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机出货量出货量暴跌,又一个时代结束了吗

感谢赞赏!给好友秀一下吧
内容棒,扫码分享给好友
全年出货量暴跌36%,小米手机究竟怎么了?
文|邻章跌跌不休,可能是小米手机过去一年市场表现最为伤感也最为真实的写照。在过去一年,小米在智能手机领域,始终未能重现往昔辉煌,销量(出货量)同比下降已成为小米常态。以IDC数据为例,我们可以看到:2016年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小米智能手机销量(出货量)同比下跌分别为:32%、38.4%、42.3%、40.5%,全年出货量同比下跌达36%,市场份额也从2015年的15.1%下跌到如今的8.9%。但从小米方面来看,其推出新品的速度并未减缓,去年十月,财经杂志记者宋玮在采访雷军时统计,当下小米同时在售机型有十一款,在数量上并不输竞争对手。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小米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不断加速蚕食?2016年,小米智能手机销量跌跌不休,问题出在哪了1.线下渠道作用凸显,但深谙互联网模式的小米在线下渠道建设尚未取得大的突破中国的庞大市场容量支撑起了智能手机厂商的飞速发展,但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东西、城乡差距过大等诸多现实因素下,飞速发展的智能手机在市场分布上也展现出了不同的区域分布特点,所形成的市场现实是:一二线城市用户智能手机普及已经完成,需求日趋饱和;三、四线以下以及更为广袤的农村市场则开始进入智能手机大规模普及阶段。此番现实对于智能手机厂商而言,则是三、四线及以下市场的市场增量将成为增速的主要推力。但在城乡差距、网络购物熟练度与接纳度的观念现实以及互联网基础设施普及程度上,四线及以下的农村市场,都与一二线城市不是一片天,在这里需要的是渠道下沉,深入扎根,融入生活日常,而这让谙熟互联网模式而一度疏于线下渠道建设的小米难以发挥特长。也正是这种现实,使得2016年,智能手机市场发生了渠道巨变。据赛诺此前数据显示:2016年,线上渠道增速大幅下降,从2015年的43.6%降至5.6%;而线下渠道增速却从2015年的-3.5%升至17.4%,实现了大幅提升。2.消费升级,但小米性价比模式理性有余却感性不足,忽视人性世俗力量这两年,智能手机市场除开增速放缓和渠道热潮之外,存量换机、消费升级也成为了热门关键词汇。对于一二线城市用户群来说,智能手机的消费升级时代正在全面到来。消费者对产品的追求从刚需性需求到改善性需求进发,中高端市场被彻底激活,元价位产品成为增速最快市场。但在增速最快的档这一市场,小米产品在此前却尚未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其所遵循的低价策略,使得其多数产品正落在份额下跌区间而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小米将美国的Costco作为榜样,意图用物美价廉来牢牢锁定消费者。但是从现实来说,物美价廉固然好也应当是提倡的方向,但从实际来说:此模式是过度高估了理性的力量,而忽视了消费者感性的需求,在中国却忽视了传统世俗的力量。现实悖论是:现今,价格是价值的衡量标准,消费者购买产品,信任的是一分价钱一分货,需要的也不仅仅的硬件成本价格,在很多时候,付出额外价值更是认同其所带来的身份地位的外显象征意义,满足心理需求。这说来粗鄙但是现实依旧。雷军在财经杂志记者宋玮的采访中说到,人们要看懂小米的超前模式可能需要十五年的时间,但是在人们看懂并改变观念之前,小米需要忍受阵痛。3.产品一度未能激动人心、而产品价格区间的加速细分反而导致左右互搏现象如前所述,小米在今年并未减缓智能手机的推出速度,小米有多款产品同时在售。但是这些产品,坦率地讲,多数并未能达到小米所言的激动人心,其中功能阉割和价格的迫近,更使得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常常犹豫不决。第一是一些产品的功能取舍使得产品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缺憾。前后两款产品,诸如会存在一款产品性能强劲但颜值不够,而另一款产品是颜值上去了但性能又不足,导致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各种纠结。第二是两大品牌的价格迫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左右互搏。诸如小米5价格区间覆盖1599——2499,而红米Pro价格区间也覆盖到了、1999,但小米5S在不同版本的价格也在1999元和2299元,小米5s plus不同版本的价格则是2299元、2599元。小米此举其目的在于用更为细分的价格覆盖更为广泛的人群,以此获得最大化的销量成绩。但是随之而来的影响则是: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主副品牌的形象区分度,使得两大产品线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互搏,不能形成合力反而增加了内耗。4.供应链掌控不足,产能受限过去一年,缺货已经成为国产智能手机的高频词汇。如此前文章所言:智能手机不是无本之木,一部智能手机的组成离不开“屏幕、处理器、内存、闪存、摄像头、指纹识别模块”这些核心基础元器件。但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围绕这些必备元器件的关键词就是涨价与缺货,而高端OLED屏幕更是显得紧俏。而小米在2016年却频频遭遇缺货困扰,使其产品错过黄金销售期,而雷军在此前也表示:小米在2016年,至少有三个月供应链处于极度缺货状态,导致出货量不及预期。诸如其下半年推出的小米Note2,采用了双曲面屏幕这一前沿要素,但是在发售后就一度处于缺货状态;而小米推出的蕴含黑科技的口碑性产品小米MIX,其极低的良品率,更是遭遇了更大的产能的限制。小米究竟该怎么办?才能止住这般跌势渠道欠缺,错失消费升级,产品没能激动人心,让小米市场份额从2015年的15.1%下跌到如今的8.9%,那么问题随之而来:小米还有未来吗?换句话说:小米究竟该怎么办?才能止住这般跌势。1、加速补渠道短板。渠道建设已经成为了当下任何一家厂商的必修课,而个人认为:从长远来看,渠道均衡才能获得最大化的发展。对于小米而言,线上渠道是其优势所在,需要的是进一步的巩固,而线下渠道则是小米的软肋,也是小米2016年大衰退的主要原因所在。在新的一年里,小米对于渠道建设需要进一步的提速。其实坦率来讲,在2016年,小米就已经在线下渠道建设上开始补课、努力。通过小米之家自营渠道、苏宁国美等公开渠道以及与电信运营商合作的三线并行策略,在扩充渠道建设上小米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这些成就在强大的竞争对手面前,依旧是弱小的存在。在渠道建设上,小米需要加速。2、精简产品线,执行精品战略。虽然此前雷军在采访中表示,同时在售十一款机型,其实这并不多,这是厂商能力决定的。但是从其竞争对手这些年的变化来看,个人认为小米还是应当精简产品线,执行精品战略。小米需要在红米和小米这两大品牌中,挑选一两款最具代表性的机型,达到颜值与性能、售价的平衡,补足前面所述遗憾,然后进行最大力度的推广,而不是现在的全面撒网。毕竟任何一个厂商的资源都是有限的。而从实际来说,产品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一场对有限资源如何利用、分配的竞争。而从现实来看,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在精品上获得的收益效果远比分散撒网获得的收益多。3、使用大胆前卫技术追逐消费升级。现在看来,几乎可以说,小米错失消费升级新风口,但是要补救也并非为时已晚。但是需要的是:小米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付出更多,提前透支自己的技术积累,采用更多更为大胆的尝试,用前卫的技术与设计,让自己重新酷起来,再次俘获消费者对其的热爱。而小米MIX给了小米一个模板以及巨大鼓励。至今犹记,小米MIX发布之后,消费者对其好评如潮,对其价格也处于脱敏状态,一度不惜加价购买。而这也正说明,只要产品真的足够激动人心,消费者是愿意为其买单的,小米品牌也是能够走上中高端市场。消费升级,小米仍旧有机会。2017,小米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了?2016年,雷军为小米订下了“开心就好”的基调,但是纵观小米智能手机全年数据,恐怕小米还是很难开心得起来。但2016年已成过去,对于小米而言,更重要的是2017年,是未来的诗和远方。那么小米的2017会怎么样?雷军在年终内部演讲时表示: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对此,个人倒是在一定程度上表示认同。从现实来看,在2017年,小米将迎来三重利好。一是渠道建设已有小成,二是MIX效应凸显,三是传闻中小米松果处理器的面世从而缓解小米缺“芯”的局面,毕竟此前雷军曾言:小米在2016年,至少有三个月供应链处于极度缺货状态,导致出货量不及预期。但总体而言,2017年仍旧是线下渠道所主导的一年,而四到六线用户的换机需求仍将是智能手机厂商获得增量的主要推动力量。但要深入四线以下地区,小米显然还需努力。所以个人认为:2017年,小米在智能手机领域或将会迎来一波小增长,但是刮骨疗伤的痛楚却也会依旧伴随。注:本文所有图片源自网络。文|邻章【微信号:ZLxgic,微信公众号:kejilinzhang】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180219.html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 猛嗅创新!
最多15字哦
后参与评论
品评科技互联网Q2出货量暴跌38% 小米时代要结束了吗?
分享到微信 Q2出货量暴跌38% 小米时代要结束了吗?第一财经 19:35:00 简介:小米称仅以IDC一家发布的数据为依据,并不能体现小米Q2的真实出货量。但小米官方并未给出自己第二季度出货量。
正在用直播加促销庆祝自己五岁生日的小米手机,收到一个并不愉快的&生日礼物&&&来自IDC的报告显示,小米第二季度的智能手机出货总量为1050万部,较上年同期的1710万部暴跌38%。
曾经坐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第一位置的小米,现在排在华为、OPPO和Vivo之后。
这引发了小米的回应&&仅以市场调研公司IDC一家所发布的数据为依据,并不能体现小米Q2的真实出货量。不过截至目前,小米官方并未公布自己在第二季度的出货量。
而在出货量争议的背后,中国手机市场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早已将小米推向了一个颇为微妙的位置。五年的时间,小米已经从手机行业的挑战者,变成了被挑战的对象。
曾经,雷军提出的&专注、极致、口碑、快&的七字诀和小米模式一举成为业界标杆,但在快速扩张期过后,资本估值、市场份额、核心能力三者之间的马拉松长跑,拼的不只是冲刺,还有耐力。
对于现在的小米,到了触底反弹的时刻吗?
风口停了?
和第一季度相比,IDC数据显示,排在前五的手机厂商仍是华为、OPPO、Vivo、小米和苹果五家。不同的是,小米超越苹果,从第一季度的第五排至第四,且两家在第二季度经历了销量的暴跌。
其中,排在第一的华为手机的出货量达到1910万部,市场份额17.2%,同比实现增15.2%;排在其后的OPPO增长最快,手机出货量1800万部,市场份额16.2%,同比增长了124.1%;Vivo的出货量是1470万部,市场份额达到13.2%。
相比之下,小米出货量为1050万部,同比下跌38.4%,市场份额9.5%;苹果的出货量只有860万部,同比下跌31.7%。
IDC根据统计指出,排在前两位的华为和OPPO传达出的营销信息都是聚焦于一两项关键性能,并帮助他们成功夺取了市场。前者是是手机采用徕卡镜头,后者是快速充电技术。此外,OPPO和Vivo的线下渠道持续发力,并且邀请明星代言的营销方式也正在被其他厂商开始效仿。
数据来源:IDC
对于第三方给出的成绩单,小米对第一财经记者回应称,截止目前,在已经公布的小米智能手机Q2国内出货量报告当中,IHS的数据为1420万台,SA的数据为1280万台,IDC的数据为1050万台,其中IDC比IHS的统计数据少了370万台,统计数据差别巨大,并不能体现小米真实的Q2出货量。
不过小米第二季度真实的出货量究竟是多少,小米并未给出答案。
智能手机市场格局震荡的背后,小米以&性价比&著称的互联网手机和电商渠道销售模式承受了越来越大的市场压力。
进入2016年以来,国产手机产商在市场渠道策略上发生了一些显著的变化。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互联网电商这一线上渠道风暴之后,线下渠道的影响力也开始慢慢凸显出来。
眼下竞争激烈的手机市场,不仅仅是产品技术专利,而且是渠道资源的竞争。可以看到的是,例如,曾经对标&小米&的华为电商品牌&荣耀&在内部已经将战场转向了OPPO、金立等所在的线下渠道;而快速崛起Vivo、OPPO等品牌早已通过代理商制度深入覆盖全国四五线城市。
&风停了,谁还在?&一名国产手机厂商的负责人曾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中写下了这句话。
小米怎么了?
&这个时间段是我们的一个谷底,今年我们有三个月供应链极度缺货,负面报道也很多。&今年6月小米组织的专家闭门会上,雷军曾透露,而这也暴露了小米在手机供应链管控的隐忧。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最近雷军在小米直播、小米商城、QQ空间、一直播和Bilibli五大平台上直播&黑科技实验&的主角&小米5&,原本预期要在2015年发布,但最终从研发到2016年2月发布,共历时了19个月。
不过,小米今年5月的一项内部调整已经释放出信号:雷军亲自挂帅研发和供应链团队,全力解决供货问题。
而在价值线的尹生看来,除了&没能及时在产业链布局和提高产业链影响力方面有所作为&外,小米的问题在于&用户从发烧友群体向大众群体切换时,过于依赖价格的一种竞争维度,忽视了品质和个性化维度&,以及&不够偏执,未能将&硬件免费+应用服务收费&的模式做到极致&。不过,这并不是说那些从小米手中抢走份额的公司,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互联网是一个工具,而不是万能灵药。&作为小米的竞争对手,华为荣耀总裁赵明此前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事实上,互联网手机从商业模式来讲,它的优势从开始出现到现在并没有变。但是当几百个品牌都在加入互联网手机营销大军,甚至有互联网手机企业把营销模式变成了公布BOM价格、罗列手机配置、简单对比跑分的形式时,实际上造成了用户的认知混乱,产品的实际体验是在下降的,这就造成了互联网手机今天遇到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的瓶颈,用户重新回到线下的选择。
但雷军并不服气。在他看来,过去小米虽然做了大量的创新,但在小米颠覆性的商业模式下都被掩盖了,或者小米的创新还不足以打动大家。
&无论是产品销量,还是业务规模,还是商业模式的完善,包括小米过去两年积累的各种技术陆续发布,在未来的半年到一年里面,会展现一个全新的小米。&雷军说。
编辑:刘佳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1-;。
第一财经APP第一财经日报微博第一财经微信服务号第一财经微信订阅号小米手机出货量暴跌38%,是因为产品没有了竞争力? - 知乎有问题,上知乎。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发现更大的世界。76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1分享邀请回答111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小米手机出货量首下滑丢国内冠军宝座 猜猜谁是第一?
观察者网TMT资深编辑——
搞火箭的未必都是火箭专家,可能是电焊工。
关键字: 智能手机发货量智能手机华为手机小米手机智能手机出货量小米出货量
雷军接下来的日子要不好过了。
10月22日,据IHS Technology(国际知名市场研究机构)中国研究总监微博账号“@Kevin王的日记本”透露,第三季度小米智能机整体出货量为1850万台,较第二季度出现了下滑。而华为第三季度的智能机出货量为2740万台,超小米近900万台。
这意味着,一直以来稳居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第一的小米,让位给了华为。
@Kevin王的日记本 透露的数字是全球出货量,其中华为海外的出货量超过了1000万台,而小米智能机主要是内销,小米4c又发布太晚,所以影响了第三季度的表现。
同日,美国IT网站PCWorld援引市场研究公司Canalys的数据得出了同样的结论。Canalys周四称,截至9月30日的第三季度中,华为智能手机在中国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81%。而小米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则出现同比下滑,从而中国第一的宝座拱手相让。
另据市场追踪机构DRAMeXchange周三发布的最新数据,今年第三季度,三星电子和苹果全球两大智能手机制造商的的市场份额均出现下滑,而华为则实现同比增长,以占据8.4%的市场份额,成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生产商。
这些数据表明,面对狼烟四起的智能手机市场,小米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动能遭遇了挑战。今年年中,IHS Technology曾公布过小米智能手机上半年出货量为3470万台,综合此次数据来看,小米前三个季度的总销量为5320万台,距离其既定的8000万台销量目标还相差甚远,第四季度小米压力不小。
年初时,雷军曾对小米今年的出货量做出预测,他希望今年小米出货量可以达到8000万台至1亿台,比去年6112万台同比增长至少12%。换句话说,小米必须在剩下一季度至少销售2680万台手机才能完成目标,这恐怕有一定困难。
小米的主力市场一直在中国,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米全球出货量的表现。雷军并不是没做过努力,但主要采用了推行中低价位手机的方式,以刺激手机销售来实现今年的预期目标。除了今年1月推出的中高端手机小米Note及顶配版以外,其余的均为红米系列手机,以及“次旗舰”小米4C这款中等价位的手机。
小米在中国的销量一度超过苹果。不过,随着中国智能手机逐渐走向成熟,此前销售低端智能手机的华为和中兴等制造商也开始向食物链高端进军。
作为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机市场,中国在今年第一季度的出货量达到了1亿部,但其增长开始放缓,这也是六年来首次出现这样的情况。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责任编辑:赵晓明出货量暴跌38% 小米时代要结束了吗?
正在用直播加促销庆祝自己五岁生日的小米手机,收到一个并不愉快的“生日礼物”——来自IDC的报告显示,小米第二季度的智能手机出货总量为1050万部,较上年同期的1710万部暴跌38%。
曾经坐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第一位置的小米,现在排在华为、OPPO和vivo之后。
这引发了小米的回应——仅以市场调研公司IDC一家所发布的数据为依据,并不能体现小米Q2的真实出货量。不过截至目前,小米官方并未公布自己在第二季度的出货量。
而在出货量争议的背后,中国手机市场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早已将小米推向了一个颇为微妙的位置。五年的时间,小米已经从手机行业的挑战者,变成了被挑战的对象。
曾经,雷军提出的“专注、极致、口碑、快”的七字诀和小米模式一举成为业界标杆,但在快速扩张期过后,资本估值、市场份额、核心能力三者之间的马拉松长跑,拼的不只是冲刺,还有耐力。
对于现在的小米,到了触底反弹的时刻吗?
风口停了?
和第一季度相比,IDC数据显示,排在前五的手机厂商仍是华为、OPPO、vivo、小米和苹果五家。不同的是,小米超越苹果,从第一季度的第五排至第四,且两家在第二季度经历了销量的暴跌。
其中,排在第一的华为手机的出货量达到1910万部,市场份额17.2%,同比实现增15.2%;排在其后的OPPO增长最快,手机出货量1800万部,市场份额16.2%,同比增长了124.1%;vivo的出货量是1470万部,市场份额达到13.2%。
相比之下,小米出货量为1050万部,同比下跌38.4%,市场份额9.5%;苹果的出货量只有860万部,同比下跌31.7%。
IDC根据统计指出,排在前两位的华为和OPPO传达出的营销信息都是聚焦于一两项关键性能,并帮助他们成功夺取了市场。前者是是手机采用徕卡镜头,后者是快速充电技术。此外,OPPO和vivo的线下渠道持续发力,并且邀请明星代言的营销方式也正在被其他厂商开始效仿。
对于第三方给出的成绩单,小米对第一财经记者回应称,截止目前,在已经公布的小米智能手机Q2国内出货量报告当中,IHS的数据为1420万台,SA的数据为1280万台,IDC的数据为1050万台,其中IDC比IHS的统计数据少了370万台,统计数据差别巨大,并不能体现小米真实的Q2出货量。
不过小米第二季度真实的出货量究竟是多少,小米并未给出答案。
智能手机市场格局震荡的背后,小米以“性价比”著称的互联网手机和电商渠道销售模式承受了越来越大的市场压力。
进入2016年以来,国产手机产商在市场渠道策略上发生了一些显著的变化。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互联网电商这一线上渠道风暴之后,线下渠道的影响力也开始慢慢凸显出来。
眼下竞争激烈的手机市场,不仅仅是产品技术专利,而且是渠道资源的竞争。可以看到的是,例如,曾经对标“小米”的华为电商品牌“荣耀”在内部已经将战场转向了OPPO、金立等所在的线下渠道;而快速崛起vivo、OPPO等品牌早已通过代理商制度深入覆盖全国四五线城市。
“风停了,谁还在?”一名国产手机厂商的负责人曾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中写下了这句话。
小米怎么了?
“这个时间段是我们的一个谷底,今年我们有三个月供应链极度缺货,负面报道也很多。”今年6月小米组织的专家闭门会上,雷军曾透露,而这也暴露了小米在手机供应链管控的隐忧。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最近雷军在小米直播、小米商城、QQ空间、一直播和Bilibli五大平台上直播“黑科技实验”的主角“小米5”,原本预期要在2015年发布,但最终从研发到2016年2月发布,共历时了19个月。
不过,小米今年5月的一项内部调整已经释放出信号:雷军亲自挂帅研发和供应链团队,全力解决供货问题。
而在价值线的尹生看来,除了“没能及时在产业链布局和提高产业链影响力方面有所作为”外,小米的问题在于“用户从发烧友群体向大众群体切换时,过于依赖价格的一种竞争维度,忽视了品质和个性化维度”,以及“不够偏执,未能将‘硬件免费+应用服务收费’的模式做到极致”。不过,这并不是说那些从小米手中抢走份额的公司,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互联网是一个工具,而不是万能灵药。”作为小米的竞争对手,华为荣耀总裁赵明此前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事实上,互联网手机从商业模式来讲,它的优势从开始出现到现在并没有变。但是当几百个品牌都在加入互联网手机营销大军,甚至有互联网手机企业把营销模式变成了公布BOM价格、罗列手机配置、简单对比跑分的形式时,实际上造成了用户的认知混乱,产品的实际体验是在下降的,这就造成了互联网手机今天遇到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的瓶颈,用户重新回到线下的选择。
但雷军并不服气。在他看来,过去小米虽然做了大量的创新,但在小米颠覆性的商业模式下都被掩盖了,或者小米的创新还不足以打动大家。
“无论是产品销量,还是业务规模,还是商业模式的完善,包括小米过去两年积累的各种技术陆续发布,在未来的半年到一年里面,会展现一个全新的小米。”雷军说。
Sina.cn(京ICP0000007)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米手机出货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