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hat开机出现american图解这种状况怎么解

扫一扫体验手机阅读
Linux启动过程详解
<span type="1" blog_id="2084767" userid='
14篇文章,5W+人气,0粉丝
高并发架构之路
¥51.00119人订阅
新西兰资深网工运维之道
¥51.00409人订阅
前百度高级工程师的架构高可用实战
¥51.00232人订阅
<span type="1" blog_id="2084767" userid='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LOFTER精选
网易考拉推荐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xiao106347推荐阅读:
阅读(26082)|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loftPermalink:'',
id:'fks_',
blogTitle:'开机时遇到Error 15: file not found错误的解决方法',
blogAbstract:'有三种情况会出现这个错误:1.是grub.conf文件里面的配置出错,这需要你去自己校对该文件,看是否设置正确;2.是系统在启动过程时,需要加载vmlinuz和initrd这两个文件,如果因为某种诡异的原因在/boot目录下的这两个文件丢失了,也会报上面的错误,那么就需要创建这两个文件;3.多系统引导错误(windows下添加linux的启动项,开机出现)这里先解决第三种情况,前面两种情况以后再说。windows下添加ubuntu的启动项是这样的:',
blogTag:'ubuntu,linux设置',
blogUrl:'blog/static/',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1,
publishTime:3,
permalink:'blog/static/',
commentCount:3,
mainCommentCount:3,
recommendCount:0,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false,
hostIntro:'',
hmcon:'1',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查看:11668|回复:9
:) 请问有没有方法查询到linux历次开机的记录,就像windos这样:在 管理工具-》事件查看器-》系统 中查看6005事件,能查看到系统的历次开机的时间。
最有价值午饭
不知道这个的数据算不算,
助理工程师
看看/var/log/boot.log
高级工程师
Linuxの小凡
引用:原帖由 c_j_d2002 于
18:02 发表
看看/var/log/boot.log 我的思路:
1)首先,用last命令是可以的,如果有能力直接去看/var/log目录下,名称为wtmp的文件
功能说明:列出目前与过去登入系统的用户相关信息。
语  法:last [-adRx][-f &记录文件&][-n &显示列数&][帐号名称...][终端机编号...]
补充说明:单独执行last指令,它会读取位于/var/log目录下,名称为wtmp的文件,并把该给文件的内容记录的登入系统的用户名单全部显示出来。
参  数:
 -a  把从何处登入系统的主机名称或IP地址,显示在最后一行。
 -d  将IP地址转换成主机名称。
 -f &记录文件&  指定记录文件。
 -n &显示列数&或-&显示列数&  设置列出名单的显示列数。
 -R  不显示登入系统的主机名称或IP地址。
 -x  显示系统关机,重新开机,以及执行等级的改变等信息。
2)但是我的/var/log/boot.log怎么是这个内容,貌似没开机次数的信息:
助理工程师
呵呵,不好意思,是我打错了,应该是wtmp文件,存放着系统每次成功启动的信息,btmp则存放系统启动失败的日志信息。关于这个boot.log我也在研究,今天做了一下试验,我的虚拟机中(RHEL 5.4)该文件为空,重启数回也无记录。
关于版主你的这个信息,是不是你的DNS配置文件的缘故呢?一起研究研究。
高级工程师
Linuxの小凡
引用:原帖由 c_j_d2002 于
19:57 发表
呵呵,不好意思,是我打错了,应该是wtmp文件,存放着系统每次成功启动的信息,btmp则存放系统启动失败的日志信息。关于这个boot.log我也在研究,今天做了一下试验,我的虚拟机中(RHEL 5.4)该文件为空,重启数回也无记录。
关于版主你 ... 嗯,我这个系统之前做过很多系统服务,那么这个文件是干什么用?
助理工程师
Feb 14 17:32:34 s1dmp03 syslog: klogd startup succeeded
Feb 14 17:32:34 s1dmp03 portmap: portmap startup succeeded
Feb 14 17:32:34 s1dmp03 keytable: Loading keymap:&&succeeded
Feb 14 17:32:34 s1dmp03 keytable: Loading system font:&&succeeded
我截取了部分从客户现场(RedHat老旧版本,内核2.4.18)抓取的日志信息,从表面来看,boot.log的作用是记录系统启动之后 各进程的启动状态信息。
高级工程师
Linuxの小凡
引用:原帖由 c_j_d2002 于
01:42 发表
Feb 14 17:32:34 s1dmp03 syslog: klogd startup succeeded
Feb 14 17:32:34 s1dmp03 portmap: portmap startup succeeded
Feb 14 17:32:34 s1dmp03 keytable: Loading keymap:&&succeeded
Feb 14 17:32:34 s1dmp03&&... :(mars_20): 我找到了一些宝贝:
Linux系统中的日志文件放置在目录“/var/log”目录中,“/var/log/boot.log”文件中记录了系统登录时各进程的状态信息
前两天主意到自己那台RHEL5下的/var/log/boot.log总是为空的,检查了一下/etc/syslog.conf也没有发现什么错误. Google了一下发现原来这个记录到boot.log的功能在RHEL5下被裁去了.
(版主我的就是RHEL5,里面是有信息记录的这是怎么回事?)
/var/log目录下的20个Linux日志文件功能详解
如果愿意在Linux环境方面花费些时间,首先就应该知道日志文件的所在位置以及它们包含的内容。在系统运行正常的情况下学习了解这些不同的日志文件有助于你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从容找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以下介绍的是20个位于/var/log/ 目录之下的日志文件。其中一些只有特定版本采用,如dpkg.log只能在基于Debian的系统中看到。
/var/log/messages — 包括整体系统信息,其中也包含系统启动期间的日志。此外,mail,cron,daemon,kern和auth等内容也记录在var/log/messages日志中。/var/log/dmesg — 包含内核缓冲信息(kernel ring buffer)。在系统启动时,会在屏幕上显示许多与硬件有关的信息。可以用dmesg查看它们。/var/log/auth.log — 包含系统授权信息,包括用户登录和使用的权限机制等。/var/log/boot.log — 包含系统启动时的日志。/var/log/daemon.log — 包含各种系统后台守护进程日志信息。/var/log/dpkg.log – 包括安装或dpkg命令清除软件包的日志。/var/log/kern.log – 包含内核产生的日志,有助于在定制内核时解决问题。/var/log/lastlog — 记录所有用户的最近信息。这不是一个ASCII文件,因此需要用lastlog命令查看内容。/var/log/maillog /var/log/mail.log — 包含来着系统运行电子邮件服务器的日志信息。例如,sendmail日志信息就全部送到这个文件中。/var/log/user.log — 记录所有等级用户信息的日志。/var/log/Xorg.x.log — 来自X的日志信息。/var/log/alternatives.log – 更新替代信息都记录在这个文件中。/var/log/btmp – 记录所有失败登录信息。使用last命令可以查看btmp文件。例如,”last -f /var/log/btmp | more“。/var/log/cups — 涉及所有打印信息的日志。/var/log/anaconda.log — 在安装Linux时,所有安装信息都储存在这个文件中。/var/log/yum.log — 包含使用yum安装的软件包信息。/var/log/cron — 每当cron进程开始一个工作时,就会将相关信息记录在这个文件中。/var/log/secure — 包含验证和授权方面信息。例如,sshd会将所有信息记录(其中包括失败登录)在这里。/var/log/wtmp或/var/log/utmp — 包含登录信息。使用wtmp可以找出谁正在登陆进入系统,谁使用命令显示这个文件或信息等。/var/log/faillog – 包含用户登录失败信息。此外,错误登录命令也会记录在本文件中。除了上述Log文件以外, /var/log还基于系统的具体应用包含以下一些子目录:
/var/log/httpd/或/var/log/apache2 — 包含服务器access_log和error_log信息。/var/log/lighttpd/ — 包含light HTTPD的access_log和error_log。/var/log/mail/ –&&这个子目录包含邮件服务器的额外日志。/var/log/prelink/ — 包含.so文件被prelink修改的信息。/var/log/audit/ — 包含被 Linux audit daemon储存的信息。/var/log/samba/ – 包含由samba存储的信息。/var/log/sa/ — 包含每日由sysstat软件包收集的sar文件。/var/log/sssd/ – 用于守护进程安全服务。除了手动存档和清除这些日志文件以外,还可以使用logrotate在文件达到一定大小后自动删除。可以尝试用vi,tail,grep和less等命令查看这些日志文件。
助理工程师
好分享,我也搜索到boot.log的功能在RHEL5版本是被裁剪掉的。
但是有一个疑问,版主你那主机版本是多少的,如果是RHEL5的话,既然是被裁剪掉的,又为何会出现那样的一条记录?Linux开机启动过程详解_Linux教程_Linux公社-Linux系统门户网站
你好,游客
Linux开机启动过程详解
来源:Linux社区&
作者:z-sm
Linux开机执行内核后会启动init进程,该进程根据runlevel(如x)执行/etc/rcx.d/下的程序,其下的程序是符号链接,真正的程序放在/etc/init.d/下。开机启动的程序(服务等)皆为此套路。
init是第一个用户进程。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准备软件执行的环境,包括系统的主机名,网络设定,语系设置,系统文件格式及其他服务的启动。
Linux开机启动程序详解我们假设大家已经熟悉其它操作系统的引导过程,了解硬件的自检引导步骤,就只从Linux操作系统的引导加载程序(对个人电脑而言通常是LILO)开始,介绍Linux开机引导的步骤。加载内核LILO启动之后,如果你选择了Linux作为准备引导的操作系统,第一个被加载的东西就是内核。请记住此时的计算机内存中还不存在任何操作系统,PC(因为它们天然的设计缺陷)也还没有办法存取机器上全部的内存。因此,内核就必须完整地加载到可用RAM的第一个兆字节之内。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内核是被压缩了的。这个文件的头部包含着必要的代码,先设置CPU进入安全模式(以此解除内存限制),再对内核的剩余部分进行解压缩。执行内核内核在内存中解压缩之后,就可以开始运行了。此时的内核只知道它本身内建的各种功能,也就是说被编译为模块的内核部分还不能使用。最基本的是,内核必须有足够的代码设置自己的虚拟内存子系统和根文件系统(通常就是ext2文件系统)。一旦内核启动运行,对硬件的检测就会决定需要对哪些设备驱动程序进行初始化。从这里开始,内核就能够挂装根文件系统(这个过程类似于Windows识别并存取C盘的过程)。内核挂装了根文件系统之后,将启动并运行一个叫做init的程序。
图解Linux系统启动流程& 注意:在这里我们故意略去了Linux内核启动的许多细节,这些细节只有内核开发人员才感兴趣。如果你好奇的话,可以访问http://www..com:8080地址处的"Kernel Hackers Guide"。init进程init进程是非内核进程中第一个被启动运行的,因此它的进程编号PID的值总是1。init读它的配置文件/etc/inittab,决定需要启动的运行级别(Runlevel)。从根本上说,运行级别规定了整个系统的行为,每个级别(分别由0到6的整数表示)满足特定的目的。如果定义了initdefault级别,这个值就直接被选中,否则需要由用户输入一个代表运行级别的数值。
ReadHat系的runlevel定义如下:&  # 0 - 停机(千万别把initdefault设置为0,否则系统永远无法启动)  # 1 - 单用户模式  # 2 - 多用户,没有 NFS  # 3 - 完全多用户模式(标准的运行级)  # 4 & 系统保留的  # 5 - X11 (x window)  # 6 - 重新启动 (千万不要把initdefault 设置为6,否则将一直在重启 )
输入代表运行级别的数字之后,init根据/etc/inittab文件中的定义执行一个命令脚本程序。缺省的运行级别取决于安装阶段对登录程序的选择:是使用基于文本的,还是使用基于X-Window的登录程序。rc命令脚本程序我们已经知道,当运行级别发生改变时,将由/etc/inittab文件定义需要运行哪一个命令脚本程序。这些命令脚本程序负责启动或者停止该运行级别特定的各种服务。由于需要管理的服务数量很多,因此需要使用rc命令脚本程序。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是/etc/rc.d/rc,它负责为每一个运行级别按照正确的顺序调用相应的命令脚本程序。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命令脚本程序很容易变得难以控制!为了防止这类事件的发生,需要使用精心设计的方案。对每一个运行级别来说,在/etc/rc.d子目录中都有一个对应的下级目录。这些运行级别的下级子目录的命名方法是rcX.d(还有一个rcS.d目录,其下的脚本也为指向/etc/init.d中的脚本的链接,但是会在/etc/rc.d/rc[0~6].d中的脚本执行前首先被执行),其中的X就是代表运行级别的数字。比如说,运行级别3的全部命令脚本程序都保存在/etc/rc.d/rc3.d子目录中。在各个运行级别的子目录中,都建立有到/etc/rc.d/init.d子目录中命令脚本程序的符号链接,但是,这些符号链接并不使用命令脚本程序在/etc/rc.d/init.d子目录中原来的名字。如果命令脚本程序是用来启动一个服务的,其符号链接的名字就以字母S打头;如果命令脚本程序是用来关闭一个服务的,其符号链接的名字就以字母K打头。许多情况下,这些命令脚本程序的执行顺序都很重要。如果没有先配置网络接口,就没有办法使用DNS服务解析主机名!为了安排它们的执行顺序,在字母S或者K的后面紧跟着一个两位数字,数值小的在数值大的前面执行。比如:/etc/rc.d/rc3.d/S50inet就会在/etc/rc.d/rc3.d/S55named之前执行(S50inet配置网络设置,55named启动DNS服务器)。存放在/etc/rc.d/init.d子目录中的、被符号链接上的命令脚本程序是真正的实干家,是它们完成了启动或者停止各种服务的操作过程。当/etc/rc.d/rc运行通过每个特定的运行级别子目录的时候,它会根据数字的顺序依次调用各个命令脚本程序执行。它先运行以字母K打头的命令脚本程序,然后再运行以字母S打头的命令脚本程序。对以字母K打头的命令脚本程序来说,会传递Stop参数;类似地对以字母S打头的命令脚本程序来说,会传递Start参数。编写自己的rc命令脚本在维护Linux系统运转的日子里,肯定会遇到需要系统管理员对开机或者关机命令脚本进行修改的情况。从以上也可看出,事实上不同的运行级别 只是加载的服务不同。有两种方法可以用来实现修改的目的:●如果所做的修改只在引导开机的时候起作用,并且改动不大的话,可以考虑简单地编辑一下/etc/rc.d/rc.local脚本。这个命令脚本程序是在引导过程的最后一步被执行的。●如果所做的修改比较细致,或者还要求关闭进程使之明确地停止运行,则需要在/etc/rc.d/init.d子目录中添加一个命令脚本程序。这个命令脚本程序必须可以接受Start和Stop参数并完成相应的操作。第一种方法,编辑/etc/rc.d/rc.local脚本,当然是两种方法中比较简单的。如果想在这个命令脚本程序中添加内容,只需要使用喜欢的编辑器程序打开它,再把打算执行的命令附加到文件的末尾就可以了。这对一两行的修改来说的确很便利。如果确实需要使用一个命令脚本程序,这时必须选择第二个方法。编写一个rc命令脚本程序的过程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困难。我们下面就给出一个例子,看看它是怎样实现的(顺便说一句,你可以把我们的例子当作范本,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修改和添加)。假设你打算每隔60分钟调用一个特殊的程序来弹出一条消息,提醒自己需要从键盘前面离开休息一会儿,命令脚本程序将包括下面几个部分:●关于这个命令脚本程序功能的说明(这样就不会在一年之后忘记它);●在试图运行它之前验证这个命令脚本程序确实存在;●接受start和stop参数并执行要求的动作。参数给定后,我们就可以编写命令的脚本程序。这个程序很简单,大家可以自己编写一下,我在这里就不给出了。编写好新的命令脚本程序之后,再从相关的运行级别子目录中加上必要的符号链接,来控制这个命令脚本程序的启动或者停止。在我的印象中,只想让它在运行级别3或者运行级别5中启动,原因是我认为只有这两个运行级别才是日常工作的地方。最后,希望这个命令脚本程序在进入运行级别6(重启动)的时候被关闭。激活或者禁止服务项目有的时候会发现,在引导的时候并不需要某个特定的服务被启动。如果你正在考虑使用Linux替换Windows NT的文件和打印服务器,就更是如此。我们已经知道,在特定的运行级别子目录中给符号链接改个名称,就可以让该服务不被启动,如把其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由S改为K。一旦熟练掌握了命令行和符号链接,就会发现这是激活或者禁止服务的最快办法。在学习这个改名方法的时候,可能会觉得图形化的操作界面ksysv比较容易掌握。虽然它原来是设计使用在KDE环境里的,但在Linux 7.2下缺省安装的GNOME环境里也运行得很好。如果想启动它,只需简单地打开一个xterm窗口,并输入ksysv命令就可以了。屏幕上会出现一个窗口,其中列出了能够修改的全部参数,需要时还包括在线帮助。警告:如果是在一个现实中的系统上学习本文的知识,要多多运用常识。当试着对启动脚本程序进行修改的时候,要记住所做的修改可能会造成你的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而且无法采用重启动的方法恢复。不要在正常运转的系统上实验新的设置,对你准备修改的文件要全部进行备份。最重要的是,在手边要准备一张引导盘以防不测。
debian系(包括)的runlevel级别定义如下:
0 & Halt,关机模式
1 & Single,单用户模式
2 - Full multi-user with display manager (GUI)
3 - Full multi-user with display manager (GUI)
4 - Full multi-user with display manager (GUI)
5 - Full multi-user with display manager (GUI)
6 & Reboot,重启
可以发现2~5级是没有任何区别的。他们为多用户模式,这和一般的linux不一样。
我们可以对比下rc[?].d(debian系的rc[?].d在/etc/而非/etc/rc.d/目录下,后者不存在)下的内容验证上面的说法:
ubuntu与传统的linux略有不同,它使用upstart完成系统的启动(但表面上仍维持init程序的形式),系统启动后处于哪一种级别传统Linux由init读取/etc/inittab文件中的缺省级别设置来确定,一般图形界面的系统是进入级别3。
但是ubuntu与传统的不太一样,默认情况下是找不???/etc/inittab文件的,而且运行级别也有差别。同时系统的默认级别设定也不是在inittab文件中,而是写在/etc/init/rc- sysinit.conf文件中。
打开此文件,可以找到下面一句:
env DEFAULT_RUNLEVEL=2
这表明系统当前默认是进入级别2。
另外,在此文见中还有一段以if [ -r /etc/inittab ] 开始的代码,这里保留了使用inittab指定系统默认运行级别的功能,也就是说,如果用户手动创建了/etc/inittab,那么init将以 /etc/inittab中指定的默认运行级别进行系统的启动。比如说用户希望系统以级别3为默认运行级别,则只需在inittab文件中加入如下一行:
id:3:initdefault:
在经过/etc/init/rc-sysinit.conf确定运行级别后,init将进一步运行/etc/init.d/rc,然后根据级别进入 /etc/rc[?].d启动或关闭相应的服务。
本文永久更新链接地址:
相关资讯 & & &linux系统开机出现以下问题,怎么解决啊,急!
[问题点数:20分,结帖人crystal_wyq]
本版专家分:23
结帖率 88.24%
CSDN今日推荐
本版专家分:993
本版专家分:23
结帖率 88.24%
本版专家分:89
本版专家分:2100
本版专家分:443
本版专家分:0
匿名用户不能发表回复!|
CSDN今日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机出现american图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