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贷款买车注意13大陷阱2个月没有还。银行委托追债公司把车开走。车上我干活的工具一起拉走了。我该怎么做。急急急

专业信用卡、贷款平台咨询电话:
这个最多让你交替还3个月,等三个月以后信用卡的钱透支完了,就没法拉!所以努力赚钱吧!
网友推荐信用卡
中信银行银联标准IC信用卡已有201万人申请
中信银行颜卡定制款信用卡已有79万人申请
平安车主卡金卡已有137万人申请
平安标准卡金卡已有115万人申请
招商YOUNG卡已有62万人申请
现在信用卡个人申请通过率很小,除非资料充足 热心网友&
企业法人办贷款可以,办信用卡,一般银行都不待见 热心网友 &
最好是去申请信用卡车贷,利息低,比金融公司低好多,你只要还了最低还款,一般不会影响你的车贷
龙卡信用卡购车分期申请的基本流程是:①客户先在经销商处选车、试驾,并与经销商协商确定购车价;②出示龙卡信用卡、身份证,并填写购车分期付款申请表;③经销商向建行递交客户的申请资料;酣俯丰谎莶荷奉捅斧拉④申请批准后客户至经销商处支付首付款,办理相关手续;⑤接到经销商提车通知后,刷卡支付尾款并提车;⑥通过龙卡信用卡按月分期还款。递交资料之后,到你支付首付款有一段时间,首付款完成之后,等到信用卡专享额度到账也需要一段时间,据我了解总共要2个礼拜左右。因为现在贷款买车的很多,银行每月的贷款额度都不够分配,所以放款时间稍微会晚两天,如果专享额度到位,会短信通知你的,收到短信之后你就可以带着信用卡去4S店,刷卡提车回家了。
超过三个月逾期会在征信留不良记录,以后各种贷款(包括房贷、车贷、申请信用卡等等)就非常困难了
  很多年轻人都不明白一个道理,尤其是大学里各种贷款和分期付款,其实都是陷阱,消费一定要量力而行。  你目前这种情况,只能想办法慢慢还了,一般来说不会到坐牢那么严重,因为涉嫌恶意骗贷、信用卡恶意透支才可能涉嫌犯罪,需要法院最后认定。从金额上来说,超过5000元了,但你这种性质没有那么严重,现在透支信用卡还不上的人很多,银行最终要的是钱,不是非要把你个人如何。所以不管银行怎么追债,你花憨羔窖薏忌割媳公颅不用怕,最重要的是有积极还款的态度,比如每个月多少都还一点,你能力就这么大,就算起诉你,法院首先也是调解,根据你个人的情况来,而不是抓人。 &
通过了,碃憨百窖知忌版媳保颅申请汽车贷款时审批的信用卡,就是车贷卡,用来还汽车贷款的,每月的车贷还款就是还到信用卡里。乱象频生的车抵贷市场 还值得做吗?-ZAKER新闻
洞见消费金融
本文总共 3918 字预计阅读 8 分钟文章来源:零壹租赁智库作者:张召明眼人都能看得出,车抵贷业务似乎成了行业内的烫手山芋。曾经,车抵贷是 P2P 行业的救命稻草。这个门槛低又能依托车辆抵押来降低风险的形式,一度成为最炙手可热的业务核心,无数平台机构趋之若鹜,唯恐入行晚了连肉汤也喝不到。普通消费者也想不到,原本车辆只能作为自己的固定资产,现在凭借抵押车辆即可获得资金解决燃眉之急,自然乐见其成。消费者的迎合更导致 P2P 平台疯狂涌入。大家疯狂涌入的结果就是,许多平台选择在价格上进行恶性竞争。某些行业的价格竞争,比如家电行业,至少消费者可以受益,车贷行业竞争,最苦的则是用户——不管是投资者还是借款人。近些年 P2P 行业风起云涌,倒下一批又站起一批,一门心思求生存的平台开始各显神通,打擦边球,碰灰色链,走暴力路,兴套路贷,进而导致车抵贷行业乌烟瘴气,备受诟病。屡禁不止的 " 砍头息 "砍头息是指在放款前直接将利息剔除导致你的贷款金额和实际所收金额不同。比如你贷款 10 万元,一年的利息是 2 万元,那么放款方只放给你 8 万元,但是你签的还是 10 万元的借款合同。而在实际的网络借贷案例中,这个 " 砍头息 " 往往巧变名目为咨询费、手续费、服务费,并在出借本金中预先扣除咨询费、手续费、服务费,变相突破法定民间借贷利息上限,发生大量争议。" 砍头息 " 的不合理之处主要是使借款人承受借款所约定的利率水平,甚至有可能突破我国高利贷对利率的限制。针对这种对于借款人极为不利的操作手段,2017 年监管当局明确出台《关于规范整顿 " 现金贷 " 业务的通知》,要求 P2P 平台不得撮合或变相撮合不符合法律有关利率规定的借贷业务;禁止从借贷本金中先行扣除利息、手续费、管理费、保证金以及设定高额逾期利息、滞纳金、罚息等。在国家明令禁止后,状况依旧没有得到很好的缓解。毕竟对借款人来说,使用民间借贷或者网贷的借款人大多从银行借不到钱,没有谈判能力,只能依靠 P2P 作为救命草,也基本认可 " 砍头息 " 的模式,愿意享受 "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 的待遇。砍头息屡禁不止还受平台利润因素影响,对部分平台来说,砍头息是平台利润的重要来源,没有砍头息平台利润会大幅度缩水,此外,砍头息也填补了一部分坏账损失。征信体系不完善是当前行业借款风险高的主要原因,设立砍头息虽然存在降低损失的因素,但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赚取高额利息。利字当头,自然就敢铤而走险。风控无力,滋生车贷乱象对于多数 P2P 行业从事车贷业务的平台来说,信用情况相对较差无法通过信用贷的形式贷款的用户是他们最应该争取的,反正你必须以车辆为抵押,也不怕你跑掉。但是面对这样的用户,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审核才能有效的规避风险?同行都在打价格战,竞相攀比谁的利率更低,那么自身的收益如何保障呢?低利率的利息、贷款手续费如何维持门店租金、GPS 安装及管理费用、员工薪酬佣金、贷后管理、逾期催收等成本?那就只好用贷后收入来补贴贷款执行中的成本。逾期费、拖车费、停车费、违约金,都让借款人来承担,甚至没有名目创造名目收费,导致借款人苦不堪言。一车多押问题也是行业内目前无法解决的顽症。某位借款人如果用自己的车抵押给多个平台机构,那么一旦出现逾期或者干脆不还的情况,那么哪家机构有权利将此车变现来还给投资人?大家都有书面合同,都认为自己最有权利处置抵押车辆,争执不下只好大打出手,乃至没有足够的精力去以合法耐心科学的方式催收。于是暴力催收成了救命稻草。暴力催收的灭亡" 反正你的车抵押给我了,不还款我就把车开走卖掉,一点儿毛病没有。" 多数平台如是想。于是有关暴力催收导致的种种负面新闻比比皆是,裸条事件、山东 " 辱母案 " ……让人们对催收这个词有种本能的恐惧。催收人员也被魔化成带有 " 光头、身上有纹身或疤痕、脖子戴大金链 " 等特征,整个催收业乌烟瘴气。某些平台干脆就认为这种催收手段简单粗暴的降低了自己的逾期率,保障自己的利益,这就是最好的风控手段。一纸强监管下来,让暴力催收成为了历史。2018 年 2 月,最高人民法院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严厉打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的通告》。紧接着,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扫黑除恶的专项行动。4 月 16 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下发《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试行)》,明确指出催收人员不得频繁致电骚扰债务人及其他人员,应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不得采用恐吓、威胁、辱骂以及违反公序良俗的语言或行为胁迫债务人及相关当事人;现场催收人员不得殴打、伤害债务人及其他人员,不得非法限制债务人及其他人员人身自由,不得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或非法搜查他人身体。更可怕的一句话:" 如因不当债务催收导致债务人及相关当事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从业机构应承担相应责任。"为响应国家政策,杜绝暴力催收,对逾期客户不能进行上门催收和强制性拖车等,导致不良资产处理时间周期变长,平台垫付资金压力过大,逾期和坏账率增加,直接引发了车抵贷行业内的生存危机。强监管下,是走是留是转型?面对政府监管,有的平台黯然出局,有的选择转型做其他业务(以租代购,房租贷、信用贷),也有平台岿然不动继续坚定不移地深耕车抵贷业务。据零壹数据统计,涉及车贷业务的 P2P 平台数量在高峰期超过 1700 家,目前已经减少至 600 余家,死伤三分之二。监管重压之下,对利率、催收等方面进行严苛限制,车抵贷业务本身的问题开始暴露无遗——获客难、风控难、线下运营成本贵。这并不是单一平台的问题,是整个行业的隐患。以 2018 年 6 月 1 日宣布停业的金牌理财为例,据其网站发布的声明中指出,于国家监管政策、公司运营现状以及行业不稳定等因素,为了日后公司经营更加完善,以及下一步的发展和最大化地保证投资人利益,决定暂停所有业务。与公告一同发布的还有逾期项目进度:截至 5 月 30 日 24 点共有 8 个逾期项目,均处于催收中。其中,个人车抵贷逾期项目数量是三个,其余借款人主体为企业。逾期金额从 8.4 万到 15 万元不等,8 个逾期项目的逾期金额总计 89.2 万元。银行抽资、监管猛击之下,金牌理财只是死伤过半平台的一个缩影。面对业界横行的二押车问题,被要求文明催收,就意味着作为平台如果风控不到位就不能保证抵押物或者资金的回收。想要继续在车抵贷行业继续发展的企业找到了立身之基——风控。之前一直被暴力追债的负面新闻缠身的微贷网,高层在浪潮中深刻认识到风控对于车抵贷业务发展的重要性,逐渐引入哈佛、麻省理工等海外复合型人才切实打造可实用的风控模式和产品,接入芝麻信用、前海征信等十多家第三方大数据信息,通过上百个维度进行综合判断,同时进行反欺诈识别,逾期和坏账率明显降低。玖融网同样以风控入手,但追求科技输出。玖融网自主研发 ERP 智能化审批系统,通过分公司 OCR 自动识别并录入信息,反欺诈调研 + 系统审核双重审核,同时基于对中国实际信用情况的深入研究和多维度的可信数据分析,结合团队多年信审经验,在现有评分模型和信用卡打分卡基础上创建了大数据风控建模。以大数据风控体系、评分卡体系、自主风控模型,对借款人评分以区分风险,为每一位投资人创造安全稳定的理投环境。向互联网 + 汽车金融产业链进发的平台也不在少数。比较显著的业务模式是 " 融资租赁 " 或者 " 以租代购 "。作为二线车贷龙头平台的图腾贷自车贷业务遭受重大打击之后又彻底转型,主要参与供应链汽车金融、以租代购新零售,融资租赁类汽车金融版块。以租代购的最终目的是减少消费者的每月购车成本,提高购车效率,目前市场相对成熟并保持稳健的上升态势。那目前看来 " 大有可为 " 的以租代购业务是否真的那么优秀?" 灰色交易 " 频发,以租代购也不太平" 以租代购 " 的模式本质就是平台找投资者把车买下来,然后以出租的方式给有买车需求的人,然后收取租金,再把利息给那些投资者。这样既能满足投资者的获利需求,也能满足购车人的用车需求。但同样滋生了很多骗局,最显著的就是套现事件。以租代购业务多数是新车,与车抵贷需要抵押自己的车辆、信用贷多数只有几千元不同,以租代购的骗贷能够获得数万元的收益,甚至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灰色产业链条:团伙中部分成员负责招募租车人,以办理贷款为由将急需用钱的人约至某城市,利用其身份证、驾驶证等资料租车。租到车辆后,团队中负责销赃的成员迅速将车辆卖给早就联系好的 " 专业收车人 "。或者直接分解成零部件出售,拆除 GPS 或者装置 GPS 干扰器,租车平台基本无法追回。同时对于正常以租代购的消费者来说,同样有来自平台的风险。以租代购的模式规定了在消费者没有结清费用的情况下车辆的所有权属于平台,那么消费者就有权选择租金结清后这辆车我要还是不要,但多数融资租赁平台并没有做好让消费者退车的准备。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网约车的高速发展是以租代购形式能够迅速风靡全国的重要推手。之前多家融资租赁平台也打出了网约车的旗号,而当消费者参与以租代购模式加入网约车行业的时候,遭遇了网约车市场对车主的监管,那么此时消费者如果想退车,则需要承担剩余租金高额比例的违约金,甚至部分平台已经明确不支持退车。风险与成本是车抵贷业务的核心行业内雷区遍地,大批以车抵贷业务为核心的平台或退出或转型,人心惶惶。那么有人可能会问:车抵贷业务还值得做吗?答案当然是能做。这个业务既然能火爆金融领域,就说明了其市场需求巨大,不管对于平台还是对于用户,都有其突出优势。如今监管已经将灰色、黑色手段封禁,想要做好车抵贷业务,在合法合规的情况下健康运营,风控显得尤为重要。在贷前风控把好关,做到 " 看车更要看人 ",包括贷前的借款人还款能力、还款意愿核查,贷中的预估风险评测等,建立完善的标准化风控制度,才能继续在车抵贷行业分一杯羹。成本控制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车抵贷业务本身线下运营成本极高,随着监管的深入,利率也将回归正常水平,如何控制贷前、贷中、贷后成本,保持良性盈利态势,亟需车抵贷平台认真思考。平稳度过行业阵痛,就能够看到车抵贷业务的彩虹。版权《洞见消费金融》所有内容,均为原创、转载或者编译。转载文章,我们会注明文章作者、来源出处等。如果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或媒体联系后台,我们会及时更正或删除处理。曝光有任何平台投诉问题,都可关注下方微信号或发邮件描述详细情况,一旦核实,第一时间曝光!微信:ailiubanbian邮箱:
本账号已入驻:今日头条/天天快报/UC 头条/凤凰号/搜狐号/一点资讯/东方头条 / 雪球 / 财经头条 / 快传号编辑∣凌晨(C) 本文版权归 " 洞见消费金融 " 所有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声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
相关标签:
原网页已经由 ZAKER 转码排版
FX168财经网昨天
猫财经昨天
21世纪经济报道3小时前
华夏时报4小时前
华夏时报1小时前
华夏时报2小时前
21世纪经济报道4小时前
北京商报5小时前
华夏时报5小时前
财经新闻昨天
环球老虎财经7小时前
华夏时报昨天
腾讯财经昨天
华夏时报7小时前
时代财经昨天南方网:一人贷款买车20辆 无锡曝车贷“大追债”
&&&&&&&&&&&&&&&&&&&&&&
站内检索标题全文关键字作者
---------&&
一人贷款买车20辆 无锡曝车贷“大追债”
  南方网讯 就在南京、苏州各地“取消车贷险”被“炒”得沸沸扬扬之际,无锡日前惊曝上半年汽车消费贷款执行案件呈2-3倍速度增长,甚至有恶意购车者一人贷款买车20多辆,转手低价倒卖从中获利。无锡有关部门开始对拖欠贷款的购车者展开“大追讨”,部分保险公司也暗中停办车贷履约保险。
  购车者与“逃债者”几乎以同样速度激增,这里面到底有什 么原因?
  购车者目的不纯的真相越来越清晰地显现出来。根据有关部门调查,一些贷款购车者并不是想自己买车,而是抱着投机心理,将贷款购来的车辆转手低价倒卖或用于偿还个人债务。无锡一市民先后用自己和亲友的身份证,向银行贷款48万元购买4辆桑塔纳,又全部卖掉挥霍。据悉,还曾有人连续贷款购买了20多辆车,专事倒卖。
  贷款购车者恶意逃债的现象也不乏存在。这些人购车后,千方百计逃避追偿,有的甚至隐匿真实姓名。
  另外,无锡周边地区不办理汽车消费信贷业务,或是外地人想在无锡买车,汽车经销商为拓展业务,积极帮助寻找愿意出借身份证件并在借款合同上签字的无锡本地人,让实际使用人向他们支付几千元的酬金。许多本地人贪图小利,乐此不疲。由此却形成了催贷和执行的真空,纠纷大量增加。
  所有这些暴露出目前个人信贷体制的不健全,尤其是个人信用评估的缺失。尽管银行放贷时会审核借款人的身份和收入,并以所购车辆作抵押,但个人收入的可变性以及车辆的流动性都使得风险避无可避。
  面对迅猛增长的“车贷执行案”,无锡各法院已经开始了追讨大行动。南长区法院执行局专门成立了“专案执行组”,利用休息时间、节假日奔赴安徽、苏北等地执结案件。
  而保险公司方面也已经对车贷履约险实行全部或部分取消,“无锡平保”已经停止了20万元以下车型的贷款保险,其他车型贷款首付最低要求30%,贷款年限也缩短至3年。有业内人士提出,汽车消费和住房消费都是目前国内新的消费增长点,但从去年起出现的房产泡沫已经引起相关部门的警觉,国家随之出台的新房贷政策从一定程度上收紧了银行“钱袋子”。汽车消费会不会也出现“泡沫”同样值得警惕,保险公司取消车贷险是无奈之举,如此一来汽车贷款的风险全都转嫁到银行头上。因此,解决骗贷问题关键还是要尽快建立切实有效的个人信用制度,完善机动车抵押制度。
  (编辑:Silverstone)
作者:都怡文 陆媛 新闻来源:新华网
相关新闻:
本网站由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明眼人都能看得出,车抵贷业务似乎成了行业内的烫手山芋。
曾经,车抵贷是P2P行业的救命稻草。这个门槛低又能依托车辆抵押来降低风险的形式,一度成为最炙手可热的业务核心,无数平台机构趋之若鹜,唯恐入行晚了连肉汤也喝不到。
普通消费者也想不到,原本车辆只能作为自己的固定资产,现在凭借抵押车辆即可获得资金解决燃眉之急,自然乐见其成。消费者的迎合更导致P2P平台疯狂涌入。
大家疯狂涌入的结果就是,许多平台选择在价格上进行恶性竞争。某些行业的价格竞争,比如家电行业,至少消费者可以受益,车贷行业竞争,最苦的则是用户——不管是投资者还是借款人。
近些年P2P行业风起云涌,倒下一批又站起一批,一门心思求生存的平台开始各显神通,打擦边球,碰灰色链,走暴力路,兴套路贷,进而导致车抵贷行业乌烟瘴气,备受诟病。
屡禁不止的“砍头息”
砍头息是指在放款前直接将利息剔除导致你的贷款金额和实际所收金额不同。比如你贷款10万元,一年的利息是2万元,那么放款方只放给你8万元,但是你签的还是10万元的借款合同。
而在实际的网络借贷案例中,这个“砍头息”往往巧变名目为咨询费、手续费、服务费,并在出借本金中预先扣除咨询费、手续费、服务费,变相突破法定民间借贷利息上限,发生大量争议。
“砍头息”的不合理之处主要是使借款人承受借款所约定的利率水平,甚至有可能突破我国高利贷对利率的限制。
针对这种对于借款人极为不利的操作手段,2017年监管当局明确出台《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要求 P2P平台不得撮合或变相撮合不符合法律有关利率规定的借贷业务;禁止从借贷本金中先行扣除利息、手续费、管理费、保证金以及设定高额逾期利息、滞纳金、罚息等。
在国家明令禁止后,状况依旧没有得到很好的缓解。毕竟对借款人来说,使用民间借贷或者网贷的借款人大多从银行借不到钱,没有谈判能力,只能依靠P2P作为救命草,也基本认可“砍头息”的模式,愿意享受“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待遇。
砍头息屡禁不止还受平台利润因素影响,对部分平台来说,砍头息是平台利润的重要来源,没有砍头息平台利润会大幅度缩水,此外,砍头息也填补了一部分坏账损失。征信体系不完善是当前行业借款风险高的主要原因,设立砍头息虽然存在降低损失的因素,但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赚取高额利息。
利字当头,自然就敢铤而走险。
滋生车贷乱象
对于多数P2P行业从事车贷业务的平台来说,信用情况相对较差无法通过信用贷的形式贷款的用户是他们最应该争取的,反正你必须以车辆为抵押,也不怕你跑掉。但是面对这样的用户,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审核才能有效的规避风险?
同行都在打价格战,竞相攀比谁的利率更低,那么自身的收益如何保障呢?低利率的利息、贷款手续费如何维持门店租金、GPS安装及管理费用、员工薪酬佣金、贷后管理、逾期催收等成本?那就只好用贷后收入来补贴贷款执行中的成本。逾期费、拖车费、停车费、违约金,都让借款人来承担,甚至没有名目创造名目收费,导致借款人苦不堪言。
一车多押问题也是行业内目前无法解决的顽症。某位借款人如果用自己的车抵押给多个平台机构,那么一旦出现逾期或者干脆不还的情况,那么哪家机构有权利将此车变现来还给投资人?大家都有书面合同,都认为自己最有权利处置抵押车辆,争执不下只好大打出手,乃至没有足够的精力去以合法耐心科学的方式催收。
于是暴力催收成了救命稻草。
暴力催收的灭亡
“反正你的车抵押给我了,不还款我就把车开走卖掉,一点儿毛病没有。”多数平台如是想。
于是有关暴力催收导致的种种负面新闻比比皆是,裸条事件、山东“辱母案”……让人们对催收这个词有种本能的恐惧。催收人员也被魔化成带有“光头、身上有纹身或疤痕、脖子戴大金链”等特征,整个催收业乌烟瘴气。
某些平台干脆就认为这种催收手段简单粗暴的降低了自己的逾期率,保障自己的利益,这就是最好的风控手段。
一纸强监管下来,让暴力催收成为了历史。
2018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严厉打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的通告》。紧接着,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扫黑除恶的专项行动。
4月16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下发《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试行)》,明确指出催收人员不得频繁致电骚扰债务人及其他人员,应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不得采用恐吓、威胁、辱骂以及违反公序良俗的语言或行为胁迫债务人及相关当事人;现场催收人员不得殴打、伤害债务人及其他人员,不得非法限制债务人及其他人员人身自由,不得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或非法搜查他人身体。
更可怕的一句话:“如因不当债务催收导致债务人及相关当事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从业机构应承担相应责任。”
为响应国家政策,杜绝暴力催收,对逾期客户不能进行上门催收和强制性拖车等,导致不良资产处理时间周期变长,平台垫付资金压力过大,逾期和坏账率增加,直接引发了车抵贷行业内的生存危机。
强监管下,是走是留是转型?
面对政府监管,有的平台黯然出局,有的选择转型做其他业务(以租代购,房租贷、信用贷),也有平台岿然不动继续坚定不移地深耕车抵贷业务。
据零壹数据统计,涉及车贷业务的P2P平台数量在高峰期超过1700家,目前已经减少至600余家,死伤三分之二。监管重压之下,对利率、催收等方面进行严苛限制,车抵贷业务本身的问题开始暴露无遗——获客难、风控难、线下运营成本贵。这并不是单一平台的问题,是整个行业的隐患。
以日宣布停业的金牌理财为例,据其网站发布的声明中指出,于国家监管政策、公司运营现状以及行业不稳定等因素,为了日后公司经营更加完善,以及下一步的发展和最大化地保证投资人利益,决定暂停所有业务。
与公告一同发布的还有逾期项目进度:截至5月30日24点共有8个逾期项目,均处于催收中。其中,个人车抵贷逾期项目数量是三个,其余借款人主体为企业。逾期金额从8.4万到15万元不等,8个逾期项目的逾期金额总计89.2万元。
银行抽资、监管猛击之下,金牌理财只是死伤过半平台的一个缩影。面对业界横行的二押车问题,被要求文明催收,就意味着作为平台如果风控不到位就不能保证抵押物或者资金的回收。
想要继续在车抵贷行业继续发展的企业找到了立身之基——风控。之前一直被暴力追债的负面新闻缠身的微贷网,高层在浪潮中深刻认识到风控对于车抵贷业务发展的重要性,逐渐引入哈佛、麻省理工等海外复合型人才切实打造可实用的风控模式和产品,接入芝麻信用、前海征信等十多家第三方大数据信息,通过上百个维度进行综合判断,同时进行反欺诈识别,逾期和坏账率明显降低。
玖融网同样以风控入手,但追求科技输出。玖融网自主研发ERP智能化审批系统,通过分公司OCR自动识别并录入信息,反欺诈调研+系统审核双重审核,同时基于对中国实际信用情况的深入研究和多维度的可信数据分析,结合团队多年信审经验,在现有评分模型和信用卡打分卡基础上创建了大数据风控建模。以大数据风控体系、评分卡体系、自主风控模型,对借款人评分以区分风险,为每一位投资人创造安全稳定的理投环境。
向互联网+汽车金融产业链进发的平台也不在少数。比较显著的业务模式是“融资租赁”或者“以租代购”。
作为二线车贷龙头平台的图腾贷自车贷业务遭受重大打击之后又彻底转型,主要参与供应链汽车金融、以租代购新零售,融资租赁类汽车金融版块。以租代购的最终目的是减少消费者的每月购车成本,提高购车效率,目前市场相对成熟并保持稳健的上升态势。
那目前看来“大有可为”的以租代购业务是否真的那么优秀?
“灰色交易”频发 以租代购也不太平
“以租代购”的模式本质就是平台找投资者把车买下来,然后以出租的方式给有买车需求的人,然后收取租金,再把利息给那些投资者。这样既能满足投资者的获利需求,也能满足购车人的用车需求。
但同样滋生了很多骗局,最显著的就是套现事件。
以租代购业务多数是新车,与车抵贷需要抵押自己的车辆、信用贷多数只有几千元不同,以租代购的骗贷能够获得数万元的收益,甚至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灰色产业链条:团伙中部分成员负责招募租车人,以办理贷款为由将急需用钱的人约至某城市,利用其身份证、驾驶证等资料租车。租到车辆后,团队中负责销赃的成员迅速将车辆卖给早就联系好的“专业收车人”。或者直接分解成零部件出售,拆除GPS或者装置GPS干扰器,租车平台基本无法追回。
同时对于正常以租代购的消费者来说,同样有来自平台的风险。以租代购的模式规定了在消费者没有结清费用的情况下车辆的所有权属于平台,那么消费者就有权选择租金结清后这辆车我要还是不要,但多数融资租赁平台并没有做好让消费者退车的准备。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网约车的高速发展是以租代购形式能够迅速风靡全国的重要推手。之前多家融资租赁平台也打出了网约车的旗号,而当消费者参与以租代购模式加入网约车行业的时候,遭遇了网约车市场对车主的监管,那么此时消费者如果想退车,则需要承担剩余租金高额比例的违约金,甚至部分平台已经明确不支持退车。
风险与成本是车抵贷业务的核心
行业内雷区遍地,大批以车抵贷业务为核心的平台或退出或转型,人心惶惶。那么有人可能会问:车抵贷业务还值得做吗?
答案当然是能做。
这个业务既然能火爆金融领域,就说明了其市场需求巨大,不管对于平台还是对于用户,都有其突出优势。
如今监管已经将灰色、黑色手段封禁,想要做好车抵贷业务,在合法合规的情况下健康运营,风控显得尤为重要。在贷前风控把好关,做到“看车更要看人”,包括贷前的借款人还款能力、还款意愿核查,贷中的预估风险评测等,建立完善的标准化风控制度,才能继续在车抵贷行业分一杯羹。
成本控制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车抵贷业务本身线下运营成本极高,随着监管的深入,利率也将回归正常水平,如何控制贷前、贷中、贷后成本,保持良性盈利态势,亟需车抵贷平台认真思考。
平稳度过行业阵痛,就能够看到车抵贷业务的彩虹。
(来源:零壹租赁智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积金能贷款买车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