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的面包是社会美国是什么主义国家家生产的还是资本主

背景资料/《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之前世今身
伟大领袖毛主席
&从二十世纪进入二十一世纪,整个世界发生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重大变化。自上世纪40年代末结束后所形成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经过了46年后,以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轰然坍塌而结束。而资本主义阵营方面,在似乎取得了极其重大的胜利之后,还没有来得及陶醉,就又陷入一系列经济危机之中。先是1997年发生的,处于资本主义边缘地带的亚洲金融危机,接着又在2008年爆发于资本主义中心地带的美国次贷危机,连带整个核心地带的欧洲各发达国家及整个世界处于经济大危机的恐惧之中。危难中,刚刚兴高采烈宣布“历史终结”,马克思主义已经湮灭的人们,又不得不在垃圾堆里刨找被他们扔进去的马克思的书籍,从里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这真是构成了一幅绝妙的世事讽刺画。现在,又有不少人开始急急忙忙地宣布,资本主义已经彻底完蛋了。还有不少人坚守资本主义的教条,打死也不承认资本主义的完蛋,反而说,一切灾难都是因为没有完完全全的,彻彻底底的贯彻资本主义的教条,在执行中打了折扣造成的。孰是孰非,为了寻找一个正确的答案,我们有必要冷静下来,重新对资本主义的前世今生进行一番认真的审视。  
当我们重新阅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的书籍,当我们重新阅读亚当.斯密、李斯特、哈耶克、弗里德曼等西方经济学家的书籍,当我们沿着布罗代尔、斯塔夫里阿诺斯等西方历史学者的思路考察西方社会及他们描述的东方社会时,就会发现,资本主义社会是丰富多彩的,就像延续数千年的中国农业社会,曾经先后出现奴隶制度,封建制度,中央专制制度一样,资本主义社会尽管只有几百年的历史,但各个先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各自实行的制度,有着显著的差别,这种差别有时甚至是敌对的,因而引发了若干次大大小小的战争,甚至是世界性的战争。沿着这条主线,我们会发现,这种差别早在20世纪初,就被列宁所发现,被称之为“自由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由此以后的百年世界发展史,都始终贯穿着自由资本主义体系和国家资本主义体系的争斗。在这期间的所有重大政治经济事件,都能从这个矛盾中得到合理的解释,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败亡,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一次又一次的重大危机,都与此有关,其最深层次的原因也在于此。为此,本文有意对这一贯穿近代历史发展的主线进行一番考察和描述。  
列宁首倡国家资本主义  
“国家资本主义”这个词,在手头能够查找到的相关著作中检索,最早见诸于在1917年9月写的文章《大祸临头及防止之法》。由于书是苏联1947年外文出版局印的,这个名称可能和后来的文章名字略有出入。当时俄国沙皇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三年后在东线战场上败于德军,工人和士兵通过武装的“二月革命”,迫使沙皇下台。沙皇下台后,政权却被资产阶级的政党接管,建立了一个“民主的”过渡政府。这个过渡政府非常松散、软弱,尽管面对整个国家因为战争导致的饥荒和大规模的失业现象,束手无策,一筹莫展,却还整天考虑着履行协约国条约,继续与德国的战争。在这种情况下,列宁写了这篇文章,并提出应对之策:由国家实行监督、监察、统计和调节生产和流通,规定生产中劳动力的正确分配,爱惜民力,消除对民力的浪费,加以节省。监督的主要办法是银行国有化,大型垄断公司国有化,取消商业秘密,强迫中、小工商业者实行合并,强迫人民联合于消费合作社。同时列宁指出:强迫把工业合并到组合之中,是在早已实行了的,这是“国家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办法”。针对一个特例,既战时最缺乏的食品面包而言,列宁专门指出德国是“最准确、最精密、最严格调节消费的模范国家”。此时离“十月革命”仅距一个月的时间。在该文中,列宁还有如下最重要的一段话:  
“如果社会主义在经济上尚未成熟,那末任何起义也不会创造出社会主义,而是因为国家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最完备的门阶,是历史梯子上的这一级,即从这一级到社会主义那一级是没有任何中间级段的。”  
“十月革命”胜利后的第四年,既1921年4月,列宁又写了一篇重要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列宁指出当时苏联存在的五种经济成分:1.原始的小农经济。2.小商品经济。3.私人资本主义经济。4.国家资本主义经济。5.社会主义经济。在这篇文章中,列宁重申了他在1917年革命前夜的观点,指出1921年苏联的两大经济重点:一是继续加强国家资本主义,用国家资本主义挤垮和控制私人资本主义。二是把小生产和农民通过的方式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向。在这个时间段中,列宁领导革命的最重要的步骤是实行新经济政策,向小农经济和小商品经济做出让步,解决国计民生的基本问题。同时用新的手段加强国家资本主义。这个手段不但包括了进一步加快国家所有的大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包括了大规模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苏联的经济,还包括了向外国资本出租和出借国有的矿山、工厂等等。  
列宁关于建设国家资本主义的思想有没有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此,我们需要对和恩格斯的科学共产主义原理进行必要的了解。关于科学共产主义原理,最重要的著作是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7年11月,在此之前,恩格斯同年发表了一篇重要著作《共产主义原理》,为《共产党宣言》做了理论准备。在这篇文章中,恩格斯指出:废除私有制就从根本上剥夺了相互竞争的个人对于工业和一切生产部门的管理权,这些部门改由社会管理,为了公共利益按照总的计划在社会全体成员的参与下经营。竞争将被联合取代。无产阶级将通过革命建立政治统治。革命后的措施有12条:  
1.用累进税和高额遗产税来约束限制私有制。  
2.没收反动分子的财产。  
3.通过国营工业挤压、赎买资本家的。  
4.劳动者在国营单位劳动。  
5.实行劳动义务制,建立产业军。  
6.金融系统国有化。  
7.随经济发展扩大国有化。  
8.全面实行公费教育,教育与劳动相结合。  
9.公共免费提供给工农。  
10.拆除旧的不文明的建筑。  
11.无论是否婚生,子女都拥有。  
12.运输业集中于人民手中。  
在这篇文章中,恩格斯特别指出:社会主义不可能在一国或若干国家首先实现,原因是资本主义已经是一个世界范围的体系,只有在世界范围摧毁这个体系,才能过渡到社会主义。为此,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设想是在资本主义的若干中心国家爆发革命,从而迫使这个体系自我坍塌,然后在全球范围内向共产主义体系过渡。所以马克思讲: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够最后解放自己。这句名言的深意就在这里。后来,在中,这12条完善为10条:  
1.剥夺地产,地租用于国家支出。  
2.征收高额累进税。  
3.废除继承权。  
4.没收流亡者和叛乱者的财产。  
5.金融系统国有化。  
6.运输业国有化。  
7.增加国营工厂,按计划开荒和改良土壤。  
8.实行劳动义务制,建立产业军。  
9.农业与工业相结合,消灭城乡对立。  
10.免费教育。  
更为重要的是,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根据历史的思想,给出了一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阶段论。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定义,人类社会是从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对应于这些社会的生产力而言,原始共产主义的生产力十分低下,人们靠狩猎,没有剩余产品,没有阶级划分。当社会生产力从捕猎打鱼发展到农业畜牧后,产品有了剩余,催生出了和奴隶两大阶级,这时有了基于奴隶制的国家。随着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达,农业和畜牧的剩余产品大增,出现了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封建制国家出现。接着是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资本家和工人两大对立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资本主义国家出现。资本主义国家由于无法避免的矛盾,终将爆发无产阶级革命。革命导致无产阶级的专政。但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马克思尽管提出了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后的十条具体措施,但并没有指出这就是社会主义,相反,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用很大的篇幅来批判了形形色色的“”。为此,马克思在1882年再版序言中专门解释到“在1847年,社会主义意味着资产阶级的运动,共产主义则意味着工人的运动。当时,社会主义,至少在大陆方面,是可以进出沙龙的,而共产主义却恰恰相反。”
60年后,马克思的预言实现。1917年10月,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了。这次革命的领袖列宁在这个新生国家里,完全实践了马克思的10条设想。唯一不同的是,当时的俄国是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边缘,而不是中心。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并没有因为俄国的革命而彻底坍塌,仅是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在这样的新生国家中,列宁充分注意了革命者的共产主义激情,但又冷静地考察了苏联的国际地位和发展现状,因而提出在上建设国家资本主义的思想。在此列宁一点也没有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反而是实事求是地完全按照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基本原理进行了实践,使得苏联得以生存下来。  
列宁之所以提出建设国家资本主义,一方面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尊重。另一方面还面对着来自“第二”的压力,该“国际”针对苏联的建立,发出这样的评判:“俄国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足以实现社会主义的水准”。第三个方面是面对党内的压力,在取得政权后,党内的激进份子已经迫不及待地,巴不得明天就宣布进入共产主义了。针对这样的狂热情绪,列宁有必要泼一盆冷水。  
斯大林和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实践  
列宁于1924年去世。列宁去世后,斯大林先后与托洛斯基、布哈林、等其它党内老资格的革命家就一国之内能否长期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一国之内能否建成社会主义等关系到苏联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产生激烈争论。斯大林坚持一国之内能够建成社会主义,而其它人等则持不同观点。争论的结果众所周知,斯大林取得完胜,托洛斯基被驱除出国,流亡国外,布哈林、季诺维也夫等先后被开除出党,最终枪毙。自列宁去世后,苏联宣布新经济政策胜利结束,开始把全部工业纳入国有轨道,在农村则全力推行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制。从1928年起,苏联开始了实施第一个国民经济5年发展计划。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际上由纪律严明的高效率的官吏集团利用国家的力量,成功地统筹建设了一个大国的工业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这个经济建设的动力与自由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一种不完全依赖于金钱对经济的间接控制驱动的经济发展,这种发展仅依赖于类似于军队的高度纪律性,对经济进行产量、、比例进行全系统控制,最终目的是形成国家整体的强大工业制造能力,其过程并不排斥金钱的“润滑”,但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并也被纳入整体控制计划中。因此,这种模式的发展循环始终保证了官吏集团的绝对控制权,不给商人依靠金融夺取控制力的可能留下任何机会,也不受整个外部的自由资本主义体系任何影响。  
苏联第一次5年计划的第二年就迎来自由资本主义世界的最大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由于苏联自身体系与入自由资本主义世界分工体系的完全不同质,由于苏联作为自由资本主义体系的敌人被排斥在外,资本主义的信用体系崩溃对其没有造成任何影响,这样,成为大洪水中的。利用这次危机,苏联从美国和德国引进了大量技术、工程师,甚至把整个工厂都搬了过来。第一次5年计划取得了辉煌胜利,苏联又继续开始第二个5年计划。到1938年,苏联已经成为强大的工业国家。每个五年计划的基本指导原则,就是马克思所分析的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如再生产理论,生产资料生产优先于生活资料的原则,重工业生产先于轻工业的原则,不同产品生产需要取得综合平衡的原则等等。这样的生产,不可能出现自由资本主义盲目竞争的错误,只可能出现计划人员考虑不周。为此,在一片经济萧条的自由资本主义世界,有人从中看到了光明。作为极端反共的人士,英国的绅士凯恩斯先生巧妙变通地修改了苏联的国家全盘控制经济的理论,让这个理论能为自由资本主义诸国的资本家们能够接受。办法就是由国家控制货币的发行规模和速度,以及一些投资项目或方向。由此,为受到重重约束的的官吏开启了一个能够干预经济的偏门。美国总统罗斯福据此实行新政,由国家实施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容纳失业的劳动力。英国首相张伯伦开始大规模地为工人住宅,改善工人的待遇。德国则更是轻车熟路,希特勒重拾俾斯麦的政策,与大资本家联合起来,垄断了国家的工业建设,同时大张旗鼓地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使得德国奇迹般地在短时间内摆脱了经济危机。德国建造了世界第一条高速公路,德国为让每个工人都拥有自己的汽车而专门成立了大众汽车公司,大量建立工人疗养院,让普通的工人大批带薪休假疗养。  
国家的快速复兴唤起了德国领导集团和德国人的复仇情绪和扩张野心,希特勒因此而能够挑起第二次大战。当他进攻包括法国在内欧洲自由资本主义制度诸国时,他的力量真是横扫千均如捲席。唯独他调头向东,进攻苏联时,咬到了一颗咬不动的铁核桃。以变相的老牌古典国家资本主义指导国家建设的法西斯德国这回碰到的是更新型的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照在准备“巴巴罗莎计划”时自己的话说,德国这一次是攻打一个比德国更有精神支柱,更有坚定信仰的国家。战争以德国的彻底失败而告终,这一次德国败的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更惨。战争是对于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制度的最大考验。这残酷的考验,苏联经受住了。战争的胜利不可辩驳地证明了这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精神力量,以及由这个制度和精神力量转化出来的坚实物质生产力。战后苏联经济又高速发展,靠着这个制度,苏联成为超级大国,与美国共同管制世界。形成了所谓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全球对峙。  
马克思主义有三大来源,分别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古典、以和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傅立叶、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者中,英国大资本家欧文是一个具体实践者,他作为资本家,在他的企业内创造了一整套提高工人生活水平,促进工人及其子女受教育的办法,合理地与员工分享了分配利润。欧文的做法,后来在苏联通过国家的强力得到普遍的实施和推广。苏联的分配制度和制度,使得全社会不同阶级的收入趋于平等,这样,生产出的产品总能被人消费。社会性的生产过剩现象被消灭,与自由资本主义体系完全相反的一个标志性现象出现了,这就是短缺。据此为根本基础,学家科尔内甚至与自由资本主义的微观经济学对应,写出了《》一书。并指出限制这个制度下的生产企业的最大约束是资源,而限制自由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企业的最大约束是需求。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的经济方向被定为:在工业已经完全实现国有制的基础上,逐渐把农业中的集体所有制业转化为国有制,逐步消灭品作为商品与农产品的交换,从而最终消灭商品,实行全面的产品管理与调拨体制。这样,自由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就会被消灭,阶级的残余也同时被消灭,从而成为无阶级的全民的国家,共产党在这样的条件下,也由阶级的政党过渡到全民的政党。由于有这样一个方针,苏联社会的主要矛盾被解释为“不断高涨的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由于有两大阵营的对峙,不同制度国家间存在着看得见的竞争就是科学技术与军工航天领域。在这些方面,苏联以计划经济的模式搞举国动员,取得不菲的成就。从而也刺激了自由资本主义国家以政府的名义进行巨额投资,参与国家间的激烈竞争。  
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考察这时的苏联社会,就可以发现这个社会还存在着商品,存在着商品的交换,存在城乡差别,存在着独立核算的企业单位,存在着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差别,这种差别就某些方面而言,甚至是巨大的。这样一种基本状态,并没有脱离列宁设想的国家资本主义,是还存在着的社会。只不过是一种较为完善的,较为纯粹的由国家全面垄断经济,在内部采用社会主义措施提高和保证工人待遇的资本主义。因此,对于这样的国家制度,作为以共产主义为目标的政党而言,还远没有达到理想状态,还需要继续革命,需要对如此运转的国家机器进行高度的控制和利用,并为此保持清醒的头脑。但令人遗憾的是,处于晚年的斯大林却没有这样做,没有实事求是地把这些科学定义为国家资本主义,并进而承认苏联社会的阶级与阶级斗争,并在这样一种新的状态中调动苏联积极投身新的阶级斗争的积极性。结果,误导了全世界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共产党人。斯大林不承认苏联经济的本质是国家资本主义,给出的一个解释是仅在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为国家资本主义时期。这一短暂时期渡过后,就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了。而在反法西斯战争全面胜利之后,苏联则开始宣布“进入无阶级社会,全面向共产主义社会进军”。在基本理论上则认为:整个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是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完全平行的体系。平行就不会相交,两家井水不犯河水。这样的见解埋下了苏联作为一个超级强国败亡的种子。  
在苏联当时耀眼的光环下,各国共产党人几乎没有人敢对苏联的模式提出疑问,提出异议。只有中国历经艰难困苦革命磨砺出来的领袖毛泽东,敢于用批判的眼光看待苏联发生的一切,并对其社会进行了分析和批判。现在我们从毛泽东关于苏联《政治经济学》的谈话中可以看到,毛泽东讲:“社会主义制度下,虽然没有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但是还有革命,技术革命,文化革命,也是革命。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是革命,从共产主义的这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也是革命。共产主义一定会有很多的阶段,因此也一定会有很多的革命”。并重点提到劳动者享受的各种权利中,最重要的是“劳动者管理国家、管理军队、管理各种企业、管理文化教育的权利。实际上,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最大的权利,最根本的权利。没有这种权利,劳动者的工作权、休息权、受教育权等等权利,就没有保证”。他又讲:“如果干部不放下架子,不同工人打成一片,工人就往往不把工厂看成自己的,而看成干部的”。这个讲话,实际上间接指出苏联还没有消灭阶级,甚至于社会主义制度也没有上路,并敏锐地感觉到在新的社会中,官吏与群众的严重对立。  
毛泽东的思想体系是一贯的,虽然不断发展,但中间没有断裂。后来,毛泽东的这个思想已经发展到了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还存在着阶级,存在着阶级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正是基于这个思想而发动的。在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更加清醒地指出,资产阶级就在党内,运动的重点是整那些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这一下,阶级斗争的问题破题了。后期,毛泽东在关于资产阶级法权的谈话中更进一步说,我们实行八级工资制,和旧社会差别不大,要搞资本主义很容易。在这一期间,毛泽东和苏联彻底决裂,大搞,和美国改善关系,启用邓小平,批林批孔批宋江,并说了许多人们当时完全不能够理解的话。如毛泽东对江青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毛泽东对斯诺说:我没有改变什么,甚至连北京郊区的小村庄都改变不了。再过几十年,我们这些人在后人眼中都是可笑的。毛泽东对毛远新说:党的政策发生重大转折的时候,你要跟的上。等等。现在综合分析,毛泽东已经完全看清了当时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资本主义本质了。但受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所限,仅仅靠不断的革命冲击还是无法冲破这一规律。列宁所确立的国家资本主义道路,就是一条非常曲折的道路,毛泽东不得不对此加以实践,但他由于生命的时间所限,只能铺路,却没有实践的时间了。
对毛泽东当年关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对当前我国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和任何和看法&
1953&年毛泽东对这种资本主义曾作过极精辟的论述,毛说:&“&中国现在(需要)的资本主义,其绝大部分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经济联系着,是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
毛又说:&“&因此,这种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它主要地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而是为了供应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而存在。&?&
工人们还要为资本家生产一部分利润,但这只占全部利润中的一小部分,大约只占四分之一左右,其余的四分之三是工人(费)、为国家(所得税)及为扩大生产设备(其中包含一小部分是为资本家生产利润的)而生产的。&?&
因此,这种新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带着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是对工人和国家有利的。&”&《毛泽东文集》第六卷第&282&页。
内容/《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1]&
(一九五三年七月)&
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其绝大部分是在人民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这种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它主要地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而是为了供应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而存在。不错,工人们还要为资本家生产一部分利润,但这只占全部利润中的一小部分,大约只占四分之一左右,其余的四分之三是为工人(福利费)、为国家(所得税)及为扩大生产设备(其中包含一小部分是为资本家生产利润的)而生产的。因此,这种新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带着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是对工人和国家有利的。
根据毛泽东手稿刊印。
注释/《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1]这是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一九五三年六月十四日至八月十二日召开的全国会议的领导小组会议纪要第七号上写的一段文字。&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6次
参与编辑人数:2位
最近更新时间: 14:29:22
贡献光荣榜
扫码下载APP瑞典是社会主义国家吗(一)
一、·瑞典简述
北欧五国,是打着“社会主义”幌子,举着民主社会主义旗帜的资本主义国家。
尽管有着许多不同,但总的来说,它们主要是凭借着资本主义技术优势带来的超额利润(专利权),跨国公司的越境剥削;作为帝国主义附庸,身为资本避风港的存在,靠近定价中心(大宗商品定价权)等优势,才能维持这种“民主社会主义”的神话。一言以蔽之,靠的是它们依附于主要列强、在现有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中的特殊地位。以瑞典为例,它本身很难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帝国主义列强(其现有地位实际是附庸于主要西方列强充当掮客和帮闲),但终究是搭了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的顺风车。
我们就在这里就瑞典讨论一下这个让社民分子颇为自豪的“北欧特色社会主义”。
要谈现有秩序下的特殊地位,首先就先要回溯过往的历史及何以至此的因素:
瑞典独特的地缘优势:瑞典位居波罗的海心脏地带,一头连向拥有上亿名消费者的波罗的海地区,一头连向欧盟,可谓是海外企业进入欧洲统一大市场的桥头堡。即使是在未能进入全球化的近代,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贸易节点。
瑞典发展的历史机遇:年瑞典出现的移民高潮(当时瑞典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近120万)让瑞典避免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出现的农村贫困化和大批失业现象;而在一战前四十年,瑞典一直是一个大量输入资本的国家,仅在1908年,外债就占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单利息支付就占出口总值的十分之一[1]。
但由于未有卷入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因而比起残破的欧洲和饱受侵害的亚洲,瑞典得以保留了大量未有遭受过战争损害的机器和整整一代的男女青年;而且大量的债务由于外币的贬值得以减轻,瑞典因此得以用便宜的马克和法郎还清了债务。这相当于是说,瑞典凭借币值的变化获得了一笔无偿的工业建设基金。随后瑞典更是在二战期间和纳粹德国保持着密切的经济联系(这也是其能够维持中立地位的重要原因),接受了大量纳粹德国的资产[2],并为此大发横财,再度避免了在反法西斯战争中遭受战乱的诸国的巨大损失和惨剧。
另,由于在整个工业化的初期和中期,工业国家的币值都是和黄金挂钩。当危机激化时便会出现黄金热,致使中央银行停止使用黄金支付。这就意味着投机的可能:在日,瑞典放弃了所谓的金本位制。而随后瑞典克朗的大幅度贬值却正好导致了各国对于瑞典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通过年对工业的大量投资,瑞典得以在取得工业上原由美国占据的技术优势,年年获取超额利润;而战后重建的需求,又让瑞典的产品得以输送到世界各地[3]。
综上,凭着地缘优势和基于此产生的历史机遇,瑞典达成了今日的成就。而这自始至终,完全都是依赖于其在整个资本主义体系中的特殊地位,运用着资本主义谋取利润的固有逻辑所达成的。然而既然我们都生活在“世界工厂”,那我们理所应当感受到,一个个宏伟的经济数据的背后,是亚非拉乃至全世界无产者的血汗。那是剩余价值的富集,也就是奴役劳动者权力的富集。瑞典跨国公司的壮大和兴盛,也必然不能例外。它们在全球范围吸血,获利颇丰,也因此让政府得以通过征重税而提供收买工人贵族的资金。这也成为了它们把持工会的经济前提。
《瑞典君主制》--来自瑞典国家官方中文网站
(当然了,对此表示异议,脑海里除了资本的掠夺就只有闭关锁国的社民分子是理解不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互助的。苏联无产者的血汗是为本阶级的国度而流,为自己而流而不是为资本家的国度,为资本家而流。二战之后,苏联也没有掠夺什么“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无产者的血汗”,倒反而是用苏联无产者的血汗去支援东欧乃至亚洲的阶级兄弟。至于变修的苏联,则是另说了)
然而我们也知道,既然所谓“民主社会主义”还保留着私有制,那么就意味着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还没有消失;那么就意味着这种矛盾在所谓“民主社会主义”社会里,也同样地会在经济上表现为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政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那么所谓的“阶级调和”——注定是一句言之无物的谎言。
经济危机面前,“北欧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与政治上的表现
谈到这里,首先必须要拿出社民分子引以为傲的纲领(该纲领皆用斜体字表示):
从历史角度而言,“北欧社会主义”的代表——瑞典,其根源就来自瑞典社会民主党了。
其与列宁主义的根本差异,就在于对民主和人道的尊重之上,去改善社会。
社会民主党主张清除所有阻挠人民解放的经济、社会和文化障碍。
一个没有尊卑上下、没有阶级差别、没有性别差异和种族差别、没有偏见和歧视的社会是我们的目标。
——瑞典社会民主党党纲
非常漂亮的词句,比在纸上都显得穷凶极恶、要求暴力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要赏心悦目的多。
但是经过了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的洗礼之后,全世界人均跨国公司最多的、和“列宁主义”有着根本差异的北欧特色社会主义的瑞典又表现的如何呢?
社会民主党主张清除所有阻挠人民解放的经济、社会和文化障碍。
瑞典社会民主党政府建设的福利国家中主要采用高税收和高赤字为主要手段,社会中贫富差距的现象依然存在,穷人也无法和富人平等分享社会福利。到70年代,大约90%的家庭根本没有股票,而占总数0.2%的家庭却拥有股票数额的42%。虽然瑞典工人的名义工资自1965年到1976年年均增长为9-10%,但企业的利润年均增长却达到20-30%[4],可见工人劳动所得的大部分成果都落入了企业主的腰包。
而1973年瑞典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中更是指出,与当时瑞典官方公布的6万到12万的失业人数不同,根据就业调查委员会的估计,失业人数实际上近60万。随后在瑞典共产党当时长期致力于要求废除的雇主联合会章程的第三十二条款(内容实质上就是资方有单方面的解雇权)的要求下,帕尔梅政府也回应以了一个新的法案《劳动场所的民主》。但实际内容无非如下:
1.工人参加“长期的非法罢工”和“进行旨在干扰正常工会活动的罢工将被解雇”。
2.当企业陷入“困境”时,它将有不加限制的闭厂权,以应对非法罢工,即使只有一小部分人罢工,全部工人都要被赶出工厂。
3.凡是支持违法罢工的工会要承担赔偿的责任。
4.禁止政治罢工,声援国外工人的同情罢工的权利受到限制。
5.企业对“预算、获取利润和投资”等继续保留不受限制的决定权。也就是说,真正的权力原封不动。
帕尔梅声称,这是“自选举法之后最大的一次改革”。的确,他倒是回到了1910年,和海军少将阿尔维德·林德曼站在了一起,开始了一次“大的改革”,此人正是在1910年首次提出了以解雇来惩罚工人的法律。这种新的反罢工法,在1928年以来的瑞典,的确是未曾有过先例的。
(当然,在1976年,帕尔梅还是向资本发起了攻势,将三十二条条款废除了。但在后面的工会一节,我们再继续评述)
看来如果社会民主党要实现自己的口号,首先就要清除自己。
但是这毕竟不可能,那么首先要清除赤字。
那么在“痛定思痛”,逐步转向新自由主义之后——
2014年的Credit Suisse的全球财富报告表示:10%的富豪阶层在三大北欧国家(挪威,瑞典和丹麦)掌握了65%到69%的国民财富总值。
That's according to Credit Suisse's weighty Global Wealth Report 2014. It's a finding that's likely to seriously surprise some people. The top 10% of wealth holders in three Nordic countries (Norway, Sweden and Denmark) hold between 65 and 69 per cent of those nations' wealth.
相较于其他欧洲发达国家,斯堪的纳维亚有更高的不平等水平,其程度明显高于英国,意大利或西班牙的。
In comparison to the other developed economies in Europe, Scandinavian inequality on this measure seriously stands out: they're significantly above British, French, Italian or Spanish levels.
再参考一下瑞典官方的调查数字:
日,瑞典国家金融管理局发布分析报告指出,2016年瑞典公共财政将实现30亿瑞典克朗的盈余,但2017年将出现赤字且改革空间有限。今年瑞典经济将实现3.4%的经济增长,经济的拉动主要来自强劲的内需和移民造成的公共开支增加。2017年瑞经济将放缓至2%,但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仍然旺盛,失业率会降至6.4%,公共财政将盈亏160亿瑞典克朗。对于2018年的预测,金融管理局认为经济会进一步滞涨,经济增速降至1.6%,但公共开支扭亏为盈。分析认为,瑞典会达到欧盟财政赤字上限的标准,但盈余目标无法实现。
日 ,据瑞典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瑞典贫困人口增多。根据欧盟对贫困的定义,2008年瑞典贫困人口为12%,目前这一数字已上升到15%。
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出生在欧盟以外的瑞典居民是贫困高发人群。此类移民教育程度低,失业率高,收入普遍较低,有1/3处于贫困线以下。而出生在瑞典本国的居民中,虽然近几年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贫困人口百分比一直保持在12%。
根据欧盟对贫困人口定义,家庭可支配收入低于国家平均值60%的为贫困人口。与欧盟其他国家相比,瑞典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居民比例较低。但这5年来,瑞典的优势差距不断缩减,越来越多的瑞典人面临贫困威胁。
当然会有人要说啦——这都是难民的错,难民拖累了瑞典。但难民的进入实际上当然是可控的。那么,这首先要求我们看向瑞典资产阶级的政府。
他们或许会告诉我们:瑞典实际上是一个高度依赖外来劳动力的国家。以前收容难民(和移移民),让他们得以就业,一直是瑞典的基本政策之一。瑞典的经济发展,也离不开它们。
谈到这里,倒是可以和我那浅薄的、有关“白左”的答案联动一下。
大家如何看下面这则新闻:多名德国女子遭难民性侵却沉默:不愿败坏难民的名声? - 华子鱼的回答
参考一则13年的报告:
在瑞典940万人口中,外国裔占8.4%。这些人要么出生于国外,要么出生于瑞典但父母是外国人。要减少移民的数量和提高新移民家庭团聚的门槛,既要考虑到瑞典社会未来的承受能力,也要考虑到当前社会的实际需要。事实上,瑞典对外来移民的依赖非常强。没有移民,瑞典的许多服务行业、医疗保健站以及工厂就得关门歇业,社会就无法健康运转。瑞典最新统计数字表明,在2001年至2010年间,瑞典新增的就业岗位中,70%被移民使用,全国范围内新增加的20.5万个就业岗位中,有15万个被新移民填补。
瑞典鼓励移民 来自瑞典官方中文网站
而像社民分子自己承认的一样,北欧四国至今没有设置最低工资,连美国也不如。工人要想获得最低工资待遇,就必须参加劳资协调的黄色工会,否则就无法得到那些工会官僚的保护。可想而知,这对于低技能、低学历、组织率较低的工人,特别是外来劳工,是非常不利的。如果说民主社会主义给什么人带来了最大实惠,那就是给工人贵族(工会官僚)。但,这与社民分子所厌恶的修党有何区别呢?
一个没有尊卑上下、没有阶级差别、没有性别差异和种族差别、没有偏见和歧视的社会是我们的目标。
日,“持续一周的骚乱共报告220起犯罪事件,警方拘捕了大约60名闹事者,仍在搜寻其他破坏者。警方表示,参与骚乱的既有有组织的暴徒,也有一些惯犯和普通年轻人”。
瑞典于日举行的全国大选里,主张排外的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瑞典民主党〔Sverigedemokraterna〕得票激增及跃升成为瑞典议会第三大党,显示着瑞典也无法幸免于全球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所繁衍出来的右翼“本土主义”威胁,冲击着该国一直以来对移民宽容的政策。社民党以31.2%得票率赢得113席,仅比上届大选增加区区1席。
社民党的表现,比起2010年该党史上最差的大选成绩稍微好一点而已,也就是得票率仅增加0.5%!社民党于2010年大选中以1 827 497张选票(占得票率30.66%)取得112席,连续两届无法执政。社民党这次大选的1 886 473张得票,仅比上届大选增加58 976张选票,尽管得以获得授权重新执政,但其选战成绩还差过2006年输掉政权时的35.0%得票率(得票1 942 625张)[5]。
瑞典民主党源自于瑞典国内的新纳粹主义运动,这个政党除了其“坚定不移”仇视移民的立场(反移民、反萨米人民族自治、反对多元文化、鼓吹民族主义)就没有什么明确的政纲。(是不是很熟悉?),该党的很多候选人都有着罄竹难书的种族主义记录。该党2005年以来机关报发行量超过28000份,2010年进入了国会,2014年更成为获得超过17%选票的全国第三大党。
关于瑞典纳粹分子的更详尽的介绍可以看这个答案:为何瑞典会出现纳粹分子? - 甘甜的回答
同时,既然要谈政治表现,那么就不能避开历史上瑞典社民路线甚至早于苏修破产的事实:
瑞典社会民主党先是在1976年大选中失利,结束了长达44年的执政历程;1979年大选瑞典社会民主党再度失利,在1979年下台,换成右翼政府执政。不过社民党很快夺回政权。但到东欧剧变后的1991年9月社民党就再度下台了。后来虽然在1994年夺回了政权,可到了2006年又再度下台了。
而以瑞典社会民主党在此期间的转变为例的话,我们可以看到,所有资产阶级政党(修党)无论以什么主义自称,只要在经济危机面前,都只会很快暴露出其作为资产阶级政党,为资产阶级服务,压迫无产阶级的本质:
来自瑞典官方中文网站
经济政策层面:转向新自由主义(在这里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新自由主义的精髓:通过强制手段推行自由市场经济,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鼓励“创新”,通过削减工人福利降低用工成本从而提高工业竞争力。知乎上有答主就解释的相当不错:如何理解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又是什么? - 知乎用户的回答),加大对于无产阶级的剥削力度,事实上就是强化阶级的分化。(事实上不仅仅是瑞典,北欧的社会民主党向转向新自由主义的转变连一位自由派都看不下去了。尽管我不甚赞同他的观点,尤其是他所列出的那篇文章,但还是可以录上来以供参考。北欧的社会政治形态和我们有什么区别? - 你球药丸的回答)
社会政策层面:把消灭财政赤字作为首要政策目标,改变过去保险费用几乎完全来自国家和雇主的做法,加大个人缴费力度, 即在维持垄断资本利润和发放福利互相抵触、难以为继的情况下选择削减福利。
外交政策层面:开始从中立主义转向“后中立主义”。1991年7月瑞典政府打破不结盟的中立外交政策提交了加入欧共体的申请,1995年瑞典正式成为欧盟成员国。在加入欧盟的同时,瑞典于1994年4月同北约签署了和平合作关系框架协议(PFP),使瑞典可以有选择地加入到北约的活动中,打破了瑞典“不参加军事联盟”的承诺。社会民主党政府在科索沃战争、巴以冲突等问题上开始采取沉默或者模糊的态度。即不再维持自己站在弱国一边反战的虚伪面目。
同时不出意料的是,和私有制共生的官僚主义也开始让人民怨声载道。以2004 年南亚海啸为例。时值有五百多名瑞典人因此丧生,但是社会民主党政府反应迟缓,甚至在灾难发生后不久,当时的卫生部长威尔·琼森竟去度假,这就更给民众留下自满和不负责任的印象。
在2016年,更是有一万名工会成员因不满工会主席努德斯特伦的腐败表现而要求退出工会[6]。
讽刺的是,甚至有人指出,瑞典左右政党特征已经模糊,社会民主党之所以在1994年的选举中获胜,恰恰是因为它没有做出改革或改善的承诺[7]。
那么,社会民主党的特色跑去哪里了呢?它比右派又能多做了些什么了呢?它和右派有什么根本差异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扮演着资产阶级专政政治上的代表的他们,力图维护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的他们,无非就是在大选里乐此不疲地上演让被压迫者“每隔几年决定一次究竟由压迫阶级中的什么人在议会里代表和镇压他们”的把戏,让一切辞令和许诺只在演讲中闪耀着虚假的光芒,再让社民分子在这里虚伪地吹捧一番罢了。
这就是治理昌明的结果:仍旧对经济危机无法回避、无法脱出的现状;这要凭穆斯林才能撑起的北欧的生育率(实质上就是小资产阶级再生产的困难。于是引起巨大恐慌!);难民危机;极端右翼的崛起;社会民主党作为执政党的地位的一再跌落,岌岌可危。
看来,苏修也算得上是治理昌明了。(待续)
网友楚流元皇彭侣评论:
社会民主主义分子说穿了就是看上去对工农城市底层有点同情心的小资和小知识分子,他们离工农城市底层的距离比他们离大资产阶级的距离要远多了——虽然这是他们自认为的;被用完了就丢是天经地义的,在这个世界左翼运动处于低潮的时代,大资产阶级没动力养那么多的帮衬。
来源: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
版权属于原作者,本文为非商业用途。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资本主义国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