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半年货币信贷和2018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模有增长吗?

话题:2018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
  初步统计,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9.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2.03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8.76万亿元,同比多增5548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125亿元,同比多减598亿元;委托贷款减少
禁止发表不文明、攻击性、及法律禁止言语
请发表您的意见(游客无法发送评论,请
还可以输入 140 个字符
热门评论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
暂无更多评论
24小时热评当前位置:>>>正文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上半年信托贷款和委托贷款规模大幅减少,引发市场关注。仔细分析,该变化与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融资下降密切相关。 2018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比上年同期减少2.03万亿元。其中,委托贷款比
发布时间: 17:32:04
来源:猎房网 作者:孙蒙蒙
责任编辑:小编1号
摘要:规范了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因此流入房地产和政府融资平台领域的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量下降较快,同期人民币贷款和企业债券融资增量均增长较快。上半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贷款同比多增。上半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8.76万亿元,比上年……
2018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比上年同期减少2.03万亿元。其中,委托贷款比上年同期减少1.40万亿元,信托贷款比上年同期减少1.50万亿元,两者合计减少量超过同期社融总减少量。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信托贷款和委托贷款规模大幅减少,引发市场关注。仔细分析,该变化与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融资下降密切相关。
信托贷款和委托贷款大幅减少,原因之一为房地产行业、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有所规范,这两者在信托贷款和委托贷款中占比较高。
去年以来出台的多项监管政策从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融资行为两端入手,不仅规范了银行、信托等机构的资金投向,并对政府和国企投融资行为实行了限制。
2017年12月份,为防范金融风险,监管部门规范银信类业务,要求商业银行和信托不得将信托资金违规投向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产能过剩等限制领域。2018年3月份,财政部出台文件规范金融企业对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融资行为,对国有金融企业向地方政府提供融资进一步明确了资本金、还款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阮健弘此前在上半年金融数据发布会上表示,在资金运用方面,前期有较多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投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企业。在去杠杆过程中,这些行业的不规范融资在减少。
从房地产贷款来看,2018年6月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35.78万亿元,同比增长20.4%,增速比上年末回落0.5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3.54万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比重比2017年占比水平低1.9个百分点。同期,个人增速也有所回落,贷款余额23.84万亿元,同比增长18.6%,增速比上年末回落3.6个百分点。
在房地产贷款下降的同时,更注意了有保有压,对保障性住房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9.63万亿元,同比增长24.1%,增速比上年末高7个百分点,其中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余额4.08万亿元,同比增长37.4%,增速比上年末高4.8个百分点。
明明表示,总体来看,2018年以来,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强了房地产相关领域的融资管控,规范了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因此流入房地产和政府融资平台领域的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量下降较快,同期人民币贷款和企业债券融资增量均增长较快。上半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贷款同比多增。上半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8.7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5548亿元。同期,债券市场融资明显回升。上半年,企业债券净融资为1.0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38万亿元。明明表示,这总体上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融资结构的优化。
阮健弘也强调,应该看到,6月末人民币贷款、企业债券余额分别同比增长12.7%、8.7%,增速比上月末高0.1个和0.4个百分点,一定程度上对冲了委托贷款、信托贷款下降的影响。此外,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加快,不良贷款核销力度加大,若还原这些因素,实际贷款增长会更多。
接下来,阮健弘表示,人民银行将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加强形势预判和预调微调。预计未来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保持合理增长。
本文转载自:经济日报&
暂无相关新闻
点击查看更多
的相关信息
16800元/O10000元/O10500元/O13200元/O11000元/O15000元/O7800元/O
TAG: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猎房公司责任编辑:赵乘锋
VIDEO NEWS
HPOTO NEWS
 |  |  |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18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社会融资规模|比多|增量_新浪新闻
2018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
2018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
原标题:2018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
初步统计,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9.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2.03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8.76万亿元,同比多增5548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125亿元,同比多减598亿元;委托贷款减少8008亿元,同比多减1.4万亿元;信托贷款减少1863亿元,同比多减1.5万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2717亿元,同比多减8388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02万亿元,同比多1.38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2511亿元,同比少1799亿元。6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1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5902亿元。 从结构看,上半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96.3%,同比高22.5个百分点;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占比-0.1%,同比低0.5个百分点;委托贷款占比-8.8%,同比低14.2个百分点;信托贷款占比-2%,同比低13.8个百分点;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占比-3%,同比低8.1个百分点;企业债券占比11.2%,同比高14.5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占比2.8%,同比低1.1个百分点。
注1:社会融资规模是指实体经济(境内非金融企业和住户,下同)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其中,增量指标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获得的资金额,存量指标是指一定时期末(月末、季末或年末)获得的资金余额。 注2: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和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等部门。 注3:社会融资规模中的本外币贷款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人民币和外币贷款,不包含银行业金融机构拆放给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款项和境外贷款。 注4:当期数据为初步统计数,当月比上月、比上年同期的数据为可比口径数据。
新媒体实验室
Copyright (C)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表外融资“回表” 2018信贷规模仍将平稳快速增长表外融资“回表” 2018信贷规模仍将平稳快速增长每日经济新闻百家号每经记者 张祎 每经编辑 姚祥云紧货币,宽信贷,与M2增速多次刷新历史新低不同,2017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仍保持着较为强劲的增长态势。11月新增社会融资1.6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1.14万亿元,双双超出市场普遍预期。不仅是量的增加,还有结构的变化。在各项金融政策和监管措施引导下,2017年信贷结构也变化明显。月,信托贷款、委托贷款以及未贴现承兑汇票贷款等表外融资规模增量合计3.22万亿元。其中,委托贷款规模增量同比缩水六成。此外,居民短期贷款前11个月共计达到1.81万亿元,约为2016年同期规模的3倍。对于2018年的信贷走势,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2018年社会融资和信贷增速仍可能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信贷规模平稳增长2017年1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6万亿元,同比少增2346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1.14万亿元,同比多增2965亿元。对此,东北证券在研究报告中指出,11月社融、信贷和M2数据虽有季节性冲高的因素,但实际冲高力度依然超预期,尤其是新增人民币贷款,远超季节性因素。实际上,纵观月数据不难发现,2017年我国社融和信贷一直保持着较为强劲的增长态势。Wind数据显示,除3月和11月新增社会融资同比略有下滑外,其余各月均保持较大幅度增长,同比增速从1.84%~149.11%不等。2017年前11个月,新增社会融资共达到18.27万亿元,不但同比增长2.09万亿元,也超过了2016年全年17.8万亿的总规模。截至2017年1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继续攀升至历史新高,达到173.67万亿元,同比增长12.5%,持续高于全年12%的增长目标。从新增人民币贷款来看,2017年的前11个月中就有8个月实现了同比正增长,其中7月份的增长幅度更是翻番。从总量看,月共新增人民币贷款13.27万亿元,同比增长15.93%。截至11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18.45万亿元,同比增长13.70%。温彬向记者表示,2017年以来,脱虚向实的特征比较明显。从增速看,国家调控政策发挥了作用,银行也正按照去杠杆、脱虚向实的方针向国家重点行业领域进行投入,预计2018年社会融资和信贷增速仍将保持一个平稳增长的态势,以满足实体经济的融资需要。表外融资变化明显在金融监管逐渐加压下,融资需求正重新从表外向表内转换。申万宏源研究报告指出,11月份新增信贷超过预期,主要是因为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大幅多增,同时票据融资也同比显著多增,显示表外融资渠道的持续收紧正持续将企业融资需求挤出至银行表内。2017年一季度起,央行在MPA评估时正式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范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此背景下,2017年以来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的金融机构表外融资规模结构产生了明显变化。1~11月,信托贷款、委托贷款以及未贴现承兑汇票贷款融资规模增量合计3.22万亿元。其中,委托贷款规模增量为7168亿元,相较2016年同期减少逾1万亿,同比缩水六成。申万宏源证券分析师在展望2018年时表示,企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仍将进一步去杠杆,资管新规的政策方向显示表外融资渠道仍将进一步收缩,部分企业融资需求将被动挤入银行表内信贷。在企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去杠杆、总体表外融资增速下降的背景下,预计信贷高增局面仍将持续。温彬则强调,在去杠杆仍将是2018年企业部门持续性工作的情况下,不能仅靠信贷扩张来满足需求,还可着力发展资本市场以及自身资产证券化,盘活存量,使得杠杆率在有效控制下得到合理利用。居民短期贷款大幅攀升社会融资、信贷规模的增量和存量在以较大幅度增长的同时,记者还注意到,2017年以来新增人民币贷款从结构上也在发生改变。其中较为明显的是,居民短期贷款规模出现了大幅攀升。数据显示,月,非金融性公司共新增短期贷款1.73万亿元,新增中长期贷款6.17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6.03%、77.18%,短期贷款新增规模占比略有上升。结构变化最大的是居民贷款。Wind统计数据显示,居民新增短期、中长期人民币贷款在月分别为5790亿元、5.26万亿元,月则分别达到1.81万亿元、4.99万亿元。如此看来,2017年以来居民新增中长期贷款规模在同比萎缩,而居民新增短期贷款却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前11个月共计1.81万亿元的规模创下近10年来的新高,同比增长达到213%。温斌指出,2016年信贷投放中,有将近一半投到了居民住房按揭贷款上。2017年总体来看,住房按揭贷款略有回落,尤其是一二线城市加强限购限贷后回落比较明显。同时,2017年居民短期消费信贷增长比较快,一方面跟消费升级、需求拉动有关,另一方面也不排除通过短期贷款购房甚至投资。“从近两年情况看,信贷增速基本保持一个平稳增长的态势,问题在于结构,要反映出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需要。”温彬表示,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消费金融、科技金融等领域或将是2018年信贷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每日经济新闻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中国主流财经全媒体平台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社会融资规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