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煤的地方会煤中有黄金吗吗

钢铁之后是煤炭 中国还有多少个坑?
  据里昂证券(CLSA)亚太市场资源研究部主管Andrew Driscoll的报告称,该机构参与了中国焦煤生产商恒鼎实业(Hidili)的电话会议,恒鼎公司表示已经违反其60亿人民币的在岸贷款协议,无法支付从一家(,)借入的原本于6月到期的2.9亿人民币贷款。该公司11月4日还有一笔票面利率为8.625%的1.83亿美元公司债即将到期,恒鼎也将对此违约。  继中钢债违约后,煤炭行业也不甘寂寞,终于出现了违约案例。实际上,煤炭行业的衰败自2013年开始就已出现端倪。  2013年后半年开始,、钢铁和煤炭行业就被投资界视为公认的雷区。此后,这三大行业的发展趋势也越来越糟糕。截止到现在,房地产在政策松绑后略显回升,但仍旧不改变整体衰退的趋势。万达裁员、保利转型、万科减速等等,一些中小房地产公司甚至已经到了资金链断裂的地步。房地产中介龙头中原地产此前也爆料目前房地产行业前景不乐观。钢铁行业就更不用多说,我国的钢铁行业已经到了需要一国总理出国推销消化过剩产能的地步了,其形式严峻想必已经不言而喻。至于煤炭行业,一直作为比较低调的一员所以没有引起社会的关注。但实际情况也是非常糟糕的。  从数据来说,CCI1指数(普氏和汾渭联合推出的一种动力煤价格指数)代表着秦皇岛5500大卡的成交价格,2013年高点620元/吨,2013年低点是515元/吨,2014年的低点是471元/吨。2015年则不断创下低点记录。2013年破“6”,2014年破“5”,2015年破“4”。  冶金煤2013年高点时是1360元/吨(特指柳林4号煤,下同),低点是960原/吨,2014年降到750元/吨,至2015年4月份,已经降到了690元/吨。  由于煤炭第一大消费端电力行业(我国主要以火电发电为主,火电燃料为煤炭)在2015年出现负增长。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能够提供足够的消费需求解决煤炭产能。内蒙古的产能在前几年快速增长之后开始受到挤压,山西和陕西在煤炭资源整合之后,开始产能扩张,这就说明内蒙古的产能已经受到压缩。但即使在这种市场环境很差的情况下,山西和陕西还在增产。而我国煤炭企业为了在出厂价格不断走低的大环境下谋求生存不惜以价格战求存,进而成为打压煤价的人为压力。  政府对于煤炭行业的救助也逐渐呈现出有心无力的局面。为了满足新常态下的发展需求。高污染的火电发电肯定不能持续,自2014年开始,国家就提倡发展。随即出现的就是光伏(光伏也已出现产能过剩)及核电。我国目前发电行业中,火电为主,风电为辅,水电占比较小,核电则几乎忽略不计。为了满足节能环保要求。火电将逐渐被淘汰出局,但风电效率太低不适合担当主角。所以,而水电资源有限很难大规模生产。未来,核电就成为了唯一有可能代替火电的电力能源。所以,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煤炭行业更加难以生存。  无论是钢铁行业还是煤炭行业,这些产能过剩都是之前做决策时没有做过战略规划所导致的恶果。房地产行业更是已经成为中国的毒瘤。很多人都说现在是形势倒逼改革,可笔者想要提出的思考是,为什么要等形势所迫才改?之前做决策的时候都在想什么呢?放眼如今的中国,想钢铁、煤炭这种坑爹行业绝对不是少数,只不过其他的还没出问题,没有浮出水面。中国人为什么就学不会做事前先做整体规划呢?
(责任编辑:HN666)
11/03 13:4610/29 13:1010/29 11:2510/29 11:0610/29 09:1310/29 09:0410/28 08:41
黄金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策划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煤矿里面能出金子吗?最近发现一块体积小但很重的石头,砸开后里面有白,黄色金属反光特别亮.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煤矿里面不可能有黄金,因为煤矿生成于沉积岩中,黄金只可能在岩浆岩中生成.你看见的是一种叫硫铁矿的东西,也叫自然铜,化学式是硫化亚铁 FeS,颜色似黄铜,成晶体状,是工业上制硫酸的原料,煤层中是常见的.过去的矿石收音机就是用“自然铜”当整流的,中药房就有,因为自然铜可以入药.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煤炭行业“黄金10年”已过 富源如何“突破”“资源怪圈”困境(图)_网易新闻
煤炭行业“黄金10年”已过 富源如何“突破”“资源怪圈”困境(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富源并不是云南第一个棘手的个案。东川,曾以“天南铜都”闻名于世的地级市,终因资源枯竭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迟缓撤市改区,1999年由省辖地级市改为昆明市辖的县级区;作为首批被确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个旧模式”、“转型试点”曾让个旧因“探路”而闻名,但沉重的社会保障负担、拮据的城市空间和艰难的产业升级等问题也让个旧的“重生”异常艰难。
  富源,和东川、个旧何其相似,其依靠丰富的煤炭资源,成为富豪云集之所、巨额财富洼地,风光一时;在转型升级上,富源也和二者如出一辙,依旧延续着传统的生产模式,一直重复着“挖煤、卖煤”的资源怪圈。也就是因这样的资源怪圈左右,在富源谋划了10余年的体育活动中心至今尚未落成。
  富源,和东川、个旧又不相似。和二者相比,富源尚未沦落至坐吃山空,至今依旧可说:资源丰富,只是遭遇了行情的低迷。毫无疑问,富源未来依旧还得站在煤炭资源上,但可以肯定的是经历了无序、暴利发展之后,洗牌后的煤炭行业也将步入一个有序、微利,产业链更加精深的时代。
  “两百年前,世界上没有大型煤矿,也许两百年后也没有。”这是煤矿工人诗人老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一句话。是不是也该思考一下两百年后的问题了,有朝一日富源也步入东川、个旧资源枯竭轨道之时,富源的“重生”会如今天的它们般艰难么?可喜的是,富源在经历经济下行的阵痛之后,已经开始了实质性的行动。
  煤电立县 黄金10年
  按照预期,2016年沪昆高铁将开进云南,而进入云南第一站便是富源。在历史上,富源曾有“入滇第一关”的称谓,但这样的称谓始终没有“八宝之乡”叫得响亮,因为“八宝之乡”中位居首位的是煤炭。
  10年前,丰富的煤炭资源让其成了世人眼中富豪云集之所、巨额财富洼地,光芒无限。然而,与这样光芒形成反差的是,在富源县城北部一座谋划了10余年的体育活动中心至今尚未落成,煤炭行业“黄金10年”却已然过去。
  “2013年算是富源近年来经济发展的转折之年,在此之前的10多年里,富源经济始终保持快速发展,并在2013年达到顶峰,但在2013年之后,富源经济便步入了下行轨道。”进入2015年后,这样的下滑势头依旧不改。今年煤炭行业前景依旧不乐观,富源经济是否要继续“寒冬”?
  富源县煤炭行业曾带动了交通运输、餐饮娱乐等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黄金时期,全县经济跨越式发展
  “煤炭资源总储量191亿吨,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和全省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县,2013年全县煤炭产量占全省的四分之一、曲靖市的二分之一,现已探明储量82.46亿吨,其中储量42.98亿吨的老厂无烟煤片区为我国长江以南最大的无烟煤田。”这是7月初富源县委书记唐开荣在《富源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为富源背书的言语。
  富源,素有“八宝之乡”的称谓,而位居八宝之首的便是煤炭。然而,这样的宝贝直到进入本世纪后才真正体现其宝贝的价值。据富源后所镇老牛场煤矿一号井矿长吴小达回忆:“在上世纪90年代,煤矿的发展完全是靠政府扶持来发展。”
  1997年,吴小达步入煤矿这个行业。对于当时煤矿行业的处境,他历历在目:“当时煤矿比较困难,块煤每吨也就是五六十元,而且还处于没人要的状况,当时是煤矿主动去找买家,而当时富源的煤矿主要奉行‘以矿养矿’。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21世纪的头几年。”
  所谓“以矿养矿”,是指我国现有矿山普遍通行的一种开发模式,即先以尽可能低的投入开展表层的勘探工作,确定部分储量之后就开始矿山建设,尽快出矿出售实现资金周转;然后再以富余资金开展深入的勘探工作,增储扩产。这种矿山运作模式是在矿业企业在缺乏相应矿业资本市场的情况下而产生的。
  尽管煤矿没迎来发展的春天,但在大量煤矿产生的背景下,富源煤炭的宝贝价值开始凸显。本报记者从富源县统计局拿到的《富源县部分历史主要指标数据收集表》显示:从1952年至1997年,农业一直左右着其国内生产总值,在1997年农业总产值的占比还达到69%,但在1998年这样的局面得以改观,在那年工业生产总值超过农业,而且一发不可收拾。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经济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工业也实现了快速发展。“从21世纪的头几年开始,煤炭价格每年每吨几乎都实现了百元以上的涨幅,并在2003年正式进入了黄金10年。”吴小达说。
  对于随后的发展,唐开荣在《富源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中这样总结道:“近年来,富源县大力发展煤电产业,煤炭步入10年发展黄金期,带动了交通运输、餐饮娱乐等二、三产业发展,全县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生产总值从2002年的26亿元上升至2012年的14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从2002年的1.2亿元上升至2012年的13.96亿元。”
  一位熟知富源经济不愿具名的人士指出:“富源在工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首先是以煤炭资源为基础,而后依托两个火力发电场,形成的煤电产业。这两个行业所带来的产值最高时占据全县的70%以上,在工业产值和财政收入来源中的占比最高时到了90%以上。”
  在这样的情况下,煤矿行业在富源也呈现了“疯狂”发展的态势。在富源当地一些人记忆中,从2003年开始,劳斯莱斯、宾利、保时捷等豪车便开始不断出没于富源。“当时煤炭行业的利润几乎都在100%以上。”吴小达以自己所在煤矿为例,“当时每吨原煤的开采成本在200元左右,每吨的卖价在500元以上,每吨的净利润在300元,像我们这样年产10万吨的煤矿,只要正常生产轻松便能实现3000万元的净利润。”
  产能过剩,行业陷入困境
  也就是在2003年左右,富源便开始谋划在其县城北部建设一座占地面积在10万平米以上,建筑高度在30米以上的体育活动中心。“这也便是富源在煤炭兴盛时期谋划建设的大型建筑之一。”上述熟知富源经济不愿具名的人士说。
  对于当时谋划建设一个这样的项目,在很多富源人看来这是水到渠成的事儿,因为在那个年代富源县级财政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本报记者在从富源县统计局拿到的《富源县部分历史主要指标数据收集表》显示:2003年,富源县级财政收入为1.39亿元,随后每年以将近1亿元的速度增长,并在2011年成功突破10亿元,达到了11.36亿元。
  至今回忆起那个阶段,吴小达还感慨颇多:“差不多每天只用数钱,根本不用去考虑煤炭卖不出去,当时就算是煤炭搀杂着一些矸石之类的杂质,依旧有人毫不含糊地拉走。这样的好景一直持续到2008年下半年。”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冲击波正加速席卷全球,在地球另一端的中国也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这场风暴的肆虐。在富源过半煤矿面临停产危机,全县煤矿库存量达到了100多万吨,煤炭价格跌幅逼近50%。
  然而,今天回首去看那只不过是煤炭黄金10年的一个小插曲。上述熟知富源经济不愿具名的人士指出,伴随着国家4万亿流入市场的强刺激,煤炭产业很快恢复了元气,开始价格回升,但疯狂不再。
  “也就从2008年至2012年,煤炭在价格一端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在需求一端开始出现了萎缩的态势。”吴小达指出,“之前是煤炭尚未开采出来就有人来预订,但开始出现买方开始对煤炭质量品头论足了。”
  在这期间,体育活动中心建设依旧缓慢,相关部门负责人将其原因归结于资金始终不到位。
  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受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减速影响,煤炭市场低迷、价格下跌,全县经济逐步下滑。2013年,富源迎来了转折之年,当年财政总收入32.5亿元,比2012年下降了8.19%,减收2.9亿元。
  在上述熟知富源经济不愿具名的人士看来:“2013年算是富源近年来经济发展的转折之年,在此之前的10多年里富源经济始终保持快速发展,并在2013年达到顶峰,但在2013年之后,富源经济便步入了下行轨道。”
  “2014以来,更是受产能过剩、下游电企钢企拉动需求乏力、煤矿整合关闭停产、火电机组停机备用等影响,经济发展缓慢、行业陷入困境。”唐开荣在《富源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中指出,“2014年完成生产总值134.5亿元、同比下降20%,财政总收入20.5亿元、同比下降36.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31亿元、同比下降40%,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8.1亿元、同比下降15.5%。”
  进入2015年后,这样下滑势头依旧不改。2015年上半年,完成全县生产总值同比下降4.9%,实现财政总收入同比下降38.5%。对此,在《富源县2015年上半年工作情况汇报》中富源将下半年的目标定格在:“实现生产总值增幅由负转正。”  日,记者在富源体育活动中心看到有工人正在施工,从旁边的高楼上向下鸟瞰,整个场馆还一片狼藉,甚至露在外边的钢筋开始生锈了。
  “这是富源人民心中的一个痛,一座体育场建设了10多年尚未落成。”一位熟知富源经济不愿具名的人士指出,“从常理上来说,在煤炭正处黄金时代时,财政相对宽裕,而眼下煤炭步入寒冬,筹措资金难度将加大。”
  绕不开的煤炭
  过去10年间,煤炭让富源经济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伴随着煤炭黄金10年过去,富源经济陷入了增长乏力,甚至负增长的阵痛期。在此之前,富源曾多次提及升级转型,但最终还是摆脱不了“挖煤、卖煤”的资源怪圈。
  未来,这样的资源怪圈依旧,尽管眼下富源正在展开一场卧薪尝胆转型发展,因为其在产业层面始终没有绕开煤炭,或者说从目前态势来看煤炭产业在富源整个产业中依旧占据着统治地位。然而,之前“挖煤、卖煤”式的资源怪圈终将不复存在。
  尽管煤炭行业2014年便全行业亏损,富源从上到下还是期待着行情复苏。  转型始终没落地
  富源“陷入了‘资源怪圈’困境中”,这是富源县委书记唐开荣对眼下富源处境的总结。
  “梳理富源经济发展轨迹不难发现,在富源除了传统农业而外,便是以煤炭为主导的工业,而在煤炭处于黄金十年时,所有的一切几乎都围绕着‘挖煤、卖煤’来展开,根本意义上就没有实现产业链的延长。”熟知富源经济的不愿具名人士指出。
  据富源后所镇老牛场煤矿一号井矿长吴小达讲述,他所在煤矿无论是产量,还是利润已经大不如从前了。在价格一端,2014年便开始了价格倒挂,而在需求一端也处于无人问津的态势。“在2013年时,还有部分煤矿能够保本,但进入2014年便全行业亏损。”
  尽管如此,富源从上到下还是期待着行情的复苏。
  唐开荣在《富源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中提及“富源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诸多困境”之时,总共提及五个方面,其中有四点和煤炭相关:
  “一是经济结构不合理。2014年三种产业结构比例为23.6:43.4:33,一产、二产比例过高,三产比例过低。三种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一产没有大而强的龙头企业,二产限于‘挖煤卖煤’的低端产业,三产缺乏现代、高端的服务业。
  二是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煤电产业,90%以上的财政收入来源于煤电,受煤炭市场持续低迷、煤矿整合停产关闭等因素影响,多数煤矿亏损,导致经济发展大幅下滑、陷入困境。
  三是煤电产业发展困难重重。受产能过剩、内需不足等因素影响,煤炭量价齐跌,2012年全县煤炭产量2300万吨、产值近200亿元,2013年产量2146万吨、产值132亿元,2014年煤炭产量仅1026.6万吨、产值64.6亿元。
  同时,受火电机组停机备用、水电机组满发的政策影响,火电指标不断压缩,产能利用率仅为33%,企业处于亏损状态。2012年发电136.6亿度、产值43.9亿元,2013年发电123亿度、产值35.7亿元,2014年发电98.5亿度、产值30.4亿元。
  四是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矛盾突出。按照省市要求,全县地方煤矿数将由145对调整优化为99对,关闭矿井46对,随着整合关闭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债权债务纠纷、矿村矛盾等还将进一步突显,任务十分艰巨。”
  “实际上在煤炭还处于黄金时代,富源便开始提出了转型,但最终都没有实质性地落地,其主要原因便是煤炭在经济中占据着绝对垄断的地位,让‘挖煤卖煤’的经济模式得以持续。”上述熟知富源经济的不愿具名人士透露,“像眼下正在如火如荼推进的工业园区和北片区也就是最近两年才提出的。”
  记者注意到:寄托着产业升级转型的富源县工业园区和承载着城市建设的富源县城北片区,眼下正在做着路网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尽管眼下的资金远没有煤矿处于黄金时代那么充分,但眼下富源建设的速度远远超过那些年。”上述熟知富源经济的不愿具名人士说。
  未来还得靠煤?
  吴小达所在煤矿是富源县的煤炭主产区后所镇唯一一家处于生产的煤矿。“当前全镇煤炭企业仅复产1家,复工1家,剩余14家煤矿均在办理相关手续。”富源后所镇负责煤炭安全生产方面的主管负责人将原因归结于:“由于缺乏资金支持,原有基础条件差,转型升级后续完善工作推进困难,所以导致其余煤矿无法正常复产、复工。”
  这也直接导致后所工业经济增长困难。1-5月,全镇实现工业产值31520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610万元、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2910万元),同比减少70%,占全年目标任务153017万元的20.4%。同时,这也导致了财政收支、服务等领域出现困难。
  2014年4月前,后所镇围绕煤炭产业的从业人员达9千余人,外来务工人员达6千余人,间接带动商贸服务业从业人员达2千余人;2015年以来,全镇外出务工人员达1万余人,社会消费群体明显下降,消费能力明显降低,直接影响到了服务等领域的发展。
  这样的现象正在富源全县范围内蔓延。本报记者从多个渠道了解到,眼下富源全县104对煤矿中只有30多对已经复产,有10多对复工,二者综合起来也就在40%左右。上述熟知富源经济的不愿具名人士指出:“除了之前来往于富源豪车少了,流动人口也大幅下降了。”
  这也导致富源上半年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突出。“2015年上半年,富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比增长0.72%,支出同比增长15.2%,下一步偿还政府到期债务支出、调资及民生保障等刚性支出增加,将进一步加大财政收支矛盾。”唐开荣在《富源上半年工作总结发言》中指出。
  尽管如此,对于接下来富源的发展,上述熟知富源经济的不愿具名人士还是毫不犹豫地指出:“富源过去10年的发展靠煤炭,未来10年还得靠煤炭,只不过煤炭行业将结束暴利时代,而进入一个微利时代,眼下煤矿的处境也就是一个市场优胜劣汰的过程。”
  他的话语出发点,还和国家的能源政策有着直接的关系。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在不断下降。近日,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在全球绿色增长论坛指出,到2017年,我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将降到65%以下。“从这个角度来看,煤炭在能源领域依旧会有容身之地,何况煤炭在富源依旧盛产,市场不会轻易抛弃。”
  唐开荣在《富源上半年工作总结发言》就富源工业下一步发展首先指出:“要稳住煤电产业。”“力争全年完成县域原煤产量1500万吨,实现产值99亿元。”“要积极协调滇东电厂争取发电指标,与泽鑫铝业形成直供电,努力增加发电量,确保发电100亿度、产值31.6亿元。”
  而这两项对应的上半年数据情况是:生产原煤641万吨,实现产值32亿元;发电33亿度,实现产值11.7亿元。唐开荣在《富源上半年工作总结发言》中结合全部工业总产值分析说:“1-6月,富源全县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73.7亿元、同比下降23.6%,增速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环比回升24.9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增加值15.03亿元、同比下降20.6%,增速同比回升5.3个百分点、环比回升49.4个百分点,降幅呈现收窄态势。”
  就在工业降幅呈现收窄态势之际,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另一个重要指标在上半年迎来了迅猛的发展:“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1.08亿元、占年计划的50.4%,同比增长25.1%、增速同比回升34.8个百分点。”
  上述熟知富源经济的不愿具名人士指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富源将县城北片区、工业园区等项目确实加大力度在干,以确保全年止跌回升,同时也是为了避免之前体育活动中心谋划了10多年也没有落成的现象再发生。
  云南信息报 黄超/文 杨映波/图
本文来源:云南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山西某煤矿在露天釆区挖出大量黄金?万民疯抢?
近日,网传忻州市保德县同舟煤矿在露天采区挖出大量黄金?老百姓疯狂哄抢?经@忻州网警巡查执法核实,本市县均未发生此类事件,微博所传播的视频地点系谣言。视频源为缅甸翡翠矿区,这是网友拍的另一个缅甸帕敢玉石矿厂。
网警提醒:互联网传播、转发、复制不实信息的是违法行为!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
山西保德同舟煤矿在露天釆区挖出大量黄金,万民疯抢场面有如丧尸屠城?
(视频建议WIFI网络收看)
再来看看网友们的传播版本
经证实忻州保德同舟煤矿在露天釆区挖出大量黄金事件为网络谣言。
我们再来看看帕敢万人抢玉石的视频
来源:化州吧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工匠]煤炭“黄金十年”,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我的图书馆
[工匠]煤炭“黄金十年”,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二十期【导语】近日,国家发改委、人社部、国家能源局和国家煤炭安监局联合发布通知,要求全国煤矿自2016年起按照全年作业时间不超过276个工作日,将煤矿现有合规产能乘以0.84的系数后取整,作为新的合规生产能力。有分析认为,如果各地严格执行这一政策,全国煤炭减产仅2016年一年就能够完成超5亿吨。今年以来,与煤炭相关的领域一直被舆论关注。先是山西省的GDP增速在全国位列末尾;黑龙江龙煤集团职工讨薪事件也让很多人感到震惊。从2002年至2012年,这被称为中国煤炭发展的黄金十年,暴利的煤炭就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各种资源,它给资源型省市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当煤炭步入困境时,那些通过行政资源整合起来、大而不倒的煤炭企业就成了沉重的包袱。如今,煤炭行业抱怨“卖一吨煤赚的钱连两瓶饮料都买不起”,这与2008年煤企有100%以上的暴利形成鲜明对比。
煤炭“黄金十年”是怎么来的?2014年8月,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曾公布了2014年中国煤炭企业百强,这些百强企业在2013年完成营业收入41568亿元,而2004年评出的百强企业在2003年的营业收入仅为2760亿元,十年内中国煤炭企业的营收规模增长了至少15倍。无数人因此暴富,无数企业也靠着煤炭产业赚得盆满钵满。另一个事实是,2002年以前,每吨煤的价格只有180元,山西很多煤矿都发展不下去,当地政府就把煤矿转手承包给了个人,后来煤价节节攀升,这些煤矿的接盘侠也就成了“煤老板”。福布斯富豪榜上的山西家族正是从2001年开始涌现,2005年及今后的一段时间攀上了历史高峰,如2005年上榜的10个富豪家族,6个都涉及煤焦化。煤炭行业为什么会拥有“黄金十年”?一是因为2000年以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大幅加快,到2008年中国工业占GDP的比重达到了42.94%;二是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导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高速公路、房地产、高铁、汽车、化工……高投资、高耗能的项目在全国各地纷纷上马;2004年,中国出台煤炭出口配额制的相关政策,开始了对煤炭出口进行管控。几种因素叠加,形成了对煤炭的巨大需求,煤炭价格也不断攀升。而无数个体、城市乃至行业的命运,也因疯狂的煤炭而改变。几年前,山西煤老板7000万嫁女的新闻曾让舆论咂舌。煤老板、矿工命运都因煤价而沉浮在煤炭“黄金十年”里,只要与煤沾上了边,就意味着财富唾手可得。中国新闻网曾报道过一个山西煤商,在上世纪90年代依靠贩煤起家,并承包了一个铁路货运站,将煤炭运往山东、河北等地。2000年以后,煤炭价格从不到200元/吨一路飙升至2008年7月的1070元/吨,煤炭商业也搭上了这班“顺风车”。这位煤商的女儿曾在接受采访时说:“最大的感觉是不缺钱,我们到天津买宝马汽车,再开回来。家里有数家洗煤厂、一家养老院、一家化工厂和一个私人会所。”生意巅峰时期,悍马、宝马、奔驰等数十辆豪车停在她家的养老院内。而她的一套首饰动辄价值上百万元。她到外地买煤时,身背一个双肩包,包里装着数十万元现金,晚上在旅店休息时,枕着背包睡觉。这还只是煤炭交易中的一环。前些年,诸如“煤老板三亚豪华婚礼嫁女”、“煤老板北京豪购一栋楼”之类的新闻频繁见诸报端,可见手中的财富之巨。不过,伴随着煤价的暴跌,煤商的好日子也过到了头。以那位山西煤商为例,煤价一跌再跌使得利润大幅下滑,下游企业又拖欠他的煤款,银行纷纷抽贷导致资金链断裂。只能宣布破产,豪车、豪宅全部抵押。而曾经背着数十万现金出门的女儿,如今依靠做微商还债。真正的普通矿工们,并未分得煤炭黄金十年红利的多少羹。与煤老板获得的巨额财富相比,矿工只分到了一点汤。在煤炭行业最好的时候,山西太原东山煤矿一线采煤工人月工资能够达到上万元,而在2016年年初,有媒体报道,东山煤矿“一线矿工每月只发保障工资1500元,二线员工每月元,三线员工每月1000元。”,并且这一情况已经持续了近一年。2015年7月,东山煤矿一位员工曾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栏目中向太原市国资委反映,月工资降低到区区的1000元,养老、公积金等已有停缴半年多,希望市领导下矿解决问题。在鄂尔多斯,从铁西区到康巴什新区,到处是空置楼房以及烂尾楼。因为煤,鄂尔多斯被称为“中国的迪拜”如果提起煤炭资源,一定绕不开有“煤都”之称的鄂尔多斯。事实上,在“黄金十年”,“煤都”这个称呼对于大多数的鄂尔多斯人而言,是一个美誉。2002年,这个年份是鄂尔多斯经济状况的分界线,因为在此之前,鄂尔多斯还在扯着内蒙古的经济“后腿”。2002年前后,中国的煤炭价格急剧攀升。得益于煤炭行业的井喷,鄂尔多斯人开始坐拥天量的财富。当鄂尔多斯成为中国第一个产煤过2亿吨的城市后,煤炭——这个被称为黑金的资源开始成为推动这座城市经济的强大引擎,也为鄂尔多斯带来了“煤都”这个美誉。那时候的鄂尔多斯,遍地的好车,劳斯莱斯幻影、法拉利,甚至一些一线城市都不常见的豪车,在鄂尔多斯都随处可见。2008年,媒体曾经刊发过一条名为《鄂尔多斯的“迪拜梦”》的报道,100名全球顶尖建筑师,将要云集鄂尔多斯市,带着各自的方案路演,想为鄂尔多斯的富人设计并建造100栋别墅。在那一年,人们已经用迪拜来比喻鄂尔多斯,艺术家也伸过自己热情的脸,原因很简单,因为这里流动着庞大的资金。然而,一切从2011年的第四季度悄然地发生了变化。煤价开始暴跌,鄂尔多斯的经济也陷入困局。2012年,这座中国曾经最富的城市,到处是停工的烂尾楼和焦急的讨债者,在当时,鄂尔多斯的房价也从最高时的15000元-20000元,跌到了3000元。煤炭也绑架地方经济,让其他产业举步维艰煤炭不仅掌控了一个家庭、一个城市的兴衰,它甚至成为一个地区乃至一个省的经济命脉,以至于那里的人们很少会去想,没有煤该怎么办?山西就是这样的典型。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山西的轻工业还算有些规模。但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山西轻工几乎全军覆没。至于原因,山西省政府一位熟悉山西轻工发展的官员李红生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说:“山西有这个条件,但是不重视,投入少,煤炭形势好的时候,财政的钱80%都投到煤炭上去了。老板们也不想干别的,挖煤日进斗金,拿麻袋装钱,没必要转型。”当一煤独大的经济格局逐渐形成后,政府再怎么鼓励完成原始积累的煤老板们多元化发展,也于事无补。暴利的煤炭就像磁石一般吸引着人力和资源,对其他行业产生了排斥。2005年,曾任深圳市市长、湖南省常务副省长的于幼军出任山西省长,第一件事便是国企改革。于的思路是想让国企通过改制激发市场活力,再破产退出一批落后产能,意思就是很多国企压根不用改了,直接退出市场。然后便是招商引资,2007年山西珠三角(广州)投资合作洽谈会,全部2498个项目中没有一个是与煤炭、能源相关。然而,不到两年,于幼军调离,改革戛然而止。如今,山西的GDP与招商引资大省的差距越拉越大。2014年,山西一个省的GDP规模1.28万亿元,还赶不上苏州一个市的1.37亿元。太原一个省会城市的GDP还没有江苏一个工业园区的大。2015年上半年,山西七大煤炭集团中四家亏损,其它三家净利润下跌均超过70%。行政整合的超大型煤矿国企,如今成为转型的负担如今,中国经济对于电力、钢铁、水泥将不再向过去那样饥渴,国际油价、煤价又长期在地位徘徊,同时中国人越来越重视空气污染问题,煤炭在中国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而改革却面临着巨大阻力。2008年以后,山西进行了煤矿史上最大的一次整合,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民营煤矿因不符合产能规模的要求,被兼并入省属七大国有煤炭集团,只有少数几家大型民营煤企被列为整合主体,大部分民营资本逐渐淡出煤炭行业。当年几大煤炭集团还有央企都一窝蜂地去抢煤矿,也恰恰因此而吃亏,因为一个媳妇几家抢,价格自然水涨船高。加上当时恰值煤炭价格的高点,抢回来的小煤窑要进行扩建,等两年后具备出煤条件后,煤炭价格却下来了。并且,被行政之手整合而成的超大煤矿国企,如今都肩负着沉重的社会责任,大而不倒。山西大同同煤集团在2015年上半年亏损超过4.5亿元,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有着80万职工家属的同煤也不能随便减少产能。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黑龙江,11年前的2004年,龙煤集团以拯救者身份出现,重组了鹤岗、鸡西、双鸭山和七台河“四大煤城”的绝大部分优质煤矿,试图打造成产能上亿吨的煤炭集团并力推上市。而今却在“煤炭黄金十年”风光过后,陷入困境,成为被拯救者的角色。有经济学者认为,“国企病”严重的大煤矿亟需打破原有的生态体系,引入战略投资者进行并购重组或许是一条出路,但包袱沉重、亏损严重和资源枯竭情况下,加之市场普遍低迷,恐怕如今没有投资者愿意做这件事。(更多有用有理有趣内容,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sanjiangxing”)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煤面那个矿是黄金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