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低压线路压降计算公式 ΔU%=2IR/U 为什么要乘以2

三极管放大电路如图所示,已知三极管的UBEQ=0.7V, = 100,各电容在工作频率上的容抗可略去
三极管放大电路如图所示,已知三极管的UBEQ=0.7V, = 100,各电容在工作频率上的容抗可略去
(1)假设三极管基极电压为UB,则&&&IBQ=(Vcc-UB)/RB1-(UB/RB2)&&&&&(a)&&&&&UB=UBEQ+IEQ*RE=0.7V+101*IBQ*RE&(b)(a)(b)两式中,只有IBQ和UB为未知数,两方程可以联立求解出来,前提是Vcc必须知道;ICQ=βIBQUCEQ=Vcc-(Rc+Re)*ICQ(2)微变等效电路,如图所示.(3)Av=-βRL'/rbe=-{100*1.5k/[300+(1+β)*26/IEQ]}(4)输入电阻Ri≈rbe=[300+(1+β)*26/IEQ]&&&&输出电阻Ro=Rc=3KΩ
名师点评:
小苹果xwqk
我有更好的回答:
剩余:2000字
与《三极管放大电路如图所示,已知三极管的UBEQ=0.7V, = 100,各电容在工作频率上的容抗可略去》相关的作业问题
基极电流=(15-0.7)/475K=0.03mA集电极电流=基极电流*β=0.03mA*50=1.5mAUCEQ=15V-3K*1.5mA=10.5V
1.&Ibq=(Ucc-Ubeq)/Rb=(12V-0.7V)/300kΩ=0.0377mAIcq=βIbq=60x0.0377mA=2.26mAUceq=Ucc-RcIcq=12V-3kΩx2.26mA=5.2V2.&微变等效电路&3.&输入电阻Ri≈rbe=rbb+UT/Ib
你好:1.12-0.7=11.3V,IB=11.3V÷280K=0.04mA,IC=0.04×60=2.4mA,UC=2.4×3=7.2V,UCE=12-7.2=4.8V,大于饱和电压,所以工作在放大状态.2.手机无法上图,可以参照模拟电子技术第四版中,三极管放大电路分析一章.3.Au=-60×2÷0.96=-125倍
没图啊 ,方法很简单,初学者可以先画出直流通路,在根据电路分析的基础求解,实在不懂就把图传上来
楼主,我来说一下吧: 我觉的楼主的问题主要出现在没有完全理解波特图所给出的信息的意义,对于楼主所给的两种辨别方法,是没有矛盾的,只是书上没有讲清楚罢了,我来详细说明一下: 看斜率,若斜率是20db每倍频,就是一级放大,若是60db每倍频,就是三级放大.她是一个线性关系(楼主不懂,可参照参考书,若再不懂,我再解释吧).图
第一题是个斩波发生器,具体多少的输出电压由三极管的型号决定,假如安装常规的HEF=100来考虑的话,.算了,不去细看了,直接给你个猜的结果吧,范围为9V~27V第二题是个运放恒流电路,何来电压放大倍数之说?第三题有点啰嗦,打字挺累的,课本上的题,你翻书去吧第四题(15-1.4)/134=0.101mA
1、uo1=ui = 0.8.第一级运放是电压跟随器.2、uo2=-uo1*(Rf/R1)=-0.8*(10k/5k)=-1.6.第二级运放为反相放大.3、uo=uo2-uo1=-2.4
关于这些问题,建议你上百度或新浪搜一下,看看有没有相关信息或资料可以帮你解决.
打开时:Uab=3V,Ucd=0V闭合时:Uab=0V,Ucd=2.93V
初始值uc(0+)=uc(0-)=0,稳态值uc(无穷)=120V,时间常数T=RC=0.0003s,即得uc=120(1-e指数(-10000t/3))V,ic=Cduc/dt,uR=(180ic+uc)/120=…
你是上大学的么= =有个公式是已知始末态就可以求了的,具体方法是积分积出来的,详见一阶线性电路暂态分析的三要素法.查一下大学电工书就有了...(东西好难打就pass了,见谅..)
答案是:1.2.3因为1.当滑动变阻器电阻为0时,电流最大,所以I(A)=U/R ,I=6/10=0.62.同理,当滑动变阻器电阻为50时,定值电阻电压最小,U=U(总)*(R1/R(总))=6*十分之六=1V3.当滑动变阻器电阻为0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最小,所以最小电功率为0W 再问: 我也是这样答的,但答案选
A、B、C三个元件串联,因此流过三个元件的电流都为2A,方向为顺时针指向.对于元件C,两端电压为6V,参考方向为由上而下;电流正方向也为自上而下,因此其吸收功率为:Pc=2×5=12W对于元件B,其电流正方向为自左至右,且元件B吸收功率为8W,因此其两端电压方向为自左至右,其电压Ub=8/2=4V.因此,对于元件A,其
R2、R3并联的阻值:R并=R2×R3/(R2+R3)=8×8/(8+8)=4(Ω)电路总阻值:R总=2+4=6(Ω)求I1:I1=U/R=12/6=2(A)求U2(R2、R3两端电压):U2=IR并=2×4=8(V)求I2:I2=U2/R2=8/8=1(A)∵R2=R3∴I3=I2=1A
uo1 = - ui1 * R2/R1uo2 =((uo1 * R6 + Ui2 * R3) / (R3 + R6)) * (1 + R5 / R4) = ((Uo1 + Ui2) / 2) * 2 = Uo1 + Ui2 = Ui2 - ui1 * R2/R1R2 是反馈支路,是电压并联负反馈.R5 是反馈支路,是电
第一个运放接成跟随器方式,输出等于输入;第二个运放接成反向比例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 A=-Rf/Ri=-5,所以 Uo=-5V. 再问: 听不懂再问: 能给我写出来吗? 再答: A1=1A2=-Rf/Ri=-5R1/R1=-5Uo=Ui×A1×A2=100mV×1×(-5)=-5000mV=-5V 再答: 前面笔误,应
8.7V,(8+0.7)V.稳压管要工作在反相状态才能稳压,从现在的这个电路看,Dz1是稳压,而Dz2工作在正向导通状态,此时的稳压管相当于一只普通二极管.所以Uo=Uz1+Uz2=8+0.7=8.7V. 再问: 那是不是低于8.7VDz1就截止了,Dz2就没电流流过了,U0就为8V了?当电压高过稳压二极管稳定电压的话
uo=(1+R3/R1)*[R4/(R2+R4)]*ui=(1+150/50)*[150/(150+50)]*2V=4*(3/4)*2V=6V
答案是放大区么? 我也在看模电~可以讨论讨论哈~Ube=0.7=Vcc-Ib*Rb,所以Ib=0.0000143A又因为Ic=贝特*Ib=30Ib所以,Uce=Vcc-Ic*Rc=4.57V所以BE正偏,CB反偏.输出特性在放大区,输入特性曲线可以选Uce>1以后的任意一条曲线~ 如果楼主找到正确答案 也希望告诉我一下关于初中功率的计算,p=i方r和u方除以r,只能用于纯电阻电路,原因是什么,具体点.
关于初中功率的计算,p=i方r和u方除以r,只能用于纯电阻电路,原因是什么,具体点.别只回答有的转化成机械能,我知道这个,但是如果我能知道发热部分的i和r,不是一样可以算功率吗?就是说的具体点,有的具体的题目可以帮助分析吗,不是纯电阻的那部分占用电压了没有,
这其中有电能 = 内能(热能)+ 其他能 这个 式子 只能计算内能 而纯电阻电路 只有内能,这样 清楚不
我有更好的回答:
剩余:2000字
与《关于初中功率的计算,p=i方r和u方除以r,只能用于纯电阻电路,原因是什么,具体点.》相关的作业问题
本身这个说法有问题.从能量转化角度看,纯电阻电路将电能通过电阻全部转化为热,发热的是电阻,所以可以用;而带电动机的转化一部分为机械能,不同于电阻的能量转化方式,故不能用.对于输电线路,其损失功率为线路的电阻消耗的热,所以可以用P=I^2 * R 再问: 电动机和它的转换方式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转换为机械能就不能用?而转
公式W=UIt是计算电路的总功率的大小,适用于任何的电路,当为纯电阻电路时,根据欧姆定律I=UR,可以推到出W=I2Rt,W=U2Rt,所以W=I2Rt,W=U2Rt只能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因为欧姆定律R=U/I本来就是纯电阻电路中才试用.比方说电动机不是纯电阻电路,U/R远远大于实际的I,因为大量的能量被用于切割磁力线做功;如果强制不让电动机转动则成了纯电阻电路,I远远大于额定,电机很容易烧掉.PS.加分吧...
因为纯电阻电路才有欧姆定律 U=IR然后可以变形成W=I^2Rt或者W=U^2/Rt
区别当然有.照明电路可以直接用P=UI算就可以了.前提条件是该线路全部为220V,且无电感性电路存在.三相电机计算功率有点点复杂.总的来说P=3U相*I相或者,P=√3U线*I线.这个相电压相电流和线电压线电流要看电动机是用的那种接法才能确定.电动机铭牌上标注的功率是电动机有效功率,标注的电流是输入的电流,还有一个功率
这是定义式:P=W/T (普遍使用)这是计算式:P=UI (适合于所有电路)这是导出式:P=I²R=R/U²(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定义式就是由定义导出的式子计算式就是计算式普遍应用导出式就是由计算式导出的用我给你导一下子吗?用的话追问纯电阻电路就是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能,比如电炉子,电暖气,电褥子,电暖
普适公式有:W=Pt=UIt=UQ,P=W/t=UI,Q=I2Rt;欧姆定律及由欧姆定律推导出来的公式都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如:I=U/R,W=I2Rt=(U2/R)t,P=I2R=U2/R,等等.
Q=I2RtW=IUt是任何情况都可以用的,W=I2RtW=U2t/R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热效应)
阻元件的电路,或有电感和电容元件,但它们对电路的影响可忽略.电压与电流同频且同相位.电阻将从电源获得的能量全部转变成内能,这种电路就叫做纯电阻电路.例如:电灯,电烙铁,熨斗,等等,他们只是发热.它们都是纯电阻电路.但是,发动机,电风扇等,除了发热以外,还对外做功,所以这些是非纯电阻电路.基本上,只要电能除了转化为内能以
总功率就是用总电流、电源电动势、总电阻算的 就是用那些公式纯电阻电路中,电流做的功就是发热.是电能转换成为内能的一个过程,所以说在纯电阻电路中功率是发热功率
均不能.R=U²÷P的来历,是用P=UI,然后将欧姆定律I=U/R带入得到的.而欧姆定律也只能适用于纯电阻电路中.既然是非纯电阻,欧美定律不适用,就不能带入,就不能得到R=U²÷P了.这个最好是记住,不太好解释为什么欧姆定律不能使用于纯电阻,就是一种客观现象.
对于一个非纯电阻电路·计算整个电路的电功率,应该用加载在这个电路中的电压与整个干路电流的乘积····要是用U^2/R的话是不合适的···因为该电路非纯电阻电路··有其他电容或者什么的其他电器也实际相等于电阻的效用···因此··不能直接用U^2/R,而适用UI注`你所说的为什么不能用万能公式P=UI,其实用万能公式算出来
非纯电阻电路功率:可用的:P=UI不可用的:P=I^R(注意该公式不象你所说的能用)P=U^2/RP=W/t(这个公式都能用) 计算电热的公式:Q=I^2Rt(都能用)
用P=U^2/R或P=IU,不能用I^2R.后者是用来算热功率的,纯电阻电路可以用,因为纯电阻电路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能,但非纯电阻电路会有一部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不能混用.
三相对称电阻电路三角形接法,总功率25000W=3x相电压(380)x相电流.相电流=21.92A你算的线电流37.98A是对的.相电流=37.98/1.732A也没错,到这里已经结束了.后面不存在什么ab之间电流ac之间电流,最后答案错了. 再问: 你好,再次请教你,那么我在这个回路上面配上断路器,只需要选择额定电流
非纯电阻电路,UIT确实不=I方RT,因为U不=IR,欧姆定律只对纯电阻成立,你这个R只是纯电阻值.除了纯电阻的电能转化为热能,还会有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比如电机通电会输出机械能
两个式子都可以用的,只不过P=U²/R,这个U必须是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值 再问: 嗯嗯。谢啦
一只额定功率1000瓦,额定电压220伏的电阻,电阻为:R=U*U/P=220*220/欧姆,接到220伏电路上,电流是:I=U/R=220/48.4=4.55安;一只额定功率1000瓦,额定电压380伏的电阻,电阻为:R=U*U/P=380*380/欧姆,接到380伏电路上,电流
非纯电阻电路,w=UI,这是电路总功率Q=I方R,这是电路热功率W-Q,就是其余的功率.比如电动机,水泵什么的机械功率 再问: 已补充问题。请重新回答 再答: 在非纯电阻电路中,U=IR这个公式的U,并不是电源的U了,只是负载等效电阻分得的U所以判断一:Q=I方Rt对,判断二:U=IR错再问: 请详细说明相关理论知识。大家都在搜
各电路,直流电压U1=3V,电阻R=1K&O,二极管正向压降0.7V,求U0.过程。。。
chenxuebin88320的答复: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稳压管的稳压特性:你可以将稳压管理解成是一个智能自动可调电阻。它有最大阻值(某些时候可以认为是无穷大,比如当一个5V的稳压管直接接在4V的电源两端时,由于电源不足5V,故呈高阻状态,通过稳压管的电流非常非常非常小;它也有最小阻值(某些时候可以认为是0,比如当一个5V的稳压管直接接在10V的电源两端时,由于电源远远大于5V,稳压管为了实现规定的电压值,不得不呈现极低阻值以求与电源内阻产生一个合理的分压,但是这个时候由于它自身功率的不足,强大的电流足以使它雪崩,这就是所谓的击穿;它同样还有一个我们所应用的稳压浮动电阻区间,那就是以上两者之间,比如你用一个可调电阻将它串在10V的电源上时,你每每调动可调电阻,稳压管为了得到稳压值,自身内阻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如果你将可调电阻调为0,它就跟着击穿,如果你将可调电阻调为1000K(一般稳压管最大内阻没有这么大!@_@这个问题讨论有什么实际意义?得: IR=U (R+3)*(5/6)I=U 两式相除解方程得R=15欧 由IR=U I'=3I 得R&=(1/3)R R&=R1R2/(R1+R2)=1/R1 得R2=7.5欧(R2为新加入的并联电阻)。两个硅稳压管的稳压值分别为Uz1=6v,Uz2=9v,把它们并联相接时可以得到几种稳压值,分别是多少,为什么?
两个硅稳压管的稳压值分别为Uz1=6v,Uz2=9v,把它们并联相接时可以得到几种稳压值,分别是多少,为什么?
两个硅稳压管的稳压值分别为Uz1=6v,Uz2=9v,用于加电阻的正常稳压时,把它们并联相接时可以得到2种稳压值,分别为6V,和0.7V.因为是两个稳压管正向并联,在并联前电阻前加的电压要大于9V,可是6V要导通稳压,所以正向并联时稳压值为6V.当有一个为反向并联时,硅管正向电压为PN结电压,约0.7V. 再问: 什么叫正向并联,稳压管利用的不是反向击穿特性吗? 再答: 正向并联,是指有6V稳压特性和9V稳压特性的的那两个正电压端并联在一起。稳压管利用的是反向击穿特性,此时稳压值为6V。要是有一个倒向并联时,就为约0.7V了。
我有更好的回答:
剩余:2000字
与《两个硅稳压管的稳压值分别为Uz1=6v,Uz2=9v,把它们并联相接时可以得到几种稳压值,分别是多少,为什么?》相关的作业问题
1.设正向导通电压为0.7V串联:6+9=15V,0.7+0.7=1.4V,0.7+9=9.7v,6+0.7=6.7v,共4种.并联:同向并联为0.7V,反向并联按并联的先后分为6V,9V两种,合3种.2.a.20V;b.1.4V;c.13.7V;d.7.7V; 1楼的,稳定电流是稳压管正常工作时的最小电流,不能小于这
说明:应该是【有两只“稳”压管,一只“稳‘压管的稳压值为……】才能符合你的题义!&&&&&&&&&&&&&(1)应该是七种,0.7V & & 6V & &nbs
(1)a=1,b=72,a+b=73(2)a=2,b=72,a+b=74(3)a=3,b=72,a+b=75(4)a=4,b=72,a+b=76(5)a=6,b=72,a+b=78(6)a=8,b=9,a+b=17(7)a=8,b=72,a+b=80(8)a=9,b=72,a+b=81(9)a=12,b=72,a+b=
1.串联可以得到 4+0.7V,12+0.7V,4+12V.2,并联,可以得到0.7V ,4V.图就不用画了,二极管就正负极,颠倒个就明白了.
一.它们串联相接有四种稳压值:1.2V,6.7V,8.7V14V.二.)若将它们并联相接有两种稳压值:0.7V,6V. 再问: 为什么~~~~~~~~~~~ 再答: 串联有正串和反串,并联也一样有正并和反并。搞错了1.2V应该为1.4V.
电源串联一电阻再串接如下:1、要获得电压0.5V:使用任意一只稳压管正相连接2、要获得电压5V:使用3.5V一只反向和三只稳压管正向串联.3、要获得电压4V:使用3.5V一只反向和一只稳压管正向串联.4、要获得电压9V:使用8.5V一只反向和三只稳压管正向串联.5、要获得电压12V:使用3.5V一只反向和8.5V反向串
限流电阻和稳压管串联起到限流和分压的作用.稳压管正常工作时,当外加在稳压管和限流电阻上的电压发生变化时,稳压管上电压不变,变化的电压全部加到限流电阻上去了,同时限流电阻限制电流过大防止稳压管烧坏.如果没有限流电阻,稳压电路正常不能工作.因为外加电压变化时还是加在稳压管上.
稳压管前面要串联一个电阻限流,避免电流过大烧毁稳压管,12伏稳压管输入24伏电压,限流电阻功率要很大,不合算的.电阻值=(输入最大电压-稳压电压)/总电流.可以看出用稳压管的稳压电路在限流电阻上要消耗能量,稳压效率差,稳压精度差.现在三端集成稳压器很好用,没人用稳压管了.12伏电路用7812集成块最好,输入20伏至15
总电流I=0.005A+(8.2V/1100Ω)=0.A;分压电阻阻值R=(U总-8.2V)/总电流I=559.88Ω 再问: 正解答案为R=470欧 (其中 Iz=9.1mA, IR=14.5mA) WCACT 你的上述解法是我的开始解法,但不对,求解释 再答: 稳压管及其并联的电阻RL端电压均恒为
当输入电压为正弦波的正半周期时,电压高过5V,则稳压管导通(Dz1的压降为0,Dz2的压降为5V),所以此时输出电压被削顶.同样,输入电压位于正弦波的负半周期,电压低过-5V,则稳压管导通(Dz1的压降为5V,Dz2的压降为0V),所以此时输出电压被削顶. 再问: 稳压管的导通不管电压方向吗?只要高于稳定电压就能导通吗
当RL=8000欧时,不看稳压管,上面的电压就为9*8(1+8)=8V,因此稳压管会起作用,强制RL电压就是6V,IR=(9-6)V/1k=3mA当RL=1000欧时,不看稳压管,RL上的电压为9*1(1+1)=4.5V,因此稳压管不起作用IR=9V/(1k+1k)=4.5mA 再问: 上面的电压就为9*8(1+8)=
这是个自激开关电源,13003是振荡管兼开关管,945为电压调整管,10欧姆电阻通过4148起限流作用,6.2V稳压管和相连的4148起稳压作用,1K电阻和2700P电容串联起正反馈作用. 再问: 能不能说下正反馈的电流回路 再答: 正反馈电路是个微分电路,它把变压器的反馈绕组电压微分后经电阻接到13003的基极使电路
是的,稳压管的电压和电阻的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电压.顺便说一下,稳压管的电流和输出的电流之和等于电阻上的电流,电阻阻值的大小要合适,太大了稳压管电流太小,稳压质量不好,太小了会烧坏稳压管.要根据手册上的参数进行计算,主要参数是稳压电压、耗散功率、和最小稳压电流(流过稳压管的电流).
(1) Vz-- 稳定电压 指稳压管通过额定电流时两端产生的稳定电压值.该值随工作电流和温度的不同而略有改变.由于制造工艺的差别,同一型号稳压管的稳压值也不完全一致.例如,2CW51型稳压管的Vzmin为3.0V,Vzmax则为3.6V.(2) Iz— 稳定电流.指稳压管产生稳定电压时通过该管的电流值.低于此值时,稳压
审查电路图要看整体而不能只看局部,稳压管在电路中是一个“建立新电压”的器件,与它并联的电容是稳定这个“新电压”的重要元件,有“滤波”的功效.而与快恢复二极管并联的电容与电路的性质和作用在整体电路中的作用有很大区别,但万变不离其宗,“电容两端的电压不能突变”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
什么颜色的?有黑色,或是白色的那一段是负极,整流二极管用的时候就是正接正电,负接负,但是稳压管是负接正,正接负,因为它就工作在反向击穿区,还要串电阻,不然的话稳压管就会电流过大而烧毁.
经计算,该电路在u1=-2.58V时处于临界饱和状态,现U1=-5V<-2.58V,所以处于饱和状态,于是:U.=-0.1V(即饱和压降).稳压管的作用是限制U.≮-5V,现U.=-O.1V>-0.5V且U.<5V,所以它处于非工作状态,即不产生影响.(你的问题中字母U未分大小写,严格的说,变量用小写,常量用大写).
稳压二极管(又叫齐纳二极管)它的电路符号是:此二极管是一种直到临界反向击穿电压前都具有很高电阻的半导体器件.在这临界击穿点上,反向电阻降低到一个很小的数值,在这个低阻区中电流增加而电压则保持恒定,稳压二极管是根据击穿电压来分档的,因为这种特性,稳压管主要被作为稳压器或电压基准元件使用.其伏安特性见图1,稳压二极管可以串
W05Z5.6B——约5.6v(5.45-5.73v)2.2的潜水泵600米线路要用多大平方的电线单相的_百度知道
2.2的潜水泵600米线路要用多大平方的电线单相的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是2.2KW吗?还应讲明是三相还是单相的潜水泵,2.2KW单相、三相的都有,提问题时一定要将讲明关键的参数,不然是没法回答你的问题,你也得不到满意的答案。一、先按2.2KW,单相供电,600米的供电距离给你计算并选择导线:计算电流:Ijs=P/U/cosφ=.9≈11.1A;根据导线安全截流量来选择导线,考虑环境因素和敷设方式的影响留20%的余量,即:11.1×(1+20%)≈13.3A;在不考虑供电距离的因素的情况下,选用1.5mm²铜芯塑料绝缘电线合适,它们的安全截流量都是24A,如:BV-3×1.5。600米的输送距离较远,我们要核实一下是否满足要求,根据GB《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中相关要求电压偏差为±5,220V允许压降为11V。ΔR=U/I=11/11.1≈0.99Ω铜芯线:S=ρ×L/R=0..99≈10.4mm²,可选择16mm²铜芯线能满足要求。铝芯线:S=ρ×L/R=0..99≈17.3mm²,可选择25mm²铝芯线能满足要求。选择空气断路器的额定电流应是计算电流的1.1~1.5倍,Ir=1.2Ijs=11.1×1.2≈13.3A;选择Ir=16A的塑壳式带漏电保护微型空气断路器合适,如:DZ47EL-63/2P &Ir=16A 30mA;二、再按2.2KW,三相供电,600米的供电距离给你计算并选择导线:计算电流:Ijs=P/U/√3/cosφ=.732/0.85≈3.9A;根据导线安全截流量来选择导线,考虑环境因素和敷设方式的影响留20%的余量,即:3.9×(1+20%)≈4.7A;在不考虑供电距离的因素的情况下,选用1.5mm²铜芯塑料绝缘电线合适,它们的安全截流量都是24A,如:BV-3×1.5。600米的输送距离较远,我们要核实一下是否满足要求,根据GB《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中相关要求电压偏差为±5,380V允许压降为19V。ΔR=U/I=19/3.9≈4.872Ω铜芯线:S=ρ×L/R=0..872≈2.1mm²,可选择2.5mm²铜芯线能满足要求。铝芯线:S=ρ×L/R=0..872≈3.5mm²,可选择4mm²铝芯线能满足要求。选择空气断路器的额定电流应是计算电流的1.1~1.5倍,Ir=1.2Ijs=3.9×1.2≈4.7A;选择Ir=6A的塑壳式带漏电保护微型空气断路器合适,如:DZ47EL-63/4P &Ir=6A 30mA;
采纳率:94%
这个线路比较长,电缆的话大概用2.5平方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物理U=IR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