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创业是什么获千万投资,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她是女博士,从分文不剩到成功盈利,还获千万投资 - 简书
她是女博士,从分文不剩到成功盈利,还获千万投资
李晓明说,自己创业前话不多,平时在家听听音乐写写日记。然而这第三次创业,却让她「一个礼拜说的话比一年还多」。2010年,国外的朋友希望她能帮忙把电子签约带到中国市场,但当时云端和移动端技术都不成熟。2015年,朋友再次找到她,给予了她很多信任,她坐不住了,开始调研市场。彼时移动互联网火热,各种创新公司层出不穷,她越看越有意思,向身边各行各业的朋友打听,发现不少行业都有电子签约的需求。随着事情不断深入,团队对产品的发展和市场推广都有了更深的了解,本是朋友前来寻求合作,双方却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谈拢。而此时,李晓明已经完全脱离了在家的平静生活,身边的人都跃跃欲试,每天就是讨论研究,直到凌晨。「已经被架上战车,下不来了。」她和团队开始了新一轮的创业。2015年,电子签约平台1号签正式成立,帮助企业用线上签约,取代传统的手签快递、扫描传真、邮件确认等签约方式,提升整体运营效率。这次出来创业是机缘巧合,之前的第二次创业已经让李晓明进账颇丰,本打算就此定居海外,却又因为种种琐事返回国内。回国不久,一个朋友登门造访,跟她先生闲聊。那个下午,「滴滴」、「小米」、「O2O」、「共享经济」、「独角兽」……等等词汇不断在客厅响起,李晓明在旁边「听得一愣一愣的」。她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怎么自己才出去一会儿,世界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感觉我已经快成脱离社会的老人了。」送走客人,她陷入了沉思。李晓明是90年代毕业的女博士,从来就不安分,一直都是创业路上的先行者。第一次创业,她曾被打入人生的底谷。那是一个健康项目,李晓明在企业做高管时经常工作到星月满天才下班,身体状态很不好,她想都市白领应该都有这方面的需求。运行没多久就发现,这个2C的项目跟她以前做2B业务完全不一样,用户需求难以把控;跟她过往做技术的经验、资源也根本不匹配;盲目地追求「创业格局」,公司在北京和江苏都开设办公点,毫无节制地花钱。项目最后以失败告终,李晓明多年的积蓄一分不剩。屋漏偏逢连夜雨,最难的时候,父亲过世,她咬着牙重新开始打工赚钱时,母亲又突然瘫痪,家中还有自己和亲戚的小孩需要照顾。回想起那段灰暗的时光,李晓明说:「我在公司不能哭,在医院不能哭,回家也不能哭,只有坚持。」这时,身边的朋友看她资源丰富,鼓励她出来单干,第一次创业的盲目自信早已烟消云散,「我行吗?」她清楚地记得自己站在楼梯间里的踌躇。第二次创业,她被钱来如流水的感觉兴奋到睡不着觉。李晓明正跃跃欲试时,母亲走了,「彻底被打下了低谷。」心里再悲伤,活还是要干,刚起步的公司只有她一个人,身兼技术、商务、销售,她嘴上说着我行,却使不出一丝力量。恰好这时,一个山东客户跟她签了第一单,这笔真正靠自己做成的生意救了她——「我很感恩他们。」第一单让她在短短一两个月挣了几十万。这次创业回归了李晓明的老本行——网络安全和防泄密,加上原有人脉的加持和之前的经验,越做越有感觉。一直做到2014年,项目的顺利让她躺在床上都睡不着觉,后来再挣钱也没有刚开始赚到钱的那种兴奋劲儿了。李晓明说她的梦想就是带领一支团队做产品,创造效益,这么多年一直没变过。
她握手时很有力量,披肩长发,白色套装,优雅地坐在对面,但提到早年求职时碰到的性别歧视会情绪激动。她后来用过硬的工作能力证明了自己:「我管研发的时候,会强行要求团队9点下班,周六不强制但也会有很多人来加班,所以速度很快。遇到障碍的话,一定会扫除掉。」被问到是否被贴上过「女强人」的标签,她说自己生完第一个孩子回去以后,有公司的人告诉她:「你脸上的表情比以前柔和多了。」家人从来都是背后的力量,她朋友圈里分享的也多是家里的温暖琐事,但在家赋闲,不赚钱的日子却让她坐立难安,先生也劝过她选择更轻松稳定的工作,她却反过来把他说服了:「自主创业时间更自由,实现的价值更大,不是吗?」这些年,她也思考过对自己的高要求怎样正确地传递到团队身上,工作上的心态也在发生变化:「以前看到别人做不好,我会很着急,在心里批评他们。现在会更多的理解别人,用一种帮助的心态去帮他们提升。」Q:电子签约主要解决哪些痛点?李:传统的签约模式就是纸质文件,签完以后快递过去,效率慢,成本高,还要做存储。举个例子,一个大企业的内部审批,一层一层到一个老总,老总出国了就得等他回来,结果他签完发现前面那个人是错的,全部重来一遍,非常耗时。电子签约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网络,登录上来就可以解决,非常方便。Q:1号签的主要客户有哪些类型?李:我们8月份重新推出以后客户量还不多。健身会所,以前会员资料写错了还要重新打印,用1号签的话可以直接修改;金融业,无论是P2P互联网金融,还是传统金融,全国各地的理财活动,一天就有五六十份合同,工作人员忙不过来,急需电子签约服务;租赁业务,比如一个销售在外面跑了一天会打一堆合同,电子签约就不需要;外贸、采购、石油行业,他们做一个东西分拨出去以后有很多的合同;O2O,全国各地都有合作协议,归档很麻烦,线上签约的归档容易,而且哪个地方哪个部门谁签的都很清楚;还有旅游这一块。高频的量大的客户都是我们的重点。Q:电子签约有用户教育的问题吗?李:依然有,但已经有一部分先行者不需要教育了。客户现在一般分两种,一种是比较熟悉这套模式,还有一种没有尝试过,开始往这方面探索。有签约量不大的,还没有意识到痛点,真正要用的话有待时日。也有企业对电子签约具有很强的需求。Q:举一个使用场景,怎样在线上完成签约?李:我们身边很多企业有快速签定合同协议的需求。举个例子,A集团参加某地重要的商务活动,委托B旅游公司办理机票、酒店等商务出行所需产品的采购。通常情况下,需要多次沟通服务产品的选择和价格,终于沟通完了,双方准备签约,此时问题来了,B旅游公司核算时间,扣除A和B签约的时间,已没有足够时间提供约定好的服务产品,比如超过酒店房间的预订截止时间。这种情况有什么解决办法呢?还不是说B派一个人送到A就能马上签约,可能存在掌管公章的人不在或是其他问题,普遍来说签约需要3—7天的时间,最后A和B需要承担没有签约就执行的风险,要么是A没签协议就打款,要么是B垫资订购服务产品,这种情况在每一家公司都会经常出现。但是,如果A或B因为某种意外而没有履行口头承诺,其中一方必然遭遇损失,这种情况在业内其实也经常发生。现在有了电子签约,只要是我们1号签的用户,实现快速签约,就不会出现上述情况。合同协议不管是纸质还是扫描件,都可以上传到1号签,确定好签署人,设定签字和盖章的位置,发送给签署方,对方审阅无误后,按要求分分钟就把合同签署了。Q:电子签约的核心问题是不是安全性?李:安全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我们在核心安全这一块已经跟同行有区别,有一些技术不一样。第一、作为第三方平台我们看不到用户合同;第二、印章里面植入了肉眼看不见的算法,结合其他技术,就算印章、签名被盗平台也能测试出来。电子签名有三点:身份认证、防篡改、防抵赖,我们是跟中国金融认证中心结合,这三个基本功能都已经实现了。
Q:安全性是你们跟竞品的优势吗?李:同行多多少少都会做防篡改、防抵赖和身份认证。我们真正特别大的优势是,作为第三方平台没有客户的专属加密密钥,看不到客户的合同,保证了他们的商业安全和隐私。这其实是一个难点,客户都是很在意安全,有的会不信任我们,所以平台不会持有客户密钥。但是密钥在客户手上,遇到某些特殊情况,比如密钥丢了,他们又会找平台解决,所以这是一个麻烦,技术难点是有的。我们更多的考虑不是跟同行的竞争,而是怎么样去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因为中国有六千五百万家企业,用户的安全要求那么高,而且要做得使用顺畅,把安全藏到背后。像支付宝用起来那么方便,它是把很多安全的东西引到后面去了。要做一款真正极致满足用户的产品,实际上我们付出了非常大的力气。Q:所以1号签最后的追求就是把这个产品做到极致?李:对,虽然大家说唯快不破,可是这个快也得是稳健的快,而不是说哪儿都是漏洞,上线了最后又给你撤下来就不好了。Q:有压力吗,竞争压力或者市场压力?李:压力没有是假的,我们还是起步晚了一些,近阶段最大的压力是怎么样把客户尽可能快地做得更多,产品我们不愁。总的来说还好,我觉得最后成功不是看局部,马云当初创业的时候比他厉害的公司多了去了,现在那些公司在哪儿呢?所以关键还是走好自己的路,因为成功绝对不是光靠我个人的因素,靠的是天时、地利、人和。本号唯一追求:把创业公司写成爆款
简介:《接招》是一家创投新媒体,深度采访新锐创业者,以及一线投资人。微信公众号:接招;新浪微博:接招新媒体
就爱读书 www.92to.com/book/ 最大的中文图书库,弘扬中华文化,传承历史记忆! 《像艾薇儿一样去战斗》 像艾薇儿一样去战斗_分节阅读_1 最快最全的小说文库,尽在就爱读书 www.92to.com/book
根女白领的私企奋斗史:像艾薇儿一样去战斗 作者:...
-- 发自我的网易邮箱平板适配版 ----- Original Message ----- From: 163 To: &秦丕兴& Sent: Fri, 15 Sep :27 -0700 Subject: 大营、二营勤俭持家发家、到成为企业家
电子签约领域再添新玩家,1号签宣布获得近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着眼于解决在传统合同签约过程中签字盖章的时间、资金成本较重,合同文档管理繁琐以及法律证据确认等方面的风险,电子签约已成为SaaS细分领域新的赛道。 电子签约平台“1号签”宣布完成近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并未透露。 ...
这世界,谈创业的人太多太多,教创业的人也太多太多,而且篇幅、内容一个比一个长,一个比一个深,一个比一个广。。。。。。 有用吗?对部分人是有用处,但对另外部分人可能是毒药, 有可操作性吗?不一定或者不完全有。 系统吗?基本不成系统。 所以,很多人看了很激动,过后还是一头雾水,...
过年,成了每个人都不得不回家的必须理由。我也不意外。但今年,却有些不一样。必来的今年有任务,所以本来的等待变成了牢锁,不能出去玩了。看看这里热火朝天的走亲访友,虽不是真的亲戚,但大家都满面笑容。我希望以后的过年少些套路,多些真诚。不是因为所谓的面子而串门,平时多关心。过节应...
我们家世代为农,未曾有一人踏入仕途,如今的我,我作为我这一代唯一一个仍在念书的,唯一一个有望踏入仕途的人,却有着一个为农的梦
用了一个学期都是一个主题,难免有些厌倦,所以想到对自己的linux更换主题。 ①:首先备份你的主题目录 ②:你需要去下主题,我是下载的http://www.linuxidc.com/Linux/492.htm这个。 ③:解压文件,并且为这个文件改名字...
有时候,有时候, 我会相信一切有尽头。
六月的第一天,儿童节,这个年年岁岁一年一次的节日,我过了12次。第一个儿童节怎么过得,我绝对不清楚,因为那时候还没有什么记忆,不过我知道,我爸妈肯定没给我少过礼物。小学的儿童节,总是那么不幸的被选中去跳舞,而我最讨厌跳舞,甚至讨厌教舞蹈的老师,也不喜...“青年菜君”:三个80后白领辞职,合伙卖半成品菜获千万投资_网易新闻
“青年菜君”:三个80后白领辞职,合伙卖半成品菜获千万投资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下班回家出地铁口,到门店取上预订好的半成品菜,到家炒炒煮煮,半个小时之内就能吃上可口的晚餐。这是一家以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模式销售半成品净菜的创新企业,名为“青年菜君”。        8月初,开业仅半年,就获得了梅花天使创始合伙人吴世春与九合创投创始合伙人王啸联合提供的千万元级A轮投资,这是他们获得的第二笔天使投资了。        任牧、陈文、黄炽威是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的2004级的学生。2013年,接近而立之年的3人纷纷辞掉年薪十几万的工作,创办起了“青年菜君”。        “北京就是一晚餐选择的荒漠。”和许多创意萌发的起点一样,3人从自身经历出发,观察社会,看准市场,迅速出击。        作为20到35岁的白领上班族,也是北漂、北京第一代移民的年轻人,爹妈不在身边,最头疼的就是三顿饭。“每天必须碰到,频率太高了。”这个最大的痛点促使依靠吃外卖、小摊凑合的3个年轻人走上了创业之路。        2013年9月底,陈文率先有了想法,随后3人开始研究商业模式、做市场调研、开拓利润空间、落实各种细节。经过一个多月,摸清了电商平台、中央厨房、地铁店面渠道等匹配的资源,11月,在北京北五环外的一家民宅里,他们开始全情投入。        “青年菜君”囊括了各地菜色,多为平价家常快手菜,以满足用户“花合适的价格,用较短的时间,操作简单,快速吃上晚饭”的最大需求。他们发现,最核心的典型用户竟是有一学龄前儿童的三口之家。        库存损耗以及最后一公里的冷链宅配是目前生鲜行业中比较难解决的两大问题。针对这两点,菜君的商业模式是提前一天下单,见单采购,尽可能消灭库存;利用高产出的干线物流和用户自提来规避高成本的配送到家。        上周,“青年菜君”参加了中国互联网大会“梦想者”移动互联创新创业大赛,拿了第二名。今天,又在杭州参加了创新中国DEMOCHINA2014的总决赛。对于创者者来说,这样的比赛是获得投融资比较好的渠道。        与此同时,也有“上来就采取自提点、实体店的模式太过沉重”、“渠道方面的工作量过大”、“菜品品质把控、食材来源需要改善”等担忧的声音。合伙人之一的任牧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他们承认这样合理的担忧,“这需要我们蚂蚁啃骨头式地一点一点解决。”        在很多事情上表现出自己的态度和立场,是80后团队自有的一种腔调。在任牧心中,“青年菜君”是一个有梦想、有态度、有情感、有趣味的“四有青年”。鲁甸地震后,团队将一周的销售收入近1.5万元,加上自己的钱,凑成3万元整捐向灾区。而在即将到来的中秋节,菜君为每个网上订餐的用户准备了月饼,以及一封手写的长信。他们希望在举家团聚的时刻,能把用户当成家人。        从目前保留的一个地铁口店面来说,“青年菜君”能够辐射到的区域有限,网站的注册用户也只在千人左右。这样的数据,让任牧挺不好意思拿出手。但他觉得一个自提点能覆盖1000个线上用户,还挺牛的了。未来,“青年菜君”计划在北京覆盖30个地铁站,超过700家社区便利店。        来自济南的任牧、南京的陈文、东莞的黄炽威在大学结为好友。这个九月,他们三人相识整整十年。负责菜品研发的任牧是一枚吃货,每样菜品萌萌的创意介绍出自他之手。介绍团队时,调侃合伙人毫不嘴软,他说,10年好基友,3人性格互补,已是翘个尾巴就知道拉什么屎,拍完桌子立能马和好的关系。3人无论在各自擅长的领域,还是性格上都挺搭。        作为当年的校园诗人,任牧把他们的经历涵盖成了这样一首打油诗:人大校园共寒暑,十载基友性互补,苦逼北漂知用户,再赴创业新征途。               对话任牧        澎湃新闻:项目最初的创意是从何而来?        任牧:我们仨自己每天都有深刻的体会,下班之后,就是不知道吃什么。我常常在地铁口,看到那些“成都小吃”、“驴肉火烧”、“云南米线”,很可能就钻进去吃一顿就回家了。有的时候,我正吃着外卖小摊,妈妈给我打电话说,“晚饭吃好点,别在外面乱吃,有地沟油。”我说,“妈,你放心,我晚饭吃得挺好的”。挂完电话低头继续吃不卫生的东西。这种经历,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过。        有一天我正逛街,收到合伙人之一陈文的一条微信,他说缺这么一个东西,想做。当时我就觉得靠谱,因为这也是我的痛点,随后三人一拍即合。        澎湃新闻:下决心辞职的时候,对这个项目充满信心,没有过担忧吗?        任牧:去年11、12月,我们辞职后,原本谈的一笔天使投资出了点问题,那时还挺焦虑的。商量后,我们打算把自己的家底都掏出来。我记得,当时我说,这件事情它一定能成功,如果我们没做成,那是我们自己的原因。当然,即使到现在我们没有全然的把握说能成功,也不知道这市场究竟有没有成熟,但是我们相信能做成,这是特别重要的。        澎湃新闻:菜君主要的用户是单身男青年吗?        任牧:我们发现,最标准的用户是家里面有一学龄前小孩的三口之家。首先,孩子太小还不能带出去吃饭;其次,孩子对食物要求高,在家做更放心。        原来也没想到,单身男青年们基本不做饭。他们知道这东西方便,也知道小摊不卫生,但该吃还是吃,就是懒,没辙。而单身女青年就有可能是菜君的用户。        澎湃新闻:在起步阶段,你们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任牧:一开始,许多人还完全没有半成品菜的概念,需要有消费者教育和市场培育的过程。此外,我们刚刚送走了非常不喜欢的夏天。天热之后,大家的社交需求更为强烈,不愿意开伙,各种餐饮的替代方案也变多,像大排档、麻辣小龙虾,甚至不少姑娘是不吃晚饭只吃水果的。夏天带来的销售下滑是我们没有预料到的。        澎湃新闻:那后来是如何来应对这种下滑的?        任牧:原有用户购买频次的下降使得我们只能努力去扩大用户基数。夏季,我们在线上、线下都做了不少活动。在地铁站外的自提点外,我们架上桌子,支上锅,在晚高峰时现场烹饪。尤其选择特别容易熟,又有香味的菜。大家上了一天班,再经过地铁的搏杀之后闻到菜香味,是很难以抗拒的。(笑)在这样的直观认知下,之前很多匆匆走过店铺的人,被挖掘成了我们的老用户。用这样一系列的活动来对抗夏天带来的自然习惯,我们自己觉得还是一件挺NB的事儿。        澎湃新闻:获得大笔资金后,现阶段处于快速扩张时期,产生了什么样新的问题?        任牧:这个阶段,明显感受到了人才的缺口。团队在一些知识和技能上存在空白,比如IT技术、平面设计和社会化营销。我曾为招人打过整整一天电话,很多都聊得挺不错,但听说了我们的办公环境和能给的薪水,都打了退堂鼓。那天结束后,我无比受挫,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特别大的难关。但是,上个星期,拿到融资之后,至少可以腰板比较硬地说,只要你值得,那我们愿意给你开比我们高得高得多的薪水。原来这话说不出口。        澎湃新闻:这次获得的第二轮的千万级投资是什么时候确定的?投资的契机是什么?        任牧:其实是8月初确定的。我们获得的第一轮天使投资的投资人是创业工厂的麦刚,他是中国40岁以下天使投资人中数一数二的人物,而且是老江湖,各方面的资源都比较广,在第二轮投资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更主要的,普遍在资本市场中,大家对青年菜君的商业模式、创始团队、项目未来市场空间的判断都比较认可,才会下决心来投资。        澎湃新闻:准备怎么使用这笔资金?        任牧:一方面是招人搭团队,这关系到生死存亡。市场上,同类的产品也有人做,只不过菜君步伐快一点点而已。我们有很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现在,3个创始人的薪水只保证基本的生活费,远低于拥有匹配期权的核心技术人员。        一方面是扩大更多渠道,增加地铁口自提点的同时,进军小区便利店。社区本身是非常有价值的渠道终端,同时,纳入地铁出行之外的人群,可也可以把用户自提点与烹饪点的距离拉得更近。这周就会有2、3个社区的居民能在自家楼下的便利店取到菜了。年底前后,设备会进驻便利店,这样,上了年纪的人也能方便买到食材。        澎湃新闻:现在,网页上的菜品是30道?价格区间是如何安排的?        任牧:菜品库其实已经超过100道了,预计两个月内能扩展到150以上。刚调整了网站,之前挂出80多道菜品,用户可以随意选。现在下调为不到30道,但每周会有更新。其中10道是上周热销前十名,10道时令菜,还有不到10道,主打新菜。能保证用户每天吃俩菜,连吃一个月不重样。        我们希望用户吃到新鲜的菜,一是保证所有的菜都是当天采购生产加工,没有隔夜菜;二是当季菜,比如秋冬产藕,夏天大家只能吃到陈藕。以前只做到第一条,现在,我们加上了第二条。根据四季人们对食疗的不同要求,也会应季在春天主推去火降燥的菜,夏天注重清热解暑,秋冬多一些温补的菜。        减少网站上的菜品,对用户而言,减小了选择的难度,对我们来说,也降低了生产采购的难度,有更多空间来提升菜品的品质。        价格区间在4到30元,主力菜10到20,普通白领完全可以接受。正常食量的一男一女,基本在2个菜能吃饱的份量。人均消费10到15元,其实挺低的了,但能吃得非常好。        澎湃新闻:白领群体非常看重食材的品质,在把控方面是如何做到的?        任牧:品控主要是采购、生产和运输三个层面。采购上,我们与做生鲜起家的永辉超市合作,帮忙做初步分拣以及去除农药残留。生产上,中央厨房保证恒温和规范,我们也可以提要求,类似“1毫米粗8厘米长的土豆丝怎么切损耗能最小”。运输时低温保鲜。每天24点截止订单后,在1点之前把当日需要交给供货商,没有菜品的库存。        澎湃新闻:做到每周更新和扩充菜品库之后,下一步的方向是什么?        任牧:接下来会推出一些特色的单品和套餐。比如亲子套餐和周末菜谱。相比青椒土豆丝,专门为周末设计部分步骤复杂些、烹饪时间长些的菜品。        澎湃新闻:走心、腔调、有趣,是你们的营销口号。走心这点怎么体现?        任牧: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都挺不容易的。我们看中这个城市有家乡没有的机会和舞台,但反过来,这个城市也没有家乡父母的照顾和便利。其实我们让渡了很多生活上的来换取想要争取的东西。凑活的晚餐、粗糙的生活都是直接的后果。菜君愿意通过卖菜的方式,为和我们一样的年轻人做一点事,体会飘着油烟味的家的感觉,亲友围坐一桌吃饭的场景,让远方的父母放心。像中秋节,我们为每个网上订餐的用户准备了月饼以及一封特别长的手写的信,告诉他们,在这个城市没有亲人陪伴没关系,在菜君困难的时候他们选择了我们,菜君也把他们当成家人,过节了,奉上一块月饼,祝他们节日快乐。        澎湃新闻:你们三个是大学同院的同学,大致是怎么分工的?        任牧:我原本是做公关市场、品牌营销行业的,因此主要负责品牌推广、市场营销、对外关系、菜品研发。陈文做过神州数码、北大方正销售总监这样的工作,重点负责公司整体运营,包括供应链的管理、IT等。我们觉得陈文最合适做CEO,跟星座也有关系,他是极品的处女座,在工作上是有洁癖的,对数字极有概念,心算能力特别强。而黄炽威之前的从业经历是在咨询公司,他这个人沉默寡言,不善言谈,但做事比较细心,最主要的是极其任劳任怨,主要做的是采购、生产、运输、品质把控这些无比枯燥但又非常重要的部分。所以说,我们其实有点欺负老实人。(笑)除了技术上的短板,我们这样的组合无论在各自擅长的领域,还是性格上都还蛮搭的。        澎湃新闻:目前卖得最好的一道菜是什么?        任牧:荤素搭配的都不错,比如说家常小炒肉、榄菜肉末四季豆,都是下饭神菜,操作也极其简便。现在小炒肉用的五花肉片,标准是2毫米薄,一是容易熟,二是油脂能充分炒出,三是口感最为Q弹,都是一遍一遍试出来的。(笑)        澎湃新闻:菜君会延展到其他城市吗?        任牧:前期可能不会。还是想先把北京市场做深做透。坦白讲,北京和上海、深圳这样外来人口聚集城市的餐饮市场区别挺大,跟北京比起来,那里的晚餐市场选择真是好太多了。尤其是上海,有特别发达的菜市场文化。        澎湃新闻:跟市场上同类型的半成品生鲜相比,菜君有个非常好的起点,同时也拥有相对好的发展趋势。你认为最主要的优势在哪里?        任牧:其实在产品形态上都是半成品菜,最大的不同在于商业模式上的自提。虽然现在,我们在资本市场上受到的关注多一点,跑得略快,但我也不认为这是优势,因为成为靶子之后,会有更多的模仿者和挑剔者。这块的市场太大了,我们并没有把同类企业当成竞争对手,而是“友商”,大家都是小伙伴,我和全国不下十几家做半成品净菜的创业者都有深入的交流,大家都在培养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培育整个市场。我们必须告诉自己,谁跑得快,谁就赢了。        澎湃新闻:创业并非易事,一个阶段有了成绩,能谈谈最深的感想吗?        任牧:感想啊,啥时候都不能忘了坚持初心。菜君虽然一路都还挺顺的,但起初真的过得特别苦,未来怎么样也都说不好,甚至也经历过,想着到了明天,账上最后的一分钱被花光,大家应该怎么办的时候。坚持特别重要,在很苦的时候,看不到未来的时候,坚持。现在的工作压力可能比以前更大了,上周我平均每天只睡3、4个小时,但还是要撑下来。不能因为有了关注和投资就忘了初心,我们的生活状态没什么变化,有了阶段性的小成绩之后,要坚持初心。        另一点感受是执行力,不要总是去想,去做。很多人会说,“这事儿我也想过”。去年9月有了想法后,我们10月份做调研,11月全职创业,今年3月开张,5月拿到第一笔融资,8月获得第二笔。别想,永远都要做。这两点是支持我们能够做到现在这个样子,最重要的。
(原标题:“青年菜君”:三个80后白领辞职,合伙卖半成品菜获千万投资)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创业投资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