球有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两种形式。在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5项社会保险之外,一项新的社会保险——长期护理保险,正在中国逐步推开,为失能老人体面养老提供保障。  你听说过长期护理险吗?未来失能老人体面养老就靠它了  长期护理险主要是为被保险人在丧失日常生活能力、年老患病或身故时,侧重于提供护理保障和经济补偿的制度安排。目前,全球有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两种形式。在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5项社会保险之外,一项新的社会保险——长期护理保险,正在中国逐步推开,为失能老人体面养老提供保障。  全国7%的家庭有需要长期护理的老人  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显示,中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已超过4000万人,其中重度失能老人占相当比例。同时,相关调研报告显示,全国7%的家庭有需要长期护理的老人,目前实际接受的护理绝大部分由配偶、子女或亲戚提供,第三方机构服务占比极低。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金维刚对记者说,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老龄化的不断加快,失能和半失能以及其他失智、精神障碍者的人数还会进一步增加,对于这类群体的长期照护,社会需求在不断增长。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相关制度。  面对大量失能人员对于长期护理保障的客观需要,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中国应运而生。2016年,全国15个城市和两个重点省份启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探索建立以社会互助共济方式筹集资金,为长期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资金或服务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朱耀垠指出,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积极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战略举措。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不仅可以满足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照料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使其获得最大程度的生活独立和人格尊严,也可以缓解老年人家庭成员、特别是子女的照料压力。  山东展开长期护理保险试点  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了《关于试行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意见》(以下称《意见》),决定利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省全面建立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接下来,就以山东为例,为大家介绍长期护理保险的参保范围、缴费办法、待遇支付等。  参保范围  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和退休人员。  缴费办法  通过职工医保统筹基金、单位补充医保资金、个人缴费及财政补助、福彩公益金等渠道解决。其中,个人缴费不低于筹资总额的30%,个人缴费可从职工个人医保账户代扣。  各市要根据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和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待遇水平合理确定具体筹资办法、筹资比例和筹资标准。  保障范围  重点保障长期处于失能或半失能状态的参保人员日常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等所需服务费用。  各市可根据当地保障需求和资金承受能力,低水平起步,科学确定重点保障人群和具体保障项目,并随经济发展和资金支撑能力提高逐步调整。  待遇支付  护理服务费用由护理保险资金和保障对象个人按比例或按定额分担,对贫困人员可以给予适当照顾。  长期护理保险待遇可按机构护理、家庭护理等不同形式、护理不同等级、提供护理服务不同方式等制定差别化的待遇保障政策,原则上规定范围内的护理服务费用支付标准掌握在75%左右。  各地要积极探索享受护理待遇与个人缴费适当挂钩的办法,强化个人责任。  长期护理险已覆盖约4800万人  “历经两年探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已经在青岛、上海等15个试点城市和北京、河北等多个省市的非试点区域展开,覆盖人群大约在4800万,取得阶段性成效。”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宋福兴介绍,到2017年底,超过7.5万人享受到了保障的待遇,赔付护理保险金大约5.7亿元,基金的支付比例超过了70%。在有效减轻失能人员及其家庭经济负担的同时,带动了试点地区相关产业投资约70亿元,直接拉动就业4万多人次,有力促进了护理服务业市场的发展。  2012年,山东省青岛市在全国率先建立了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2017年开始,青岛又把重度失智老人纳入长期护理保障范围。从今年4月1日起,青岛开始实施“全人全责”式、升级版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原来的长期医疗护理基础上,将基本生活照料纳入职工护理保障范围。截至目前,该市已有5万多人享受到护理保障待遇,累计支出护理保险资金近15亿元,护理服务机构发展至600多家。  “去年,我母亲因病情加重完全失能,24小时不能离人。之前一直在家里照护,由于不够专业,家人力不从心,老人也有苦难言。”青岛市民张先生说,后来他了解到了长期护理保险,去年底经朋友介绍,找到了崂山区的福彩东部老年公寓。在考察过居住环境及服务后,他把母亲送到了这家老年公寓并申请了护理保险。“在这里,不光服务到位,钱也花不了多少。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老人舒心,我们做儿女的也放心。”张先生说。  2017年,《宁波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方案》落地。在试点阶段,试点区域内参加该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不含参加住院医疗保险人员),个人无需另外缴费参加长期护理保险。其中,因年老、疾病、伤残等原因导致失能,经过不少于180天的治疗,经评估符合重度失能标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要长期护理的参保人员,自评估结论作出次月起可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  不久前,宁波市首批被评估为重度失能的574名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开始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支付133万元。  护理人才紧缺成最大短板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才刚起步。专家认为,目前这一制度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新趋势和老年人快速增长的护理服务需求还不适应,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制度设计和实践探索。  “人才问题是当前制约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从事长期护理专业服务的人员数量较少、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业务能力不高等问题普遍存在。”朱耀垠说。  据测算,以4000万失能老人为基数,按照3∶1的护理服务配置,护理人员需要1000多万。当前,护理服务人员队伍匮乏。养老护理人员持证上岗的不到10%,绝大部分养老机构护理员集中在40—50岁年龄段,学历大多在初中以下,且多数来自农村,服务粗放。有资料显示,全国只有10余所院校设有养老护理专业,难以满足市场需要。  长期护理保险诞生背景  长期护理保险大约20年前在美国开始,德国和法国的长期护理保险发展势头一直很好,在美国长期护理保险日益成为广大家庭最受欢迎的险种,目前已占美国人寿保险市场30%的份额。  2018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2.4亿,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独生子女的赡养负担加重,年轻人工作繁忙使得照顾老年人的时间减少,长期护理保险很有市场前景。  长期护理保险给付条件标准  1.日常活动能力失败。包括:起床和睡觉,或起居活动、穿衣和脱衣等。  2.医学上的必要性与住院治疗。保险公司要求被保险人住进护理院时与住进医院一样,要有医学上的必要性  3.认知能力障碍。通常,如果被保险人被诊断为在某方面有认知能力障碍,就认为需要长期护理。  长期护理保险保险责任  各保险公司不一样,一般有以下内容:  1.长期护理保险金。由意外伤害等原因造成被保险人丧失生活能力。  2.癌症保险金。保险责任范围内的初次发生特定的癌症。  3.身故保险金。被保险人死亡可获得。  4.老年护理保险金。被保险人60岁后按规定领取。  5.老年疾病保险金。初次发生合同约定的疾病。& & &&作者:885财经小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885.com/a/255889.html 看完这篇还不够?如果你也有好文章,并希望自己的文章被报道,请告诉我们!关注《八八伍财经》公众号,了解市场动态,把握投资脉搏相关文章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共条评论热门词条热门推荐热门要闻财经网红特朗普表示特金会如期举行避险消退下周黄金走势预测6月2日讯周五现货黄金开盘在1298.51美元/盎司,鉴于...进场就错下单就亏,要怎么才能赚钱呢?一些亏损的投资者总是无法忘记过去,在进行新交易时总是想着这次我要将以前的亏损...5月18日国际油价昨日触及三年半新高后市原油展望及策略国际油价昨日触及三年半新高布伦特原油昨日一度突破每桶80美元...5月16日黄金惨遭屠杀跌至1290,顺势做空利润可观。五月已经过半,不知道你的操作是什么情况呢?财经学堂2364394776291042100010181165分享到朋友圈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好事!社保“第六险”来了,什么人可以受益?!
北京千家万户注意啦
好消息正在来的路上
北京要逐步推行长期护理险啦
“老有所养”又多了一条渠道
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最大的好处在于:
不仅可以满足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照料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使其获得最大程度的生活独立和人格尊严,也可以缓解老年人家庭成员、特别是子女的照料压力。
在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
5项社会保险之外
一项新的社会保险
长期护理保险正在中国逐步推开
为失能老人体面养老提供保障
北京逐步推行长期护理险
(1)试点城市外地区引入长期护理险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两年前发布指导意见,在青岛、上海等15个城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探索建立为长期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提供资金或服务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市名单:
河北省承德市
吉林省长春市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江苏省南通市、苏州市
浙江省宁波市
安徽省安庆市
江西省上饶市
山东省青岛市
湖北省荆门市
广东省广州市
四川省成都市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市
最近,试点城市之外的地区也开始引入长期护理险,北京市近期也在逐步推开长期护理保险。
(2)长期护理保险缴费办法
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了《关于试行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意见》,决定利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省全面建立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接下来,就以山东为例,为大家介绍长期护理保险的参保范围、缴费办法、待遇支付等。
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和退休人员。
通过职工医保统筹基金、单位补充医保资金、个人缴费及财政补助、福彩公益金等渠道解决。其中,个人缴费不低于筹资总额的30%,个人缴费可从职工个人医保账户代扣。
各市要根据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和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待遇水平合理确定具体筹资办法、筹资比例和筹资标准。
重点保障长期处于失能或半失能状态的参保人员日常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等所需服务费用。
各市可根据当地保障需求和资金承受能力,低水平起步,科学确定重点保障人群和具体保障项目,并随经济发展和资金支撑能力提高逐步调整。
护理服务费用由护理保险资金和保障对象个人按比例或按定额分担,对贫困人员可以给予适当照顾。
长期护理保险待遇可按机构护理、家庭护理等不同形式、护理不同等级、提供护理服务不同方式等制定差别化的待遇保障政策,原则上规定范围内的护理服务费用支付标准掌握在75%左右。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如何“应运而生”
(1)一人失能,全家失衡
“父亲情况比较严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马上就要接回家,我们比较愁,不知道怎么护理才好。
我母亲身体不是很好,如果长期在家护理的话,我怕影响她的身体。目前也没有找到特别合适的机构,有的机构费用太高,负担不起。”
北京市昌平区的韩先生一周要往返石景山八角社区好几趟。他的父亲自去年4月份突发脑出血后,一直在医院住院。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是不少像韩先生这样家庭的现实难题。
(2)在需要护理时却选择长期住院
在出现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后,多数家庭人手立刻变得紧缺、经济压力增大、工作受到影响,甚至家庭气氛都变得紧张起来。
由于长期护理保障不足,不少老年人在需要护理时选择长期住院,消耗了大量医疗资源,也加重了家庭负担。
(3)全国7%的家庭有需要长期护理的老人
中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已超过4000万人,其中重度失能老人占相当比例。
同时,相关调研报告显示,全国7%的家庭有需要长期护理的老人,目前实际接受的护理绝大部分由配偶、子女或亲戚提供,第三方机构服务占比极低。
(4)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相关制度
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老龄化的不断加快,失能和半失能以及其他失智、精神障碍者的人数还会进一步增加,对于这类群体的长期照护,社会需求在不断增长。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相关制度。
(5)长期护理保障的客观需要
面对大量失能人员对于长期护理保障的客观需要,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中国应运而生。
2016年,全国15个城市和两个重点省份启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探索建立以社会互助共济方式筹集资金,为长期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资金或服务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
(6)缓解子女的照料压力
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积极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战略举措。
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不仅可以满足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照料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使其获得最大程度的生活独立和人格尊严,也可以缓解老年人家庭成员、特别是子女的照料压力。
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硕果累累
(1)超过7.5万人享受到了保障的待遇
“历经两年探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已经在青岛、上海等15个试点城市和北京、河北等多个省市的非试点区域展开,覆盖人群大约在4800万,取得阶段性成效。”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宋福兴介绍。
到2017年底,超过7.5万人享受到了保障的待遇,赔付护理保险金大约5.7亿元,基金的支付比例超过了70%,在有效减轻失能人员及其家庭经济负担的同时,带动了试点地区相关产业投资约70亿元,直接拉动就业4万多人次,有力促进了护理服务业市场的发展。
(2)升级版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2012年,山东省青岛市在全国率先建立了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2017年开始,青岛又把重度失智老人纳入长期护理保障范围。
从今年4月1日起,青岛开始实施“全人全责”式、升级版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原来的长期医疗护理基础上,将基本生活照料纳入职工护理保障范围。
截至目前,该市已有5万多人享受到护理保障待遇,累计支出护理保险资金近15亿元,护理服务机构发展至600多家。
(3)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去年,我母亲因病情加重完全失能,24小时不能离人。之前一直在家里照护,由于不够专业,家人力不从心,老人也有苦难言。”青岛市民张先生说,后来他了解到了长期护理保险,去年底经朋友介绍,找到了崂山区的福彩东部老年公寓。
在考察过居住环境及服务后,他把母亲送到了这家老年公寓并申请了护理保险。“在这里,不光服务到位,钱也花不了多少。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老人舒心,我们做儿女的也放心。”张先生说。
长期护理保险面临的短板
(1)护理人才紧缺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才刚起步。目前这一制度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新趋势和老年人快速增长的护理服务需求还不适应,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制度设计和实践探索。
人才问题是当前制约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从事长期护理专业服务的人员数量较少、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业务能力不高等问题普遍存在。
(2)养老护理人员持证上岗的不到10%
据测算,以4000万失能老人为基数,按照3∶1的护理服务配置,护理人员需要1000多万。当前,护理服务人员队伍匮乏。
养老护理人员持证上岗的不到10%,绝大部分养老机构护理员集中在40—50岁年龄段,学历大多在初中以下,且多数来自农村,服务粗放。
(3)逐步建立长期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
有资料显示,全国只有10余所院校设有养老护理专业,难以满足市场需要。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必须与促进护理人才队伍建设相联动,加大护理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力度,按规定落实职业培训的补贴政策,逐步建立长期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
长期护理保险如何才能走得更长远
(1)应逐步建立一个独立的筹资体系
筹资、责任界定、失能等级标准制定等也是目前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
对此,金维刚建议,应逐步建立一个独立的筹资体系,通过个人缴费、财政补助、医保基金适当划转、社会捐助等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基金的长期收支平衡;坚持责任分担,遵循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合理划分各方的筹资责任。
(2)政府应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
个人须缴费,且应确定一个适当的水平,同时,政府应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加紧研究制定失能人员的失能等级标准、有关护理等级的国家标准以及长期护理保险的支付标准。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发展中国长期护理保险要尽可能地吸收国外已经走过这么多年的经验,尤其是欧美国家,如德国在积累了110年的医疗保险经验后才发展它的长期护理保险。
同时,也要立足国情,通过在不同地区的试点,不断纠错,建立市场化机制,配置好相关资源。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新闻爆料:finance@china.org.cn 电话:(010)
免责声明:中国网财经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2017年,中国宏观杠杆率上升幅度为2.7个百分点,比年年均上升幅度低10.8个百分点。
方星海表示,扩大开放是资本市场长期发展的必由之路。
“银行业要加大信贷资源配置力度,支持企业合理需求,避免一刀切和简单化”
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对养老基金入市会产生哪些影响?
“新三板+H”模式落地为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揭开新篇章,为提升新三板市场管理水平和能力带来机遇。
港交所与股转的合作可参考沪港通、深港通的模式,预计今年6月7月将出现首批合资格三板企业上市。
现在企业拟IPO热情下降了很多,大部分企业对于是否要冲层保层保持着顺其自然的态度。
A股和新三板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核心组成部分,并购重组逐渐成为上下互通、有机联系的重要纽带。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网财经”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电话:81166
传真:81900
邮箱:finance@china.org.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2号牡丹科技楼A座2层 北京国新汇金股份有限公司长护险两周年覆盖人群4800万 我国失能失智人口2050年将上亿
经济网讯 全国范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启动两年以来,已在全国15个试点城市和北京、河北等多个省市的非试点区域展开,覆盖人群大约在4800万。
6月2日,&第二届(2018)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论坛&在人民网举行,与会嘉宾针对长期护理保险的机制探索、多层次保障、创新模式等话题进行了充分的探讨。他们表示,目前,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顶层制度设计仍然处于缺失状态,筹资机制尚不完善,护理人才和护理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都制约着长护险发展的可持续性。
我国老年护理保障制度建设起步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试点源于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市场需求。2015年,第四次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的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为4063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8.3%,其中重度失能老人占相当的比例。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形势,更好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我国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2016年6月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了《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正式开启了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的征程。截止到2017年年底,已有超过7.5万人享受到了保障的待遇,赔付护理保险金大约5.7亿元,基金的支付比例超过了70%,在有效减轻失能人员及其家庭经济负担的同时,带动了试点地区相关产业投资大约在70多亿元,直接拉动就业4万多人次,有力地促进了护理服务业市场的有效发展。
然而,我国目前依然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冲击,截至2017年年末,我国老龄人口数量已经达2.4亿人次,占总人口的17.3%,失能失智人口在4000万人次左右,预计到2050年,老龄化人口将达到4.8亿,占总人口的约35%,失能失智人口将超过上亿。
(宋雪莲 摄)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朱耀垠表示,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积极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战略举措,可以提高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也可缓解老年人家庭成员特别是子女的照料压力等。尤其近些年来,我国补充养老保险、商业性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政策正在逐步地建立实施,许多保险行业的重量级企业纷纷进军养老服务企业,积极在社区养老、居家护理等领域进行布局,积极开放商业性养老保险产品。
&但是,老年护理保障制度的建设才刚起步,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新趋势和老年人快速增长的护理服务需求还存在明显的不适应,迫切需要进一步地加强制度设计和实践探索。&朱耀垠强调,&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必须放到长期护理保障制度的大盘子中来设计。使长护险与救助、福利相衔接,有效整合护理领域的各类资源,扩大其社会功效。&
应与医疗保险有所区分
&长护险制度面临着一些需要加紧研究解决的突出问题。&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金维刚指出,比如如何合理界定制度覆盖的范围,如何建立独立的筹资机制,如何制定科学的失能等级标准以及鉴定机制,如何制定规范的护理服务标准及保险支付标准,如何妥善处理护理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关系等,都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
(宋雪莲 摄)
&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金维刚建议,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多层次的长期护理保障制度;建立多渠道的筹资机制,通过个人缴费、财政补助、医保基金适当划转、社会捐助等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基金的长期收支平衡;坚持保基本的原则,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各方承受能力以及长期护理保险基金的收支状况,合理确定保障的范围和待遇支付的标准;遵循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合理划分各方的筹资责任;加紧研究制定失能等级的标准建立和有关护理等级的国家标准,以及长期护理保险的支付标准;推进护理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加强从事长期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构建多层次的长期护理保障体系,在建立基本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发商业性的长期护理保险和经办长期护理保险的业务。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党委书记、主任雷海潮表示,长护险市场需求庞大,但如何能尽可能多地提供专业化的服务能力,扩充服务队伍,是必须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他列举了一组数据:以北京为例,目前北京的医疗床位约12万张,养老床位大概约10万张,护理注册护士13万人,而目前北京有330多万老年人,床位紧缺。&更重要的是,专业化、拥有技术水平的护理队伍比较缺乏。& 
(宋雪莲 摄)
&从长护险的需求来看,未必需要达到注册护士级别的专业队伍,尚需要开辟另外的供给渠道,培养训练有素的护理队伍。如果长护险制度的发展离开了供给方面能力的提升和改善,是难以可持续发展的。&雷海潮说。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保障内容应该与医疗保险有所区分。&雷海潮指出:首先,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主要是解决居民在急性期门诊和住院方面的经济负担问题。除了这些内容,应该考虑通过长期护理保险在内的其他保险制度进行安排;其次,长期护理保险要和日常的生活照料相区分。失能失智人群的生活需求是立体化、多方面的,长期护理保险不可能涵盖所有的需求,因此,长期护理保险应该解决的是专业化服务问题;再次,长期护理保险应该把握好普惠性、公益性和多层次需求之间的关系,适应不同支付能力人群和具有不同失能状态人群的需要;此外,还应该尽可能地研究和吸收国外医疗保险的经验;最后,长期护理保险的制度不仅要考虑筹资问题,还要考虑服务能力的供给问题,只有在供给能力方面不断提升和改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才会可持续、可发展。
人保长护险已为618万人承保
中国人保健康作为国内长期护理保险的开拓者和先行者,截至去年年末已经为约618万人承保,管理的基金规模达到了6.74亿元。
据中国人保健康党委书记、总裁宋福兴介绍,公司在青岛地区实现了保障对象从&重度失能&向&重度失能加失智&拓展,保障的内容从医疗的护理向医疗护理加生活护理延伸,构建了&医、养、康、护、防&五位一体的&全人全责&这样一个长期护理的服务模式。
(宋雪莲 摄)
&目前为止,已经累计提供服务的人士15.4万人,赔付的护理费用大约在7.5亿,失能人员人均护理的床位费降了原来的二十分之一,个人负担只有原来的七十七分之一,大大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宋福兴表示。   
&相对于汹涌澎湃袭来的老龄化浪潮,我们长期护理保险的制度建设整体进展仍然是缓慢的。&宋福兴坦言,目前长护险的筹资机制过度依赖医疗保险的基金,个人缴费机制不明确,可持续性面临风险。
(宋雪莲 摄)
宋福兴建议,要完善制度顶层设计,推动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立法进程;建立全国统一技术标准体系,规范长期护理保险运营;坚持专业化经办管理方向,对长期护理保险实行准入管理,由专业健康保险公司经营政府委托的长期护理保险,规范市场秩序,提高经办管理水平;加强政策支持,参照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对单位和个人购买补充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予以税收优惠。允许参保人员利用医保基金个人账户购买补充商业护理保险产品;加强长期护理服务体系建设,扩大长期护理服务有效供给。(宋雪莲)
Copyright (C) 2018 CEWEEKLY.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减轻小学生负担的作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