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解读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中提到 美国财政部的一篇文章叫“基本脆弱性”,求原文。

林毅夫:传奇学者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林毅夫: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林毅夫:生于日,籍贯台湾宜兰。1971年台湾大学农业工程系肄业;1978年获台湾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硕士;1982年北京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
林毅夫: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林毅夫:生于日,籍贯台湾宜兰。1971年台湾大学农业工程系肄业;1978年获台湾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硕士;1982年北京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1986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博士学位;1987年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发展中心博士后。1987-90年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副所长,1990-93年,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1994年至今,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位从西方学成归国的经济学博士;第一个提出了“新农村运动”概念,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学术支持;第一位运用规范现代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问题的中国本土经济学家;第一个登上英国剑桥大学马歇尔讲座这一国际经济学界顶级讲坛的中国学者……这许多的“第一”,记录了他过去30年对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求索。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日正式任命林毅夫为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这是世行首次任命发展中国家人士出任这一要职。
林毅夫:中国经济转型最大挑战是解决就业难题
  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在接受新华社独家专访时说,中国政府成功应对了金融危机的挑战,但中国经济仍面临诸多挑战,在当前经济转型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就是解决就业难题。
&&&详细内容
林毅夫:采取三方面措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
  19日,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在第27届国际农经大会发表演讲时表示,应当从金融改革、宏观经济刺激政策和降低贫困人口的脆弱性三个方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详细内容
  新闻动态
·林毅夫:中国将成世界经济复苏火车头&&
·林毅夫:与中国的合作是世行最成功的合作案例&&
·林毅夫:中国经济转型最大挑战是解决就业难题&&
·林毅夫:人民币升值将会有碍全球经济复苏&&
·世行副行长林毅夫提议设“世界经济复苏基金”&&
·世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美元短期内仍然强势&&
·林毅夫:中国如再出强力措施 经济可保7-8%增长&&
·林毅夫提出“全球复苏计划” 规模达2万亿美元&&
·林毅夫:各国政府应充分协调并拒绝保护主义&&
·世行副行长林毅夫:发展中国家急需投资促发展&&
·林毅夫: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五点教训值得反思&&
·林毅夫:三大因素将帮助中国较好应对金融危机&&
·世行副行长林毅夫:金融危机给世界两大教训&&
·林毅夫:奥运后中国经济不会萧条 将高速增长&&
·林毅夫告别北大前往世界银行就任首席经济学家&&
·林毅夫:未来一两年美国经济下滑疲软无法避免&&
·林毅夫:粮价上涨最好解决办法是市场调节&&
·林毅夫:赞成暂缓港股直通车 三通长远利港&&
·林毅夫:中国经济陷入怪圈根在收入分配不均&&
·林毅夫近日表示:能源不会成为中国发展瓶颈&&
·林毅夫:美国经济“滞胀”对中国影响有限&&
·林毅夫: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经济学分析&&
·经济学家林毅夫:传奇学者续写人生传奇&&
·林毅夫:“摸着石头过河”可资发展中国家借鉴&&
·林毅夫:世行首位来自发展中国家首席经济学家&&
·林毅夫被正式任命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林毅夫任首席经济学家?世行表示尚无消息宣布&&
·被任命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林毅夫低调以对&&
·林毅夫:奥运会后中国经济将维持近10%的增长&&
·林毅夫:中国经济高增长将继续保持二三十年&&
·林毅夫:我国应将资源税费提高到合理水平&&
·升值过快恐致金融危机 林毅夫评人民币升值&&
·经济学家林毅夫:应该增收物业税抑制房产投机&&
·林毅夫:人民币汇率没有新政策就是最好的政策&&
·圣诞礼物都中国造 林毅夫巧驳中国经济威胁论&&
·经济学家林毅夫痛陈国企海外投资败因&&
·林毅夫苏剑:中国二板成功希望不大&&
·林毅夫:生产能力过剩是道坎&&
林毅夫的主要经济理论
①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上海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上海新闻网“的文字和图片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者必究。
③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本网站长联系,我们会在24小时内及时修改或删除!并向持版权者致最深的歉意!
欧洲央行利率决议来袭 7大投行告诉你如何交易-外汇频道-和讯网...
分析师:欧元/美元4月27日最新技术分析-外汇频道-和讯网...
非农就业超预期但薪资增长少 黄金先抑后扬 -黄金频道-和讯网...
人寿以22.52亿元的亏损额成为行业的“另类明星”。 投资失利...林毅夫:“中国经济崩溃论”为何不对
内容来源:
 对我国经济而言,从1978年开始到去年,连续35年每年增长9.8%,确实是人类经济史不曾有过的奇迹。
 但是,为什么这一两年来大家对中国经济不太看好?主要是从2010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长不断地减速,到现在为止已经超过四年。最近一个季度,经济增长速度在7.4%,经济这么长时间的减速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次出现。
 国外很多学者,包括国内也有不少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减速是因为中国结构性、体制性、机制性的内因造成的,而这种内因如果不改革的话,会出现很多问题,增长不可持续;要改革的话就要付出很大代价,很可能包括很大的失业、经济衰退甚至金融危机。
 因此,国外有不少人说中国经济崩溃即将来临。我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和转型中国家,肯定有不少体制、机制、结构问题,要没有这些体制、机制、结构问题,中国就不是发展中国家。
 过去四年的经济下滑,到底是不是真的就可以认为中国即将崩溃?这个问题要想清楚原因是什么,对症才能下药,如果不对症下药很可能造成的问题会更严重。
 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都跑慢了
 唯一能解释我国经济增长下滑,这些新兴市场经济体,以及这些高收入、高表现的经济体在同个时间内都下滑,而且下滑得比我们厉害,只有国际外部性、周期性的原因。
 首先要承认,我们有体制、机制问题,作为发展中国家这点绝对不能回避。但是对2010年第一季度以来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我认为是国际外部性、周期性的原因造成的,不是我们体制、机制的内因造成的。这一点并不难来证明,只要放眼世界就知道了。
 中国2010年经济增长速度是10.4%,2011年是9.3%,2012年是7.8%,2013年是7.7%,基本上是这样表现的。但是其他“金砖”四国,印度2010年经济增长速度是9.1%,2011年是7%,2012年是5.3%,2013年是4.9%,同样时间点也在下滑,而且下滑幅度比我国还要大。再看巴西,2010年经济增长速度是7.5%,2011年是2.7%,2012年进一步下滑只剩下0.9%,接近崩盘,2013年只有2.2%。
 同样的情形,总不能说中国的体制、机制问题把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往下拉,而且把印度、巴西也拉着陪葬,导致他们比我们下滑得更厉害,这样说不通。
 不仅像这些新兴经济体,像东亚如韩国、新加坡,我国的台湾地区都是高收入经济体,表现也和我们一样,从2010年开始下滑,而且下滑也都更厉害。
 为什么在同一个时间里面,这些经济体的经济都在下滑,唯一能解析的是有共同的外部因素。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经济体经济增长由“三驾马车”拉动:出口、投资、消费。
 第一架马车——出口,发达国家到现在还没有从2008年金融危机复苏过来,出口必然放缓,这架马车就跑慢了。改革开放到2008年以前,我们年均出口增长达到17%,今年我们制定的出口目标只有7.5%,一下子少了将近10个百分点,第一架马车就跑慢了。
 第二架马车是投资,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都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支持他们反周期的投资项目。经过三年、四年、五年,大部分项目完成了,如果没有新的项目继续投入的话,那投资增长速度一定是下滑的,所以第二架马车又跑慢了。
 第三架马车是消费,中国的消费增长还是比较强劲的,所以中国还能维持7.5%的增长。其他经济体消费也下滑非常快,失业增加,消费也跟着下滑。
 所以,唯一能解释我国经济增长下滑,这些新兴市场经济体,以及这些高收入、高表现的经济体在同个时间内都下滑,而且下滑得比我们厉害,只有国际外部性、周期性的原因。
 经济增长还必须走投资拉动
 如果没有投资,以消费增长来拉动经济的话,开始的时候用自己的储蓄,储蓄用完开始借债,借债借了一段时间后总要还债,等到还债的时候就是危机来临的时候。
 面对这种状况,展望未来,发达国家的复苏是漫漫长夜,出口的增长大概很难像2008年以前那样高速增长。这种状况之下中国经济要增长,必须转向内需。
 内需有两块,一个是投资,一个是消费。前面有一段时间,很多人说中国由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所以我们经济增长速度就下滑了,现在应该改成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对此我个人不敢苟同。
 我认为中国经济增长还必须走投资拉动的模式,并不是说消费不重要,消费是经济增长的目标,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领域。但消费增长的前提是什么,就是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是什么,是劳动生产率水平不断提高。
 而劳动生产率水平要不断提高,需要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升级以降低生产成本,以及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以降低交易费用。这些要靠投资,如果没有投资,以消费增长来拉动经济的话,开始的时候用自己的储蓄,储蓄用完开始借债,借债借了一段时间后总要还债,等到还债的时候就是危机来临的时候。所以,中国绝对不要把自己过去35年维持经济高速增长的法宝给丢掉。
 不能因为外国人喊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不可持续就人云亦云。过去国际学术界认为我国贸易顺差是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时,曾经指责我国的投资过多是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认为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不可持续。但是,现在美国货币数量宽松政策要退出,国际资金的大进大出,给印度也带来很大的困难。
 美国的货币宽松政策退出以后,造成印度资金大量流失,给印度造成很严重影响。印度中央银行行长拉詹跟美国讲,美元是储备货币,美国货币政策会影响到其他发展中国家,美联储考虑美国货币政策时要考虑到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美联储最近发表一篇文章,认为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的确对印度造成很大影响,但是对中国没有多大的影响,这篇文章叫《基本脆弱性》,有六个指标,根据这些指标认为中国经济是强健的,印度最脆弱,结论是印度的问题是自己造成的,和美国的宽松货币政策退出无关。
 这次用来说明中国经济可以抵御外部冲击的那些指标,如储蓄率高、投资多、外贸盈余大和外汇积累多等,过去都是受批评的,则被认为是中国经济增长不可持续的原因。所以作为学者必须有独立的判断,不能人家说什么,我们就跟着唱。
 投资要注重效益和质量
 跟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国内这几年的基础设施投资非常多,但道路那么堵塞,地铁那么拥挤,下雨很多积水……这些设施需要改善,不就是很好的投资吗?
 不管是对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还是对发达国家来说,如果靠投资的话,必须是能够提高效益和质量的投资。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有没有提高效益和质量的投资机会?这个很重要。如果没有这个机会,要像传统的凯恩斯主义讲的那样挖个洞、填个洞,就没有生产效率的提高。
 发展中国家有没有效率高、效益好、质量高的投资机会?我觉得不少。因为我们现在只是人均6800美元的中等收入国家,产业可以升级的地方非常多。即使今天包括钢铁、水泥等很多产业都是过剩的,但是还有很多地方可以产业升级。
 跟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国内这几年的基础设施投资非常多,但中国基础设施有没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道路那么堵塞,地铁那么拥挤,下雨很多积水……这些设施需要改善,不就是很好的投资吗?此外,还有环境改善等投资。
 我想中国这个发展阶段跟发达国家比有很大的差别,发达国家发生危机以后,要找到经济回报率高和社会回报率高的产业是很难的。它们的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环境相对较好,但并不是完全没有。这点我们和发达国家是不同的,好的、质量高的投资机会很多。
 而且,中国政府的财政状况相对于其他国家好一些,民间的储蓄率高,又有接近四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可以用来投资,这是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同的地方。只要把这些条件用好,中国应该可以维持7.5%左右的中高速增长。
 本文根据林毅夫教授在北京大学曹凤岐金融发展基金主办的经济与金融高级论坛(92期)演讲录音整理,有删节。
 □林毅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1.2K8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weixin.qq.com/r/0Tj74-3EUKAvrbmA923D (二维码自动识别)或在微博、知乎、雪球中关注公号:“九龙塘右眼财迷”。财迷会在这些平台同步发文。您也可以添加财迷个人微信chaimi2017围观财迷的经济信息分享和往期无码(未删节)文章,还可以进入公号下的“鼓瑟吹笙”一栏加入财迷QQ群看往期被删文章。赞同 95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中美贸易战:悬崖边的较量(读完这篇就够了!)来自雪球&#xe6关注 《零售的哲学》7-11创始人自述(读书笔记)来自 本篇为读书笔记,可以配合理解《最好的护城河》一文。实际上最好的护城河就是足以应对变化的好的企业文化,加上匹配的企业管理,我觉得这就是7-11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经营上的是强大的新品开发能力、协同很强的供应链以及一切为了便利客户。(括号里为自己解读,具体案例可以结合书本或者百度)1. 从变化中读懂未来,建立假设然后执行,再对结果进行验证。(这里说的变化其实是基于现实的变化。这句话的道理和投资是共通的。对投资来说就是基于过去与现在去推导未来可能的实现路径,然后再标出概率和赔率。验证其实就是跟踪中需要一直做的,因为路径有很多条,实现方式也多样,事实落地之前和之后通过分析都能有一些收获。投资中的验证不止结果,还包括过程。)2. 7-11创业以来一直遵循“灵活应对变化,贯彻基本原则”(基本原则对我来说就是绝对的安全+空间。安全原则就是好的价格,例如垄断、清算价值、市场面价格判断等综合再加上在下跌时做思考和分析。空间包括业绩的极大概率确定性。)3. 创造便利,专门应对变化的行业。(企业文化加上匹配的管理是最大的护城河)4. 实现机遇不需要特殊的才能,关键在于问题意识和思维力。问题意识指能经常主动研究现行的工作模式是不是处于最优状态,而思维力代表了深层次挖掘事物本质的能力。5. 以“面”开始,共同配送,有7-11真好,全年无休真方便。6. 711独占鳌头的原则:1始终贯彻密集型选址战略 2.具备产品研发与供应的基础体系 3注重与员工的直接沟通。7. 如果不断有新的品牌进驻行业,说明市场还有足够的潜力(从这个维度看,很多行业的天花板是不存在的。)8. 直接沟通——理念的渗透9. 学习与创新思维并无直接联系,保留发现问题的意识,置身于信息中自然有可能捕捉到有效的信息。10. 连锁便利店事业的关键不在于门店总数的多少,最优先考虑的理应是提升每家店铺的品质,这才是真正需要的目标。(无论是谁,说过的话都会对行为产生影响)11. 企业必须依靠自身的智慧建立可持续性发展的事业。(以拒绝进入保龄球行业为例子,1没有壁垒2需求被过分满足够转眼就会失去兴趣,这行业品类少,差异化难产生更多的需求,这点是很大的启发。)12. 开拓新事业时,关键要具备认清核心重点的能力,起步之初,并没有必要遵循完美主义。(体现在7-11的ATM上,功能只要有主要功能,使用感受可以与普通的不同,并不是缺陷。成本造价一定要低。想到XXX的新品,现在是否太追求完美主义?)13. 凡事都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推进过程。当使用者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自然会出现需求和人气蹿升的爆发点。(7-11开店量到一定程度后引起了质变,而某牌子的历程应该也是一样。)14. 协同作战中因为意气相投,但要避免成为“好朋友”(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和保持客观的重要性铃木也都强调过,就是避免得过且过的行为和做法。可以合作,但最好不要做朋友。)15. 从家常菜到“需要花费大量精力才能做出的味道”(文中以汤汁和咖啡为例子)16. 造成产品滞销,生意萧条的原因只有一个,即现在的工作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说明这个行业的核心运营逻辑就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发掘需求与潜在需求,想办法达成满足。这个行业比较难有天花板。但护城河不深,需要花大力气挖掘,但711已经把他挖的很深。)17. 消费者购买产品的动机不会只停留在价格上,产品的价值、口味的更好体验更能促进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启示就是什么才是在长期中一以贯之的因素。站在顾客角度思考,问题意识,过去的经验和大环境有利有弊。顾客期待的“便利性”会随着时代而变)18. 越是突发的情况,企业越是能验证自己长久以来践行的经营理念是否正确。19. 美国南方公司的失败原因,他们没有看透事物的本质。直接原因是多元化的失败,主营业务的脆弱性才是其事业失败的致命根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经济问题分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