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移动卡不能显示中国移动5元卡资费

中国移动 “一号双终端”业务启动 sim卡会消失吗_凤凰科技
中国移动 “一号双终端”业务启动 sim卡会消失吗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中国移动“一号双终端”业务于日在天津、上海、南京、杭州、广州、深圳、成都7个城市正式启动。
6月1日,中国移动官方宣布,中国移动&一号双终端&业务于日在天津、上海、南京、杭州、广州、深圳、成都7个城市正式启动。据悉,用户通过一号双终端业务,可实现手机与可穿戴设备的绑定,共享同一个号码、话费及流量套餐,无论主叫或是被叫对外均呈现同一号码,用户可享受&沟通抬腕可达&的体验。目前HUAWEI WATCH 2 Pro/2 保时捷以及HUAWEI WATCH 2 2018三款eSIM版智能手表首批支持中国移动一号双终端业务,后续苹果等其他品牌可穿戴设备也将支持。购买以上支持该业务功能智能手表的用户无需前往营业厅,只需在手机上安装&和多号&App,通过&一号双终端办理入口&即可在线开通业务,2018年6月&2019年5月期间为免费体验期,免收业务功能费。据环球网科技此前报道,今年3月7日,中国联通在上海、天津、广州、深圳、郑州和长沙6个城市率先启动Watch Series 3 的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中国联通当时表示,从即日起至日,针对在中国联通开通该项新业务的用户,可享受从激活起12个月eSIM副卡使用功能费减免。资料显示,eSIM卡又称嵌入式SIM卡,简单的说就是将传统SIM卡直接嵌入到设备芯片上,而不是作为独立的可移除零部件加入设备中,用户无需像现在一样插入物理SIM卡。传统的Sim卡把用户锁定在一个服务网络中,而内嵌式Sim卡可以使得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可穿戴设备使用者避免局限在一家运营商的服务中,其可以实现立即切换其他服务网络,且无需更换Sim卡。目前,苹果,三星、华为等科技巨头已经在为eSIM研发相应的智能产品。同时,来自市场研究公司M&cke,Sturm & Company的研究报告称,在全球范围内,eSIM卡的市场渗透率在2022年将达到50%。据中国经济网报道称,eSIM的出现意味着,只能使用手机进行上网、语音通话的时代即将终结。将会有更多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实现功能独立,上网及电话语音将不再是手机专属。业内人士表示,eSIM的普及,也将逐渐替代手机实体SIM卡的存在,用户可实现不换号自由切换运营商的便捷性也将指日可待。如日中天的移动、联通、电信将由通讯运营商,将变为终端服务商,eSIM技术取代SIM卡只是时间问题。另外,eSIM得以蓬勃发展的关键,源于eSIM技术的几个核心特征:1、不占空间,因其在制造过程中被嵌入到设备中,相比实体卡eSIM卡片能够节省更多的空间;2、能适应异常恶劣的环境,与设备集成的方式相比较插拔式的传统SIM卡,能够耐高温、防尘、抗震、具备适用面更广的电气特性;3、灵活性,灵活的选择运营商网络、OTA空中下载方式动态写入用户签约信息,可以实现产品销售后的用户自主激活;4、eSIM基于安全域的体系架构及PKI安全基础设施的引入,提供了更高的安全性。附:中国移动&一号双终端&业务办理步骤(环球网)
[责任编辑:于雷
责任编辑:于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网科技官方微信
播放数:146139
播放数:173315
播放数:155596
播放数:164319中国移动官方网站·四川中国移动为什么不生产手机?中国移动为什么不生产手机?移动信息专家百家号注:本文为作者原创(请勿转载),在百家首发一、品牌手机的阵营少了中国移动的身影每次去中国移动的营业厅办理业务,都会看到琳琅满目的柜台里陈列着各种品牌的手机,从几百块钱的低端到五六千元的高端,应有皆有。如果留意一下你会发现:在诸多品牌的手机中,看不到中国移动品牌的身影。中国移动为什么不生产自主品牌的手机呢?在电商平台上搜索手机,弹出的列表中,排列在前面的系列包含了国内外的多款品牌,甚至还有沉寂已久最近才归来的诺基亚,但在主流阵营中却没有中国移动,当然也没有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单独搜索“中国移动”的手机,显示了三款中低档的手机,如下图所示,价格有几百元的、一千多的,其性价比较高。其中的一千多元的4G手机,已推出两年了;目前市场上还未出新款的机型。这三款手机都是中国移动的技术专家参与相关研发工作,包括设计、部分开发等,再由代工厂生产。注:为避免涉嫌广告,图中隐去了手机的型号、价格、电商名称等信息。二、中国移动为何需要手机电信运营商和手机,两者谁都离不开谁,手机是移动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终端),无论是中国移动、电信或是联通,在实体营业厅的显眼位置布放的设施:除了业务办理台席外,就是陈列手机的展柜了。在2G(即GSM,仅有语音和短信)时代,中国移动和手机销售的关系就已非常“亲密”,虽然自己不生产手机,但通过与手机厂商合作,在实体渠道(全国数万家的实体营业厅,包括自营的、合作的)展示和销售多种品牌和型号的手机,且通过话费补贴的形式吸引用户购买(即充话费送手机),这也激起了很多手机厂商与中国移动的合作热情。在3G时代,中国移动更是迫切需要手机厂商的支持,因为当时所采用的TD-SCDMA技术很不成熟且缺乏商用经验(仅在中国使用),支持该通信制式的基带芯片本来就很少,支持TD-SCDMA的手机厂商就更少了。当时,中国移动还跟苹果(手机)公司进行了长期的多次谈判,以失败告终,最终被中国联通拔得头筹(中国联通和苹果合作,引入支持WCDMA的苹果手机在中国销售),在3G时代,中国联通的市场份额增长很快,中国移动的很多用户为使用苹果手机而转向联通。在4G时代,中国移动所采用的TD-LTE是国际通用技术标准,支持的芯片、手机厂商都很多,上网速度很快(一般为数10Mbps),因而中国移动的群体又快速增长。由上分析可见,手机对于电信运营商有多么的重要,可中国移动为什么不自己生产手机呢?三、研发和生产手机其实比较“简单”手机其实很简单,硬件主要由如下几个部分组成:(1)电池。(2)通信芯片(即:基带芯片)、GPS定位芯片、蓝牙芯片、WLAN模块。(3)RAM扩展存储。(4)摄像头。(5)其他传感器芯片(如电子罗盘、陀螺仪、加速度传感器等)。(6)显示屏。如上的各个硬件模块都有专业的公司研发和制造,手机厂商只需要把这些硬件“攒”起来即可,看来研发和生产手机其实还是比较“简单”的。如下图为示意。手机正常使用多久充一次电,取决于所用电池的容量,电池容量越大且尺寸和重量越小,则手机越轻便、越受欢迎。电池是个独立成熟的行业,有很多专门为手机或其他类通信终端提供电池的厂商,手机厂商只需要向其采购即可,最多贴个牌(如某某品牌的电池为某某手机公司定制和供货电池)。一般而言,很多通信芯片本身就扩展集成了GPS定位、蓝牙通信、WLAN模块、扩展存储等硬件模块,且提供的底层软件环境是手机内置软件的基础,如手机的Android或IOS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都是在通信芯片上运行的。业界有名的芯片厂商如高通、MTK、展讯、海思等等,手机厂商可直接采购和使用其通信芯片。其他的硬件如摄像头、传感器等等,也都可直接在手机主板上集成。由上可见,从硬件上讲:研发和生产手机看起来还是比较“简单”的。专做手机的小米公司2010年才成立,经过两年左右的时间其估值就达到40亿美元,而多个领域厚重而薄发的中国移动完全可以成立一个专注于研发、生产手机的子公司,但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呢?四、手机的底层软件开发和商用其实并不简单当下,国内的互联网还属于朝阳行业,很多新兴产品蓬勃发展、甚至领先于世界,互联网产品最看重的是用户量,为保持用户数的快速持续增值,互联网公司除了不断发挥产品的优势外,还要殚思竭虑地吸引用户,所以互联网行业很注重“入口”,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主要载体,手机也是如此。现在不管是华为的手机,还是小米的手机,在生产线上都内置了很多自有产品(软件),如云服务账号、应用商城(如华为应用商城、小米应用商城)、钱包等等,这些都是吸引用户的“入口”,通过手机(硬件)推广应用软件,进而捆绑用户。基于开源的Android代码定制开发操作系统,并开发其他底层软件,这才是手机行业不可替代的竞争力。众所周知,硬件的发展一直受“摩尔定律”所限制,因而其成熟度很高、一直比较稳定;而软件是直接面向应用的,针对海量的不断变化市场需求,软件的发展潜力巨大,而做好一款软件也是最难的。在2G时代,手机只需要有打电话、发短信的功能即可,且这两个功能通信芯片本身都已提供了,因而生产手机的门槛很低,那时的手机厂商极多,如当年“手机中的战斗机” 的广告语很深入人心,你还记得是哪家手机吗?在移动互联网为主体的4G时代,很多传统的手机厂商都被淘汰了,因为对手机厂商的软件研发能力设下了很高的门槛,一般小作坊式的公司满足不了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五、中国移动也曾研发过手机在3G时代,中国移动集团也专门成立团队,并研发和推出自主品牌的手机:OPhone,该操作系统基于开源的Linux并借鉴、兼容Android,基于该OPhone操作系统,OPhone手机内置了移动自有的业务产品,如手机导航、号簿管家、139邮箱、飞信、手机冲浪等等。OPhone基于Linux系统开发又要兼容Android操作系统,其需要巨大的投入,在3G时代,中国移动的OPhone手机并没有发挥其有效价值,OPhone操作系统缺乏后继的投入;同时Android操作系统由于其开放性和良好的兼容性,吸引了众多开发者和手机用户使用,不断迭代升级。最终,中国移动不得不放弃OPhone,当年投入OPhone的研发专家,听说跳槽到业内的其他公司,待遇也不错。六、中国移动成立不了第二个“小米”小米科技,成立于2010,刚开始主要研发和生产手机,后来又推出很多智能硬件和电子产品,如小米电源、音箱、空气净化器、PAD、电视等等。小米的产品及市场营销都是走互联网路线,作为国内首家基于互联网模式研发手机的公司,其成功模式本身就很难复制。小米公司的成立过程也带些传奇色彩,一开始就汇聚了手机行业的顶尖人才,而且很多作为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占公司的股份。互联网公司作为民营企业,运营和管理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留住核心骨干,员工公开持股、人才多样化激励等措施,是国内电信运营商所不能实施的。由上可见,研发和生产手机需要专注和持续的投入,更需要一种互联网情怀,而这方面正是追求“短、平、快”的电信运营商所欠缺的。七、中国移动无需生产手机作为全球拥有最大规模4G移动用户数的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的主要职责是移动运营,从2G时代的移动通信专家,到3G时代的移动信息专家,再到当下的数字化服务专家,中国移动虽一直在转型,但为用户提供通信服务是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工作内容,即电信业务运营。渠道是用户服务的入口,中国移动拥有数千家的实体营业厅,其是手机销售的重要渠道。中国移动和手机厂商或供货商合作,各取其长,实现电信业务和手机的完美结合,因而中国移动无需投入手机的研发和生产,而应该把更多的重心放在业务转型上,为用户提供优质低价的通信服务。随着5G的试点,未来是流量的时代,也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在风云变幻的互联网浪潮中,传统电信运营商的转型有强烈的迫切性。中国移动在数字化服务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推动通信行业的发展。作者简介:江苏移动大项目经理,中国移动eSIM技术的创始人之一。移动互联网专家,专注于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ICT、物联网和大数据等领域,有近13年的产品和市场经验。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移动信息专家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专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移动通信等方向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中國移動香港
中國移動5G聯合創新中心香港開放實驗室正式開幕
中國移動集團5G聯合創新中心位於香港的第8間開放實驗室今天正式開幕。中國移動香港同時宣布獲通訊事務管理局發出的5G技術測試許可證,落實在第二季內正式運用5G測試頻譜展開網絡商用設備的實驗室測試。
中國移動香港突破下載速度達800+ Mbps
中國移動香港成功運用3項4.5G嶄新技術,突破下載速度達800+ Mbps^,讓客戶享受更快速流暢的流動網絡體驗。
^800+ Mbps為中國移動香港4.5G網絡下載之網絡規格;並須配合指定型號手機及適用之網絡覆蓋下使用。客戶所體驗之實際速度會少於網絡規格,網絡速度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但不限於覆蓋、客戶器材、位置、網絡設定及流量情況等。
中國移動香港發布全新飛常大灣區服務計劃
中國移動香港今天宣布聯同廣東移動及澳門電訊代表三地首先聯合發布粵港澳大灣區流動通訊服務,共同構建大灣區的基礎電訊設施與服務,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繁榮作出貢獻。
中國移動香港發布全港首個商用NB-IoT網絡
中國移動香港今天宣布邁向香港物聯網發展的新里程,成為首間本地流動網絡供應商推出商用NB-IoT(窄頻物聯網)網絡。
打開WeChat,點擊底部的「發現」,使用「掃瞄QR Code」即可將網頁分享至好友或朋友圈。
推薦使用當前手機瀏覽器內置分享功能。
4G網絡 越連越近
轉寄給朋友
關注CMHK WeChat官方帳號
安裝 MyLink App
15年Plus「商界展關懷」ISO 27001
& 2018 中國移動香港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移动来电显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