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发现恐龙足迹化石群再现 "侏罗纪世界恐龙"?

本报讯 (记者 屈畅)北京青年报记者昨天获悉,古生物学者在山东郯城发现了一大型恐龙足迹点,其品种和数量都非常丰富。在这批足迹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四道平行的小型恐爪龙类足迹,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该类足迹的拥有者有着群居的特性。
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邢立达副教授介绍,山东省郯城县李庄恐龙足迹化石群发现于山东马陵山,这座山“海拔不高,但状如奔马,恐龙时代的地层出露较好,在没有山头的低矮丘陵里,第四纪耕土层之下几十厘米就可见白垩纪岩层”。
2015年,化石爱好者在该地探索时,意外发现了该地密集的恐龙足迹。为了研究这批珍贵的足迹,2017年4月,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邢立达副教授等学者组成的考察队考察了这批足迹。
邢立达等人考察后发现,一般来说,一个恐龙足迹点的恐龙足迹种类只有一两种,但此次发现的足迹点的恐龙足迹有7种类型,包括肉食性恐龙、植食性恐龙,以及鸟类足迹,整体足迹的数量超过300个。在这些恐龙足迹中,最令邢立达等人兴奋的是四道并列的两趾型足迹,侏罗纪和白垩纪的两趾型足迹大多数属于恐爪龙类恐龙所留。这类恐爪龙中有一种叫驰龙类,它们生性十分凶狠,常常出现在包括《侏罗纪世界》等恐龙电影里。
“它们每个足迹只有7至8厘米长,组成了四道始终保持平行状态的痕迹,这是典型的群居性的体现。”邢立达告诉北青报记者,“此前足迹学家发现的驰龙类恐龙足迹大多数是独行侠,这让古生物学者一度怀疑影视作品中出现的驰龙类恐龙群体在自然史上很罕见,但此次我们发现首例小型驰龙类确凿的群居性证据,可以说为这个争议画上了句号。”
作者:屈畅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A03:综合新闻
A03:综合新闻
山东发现恐龙足迹化石群
系世界首例群体小型恐爪龙类足迹
北京青年报
&&&&本报讯(记者&&屈畅)北京青年报记者昨天获悉,古生物学者在山东郯城发现了一大型恐龙足迹点,其品种和数量都非常丰富。在这批足迹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四道平行的小型恐爪龙类足迹,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该类足迹的拥有者有着群居的特性。&&&&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邢立达副教授介绍,山东省郯城县李庄恐龙足迹化石群发现于山东马陵山,这座山“海拔不高,但状如奔马,恐龙时代的地层出露较好,在没有山头的低矮丘陵里,第四纪耕土层之下几十厘米就可见白垩纪岩层”。&&&&2015年,化石爱好者在该地探索时,意外发现了该地密集的恐龙足迹。为了研究这批珍贵的足迹,2017年4月,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邢立达副教授等学者组成的考察队考察了这批足迹。&&&&邢立达等人考察后发现,一般来说,一个恐龙足迹点的恐龙足迹种类只有一两种,但此次发现的足迹点的恐龙足迹有7种类型,包括肉食性恐龙、植食性恐龙,以及鸟类足迹,整体足迹的数量超过300个。在这些恐龙足迹中,最令邢立达等人兴奋的是四道并列的两趾型足迹,侏罗纪和白垩纪的两趾型足迹大多数属于恐爪龙类恐龙所留。这类恐爪龙中有一种叫驰龙类,它们生性十分凶狠,常常出现在包括《侏罗纪世界》等恐龙电影里。&&&&“它们每个足迹只有7至8厘米长,组成了四道始终保持平行状态的痕迹,这是典型的群居性的体现。”邢立达告诉北青报记者,“此前足迹学家发现的驰龙类恐龙足迹大多数是独行侠,这让古生物学者一度怀疑影视作品中出现的驰龙类恐龙群体在自然史上很罕见,但此次我们发现首例小型驰龙类确凿的群居性证据,可以说为这个争议画上了句号。”<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侏罗纪世界2》里的迅猛龙群居吗?恐龙足迹告诉你真相《侏罗纪世界2》里的迅猛龙群居吗?恐龙足迹告诉你真相小盗龙的古生物世界百家号古生物学家在山东找到了迅猛龙群居的证据图注:《侏罗纪世界1》中成群活动的迅猛龙,图片来自网络这几天《侏罗纪世界2》正在国内上映,恐龙再次抢占了个媒体的头条。在《侏罗纪世界2》出现的众多恐龙中,迅猛龙“布鲁”可是大明星。电影中的迅猛龙总是成群结队的出场,但是我们却从来没有发现它们群居的证据,直到古生物学家在山东找到了一大片脚印。故事还要从3年前说起,当时国内很有名气的恐龙猎人唐永刚带着化石爱好者来到马陵山,这座海拔不高的山正位于临沭、郯城、东海、新沂四个县的交界处。别看马陵山不起眼,但是这里却有白垩纪地层露出,因此是寻找化石的好地方。图注:唐永刚和邢立达 摄影/王申娜唐永刚等人经过搜寻并没有找到恐龙化石,但是却找到了一片脚印,他立即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了中国地质大学的古生物学家邢立达。很快邢立达便联合临沂大学古生物所的专家对唐永刚发现的足迹进行研究。不研究不知道,一研究吓一跳,这里足足有300多个足迹,而且分别来自不同种类不同体型的恐龙。图注:李庄恐龙足迹面 摄影/陆勇留下足迹的恐龙可谓是五花八门,其中既有中等体型的食肉恐龙,也有小体型的食肉恐龙,更有微小体型的食肉恐龙。除了各种体型的食肉恐龙,留下足迹的还有大型的蜥脚类恐龙和鸟类。最令古生物学家们兴奋的是他们找到了四道并排潜行的两趾型足迹,会留下这种足迹的恐龙脚上只有两个脚趾着地,第三个脚趾上长有大而弯曲的钩爪,这个钩爪平时是翘在空中的,只有攻击猎物的时候才会派上用场。拥有这种脚爪的恐龙只有恐爪龙类,恐爪龙类又包括了驰龙类和伤齿龙类,名声在外的“布鲁”就属于驰龙类。图注:四道平行的驰龙类足迹 摄影/邢立达图注:李庄足迹点的驰龙类足迹特写 摄影/邢立达图注:《侏罗纪世界1》中的迅猛龙“布鲁”,图片来自网络图注:驰龙类的脚部只有两个趾头接触地面
摄影/邢立达驰龙类给我们的印象就是凶猛、狡猾、迅捷,而且成群活动,就像今天的狼一样,但是一直以来都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驰龙类是群居的,这真的是很尴尬。这次在马陵山发现的足迹为驰龙类群居提供了有力的证据,驰龙类成群活动不再是推测,而成为了现实。邢立达告诉记者,“此前足迹学家发现的恐爪龙类恐龙足迹大多数是独行侠,只有一例是平行的行迹暗示着群居,这让古生物学者对科普读物与影视中,群居生活的迅猛龙(又译伶盗龙)打上了大大的问号,此次我们发现首例小型驰龙类确凿的群居性的证据,可以说为这个争议画上了句号。”图注:《侏罗纪世界1》中成群活动的迅猛龙,图片来自网络根据足迹的尺寸判断,这四只并列而行的驰龙类体长大约为1米,留下足迹时的速度为每秒钟2.4米,很显然是在快步前进。在矫健的驰龙类身旁有体长可达10米的大型蜥脚类恐龙,它们缓慢而悠闲的向前走着,在地面上留下了间距较宽的足迹。蜥脚类恐龙的阴影之中有一些体长只有0.5米长的小型食肉恐龙,它们企图攻击几只在地上寻找食物的鸟类,但是扑了个空。蜥脚类恐龙看到几只4米长的食肉恐龙正在靠近,它们是这里最大的掠食者,是危险的杀手,于是蜥脚类发出嘹亮的报警声,准备离开这里。图注:邢立达在考察恐龙足迹 摄影/王申娜正是这些看上去杂乱的脚印为我们重现了一个早已远去的白垩纪世界,其中所包含的信息超出你的想象。图注:来自中国的证据证明迅猛龙是成群活动的,图片来自网络该研究的成果发表在Elsevier出版集团的《白垩纪研究》期刊,在这里特别感谢该研究领队邢立达副教授提供了参考文献和图片!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小盗龙的古生物世界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带你回到亿万年前的地球,认识奇妙的古生物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走起,周末带上孩子去成都温江看一场现实版的侏罗纪公园哦|侏罗纪|成都|温江_新浪网
走起,周末带上孩子去成都温江看一场现实版的侏罗纪公园哦
走起,周末带上孩子去成都温江看一场现实版的侏罗纪公园哦
最近朋友圈里常见有人哀叹,“我的蛙蛙都离家出走24小时了,怎么还不回家啊。”总结一句话就是朋友圈好像一半的人都在养蛙你家蛙崽是不是又不见了?来来来,别担心,我告诉你它去“珠”罗纪观恐龙了!一夜之间一大波巨型恐龙穿越时空,出没在珠江广场!还记得《侏罗纪公园》的场景吗?高大威猛的恐龙冲着你嚎叫是不是感觉惊险又刺激侏罗纪世界的神秘旅行已经展开各位勇士们准备好了么?——带你感受侏罗纪时代的“咆哮”——想要感受到来自远古时期的神秘吗?想要聆听来自恐龙时代的咆哮吗?想要零距离接触那些曾经统治这个世界的王者们吗?各位小主们请注意,前方恐龙出没一场穿越时空的侏罗纪时代旅行一次亿万年前的探索之旅凶猛的霸王龙、彪悍的剑龙、巨大的角鼻龙这些远古时代的霸主坐上了时光隧道,穿越到了珠江广场带上孩子一起来探索恐龙的世界吧这场神秘的侏罗纪探险之旅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 日前,有恐龙足迹研究团队对外发布,在山东郯城县李庄镇发现了300多个白垩纪时期的恐龙和鸟类足迹。其实此前在郯城县马陵山区域已经发现了多处恐龙足迹化石,但此次最引人注目的是,发现了四列平行恐龙足迹。而更让人震惊的是,目前的发现可能只是这片区域内恐龙足迹的一小部分,岩石底下还会有无数个足迹。这些恐龙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为什么会出现四列平行足迹?&#8230;&#8230;近日,记者采访&#8220;化石猎人&#8221;、临沂大学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兼职教授唐永刚,揭开埋藏在郯城恐龙足迹背后的神秘面纱。 记者 许倩&蜥脚类恐龙足迹化石(图片由唐永刚、陆勇提供)&  郯城发现亿年前恐龙足迹  &  一座丘陵地貌的马陵山,低矮的丘陵上种植着玉米、小麦的田地间有这样一片坑坑洼洼夹杂着小湖泊的土地,四列平行的70个足迹周围还零散地分布着众多方向不一的足迹,对于附近居民而言,谁也未曾想过自己每天经过的区域竟是这样的一块神秘之地。&  &#8220;我们目前的研究范围区域约有十亩,发现的300多个足迹大约分布在200多平方米左右。&#8221;临沂大学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兼职教授唐永刚告诉记者。&  不过,让人震惊的是,这只是这片区域内揭开的恐龙足迹的一小部分,目前研究的都是比较完整的足迹,岩石底下还会有无数个足迹。&  &#8220;还有大量的不完整的足迹,有的风化的比较厉害。因为这里的岩石是页岩,恐龙足迹第一层有,往下过30厘米可能还有,是这样一层一层分布的,如果全面展开的话1000也不止。&#8221;唐永刚说。&  对于&#8220;化石猎人&#8221;唐永刚而言,能够发现这片恐龙乐园,是偶然也是必然。&  山东省从临沂经诸城再到莱阳有一段面积很大的断续出露的白垩纪地层,这里曾经是恐龙时代的乐园,当然,这里也曾发生过地质年代中最严重的大规模灭绝事件,包含恐龙在内的大部分物种灭亡。&  &#8220;山东省是中国发现恐龙遗迹最多的省份之一。此前,诸城市发现了大面积恐龙化石,有恐龙足迹化石和恐龙蛋化石;莱阳更是新中国第一具恐龙化石的发现地,恐龙化石、恐龙蛋化石、恐龙足迹化石都有发现。&#8221;&  而在此区域内的临沂也发现了多处恐龙足迹化石群。&  &#8220;整个马陵山区之前我已经发现过好多处的恐龙足迹,包括附近几公里的岌山也发现过恐龙足迹,这也使我有了足够的知识储备。&#8221;唐永刚告诉记者,之所以在郯城能够有众多的恐龙足迹发现,与当地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关。&  &#8220;这里的岩层是马陵山延续过来的,实际上是属于山体的一部分,岩石是完全一致的。&#8221;唐永刚向记者介绍,在郯城有如此重大的发现,也是综合作用的结果。&#8220;马陵山区一亿多年前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湖泊,确实是白垩纪时期适合恐龙生活的乐园,同时地理环境也具有优势,这里植被比较茂盛,气候温润,环境适合恐龙的生活。&#8221;唐永刚告诉记者,&#8220;40年前老百姓在这里修路、盖房子不断地取石,含有恐龙足迹的层位就暴露出来了。&#8221;&  岁月变迁,使得这一亿年前的恐龙乐园逐渐呈现在世人面前。&  &#8220;现在坑内较深的地方都已经变成小型湖泊了,湖泊周围都发现有恐龙足迹化石,在这里白垩纪时代恐龙生活的场景经过考察得以还原。&#8221;唐永刚说。&  首次证实小型恐爪龙类的群居性  &  尽管此前在诸城、莱阳包括临沂莒南县等地都曾有过恐龙足迹的发现,但此次在郯城的发现成果却有着特殊的价值。&  &#8220;此次发现有两个亮点。一是小型恐爪龙类群居性首次证实,二是恐龙足迹的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足迹保存清晰,风化度也不算高,保存质量比较好。&#8221;唐永刚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此次总共发现了恐龙和鸟类足迹300多个,目前共发现有七个种类的恐龙足迹,丰富度很高。唐永刚介绍,&#8220;其中肉食性恐龙留下的三趾型足迹就包括中型兽脚类足迹、小型兽脚类足迹和微小型兽脚类足迹三种。小型足迹约有六、七厘米,中型保存比较好的足迹长度接近40厘米。此外,还有两趾型的小型恐爪类足迹、植食性的窄间距蜥脚类足迹和宽间距蜥脚类足迹以及鸟类足迹。&#8221;&  &#8220;在这样一个范围内发现如此丰富的恐龙和鸟类足迹类型,是其他地方很少见的。&#8221;唐永刚告诉记者。&  而在众多发现中最为特别的,则是小型恐爪类恐龙的群体行动和群居性被证实。&  &#8220;恐爪龙类足迹在世界范围内都很少见,而且以前的都是单只的,此次一下子就发现了70多个足迹。&#8221;唐永刚表示,&#8220;我们这次发现的四列70个足迹呈西南&#8212;&#8212;东北走向,四列行迹在世界范围内也是首次发现。经过计算这种恐龙身长1米,奔跑速度是每秒2.6米,它们沿着同一个方向向前奔跑的。&#8221;&  &#8220;在《侏罗纪世界》中看到这种群体性捕食行动,在我们这次的发现之前,实际上都是科学家的一种推断,这种推断是否正确没有直接证据来证明,凭骨骼也没法证明。&#8221;唐永刚告诉记者,这个发现也给此前的一些推断予以证实。&#8220;四列足迹的分布说明它们是有目的的、有交互的。要么是向前捕食,前面发现了目标,或者是要到哪里去,这也证实它们的高智商。&#8221;&  恐龙足迹保护的多样探索&  基于丰富度高、特别的发现,怎样对这片区域进行保护也就成为了唐永刚这样的业内人士关心的问题。&  &#8220;恐龙足迹的保护是一个难点,中国多数省份都发现有恐龙足迹化石,但真正建立原地场馆进行保护的占的比例还是很少的。&#8221;唐永刚告诉记者,&#8220;在保护过程中像塌方这样的很多自然因素是控制不了的。但郯城这个地方自然因素比较好,离城市、乡镇都很近,是在地面上,比较容易保护。&#8221;&  其实,多年来,山东也发现了很多恐龙足迹,其保护措施也不尽相同。&  &#8220;诸城市配合开发恐龙文化,在地质公园有骨骼类的大型发现;还有一片足迹,当时是山上的一个冲沟,露出了一点足迹,在专家的指导下把所有的层位都剥离出来的,数量能达到几千个,也比较丰富,现在用了钢结构大棚把足迹保护起来了。临沭的岌山地质公园内的恐龙足迹得到了有效的保护,莒南县的足迹点对于重点区域也进行了保护,但是位于马陵山上的多处足迹点仍然暴露于自然环境,面临着风化的危险。&#8221;&  对于此次发现的李庄恐龙足迹化石点,唐永刚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8220;此次发现可以转化为科普实践基地,从这个层面上讲意义是很大的。这四列足迹的区域范围不是很大,只有100多个平方,应该先把这个范围保护起来,因为一旦破坏了在世界上也很难找到第二处。&#8221;唐永刚告诉记者,&#8220;目前当地进行了清扫并且进行了看护,下一步会落实保护措施。如果政府保护性开发利用,可以作为一个园区并入马陵山省级地质公园中去,然后申请升级为国家地质公园。&#822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恐龙足迹化石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