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为鼓励创业挂科8门仍上北大7门还是优秀生?

> 挂科7门还是优秀生?鼓励创业不能顾此失彼
挂科7门还是优秀生?鼓励创业不能顾此失彼
10:14:54 中国青年报
推崇人才的多样化、类型化发展,甚至是具体某一方面的强化发展,这都没问题,但要追求的是稳扎稳打,而非盲目激进。
  近日,某高职院校创业学院副院长的一段讲话视频在微博上热传。视频中,他说的下面这段话引发网友热议。他说,在学生的创业路上,学校的政策是非常给力的。在政策推出之前,有一个学生,他因为创业,7门课不及格,到最后学校研究给他如期毕业。不光如此,还推荐其为省级优秀毕业生。他还说,&学生可以用创业的业绩来申请某些课程免修、免听、甚至免考&。
  此事能在舆论场引起讨论,症结就在于,学业和创业哪个更重要?其实,无论是现实还是想象层面,这个问题都没有所谓标准答案。如果说真有固定答案了,那只能是个体选择,不具有群体性的倾向。而上升到学校政策层面,最好适用于群体层面。达到学业和创业两者的兼容和平衡,才是符合群体利益的最优解。
  再来看这位副院长的观点,我明白其想表达的本意,无非就是能在实践层面表现优秀的也是好学生,值得鼓励和推崇。当然,学业好也是好学生,只是不必过于苛求学习成绩。这种思维没毛病,对传统那种&重理论轻实践&的刻板认知也是一种挑战,甚至是颠覆。
  但是,若对所有创业行为一路开绿灯,那效果怕是也有待商榷。因为创业成功,挂科7门也能推荐省优秀学生,是不是与现在所提倡的&全面发展&有所偏离?还有,挂科7门,是不是意味着相关学生的基本学识基础有明显缺失?而学生没有这种基础的支撑,可以说大学的基本教育责任难言完成。
  当然,我们都知道,成才的路径从来就不是固定的,也不只有一条,&多样性&是其天然属性。但是,也要认识到,并不是每一个人在某一个层面上都是&天才&的存在,所以,理应多一层细致的考量,多一分现实的托底。
  推崇人才的多样化、类型化发展,甚至是具体某一方面的强化发展,这都没问题,但要追求的是稳扎稳打,而非盲目激进。鼓励学生创业,推动学生创业,这个当然可以有,但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其实,可以追求适当的激励与放宽政策,但一定不要&顾此失彼&。
  一些世界知名的企业家,在校园时代同样遭遇创业与学业的矛盾。但是,他们的母校并不会因为学生创业成功而降低对学业要求的标准。大学生已是成年人,应当对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鼓励学生创业没错,但不意味着学校可以无所阻拦地开绿灯,尽可能平衡创业与课业之间的矛盾,让课程学习更能满足学生创业的需求,才能最大程度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往细节说,学校可以稍微调整下具体路径,在推崇和激励创业的大方向下,守住学业的基本底线要求,以创业的业绩申请部分相关性较大课程的免修、免听、甚至免考,这个合情合理,但完全替代学业甚至覆盖学业,并不妥当。再就是奖励层面,如果学生创业成绩好,完全可以独立进行表彰和奖励,比如学校创业风云人物等,不必非得推荐&省优生&。
  如此,学业和实战的兼顾问题,便能在学校政策层面得到疏解,这也能最大程度传导到学生实践层面。大学生们要坚信一点,那就是有学识支撑的实践,才更有底蕴和内涵,也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编辑:逍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洽谈合作或删改事宜。
  知音、名家专栏、凤凰网、长江网、潮等已授权、签约作者除外。
关注我们:
Android客户端手机扫描二维码安装苹果客户端手机扫描二维码安装
新闻热搜词
你可能还会喜欢以下内容
关于更多新闻
图文欣赏1/5
版权所有 & 2000 - 2015今日辣评|创业优秀挂科7门,算不算优秀毕业生?_新华报业网
您当前的位置 :
今日辣评|创业优秀挂科7门,算不算优秀毕业生?
  近日,某高职院校创业学院副院长的一段讲话引发热议。他提到一名创业优秀的学生,虽然7门功课不及格,仍然如期毕业并获推荐优秀毕业生。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作为一个学生,既然踏进了校园,走进了教室,就有责任有义务把老师教的东西学好,把考试考好。从这个角度说,作为一个学生,考试居然有7门功课都不及格,这算哪门子优秀?设若大家都向这样的“优秀学生”学习,那么,这样的课程还有没有必要开,这样的大学还有没有必要办?也许,有人会说,这所大学是个职业院校,这个学院又是个创业学院,这个学生又是个创业业绩好的学生,被评为优秀学生似乎可以理解。问题是,照这个逻辑,大家只要去谋创业就是了,又何必花精力去上课呢?挂科都可以优秀,那还要学习做什么?
  挂科7门还当上了“优秀”,折射了当下一些职业院校的价值错乱与选择困境。一方面,职业院校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另一方面,一些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教材又脱离经济社会实际,学得好的学生,进入社会后可能不一定好就业、会创业。这就导致一些学校不得不在教学和人才评价上重新设置一套标准,以创业好不好而是学习好不好来评价一个学生是否优秀。这就是挂科7门还当上了“优秀”的根子所在。如果课程设置、教材教学与社会高度贴近、吻合,学得好的学生一定能够就业好、创业好,这种事情恐怕就不会发生。
  课程设置不合理、内容重复陈旧、与行业结合不紧密等问题,是职业院校的硬伤,也是导致部分学生兴趣缺失、学风不正的重要原因。比起在毕业生中寻找优秀代表,校方更应在课程设计上苦下功夫。办学思想决定办学质量,课程设计可以灵活,但教育宗旨不能放飞。对职教院校来说,只有回归教育本源,让更多有从业经验的教师加入教学队伍、聘用业界精英为教学顾问、大力建设实践基地,有效防止课程与实际脱节才能避免优秀毕业生挂科7门的尴尬。
  交汇点记者 袁媛
编辑:陈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阅读数:1071
最后更新于:
导读&挂科7门仍评优秀毕业生,创业3年当老板,让考得比你好的同学为你打工。&近日,义乌工商学院创业学院副院长的这番鼓励学生的视频引发关注。视频中,他说的下面这段话引发网友热议。在学生的创业路上,学校的政策是非常给力的。在政策推出之前,有一个学生,他因为创业,7门课不及格,到最后学校研究给他如期毕业。不光如此,还推荐浙江省优秀毕业生。他还说,&学生可以用创业的业绩来申请某些课程免修、免听、甚至免考。&据@浙视频,副院长回应称,在创业学院,我们认为学业好当然是好学生,但是他(她)创业好,我们认为是更好的学生。截图来源:@浙视频他的这一说法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在创业学院,创业好的学生是更好的学生?有网友表示不理解,&难道读了这么多年书只是为了创业&?但是也有一部分网友表示支持:每个人追求不同,我凭本事毕的业,凭什么不算数?针对副院长所说的&学生7门课不及格不但正常毕业还评为优秀毕业生&一事,网友们持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有的网友觉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出去实战创业,远远比在学校成绩好重要!也有网友表示这种世界观和价值观是在混淆概念,误导学生!还有网友觉得,创业成功的存在偶然性,还是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能过分夸大创业成功!大家觉得,创业成功和学业有成哪个比较重要呢?欢迎留言!来源:中国青年报、浙视频编辑
郑哲豪杭州日报 诚意出品 更多新闻下载杭州首席新闻客户端&杭+新闻&来源:杭州日报
共获得金币 0
使用(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热门推荐:
&19楼百事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
举报邮箱:挂科7门还是优秀生?鼓励创业不能顾此失彼挂科7门还是优秀生?鼓励创业不能顾此失彼光明网百家号推崇人才的多样化、类型化发展,甚至是具体某一方面的强化发展,这都没问题,但要追求的是稳扎稳打,而非盲目激进。作者:王彬近日,某高职院校创业学院副院长的一段讲话视频在微博上热传。视频中,他说的下面这段话引发网友热议。他说,在学生的创业路上,学校的政策是非常给力的。在政策推出之前,有一个学生,他因为创业,7门课不及格,到最后学校研究给他如期毕业。不光如此,还推荐其为省级优秀毕业生。他还说,“学生可以用创业的业绩来申请某些课程免修、免听、甚至免考”。此事能在舆论场引起讨论,症结就在于,学业和创业哪个更重要?其实,无论是现实还是想象层面,这个问题都没有所谓标准答案。如果说真有固定答案了,那只能是个体选择,不具有群体性的倾向。而上升到学校政策层面,最好适用于群体层面。达到学业和创业两者的兼容和平衡,才是符合群体利益的最优解。再来看这位副院长的观点,我明白其想表达的本意,无非就是能在实践层面表现优秀的也是好学生,值得鼓励和推崇。当然,学业好也是好学生,只是不必过于苛求学习成绩。这种思维没毛病,对传统那种“重理论轻实践”的刻板认知也是一种挑战,甚至是颠覆。但是,若对所有创业行为一路开绿灯,那效果怕是也有待商榷。因为创业成功,挂科7门也能推荐省优秀学生,是不是与现在所提倡的“全面发展”有所偏离?还有,挂科7门,是不是意味着相关学生的基本学识基础有明显缺失?而学生没有这种基础的支撑,可以说大学的基本教育责任难言完成。当然,我们都知道,成才的路径从来就不是固定的,也不只有一条,“多样性”是其天然属性。但是,也要认识到,并不是每一个人在某一个层面上都是“天才”的存在,所以,理应多一层细致的考量,多一分现实的托底。推崇人才的多样化、类型化发展,甚至是具体某一方面的强化发展,这都没问题,但要追求的是稳扎稳打,而非盲目激进。鼓励学生创业,推动学生创业,这个当然可以有,但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其实,可以追求适当的激励与放宽政策,但一定不要“顾此失彼”。一些世界知名的企业家,在校园时代同样遭遇创业与学业的矛盾。但是,他们的母校并不会因为学生创业成功而降低对学业要求的标准。大学生已是成年人,应当对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鼓励学生创业没错,但不意味着学校可以无所阻拦地开绿灯,尽可能平衡创业与课业之间的矛盾,让课程学习更能满足学生创业的需求,才能最大程度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往细节说,学校可以稍微调整下具体路径,在推崇和激励创业的大方向下,守住学业的基本底线要求,以创业的业绩申请部分相关性较大课程的免修、免听、甚至免考,这个合情合理,但完全替代学业甚至覆盖学业,并不妥当。再就是奖励层面,如果学生创业成绩好,完全可以独立进行表彰和奖励,比如学校创业风云人物等,不必非得推荐“省优生”。如此,学业和实战的兼顾问题,便能在学校政策层面得到疏解,这也能最大程度传导到学生实践层面。大学生们要坚信一点,那就是有学识支撑的实践,才更有底蕴和内涵,也能成就更好的自己。(王彬)来源:中国青年报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光明网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媒体融合与创新的引领者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挂科7门的优秀毕业生尴尬了谁?_地方新闻_长白山文化网
挂科7门的优秀毕业生尴尬了谁?
时间: 15:07:00&&
来源:西安晚报&&
内容摘要:近日,义乌工商学院(全名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学院副院长庞海松因鼓励学生在校创业走红网络。(7月8日浙江在线)  义乌工商学院的逻辑很清楚,推荐7门课不及格的学生为省优秀毕业生,主要是因为这名学生创业很成功,“在创业学院,我们认为学业好当然是好学生,但是他创业好,我们认为是更好的学生”。
  挂科7门的优秀毕业生尴尬了谁  ■ 李清  近日,义乌工商学院(全名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学院副院长庞海松因鼓励学生在校创业走红网络。高校招生季,这位副院长喊话高考生:“创业3年当老板,让那些考得比你好的同学为你打工。”他表示,在学生的创业路上,该校的政策非常给力――政策推出之前,有一个学生因为创业,7门课不及格,到最后学校研究给他如期毕业,还推荐浙江省优秀毕业生。(7月8日浙江在线)  义乌工商学院的逻辑很清楚,推荐7门课不及格的学生为省优秀毕业生,主要是因为这名学生创业很成功,“在创业学院,我们认为学业好当然是好学生,但是他创业好,我们认为是更好的学生”。
  然而在笔者看来,即便义乌工商学院创业学院主要目标是培养创业人才、企业家,因为一位学生创业好,哪怕7门课不及格也能推荐省优秀毕业生,这一做法也仍是有问题的。高校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当然值得支持,但高校毕竟是高校,有完整的课程教学与管理体系。“优秀毕业生”应当根据综合标准评出,不是某方面的单项奖。创业学院要适应市场需求没错,但市场标准与高教标准不能混为一谈。只要创业好挂科7门也能成优秀毕业生,那创业好不遵守校规与法律是否也能成优秀毕业生?“一俊遮百丑”,对其他学生来讲也是不公平的。  毋庸置疑,我们的人才评价机制需要改革,高校的课程体系设置也要改革。对实践技能更重要的专业、院校,沿用传统的学业评价方式已不再合适。对义乌工商学院创业学院这样的院校,应允许它们在课程体系改革方面进行探索,步子可以迈得大一些。只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主要以实践能力来评价学生的学业,需要形成制度化的正式标准,不宜由院校或教师“自由裁量”。创业成绩可申请某些课程免修,跟修了课程不及格却被放过不是一回事。  不妨再具体看看义乌工商学院的课程体系。如果一位学生7门课不及格,对其作为优秀毕业生无关紧要,是否说明学校的课程设置并不科学,这些课程完全可以取消?否则的话,继续设置那些学校认为意义不大、学生也无心认真去学的课程,既浪费师生精力,也会让高等教育体制尴尬。推荐挂科7门的学生为省优秀毕业生,上级管理部门是批准还是不批准呢?  原标题:挂科7门的优秀毕业生尴尬了谁?|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评价学生|课程体系改革
Copyright ©  www.cbsw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长白山文化网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挂科几门会被劝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