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人民币币

  来源:海清FICC频道

  作者:邓海清,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陈曦,“海清FICC”大资管频道研究员

  2016年初,我们提出2016年最大机会在于大宗商品,大宗商品走势是2016年投资的最大难题。

  2017年的最大难题是人民币汇率,2016年底第一财经CFV年度首席经济学家颁奖典礼上,我们与同时获奖的某著名外资投行首席经济学家打了一个赌,2017年人民币汇率是升值还是贬值;我们当时就明确提出看多人民币,认为“人民币逆袭”将是2017年金融市场的最大意外。

  2017年5月31日,人民币兑美元大幅升值0.64%至6.8170,年初至今上涨1.91%;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昨日单日涨幅达到0.99%至6.7569,年初至今大涨3.05%,完全印证了我们2016年底提出的观点——2017年人民币汇率大概率逆袭。

  回顾人民币汇率历史走势,2015年“8.11”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持续贬值,2016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更是一度直指“7关口”,贬值趋势尤为明显,市场纷纷开始担忧人民币汇率崩盘的情形发生。

  但我们注意到,无论是中美基本面对比、资本外流情况,还是外汇储备等数据均反映出人民币汇率支撑逐渐形成,于是我们在《罕见的贸易逆差VS回升的外汇储备,谁才是人民币汇率的“信号弹”?》、《外储连续两月回升,2017年人民币汇率大概率“逆袭”》、《进出口双双超预期,重申人民币汇率“逆袭”观点》(作者:邓海清、陈曦)等数篇报告中指出,2017年人民币汇率大概率逆袭,2014年以来的人民币贬值趋势大概率在2017年结束。

关于2017年人民币兑美元走势的分析,本文将汇率趋势的逻辑线条分为四个部分,分别得出四个判断:

  其一,近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幅升值,直接原因是人民币中间价制度引入“逆周期调节因子”。5月26日媒体报道,中国央行在原有机制基础上,新增“逆周期调节因子”部分,逆周期调节因子的引入将减少市场过度波动给中间价带来的冲击。该修正机制的推出将会从两方面利好人民币兑美元走势,一方面在当前市场仍处于人民币贬值情绪下,该修正机制表明了央行维稳的态度,预期上能够带来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另一方面,随着该修正机制的实施落地,央行能够通过引导人民币中间价,进而进一步企稳人民币汇率。

  其二,离岸利率飙升可以短期促使人民币升值,但不改变长期趋势。2016年1月与2017年1月,市场出现了两次CNH HIBOR指数大幅上行的情况,两次收紧离岸市场均大幅推高了CNH HIBOR拆借利率,大幅抬高做空人民币的成本,从而引起人民币汇率升值。但是,从更长期去看,收紧离岸市场流动性带来了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并不能持续,在人民币汇率决定因素并未逆转的情况下,长期依然会重新回到之前的下跌趋势之中。

  其三,2013年以来的资本外流可能出现逆转。2013年以来,资本账户持续出现资本外流,我们认为主要包括反腐资金流出、富人阶层海外投资消费、贬值的自我强化三个方面。2017年以来,三大资本外流因素得到明显的好转,一是反腐资金外流具有脉冲性、逐渐衰弱,二是海外投资并不理想、国内回报率优势明显,三是人民币汇率震荡走势、贬值预期得到修正。因此,关于资本外流引起的人民币贬值已经边际上得到了改善。

  其四,两国基本面对比是汇率1-2年内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年基本面支持人民币贬值,2017年中美两国基本面对比将发生重大变化,2017年人民币汇率大概率逆袭,2014年以来的人民币贬值趋势大概率在2017年结束,主要理由是“中美四大背离消失”:1、经济增长,中国经济企稳回升、中美经济方向不再背离,过去两年中国经济向下,美国经济向上;2、货币政策,中国央行由“略偏宽松”到“中性”、中美货币政策方向不再背离,过去两年中国宽松,美国紧缩;3、汇率政策,特朗普并不希望美元过度强势,而过去两年美元持续大幅升值;4、资产价格泡沫,中国房地产调控、资产价格泡沫有可能得到控制。

  本文的结论是:近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幅升值直接原因是,人民币中间价制度引入“逆周期调节因子”;资本外流趋势在2017年可能发生变化,主要因为反腐效应减弱、海外投资效果不佳、人民币贬值预期下降;中美两国基本面对比的拐点在2016年下半年-2017年出现,四大背离消失,2014年以来的人民币贬值趋势大概率在2017年结束,2017年人民币升值并非“昙花一现”,而是“趋势逆袭”。【逆周期调节因子引导预期

人民币纸币上的编码又称冠字号码,“冠字”是印在纸币上用来标记印刷批次的两个或三个英文字母,由印钞厂按一定规律编排和印刷;“号码”则是印在冠字后面的阿拉伯数字流水号,用来标明每张钞票在同冠字批次中的排列顺序。

在第五套人民币当中,数字采用类黑体的字体,这种字体和汽车车牌所使用的是一样的字体。这种字体有个最大的弊端就是数字“0”和“1”与英文字母“○”和“I”完全一致,因此在汽车号牌上后五位数字是不会使用英文字母“○”和“I”。但在钞票当中,冠字字母与票号之间的字体大小不同,因此“○”和“I”仍将用于冠字号里,以充分保证钞票的冠字资源完全被使用。

人民币冠号收藏价值,纸币的冠号和数字编号是用来记录纸币发行序列的,一般纸币的冠号指的是7-8位号码前的罗马数或字母,如:FA,其中FA就是冠号,现在第五套人民新出F1A2008888俗称3字冠。每一张纸币冠号+数字都是唯一性的。2010年12月,人民币纸币的冠字号码排列方式作出了调整,以“A0A0000001”方式排列的冠字号码便是一种“新版本”,今后英文冠字“○”和“I”将不会再使用到人民币冠号中。

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物质追求的不断攀升,纸币收藏主题也不断深入难度高、有挑战性的收藏主题逐渐被有实力的藏家青睐,其中纸币的冠号收藏就是纸币收藏发展的必然趋势,其的地位也逐渐被大众所认可。

你相信前世吗?反正我相信~

你了解现在使用的纸币,那你知道“钱”的前世是怎样的吗?

众所周知,在四五千年前远古时期,生产力低下物质不丰富,每一个家庭或者部落不会有多余的产物来交换急需的物品,当时最普遍的也仅仅是以物换物,当时没有货币也不需要货币。随着生产力和社会的进步,社会物质相对丰富了,人们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以物换物已经不能满足当时社会生活的需要了,于是人们开始把贝壳作为交换品,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时代认为贝壳是最珍贵的物质,贝壳也同样是当时最受欢迎的装饰品,爱美之心真的是从远古时代就有了。虽然意义上并不算是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贝壳的大小,便于携带和计数的特点作为交换就成为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随着商品交易量越来越大,生产力逐渐升高,人们想要的也越来越多,贝壳显然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中国是最早使用铸币的国家,考古人员在殷商晚期墓葬中发现了许多无文铜贝,至西周晚期除了贝币以外,还有一些没有固定形状的铜块,铜锭等金属称量货币。

原始社会后期至夏商周时代主要货币是天然贝,后期出现了少量金属货币,这阶段属于货币萌芽于形成时期

从春秋到战国时期,青铜制作的工具已渐渐演变为青铜货币,由于青铜工具作为交换太过于笨重,人们开始逐渐接受形似工具的青铜货币,战国时期主要货币有三种:布币、刀币、环钱。

布币:其实材料并不是布,那时也没有布,而是仿农具铲类演进而成的一种金属货币。布币的流通区域非常广泛,春秋时期的晋国,战国时期的赵、韩、魏等国都使用的布币;刀币:由名字可知,形状一定如刀一样,是当时渔猎的一种工具。刀币没有布币的流通范围广,主要偏于东部的齐国、燕国等,因为古代西部地区主要以农殖,所以农具作为货币,东部地区为近海,河流多,人们主要以渔猎为生,所以用刀币为货币;环钱是圆形,中间有一圆孔。旧石器时期有钻孔的石珠,新石器时期有石环、石珠。在发现的古文化遗址上,曾发掘出许多土制、石制的纺轮,和早期的环钱相似,都是圆形且中间穿孔,所以环钱极可能是从纺轮演变而来。环钱流通的范围币布币和刀币要小的多,据专家们考证,环钱是秦国早期的货币。

布币、刀币、环钱都是有形状的金属货币,这类货币最初是减其重量而存其状态,后来则是改变形态而仅存其名。在我国,它们的出现,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历史作用。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秦国的货币作为统一货币。黄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即“半两”钱。黄金之所以为上币,是限于大数目的支付,如帝王的赏赐。而日常的民间交易,则用“半两”钱,秦代“半两”钱的出现,标志着中国金属货币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汉王朝建立以后,于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开始铸五铢钱。一直到隋灭唐兴,五铢钱才消亡。一直到隋灭唐兴,五铢钱才消亡。五铢钱是中国历史上使用得最久、最成功的一种钱币。

唐代开元通宝:《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唐)高祖即位,仍用隋之五铢钱。武德四年(621)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絫,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十钱一两的进位制由此诞生了。“开文”的意思是“开创新纪元”;“通宝”的意思是“在国内通行宝货”;自唐朝起,钱币就不再以重量为名称了,而改称“宝”,或通宝,或元宝...自武德四年铸开元通宝钱起,至1916年“洪宪通宝”止,通宝、元宝体系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世界货币史上罕见。

明朝时期,白银成为了主要的流通货币,钱为辅,两种货币并行流通。银铸币有银两银元两种,银饼、银锭、银元宝和零碎银子为称重货币,使用时看成色和称重量。海外流入的白银多为银元,价值稳定,受到沿海各省商人的欢迎和广泛使用。白银价格适中而稳定,它的广泛使用便利了商品贸易,促进了商业资本的积聚。

北宋初年,商品有了大发展,贸易也随之增加,导致需求量越来越大。但当时主流的货币是铜钱、白银、铁钱,遇到大价格交易时使用携带都极大的不便,严重的影响了货币的流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宋真宗初年,四川的十六家富商联合印发了一种携带方便的纸币——交子。“交子”乃是四川方言,“交”是相会、相合的意思;“子”是川语惯用的尾音,交子的意思就是指两张券合起来就可以兑换成现钱。它是在一张小纸片上印上房屋、树木和人物,并做暗号,防止他人仿印。新旧交子三年兑换一次。这是我国使用纸币的开端,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宋仁宗天圣元年时期,交子改为国家统一发行,数额有限,用铁钱做后备金。元朝时期更将纸币作为主要货币推行,是中国历史上纸币流通空前兴盛的时期,也是世界上最早推行纯纸币流通的政权。到了近代纸币得到了广泛的流通,并逐渐代替了金属币。

这就是我所说的“钱”的前世~

它的今生,自然是我们所熟悉的人民币~

如果对人民币感兴趣,请关注点购收藏网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版1000元下月发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