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198号段尾号什么好尾号7355怎么样

403 Forbidden
Request forbidden by administrative rules.400辆违反限行规定车辆被曝光!快看看有你熟悉的车号吗!
为有效降低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持续改善我市空气质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市政府决定从6月1日开始,实施机动车限行交通管理措施。昨天下午,市公安交警支队召开新闻通气会,曝光了6月1日限行第一天400辆违反限行规定的车辆。
在六月一日当天,在我市文峰大道与钢城路交叉路口,豫E0XXX5、E9XXX5、豫E2XXX0、豫E7XXX0车辆违反限行规定,在文明大道与太行路交叉路口,豫E8XX5车辆违反限行规定。而其他违反限行规定的车辆如下:
据了解,六月一日是周五,当天限行尾号是5和0,而且我市多个路口出现的限行规定的车辆中有很多是外地牌照,这些违法车辆将被处200元不计分的处罚。
《直播安阳》建军报道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p&当然有。&/p&&p&例如限流型开关电器,它的限流保护和短路保护配套三种动作原理,其一是快速电磁线圈,其二是U形结构,其三是触头斥力。在这里,U形结构与题主的问题有关。&/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7c1b8afcfe91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285& data-rawheight=&5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5&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7c1b8afcfe91_r.jpg&&&figcaption&利用触头斥力实现限流功能的断路器结构&/figcaption&&/figure&&p&我们来看U形结构:&/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8fb723c0709fecf2737f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346& data-rawheight=&24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46&&&/figure&&p&我们看到,在U形导线结构的两侧,当电流流过时会产生斥力,也就是题主所说的通电导体受到自己的磁场产生的作用力。即使交流电电流方向换向后,斥力的方向不变。&/p&&p&断路器就利用这种斥力来完成短路保护和限流保护。&/p&&p&在实际断路器电路中,由于U形结构的斥力需要有较大电流流过才能有效,因此往往限流保护用冲击电磁铁,而短路保护则采用U形结构。&/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746bfe956ab4d5043d3ae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385& data-rawheight=&11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85&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746bfe956ab4d5043d3ae_r.jpg&&&/figure&&p&在此图中,我们能看到快速电磁铁,但也能看到外形怪异的多弯U形结构。它是静触头和它的弧触头。虽然它不会对断路器脱扣产生任何作用,然而它会对电弧产生电磁推力。如果把电弧也理解为导线,则这里也存在类似的U形结构,把电弧推入灭弧栅中。&/p&
当然有。例如限流型开关电器,它的限流保护和短路保护配套三种动作原理,其一是快速电磁线圈,其二是U形结构,其三是触头斥力。在这里,U形结构与题主的问题有关。我们来看U形结构:我们看到,在U形导线结构的两侧,当电流流过时会产生斥力,也就是题主所说…
&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41d2ddefb9662_b.jpg& data-rawwidth=&476& data-rawheight=&3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6&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41d2ddefb9662_r.jpg&&&/figure&&p&本文原载于 &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techspider& class=&internal&&科技蜘蛛 - 知乎专栏&/a& 和同名公众号(微信id:techspider)&/p&&p&作者: Martin JIANG & 星辰&/p&&p&&b&一个时代的落幕&/b&&/p&&br&&p&葡萄牙里斯本,当地时间10月14日,凌晨00点23分,3GPP RAN1确定 LDPC 为 5G 标准 New Radio (NR) 长码编码方案。&/p&&br&&p&三天来,全球各大通信设备商、运营商和芯片商在这场5G物理层信道编码的争夺战中进行了无比惨烈的较量,最后由美国主推的LDPC战胜由中国支持的Polar码和欧洲主推的Turbo 2.0,被确定为长码标准。而短码的角逐还将继续。这标志着3G、4G下使用的Turbo码结束了其长达十几年的统治地位。&/p&&br&&p&一个时代的落幕,不禁令人唏嘘。这个曾将信息理论推入一个崭新时代的编码方案,尽管发展出了性能完美的2.0版本 (在笔者看来,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工程上都相对于 LDPC 和 Polar 码拥有优势),然而 Turbo 阵营势单力薄,最终不得不因为非技术原因让位于 LDPC。现实从来就是残酷的,标准的走向取决于玩家的实力和话语权。感伤之余,写成此文纪念 Turbo 和那个辉煌的时代。&/p&&br&&br&&p&&b&信道编码&/b&&/p&&br&&p&众所周知,信息以信号为载体进行传播,从一端传输到另一端需要经过信道。信号在信道中传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扭曲和变形,信道中的噪声和干扰会降低信号质量,甚至淹没信号,导致接收端无法正常接收发射端的信息。比如一串为 [0 0 1 1 0 1] 的序列经过信道之后可能会变成 [0 0 0 1 0 1],那么整个传输过程就没有顺利完成。&/p&&br&&p&信道编码的目的正是为了对抗信道引起的传输错误。通过对原有信息添加冗余,让传输变得更加健壮。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是奇偶校验码,即当原有序列各比特和为奇数时添加比特1,若为偶数,则添加比特0,从而使整个传输序列各比特之和永远保持偶数。在上面的例子中,信息序列为 [0 0 1 1 0 1],各比特和为奇数,末尾添1,实际传输序列变为 [0 0 1 1 0 1 &b&&u&1&/u&&/b&],那么当接收端收到[0 0 0 1 0 1 &b&&u&1&/u&&/b&] 时,发现序列各比特和为奇数,便知晓实际传输过程中必然发生了错误,接收序列不可信,因此将告诉发送端重传。&/p&&br&&p&奇偶校验码较为简单,只能对信息进行对错校验,而且校验能力有限。更复杂的信道编码通过添加冗余信息,使得接收端不单可以知道自己收到的信息是否是原始发送序列,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对错误进行修正,恢复原始序列。而奠定这一技术数学理论基础的即信息论之父香农。&/p&&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c6ce0c0b420de2fcbda4c13_b.jpg& data-rawwidth=&85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c6ce0c0b420de2fcbda4c13_r.jpg&&&/figure&&br&&p&&b&香农极限&/b&&/p&&br&&p&1948年,克劳德·香农在贝尔系统技术杂志发表了著名的 《通信的数学理论》 一文,为现代信息理论奠定了基础。香农从数学上证明,当传输速率低于信道容量时,存在一种信道编码使得一个足够长的传输序列可以完成任意小错误率的传输。这就是今天我们常常提起的香农极限。然而遗憾的是,香农并没有给出一种在现实工程上可以实现的编解码方案。&/p&&br&&p&在此后的四十多年里,香农的后继者们不断地做着各种努力和尝试,试图提出一种可以接近香农极限的编码。然而, 数十年过去, 人们发现他们所取得的进步离理论极限依旧如此遥远,这也曾一度让人怀疑是否真的存在可达到香农极限并现实可行的编码,直到Turbo码横空出世的那一天。&/p&&br&&p&历史是那样地具有戏剧性,提出 Turbo 码的人也叫克劳德 (Claude Berrou)。这看似巧合,却又仿佛是冥冥之中的一种注定。Claude Berrou 就职的学校 Télécom Bretagne 坐落于法国西北角的布列塔尼地区,而在学校研究楼边上有一条小道,名字就叫香农之路。&/p&&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083afcf52b41c8c4e70e606_b.png& data-rawwidth=&653& data-rawheight=&3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3&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083afcf52b41c8c4e70e606_r.jpg&&&/figure&&br&&p&&b&永远的Turbo码&/b&&/p&&br&&p&Turbo的编码器非常简单,由两个并行的卷积码编码器 (Encoder) 组成。所谓卷积码,即输出为输入和一段已知序列的卷积。与其对应的分组码则是将序列分段,每段序列和编码矩阵相乘得到输出序列(在后续发展中,Turbo码也拥有了分组码版本)。在Turbo码中,输入序列 (Input)在进入第二个编码器时须经过一个交织器 (Interleaver),用于将序列打乱。两个编码器的输出(Output I 和 II)共同作为冗余信息添加到信息序列(Systematic output)之后,对抗信道引起的错误。&/p&&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ef0cb2e36fb3dcf6f54caf_b.pn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2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ef0cb2e36fb3dcf6f54caf_r.jpg&&&/figure&&p&值得注意的是,Turbo码的强大主要来源于其解码器。从下图Turbo码解码器中可以看到,整个解码过程与编码过程形成对应关系,信息序列 (Systematic data) 和相应的冗余序列 (Parity 1 and 2) 分别输入两个解码器,而后各自的输出经过一个减法运算并通过交织 (Interleaver) 和解交织(Deinterleaver) 后反馈给另一个解码器。&b&Turbo的核心正是这一减法和反馈,图中由红线标注。这一小小的连线堪称上帝之手,它将解码技术,甚至是信息理论推向了一个新的时代&/b&。为什么要做减法呢? 因为输出信息被分解为内信息 (intrinsic information) 和外信息 (extrinsic information),通过减法从输出信息中取出外信息并将其反馈给另一个解码器。&b&在迭代解码过程中,接收信息错误不断地被纠正,最后无线逼近香农极限。整个解码过程信息在两个极为简单的解码器间不断地轮转,像一台无比强大的涡轮机,因而得名Turbo。&/b&&/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b91e03cebae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b91e03cebae_r.jpg&&&/figure&&br&&p&Turbo码利用迭代算法,以时间换取复杂度,第一次实现了现实可行的对香农极限的逼近。1993年,当论文的作者 (Berrou, &a href=&http://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Alain_Glavieux&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Glavieux&/a&, and Thitimajshima)在ICC会议上首次将他们的成果公之于众时,人们面对几乎与香农极限平行下降的Turbo码性能曲线,都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甚至怀疑是否仿真出现了错误! 而Turbo码也从此将信息理论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Turbo码解码中外信息的发现启发了编解码领域的科学家们。1996年,人们从一堆旧论文中翻出已经被人遗忘30多年的LDPC码,对其进行了在现实复杂度内的解码,最终成就了LDPC今日的风光。&/p&&br&&p&Turbo码的发明,让人茅塞顿开。它不再是一种简单的编解码方案,而成为一种思想,人们基于这一思想开发了Turbo均衡,Turbo信道估计等应用,Turbo思想将信息理论推向了一个新的台阶。而Turbo码在3G和4G中的应用,正是移动互联网大爆发的年代,它在无形之中服务信息社会,支撑其对数据传输的需求。&/p&&br&&b&Turbo 2.0&/b&&p&随着Turbo码在3G和4G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以下称之为LTE Turbo),人们慢慢也发现了问题: LTE Turbo在某些码长和码率组合下, 特别是在短码情况下会出现性能衰减,即编码学里的地板效应(error floor)。 这个问题在5G标准化中被认为会影响低时延高可靠性传输业务(URLLC)。 为此,Berrou 团队再度发力,对问题源头进行了深入研究,最终得到结论: 地板效应由多方面原因叠加而成。 &/p&&br&&p&首先,Turbo 在 LTE 的应用中引入了网格终止序列(Trellis Termination Bit--TTB), 它的用途本来是让网格在编码的起始态和终止态都保持在一个已知的状态,这样有利于更高效的解码。 但是由于TTB并没有经过Turbo的双编码器保护, 它在接收端并没有像其他序列(信息或冗余序列)同等程度的纠错性, 从而造成了性能的衰减。
由于TTB的长度是固定的,这样的衰减在长码传输的情况下不是特别显著,但在短码情况下地板效应尤为明显。&/p&&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fa3b1e15160aeb_b.png& data-rawwidth=&428& data-rawheight=&1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fa3b1e15160aeb_r.jpg&&&/figure&&p&找到了问题,解决方案就水到渠成了,Turbo 2.0丢弃了TTB,而引入了咬尾(Tailing biting)的编码思路。所谓咬尾,即将卷积升级为循环卷积,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TTB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频谱效率(无需再传输TTB),使得TTB彻底成为了历史。&/p&&br&&p&紧接着,Berrou 团队发现,即便解决了TTB的问题,也并不能完全消除地板效应,特别在长码情况下,TTB的主导因素其实很有限, 一定还有别的原因。 再次通过深入研究发现,地板效应的另一个重要源头在于交织器和打孔(puncturing) 的优化设计。交织器在前面提到过,即将序列打乱,防止错误连续发生; 而所谓打孔, 是指在编码过程中刻意地不传输一些比特位,达到提高频谱效率的目的。在LTE时代, Turbo的交织器和打孔是独立设计的,两者并没有一个整体的优化, 这样一来有些权重比较高的信息可能会被打孔器打掉,直接导致码间最小距离(minimum distance)变短, 使得在解码的过程中引起大量的错误。 在Turbo 2.0版本下,交织和打孔得到整体优化,使得高权重的信息始终得到保留, 整套设计确保码间最小距离最大化。 自此,Turbo的地板效应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 并且短码性能比LDPC更卓越(如下图)。 Turbo 2.0 在设计上将Turbo理念做到近似完美。&/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5efaa6c685b3bcbad363_b.png& data-rawwidth=&605& data-rawheight=&4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5efaa6c685b3bcbad363_r.jpg&&&/figure&&br&&p&
图引用自[1]&/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4a77f66f5afb6_b.png& data-rawwidth=&605& data-rawheight=&3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5&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4a77f66f5afb6_r.jpg&&&/figure&&p&
图引用自[2]&/p&&br&&p&虽然Turbo阵营远不如其对手强大,但如今 Berrou 团队依然带着崭新的Turbo 2.0出现在3GPP 5G标准战场,以完美性能的 Turbo 2.0与各大阵营PK。令人惋惜的是,由于话语权低,Turbo 2.0在5G编码的第一战中失利。在此,我们真心祝愿它在短码战场上取得胜利。因为无论现实世界如何,Turbo的信徒们总有孩童般的天真,他们坚信好东西可以暂时被埋没,但最终一定会被重新认可。&/p&&br&&p&仅以此文献给我们深爱的Turbo。&/p&&br&&p&[1] R1-167414, Enhanced Turbo Codes for NR: Performance Evaluation&/p&&p&[2] R1-1610314, FEC performance comparison for short frame sizes for NR&/p&&br&&br&&p&——END——&br&&/p&&p&本文为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科技蜘蛛微信公众号后台。&br&&/p&&p&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p&&p&WeChat ID:techspider&/p&
本文原载于
和同名公众号(微信id:techspider)作者: Martin JIANG & 星辰一个时代的落幕 葡萄牙里斯本,当地时间10月14日,凌晨00点23分,3GPP RAN1确定 LDPC 为 5G 标准 New Radio (NR) 长码编码方案。 三天来,全球各大通信设备商、…
&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03b15e500c2766bbe9c0dcf1b1c54745_b.jpg& data-rawwidth=&752&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03b15e500c2766bbe9c0dcf1b1c54745_r.jpg&&&/figure&&blockquote&雷达信号处理中涉及着许多的概念和相关运算,这些概念的认知对于信号处理的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做到知其为何物,避免留下像雾像雨又像风的认知。&/blockquot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f97f30e58b7feeccafd79ddc15800d54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f97f30e58b7feeccafd79ddc15800d54_r.jpg&&&/figure&&p&分辨率是雷达信号处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也是常见的概念之一。&b&通俗的讲,分辨率是指雷达可以分辨出两个目标的能力&/b&,与其相关的还有一个常用的指标,分辨精度,一般而言,分辨精度可以理解为:用作描述雷达对单个目标的参数估计的准确度。&/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d303fad232b850ecdbe0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904& data-rawheight=&6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d303fad232b850ecdbe0_r.jpg&&&figcaption&脉冲雷达对单个目标进行探测&/figcaption&&/figure&&p&举个例子,脉冲宽度为 &img src=&https://www.zhihu.com/equation?tex=T_p& alt=&T_p& eeimg=&1&& ,脉冲重复周期为 &img src=&https://www.zhihu.com/equation?tex=T_r& alt=&T_r& eeimg=&1&& 的脉冲雷达,利用该雷达对前方的单个目标进行探测,假设接收回波与发射之间的时间为 &img src=&https://www.zhihu.com/equation?tex=%5Ctau& alt=&\tau& eeimg=&1&& ,可以得到目标的距离为&/p&&p&&img src=&https://www.zhihu.com/equation?tex=R%3D%5Cfrac%7Bc%7D%7B2%7D%5Ctau& alt=&R=\frac{c}{2}\tau& eeimg=&1&&&/p&&p&&br&&/p&&p&关于分辨率的理解,假设此时我们又在之前的单个目标附近又放置了一个新的目标,此时雷达的前方存在2个目标,由于两个目标之间挨得很近,所以雷达得到两个目标的回波这个时候就会存在一种情况,它们的回波产生了重叠。&/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a1de004da8ab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904& data-rawheight=&6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a1de004da8ab_r.jpg&&&figcaption&脉冲雷达对挨得很近的两个目标进行探测&/figcaption&&/figure&&p&对于重叠的回波,雷达在进行检测的时候会认为这是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可能是较强的那个目标,也有可能是两个目标重叠得到的目标。&/p&&p&&br&&/p&&p&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发现,&b&雷达的距离分辨率是由脉冲的宽度决定的&/b&,也就是说,可以通过减小脉冲宽度以达到期望的距离分辨率,这需要较大的带宽。&/p&&p&&br&&/p&&p&因此,可以给出雷达的距离分辨率为:&/p&&p&&img src=&https://www.zhihu.com/equation?tex=%5CDelta+R%3D%5Cfrac%7Bc%7D%7B2%7DT_%7Bp%7D& alt=&\Delta R=\frac{c}{2}T_{p}& eeimg=&1&&&/p&&p&&br&&/p&&p&另外一个问题,&b&测距精度,它是由回波信号的信噪比SNR决定的&/b&。而&b&最大探测距离则取决于脉冲重复间隔 &/b&&img src=&https://www.zhihu.com/equation?tex=T_r& alt=&T_r& eeimg=&1&& 。&/p&&p&&img src=&https://www.zhihu.com/equation?tex=R_%7Bmax%7D%3D%5Cfrac%7Bc%7D%7B2%7DT_%7Br%7D& alt=&R_{max}=\frac{c}{2}T_{r}& eeimg=&1&&&/p&&p&&br&&/p&&p&以上关于距离分辨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距离分辨率这个概念进行理解,这种描述仅适用无调制的单频脉冲情况。利用脉冲调制和匹配滤波是可以获得比上述更佳的距离分辨率。&/p&&p&&br&&/p&&p&题图: Matt Artz 来自网络&/p&&p&插图:John Westrock 来自网络&/p&
雷达信号处理中涉及着许多的概念和相关运算,这些概念的认知对于信号处理的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做到知其为何物,避免留下像雾像雨又像风的认知。分辨率是雷达信号处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也是常见的概念之一。通俗的讲,分辨率是指雷达可以分辨出两个目…
从运营商的核心网侧可以实现合法监听,有对应的监听端口。&b&注意!我说的是“合法监听”!&/b&&br&&ul&&li&但是想从空中接口,也就是手机到基站这一段进行破解监听的话,GSM不敢说,但是UMTS(WCDMA、TD-SCDMA)和LTE想从空口破解监听是非常难的,尤其是在移动中,可能这一秒还连接着这个基站,下一秒就不知道跳到哪个基站去了~虽然说在UMTS协议里,空口的加密是一个可选项而非必选项,国内UMTS/LTE运营商是否有对空口进行加密处理我也不清楚。&b&但即使是空口未加密,想实现实时的UMTS/LTE的空口监听也是极其困难的,几乎不可能实现&/b&&b&。&/b&&br&&/li&&li&相对于监听空中接口的困难度来说,从核心网那里直接监听是最容易的,因为数据都要从核心网过且核心网都是不加密的,貌似协议里也规定了核心网要预留监听接口,运营商也会配合执法部门进行合法的监听。再重复一遍:我说的是&b&合法监听!&/b&&/li&&/ul&&b&==========================================================================&/b&&br&&b&经查证,国内的WCDMA网络在空中接口(即手机到基站这一段)是有加密的。&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292f5fec_b.jpg& data-rawwidth=&974& data-rawheight=&3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7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292f5fec_r.jpg&&&/figure&&/b&上图是一次WCDMA网络下的语音业务呼叫信令流程记录,绿色框中指示当前步骤为加密步骤,蓝色框指示为完整性保护,红色框中的信息则是指示当前的加密算法(对空中接口的业务数据和信令进行加密)和完整性保护算法(对信令的保护)的类型。&br&==========================================================================&br&关于合法监听(lawful interception)的一些协议规范:3GPP TS 33.106/33.107/33.108/43.033/&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etsi.org/technologies-clusters/technologies/security/lawful-interceptio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ETSI - Lawful Interception&/a& etc.
从运营商的核心网侧可以实现合法监听,有对应的监听端口。注意!我说的是“合法监听”! 但是想从空中接口,也就是手机到基站这一段进行破解监听的话,GSM不敢说,但是UMTS(WCDMA、TD-SCDMA)和LTE想从空口破解监听是非常难的,尤其是在移动中,可能这一秒…
&p&最近在看Peter Thiel的&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book.douban.com/subj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从0到1 (豆瓣)&/a&,有所启发,结合自身的经历和过往想法,形成这篇文章。本文将会探讨一下几点:&/p&&ul&&li&探讨从0到1的感受和具体现象&/li&&li&幂次法则和从0到1的关系&/li&&li&为什么幂次法则无处不在和世界本质的关联&/li&&li&结合信息论视角,重新看待幂次法则和从0到1&/li&&/ul&&h2&&b&从 0 到 1,从 1 到 N&/b&&/h2&&p&很明显,从0到1是质变,从1到N是量变。经过量变积累的过程,就有&b&可能 &/b&抵达质变的结果。这里要引出一个名词叫作,&b&质变点&/b&。从0到1就是发生在质变点上的。但如何抵达质变点,积累是一个必要条件,并非唯一因素,所以还有其它未知数量的因素参与质变的发酵。这里也呈现了一个普遍的现象,努力并不一定成功,但是成功一定需要努力。&/p&&h2&&b&从 0 到 0&/b& &/h2&&p&有了从0到1,就可以从1到N,是一个很自然的逻辑。但在现实中,在从0到1之前,还有一段路要走,就是从0到0。有时候,我们很努力,花了很多时间去做一件事情,但是结果却收效甚微。就是因为没有抵达 &b&质变点&/b&。我们的努力,都是在积累0,在没有遇到1之前,所有的努力都是0,所有的价值也几乎等于0。&/p&&p&比如学英语背单词,很长一段时间的积累,仍然无法达到,流畅的阅读英文资料和进行英语口语交流。比如尝试写作,在练习了大量的文字之后,仍然无法写出令自己满意的文章。比如练习绘画,重复的线条上色分镜坚持很久,仍然无法画出心里预期的作品。比如编程,经过了几个项目的实战,感觉上若有所成,仍然不能得心应手的把想法转化成结构优雅的代码。&/p&&p&这就是从0到0,再遇到1之前,无论做了多少都是微不足道的0,直到1的到来。天知道1什么时候才来,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1确实存在。然而,一旦获得了那个1,就会发现英语水平突飞猛进,文章越写越顺手,绘画找到了神来之笔,编程如浴春风,通常人们会说这是突破了某个瓶颈。后面的每一步都更加的容易,成长会进入飞速发展,仿佛一夜之间就变的和从前不一样了,获得了不可思议的力量。在回想从前,一切都是值得了,艰苦的过程仿佛突然都变成了时间的奖励。&/p&&blockquote&0是爱幻想的公主,
1是她的王子和骑士,把所有的幻想都变成现实。 &br&0是在幻想中努力,
1是质变点的咒语。&br&0是看不见的信息积累,1是信息结构的呈现。&/blockquote&&h2&&b&意义&/b&&/h2&&p&和质变相比,量变是微不足道的。质变是抵过所有量变总和的。但量变又是质变不可或缺的过程,这里有一种递归的互相纠缠。一个例子,&b&河床引导河流,河流改变河床&/b&。关于纠缠有兴趣的可以看看这个(&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对命运与注定的理解&/a&)。&/p&&p&这也解释了很多道理,为什么失败只会出现在彻底放弃之时,为什么失败是逼近成功的脚步,为什么在快要放弃的时候在坚持一下往往就是成功,为什么有时候付出看不到回报,努力得不到收获,为什么成功和失败如此接近却又相差的十万八千里 (在来一点点量变,就会质变,而质变就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成败一念之差),等等。&/p&&p&成功和失败有点纠缠,失败是0,成功是1 (0和1怎么有点二进制的感觉),从0到1,从量变到质变。但有一点如此的重要,关乎到我们的视角,影响着我们的心情,0和1之间,隔着00000...,没有1,再多的0还是0,只有有了1,串联起积累的0,就是一个&b&幂次增长&/b&。&/p&&blockquote&1 就站在质变点,向你招手,念着咒语。&br&把所有的0变的有意义。&br&把看不见的0变成触手可及。&br&把万念俱灰的0变成灿烂希望。&br&把猴子变成码农。&br&把血溅山谷变成小鹿溪水。&br&把循环变成递归,然后你才恍然大悟,原来出口一直就在自己身边,那么近又那么远。&br&把黑洞变成虫洞,把无法更改的历史全部变成未来关联的剧情。&br&把一切都看清,把拼图还原成一幅景象,然后把你送到另一个地方。&br&全是00000,那么请问下一个 1 呢 ?&/blockquote&&h2&&b&幂次法则&/b&&/h2&&p&首先,我想解释一下这个&b&幂&/b&字,中文里是头巾的意思。而在数学里,指数的数字表达,就是写在底数的头上,就像一个头巾一样,所以幂次其实就是数学上的指数的意思。&/p&&p&幂次法则有很多相关的说法,比如二八定律,长尾理论等等还有很多。都是从不同的视角去解读一些具体的事情。但背后都是一个概念,那就是指数变化。从0到1的书里,有一句话给我很大的启发,就是&b&幂次规律&/b&是宇宙的本质规律和法则。&/p&&p&把幂次定律上升到宇宙的基本规律,这个视角本身就像从0到1一样,让我产生了质变的启发。这么理解有什么意义呢 ?那就是,所有事物的发展都是非线性的指数变化。重点是两个关键词,所有事物和指数变化。&/p&&p&所有的事物,都在积累自己的量变,而质变就是我们所期待的巨大变革。但质变很难获得,需要付出超越我们心理预期的努力,因为人类心理对事物发展认知倾向于正态分布和线性反馈。这种现实和心理预期的反差,也是让人们难于坚持和创新的天生障碍。&/p&&p&还有一个视角,在质变之前是一种竞争关系,竞争是零和游戏,是此消彼长的资源争夺。但质变会带来垄断,是资源总体的增长,结果是共赢,所有人都会在质变中获利,整个社会和文明也因此得到发展和推动。&/p&&p&因为指数变化,所以质变就很容就产生,比从前所有效果之和还要多的进步。&b&量变,就是在积累发生一次指数变化的能力。所以,在没有抵达指数变化的时候,就什么也不是,和前一个阶段差别不大,一旦抵达质变点,就是一次指数级别的升级。&/b&&/p&&h2&&b&意义&/b&&/h2&&p&指数变化无处不在,就是量变积累到质变无处不在。比如癌症,是一种积累抵达了质变。比如顿悟,是微小的信息积累形成了大范围的连通,不相关的信息得到了组合产生质变结果。比如领域专家,比如病毒传播,比如产品的迭代,比如人工智能的数据训练,比如经济战争宗教,等等。都是指数变化,只是不同的模型对应的指数公式的系数不同而已,但都是一种指数变化。那我们就要问了,为什么都是指数变化呢 ?&/p&&h2&&b&长尾理论与二八定律并不矛盾&/b&&/h2&&p&我们现在解释一下,都是指数变化,为什么通常人们会认为,长尾理论和二八定律会是相对立的。在来解开为什么指数变化是世界的本质的奥秘。&/p&&p&二八定律,认为20%的重要性超过了其它80%的总和,所以只要关注20%就可以了。&/p&&p&长尾理论,认为80%虽然不如20%的效果,但是只要时间够长,80%的收益可以和20%相媲美甚至超越,所以还是要关注80%。&/p&&p&这么看来,这两个规则确实对立的,一个强调20%重要,一个强调80%重要。但其中一个重要点就是时间,这个人类的头号敌人,也是最重要的朋友。如果,给定一个时间范围,20%拥有绝对的领先优势。时间本身就是一个让积累可以发酵的变量,如果说80%在长尾里,获得了优势,我们也可以理解为80%获得了质变。而20%要么升级到下个质变点去了,要么就是赢得了时间。我们不能忽视时间变量,因为生命有限,80%的收益结果需要100年,而这100年我就算能活到,中间需要支付的成本来等待80%的收益,都要算到收益损耗里。&/p&&p&所以,长尾理论并不是否定了二八定律,而还是说明了,指数变化是积累量变,而后产生质变的过程。&/p&&h2&&b&信息论&/b&&/h2&&p&为什么指数变化是世界的本质,信息论就是答案。在解释之前,让我们思考两个角度。指数变化,由于我的编程工作,不由的让我想到 2 的幂次方,二进制数据存储的格式,计算机里无处不在的2的幂次方,就像现实世界的幂次规律。&/p&&p&接下来,人类世界幂次规律无处不在,在计算机世界2的幂次规律无处不在。而信息论理,有一切皆比特的信息观。那么,整合到一起。&b&构成世界的本质是比特,比特具有2的幂次规律,所以世界的本质到处透漏着幂次规律。&/b&(&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对人工智能的思考&/a&,&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递归&/a&)&/p&&blockquote&这么看来计算机世界,只是真实世界的一个递归产物,我们有可能具有在计算机世界模拟另一个世界的可能性,而那个世界又可以产生计算机,就这么无限循环下去。&/blockquote&&h2&&b&一切皆比特的信息观&/b&&/h2&&p&现在来解释一下,这个世界观。摘录一些以前写过的一个文章的叙述,具体看这里(&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数学本质的思考&/a&)。&/p&&blockquote&不可在分最基本的物质是什么?&br&重点是不可再分,不要在在乎是否改变物质属性,无限小的是什么 ?&br&那就是比特,就是基本的信息单位,一切都是有比特构成的。&br&&br&物质的属性是由构成物质信息的数量和排列决定的。&br&物质由宏观到微观的变化过程,就是构成物质信息不断减少的过程。&br&物质不断的分割到粒子层面,在不断的分割,不断丢失信息,就会不断丢失特性。&br&到一定程度就难以测量,变成概率,如果再继续分割。&br&最后只有一个比特的信息只有一个属性,要么是1,要么是0,概率。&br&&br&如果说一切都是信息。&br&那么信息的最小单位又是比特,而比特来自于抛一次硬币。&br&可见信息和概率密不可分,真正的概率来自于微观。&br&而信息构建的物质在宏观,概率连接了宏观与微观。&br&&br&来到比特层面,所有的属性都丢失了,这是抽象的极限。&br&在极限处,数学和一切都建立起了联系。&/blockquote&&h2&&b&最后&/b&&/h2&&p&我们得到了哪些结论:&/p&&p&幂次规律,也就是指数变化,是世界发展的本质。而且是2的幂次规律,可能未来会发现不同模型的数学表达式的系数都可以消除掉,最后只剩下2的幂次方。那么1024将会被定义为地球日。我们只是递归循环中的某一次迭代,而人工智能的发展,直到达到人类级别的机器智能出现,就宣告了我们是上层世界的模拟而已。&/p&&p&从0到1,是指数变化的表现,是我们的追求,也可能是被规律推进的不可抗拒。一个市场可以超越其它总和,一个决策可以改变所有一切,一个创新可以颠覆所有,一次成功可以抵消所有失败,一次选择,一行代码,一个功能,一个特性,一个想法,可以决胜于千里之外。这是什么,我们称之为奇迹或传奇,但这不就是经常发生的么,这就是&b&质变点&/b&。&/p&&p&在指数变化中,一层套着一层,一端是无限大,一端是无限小。我们的经济,个人欲望,社会的发展,我们的努力,我们的追求,文明进步,物种的进化,不断的探索。都只是曲线上的一个个点,我们做或不做,都是在积累00000,然后自愿或被迫的,遇到1,升级到下一个阶段,没有尽头,无尽的迭代和循环之中。&/p&&p&毫无疑问,一切皆比特。&/p&&hr&&p&写本文的时候,我是带着一种激动和开心的心情。一方面感觉自己领悟到了一些规律和道理。一方面也庆幸自己一直很努力的在积累00000,相信有一天,我会遇到我的1,然后下一关。然而,写着写着,写完之后。有些伤感,淡淡的情绪流淌着。因为,我一直积极想要的下一关,下一个阶段,得到之后,可能是无尽的下一关,下一个阶段。想到这里,就像越过了高山的屏障,看到的是另一个高山。越过了沙漠,是另个沙漠。来到了宇宙的边际,看到的是另一个宇宙。&/p&
最近在看Peter Thiel的,有所启发,结合自身的经历和过往想法,形成这篇文章。本文将会探讨一下几点:探讨从0到1的感受和具体现象幂次法则和从0到1的关系为什么幂次法则无处不在和世界本质的关联结合信息论视角,重新看待幂次法则和从0到1从 0…
&a class=& external&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eibo.com/p/&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weibo.com/p/&/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br&
TD风雨20年&br&&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eibo.com/u/&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奥卡姆剃刀&/a&
发布于日 19:33
&br&&br&&br&1、国际电信标准是咋回事?&br&&br&当年作为通信专业的学生,我曾长期困惑一个问题,为什么同一项通信技术总会有美国和欧洲两种国际标准?例如电话语音的数字化就有欧洲A律和美国u(谬)律两种。学习后发现,两种标准的技术原理是一样的,但基础性的参数被故意搞得不同,而标准参数的不同就导致了遵循不同标准的设备之间不能互通互联。&br&&br&&br&&br&国际电信联盟规定,在A律和u律两种设备互联时,u律应做转换成A律。中国遵循的是欧洲A律,日本遵循的是美国u律,我当时挺高兴的,觉得中国跟从了主流,但就不明白了,明摆着国际互联时u律标准更麻烦,为什么日本还要跟着美国跑?全世界人民都用A律不就得了,为什么美国非得搞个u律出来搅A律的局?还有个疑问,很多国际通信标准明明是以企业为主导提出来的,为什么不叫摩托罗拉标准、爱立信标准?而是被叫为美标和欧标?&br&&br&&br&&br&在通信企业界长期流传着一句话:一流的卖标准,二流的卖产品、三流的卖服务,只有技术最强实力最雄厚的团队才能搞标准研究,只有征服了国际电信联盟专家的提案才有可能成为国际标准。国际标准首先是个专利集,有大量原创性的技术规范,甚至在标准外围还有不少支撑性技术。标准提出方自然就成为了该技术的主导者和长期获利者,标准中的基础性专利是很难绕开的,专利授权坑是一个接一个的,想玩大了还不掉坑里是不可能的,要接着玩就得乖乖地大把掏钱。&br&&br&&br&&br&美国技术全球领先,提出了非常多的国际电信标准,极大地推动了全球通信业的发展,为人类社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美国人并不是活雷锋,垄断国际电信标准的目的还是为了自己获利,而制定国际电信标准的门槛又很高,高新技术和雄厚资金缺一不可,甭说亚非国家了,就是单个的欧洲国家都没一家能与美国抗衡,于是欧洲国家抱团取暖,合力成为了国际电信标准的另一极。&br&&br&&br&&br&如果没有企业去研究和推广,那标准就是一叠子废纸,在标准的实施过程中,国家的力量非常明显。简单地说,那就是自己人帮自己人,美标一出来,摩托罗拉肯定宣布支持,并会应用到全线产品中,而欧标一问世,爱立信和诺基亚当然也会力挺,这些巨头企业的支持,才是标准产生真正影响力的前提和关键。&br&&br&&br&&br&总而言之,标准就是行业的灯塔和指南针,谁掌握了标准谁就能引领行业的发展,这是长期获利持续发续的国际保证,但制定标准的门槛是极高的,不仅要有大量原创性技术,还得要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去推。国际电信联盟专家是来自全球的顶级技术行家,他们审核通过的国际电信标准都是好的,但好的标准也得有巨头企业去研究和推广,得不到推广的好标准过几年也就烂掉了。提请国际标准特别是划代的关键性标准,远远不是一个企业内部事务,背后都有着国家的力量,甚至是一堆抱团国家的力量。&br&&br&&br&&br&2、TD标准的由来&br&&br&1985年7月,七个人在美国雅各布博士的家里议事,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决定创建高通公司,一家靠卖标准获利的一流公司就这样诞生了。公司成立后不出几年就拥有了约4000项的CDMA相关专利,而且很多被国际电信联盟采纳,其盈利手段就是给全球100多家通信设备制造商进行专利授权,赚的可谓是盆满钵盈。&br&&br&从2G时代开始,中国就因缺乏自身的技术专利而支付了巨额的专利费,更因为中国人基数庞大,从而显得更加地肉痛,成千上万的员工在巨型工厂苦哈哈地干活,赚到的利润自己能留下的很少,其实都是在给国外老板打工,这种痛不是小国家能够体会到的。&br&&br&&br&&br&卖标准的高通公司非常厉害,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把3G标准跑马圈地搞得差不多了,一道道的技术壁垒和一圈圈的专利陷阱都已建好,外人再难打入分得一杯羹。中国怎么办?改革开放令国家经济发展,政府手里有了俩钱后想法也多了胆子也大了,不想再跟着美国和欧洲屁股后面跑了,想在3G标准上扑腾一把。&br&&br&&br&&br&在人家已经建好的壁垒和陷阱缝隙中扑腾肯定得死,必须得另辟蹊径,中国选择了“时分双工”作为突破口,而当时被看好和进行专利经营的方向是“频分双工”,倒也不是“频分”先天就比“时分”好,而是“频分”具有继承2G技术设备的优势,而从天而降的时分令人不放心。&br&&br&&br&&br&1997年4月,国际电信联盟向世界各国发出征集函,征集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要求全部提案在日之前提交。现在已经很强大的华为和中兴,在当时主要是生产程控交换机,在移动通信标准上也没经验,这事就交给了大唐来办,但咕唧了大半年也没啥进展。&br&&br&&br&&br&1998年1月的“香山会议”拍了板,4月30日前必须向国际电联提交TD-SCDMA标准提案,还有三个月的时间,而八字只画了一撇,中国手头的专利不足以发起国际电信标准的申请,数量几乎差了一半,于是盯上了西门子搞的TD-CDMA(注意没有S),这套专利与我们搞的技术体制是一样的。中国政府不差钱,整套地买了下来,结合自己搞的打了个包按时提交了申请,连滚带爬地赶上了申请3G国际标准的末班车。&br&&br&这事是个啥性质呢?好比有一个菜场,美国和欧洲有钱有势动手早,把绝大部分的好铺面都占上了,中国是个给菜场老板拉货扛活的伙计,在菜场的二期运营过程中,通过辛苦劳作挣了点本钱,但不想再卖苦力了,也想挤进菜场来当老板,可海鲜和肉类铺面都被占了,只剩下犄角旮旯的蔬菜铺面,而且新人注定要被排挤,前途并不乐观,眼看着三期菜场马上要开张,没时间再考虑了,你干还是不干?&br&&br&&br&&br&这个伙计当时的决定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干起来再说”,随后几年里,菜场里属这小子折腾的欢,把自己的亲戚安插进了管委会,在菜场里说话的份量也越来越重,在四期菜场洗牌重组中挪了摊子,不卖菜该卖海鲜了。当然,质疑反对的声音一直没断,三期菜场开张前嘲笑的是,一个长年扛活的穷小子也想当老板?四期洗牌时的指责是,当年2000多块购置的菜架子说丢就丢了?又投钱买了冰柜,这不是败家子嘛。&br&&br&&br&&br&3、TD标准是好是坏?&br&&br&太多网友们骂TD标准是垃圾,网上嘲讽TD标准的段子也举不胜举,我曾不止一次地跟他们对话,想跟他们公开辩论下TD标准的优劣,但从来没有一个人接过招。其实,绝大多数网友对TD标准的恶感来自于对移动3G的不满,但对标准本身的好坏并不清楚,毕竟这是个门槛很高的专业性问题。&br&&br&&br&&br&TD-SCDMA标准本身是好的,具有足够的技术先进性,否则也不会被国际电信联盟批准通过并成为3G的三大国际标准之一,国际电信联盟的专家可是顶级的,您可以认为我是个不懂装懂的棒槌,但不能认为这些顶级专家也不懂吧?&br&&br&但为什么经营的不好呢?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它不像WCDMA标准那样有2G时代的技术和设备的积累,二是智能天线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应用不给力。前面说过,如果没有企业去研究和推广,那标准就是一叠子废纸,而美标和欧标一旦颁布,就会有企业巨头研究开发和商业应用,全球的研究机构也会主动跟进,以图在该标准下的技术层面有所创新,研发出遵循该标准的新产品来,例如华为公司当年就有个专门研究WCDMA的小组,我的一个师长曾负责过这个团队。美标和欧标是世人都有信心的金矿,一问世就打上了“跟着我混就能挣钱,不跟着我混就会被边缘化”的标签。&br&&br&&br&&br&中国提出的TD-SCDMA标准的待遇就差多了,虽然与美标CDMA2000和欧标WCDMA同为三大国际标准之一,但并不被国际通信企业所看好,这当然也是正常现象。后来三星表示支持,韩国还建了TD-SCDMA试验网,这是因为中国砸了钱,但也没整出个持续效果来。当时我就觉得拉拢韩国是失策的,韩国也是个菜场外扛活的野心伙计,他会真心帮助你的买卖?&br&&br&&br&&br&有了标准当然要推广,别人不推只能自己推,于是政府对电信企业进行了改组,这项艰巨的苦差事就落在了人材最多实力最强最有钱的中移动身上,并形成了新移动经营全新的中标TD-SCDMA、新联通运营最成熟的欧标WCDMA、新电信经营美标CDMA2000的局面。&br&&br&这个决定把中移动的员工坑得不轻,作为政治任务想干得干,不想干也得干,除非是自己不想干了。简而言之,移动员工苦干苦熬了多年,TD-SCDMA网络于2013年底算是基本成熟了,速率和稳定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正准备着来年好好干,把失去的客户再抓回来。结果12月4日政府发了TD-LTE的牌照,中移动高层决定全力上4G,TD-SCDMA网络不再继续投入了。&br&&br&&br&&br&这事咋看呢,好比还是那个菜场伙计,当了小老板后守着犄角旮旯的菜摊子苦苦经营,买菜的还多是自家亲戚,刚要开始盈利了,菜场要搞四期建设了,他果断弃了菜摊改卖海鲜了。这事该如何评价呢?单从这几年的收益来看,小伙子不如继续扛活挣的钱多,但自己当老板的机会就会越来越渺茫,虽然盘下了铺子后头几年没挣到钱,但打下基础了,从长远看是正确的选择。&br&&br&&br&&br&4、韩国和日本也在扑腾&br&&br&&br&&br&甭看韩国和日本比中国发达,但也没能进了国际电信标准圈子,跟3G之前的中国一样,是菜场外面扛活的伙计。当然了,韩国日本有技术有财力也有抱负,在国际电信标准方面也一直在扑腾,但争夺标准实在是太难了,他们也非常地不容易。&br&&br&&br&&br&前些年有段时间国产行货手机阉割了Wi-Fi功能,遭到了用户的一片骂声,后来又恢复了,这背后其实是一场国际电信标准的争夺。很多人不知道,韩国搞得比中国更凶,他们力推自主的标准并拒绝Wi-Fi,下了大力气也砸了大钱搞国内市场,最终以失败而告终。&br&&br&&br&&br&大家都知道的小灵通,是日本研发出来的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它以费用低廉而著称,曾一度风靡于亚洲。小灵通也想打入国际标准,甚至日本政府为它颁布了高速无线通信的牌照,在原有技术上发展出来了XGP(eXtended Global Platform)技术,作为日本自主技术试图向4G进军,结果也是砸钱无数后彻底地失败了,承办的企业也因此破产。&br&&br&&br&&br&韩国日本的努力看起来是失败了,但并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他们在相关研究方面得到了许多收获。进军国际电信标准是进取型国家的必然选择,中国扑腾的效果比韩日要好,TD-SCDMA被纳入到国际电信标准体系是重大胜利,彻底改写了国际通信史。&br&&br&这些年中国在国际电信界已经折腾出了点样子,在引领5G发展的无线通信研究论坛组织的首批成员中,印韩日各有一个专家,而中国有两个。2013年2月,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联合成立了“IMT-2020推进组”,旨在提升中国的5G技术,并加强与国外组织和公司的合作,中国现在是全球公认的推进5G最积极的国家之一。&br&&br&没有谁一出世就是光芒万丈的,打入新的领域必然是步履蹒跚甚至跌跌撞撞,中国在3G时代争标准是个成功的战略,抓住了难得的历史机会,如果当时不挤进去,现在就更加不可能了。这些年的历程可以用三句话来描述:3G时连滚带爬,4G时翻转腾挪,期望5G时能引领世界。&br&&br&5、中国的电信企业垄断吗?&br&&br&电信企业与煤气、自来水、邮政、电力等企业一样,属于行政性垄断企业,这种垄断的目的不是为了牟利,而是为了保障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试想一下,如果谁有钱都可以开个自来水厂,喝死人后老板跑了咋办?这种旨在保护公民的行政性垄断在全球国家都是一样的。&br&&br&&br&&br&西方发达国家的全国性电信运营商多是三家以下,四家的不多,而中国有三家全国性运营商,分别运营三个3G国际标准,实事求是地讲,垄断程度非常低,特别是与电力和两桶油相比,被称为垄断企业非常冤。电信企业员工的日子很不好过,节假日也得去街上摆摊,为争地盘打群架的事件时有发生,试问哪家真正的垄断企业员工会这样苦逼?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源于中国特色的电信管理体制。&br&&br&&br&&br&在西方发达国家里,运营商的频率是自己拍来的,技术体制是自己定的,业务也是自己开出的。但中国的电信运营规则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规则非常明确:频率是工信部划分的,技术体制也是工信部指定的,业务还是工信部安排的,工信部把苦活攥在手里,看谁家肥了就塞给谁,不接不行,干不好不行,干得好也未必行,因为隔几年就要杀肥猪,正式说法就是“电信重组”。&br&&br&&br&&br&最近,工信部把基站建设业备剥离出来搞了铁塔公司,我认识的一些运营商中层技术人员正在纠结要不要去铁塔,反正运营商员工就甭想安安生生地挣钱,过几年就得鼓捣你一次。从这个角度而言,政府控制电信企业是非常成功的,运营商从来就没有过尾大不掉之势,从来就是想咋捏鼓就咋捏鼓的,充分实现了国家意志。&br&&br&&br&&br&工信部是个严厉的婆婆,三大运营商是三个小媳妇,只敢互相掐,却从来不敢得罪婆婆,频率、体制、业务都在婆婆手里攥着呢,婆婆下的命令有道理的要执行,没道理的也得执行,而且越没道理的越得利索地执行。就拿“村村通”来说吧,工信部要求全国95%以上的山区农村都得有信号,资费还必须低于城镇标准,从商业运营角度而言,这就是一个没道理的命令。&br&&br&道理非常简单,越是发达地区,电信运营的成本就越低,利润就越高。在楼顶上建基站和接电都很方便,维护人员骑个电瓶车就能管护几十个,每个基站所服务的客户数量多,客户每月动辄上百元的费用。而在偏远山区,建个基站需要挖地基架铁塔,需要铺设专门的电缆和光缆,维护成本也高,可一旦建成了,只能收到附近几个村的话费,用户的月费用普遍不超过20块。&br&&br&&br&&br&在偏远山区建基站必然是亏本的,但运营商还必须屁颠屁颠地干好,这种中国特色在其它国家是难以想象的。那钱从哪里来呢?那只能从大城市用户身上薅羊毛了,国内大城市电信运营的成本低于国外发达国家,但资费并不便宜,其中有一部分就是支援贫困地区了。&br&&br&&br&&br&“村村通”政策令国内的信号覆盖率非常高,你在高速公路和国道上开车,即使没有人烟的地区也是有手机信号的,国内人士对到处都有信号已经习以为常了,但去了美国和澳洲就会有新的体会,郊外是经常没信号的。联合国把电信权利也认定为一项人权,向各国提出要保障偏远山区贫困人士的电信权利,中国的人权记录并不好,但在电信权方面还真的是一个亮点。&br&&br&&br&&br&6、你被国家绑架了吗?&br&&br&很多网友的观点是“我才不管什么抢夺标准,我掏了钱就得要最好的服务,谁也甭想绑架我,谁也甭想逼我用烂货”。作为消费者这种观点无可厚非,我对他们的回答是:3G国际标准一共有三个,中国三大运营商分别独立运营这三个标准,而且都开设了全国性网络,您可以自由选择,国家从来就没强制过您。&br&&br&&br&&br&有人希望继续使用2G时购置的移动号码,却享受联通的3G服务,携号转网在国际上有过先例,但并不是普遍做法,这是公司的营销手段,并不是必须尽的义务。手机号码在法理上也不属于个人资产,而是与某家运营商的一个商业约定,你主动解约后就会废止,好比你家的门牌号是88,搬到另一条街后门牌号就会变了,不能任由你把门牌号也扛过去。&br&&br&&br&&br&有人赞赏国外的市场运营机制,认为韩国日本的巨头企业争国际标准花的是自己的钱,破产了是他们自己的事,没有浪费我的钱,而中国是政府在后台出钱运作,花的是纳税人的钱。起码在20年前,中国的IT企业还很弱小,根本没有一家能独自挑起争国际标准的大梁,若不是国家出面搞,肯定会错过时机。如果你一定反感和反对这种机制,我只能对你说:谁让你不幸生在中国?&br&&br&&br&&br&7、政府是咋支持创新的?&br&&br&&br&日下午,中国电信CDMA网络大范围出现故障告警,涉及到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原因是美国GPS系统升级,影响了CDMA的全网同步。中国电信经营的是3G美标CDMA2000,若没有GPS授时则只能维持72小时的安全运行。简单地说,中国电信3G网络的安全被捏在美国政府手里,因为他们在这个国际标准中植入了GPS这个关键项。&br&&br&&br&&br&很多人批评我具有冷战思维,我的反驳是:俄罗斯跟美国不对眼,搞了格洛纳斯可以理解,那欧洲国家为啥不使用免费的GPS,也凑钱搞“伽利略”工程呢?再搞个相同功能的卫星定位系统图个啥?美国又不是他们的战略假想敌,糟蹋这个钱做什么?&br&&br&&br&&br&即使是意大利、西班牙这样中小国家,也不愿意把自己国家的军事和经济命脉放在美国政府手里,虽然国库不富裕,凑钱也得要搞自主性的卫星定位系统。中国作为大国更是如此,欧盟搞“伽利略”缺钱,想拉中国这个土豪入伙,中国当时正苦于北斗一代的不给力,马上入了伙并拍了两个亿,但后来发现入伙的还有日本印度,中国不想跟他们共享战略资源,于是痛下决心退出,背水一战搞自主的北斗二代。&br&&br&&br&&br&2006年“伽利略”工程打上了首颗卫星但没有开通,只占了轨道没占频率,原因是开通得花钱,而欧洲缺钱,中国这个土豪也退伙了。而中国2007年打上了第一颗卫星后立马开通,随后一箭多星地连续打,入了轨就开通,终于把欧洲打急眼了。因为国际规则是“卫星轨道和频率先占先得”,后上去的必须避让已在轨的,而北斗与伽利略技术体制相同,规划的轨道和频率有很大部分是重合的,两家的申请国际电信联盟都批准了,反正谁先占上算谁的。欧洲急眼后找美国来向中国施压,中国不甩他们继续拼命打卫星,预计2020年前打满35颗建成全球定位网,有钱就是任性啊。&br&&br&&br&&br&必须谈谈“卫星轨道和频率先占先得”这条国际规则了,这是发达国家联合制定的利已性规则,这其实是很不公平的,为啥不给北朝鲜和刚果留点轨道和频率呢?等人家发展到能打卫星了,轨道和频率早就被占完了。但国际规则就是这样,你北朝鲜和刚果现在抗议也没用,谁让你们没本事打卫星占地呢?中国政府有钱了,现在终于沾了这条国际规则的便宜,以前吃的哑巴亏太多了,现在有便宜不占王八蛋。&br&&br&北斗二代定位导航系统已经在亚太地区运行了,我国近10万艘渔船安装了北斗定位导航用户机,渔政通过北斗发送12500条气象警报,曾救助渔船6艘,旅游船1艘,救助渔民27人,游客6人,危重病人1人。北斗短信月高峰70万条,渔民称船上只供奉两样东西,一是妈祖,二是北斗。&br&&br&
为什么国产的北斗这么受渔民欢迎,最重要的原因是GPS没有的一项功能--短信,渔船在海上遇到风险,使用GPS能获得自身的坐标信息,但却无法通知给渔政救援部门,还必须另外配备海事卫星电话。而北斗不仅能定位,而且还能发短信,按一下就把“出事了,速来经纬度某处救我”的消息发出去了,非常方便可靠。&br&&br&&br&&br&在渔船上装套北斗花多少钱?政府补贴九成,渔民只象征性出点,这比GPS+海事卫星电话组合便宜多了,渔民当然乐意得很。那发一条卫星短信多少钱呢?答案是三毛,这当然是远低于成本的象征性收费,但政府有钱就是任性,轻轻松松地就把GPS挤出了渔船。&br&&br&&br&&br&我是学院指派的北斗二代联络专家(我水平不够,是凑数的伪专家),参加政府举办的北斗二代推广会很有感触,一帮子搞GPS出身的公司老总坐了一屋子,科技局长出来讲话划了道,说继续搞GPS当然可以,政府绝不会干预但也不会支持,但若搞北斗二代的话,企业享受高新企业免税待遇,有政府支持的研发经费,可以申请政府资助的科研项目,老总们非常上道,纷纷表示要搞北斗二代。&br&&br&&br&&br&这事咋看呢?北斗二代的技术体制与GPS很类似,虽有点后发优势,但由于不如GPS成熟,起码在现阶段与GPS公平竞争不过,但政府很任性,力推北斗二代没商量。值得注意的是,政府的手法变了,不再搞限定性控制了,改成了划道利诱法,政策和资金摆在明处,任由你自主选择。废话,明摆着搞北斗能挣政府的钱,傻瓜才会继续搞GPS,政府就是希望你这样想。&br&&br&&br&&br&中国正在跟亚洲国家谈北斗二代的合作问题,简单说就是让外国也形成使用甚至依赖北斗的局面,当然要先让利了,必须便宜到令人发指才行,但这算不算糟蹋中国纳税人的钱呢?美国老大哥给我们做出了表率,1994年美国政府宣布,在10年内向全世界免费提供GPS的使用权,他们糟蹋美国纳税人的钱更厉害得多,但获得的战略优势地位也更大得多。中国必须向美国学习,学习他们的大战略和大局观。&br&&br&&br&&br&2015年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当然我们还可以继续使用“人均”算法示弱以获取国际便利,但作为一个国家整体,必须得有大国战略和担当,再想搭便车和跟跑恐怕是行不通了,巨大的经济体量也逼得你必须领跑,国人也不能再有弱国寡民的心态,不仅不能畏惧领跑,还要有让小国跟跑和搭便车的心胸。&br&&br&&br&&br&【后记】&br&&br&&br&&br&与其它谈TD-SCDMA的文章不同,这篇没有专业术语,全是大白话,而且是没有一丝火气的心平气和的大白话,不指望所有网友都认同,只是希望他们能知道,有相当多的科技工作者就是我这样思考的,只是这些科技工作者很忙,他们没时间讲这么长的道理罢了。我很相信,这篇文章说出了很多网友的心声,如果您觉得认同,不妨打赏五元,作为对我劳动的回报,穷老师也想吃次蓝龙虾和白松露,最不济也得吃碗牛腩啊~
TD风雨20年
发布于日 19:33
1、国际电信标准是咋回事? 当年作为通信专业的学生,我曾长期困惑一个问题,为什么同一项通信技术总会有美国和欧洲两种国际标准?例如电话语音的数字化就有欧洲A律和美…
转载:年代久远,出处未知,侵删&br&浅谈中国通讯产业博弈和4G现状&br&近日,关于TD-SCDMA的讨论再起风波,作业较资深的通信业内人士,我认真写了篇8000字的文章,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文章没有专业术语通俗易懂。我确信,有相当多的科技人员与我的观点一致,只是他们没有时间没有兴趣系统的表达。&br&TD风雨20年&br&奥卡姆剃刀 发布于日 19:33&br&1、国际电信标准是咋回事?&br&当年作为通信专业的学生,我曾长期困惑一个问题,为什么同一项通信技术总会有美国和欧洲两种国际标准?例如电话语音的数字化就有欧洲A律和美国u(谬)律两种。学习后发现,两种标准的技术原理是一样的,但基础性的参数被故意搞得不同,而标准参数的不同就导致了遵循不同标准的设备之间不能互通互联。&br&国际电信联盟规定,在A律和u律两种设备互联时,u律应做转换成A律。中国遵循的是欧洲A律,日本遵循的是美国u律,我当时挺高兴的,觉得中国跟从了主流,但就不明白了,明摆着国际互联时u律标准更麻烦,为什么日本还要跟着美国跑?全世界人民都用A律不就得了,为什么美国非得搞个u律出来搅A律的局?还有个疑问,很多国际通信标准明明是以企业为主导提出来的,为什么不叫摩托罗拉标准、爱立信标准?而是被叫为美标和欧标?&br&在通信企业界长期流传着一句话:一流的卖标准,二流的卖产品、三流的卖服务,只有技术最强实力最雄厚的团队才能搞标准研究,只有征服了国际电信联盟专家的提案才有可能成为国际标准。国际标准首先是个专利集,有大量原创性的技术规范,甚至在标准外围还有不少支撑性技术。标准提出方自然就成为了该技术的主导者和长期获利者,标准中的基础性专利是很难绕开的,专利授权坑是一个接一个的,想玩大了还不掉坑里是不可能的,要接着玩就得乖乖地大把掏钱。&br&美国技术全球领先,提出了非常多的国际电信标准,极大地推动了全球通信业的发展,为人类社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美国人并不是活雷锋,垄断国际电信标准的目的还是为了自己获利,而制定国际电信标准的门槛又很高,高新技术和雄厚资金缺一不可,甭说亚非国家了,就是单个的欧洲国家都没一家能与美国抗衡,于是欧洲国家抱团取暖,合力成为了国际电信标准的另一极。&br&如果没有企业去研究和推广,那标准就是一叠子废纸,在标准的实施过程中,国家的力量非常明显。简单地说,那就是自己人帮自己人,美标一出来,摩托罗拉肯定宣布支持,并会应用到全线产品中,而欧标一问世,爱立信和诺基亚当然也会力挺,这些巨头企业的支持,才是标准产生真正影响力的前提和关键。&br&总而言之,标准就是行业的灯塔和指南针,谁掌握了标准谁就能引领行业的发展,这是长期获利持续发续的国际保证,但制定标准的门槛是极高的,不仅要有大量原创性技术,还得要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去推。国际电信联盟专家是来自全球的顶级技术行家,他们审核通过的国际电信标准都是好的,但好的标准也得有巨头企业去研究和推广,得不到推广的好标准过几年也就烂掉了。提请国际标准特别是划代的关键性标准,远远不是一个企业内部事务,背后都有着国家的力量,甚至是一堆抱团国家的力量。&br&2、TD标准的由来&br&1985年7月,七个人在美国雅各布博士的家里议事,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决定创建高通公司,一家靠卖标准获利的一流公司就这样诞生了。公司成立后不出几年就拥有了约4000项的CDMA相关专利,而且很多被国际电信联盟采纳,其盈利手段就是给全球100多家通信设备制造商进行专利授权,赚的可谓是盆满钵盈。&br&从2G时代开始,中国就因缺乏自身的技术专利而支付了巨额的专利费,更因为中国人基数庞大,从而显得更加地肉痛,成千上万的员工在巨型工厂苦哈哈地干活,赚到的利润自己能留下的很少,其实都是在给国外老板打工,这种痛不是小国家能够体会到的。&br&卖标准的高通公司非常厉害,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把3G标准跑马圈地搞得差不多了,一道道的技术壁垒和一圈圈的专利陷阱都已建好,外人再难打入分得一杯羹。中国怎么办?改革开放令国家经济发展,政府手里有了俩钱后想法也多了胆子也大了,不想再跟着美国和欧洲屁股后面跑了,想在3G标准上扑腾一把。&br&在人家已经建好的壁垒和陷阱缝隙中扑腾肯定得死,必须得另辟蹊径,中国选择了“时分双工”作为突破口,而当时被看好和进行专利经营的方向是“频分双工”,倒也不是“频分”先天就比“时分”好,而是“频分”具有继承2G技术设备的优势,而从天而降的时分令人不放心。&br&1997年4月,国际电信联盟向世界各国发出征集函,征集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要求全部提案在日之前提交。现在已经很强大的华为和中兴,在当时主要是生产程控交换机,在移动通信标准上也没经验,这事就交给了大唐来办,但咕唧了大半年也没啥进展。&br&1998年1月的“香山会议”拍了板,4月30日前必须向国际电联提交TD-SCDMA标准提案,还有三个月的时间,而八字只画了一撇,中国手头的专利不足以发起国际电信标准的申请,数量几乎差了一半,于是盯上了西门子搞的TD-CDMA(注意没有S),这套专利与我们搞的技术体制是一样的。中国政府不差钱,整套地买了下来,结合自己搞的打了个包按时提交了申请,连滚带爬地赶上了申请3G国际标准的末班车。&br&这事是个啥性质呢?好比有一个菜场,美国和欧洲有钱有势动手早,把绝大部分的好铺面都占上了,中国是个给菜场老板拉货扛活的伙计,在菜场的二期运营过程中,通过辛苦劳作挣了点本钱,但不想再卖苦力了,也想挤进菜场来当老板,可海鲜和肉类铺面都被占了,只剩下犄角旮旯的蔬菜铺面,而且新人注定要被排挤,前途并不乐观,眼看着三期菜场马上要开张,没时间再考虑了,你干还是不干?&br&这个伙计当时的决定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干起来再说”,随后几年里,菜场里属这小子折腾的欢,把自己的亲戚安插进了管委会,在菜场里说话的份量也越来越重,在四期菜场洗牌重组中挪了摊子,不卖菜该卖海鲜了。当然,质疑反对的声音一直没断,三期菜场开张前嘲笑的是,一个长年扛活的穷小子也想当老板?四期洗牌时的指责是,当年2000多块购置的菜架子说丢就丢了?又投钱买了冰柜,这不是败家子嘛。&br&3、TD标准是好是坏?&br&太多网友们骂TD标准是垃圾,网上嘲讽TD标准的段子也举不胜举,我曾不止一次地跟他们对话,想跟他们公开辩论下TD标准的优劣,但从来没有一个人接过招。其实,绝大多数网友对TD标准的恶感来自于对移动3G的不满,但对标准本身的好坏并不清楚,毕竟这是个门槛很高的专业性问题。&br&TD-SCDMA标准本身是好的,具有足够的技术先进性,否则也不会被国际电信联盟批准通过并成为3G的三大国际标准之一,国际电信联盟的专家可是顶级的,您可以认为我是个不懂装懂的棒槌,但不能认为这些顶级专家也不懂吧?&br&但为什么经营的不好呢?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它不像WCDMA标准那样有2G时代的技术和设备的积累,二是智能天线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应用不给力。前面说过,如果没有企业去研究和推广,那标准就是一叠子废纸,而美标和欧标一旦颁布,就会有企业巨头研究开发和商业应用,全球的研究机构也会主动跟进,以图在该标准下的技术层面有所创新,研发出遵循该标准的新产品来,例如华为公司当年就有个专门研究WCDMA的小组,我的一个师长曾负责过这个团队。美标和欧标是世人都有信心的金矿,一问世就打上了“跟着我混就能挣钱,不跟着我混就会被边缘化”的标签。&br&中国提出的TD-SCDMA标准的待遇就差多了,虽然与美标CDMA2000和欧标WCDMA同为三大国际标准之一,但并不被国际通信企业所看好,这当然也是正常现象。后来三星表示支持,韩国还建了TD-SCDMA试验网,这是因为中国砸了钱,但也没整出个持续效果来。当时我就觉得拉拢韩国是失策的,韩国也是个菜场外扛活的野心伙计,他会真心帮助你的买卖?&br&有了标准当然要推广,别人不推只能自己推,于是政府对电信企业进行了改组,这项艰巨的苦差事就落在了人材最多实力最强最有钱的中移动身上,并形成了新移动经营全新的中标TD-SCDMA、新联通运营最成熟的欧标WCDMA、新电信经营美标CDMA2000的局面。&br&这个决定把中移动的员工坑得不轻,作为政治任务想干得干,不想干也得干,除非是自己不想干了。简而言之,移动员工苦干苦熬了多年,TD-SCDMA网络于2013年底算是基本成熟了,速率和稳定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正准备着来年好好干,把失去的客户再抓回来。结果12月4日政府发了TD-LTE的牌照,中移动高层决定全力上4G,TD-SCDMA网络不再继续投入了。&br&这事咋看呢,好比还是那个菜场伙计,当了小老板后守着犄角旮旯的菜摊子苦苦经营,买菜的还多是自家亲戚,刚要开始盈利了,菜场要搞四期建设了,他果断弃了菜摊改卖海鲜了。这事该如何评价呢?单从这几年的收益来看,小伙子不如继续扛活挣的钱多,但自己当老板的机会就会越来越渺茫,虽然盘下了铺子后头几年没挣到钱,但打下基础了,从长远看是正确的选择。&br&4、韩国和日本也在扑腾&br&甭看韩国和日本比中国发达,但也没能进了国际电信标准圈子,跟3G之前的中国一样,是菜场外面扛活的伙计。当然了,韩国日本有技术有财力也有抱负,在国际电信标准方面也一直在扑腾,但争夺标准实在是太难了,他们也非常地不容易。&br&前些年有段时间国产行货手机阉割了Wi-Fi功能,遭到了用户的一片骂声,后来又恢复了,这背后其实是一场国际电信标准的争夺。很多人不知道,韩国搞得比中国更凶,他们力推自主的标准并拒绝Wi-Fi,下了大力气也砸了大钱搞国内市场,最终以失败而告终。&br&大家都知道的小灵通,是日本研发出来的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它以费用低廉而著称,曾一度风靡于亚洲。小灵通也想打入国际标准,甚至日本政府为它颁布了高速无线通信的牌照,在原有技术上发展出来了XGP(eXtended Global Platform)技术,作为日本自主技术试图向4G进军,结果也是砸钱无数后彻底地失败了,承办的企业也因此破产。&br&韩国日本的努力看起来是失败了,但并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他们在相关研究方面得到了许多收获。进军国际电信标准是进取型国家的必然选择,中国扑腾的效果比韩日要好,TD-SCDMA被纳入到国际电信标准体系是重大胜利,彻底改写了国际通信史。&br&这些年中国在国际电信界已经折腾出了点样子,在引领5G发展的无线通信研究论坛组织的首批成员中,印韩日各有一个专家,而中国有两个。2013年2月,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联合成立了“IMT-2020推进组”,旨在提升中国的5G技术,并加强与国外组织和公司的合作,中国现在是全球公认的推进5G最积极的国家之一。&br&没有谁一出世就是光芒万丈的,打入新的领域必然是步履蹒跚甚至跌跌撞撞,中国在3G时代争标准是个成功的战略,抓住了难得的历史机会,如果当时不挤进去,现在就更加不可能了。这些年的历程可以用三句话来描述:3G时连滚带爬,4G时翻转腾挪,期望5G时能引领世界。&br&5、中国的电信企业垄断吗?&br&电信企业与煤气、自来水、邮政、电力等企业一样,属于行政性垄断企业,这种垄断的目的不是为了牟利,而是为了保障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试想一下,如果谁有钱都可以开个自来水厂,喝死人后老板跑了咋办?这种旨在保护公民的行政性垄断在全球国家都是一样的。&br&西方发达国家的全国性电信运营商多是三家以下,四家的不多,而中国有三家全国性运营商,分别运营三个3G国际标准,实事求是地讲,垄断程度非常低,特别是与电力和两桶油相比,被称为垄断企业非常冤。电信企业员工的日子很不好过,节假日也得去街上摆摊,为争地盘打群架的事件时有发生,试问哪家真正的垄断企业员工会这样苦逼?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源于中国特色的电信管理体制。&br&在西方发达国家里,运营商的频率是自己拍来的,技术体制是自己定的,业务也是自己开出的。但中国的电信运营规则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规则非常明确:频率是工信部划分的,技术体制也是工信部指定的,业务还是工信部安排的,工信部把苦活攥在手里,看谁家肥了就塞给谁,不接不行,干不好不行,干得好也未必行,因为隔几年就要杀肥猪,正式说法就是“电信重组”。&br&最近,工信部把基站建设业备剥离出来搞了铁塔公司,我认识的一些运营商中层技术人员正在纠结要不要去铁塔,反正运营商员工就甭想安安生生地挣钱,过几年就得鼓捣你一次。从这个角度而言,政府控制电信企业是非常成功的,运营商从来就没有过尾大不掉之势,从来就是想咋捏鼓就咋捏鼓的,充分实现了国家意志。&br&工信部是个严厉的婆婆,三大运营商是三个小媳妇,只敢互相掐,却从来不敢得罪婆婆,频率、体制、业务都在婆婆手里攥着呢,婆婆下的命令有道理的要执行,没道理的也得执行,而且越没道理的越得利索地执行。就拿“村村通”来说吧,工信部要求全国95%以上的山区农村都得有信号,资费还必须低于城镇标准,从商业运营角度而言,这就是一个没道理的命令。&br&道理非常简单,越是发达地区,电信运营的成本就越低,利润就越高。在楼顶上建基站和接电都很方便,维护人员骑个电瓶车就能管护几十个,每个基站所服务的客户数量多,客户每月动辄上百元的费用。而在偏远山区,建个基站需要挖地基架铁塔,需要铺设专门的电缆和光缆,维护成本也高,可一旦建成了,只能收到附近几个村的话费,用户的月费用普遍不超过20块。&br&在偏远山区建基站必然是亏本的,但运营商还必须屁颠屁颠地干好,这种中国特色在其它国家是难以想象的。那钱从哪里来呢?那只能从大城市用户身上薅羊毛了,国内大城市电信运营的成本低于国外发达国家,但资费并不便宜,其中有一部分就是支援贫困地区了。&br&“村村通”政策令国内的信号覆盖率非常高,你在高速公路和国道上开车,即使没有人烟的地区也是有手机信号的,国内人士对到处都有信号已经习以为常了,但去了美国和澳洲就会有新的体会,郊外是经常没信号的。联合国把电信权利也认定为一项人权,向各国提出要保障偏远山区贫困人士的电信权利,中国的人权记录并不好,但在电信权方面还真的是一个亮点。&br&6、你被国家绑架了吗?&br&很多网友的观点是“我才不管什么抢夺标准,我掏了钱就得要最好的服务,谁也甭想绑架我,谁也甭想逼我用烂货”。作为消费者这种观点无可厚非,我对他们的回答是:3G国际标准一共有三个,中国三大运营商分别独立运营这三个标准,而且都开设了全国性网络,您可以自由选择,国家从来就没强制过您。&br&有人希望继续使用2G时购置的移动号码,却享受联通的3G服务,携号转网在国际上有过先例,但并不是普遍做法,这是公司的营销手段,并不是必须尽的义务。手机号码在法理上也不属于个人资产,而是与某家运营商的一个商业约定,你主动解约后就会废止,好比你家的门牌号是88,搬到另一条街后门牌号就会变了,不能任由你把门牌号也扛过去。&br&有人赞赏国外的市场运营机制,认为韩国日本的巨头企业争国际标准花的是自己的钱,破产了是他们自己的事,没有浪费我的钱,而中国是政府在后台出钱运作,花的是纳税人的钱。起码在20年前,中国的IT企业还很弱小,根本没有一家能独自挑起争国际标准的大梁,若不是国家出面搞,肯定会错过时机。如果你一定反感和反对这种机制,我只能对你说:谁让你不幸生在中国?&br&7、政府是咋支持创新的?&br&日下午,中国电信CDMA网络大范围出现故障告警,涉及到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原因是美国GPS系统升级,影响了CDMA的全网同步。中国电信经营的是3G美标CDMA2000,若没有GPS授时则只能维持72小时的安全运行。简单地说,中国电信3G网络的安全被捏在美国政府手里,因为他们在这个国际标准中植入了GPS这个关键项。&br&很多人批评我具有冷战思维,我的反驳是:俄罗斯跟美国不对眼,搞了格洛纳斯可以理解,那欧洲国家为啥不使用免费的GPS,也凑钱搞“伽利略”工程呢?再搞个相同功能的卫星定位系统图个啥?美国又不是他们的战略假想敌,糟蹋这个钱做什么?&br&即使是意大利、西班牙这样中小国家,也不愿意把自己国家的军事和经济命脉放在美国政府手里,虽然国库不富裕,凑钱也得要搞自主性的卫星定位系统。中国作为大国更是如此,欧盟搞“伽利略”缺钱,想拉中国这个土豪入伙,中国当时正苦于北斗一代的不给力,马上入了伙并拍了两个亿,但后来发现入伙的还有日本印度,中国不想跟他们共享战略资源,于是痛下决心退出,背水一战搞自主的北斗二代。&br&2006年“伽利略”工程打上了首颗卫星但没有开通,只占了轨道没占频率,原因是开通得花钱,而欧洲缺钱,中国这个土豪也退伙了。而中国2007年打上了第一颗卫星后立马开通,随后一箭多星地连续打,入了轨就开通,终于把欧洲打急眼了。因为国际规则是“卫星轨道和频率先占先得”,后上去的必须避让已在轨的,而北斗与伽利略技术体制相同,规划的轨道和频率有很大部分是重合的,两家的申请国际电信联盟都批准了,反正谁先占上算谁的。欧洲急眼后找美国来向中国施压,中国不甩他们继续拼命打卫星,预计2020年前打满35颗建成全球定位网,有钱就是任性啊。&br&必须谈谈“卫星轨道和频率先占先得”这条国际规则了,这是发达国家联合制定的利已性规则,这其实是很不公平的,为啥不给北朝鲜和刚果留点轨道和频率呢?等人家发展到能打卫星了,轨道和频率早就被占完了。但国际规则就是这样,你北朝鲜和刚果现在抗议也没用,谁让你们没本事打卫星占地呢?中国政府有钱了,现在终于沾了这条国际规则的便宜,以前吃的哑巴亏太多了,现在有便宜不占王八蛋。&br&北斗二代定位导航系统已经在亚太地区运行了,我国近10万艘渔船安装了北斗定位导航用户机,渔政通过北斗发送12500条气象警报,曾救助渔船6艘,旅游船1艘,救助渔民27人,游客6人,危重病人1人。北斗短信月高峰70万条,渔民称船上只供奉两样东西,一是妈祖,二是北斗。&br&为什么国产的北斗这么受渔民欢迎,最重要的原因是GPS没有的一项功能--短信,渔船在海上遇到风险,使用GPS能获得自身的坐标信息,但却无法通知给渔政救援部门,还必须另外配备海事卫星电话。而北斗不仅能定位,而且还能发短信,按一下就把“出事了,速来经纬度某处救我”的消息发出去了,非常方便可靠。&br&在渔船上装套北斗花多少钱?政府补贴九成,渔民只象征性出点,这比GPS+海事卫星电话组合便宜多了,渔民当然乐意得很。那发一条卫星短信多少钱呢?答案是三毛,这当然是远低于成本的象征性收费,但政府有钱就是任性,轻轻松松地就把GPS挤出了渔船。&br&我是学院指派的北斗二代联络专家(我水平不够,是凑数的伪专家),参加政府举办的北斗二代推广会很有感触,一帮子搞GPS出身的公司老总坐了一屋子,科技局长出来讲话划了道,说继续搞GPS当然可以,政府绝不会干预但也不会支持,但若搞北斗二代的话,企业享受高新企业免税待遇,有政府支持的研发经费,可以申请政府资助的科研项目,老总们非常上道,纷纷表示要搞北斗二代。&br&这事咋看呢?北斗二代的技术体制与GPS很类似,虽有点后发优势,但由于不如GPS成熟,起码在现阶段与GPS公平竞争不过,但政府很任性,力推北斗二代没商量。值得注意的是,政府的手法变了,不再搞限定性控制了,改成了划道利诱法,政策和资金摆在明处,任由你自主选择。废话,明摆着搞北斗能挣政府的钱,傻瓜才会继续搞GPS,政府就是希望你这样想。&br&中国正在跟亚洲国家谈北斗二代的合作问题,简单说就是让外国也形成使用甚至依赖北斗的局面,当然要先让利了,必须便宜到令人发指才行,但这算不算糟蹋中国纳税人的钱呢?美国老大哥给我们做出了表率,1994年美国政府宣布,在10年内向全世界免费提供GPS的使用权,他们糟蹋美国纳税人的钱更厉害得多,但获得的战略优势地位也更大得多。中国必须向美国学习,学习他们的大战略和大局观。&br&2015年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当然我们还可以继续使用“人均”算法示弱以获取国际便利,但作为一个国家整体,必须得有大国战略和担当,再想搭便车和跟跑恐怕是行不通了,巨大的经济体量也逼得你必须领跑,国人也不能再有弱国寡民的心态,不仅不能畏惧领跑,还要有让小国跟跑和搭便车的心胸。&br&【后记】&br&与其它谈TD-SCDMA的文章不同,这篇没有专业术语,全是大白话,而且是没有一丝火气的心平气和的大白话,不指望所有网友都认同,只是希望他们能知道,有相当多的科技工作者就是我这样思考的,只是这些科技工作者很忙,他们没时间讲这么长的道理罢了。我很相信,这篇文章说出了很多网友的心声,如果您觉得认同,不妨打赏五元,作为对我劳动的回报,穷老师也想吃次蓝龙虾和白松露,最不济也得吃碗牛腩啊~
转载:年代久远,出处未知,侵删 浅谈中国通讯产业博弈和4G现状 近日,关于TD-SCDMA的讨论再起风波,作业较资深的通信业内人士,我认真写了篇8000字的文章,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文章没有专业术语通俗易懂。我确信,有相当多的科技人员与我的观点一…
【转载】中国标准TD-SCDMA之殇:2000亿投资打水漂&br&(转帖有点长,大家给点耐心看,挺有意思的)&br&&p&TD-SCDMA网络可能是有史以来最短命的一张3G(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p&&p&财新记者从多位知情人士处获悉,随着4G时代的到来,中国移动将不再追加TD-SCDMA的新建投资。TD-SCDMA网络未来的目标是维护以保持网络稳定,逐步将过去发展的TD-SCDMA用户过渡到4G(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上。这意味着从现在开始,TD-SCDMA网络将走向自然衰亡。上距G牌照发放,TD-SCDMA网络从2万个基站开始踏上商用之路,不过短短五年。&/p&&p&实际上,早在中国移动一年前上马4G时明确将4G的语音服务回落到2G(第二代移动通信)网而不是3G网时,TD-SCDMA就已被放弃了。&/p&&p&或者说,在更早以前的2009年,当中国移动受命组建TD-SCDMA网时,便明确这张网只是一张过渡网络,要求制造商在组网时必须兼容TD-LTE(第四代移动通信的两大标准之一,另一标准为LTE FDD),TD-SCDMA的命运就早已注定。&/p&&p&这是一张举全国之力打造的3G网。尽管运营商被迫为之,多年来花在TD-SCDMA网络上的投资仍然不菲。根据野村证券的统计,截至2014年底,TD-SCDMA网络建设累计投资超过1880亿元。加上中国移动投入的终端补贴、营销资源,保守估计投入远远超过2000亿元。&/p&&p&“现在,TD-SCDMA网络的利用率约30%。随着TD-SCDMA用户转向4G,这笔巨大的投资永远收不回来了。”野村证券副总裁黄乐平对财新记者说。&/p&&p&TD-SCDMA曾经赖以立足的“自主知识产权”,如今很清楚是一个被夸大的神话。中国一家知名设备厂商负责专利研究的中层告诉财新记者,有没有TD-SCDMA都不影响中国企业的专利实力。一是在其他两大国际3G标准里面,中国企业经过多年研发已经拥有核心专利,如华为在WCDMA领域拥有的专利超过6%,在LTE里拥有的专利达到15%,中兴在LTE里的专利也有13%;二是在一个国外无人使用的技术里,拥有再多的专利又有什么用?何况,中国企业在TD-SCDMA里拥有的核心专利,业界主流的看法是只有百分之十几,并不比中国企业在WCDMA及LTE里拥有的专利多。&/p&&p&“你不能因为在通用跑道上起步比别人晚,就以为不能追赶,转而自己去挖一条跑道。现在看得很清楚了,挖的跑道最终还是拐到通用跑道上去了。”拥有30多年电信从业经验并曾在中国知名电信制造商担任高层的一位加拿大电信专家说,“中国的TD-SCDMA实际上是把中国的电信企业引上了一条背离主流技术的路,等于是花中国移动的钱,在错误的技术方向上,培养了一批无法跟上国际主流技术的企业。”&/p&&p&中国标准横空出世&/p&&p&一位早期曾经积极为TD-SCDMA奔走的电信老专家,几年前就开始后悔。他说:“我没想到TD-SCDMA最后会演变成一场运动,会要求运营商只能上TD-SCDMA。我们的初衷不是这样。”&/p&&p&他仍然认同当年支持TD-SCDMA成为国际3G标准。“在当时,这是一个必然的选择。”他认为,2G时代,中国只是看懂和学会使用别人制定的标准,后来中国整个电信产业界都希望能真正参与3G标准制定,搞懂游戏规则,同时为中国企业赢来一点话语权。&/p&&p&这位专家回忆:“世界无线电大会给3G分配的频率有FDD和TDD两种。GSM/WCDMA都是FDD频率,国外厂商在FDD上耕耘了几十年,中国厂商包括华为、中兴都是刚刚起步,根本没法竞争。而国外厂商关注TDD比较少,我们认为,中国在TDD领域提自己的标准,成功的希望要大一些。等成功之后,再慢慢深入到更多领域,一点点积累自己的实力。”&/p&&p&一开始,中国人曾经尝试在WCDMA中增加话语权。其时,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宣布采用与国际合作的方式制定3G标准,特别是欢迎中国、日本、韩国加入。中国于是成立了3G无线传输技术评估协调组,由李金清、李默芳、曹淑敏、沈少艾等电信专家组成,参与欧洲3G标准的评估。他们参加了欧洲标准组织在西班牙举行的3G标准讨论大会,当时倾向于支持WCDMA。他们也希望将自己的技术融入欧洲的WCDMA技术标准里,还曾专门邀请欧洲标准组织来到中国,组织北京邮电大学、东南大学的电信专家们与他们讨论。&/p&&p&“我们想着通过指出别人的WCDMA存在缺陷,趁机把自己的专利加进去,结果中国的几个专家一说话就被人家驳了回来。他们提的问题别人早就考虑到了,每个参数都有理有据,连怎么来的都说得清清楚楚。” 一位参与标准制定工作的专家感叹,“我们根本没有机会。”&/p&&p&转向TD-SCDMA的过程来得突然。日,国际电信联盟(ITU)规定的提交3G标准提案截止日的前一天,中国以“CATT”(邮电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的名义提交了TD-SCDMA标准提案。而中国是在1998年初,才由时任国家邮电部科技司司长的周寰在一个内部会中提出,要提出中国自己的标准。之后周寰找到当时邮电科学技术研究院相关技术带头人李世鹤,请他主持,给定三个月拿出提案。&/p&&p&如果追根溯源,仓促上马的TD-SCDMA 源自西门子的TD-CDMA技术。当时,西门子的这一方案因技术上过于繁复,在欧洲标准组织关于3G标准的竞争中已经败给了爱立信、诺基亚等支持的WCDMA标准。用一位电信业内权威人士的说法,在西门子研究部参与3G研发的李万林的推荐下,西门子决定用这一技术与中国人合作,由中国人来提出新的3G标准。“TD-SCDMA里面真正中国人研发的专利主要就是智能天线。”上述电信权威人士说,按照李万林当年的说法,邮科院的智能天线及相关技术正好解决了一些西门子方案无法解决的问题。&/p&&p&不过,智能天线在新标准里的作用在当时就有争议。长期担任中国移动总工程师的李默芳曾在欧洲标准组织介绍TD-SCDMA的智能天线有优势,遭到一位外国专家的反驳:“天线技术可支撑任何无线传输技术,如果一个系统过分依赖天线,说明这个技术或许有缺陷。”李默芳当时无言以对,只能强硬表示中国的运营商要使用这个技术,希望纳入国际标准。据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移动198号段尾号什么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