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 你商业养老保险如何选择如何养老

养老现状调查:养老预期已影响年轻人职业选择
[导读]据全国老龄委公布的数据,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近两亿,约占总人口的14%,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但现有的养老服务、护理康复机构数量、养老保障等还远不能满足需求。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全国老龄委公布的数据,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近两亿,约占总人口的14%。但现有的养老服务、护理康复机构数量、养老保障等还远不能满足需求。未来十年,我们如何养老?国家在养老保障上应该有什么作为?近日,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和民意中国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476人参与),86.4%的人期待未来十年国家加大老人护理康复方面的投入。受访者来自31个省(区、市),90后占14.4%,80后占48.7%,70后占25.6%。民企员工占28.4%,国企员工占16.2%,事业单位员工占13.8%,外企员工占9.9%,农民工占5.2%,农民占4.9%,党政机关人员占3.9%。仅5.5%的人打算把父母送到养老机构养老“养儿方知父母恩。”湖北武汉某国企员工李苑,很想让父母和公婆舒服地安度晚年。现实情况却是,她和爱人工作忙,双方父母只能轮流帮忙照看孩子。今年春节期间,刚7个月大的孩子咳嗽老不好,李苑的母亲因为照顾孩子劳累,加上血脂高,心脏病复发住院了。李苑既要去医院陪护母亲,又要抽空回家看孩子,着实感觉分身乏术。在北京从事零售工作的郭媛,也最怕父母生病,“他们一生病,我和老公两人就得忙到脚朝天。排队挂号、检查取药等,太麻烦了。”郭媛的公婆住在河北衡水老家,他们曾想把老人接到北京。可他们家在六楼,没电梯,老人上下楼不方便,“我们换房折腾不起,给他们租房也是一笔很大的开销,老人怕给我们添麻烦,都很少来京。”调查显示,当前年轻人的养老问题具体表现在:工作压力大,照顾父母力不从心(54.1%);承担多位老人的养老负担(53.4%);生活成本高,无力负担(52.7%);无法把父母接到身边照顾(39.7%);养老机构无法让人放心(36.4%);护理、康复医疗短缺(32.8%);无法满足父母情感需要(31.5%);父母老年生活过于单调(27.9%);养老机构不足(24.7%);医疗费用异地结算太麻烦(23.2%)等。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青年教师童潇指出,现在大部分青年是独生子女,很多和父母不在同一座城市,即使有能力把父母接到工作地,异地医保等手续也比较繁琐,要先在父母原居住地办理“居外就医”手续,然后到子女居住地盖章开证明,将来报销再回原居住地。知识水平不高或行动不便的老人很难办好。当前青年打算如何为父母养老?排名前三的是:让父母住在附近,就近照顾(45.0%);和父母住在一起,亲自照顾(44.8%);定期看望父母(27.3%)。接下来还有:给父母赡养费(20.3%);把父母接到工作城市照顾(16.7%);为照顾父母回老家(10.3%)等。仅5.5%的人选择把父母送到养老机构。“养老预期已经影响年轻人的职业选择”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同类型单位的人对养老的预期有很大不同。在国企工作的李苑说:“四位老人都有退休工资,生小病不打紧,大病也有医保。我相信到他们年纪更大时,社保机制会更完善,孩子也大了,我们年富力强,相信养老更不成问题。”郭媛则对养老问题比较担忧。她说,私企很少会要上了年纪的员工,自己很可能不到退休年龄就得退休,同时负担四位老人会很困难。她现在只想趁年轻多赚些钱,将来养老才不至于捉襟见肘。“养老预期已经影响年轻人的职业选择。”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张翼说,进入不同类型的单位,不光现在待遇不同,退休后差距更大。这使得青年在职业规划上产生逐利动机,并一味求稳,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国家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张翼指出,目前改革到了攻坚阶段。一般企业的员工是社会养老,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则依然是单位养老,未来十年国家应该下决心下力气解决这种差异,缩小不同单位、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养老差距。调查显示,52.4%的人期待缩小城乡养老待遇差距;43.3%的人希望破除退休养老双轨制。“养老问题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童潇建议,各地政府要加大养老投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也应当投资护理康复等领域,缓解护工缺乏现状,减轻青年负担。调查显示,86.4%的人期待未来十年国家加大老人护理康复方面的投入。张翼提出两个建议,一是打通城市农村之间相对封闭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提供可以全国结算的保险体系。二是年轻人的父母要有均等的公共服务享受权利。父母能进入城市生活,年轻人对城市的归属感和信任感增加,才能全心全意做好工作,为城市提供活力。调查显示,64.1%的人希望扩大养老保障覆盖范围;49.2%的人希望医疗费用可以异地结算;35.6%的人建议准许老人户口随子女迁移。50.9%的人认为我国未来以居家养老模式为主一个呼叫器有红、黄、绿3个按钮,红色直通120,黄色连接居家养老中心,绿色连接96345便民服务热线。这是童潇在浙江杭州上城区调研时,看到的一种一键通呼叫器,安装在社区60岁以上老人家里。老人一按键,相关部门就能在最短时间作出反应。“呼叫器只是一个终端,最重要的是整合政府资源,与老人的需求有效对接。”浙江杭州上城区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马丽华,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上城区将近1/4人口是60岁以上的老人。为了做好居家养老,社区建立了居家服务无忧在线平台。从去年开始,整合卫生局、教育局等8个部门的资源,为全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家政服务、精神慰藉、法律维权、紧急救助等个性化居家养老服务。据马丽华介绍,社区根据老人身体、经济状况、子女供养能力等,把老人分成六大类。生活最困难的空巢、独居老人,每天能享受两个小时的免费服务。最近3年,政府通过社区购买服务已投入近3000万元。“目前我们考虑把这项服务由‘特惠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把政府资源转换为社区资源,对接不同的老人需求,解决年轻人的后顾之忧。”调查显示,43.5%的人希望在社区建立更多老年服务中心。我国未来会以哪种养老模式为主?调查中,50.9%的人首选“居家养老”(老人自己在家生活或与子女住一起);27.7%的人选择“社区养老”(在社区建立日托机构或提供其他养老服务);21.4%的人选择“机构养老”(老人住养老院或其他专业护理机构)。“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政府的任务将越来越重,要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解决养老难题。”童潇建议,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可以向养老领域倾斜。这些项目的具体执行,可以交给共青团、妇联等枢纽型人民团体组织承担,他们更了解民众的养老需求,也有更强的组织动员能力。童潇认为,城市志愿活动也可以向助老方面延伸,比如,大学的某个班级定点几位老人,毕业时“传递”给下一届同学,让青少年通过公益接力的方式来助老;在职青年间鼓励互助,设立助老志愿服务时间银行,做到“我为你,你为我”。(原标题:86.4%受访者期待未来十年国家加大老人护理投入)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我的位置:
当你渐渐变老 | 未来大批“单身狗”结伴养老,你想过吗?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尖尖
摘要:现在的年轻人,买房、结婚成本高,过年还要面临一年一度的催婚戏码,想到老了之后要“抱团养老”,是一种自嘲,其实也是一种让人忧伤的现代社会现象。
2015年年末,国家民政部统计,中国单身男女人数已近2亿。事实上,新中国成立后,每隔20年,都会出现一次单身潮。在经济发展的快节奏和生活负担的重压下,中国第四次单身潮也许正在袭来。
一个人过一辈子需要勇气,但是老了怎么办?既不希望晚年孤独,又不想住养老院,三四十岁的“单身狗们”正相约三五知己一起“结伴养老”。这种新的养老形式,你想过吗?
老了就一起去环游世界
Sharon是一家外企策展人,年收入30万。今年45岁的她,一头褐色长发,平时不上班的时候喜欢穿一身牛仔裤加套头卫衣,看起来就三十出头的样子。Amy和Windy是她的发小。
每年公司没有展览的时候,她都会约上她们两个去旅游和度假。出行前,她们会每人出一笔钱,放进“公共钱包”,旅途中的花费就由钱包里出。在公司做财务的Amy擅长管账。Windy是个执行力极强的人,去什么景点和走哪条线路都由她来安排。Sharon基本上只负责玩,以及到了当地跟各种人打交道,问路、砍价、打听游玩攻略,等等。
她们这个小型旅行团已经去过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美国……结伴旅行多了,她们相处默契,有时还会开玩笑说,老了以后就一起去环游世界。原本只是“说说而已”,可目前三人都还没有结婚的打算,“说说”是否会成现实?
令Sharon萌发出“结不结婚都无所谓”这种想法的,是她身边好友们的“家庭战争”。“成家之后,真的有不少烦恼。”她说,从30岁开始,她就成了闺蜜们的听众。除了买房、买车、生孩子这些大事,还有难缠的婆媳关系、妯娌关系。“我单是听她们倾诉就觉得很头痛,现在倒是她们羡慕我,可以自由自在过自己想要的生活。”Sharon说。
可老了之后,孤身一人怎么办?Sharon一直是个乐观的人。“这是很远的事啦!”她呵呵地笑出声来,“反正有她俩陪我,我也不孤单,我们可以选个美丽的城市买个房啊,开心就好!”
现在网络上很多年轻人开始相约结伴养老。解放日报·上海观察记者在网上发现一个叫“单身狗养老院”的招募帖子。网友可以在此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并相约老了以后一起租房子,或者像候鸟一样到不同地方旅行养老。记者联系到群主,群主说现在报名的人数居然达到708人,而且年龄都在三四十岁之间。
“现在的年轻人,买房、结婚成本高,过年还要面临一年一度的催婚戏码,想到老了之后要‘抱团养老’,是一种自嘲,其实也是一种让人忧伤的现代社会现象。”群主说。
单身不是选择,结伴是选择
“有那么一两年,我真的要去看心理医生了。”何佳在群里的职业备注是室内设计师,对于自己一直单身,何佳曾经有过短暂的迷惘焦灼,那是二十七八岁时,隔三差五收到同学同事的“红色炸弹”。
30岁那年,何佳曾试着和人交往,但是她看上的都已婚,看上她的她看不上,就好像考试写不出答案的学生只能硬着头皮交卷,最终还是无法说服自己。如今何佳40岁,好像过了一生一次的考试报名时间,突然有些释然。
“按我最初规划,年轻时攒钱,年老住养老院,或者雇个保姆给我养老,死了遗产全给她。”对于老来如何养老,何佳早有打算。“以前真的没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但最近突然有些害怕,主要是因为去了一趟医院,发现很多老人独自去看病,卡不会刷,动作慢、听力差,周围的人也不耐烦,那个场景让人心酸。”
“选择一个人生活一辈子是需要勇气的,从某种程度上结婚生子也许只是一种对抗孤独的办法。”何佳说,“找几个投缘的伴儿一起度过晚年也不失为一种选择。”何佳现在已经找到了几个设计师朋友,她们打算老了之后一起住在自己设计的房子里。
对于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养老问题已经越发凸显,“公办养老院排号入住要等10年”,条件也不尽如人意;高档老年公寓价格又让人难以企及。像何佳这样过惯了“小资”而独立生活的女性,更希望过既不孤独、又有私人空间的生活,或许结伴养老可以给她们提供一个不再可怕的老年。
现实中的“结伴养老”,只是一种生活方式?
苏丽珍今年65岁,和好姐妹赵雅兰住在一起三年多了。日常采购、煮饭和打扫,她们各有分工。生活费由两个人的退休金组成,日常花销直接从里面里出。如今她们经常一起购物、运动、旅行。“和‘养儿防老’或者去养老院不同,结伴的方式谁也不依靠谁,我们都是平等的,但同时我们也是彼此的依靠。”苏丽珍说。
和苏丽珍的“和谐小家庭”不同,李明宪和朋友的结伴养老计划就无果而终。“刚开始提出一起住的时候都很高兴,可问题马上就来了,我们几个都有自己的房子,要住在谁的房子里呢,还是大家都把房子租出去,然后租个大房子一起住?而且做饭打扫等功夫也不好分工。”李明宪说。
“我觉得同一小区的老人们,平时几个关系好的白天聚在一块,晚上各回各家就好了,不需要住在一起。”陈淑娴每天早上固定和几个小区几个朋友去喝早茶,下午一块儿打麻将,打完再回家做饭。
一位社区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社区曾推行过“结伴养老”模式,总体来说还不错,可也存在很多问题。老年人在一起因为性格和生活习惯不同,住在一起容易产生矛盾摩擦。他建议,如果想和其他老人“结伴养老”,应选择有相同兴趣爱好或相交多年的朋友,相处的过程中也要学会包容。
中国科学院老年科学研究会会长熊必俊认为,结伴养老虽然能解决一部分单身老人“老来无伴”的问题,但它终究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不同于社区养老或老人院有比较健全的制度保障和配套措施。如果遇到急病或突发意外,单靠几个老人并不能处理好。另外,由于没有法律的约束和亲情的纽带,在资金管理和分配上容易引发纠纷。
“目前‘结伴养老’在中国还属于新现象,国家还没有相关的制度和帮助。但是在社会养老体系完备之前,‘结伴养老’也未尝不是摆脱晚年孤单的一种方法。”熊必俊说。
国外的“结伴养老”模式
“结伴养老”最早在德国流行起来。德国有很多住不惯养老院的独居老人,找几个志同道合的老朋友合伙同居,生活上互相照料。德国目前有300多个这样的老年公寓,有的是通过对原有住宅改造而成的。
这种做法建设周期短、经济,让老人在原来的居住地和社区内就能与老邻居、老朋友结伴养老。而且老人公寓的建设有规定的标准,在结构和基础设施方面尽量满足老人的需求,所以至少有一半德国老人选择结伴养老的方式。
除了老年公寓以外,在德国的巴伐利亚州还有一种由年轻老人帮助高龄老人的“结伴养老”模式。老人们可以住在自己家里,由年纪较轻的老人组织一个邻居互助小组,定期到每家活动。不同年龄层的老人轮流在各家做饭、聚餐、收拾花园、一起聊天。
在法国巴黎市郊的蒙特勒伊,有一座叫芭芭雅嘉(Babayagas)的老年公寓,公寓里有25个套间,每间35平方米,月租金420欧元。
在法国,养老院是一件奢侈品,虽然服务设施良好,但是收费高昂,所以不少单身老人选择了芭芭雅嘉。这里居住的有的是一生未婚,有的是丧偶或不想和儿女居住的老人。“尽管没有养老院的豪华配置,但是在这里既享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又能和伙伴们一起去购物、看病、就餐,还能时常去社区做志愿者。”刚搬进来的珍妮感到生活很充实。
这家公寓的建造计划从1999年开始,几经搁浅,在2009年建成开放,其间得到了来自蒙特勒伊市议会和法国住房部等多方的帮助。如今法国1/4的人口都已经超过60岁,养老问题日益严重,因此法国政府也在积极探寻有效的解决之道,芭芭雅嘉这种互助养老公寓成为一个不错的试验田。
不过这间公寓目前只接收女性,公寓创始人、85岁的泰蕾兹·加勒认为,老年女性更容易感到孤独无助,也能更好地相助和互相帮助,因此首先接纳女性,但是未来也会考虑男性老人。
题图来源:东方IC
(编辑邮箱:)
更多内容,请查看相关阅读:《当你渐渐变老 | 身边的老人日托所,能取代养老院吗?》《当你渐渐变老 | 上海周边城市建的养老院,你愿意住吗?》
&&相关文章
上海辟谣平台
中国技能大赛媒体注册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第三届绿色账户微电影大赛
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整合推广平台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客户端下载
Copyright (C) 上观(沪ICP备号-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站长统计
沪公网安备 61号
解放日报新媒体研发中心技术支持展望十三五——未来 你会选择哪种养老模式?展望十三五——未来 你会选择哪种养老模式?现实与想象百家号导语  28日,全国老龄办、民政部、国家发改委、人社部、国家卫计委等五部委发布了《“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为“十三五”老龄事业的发展擘画蓝图,中国养老服务业将会迎来怎样的发展呢?对于养老,你又有怎么样的期待和担忧呢?  四个目标 八大任务  《规划》立足于我国“未富先老”的现实,提出了4个方面的目标、设置了8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多支柱、全覆盖、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有利于政府和市场作用充分发挥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备,支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的社会环境更加友好等四项发展目标,以及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健康支持体系、繁荣老年消费市场、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扩大老年人社会参与、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等八大重点任务。  “一床难求”和“床位空置率高”的供需矛盾如何破解?  目前,大多数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据媒体报道,入住北京最火养老院,竟要排队100年才有床位!一些地方1个床位竟叫上了3万元的“天价”。但是民营养老院空置率高的现象也同时存在,在国内,建养老机构的流程是,在郊区拿地,建养老院,配备大量员工,然后招收老人,结果是老人觉得太远不愿入住,或者入住了觉得不习惯又搬走,导致空置率高,机构经营举步维艰。一边“一床难求”,一边“床位空置率高”,十三五期间供需矛盾如何破解?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孟志强表示,自2013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下发以来,民政部会同相关部门初步建立了激励社会力量投资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政策体系。目前,全国民办养老机构发展迅速,约占养老机构总数的40%,许多省份已经超过50%。  下一步,民政部将继续加大对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激励扶持力度。一是结合规划实施,持续实施好有关文件,完善配套措施,进一步降低制度性准入门槛。  二是继续落实好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整合改造闲置社会资源发展养老服务的通知等,以及规划建设、购买服务、土地供应、税费优惠、补贴支持方面的扶持政策,充分释放政策效益。  三是将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的措施纳入发展规划、改革试点、地方激励、提高服务质量等工作中去,实行全方位激励。通过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将是破解供需矛盾的政策保证。  农村和落后地区养老怎么办?  目前,中国还有七千多万的贫困人口,脱贫攻坚迫在眉睫。对于“三无”和“五保”户老人在广覆盖、保基本的原则上提高其福利待遇,同时应该建立保基本兜底线的机制,由以“三无”和 “五保”老人为主的生理弱势群体的政府抚养对象扩大到社会弱势群体,例如:高龄、失智、空巢、低收入等群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政府建立保基本兜底线的机制。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加快,全国老龄事业“十三五”应该更加注重向农村地区倾斜,实现城乡统筹。城镇化建设不是简单地将农民迁入城镇,也不是简单地人口流向问题。新型城镇化建设是调结构、稳增长的黄金结合点,但是人口老龄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交叉进行,据统计,2013年离开农村的人口达2.6亿。这造成了农村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的现象十分突出。2010年,中国城镇老龄化水平为11.7%,农村为15%。未来,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预计在2050年前后,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将始终高于城镇。  “养儿防老”在农村已经失去了效力,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很多农民“以地养老”的愿景似乎也很难实现。据统计,目前我国完全失去土地或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达5000万人,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超过7800万。就是保有土地的老年人,他们也多数将土地承包或者租赁出去换取生活费,要想依靠土地换取晚年幸福的养老生活似乎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未来五年,老龄事业应当注重向农村地区倾斜。  养老护理人员缺口怎么补?  我国养老产业存在较大人才缺口,养老护理人员仍面临社会地位低、工作强度大;薪酬待遇低、流动性高;专业技能低、年龄偏大等现实困境。养老护理专业人才的缺失,对于正在迈入老龄化社会的我国仍是不小的挑战。  据民政部预计,到2016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2.16亿。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4.8亿,占总人口数的35%左右,届时每天将有3万人加入老年人队伍。  与日益庞大的老年人口数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国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数量不足100万,其中,经过专业训练、持证上岗的护理人员不足10%。  在2016中国国际老龄产业高峰论坛上,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甄炳亮透露,按照国际公认的3名失能老人配备1名护理人员的标准计算,我国目前约需养老护理人员1000多万。目前养老护理人员不足百万的现状,严重阻碍了养老产业发展。  专家表示,不仅是在岗人员的福利待遇问题,当下养老服务人才高龄化、工作时间长、心理压力大、社会认同感低、流失率高等问题也不容忽视。目前,非正规就业劳动力自由流向市场率为5%,需要正确认识养老服务人才的流动。十二五规划期间的养老人才培养能否满足十三五期间的需要,十三五期间养老服务人才的红利在十四五期间才能显示出来。  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学校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训应当定位准确,培养有综合能力的“职业经理人”,而不是单一的培养专为老人提供简单的体力劳动的人才。  未来,你会选择哪种养老模式?  随着中国国社会老龄化步伐的加快,养老服务的市场也不断在完善,同时养老市场根据中国国内的养老情况推出针对不同需求的养老模式,例如最基本的有: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还有旅居养老、候鸟式养老、互助式养老等。未来,你会选择哪种养老模式?  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是老年人在家中居住,并由社会提供养老服务的一种方式。既区别于机构养老,也有别于传统的家庭自然养老,它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生活照料(日常护理或者特殊护理)、医疗康复(包括陪同到医院看病、治疗、配药等)、精神慰藉(老人交流,老人需求,排除孤独感)为主要内容的,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  社区养老  “社区养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在为居家老人照料服务方面,又以上门服务为主,托老所服务为辅的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的养老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未来几年,7%的老年人通过社区机构照料实现社区养老。根据发布的《年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共有社区服务中心2.2万个,社区服务站11.4万个。  机构养老  机构养老服务以设施建设为重点,通过设施建设,实现其基本养老服务功能。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包括老年养护机构和其他类型的养老机构。老年养护机构主要为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提供专门服务。  在未来五年内,我国将会初步形成“9073”养老格局,按3%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来计算,到2025年底全国养老床位应达到900万张以上,是2012年的2.3倍,养老机构也将增加到48000个。  以房养老  以房养老是依据拥有资源,利用住房寿命周期和老年住户生存余命的差异,对广大老年人拥有的巨大房产资源,尤其是人们死亡后住房尚余存的价值,通过一定的金融或非金融机制的融会以提前套现变现。实现价值上的流动,为老年人在其余存生命期间,建立起一笔长期、持续、稳定乃至延续终生的现金流入。截止至日,以房养老项目,5个月全国仅12户22人签约。  候鸟式养老  候鸟式养老是一种特殊的养老生活,是像鸟儿一样随着气候变换选择不同的地域环境养老,就是随着季节变化,选择不同的地方旅游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候鸟式养老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全国各地对候鸟式养老的称谓也不尽相同,有叫候鸟式养老的,也有叫候鸟式养游的。  旅居养老  旅居养老是“候鸟式养老”和“度假式养老”的融合体,老人们会在不同季节,辗转多个地方。这种养老方式是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一种积极养老的方式。  老人们会在不同季节,辗转多个地方,一边旅游一边养老。与普通旅游的走马观花、行色匆匆不同,选择“旅居养老”的老人一般会在一个地方住上十天半个月甚至数月,慢游细品,以达到既健康养生、又开阔视野的目的。除了慢节奏的旅途,旅居养老对老人最大的吸引力在于价格和服务。“旅游+养老”模式的推广,需要政府部门在政策层面予以规范,需要社会养老机构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也需要老年人不断更新养老消费理念。  互助式养老  互助式养老,以唤醒和提升老人生命活力作为养老的第一要素,通过运动、饮食、起居与情绪管理形成系统的健康生活指导方案。靠动员老人互助和伙伴式陪伴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和落实健康指导方案,在康复身心上取得良好效果。互助养老是一种全新的养老模式,作为社区养老的补充,互助养老更强调普通居民间相互的帮扶与慰藉。  搭伙养老  搭伙养老,有些老人老伴去世后,孩子们因工作让老人一个人在家很不放心,于是希望在同一个社区寻找老人在一起吃饭和生活,这样彼此相互有个照应,这种养老模式被网友称之为搭伙养老。  实现“十三五”养老保险基金长期平衡  3月28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养老保险司副司长贾江表示,“十三五”期间将通过“增收”、严管等措施改革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综合施策,实现养老保险基金长期平衡。在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基础上,严格控制提前退休,防止基金跑冒滴漏。  贾江介绍说,截至2016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3亿人,占总人口的16.7%,65岁以上人口达1.5亿人,占10.8%,据预测,我国老年抚养比将由目前的2.8:1达到2050年的1.3:1。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的人口规模大、速度快、高峰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方位和极其深刻的影响,并直接对养老、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重大挑战,必须及早应对、综合应对、科学应对。  结语  第三产业比重占国民经济的50%,但是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仍然后劲不足,特别是第三产业中社会服务业的比重不到1%。“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发展养老服务业将是“十三五”期间的重点,希望十三五期间利好的政策,让养老服务业的发展迎来春天。  来源:新华网、中国网责任编辑:李亮亮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现实与想象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这个世界并不是公平的 要学着去习惯它。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选择住养老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