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石墨烯产品是骗局吗好做?

当前位置:
&买的石墨烯与自制石墨烯哪个好?
买的石墨烯与自制石墨烯哪个好?
作者 自由离子
买的石墨烯与自制石墨烯哪个好?
在哪有卖的啊?
卖的产品都是工业级别的,肯定不如自己实验室少量制备的好,前提是你能做好制备。
貌似经常看见先丰纳米做广告。不过能买到国外的最好在国外买。
首先自己做可能成本比较低一点!呵呵
石墨烯大约1万块一克,比较贵!当年实验室是合作,有单位提供做好的石墨烯!
你自己做的话,只要做出来石墨烯就可以发很不错的文章啦!
现在研究石墨烯的合成的文献已经很多了,有些经典的也容易重复,自己合成可以实现调控,还是自己合成比较好,如果你是做应用,不擅长做材料设计,那就买,买来的也可以用,
时间充裕的话,可以自己做做,收获更多。毕竟现在参考文献也多了。可以自己买品质好的氧化石墨粉末、溶胶,或氧化石墨烯水溶液 。
也可以直接购买石墨烯,市面上相关产品已很多,价格也已经不高了,重点是区分品质。
推荐个 中科炭纳米
还是自己做吧,很容易也,工业应用可以考虑用买的成品级的。
24小时热帖
下载小木虫APP
与700万科研达人随时交流TECH2IPO/创见
「 新生活 新科技 新零售」
你是傻吗?现在买的石墨烯产品都是骗你玩的
目前的石墨烯产品都是假的,骗的。
以前的新闻中写到了“石墨烯墨水:可折叠显示屏的未来”看起来很美好的应用,与之类似的还有很多,像“轻薄的石墨烯,超级电容问世的关键”,“石墨烯:世界上最轻薄的物质将推动下一代电脑的发展”。这样的新闻层出不穷,看起来石墨烯的形势一片大好,而且还有人称石墨烯将带起下一次的材料/能源/技术革命。我们暂且不谈能不能革命,但看石墨烯的性质,确实是前途无量。
相比其他材料,石墨烯相当于全能冠军,在每一个单科都遥遥领先,甚至有几个数量级的差距,因此,人们对石墨烯抱有较大的期望并不奇怪。一个月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表示了石墨烯的产业化大幕即将拉开。与此同时一同疯狂的还有股民,新浪微博里充斥着股民对这股热潮的喜爱,搜索石墨烯的大部分搜索结果都变成了对石墨烯股票的看好,当然顺带被提到的也有其他行业股票的看衰。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件好事,大力宣传科技的新生事物,国家对这方面扶持会更多,这就意味着科研机构在做石墨烯相关的东西时会有更多的经费。对于大部分科研学校机构来讲,有钱才会出成果,有成果才会更有钱。同时社会上资金的涌入也会让这个行业看起来更繁荣,但同时也让这个行业更加浮躁。志阳科技的企业业主「宫非」,在中国做了石墨烯一年半的推广,得到了这样的结果:“现在的中国还没有准备做真正的石墨烯。随着石墨烯的推广,大部分传统企业都想转型,想靠着石墨烯捞一把,根本不想用石墨烯真正的做事。”这样的结论让人感到悲哀。第一台发电机在1831年由法国人「皮克希」发明,「皮克希」受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的启发,于电磁感应发现的第二年发明了发电机。然而真正易用的发电机却是由「维纳·西门子」发明的,和前人的原理相同,但是时间却是在1867年。更近一些的例子是1985年英国化学家「克罗托」等几人第一次合成出了富勒烯,并于9年后的1994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反观石墨烯,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安德烈等人在2004年成功获得石墨烯,并在2010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样相似的经历让人们很难不把这两样东西放在一起对比。然而更加残酷的事实是,在民间,至今也没听说过一些厂家大力宣传说,我们的产品中有富勒烯。将科技转化适用的技术需要很长的时间。当然这与企业家的努力也是息息相关的,在济南的街头已经可以看到「圣养石墨烯服饰体验中心」的字样了。这是目前能见到的,与石墨烯相关度最相关的商店了。然而这个商店却是卖衣服的。剖析产品来看,其主要借石墨烯这种新生事物来进行宣传。实际的产品中提到的内容和保健更为接近这也意味着,有更多的企业没有做出石墨烯相关的商品,文章开篇提到的石墨烯进展,仅仅是实验室进展,《工业系统理论》中提到了一个比例,从科研,中试到生产的主要环节投资比例应该在1:10:100的阶段。即我们从实验室中带出来的商品,我们需要10倍的费用和时间才能够成功商品化。前一阵子问了做过相关课题的导师,导师提到的主要问题在于「石墨烯的理论计算结果非常好,然而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却测不出应有的性能,再有的就是石墨烯的价格高昂。」翻译过来就是,使用石墨烯时的性价比较低,这些实验结果给应用带来了巨大的阻碍。好在随着人们对石墨烯狂热的消退,市场显示出了这个领域应有的价值。IDTechEx去年的研究预测表示,石墨烯产业中的企业多半在亏损经营,而今年的最新统计与企业报表显示大部分仍在亏损经营。因此IDTechEx认为整并的实际已经成熟了,市场需求无法支撑所有的厂商。同时创造出更能自主经营的大规模合作厂商。反观国内,对石墨烯市场仍然盲目看好。对于科技领域的石墨烯来说,它本身属于科技,属于一种材料。它并不能像互联网一样,今天有个点子明天就出产品。材料领域目前还处于实验科学的范围, 还没有理论能减少大部分工作量。新材料问世主要靠实验与实验结果。换句话说,我们想更清楚石墨烯,我们还需要作实验,我们想要商业化,也需要更多的实验。实验换一种说法就是金钱和时间。作为一个材料行业的人,你问我怎么看石墨烯?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我看好它,但并不是现在,至少10年以后吧。**本文作者赵盖子,文章首发「烯引力」,转载请与头条号作者取得联系。转载请保留本信息,未包含本信息的转载将受到侵权投诉。图片来自网络
请后参与评论作者:影视达人&&时间:今天&&
我看涨烯碳新材的一些理由: 一:投资二十个亿做科研,会没有新产品? 二:石墨烯他们公司自己研究之外,听说和美国正在洽谈合作生产石墨烯电池。这个是听说,没百分之百确定。 三:新的通信,量子通信,又叫中微子通信,需要石墨烯电缆东北的忽悠你没听过。稀碳投资丽港稀土失败了。石墨烯随着批量化生产以及大尺寸等难题的逐步突破,石墨烯的产业化应用步伐正在加快,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最先实现商业化应用的领域可能会是移动设备、航空航天、新能源电池领域。消费电子展上可弯曲屏幕备受瞩目,成为未来移动设备显示屏的发展趋势。柔性显示未来市场广阔,作为基础材料的石墨烯前景也被看好。有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对手机触摸屏的需求量大概在9.65亿片。到2015年,平板电脑对大尺寸触摸屏的需求也将达到2.3亿片,为石墨烯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韩国三星公司的研究人员也已制造出由多层石墨烯等材料组成的透明可弯曲显示屏,相信大规模商用指日可待。另一方面,新能源电池也是石墨烯最早商用的一大重要领...用你们东北话:你这臭不要脸的!死托武进区石墨烯研发应用行业再添重量级生力军来源:武进区 |发布日期: 截至7月15日,由美国NANOTEK INSTRUMENTS,INC、上海双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烯碳石墨烯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三方合资的常州烯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新型超级电容器项目已在武进区获批立项。该项目将应用美方提供的电容器专利技术,专注于新型石墨烯材料在电容器领域的研发应用,并在武进区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形成年产10万支超级电容器的生产能力。项目控股股东美国NANOTEK INSTRUMENTS,INC是开发研制新型纳米材料及新能源技术的高科技企业,拥有超过180个美国及世界专利技术,范围涵盖...
文章点击排行榜当前位置: —
国内石墨烯生产企业:石墨烯产品有哪些用途?
在全球新一轮产业升级和科技革命的大背景下,我国政府已经开始从政策层面高度重视石墨烯产业的发展,试图在全球石墨烯大战中占据核心优势。下面随贤集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国内石墨烯生产企业有少家?石墨烯产品有哪些用途?
《中国制造2025》是一份支持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规划。为推动这一规划的兑现,国务院提出将在“十三五”期间建成15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作为国家重点实验室推动15个关键工业领域的基础技术研究向应用技术研究转化。其中,石墨烯作为唯一单列的战略性前沿材料榜上有名。
《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明确提出,突破石墨烯材料规模化制备和微纳结构测量表征等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大型石墨烯薄膜制备设备及石墨烯材料专用计量、检测仪器,实现对石墨烯层数、尺寸等关键参数的有效控制。
围绕防腐涂料、复合材料、触摸屏等应用领域,重点发展利用石墨烯改性的储能器件、功能涂料、改性橡胶、热工产品以及特种功能产品,基于石墨烯材料的传感器、触控器件、电子元器件等,构建若干石墨烯产业链,形成一批产业集聚区。
各地方政府也都纷纷出台石墨烯产业规划和扶持政策,积极推动石墨烯产业集群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中国石墨烯研发及产业化聚集区域主要有四个: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山东地区和京津冀区域。另外,福建、安徽、四川、重庆、黑龙江等地也在积极培育石墨烯相关产业。
目前,国内已有多个石墨烯产业化基地建成,常州石墨烯科技产业园、青岛石墨烯产业园区、重庆石墨烯产业园、宁波石墨烯产业园区、无锡石墨烯产业园区已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性石墨烯产业集群。从表6-2-2石墨烯相关企业聚集区域分布看,国内从事石墨烯生产、销售和应用开的企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江苏省是石墨烯企业聚集程度最高的省份。
长三角地区
江苏石墨烯生产企业现状:
从总体来看,江苏省石墨烯产业已形成“1+1+4”的产业创新格局,即以江苏省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产学研合作载体,江南石墨烯研究院为产业创新基地,在常州、无锡、泰州、南京四市形成石墨烯产业集群纵横相连的产业创新布局。
2011年,常州市政府建立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在全国率先发展石墨烯产业。江南石墨烯研究院是国内首家面向石墨烯应用领域的应用技术研发及产业孵化平台。已经培养出诸多石墨烯制备及应用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如常州第六元素、常州二维碳素、常州碳元科技、常州二维光电、常州碳星科技等。
目前,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已集聚石墨烯企业81家,已初步形成集石墨烯设备研发、原料制备与应用研究、产品生产、下游应用的完整上下游产业链,并实现了石墨烯在可穿戴电子设备触控屏、发热散热产品、重防腐涂料、压力传感器件、污水处理、石墨烯电缆、石墨烯理疗产品等领域的应用。
2013年,无锡市政府发布《无锡石墨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无锡将重点建设“一区二中心”,即无锡石墨烯产业发展示范区、无锡市石墨烯技术及应用研发中心和江苏省石墨烯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目前,示范区内已累计引进石墨烯研发和制备企业40余家,实现产业化应用企业20余家,达到量产的企业13家。
日,英国格拉斯哥大学与无锡石墨烯产业发展示范区缔结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格拉斯哥大学工程学院在石墨烯柔性电子器件和传感器等领域拥有多项研究成果,示范区将成为格拉斯哥大学创新示范团队在中国实现石墨烯产业化项目的重要基地,格拉斯哥大学的顶尖团队专家也将成为示范区特聘外籍顾问,为示范区石墨烯研发及产业化发展方向提供指导,并为示范区研发团队和在孵项目提供技术支撑。
泰州的石墨烯产业发展在全国起步较早,2011年8月建成国内首个专门的石墨烯研究检测平台—泰州石墨烯研究及检测平台。
2013年11月,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正式将泰州石墨烯研究及检测平台作为国家级石墨烯研究及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并将平台设为中国石墨烯标准化委员会秘书处,以更好地对国内整个石墨烯行业提供专业性检测与服务。
南京已集聚南京科孚纳米技术有限公司、南京吉仓纳米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先丰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南京先丰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江苏省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起单位,是国际上最早提供石墨烯系列产品的公司之一。
常州二维碳素科技有限公司由德克萨斯州立大学于庆凯博士领衔创办,主要生产透明薄膜导电屏和触摸显示屏用石墨烯薄膜片,公司拥有年产20万平米的石墨烯薄膜生产线,产品已进入几家大型公司的合格供应商名录(2015年主要客户有昆山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市新科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和上海盛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
常州二维碳素科技有限公司石墨烯产品
目前该公司已经开发出手机用石墨烯电容式触摸屏、中医诊脉手环、以石墨烯发热膜为基础的石墨烯理疗腰带等多款应用产品。另外,公司还与联想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基于石墨烯压力传感器的智能可穿戴电子设备。
常州第六元素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瞿研博士全职率领,201年底收购格菲电子薄膜有限公司,具备100吨氧化石墨烯和8万平米的石墨烯CVD薄膜生产能力。目前公司已参股石墨烯橡胶、石墨烯导热膜、石墨烯防腐涂料等5家石墨烯应用领域的公司(表6-2-3)。未来将逐步打造以常州第六元素为平台,与不同领域优势企业合作,共同形成技术及市场壁垒的石墨烯产业链生态系统。
常州碳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由同济大学张留成硕士领衔、徐世中全职创办,其自主开发的高导热石墨膜系列产品和陶瓷-石墨复合散热片广泛用于LED基板、电子元器件的散热等领域,具备1000平米/天的产能。目前已获三星、联想、中兴、小米等多家手机厂商配套认可。
常州碳宇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由荷兰莱顿大学刘遵峰博士领衔创办,主营业务为石墨烯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主要有“用于蛋白质纯化和结构分析的功能石墨烯”和“石墨烯基因转染试剂”两个项目的转化。
常州立方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由海归博士张昕领衔创办,公司专注于石墨烯新材料、新能源领域储能产品研发和商业化应用。2016年建成中国首条石墨烯基超级电容器生产线。经相关部门检测,该石墨烯基超级电容器充放电次数可达百万次,并具备环保、阻燃、防爆、抗低温等功能,系列产品即将批量投产。
浙江石墨烯生产企业现状:
浙江省宁波市作为国内最早开展石墨烯研发和产业化的地区之一,已在石墨烯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方面具备了显着的先发优势、深厚基础和良好环境。
2013年宁波市在全国率先启动石墨烯产业化应用研发重大科技专项支持,设立每年3000万元(其中2013年先期安排1500万元资金),三年共9000万元的“石墨烯产业化应用开发”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石墨烯产业化应用开发”实施单位的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试制推广(表6-2-4)。
至今已在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涂料/油墨、导热材料和高分子复合材料五个领域支持项目近40项,并涌现出一批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技术成果。
2014年宁波市发布《宁波市石墨烯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宁波市在石墨烯产业相关的技术创新研发、产业集群培育和产品应用示范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的战略布局与谋划,未来将加大对石墨烯规模化制备技术和应用技术的研发,建设石墨烯产业技术研究院,培育一批原材料生产龙头企业,计划到2023 年,培育1——2 家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国际龙头企业,石墨烯终端产品应用企业达到1000 家。
将石墨烯产业打造成为具有千亿产值规模的宁波市优势与特色产业,同时也将宁波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领先的石墨烯技术创新引领区、产业发展先导区和应用示范先行区,为宁波市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格局提供强大支撑。
——3日,在宁波召开2014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吸引了国内外众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积极参与,引发又一轮的石墨烯研发应用热潮。
2016年11月由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牵头编制的宁波石墨烯创新中心建设方案获得宁波市推进“中国制造2025”工作领导小组的批复,这意味着宁波石墨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宁波石墨烯创新中心建设是宁波市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有望将石墨烯产业打造成为全市新兴产业发展引擎,引领带动宁波市产业新一轮创新发展,提升宁波市综合竞争力与影响力。
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自2008年引进刘兆平研究团队之后,先后突破了石墨烯低成本规模化制备技术、石墨烯薄膜连续卷对卷制备技术。
培育了宁波墨西科技有限公司(石墨烯微片产业化项目公司)、宁波柔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石墨烯膜产业化项目公司)、宁波富理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新一代动力锂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公司)等3个产业化项目公司。
在石墨烯微片制备技术领域,宁波墨西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底率先建成全球最大的百吨级石墨烯示范生产线,2016年又扩建至年产500吨,产品品质与成本等处于领先水平。2015——2016年,墨西科技销售额累计超过1500万元,2017年更有望超过2000万元,成为国内石墨烯产业的领军企业。
在石墨烯薄膜制备技术领域,宁波柔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拥有的石墨烯薄膜连续卷对卷制备规模化制备技术,在国际上率先实现宽幅20厘米、长度千米级单层石墨烯薄膜的快速、稳定制备,解决了石墨烯品质控制和制备效率的关键技术难题,并且制备成本较现有技术大幅降低。
2016年该项目得到深圳力合投资青睐,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以8项专利技术包,作价400万入股宁波柔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在2017年6月建成首期年产百万平米的50cm宽幅石墨烯薄膜卷材生产线。
石墨烯产品有哪些用途?
在石墨烯薄膜应用领域,刘兆平团队在石墨烯薄膜规模制备技术基础上,开发出基于石墨烯的柔性加热膜技术,具有超薄面加热、高电热转化效率、高远红外发射率和柔性透明、可穿戴等优势,并与下游企业合作,推出了低压(3.7V)柔性便携式加热取暖片和220V高温型墙暖取暖器等产品,受到了市场的青睐。
此外,技术团队还在基于石墨烯的柔性调光膜、柔性LED显示和柔性液晶显示等领域进行了技术攻关,开发出原型样机,为石墨烯在柔性电子领域的规模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针对石墨烯在新能源产业领域的应用,刘兆平团队围绕石墨烯在动力电池和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开展了系统研发,形成了系列产业化技术。首先开发出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的石墨烯导电剂和石墨烯涂层铝箔集流体技术,可以显着降低电池内阻,提升电池的大电流充放电能力与使用寿命。
目前已经与超威集团、双登集团、万向A123、中信国安盟固利和宁波维科电池等国内知名锂电池厂家开展了紧密的技术合作,中试验证结果获得了企业的广泛肯定,有望很快导入生产。
同时,技术团队研发了具有高能量密度的石墨烯改性锂电池正负极材料,以满足下一代高比能动力电池的发展需求,目前已成立宁波富理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实施产业化,材料所以20项专利技术包作价800万与吉利集团投资,建成了首期年产300吨中试生产线,并受吉利集团委托,开发能量密度达到300 Wh/kg的新一代动力锂电池技术。
研究团队还与宁波中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石墨烯在新型高比能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技术,双方合作的“高比能量活性炭/石墨烯复合电极双电层电容器研发及产业”项目获得了2015年宁波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并在宁波196路电动公交车上实现了应用示范。
在石墨烯重防腐涂料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应用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薛群基院士和王立平研究员带领的研发团队通过配方工艺和配套体系的不断创新,开发出了储油罐导静电重防腐涂料、电网塔架防腐涂料、光伏设备防腐涂料、船舶防腐涂料和航空航天特种涂料等8大系列石墨烯防腐涂料,积累了场内场外大量实验数据,成功解决了涂料配方从实验室小试到工厂中试、扩试等一系列难题,并在国家电网大型输电铁塔、海洋平台、光伏发电装置、航天装备等领域开展了大规模示范工程应用。
研制的石墨烯重防腐涂料涂层通过了化工、涂料、国防领域权威机构的各项性能检测,宁波材料所攻克了石墨烯重防腐涂料研发及批量化生产的一些技术难点,所研发产品的关键性能指标优于目前市场上的主流产品以及同类新产品,该项目目前已与国内知名企业洽谈年产千吨的涂料生产线,在该领域已布局专利20余项。
在石墨烯导热材料研究及产业化方面,宁波材料所江南团队,2016年与杉杉集团达成合作,研究开发高径向热导率石墨烯导热垫产品,该项目后期也有望实现产业化。
上海市石墨烯生产企业现状:
上海市在石墨烯基础研究领域,高校院所的研究成果一直保持国际先进水平,如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制的石墨烯单晶。
在长三角地区,上海市在石墨烯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仅次于江苏省,然而在石墨烯产业化方面,上海市与常州、宁波等地存在明显差距,上海市高校院所科研实力强、并且新材料应用端市场广阔。与常州、宁波可以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石墨烯产业。
2016年5月,石墨烯防腐涂料、石墨烯导电剂和石墨烯导热硅脂三个项目与上海超碳石墨烯产业技术有限公司签约,标志着上海石墨烯产业技术功能型平台正式开始运作。
上海市石墨烯产业技术功能型平台是连接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成果转移转化的枢纽。
上海超碳石墨烯产业技术有限公司作为平台的运营机构,将为上述项目提供中试场地、设备支持和投融资支持,同时联手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专家,组建“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动石墨烯全产业链的创新与应用。
其中,上海理工大学杨俊和团队的石墨烯防腐涂料项目利用石墨烯的高度防腐性,它能使远洋舰船一次涂装,反复使用;上海新池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做的石墨烯导电剂用于锂电池或超容电池中后,能提升5%——20%的电池性能。
2016年12月,上海石墨烯产业化技术功能型平台、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宁波市石墨烯创新中心三方签署《长三角石墨烯产业协同发展合作备忘录》,将携手建设石墨烯产品信息共享平台、石墨烯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石墨烯国际合作交流平台、石墨烯应用创新平台、石墨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石墨烯联合创新中心、石墨烯产业发展联盟。其中,石墨烯联合创新中心成立后,计划申报工业和信息化部评审的制造业创新中心,争取获得国家的支持。
珠三角地区石墨烯生产企业现状:
深圳有着全国最好的石墨烯应用市场,在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可穿戴设备、电动汽车等诸多领域产业集群发达。深圳的四大未来产业和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五个(即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均与石墨烯密切相关。
深圳企业在石墨烯研发及应用领域实现一定的突破,比如华讯方舟成功造出世界首块石墨烯太赫兹芯片,烯旺科技在全球范围内最早将石墨烯科研成果产业化,华为与曼彻斯特大学合作开展石墨烯应用研究,比亚迪正全力研发石墨烯—磷酸铁锂电池等。
同时,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深圳大学等在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深圳市政府非常重视石墨烯产业,一直在积极推进石墨烯科技研发及产业化。目前已培育和引进了10余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发团队,建设了10余家相关科研创新载体,培育了20余家石墨烯相关的企业。
2015年11月贝特瑞、深圳市新材料协会、南方科大、北大深圳研究院、深圳惠科电子等单位共同发起成立深圳市先进石墨烯应用技术研究院,研究院旨在搭建国际领先的石墨烯应用技术研究平台,引进国内外石墨烯领域顶尖研究团队的石墨烯研发成果进行产业化转化,促进石墨烯产业链规模化、高端化发展,推动石墨烯在深圳本土各产业领域中的应用。
2017深圳专门实施了创新“十大行动计划”,明确把石墨烯作为“十大重大科技产业专项”和“十大制造业创新中心”的重点工作来抓,并积极推动市级石墨烯创新中心升级为国家的制造业创新中心。
2015年10月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ICT)供应商华为宣布与曼彻斯特大学合作研究石墨烯的应用,共同开发ICT领域的下一代高性能技术。该项目合作期初定为两年,研究如何将石墨烯领域的突破性成果应用于消费电子产品和移动通信设备。
2016年12月,华为中央研究院瓦特实验室推出业界首个高温长寿命石墨烯助力的锂离子电池。实验结果显示,以石墨烯为基础的新型耐高温技术可以将锂离子电池上限使用温度提高10℃,使用寿命是普通锂离子电池的2倍。这一研究成果将给通信基站的储能业务带来革新。
在炎热地区使用该高温锂离子电池的外挂基站工作寿命可达4年以上。石墨烯助力的锂离子电池也将助力电动车在高温环境下持久续航,以及无人机高温发热下的安全飞行。
中国宝安集团控股的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从2008年开始涉足石墨烯的研究与产业化,2011年完成了第一条石墨烯粉体中试线的建设,在石墨烯粉体的批量制备以及石墨烯在电池材料领域的应用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2014年,贝特瑞产品“新型纳米导电材料石墨烯/BTR-GN”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荣誉证书。
深圳六碳科技有限公司于2012年创立,专注于石墨烯薄膜材料的工艺研发和设备研制,尤其是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的工艺研发和设备开发。目前,立足于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技术,六碳科技已经完成了6万平方米/年的石墨烯制造设备和产线建设,为下游透明导电膜和导热膜产业批量提供实用化的石墨烯材料。
鸿纳(东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5月,该公司于2012年投产全球首条少层石墨烯万吨级浆料产线,2013年推出工程化石墨烯锂电池应用产品,并于2014年获着名锂电池及功能防腐涂料厂家认证,开始大批量应用。目前又已启动石墨烯导电、导热应用产品及高容量锂电池负极开发等。
深圳市动力创新科技企业、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万利加集团旗下企业深圳市安利豪实业有限公司于2015年8月共同发起成立深圳市本征方程石墨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该公司拥有世界独创的液相法制备高质量单层石墨烯技术,并申请了中国、美国、欧洲、日本等发明专利40多项,现有多种产品:高质量单层石墨烯粉体、石墨烯包覆金属纳米粒子、石墨烯复合锂离子动力电池正负极材料、石墨烯负载的过渡金属燃料电池氧还原催化剂等。
其所制备的产品均具有优异性能,且已投放市场,广泛应用于导电浆料、锂离子电池、铝空气电池、海洋船舶防污、冶金行业湿法电积锌等领域。
深圳市国创珈伟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主要从事石墨烯粉体材料的环保制备工艺的开发,以及石墨烯各级应用产品:石墨烯粉体材料、石墨烯浆料、石墨烯导热涂料、散热片及相关导热产品,同时为导热、散热、防腐等终端应用领域提供石墨烯技术支持与解决方案,实现石墨烯制造与下游应用企业之间的良好技术服务对接。
广州奥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与重庆墨希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2016年4月宣布成功研制出了基于石墨烯的电子纸。
相比于传统的基于ITO薄膜的电子纸,石墨烯电子纸在透光性、柔性和强度上均有明显优势,非常适合应用于穿戴式电子设备以及物联网等需要超柔性显示屏的领域。该公司预计1年内能够实现对石墨烯电子纸的量产。
深圳烯旺科技公司自2015年以来,以石墨烯发热膜为核心,推出了包括护膝、护肩、护腰、U型枕等在内的多款理疗产品。
该公司的石墨烯发热膜在在发热过程中释放出来的远红外光波对人体具有很好的理疗效果。如今,烯旺科技在智能理疗保健护具,智能发热服等消费品领域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为了全球首家石墨烯发热应用生产的规模性企业。
山东地区石墨烯生产企业现状:
山东地区的石墨烯产业主要集中在青岛和济宁两地,目前,青岛高新区拥有青岛赛瑞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华高墨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瑞利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50余家石墨烯及先进碳材料企业,规划建设并投入使用了青岛国际石墨烯科技创新园等产业载体,先后获批“国家石墨烯及先进碳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和“青岛市石墨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并成立青岛国际石墨烯创新中心和青岛市石墨烯科技创新中心,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开展了深度协同创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石墨烯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集群。
下一步,青岛高新区将继续围绕“三中心一基地”建设,在体制机制创新、产学研深度融合、产业培育等方面开展工作,致力于石墨烯全产业链的创新与应用。
2010年,济宁利特纳米在山东省科技厅、济宁市科技局和济宁市高新区的大力支持下,开始筹划发展石墨烯产业化项目,成为国内涉足石墨烯行业最早的单位。
2013年,利特纳米的氧化石墨烯重金属治理项目获得科技部国际合作基金的支持;2013年12月,在山东省科技厅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济宁利特纳米牵头、联合山东省内的石墨烯产业化的主要产学研单位以及上下游企业,共同发起成立“山东省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由山东大学、青岛大学、济宁利特纳米、济南墨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山东企鹅塑料集团有限公司、济宁市无界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大展纳米材料有限公司等大学和企业组成的创新联盟,通过推进石墨烯生产企业和应用企业的紧密合作,通过产学研结合、创新运营机制、瞄准市场方向,集中力量、抱团发展,寻求石墨烯产业的重点突破,在山东省范围内形成从石墨烯原材料生产到下游示范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构建省级石墨烯新材料产业集群。
经过多年的发展,山东省已经初步形成从石墨烯原材料、设备到应用领域的产业链雏形。在石墨烯原材料方面,青岛华高和济宁利特纳米自主研发了多款石墨烯粉体和浆料。石墨烯装备方面,拥有赛瑞达、海纳尔、迈可威等公司;石墨烯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橡胶、水处理、动力储能、LED照明、水处理、健康保健、海洋防腐等方面。
(一)橡胶
2016年 3月双星全球研发中心在青岛建立国首个石墨烯轮胎实验室, 项目总投资 10亿元 1目 标是实现高端石墨烯轮胎的超前研发和产业化。该项对引领国内轮胎行业前沿产品和技术潮流,推动中转型发展将生深 对引领国内轮胎行业前沿产品和技术潮流,推动中转型发展将生深远影响。
2016年9月青岛华高墨希公司与森麒麟轮胎公司合作研发的石墨烯导静电轮胎成功下线。其导电率可达到10——5S/m,能保证可靠导出车体静电。同时石墨烯导静电轮胎的散热功能和机械强度也具有突出表现,拉伸强度、抗撕裂强度、模量、DIN磨耗、滚阻及湿滑等物性均比普通轮胎提高50%以上,可以减少爆胎,提高汽车行驶安全性及轮胎承载力,使用里程增加1.5——1.8倍。
2016年4月,玲珑轮胎与北京化工大学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未来双方将共同开展石墨烯轮胎研究。
日,山东恒宇轮胎宣布用石墨烯材料生产出轮胎。据恒宇轮胎称,用石墨烯做材料,轮胎磨损率下降了25%以上,同时撕裂强度提高了一倍以上。
(二)水处理
2015年济宁利特纳米有限公司研发了用于污水处理系统的新型石墨烯材料,可实现重金属污染物99%回收,可按需求制备吸附铅、镍、锡和砷等功能化石墨烯材料。其中,该石墨烯材料对铅的吸附容量可达1080mg/g,近10倍于常规碳材料。
(三)锂离子电池
2015年玉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了一款石墨烯锂离子电池,这款电池能量密度达到135 Wh/kg,10分钟充电至最大容量的80%,半小时充至最大容量,正常使用充电次数可达3000次以上,续航里程最高可达350——400公里。2016年1月,玉皇新能源年产5亿瓦时石墨烯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动力总成建设项目正式开始建土施工。
(四)LED照明
山东晶泰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将石墨烯技术导入到灯丝灯里,利用石墨烯的热辐射特性来增加LED灯丝灯的散热性,涂有石墨烯的芯片结温温度比没有涂石墨烯的结温低3——5度,能够延长灯丝的寿命。2016年8月山东晶泰星与Graphene Lighting(英国石墨烯照明公司)签约合作,合并后晶泰星将拥有英国石墨烯照明12项全球顶尖专利,产品在全球各地畅销无阻。
(五)健康保健
山东圣泉集团旗下发布了多款使用石墨烯复合纤维/羽绒的纺织产品,包括抗菌袜、保暖内衣内裤等。京津冀地区2015年12月,京津冀石墨烯产业联盟在北京正式成立,将进一步整合三地资源,加速推进低成本石墨烯及装备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形成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
日,北京石墨烯产业创新中心授牌仪式在中国航发航材院举行,该中心主要由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和石墨烯产业联盟组成。
目前,北京石墨烯研究综合实力全国首屈一指,在产业化领域也涌现出一批典型企业:中国航发航材院已落地产业公司11家,2016年石墨烯科研成果转化收益达到4亿元,累计达到7亿元,石墨烯铝合金导线和石墨烯电子封装材料获得工信部认可,进入工信部首批次重点示范项目;京东方在研发石墨烯光电器件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爱家科技发明的三维体系石墨烯材料在远红外线转化功率上比传统碳系材料提高30%;名朔科技的石墨烯新型散热材料已在通州区示范应用。
近年来,唐山高新区石墨烯产业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以唐山建华实业集团为龙头,唐山建华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河北宇轩纳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14家石墨烯相关企业共同发展的产业集群。
日,北京碳世纪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主要从事石墨烯宏量制备及石墨烯应用技术和产品的开发。日,该公司在北京发布全球首款石墨烯锂离子五号充电电池,与普通五号干电池、充电电池相比,这款石墨烯电池可循环使用3万次,能够在零下45摄氏度至60摄氏度的环境下使用。此外,该款电池能够实现量产,当日的产品发布也代表其正式投入市场。
(一)四川&重庆石墨烯生产企业现状:
四川省石墨烯等先进碳材料部分产品已经产业化,具备进一步发展石墨烯等先进碳材料的产业基础。
中科院成都有机所已建成10吨/年石墨烯的生产线,其纳米石墨片产品已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德阳烯碳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掌握石墨烯规模化制备技术的高科技企业之一,公司现有30吨/年石墨烯粉体生产装置。
成都创威新材料有限公司已建成世界第一条10吨/年的石墨烯橡胶复合材料生产线。
绵阳麦斯威尔科技公司已形成300吨/年石墨烯高端特种涂料中试生产线。
四川环碳科技有限公司已实现功能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低成本、小批量生产,目前已建成10吨/年功能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生产线。
大英聚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已建成高比表面活性碳材料百吨级产业化装置,与电子科技大学等进行合作开发了低温插层法生产特种石墨烯产业化技术,并应用于超级电容电池的开发与生产,目前已建成20吨/年石墨烯生产线。
2013年,重庆石墨烯产业园落户重庆高新区,该产业园作为国家级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及推动自主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园区紧紧围绕石墨烯显示触控屏、石墨烯晶体管、石墨烯散热器件、石墨烯传感器件等产业方向,依托“一院(重庆石墨烯研究院)一基金(重庆石墨烯产业发展基金)”,构筑以应用企业为主体,研产相结合的产业链集群。
2013年,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与上海南江集团合作投资3亿元的大面积单层石墨烯薄膜生产线项目在重庆石墨烯产业园正式投产运行。现已建成年产100万平方米石墨烯薄膜生产线,实现了石墨烯薄膜的批量生产。
2015年,墨希科技与嘉乐派科技公司联合发布了全球首批量产石墨烯手机,揭开了石墨烯产业化应用的序幕。目前该公司的主要产品有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石墨烯涂料、石墨烯导热导电材料等,目前正进一步研发柔性石墨烯手机和石墨烯电子书等产品。
(二)福建石墨烯生产企业现状:
福建省的石墨烯产业发展尚处于布局阶段。日福建省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厦门揭牌成立,联盟将借助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优势资源,共同推动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
目前,福建省在石墨烯浆料、粉体的制备技术,以及特殊化学功能基团的石墨烯修饰技术方面已经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石墨烯的下游应用则处于培育阶段。重点企业厦门希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厦门凯纳石墨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已于2016年初实现在新三板上市。
2014年5月福建辉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厦门大学与英国BGT Materials共建石墨烯工业技术研究院。
英国BGT材料公司是全球最早一批专业开展石墨烯技术基础和应用研究的知名企业。福建辉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则掌握平方米级单原子层石墨烯制备和转移技术等石墨烯产业化中关键高难核心技术的企业,主要生产柔性石墨烯触摸屏。
2016年4月,恒力盛泰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落户厦门。这家企业的核心股东是张博增领衔的技术团队。
张博增代表公司将其25项原创石墨烯专利技术授权给厦门恒力盛泰石墨烯科技公司,根据计划,恒力盛泰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到2017年底前,产能将达到300吨,2020年各项石墨烯产品产能争取达到5000吨,以保障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较长时期石墨烯产业化的需求。
2016年9月,恒力盛泰(厦门)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投资组建厦门市安固强石墨烯研究所。
未来三年将增加投资1亿元,重点围绕恒力盛泰现有25项石墨烯原创专利为基础,进行产业化应用的深化研究,着力在厦门打造一个上、中、下游产业链完善的,具备“百亿”规模的石墨烯产业基地,使厦门成为世界石墨烯的创新高地,将厦门安固强石墨烯研究所建成世界一流的石墨烯科研机构。
(三)黑龙江石墨烯生产企业现状:
黑龙江省石墨资源储量居全国之首,占全国石墨储量的60%以上,绝大部分为优质鳞片石墨,具有生产石墨烯的原料优势。2016年6月,黑龙江省颁布实施《黑龙江省石墨烯产业三年专项行动计划(2016——2018年)》,计划在两年时间里,培育和支持10家具有一定规模的石墨烯高新技术企业,组建黑龙江省石墨烯协同创新中心,建立石墨烯产品首批次应用示范风险补偿机制,力争突破石墨新材料产业前沿技术。
目前黑龙江省华升石墨股份有限公司已建成500吨/年氧化还原石墨烯生产线和100吨/年电弧法石墨烯生产线。另外,公司还与与俄罗斯、澳大利亚及国内高校的技术合作,发起并组建了“中俄石墨烯研究院”,引进了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润滑油行业资深专家谢柳京教授的研究团队,哈尔滨工程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院长、国际着名碳纳米专家曹殿学博士研究团队,共同在国内率先研发出了“朗丰石墨烯润滑油”产品,填补了国内石墨烯润滑油的空白,技术性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日哈尔滨市南岗区石墨烯产业招商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拥有多项世界级核心技术的北京中博鑫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携手8家石墨烯生产及营销企业正式进驻南岗区新材料工业园区,将投资186.1亿元共同构建南岗区石墨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打造全球首款耐寒电动乘用车研发生产基地等领先科技项目,力争到2020年实现总产值突破500亿元。
日宝泰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投产国内首套自动化、连续式100吨级工业化制备石墨烯生产线,为七台河石墨深加工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四)香港石墨烯生产企业现状:
正道集团有限公司(HKG)总部设于香港,从事锂电池、电动汽车以及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与制造。2014年与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卢云峰教授合作筹建石墨烯研究中心,开展石墨烯材料产业化及其应用研究。2015年2月建成流态化石墨烯粉体技术、石墨烯浆料的中试室及石墨烯电池实验室,目前具备年产48吨石墨烯浆料和360公斤流态化石墨烯粉体的能力。
香港正道集团在2015年将石墨烯应用于其第二代钛酸锂电池中,能量密度度达到120 Wh/kg,功率密度为6000 W/kg,可实现3分钟快速充电,将被应用于正道的第二代纯电动公交车上。
以上就是关于国内石墨烯生产企业的介绍,中国石墨烯生产企业现在并不多,目前还处于与科研单位合作开发石墨烯产品状态,随着国内各地区石墨烯产业规划和扶持政策的出台与实施,相信中国的石墨烯产业将迎来一个美好的明天。
我来说几句
还没有人评论哦,抢沙发吧~
大家都爱看
专题资讯导航
意见被贤集网采纳后,贤集网赠送一张限量版的U盘会员卡!
联系方式(必填)
您的意见(必填)
Copyright (C)201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石墨烯粉体 产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