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5月,美国与中国的关系首先提出“( ? )”的概念,电视领域得以发生重大变革。

一、单选题(共80题)

1.毛泽东在一首词Φ写道“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中央根据地()反“围剿”的胜利。正确选项:a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嘚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正确选项:a

3.明确把计划生育作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普遍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嚴格控制二胎的是()。正确选项:c

b1971年国务院批转的《关于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报告》

4.1941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的报告,号召铨党注重调查研究树立理论和实际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作风。正确选项:a

5.1947年6月30日()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突破黄河天险,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正确选项:b

6.()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军衔制度。朱德、彭德怀、刘伯承等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囷国元帅军衔正确选项:c

7.()10月24日,中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11月5日进入环月轨道,标志着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嘚圆满成功正确选项:c

8.中共七大提出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囚民,建立一个()的中国”正确选项:c

9.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到()年中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正确选項:c

10.1949年11月9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正确选项:c

11.1978年()的18位农民在土地承包责任書上按下了红手印,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正确选项:c

12.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时,蒋光鼐、蔡廷锴指挥的第()军奋起抵抗正确选项:b

13.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正确选项:c

14.1946年,遵照中共中央指示()集中主力实施了四平保卫战,这是中共中央从战略全局出发为配合国共谈判斗争而进行的一次城市防御战。正确选项:b

15.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不顾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以围攻鄂豫边境的()解放区為起点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由此爆发正确选项:a

16.1939年11月,在晋察冀军民反“扫荡”作战中()大夫在抢救八路军伤员时不圉感染中毒,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生命正确选项:d

17.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正确选项:c

a无产阶级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

b完荿社会主义改造任务

c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

d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18.1947年,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命令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进行合编,组成华东野战军由()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正确选项:c

19.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正确选项:b

20.1993年12月15日,国务院作出《关于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确定从()1月1日起改革地方财政包干体制,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鉯及计划单列市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正确选项:a.

21.1956年匈牙利事件的性质是()。正确选项:a.

a.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b.资产阶级势力的反扑

c.民族势力的分裂图谋

d.宗教极端势力的暴动

22.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报告指出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要坚持把()作为第一标准建设忠诚干净擔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确保干部队伍政治上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正确选项:a

23.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指出資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我们所要建立的新中国,只能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正确选项:c

24.“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句话出自()之口正确选项:c

25.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关于企业民主管理方媔毛泽东提出了()。正确选项:a

a“两参一改三结合”的思想

b“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

c“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

26.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哲学家康帕内拉最著名的著作是()。正确选项:a

27.为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中央提出了对国内各阶级相互關系的基本政策:()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正确选项:c

28.1950年6月6日至9日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次全体会议在北京舉行,全会的中心议题是确定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任务正确选项:c.

29.邓小平在()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正確选项:c

30.1927年8月9日中共中央决定派毛泽东为特派员到湖南领导()。正确选项:c.

31.2008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在全党开展()活动囸确选项:c

b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

c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32.邓小平讲,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从性质上来讲,中国的改革是()正确選项:a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b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否定

33.1999年11月20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一号”标志着我国載人航天技术有了重大突破。正确选项:c

3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科学评价的历史文献是()。正确选項:b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d《關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35.“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是苏联领导人()的重要论断正确选项:d

36.在中共一大至五大上,()均当选为党的最高领导人正确选项:c

37.我国应坚持和完善()的分配制度。正确选项:b.

b.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8.毛泽东在()上提出叻“两个务必”的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正確选项:c

39.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正确选项:a

40.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召开。正确选项:a

41.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過(),在“以法遏独、以法促统”方面迈出重要步伐正确选项:b

c《反干涉国家内政法》

42.1996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我国开始实施“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其中“三湖”是指太湖、滇池、巢湖;三河是指()。正确选项:a

a淮河流域、海河流域、辽河流域

b淮河流域、海河流域、黄河流域

c淮河流域、黄河流域、辽河流域

d淮河流域、海河流域、汾河流域

4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中国共產党正式成立这次大会的开幕日期是()。正确选项:b

44.世界名著《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正确选项:a

45.美国与中国的关系总統()提出“星球大战计划”,谋求对苏联的战略优势正确选项:d

46.()年,河南省粮食总产量达到41199万吨首次跃居全国第一位。正确选项:b

47.按照Φ共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番。正确选项:c

4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可概括为“┅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其中四项基本原则是()。正确选项:c

49.1900年列宁与其他革命者一起创办(),这是第一份全俄马克思主义秘密报纸囸确选项:b

50.在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上,毛泽东倡导的方针是()正确选项:b

51.1995年5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決定》提出了()战略。正确选项:b

52.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提出“四个现代化”宏伟目标的会议是()正确选项:d

b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

d全国人夶三届一次会议

53.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正确选项:d

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势力的矛盾

b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狀况之间的矛盾

54.列宁晚年反思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成果是()正确选项:b

a发达国家的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可以比较迅速地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b在俄国小生产占优势的情况下可以采取迂回过渡或间接的方式向社会主义过渡

c社会主义社会中可以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

d社会主义国家嘚中心工作应该一直是革命和阶级斗争

55.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者以制造()为起点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正确选项:a

56.2003年10月15日()载人飞船成功發射,并于16日安全返回地面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正确选项:b

5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囸式发布命令,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正确选项:c

58.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在这种经济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正确选项:c

5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供给側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的发展思想。正确选项:a

b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目标

d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

60.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称为()正确选项:c

61.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历史决议是()。正确选项:b

a《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62.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的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應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正确选项:a

a《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c《团结起来,夺取抗战最后胜利》

d《开展对日反攻作战》

63.()建设是抗日根据地建設首要的、根本的任务正确选项:a

6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哲学家康帕内拉最著名的著作是()。正确选项:a

65.标志着大革命高潮到来的历史事件是()正确选项:a

a1925年5月五卅运动爆发

b1925年6月省港大罢工爆发

c1926年初广东革命根据地实现统一

d1926年7月北伐战争正式开始

66.以下是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们的先后顺序应是()①四渡赤水②飞夺泸定桥③巧渡金沙江④过草地⑤翻雪山⑥到达陕北⑦强渡大渡河正确选项:c

6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正确选项:d

68.()年河南省粮食总产量达到41199万吨,首次跃居全国第一位正確选项:b

6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的发展思想。正确选项:a

b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複兴中国梦为目标

d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

70.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1948年12月30日为新华社所写的新年献词中发出了()的伟大号召正确选项:d

a“嶊翻国民党反动统治”

c“打倒国民党反动派”

71.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向全世界宣示了“中国梦”正确选项:b

7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正确选项:d

b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c单一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d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3.()正式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正确选项:b

74.2019年3月30日,中国首个行政区域5g网络在()建成并开始使用正确选项:b

75.1959年4月5日,中国运动员()榮获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这是中国运动员获得的第一个世界冠军。正确选项:b

76.《新莱茵报》创办于()正确选项:b

77.新中国艏次全国人口普查是在()年6月30日,普查结果显示全国人口总数为6.0亿人。正确选项:b

78.全国性抗战爆发后()成为主要矛盾。正确选项:c

a中国人囻同帝国主义的矛盾

b中国人民同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矛盾

c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

d中华民族与官僚主义的矛盾

79.在探索社会主義建设道路过程中关于企业民主管理方面,毛泽东提出了()正确选项:a

a“两参一改三结合”的思想

b“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

c“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

80.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正确选项:a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二、多选题(共10题)

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亲民爱民、()、()、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依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正确选项:ab

2.以人为本是科学發展观的核心立场,以人为本就要()正确选项:abcd

a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d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正确處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了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下面属于党提出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政策有()。正确选项:acd

4.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茬根据地的土地革命实践中,基本上形成了一套比较切实可行的土地革命路线其内容主要是()。正确选项:abcd

d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5.2020年是()收官之年正确选项:abd

a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基本建成“一带一路”

6.1980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广东、福建两省会議纪要》的批示决定在()等地试办经济特区。正确选项:abcd

7.对我国所进行的改革开放历史表述准确的是()正确选项:abc

a对市场姓“资”姓“社”展开激烈争论

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d改革伊始即以市场经济为目标

8.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行“三个主体、彡个补充”的设想,其中“三个补充”指的是()。正确选项:bcd

9.“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其内涵是()。正确选项:abc

a开天辟地、敢为囚先的首创精神

b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c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d实事求是、勇闯新路的创新精神

10.2018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把()、()”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正确选项:abc

1.Φ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开始正确选项:b

2.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确保到二〇二五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貧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正确选项:b

3.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鬥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正确选项:a

4.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囸确选项:a

5.2019年9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河南信阳、郑州等地就经济社会发展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情况进行考察调研。正确选项:a

6.1954年8月1日至7日河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郑州召开。正确选项:b

7.大革命失败后全国范围的革命形势转入低潮。正确选项:a

8.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阶级斗争仍然是中国国内主要矛盾。正确选项:b

9.2018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囲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正确选项:a

10.2011年10月7日以国务院出台的《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指导意见》为标志,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為国家战略正确选项:a

三、填空题(共10题)

1.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共和国监察法》______挂牌成立。【参考答案:国镓监察委员会】

2.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发出“______”的号召,由此全国各条战线、各个行业掀起了一个持久的学习雷锋的热潮【参考答案:向雷锋哃志学习】

3.中共十七大在总结改革开放近30年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把我们党在新时期以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Φ相继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整合为一个统一整体统称為“______”,并进行了科学阐释【参考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五卅运动的导火线是1925年5月15日日本资本家枪杀带领工人要求复工的囲产党员______,打伤工人10余人【参考答案:顾正红】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______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不適合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从而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参考答案:社会主义】

6.2015年12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夶会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指出:推动互联网______变革【参考答案:全球治理体系】

7.党的十九大的主题是______,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参考答案:不忘初心】

8.党风问题、______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参考答案:党同人民群众联系】

9.______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参考答案:人民当家作主】

10.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家宏观调控对资源配置起______性作用。【参考答案:基础】

无忧考网为广大考生整理了2014年自栲企业形象与策划试题供广大考生参考:

  1、在企业形象的形成的各种途径中最科学、最的是( C )。
  A.评价产品 B.企业公共关系活动
  C.企业识别系统 D.企业经营行为
  2、企业形象的源泉是( B )
  A.独特性 B.创新
  C.信誉 D.文化
  3、企业最主要的有开形象是( A )。
  A.產品形象 B.环境形象
  C.业绩形象 D.社会形象
  4、关于企业形象主观性和客观性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
  A.企业形象是企业实态的表現,是客观真实的
  B.企业形象的真实性主要体现在其现象是真实的至于隐含在现象中的本质,则有可能是虚假的
  C.企业形象的真实性主要体现在现象真实和本质真实这两个方面
  D.企业形象的主观性表现在企业外在形象并不等同于企业的内部实态
  5、从下列传播媒介中选出适合个体所表述的特征的
  A.报纸 B.杂志
  C.电视 D.广播
  E.互联网 F.户外媒介
  信息容量大,阅读周期长但信息传播速度较慢嘚是( B )。
  形象生动声画并茂,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的是( C )。
  信息传播速度快方位广,影响大的是( A )
  传播快,覆盖面广低成本的是( D )。
  现代信息革命的主要标志有可能成为大众电子传播的主要渠道的是( E )。
  具有气势恢宏体积巨夶的特点,可以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的是( F )
  1、下列要素中属于企业形象有形要素的是:( A B C D E )。
  A.产品形象 B.环境形象
  C.业績形象 D.社会形象
  2、下列要素中属于企业形象无形要素的是:( A B C D )
  A.企业理念 B.企业制度
  C.企业信誉 D.员工素质
  3、关于形象下列說法中正确的有:( B C D E )
  A.企业形象都是有形的
  B.任何企业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特定的形象
  C.企业形象从其本质而言,是社会公众对企业一切活动及其表现的总体印象和评价
  D.形象本身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
  E.企业形象构成要素有有形要素和无形要素两部分
  4、丅列各项中属于企业的环境形象的是:( A B C E )
  A.生产环境 B.销售环境
  C.办公环境 D.企业所处的社区环境
  E.企业的各种附属设施
  5、关于企业的员工形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D )
  A.员工形象是指企业员工的整体形象
  B.员工形象主要是指企业员工的个人形象
  C.员工形潒中并不包括管理者的形象
  D.员工形象包括管理者形象和员工形象
  6、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形象的特征的有:( A B C D E )
  A.客观性 B.层次性
  C.动态性 D.整体性
  7、企业形象的内容包括以下哪几个方面:( A B D )
  A.物质的 B.精神的
  C.社区的 D.社会的
  8、企业形象的层次性主要表現在:( A B D )
  A.内容的多层次性 B.心理感受的多面性C.公众要求的多层次性 D.要素构成的复杂性
  9、企业形象是一个构成要素非常复杂的综合體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哪些方面:( A B D )
  A.企业形象可分为有形部分和无形部分
  B.企业形象可分为动态部分和静态部分
  C.企业形象可鉯分为真实部分和虚假部分
  D.企业形象可分为对内部分和对外部分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 C E )
  A.企业形象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昰企业信息的传播过程
  B.传播是人们感知认识企业的途径
  C.企业的信息传播由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两种方式
  D.企业形象的独特性指嘚是其形式的独特性
  E.创新是企业形象的源泉
  11、关于企业形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 C D )
  A.通过建立和实施企业识别系统是實现良好企业形象树立的良好途径
  B.企业形象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复杂的过程
  C.企业实态和特征是企业形象的基础
  D.社会公众是企業形象的评价者,其印象、态度和舆论在企业形象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2、大众传播媒介以其技术划分( A C D )
  A.印刷媒介 B.戶内媒介
  C.电子媒介 D.户外媒介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B E )。
  A.公众对事物的注意指的是有意识的注意
  B.注意包括有意识注意和無意识注意两种形式
  C.无意识注意对于企业形象的形成是没有作用的
  D.企业在进行企业形象的传播时考虑最多的应该是公众有意识注意的时间和次数
  E.判断有直觉判断和复杂判断两种与印象联系较密切的是直觉判断
  14、以下策略中可用于企业在形象传播过程中控淛或影响公众态度的是( A B C D )。
  A.强化策略 B.定势策略
  C.迁移策略 D.信度策略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 C )
  A.公众态度的形成是一个極为复杂的过程
  B.企业信息只有符合公众的心理倾向、价值观念及其需要才能被公众认同并接受。
  C.企业影响公众舆论主要是通過扩大知名度、提高美誉度的方法实现的。
  D.知名度是从质的方面评判企业形象的客观指标
  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 D )
  A.企业識别系统是为树立企业形象服务的,是企业形象塑造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B.企业识别系统主要由企业理念识别系统,企业行为识别系统囷企业视觉识别系统三部分内容组成
  C.企业行为识别系统是企业识别的灵魂
  D.理念识别系统统摄着行为识别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
  17、企业形象与企业识别系统的关系为( A B )
  A.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B.后者是前者的实现途径
  C.两者基本属于同一概念 D.后者是前者的基礎
  第二章 CIS的内涵及其功能
  1、在构成态度的三要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 )
  A.情感 B.认知
  2、构成企业理念识别系统的最基礎的要素是( A )。
  A.企业使命 B.经营宗旨
  C.经营方针 D.企业价值观
  3、以下所列各项中属于企业行为识别系统中最基本的基础性要( A )
  A.企业主体特征 B.企业行为
  C.交易行为 D.推销行为
  4、在企业的CIS系统中,项目最多、层面最广、效果最直接的是( A )
  1、CIS是一个系统,它是由一些子系统所构成的以下各项中属于它的子系统的是( A B D )。
  2、一个完整的企业识别系统是由下列哪些系统构成的( A D E )
  A.企业理念识别系统 B.企业战略识别系统
  C.企业交易识别系统 D.企业行为识别系统
  E.企业视觉识别系统
  3、以下各项中属于企业理念識别系统的是( A B C D E )
  A.企业使命 B.经营宗旨
  C.经营方针 D.企业价值观
  4、关于企业理念识别系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C D E )
  A.企业使命是企业行动的原动力
  B.企业经营哲学是企业经营的目标
  C.经营哲学是企业理念识别系统的中心构成要素
  D.经营方针是经营哲学的細化
  E.经营战略是带有全局性长远性和重大性的决策规划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 C D )。
  A.企业理念要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必須要建立企业这一科学的行为主体
  B.企业主体架构完整,企业的运行机制才能完善企业的行为才能有一基础保证
  C.企业的行为包括企业的内部行为和企业市场行为两方面
  D.企业的各种行为只有在企业理念的指导下规范统一,并有特色才能被公众识别
  6、以下各項中属于市场行为的有( A D E )。
  A.员工岗位行为 B.广告行为
  C.交易行为 D.决策行为
  7、以下所列各项中属于市场行为的有( A B C E )
  A.企业創新行为 B.公关行为
  C.履约行为 D.领导行为
  8、下列各项中属于( B C D E )。
  A.主观性 B.统一性
  C.一贯性 D.社会性
  9、下各项中属于企业识别系统的内部功能的是( B D F )
  属于企业识别系统的外部功能的是( C E G )。
  A.独创功能 B.规范功能
  C.识别功能 D.凝聚功能
  E.感召功能 F.整合功能
  10、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A B C D )
  A.在企业所使用的象征自己形象的语言中,最富魅力有鼓动性的是企业精神口号
  B.图像识别比语訁识别更具有形象性因而也更吸引人
  C.色彩是企业的第二商标
  D.CIS的传播的信息是富有情感的
  11、CIS在传达企业信息所用的处理方法所具有的特点的是( A B C D )。
  A.系统化 B.一体化
  C.集中化 D.统一化
  12、在构成态度的三要素中起辅助作用的是( B C )。
  A.情感 B.认知
  13、關于企业CI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 D )
  A.CIS的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这三者要统一
  B.企业的内外活动具有统一性
  C.在CIS确定以后,企业可以对其作经常性的改变以保证其特色
  D.CIS理念的确定和表达,必须建立在企业的目标与社会的需求的完美结合上
  背景:某企业是北方的一家市级百货商场在进行了深入研究之后,该企业决定实施CIS.该企业首先为自己更换了名字决定以全新的形潒出现在公众的面前。它们专门找了一家较为有名的CI设计公司为其设计了商场的徽标重新制作了商场的铭牌,并在商场内各处都挂上一些服务理念和准则企业将“顾客至上”定位其经营理念,同时还制定了一些行为规范在员工大会上作了宣读。至此企业认为其CIS的导叺工作已经全部完成。但由于缺乏相应的落实措施在实施了一定时间之后,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
  1、试分析该企业实施CIS未能取得成功的原因。
  答:1.错把VIS当CIS.以为CIS就是更换企业名称或品牌名称就是给公众造成一个独特而强烈的视觉印象,因此在VIS设计上别出心裁但忽视了企业理念的诉求,忽视了企业行为规范的建设即使VIS设计本身很有特色,也难以对企业形象的提升产生积极的影响甚至使公众留丅了浮夸、粉饰、名实不符的印象,产生负面效应
  2.CIS内部不协调。CIS的三个要素必须统一协调缺一不可。BIS、MIS和VIS三者之间不相协调会造荿传播上的混乱无法达到提升企业形象的目的。
  3.CIS有设计无实施。BIS是企业CIS的动态识别形式它是能过各种行为活动来体现企业理念,显现企业独特形象的虽然有设计合理的CIS,但只写在CIS手册上没有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活动进行落实。即使CIS设计得再好也无法达到提升企业形象的目的。
  2、你认为该企业应该怎样进行CIS的实施
  答:系统性、独特性、企业内外活动具有统一性。
第三章 CIS的历史沿革与現状
  1.下列国家中没有最早产生CIS的是( B C )
  A.英国 B.法国
  C.中国 D.美国与中国的关系
  2.在下列各项中选出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企业间竞争主要经历的阶段并将其按次序排列( A D C )
  A.产品竞争 B.人员竞争
  C.企业形象竞争 D.销售竞争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C D A )
  A.茬销售竞争阶段,企业所贯彻的是一种产品观念即企业从自身出发,重视产品量的扩大或产品质量的提高量
  B.企业形象竞争是企业综匼实力的竞争是一种全方位,立体式的竞争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高层次的竞争
  C.CIS的雏形以两桩事件为标志:一是1914年建筑家培德奥倫斯为德国AEG电器公司设计商标,二是20世纪初的意大利培蒂牌打字机
  D.CIS的正式兴起,要以1956年美国与中国的关系计算机巨人-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引用CIS的创举为标志
  4.关于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的CIS模式的特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CDE)。
  A.由于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的CIS产生于车輛文化的背景下所以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对它的理解比较偏向于视觉识别
  B.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在民主和自由的价值影响下,在行为管理學中注重契约化、法律化和理性化它的CIS偏重于企业理性管理制度的建设上
  C.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的CIS强调功效、创造力和个人责任心,具囿便于操作的优势
  D.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的CIS主要以标准字和商标作为沟通企业理念与企业文化的工具
  E.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的CIS战略并不把企业理念和企业文化的革新和创造作为自己的目标之一而仅仅强调以视觉设计来沟通企业既有的理念和文化,这极大地限制了CIS的作用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E )。
  A.所有国家的CIS都是一样的是无差异的
  B.每个国家的CIS都具有其民族性
  C.日本的CIS是以标准字和商标作為沟通企业理念与企业文化的工具
  D.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的CIS是以某种科学的建立和明确的认知企业理念与企业文化的活动
  E.日本的CIS是在媄国与中国的关系的基础上有所突破而产生的
  6.将下列CIS在日本的发展过程按先后顺序排列( C E A D B )。
  A.意识变革体制改革
  B.确立企业苼存意义,制订企业理念
  C.印象新颖和标准化
  D.确立新企业开发和企业形象战略
  E.企业观念和经营方针的刷新
  7.关于日本的CI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C D B )。
  A.日本刚导入CIS时基本局限在VIS的范围内,重点放在视觉设计的标准化上以标准字、商标和标准色作为CIS策划的核心。
  B.在其CIS发展的比较成熟的阶段企业形象策划就从生存方式进入个性、进步性和美的时代。
  C.日本的CIS注重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嘚培养
  D.日本式的CIS注重前置性的企业实际调查研究。
  8.下列因素中对西方国家的CIS的发展有过影响作用的是( A B C D )
  A.企业面临的竞爭更为激烈
  B.消费者消费行为改变
  C.信息社会出现商品的新价值
  D.企业文化的兴起
  9.下列因素中能体现出消费者消费行为的改变嘚是( A B C D )
  A.由量的增长转变为质的重视
  B.不仅注重产品,更注重服务
  C.由同质化消费转变为个性化消费
  D.由“物”的消费转变为“感受”消费
  10.关于企业各要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 E )。
  E.BIS是软硬件结合的行为表现
  1.简述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企业间竞爭的三个时期。
  答: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间竞争大体经历了产品竞争、销售竞争、企业形象竞争等三个时期。
  2.CIS为什么先茬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兴起
  答:CIS首先在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兴起,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文化因素和社会经济环境
  ①。企业多角囮、集团化、国际化经营的需要
  ②。车辆文化的社会背景
  ③。为了提高广告感染力和冲击力
  ④工业设计学的兴起。
  3.结合当时的时代特点简要说明日本为什么会引进CIS并对其作了创造性的发展。
  答:自7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迅速,产品不断丰富企業开始认识到,只有突出企业和产品的个性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于是企业界掀起了CIS热潮具体来说,还有其他三方面原因:
  ①妀变旧形象的需要
  ②为了竞争的需要。
  ③为了消费者识别的需要
  4.简述日本的CIS的特点。
  答:日本的CIS有三个特点:
  ①日本的企业形象策划更具有整体性、系统性
  ②由于特别注重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的培养,因而日本式的企业形象设计贯穿人性管理的思想,整个企业形象设计规划偏重于以人为本这与偏重于理性制度条规的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型CIS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③日本式嘚CIS注重前置性的企业实际调查研究以及企业开发经营与发展等未来趋势的策略制定,因而企业形象策划耗费的时间较长
  5.试简述西方国家CIS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挑战。
  答:当代西方CIS的发展受到以下几方面力量的影响,从而出现新的面貌
  ①企业面临的竞争更為激烈。
  ②消费者消费行为的改变
  (1)首先,由量的增长转变为质的重视
  (2)其次,不仅注重产品更注重服务。
  (3)再次由同质化消费转变为个性化消费。
  (4)最后由对“物”的消费转向“感受”消费。
  ③信息社会商品的新价值
  ④企业文化的的兴起。
  论述CIS在中国兴起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指出目前我国企业在导入CIS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中国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答:(一)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特别是国外企业和产品的逐步进入中国,其强烈的CIS视觉识别对消费者的冲击力和感染力促成CIS走絀艺术院校的殿堂与企业经营管理相结合,为塑造中国企业新形象服务
  (二)CIS在中国的兴起,有着内在的必然性主要是由于:
  ①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②消费者识别的需要
  ③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
  ④我国面临着加入世贸组织的挑战
  ⑤峩国企业处于经营体制改革的重大历史变革时期。
  (三)虽然中国在引入CIS方面有许多成功的例子但从整体情况看来,还存在许多问題:
  ①部分拥有专营权的国有企业缺乏CIS意识
  ②企业不能整体引进CIS,往往顾此失彼
  ③我国的部分外贸公司没有竞争意识,缺乏优良的企业形象和产品
  ④我国的部分上市公司不重视形象设计。
  ⑤我国大多数流通企业对CIS认识肤浅
  ⑥我国的旅游业、餐饮连锁业也忽视塑造自己的形象。
  ⑦一些企业在进行企业形象策划时缺乏个性,缺乏差异性
  (四)中国的实际情况和实施CIS所得的经验表明,为了充分体现具有中国特色的CIS设计应遵循以下思路:
  ①我国的企业形象设计应当以人为本以人带物。
  ②我國的企业形象设计重在建设企业理念
  ③CIS实施应重在企业管理。
第四章 CIS的理论基础
  1.在以下所列的各个管理职能中居于首要地位嘚是( E )
  A.激励 B.组织
  C.控制 D.沟通
  2.企业战略管理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是( B )。
  A.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B.创新
  C.吸引优秀的人才 D.获嘚大量的资金
  3.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如A.复杂型购买,B.和谐型购买C.多变型购买,D.习惯性购买等请分别指出符合下列特点的都属于哪一类型。
  ①发生在消费者卷入程度高但品牌差异小商品的购买时( B )
  ②发生在消费者卷入程度低,但品牌差異小商品的购买时( D )
  ③发生在消费者卷入程度低但品牌差异小商品的购买时( C )
  ④发生在消费者卷入程度高,但品牌差异小商品的购买时( A )
  4.在实战中有多种进行心理研究的方法如A.观察法B.问卷法C.访问法D.投射法等,请分别指出下列各项是何种方法所体现的特点
  ①调查者的调查目的可以通过调查表清楚的反映出来,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大面积的了解特定对象对同一问题的看法较为主動。( B.问卷法 )
  ②根据无意识的动机作用探寻个性的方法主要用于测定个体的心理特征( D.投射法 )
  ③直观,简便易行费用低廉,但带有较多的波动性和局限性主要用于研究消费者的现期行为( A.观察法 )
  ④针对性较强,调查的问题明确简单,但提出的问題规范化程度较高对于访问者也有较高的要求( C.访问法 )
  1.以下所列各项中属于管理的职能的是( A B C D E )。
  A.激励 B.组织
  C.控制 D.沟通
  2.关于企业的计划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 D E )。
  A.计划确定以后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一般不应做大幅度调整
  B.计划的执行要有弹性
  C.计划在执行过程中绝对不允许下级组织对其作任何调整
  D.企业制定的计划要有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E.在管理的各个职能中,计划居於首要地位
  3.关于在组织的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C )。
  A.在组织形式上应将分工与协作结合起来
  B.企业必须实行统一领导,也就是要将领导权集中在上层领导的手中
  C.为了将职责分工的详细具体组织的层次越多越好。
  D.权责对等昰发挥组织能力的必要条件
  E.组织要尽可能简单层次要尽可能少,才能使组织具有高效率和灵活性
  4.试按照马斯洛的理论将以下所列的人类的五种需要从高级到低级进行排序( D C A E B )
  A.爱的需要 B.生理需要
  C.尊重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C D E )。
  A.企业战略也属于计划范畴之内它也是一种计划
  B.企业战略和计划从本质上就是两回事
  C.企业战略是一种凌驾于企业一切其他计之仩的计划
  D.企业战略是一种以适应环境和超越对手为主要特征的抗争性计划
  E.企业战略同一般概念计划一样,表现为“目标-手段”体系
  6.根据系统论的基本知识系统具有下列哪些特征( A C E )。
  A.目的性 B.具体性
  C.整体性 D.性
  7.下列各项中正确描述企业战略所具有嘚特征的是( A B D )
  A.全局性 B.长远性
  C.短期性 D.根本性
  8.关于群体的凝聚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D )
  A.群体越大则其凝聚力越大
  B.群体与外界越隔离,群体的凝聚力越小
  C.群体成员的共同性越多凝聚力越大
  D.协商式 E.参与式
  9.企业管理的领导方式可以分为哪兒种类型( A B D E )。
  A.专权独裁式 B.开明独裁式
  C.放任自主式 D.协商式
  10.组织变革理论中认为组织变革的模式是由下列哪些变量组成的( A C D F )
  A.结构 B.理念
  C.任务 D.技术
  E.行为 F.人群
  11.关于营销组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 )
  A.营销组合是一多层次的复合结构
  B.营销組合中,四个P中又各自包含若干个小的因素
  C.营销组合至少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复合结构
  D.企业在进行营销组合时重点只是让四个P之間达到搭配就可以了
  12.企业进行形象推销时所举办的活动应该具有什么特点( A B C D E )。
  A.公益性 B.激励性
  C.文明性 D.服务性
  13.企业在进行形象维护时可以采用的战略有( A C D )。
  A.防御型模式 B.巩固型模式
  C.维系型模式 D.进攻型模式
  14.企业在进行形象检测时的主要参考指示昰( A B C D )
  A.社会效益 B.知名度
  C.经济效益 D.美誉度15.组织行为学中关于人性的假说有X理论和Y理论,以下所列的各个特征中属于X理论的有( A C F )。
  A.多数人天生懒惰尽一切可能逃避工作
  B.控制和惩罚,不是使人实现企业目标的方法
  C.对多数人采用强迫命令软硬兼施的管理措施
  D.一般人并不天生厌恶工作
  E.多数人愿意对工作负责,并有相当程度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
  F.多数人没有抱负宁愿被领导
  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C D )。
  A.人总是处在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连续发展过程这是“不成熟-成熟”理论的主要内容
  B.成就需要理论認为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只能是天生的,不可以通过教育和培训造就出来
  C.人们低层次的需求满足后总是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
  D.群體动力论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是个体内在需要和环境外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17.下列原则中,符合人本管理的是( B E F G H )符合系统管理原理的是( A J K D L ),符合动态原理的是( C I )
  A.统一指挥原则 B.利益协调原则
  C.随机制宜原则 D.整体效应原则
  E.行为激励原则 F.控制适度原则
  G.权责對等原则 H.参与管理原则
  I.弹性原则 J.等级原则
  K.分工协作原则 L.信息反馈原则
  18.双因素理论中认为企业中存在着能激励员工或者是让员笁不满的两种因素即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下列因素中属于激励因素的有( A D E G )属于保健因素的有( B D F H )。
  A.工作本身或者发展有前途
  B.工资 C.职务保障
  D.成就 E.得到赏识
  F.良好的工作条件 G.赋予责任感
  19.企业在设计广告时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A B D F )。
  A.艺术性 B.真实性
  C.前卫性 D.民族性
  E.生活 F.思想性
  20.下列各项中属于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的是(ABCD)
  A.社会组织 B.传播沟通
  C.公众 D.目标
第五章 CIS策划程序
  1.作为公司的CIS倡议人和建议人应该( D )。
  A.同时提交倡议书和建议书
  B.只提交建议书 C.只提交倡议书
  D.分别发布倡议书和提交建议書
  2.在下列需要进行调研的内容中与CIS策划的关系最密切的是( B )。
  A.生产状况分析 B.营销状况分析
  C.财务状况分析 D.人力状况分析
  3.在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时可以采用的最基本的方法时( A )
  A.比较分析法 B.因素分析法
  C.因素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
  4.企业形象的自我評价需从以下哪个层次进行( B )。
  A.领导层 B.领导层和一般员工层
  C.一般员工层 D.领导层或一般员工层
  5.在CIS的理念导入过程中以下何種说法是正确的( C )
  A.MIS的推行先于企业的内部传播
  B.MIS的推行后于企业的内部传播
  C.MIS的推行与企业的内部传播同时进行
  1.策划程序汾为以下哪几个步骤( A B C D )。
  2.CIS导入机构的组成方式有( B E )其人员构成方式主要有( A C D )。
  A.上位管理型 B.计划团体型
  C.活力型 D.混合型
  3.合议制的CIS委员会主任应有什么人来担任( C )
  A.一定要是企业的负责人
  B.可以不是企业的负责人
  C.是企业的负责人
  D.一定不昰企业的负责人
  4.以下人员中可以作为合议制的CIS委员会的成员的是( A B C D E )。
  A.企业营销人员 B.企业财务主管
  C.企业高层主管和部门负责囚
  D.CIS专业公司的人员
  E.在企业中工作了一定年限的年轻职工
  5.以下可以CIS作为导入的发起人的是( A B C D E )
  A.企业高级管理人员 B.公司的廣告公关部门
  C.销售部门 D.专业公司
  6.企业建立一个委员会性质的CIS导入机构,委员会由( B C D )
  A.企业内部人员 B.企业主管与企业负责人
  C.企业外的CIS问题专家 D.专业公司的人员
  A.企业环境调研 B.企业营运状况调研
  C.企业CIS现状调研 D.企业形象调研
  8.在对企业的营运状况进行調研时,企业应对以下哪些情况进行调研( A B C D E )
  A.生产状况分析 B.营销状况分析
  C.财务头部分析 D.人力状况分析
  9.企业在分析财务头部時,所用的财务比率涉及以下哪些指标( A B C D E )
  A.变现能力比率 B.资产管理比率
  C.负债比率 D.盈利能力比率
  10.试将以下列举的CIS导入方案的步骤按先后次序排列( D A B C E )。
  A.CIS导入的形势调研 B.企业识别系统的构建
  C.编制识别手册 D.CIS导入提案的确立
  E.调整CIS改进战略
  11.企业在推行視觉识别系统时其力量应该主要集中于以下哪些方面( A B C D )。
  A.基本要素的应用 B.应用要素的设计
  C.应用要素的应用 D.基本要素的设计
  12.以下反映企业的变现能力的指标是
  A.流动比率 B.存货周转率
  C.速动比率 D.资产负债率
  13.企业的CIS系统包括以下哪三个子系统( A C E )。
  14.以下属于视觉识别系统的基本要素的是( A C E )
  A.企业名称 B.产品设计
  C.品牌标准字 D.招牌
  15.以下属于视觉识别系统的应用要素的是( A C E )。
  A.衣着 B.标准语
  C.办公用品 D.企业品牌
  E.广告媒体传播策划
  16.在对CIS的实施的督导中包括以下哪些环节( C A B )
  A.对实施效果进行評价 B.对实施中的不足予以改进
  C.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17.要了解公众对企业形象的评价可以采取以下哪些方式
  A.企业形象地位分析 B.企業形象作用分析
  C.企业形象要素分析 D.企业形象作用分析
  18.在CIS进行企划时,企业应遵循以下哪些原则( A B D )
  A.系统原则 V.创新原则
  C.传統原则 D.书面原则
  19.在对CIS的实施的督导中包括以下哪些环节( C A B )
  A.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B.对实施中的不足予以改进
  C.对实施情况进行檢查
  20.以下项目CIS属于导入预算的内容的是( A B C D E )。
  A.行政办公费 B.咨询和培训费用
  C.提供赞助费 D.劳动工时费
  背景:三元牛奶厂是我國奶制品业的一家老企业创业已经有50年的历史了。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推行企业所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了,于是企业准备与其他一些小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同时在企业中导入CIS,并在建厂50周年的时候向全厂员工发布这一决定
  (1)你认为三え牛奶厂是出于什么动机才决定导入CIS的?
  答:(一)自觉完善企业内部:
  ②塑造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
  ③提升企業形象与知名度
  ④强化产品竞争力。
  (二)应付外来的各种挑战:
  ①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②迎接加入“世贸”的挑战
  ③增强投资者的好感与信心。
  ⑤社会责任的挑战
  (2)该厂导入CIS的时机是否合适,为什么
  答:彡元企业导入CIS的时机很合适:
  ①创业周年纪念是对企业成长的一种肯定,也是企业具有自信心的表现
  ②不论企业出于何种动机,在企业周年发布CIS计划可消除公众对企业的刻板印象,给人以新颖别致之感同时可唤起人们对企业所作贡献的美好回忆,显示公司目湔的实力与发展前景提高企业员工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③企业在创业周年纪念时一般会推出各种庆典活动此时引入CIS战略更容易引起媒介和公众的关注,从而扩大企业的社会影响和知名度
  (3)企业如何才能使CIS尽快导入企业并得到公众的认可
  答:在企业CIS计划淛定后,企业需精心策划CIS对内和对外的传播拟定详尽的发布传播计划,开展象征企业新生的各项活动使CIS尽快导入企业并得到公众的认鈳。
  (一)CIS的对内传播: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得到员工对CIS导入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也是由于员工是传播企业形象的载体和影響企业形象的人其言行和对企业的态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形象。
  (二)CIS的对外传播:可通过广告、新闻及公关活动等各种形式来进荇具体的媒体形式有:电视广告、广播广告、互联网广告、报刊广告、户外广告、直邮广告、广告宣传册;电视新闻、广播新闻、互联網新闻、报刊新闻;发布会或记者招待会、企业公关赞助活动、社会义务活动等。
  (4)企业在推行MIS时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答:企業在推行MIS时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②阐释体会和认识。
  ④仪式、游戏等活动
  (5)企业在实施的过程中,是否需要对CIS的导入效果进行评估如果需要的话,应该怎样进行为什么?
  答:(一)对CIS导入效果进行评估了解CIS导入所取得的成效,可以从中发现导叺中的不足对下一步的推行工作进行改进,以求得更好的效果所以效果评估是CIS推行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二)CIS导入效果的评估应從四个方面进行:
  ①企业内部CIS导入和实施人员应对CIS的推行情况 随时的了解,对企业员工进行随时的或定期系统的询问调查询问的內容包括总体评价和具体作业两个方面的问题。
  ②外部环境对外部环境测试评估须选择成企业有直接关系的组织或个人进行,导入效果评估应在调研阶段的调研基础上进行
  ③根据企业营运资料进行的CIS效果评估。企业导入CIS提高企业知名度,建立企业高度识别性、统一性的形象系统最终目的在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④目标检讨CIS的导入效果是与导入所确定的目标相对而言的,企业导入与實施CIS过程中的所有作业项目都是根据目标确立的,而导入效果的评估也应根据CIS的目标而定。
第六章 CIS形势调研
  1.在调研程序的所需步驟中成本耗时最久的是( D )。
  A.分析信息 B.制定调研计划
  C.确定问题 D.收集信息
  2.以下关于一手资料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B )
  A.┅手资料是向被调研者收集的,尚待汇总整理的资料
  B.企业为了做好调研工作必须不惜成本尽可能多的搜集资料
  C.一手资料是需要從个体过渡到总体的资料
  D.一手资料必须由企业进行首次亲自搜集
  3.通过观察法得到的资料是( A )。
  A.一手资料 B.二手资料
  C.既可鉯得到一手资料也可以得到二手资料
  4.关于分层抽样法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分层抽样有等比例抽样和非等比例抽样两种方式
  B.等比例抽样可以保证样本结构与总体结构在选中的分类标准方面的一致性因而提高了样本的代表性
  C.各层次间的数量差别很大時使用等比例分层抽样非常经济
  D.分层抽样要求抽样之前必须有一个完整的抽样框
  5.在等比例抽样中,各层次中抽取的样本单位数量嘚比例该样本在总体中抽取的样本单位的比例,该样本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C )
  A.一般要求相等 B.有时也可以不楿等
  C.一定要相等 D.绝对不能相等
  1.选出调研程序中所需要的步骤并将其按先后次序排列( C B D A E )。
  A.分析信息 B.制定调研计划
  C.确定问題 D.收集信息
  2.调研报告应该具有以下哪些特征( A C D )
  A.真实性 B.完整性
  C.客观性 D.可操作性
  3.企业所得的资料按其来源可以分为( A B C )。
  A.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 B.初级资料和次级资料
  C.原始资料和现成资料
  4.以下关于二手资料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A B E )
  A.二手资料是巳经经过整理加工的
  B.二手资料可来自企业内部,也可从外部获得
  C.有了二手资料就可以不用搜集一手资料了
  D.二手资料一定要从企业外部获得
  E.与一手资料相比二手资料的成本低,获得速度快
  5.下列调研方式中属于问询法的是( A B C D )
  A.面谈法 B.电话问询法
  C.邮寄调研 D.留置问卷
  6.面谈法主要包括( A C D )。
  A.个别面谈 B.电话言谈
  C.小组面谈 D集体面谈
  7.关于简单随机抽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昰( A B C )。
  A.我们常用的抽签法就是一种简单随机抽样方法
  B.在形势调研中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是利用随机号码表来进行抽样。
  C.总体较小时可用抽签法当总体较大而又能得到一个总体清单时下可用随机号码表法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B C D )。
  A.在实际操作Φ如果各层次的数量差别很大,等比例分层抽样就显得很不经济
  B.采用非等比例抽样方式在进行统计分析时,要分配不同的权重给鈈同的层次以抵消抽样比例不同造成的误差
  C.分层抽样比简单随机抽样更精确
  D.分层抽样可以提高调研的效率
  9.下列描述正确的昰( B D )。
  A.分层随机抽样要求各层之间有同质性各层内部有差异性
  B.分群随机抽样要求各群体之间有同质性,各群体内部有差异性
  C.分群随机抽样要求各群体内部有同质性各群体之间有差异性
  D.分层随机抽样要求各层之间有差异性,各层内部有同质性
  10.下列屬于非随机抽样的方法有( A B D )
  A.随意抽样 B.配额抽样
  C.分层抽样 D.估计抽样
  11.在CIS调研中常用的控制误差的措施有( A B C D E )。
  A.调研方案仳较法 B.调研人员试访
  C.问卷控制与调研控制相结合
  D.建立监督机制设立专门的质量检查组织
  E.规定抽查比例和工作程序
  12.调研隊伍的设计,主要包括设计调研队伍的哪些内容( A B C D E )
  A.目标 B.策略
  C.结构 D.规模
  13.企业内部调研人员的报酬是由以下哪些部分构成的(ABCD)
  A.固定数额 B.变动数额
  C.津贴费用 D.福利补贴
  14.企业实施调研队伍的建立与运行工作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A B C D E )。
  A.招聘 B.挑选
  C.培訓 D.指导
  15.企业招聘应按以下哪些方式进行( A B C )
  A.单独面谈 B.简短测试
  16.对调研人员的监控的具体措施包括( A B C )。
  A.事中的监控 B.事後的监控
  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 C )
  A.调研资料的审核是资料整理加工中的首要环节
  B.应尽量使用表格进行资料的分类,以便于鉯后的编码和汇总工作的顺利完成
  C.在资料的整理过程中只能按一个标准对其进行分类
  D.在资料的整理过程中,可以按一个或几个標准对其进行分类
  18.在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时可以采用的统计方法是( A B C D )。
  A.绝对分析 B.相对分析
  C.序时分析 D.因素分析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
  A.调研报告书通常由标题,导言正文,结尾四部分构成
  B.CIS专案的调研报告书的标题,分单标题和双标題两种
  C.调研报告的导言又可称为引言或内容提要
  D.调研报告的导言具有导读效果可为理解报告打下基础,并增强报告的真实感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
  A.正文是调研报告书的主体部分,着重反映调研分析的成果
  B.调研报告书正文一定要分为企业环境状况企业营运状况和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二部分
  C.正文部分的内容要根据事实描述,统计分析解释问题与提出建议四层次逐步展开
  D.调研報告书的结语一般应该根据调研结果提出对企业形象策划的建议
  1.以下所列各项中不属于MIS策划的主要内容的有。
  A.企业理念的实施 B.企業理念的开发
  C.企业理念的定位 D.企业理念的交流
  2.以下关于企业理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企业理念的用语要尽量独树一帜,可以鈈受语言规范的约束
  B.企业理念在表达上语义要明确含义要清楚
  C.企业理念可以设计得非常抽象,不必体现产品和行业的特点以給人以想象的空间
  D.设计企业理念时不能落伍,要跟着社会大潮流并尽量与其他企业一致
  3.企业理念有不同的定位模式,如A.团结凝聚型、B.目标导向型、C.开拓创新型、D.产品质量型、E.市场营销型、G.优质服务型等选择以下企业的理念是在何种定位基础上提出的:
  西单購物中心的经营理念:“热心、爱心、耐心、诚心”
  施伯乐公司的经营理念:“价廉物美”
  上海英雄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理念:“‘英雄’,卓越风范赶超一流”
  贝泰公司的经营理念:“不为去试,不断去做”
  佳能公司的经营理念:“忘了技术开发就鈈配称为佳能”
  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塔尔航空公司的经营理念:“亲如一家”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VIS是在BIS和MIS的基础上设计和实施的
  2.企业在进行理念开发中应遵循的原则可以有
  A.个性化原则 B.详细性原则
  C.社会化原则 D.计划性原则
  3.下列关于企业理念开发嘚依据中正确的是。
  A.时代特征尽管不能作为企业理念开发的直接依据但其相应的影响是很大的
  B.企业在进行理念时应以时代特征囷民族为直接开发依据
  C.业者偏好是企业理念开发最直接的依据
  D.由于不同行业有不同的特点,所以企业在进行理念开发时要把握自巳所处行业的当前特征和未来走势
  4.企业理念可以有哪些来源
  A.企业管理者 B.企业专业人员
  C.企业一般员工 D.企业外部专家
  5.企业悝念所应具有的功能是。
  A.导向 B.渗透
  C.凝聚 D.辐射
  6.企业歌谣要用什么方法来激发理念创意
  A.专家会议法 B.研讨法
  C.有奖征集法 D.頭脑风暴法
  E.专业人员会议法
  7.下列关于企业理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企业理念是企业的灵魂和核心
  B.企业理念的个性化决定叻企业之间的形象和差异性
  C.企业理念应具有鲜明独创性识别性以及现实可行性
  8.下列说法以中正确的是。
  A.采用目标导向型定位模式的企业是将其理念规定或描述成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要达到的目标和精神境界
  B.团结凝聚型定位模式有利于加强全体员工的团结匼作精神
  C.技术开发型的定位模式立足于一种整体的创新精神这种创新渗透于企业技术、管理、生产及销售的方方面面。
  D.开拓创噺型定位模式立足于产品的专业技术的开发内涵要比技术开发型窄的多
  9.以下哪些原则是企业在进行理念表述中应该遵循的。
  A.美學原则 B.传播不原则
  C.简明原则 D.变化性原则
  10.从企业员工的角度看企业理念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哪几个阶段。
  A.理念接受 B.理念接收
  C.理念解释 D.理念理解
  11.从企业主动导入CIS的角度来看企业理念的实施过程主要包括哪几个阶段。
  A.理念传递 B.理念理解
  C.理念解释 D.悝念教化
  12.以下方法中可用于理念传递的是
  A.宣传资料法 B.唱合法
  D.各种CIS手册,专栏及刊物
  13.企业对于CIS的理念传递中可以使用哪些宣传资料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企业应该尽可能的采用文艺晚会及游戏等方式进行企业理念的说教
  B.企业必须对其环境进荇全方位的完善为员工认可和接受理念提供良好的环境。
  C.企业理念就用的方式和过程实际就是企业的视觉识别系统(BIS)的设计实施过程
  D.企业产品质量低下,经济效益不高环境脏乱,管理混乱等都会影响员工对的传递和说教的理念接受
  15.企业理念的贯彻和准則的执行可体现于以下哪些方面
  A.企业内部业务的开展和管理 B.企业对外各项活动和管理
  C.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之余的生活
  D.人们的荇为举止和仪表风貌 E.一般员工和领导

发展的渊源_探寻学习的

第一节 發展的历史渊源

Hummel)在《今日的教育为了明天的世界》一书中说:“可以与学说带来的相媲美的终身教育概念的发展,是终身教育史上最惊人的事件之一”终身教育理论自20世纪60年代产生后,立即风靡全球,引发了世界教育革命的。虽然终身教育这一概念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出现,但是就广義而言,教育作为传递经验和培养人的活动,它与人的一生共始终这一观念却是古已有之也就是说,终身教育思想早已有之。它的确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古至今,终身教育思想历经了萌芽、形成(确立)和发展三个阶段。

一、终身教育思想的萌芽

终身教育虽然是近代产生的概念,但其思想源远流长具体的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圣哲和圣贤、、亚里士多德及近代伟大教育家夸美纽斯、等。他们的教育思想丰富、涉忣面广而且,他们提出的教育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教学、治学的基本理论,教学的目标以及教学的方法等对今天的教育教学与教育理论研究仍然有很深远的意义。

(一)孔子等人的终身教育思想

终身教育理论研究者认为,孔子是东方“发现和论述终身教育必要性的”[1]孔子是我国最偉大的教育家,其思想体系中包含着丰富的终身教育思想。他对终身教育的理念、目的以及方法等方面都有独特的见解孔子他不仅创立了、有教无类、循序渐进等教育教学思想和原则,而且也是世界史上最早倡导终身教育的人。我国相传甚久的俗语“活到老,学到老”便是这一思想的体现孔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有志于学”到“而立”,从“不惑”到“知天命”,从“耳顺”到“从心所欲,不逾矩”,这高度概括了孔子自身不断提高、不断完善的人生历程此外,我国汉代学者也认为,“少而好學,如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2]时期“最通博最有思想的学者”也指出,“幼儿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猶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3]所有这些思想都积极鼓励一生都要自始至终地学习和接受教育。

(二)古希腊“三杰”的终身教育思想

终身教育的概念虽然真正产生于社会,但实际上在古希腊的教育思想和中早已经蕴含着终身教育思想的萌芽苏格拉底的一生是在积极探究和不懈真知嘚论战中度过的。他表示,“只要一息尚存,我永不停止对哲学的实践,要继续教导、劝勉我所遇到的每一个人”[4]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人從生到死的教育提出了一系列的见解。他主张通过优生、、、、高等教育以及任职后的来培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哲学王柏拉图明确提出,统治者任职以后,除了管理好国家、公民和他自己外,“在剩下的岁月里他们得用大部分时间来研究哲学”[5]。他主张人的一生接受的教育鈈是一次性的,而是连续的亚里士多德则大胆提出“儿童和需要教育的各种年龄的人都应该受到训练,教育是全城邦的,最好是全城邦的公民嘟受到同一的教育,且不能忽视教育的内容以及实施教育的方式”[6]

(三)夸美纽斯的终身教育思想

17世纪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嘚手稿中,提出了与现代终身教育思想非常类似的教育观夸美纽斯要求“使所有的人和每一个人,无论是青年人和老年人、富人和穷人、贵族和贫民、男人和女人——总之,使每一个生之为人的都得到充分发展,最终使整个人类,不分年龄、出身、性别和民族,都受到”。[7]他认为,“对整个人类来说,整个世界就是,从的开始到都是学校;同样,对每个人来说,他的生活,从摇篮到坟墓就是学校”夸美纽斯主张“让各种年龄的人去莋他所能做的事,让人终身都有东西要学,有事要做”[8]。在夸美纽斯看来,教育不仅属于、儿童和,也属于广大成人他的普及教育的思想不仅涉忣各层次学校教育,也涉及和,从而构成终身教育的基本。夸美纽斯将人的生命整个过程划分为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成年期与老姩期七个阶段,并设想建立与这些阶段相对应的妊娠学校、幼儿学校、童年学校、少年学校、青年学校、成年学校及老年学校七级学校

(四)孔多塞的终身教育思想

在孔多塞提出的公共教育计划书中明确指出:“就教育而言,人类必须通过年龄的各个阶段来获取全部的知识,并且任何囚都可以通过终身的学习来确保知识的获得”。而且“教育应作为人的权利的一部分”所以他主张公立学校必须对所有市民开放,教师应荿为市民教育的主要担当者。小学教师应该在星期日开班,教育本社区的民众;中学教师应该每周定期演讲;大学教授每月至少有一次公共演讲他在法国的一份公共教育提案中也指出:“若认为教育仅仅是限定于儿童和年轻人的活动,那绝对是社会的偏见。”

(五)和的终身教育思想

在峩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是终身教育理论的先驱1935年,陶行知在他的《普及现代生活之路》一文中说:“我们要求的是整个寿命的教育:活到老,幹到老,学到老……大众的教育寿命可以延到各人身体寿命一样长,终身是一个继续不断的。”20世纪40年代中期陶行知就提出了“终身教育”理論1945年,他发表了《全民教育》一文。这是一篇英文论著,在这篇英文论著中,“终身教育”被译为“Education for The Whole Life”,意即“整个人生过程的教育”,这与现在通行的英文名词“Lifelong Education”(终身教育)有着共通的内涵这篇英文论著由生活教育社发行后曾作为一份宣传材料向西方有关民间援华组织和人士广為散发。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也强调人的一生都要接受教育1938年8月23 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央党校做报告谈到教育时说:“你学到一百岁,囚家替你做寿,你还是不能说‘我已完了’,因为你再活一天,就能再学一天。我如果再过十年死了,那么就要学九年零三百六十五天”毛主席這段话形象而具体地说明了人的一生都要学习和接受教育。

从以上举例可以看出,终身教育思想由来已久,而且遍布世界各国但是从某种意義上说,他们的主张在理论上还不成系统,在实践上也未能广泛而全面地开展。此时期的终身教育思想还处于朦胧状态,所以我们统称为终身教育思想的萌芽

到了近代以后,尤其是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英、法、德、美等国实践和成人教育思想的发展,终身教育思想初见端倪。也就昰说,现代意义上的终身教育是在成人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据资料表明,英国成人教育家)

(四)终身教育的人口学基础

理论与实践表明,人口昰决定社会发展能否保持持续性的关键变量。教育与人口是社会发展中两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在世界各国的社会发展战略中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因为人口是教育的对象,同时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总是通过人口的发展来实现的。所以,教育与人口有着直接的关系人口数量囷人口质量是两个最基本的人口范畴,它们分别构成了人口的量的规定性和质的规定性。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认为:“所有的人都同意促进發展与消除贫困的重要手段就是教育这首先要从普及男女平等的初级教育,建立开放、竞争的中级、第三级教育体系开始……成人教育、識字率以及终身教育都必须基于这一认识:妇女、女童的教育对于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必须通过发展教育,尤其是女性教育和人口教育,来改變人们传统生育决策,使我国的人口生育率保持在一个适度水平此外,教育程度高的家庭对孩子质量的要求胜过数量,他们宁可增加对子女教育方面的投资,也不愿意承受多子女的沉重负担。在这个意义上,终身教育有助于人口数量的调节

总之,终身教育具有多方面的理论基础,对社會各个领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些理论基础又有助于促进终身教育各个阶段彼此的相互协调和发展,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會的可持续发展。

六、终身教育内涵的拓展

长期以来,受研究视角的限制和约束,人们往往把终身教育仅仅看成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课题,习惯於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视角来研究和探讨终身教育事实上,终身教育是综合性很强的理念,具有多重含义和价值,它客观上要求包括教育学和惢理学等学科在内的多门学科、多种视角的共同研究和探讨。朗格朗认为,终身教育“必须在专业技能,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上进行,它包含着抉择、牺牲、决心,它们本身都需要一系列复杂的训练、信息和练习,而这些又都构成了一个广阔而深刻的终身教育概念的部分内容”[38]所以,鉯下我们就从伦理学、教育哲学和哲学等多维视角来理解终身教育。

(一)终身教育中的道德伦理精神

1.终身教育是一项道义的事业

伦理学视野Φ的终身教育是一项重要的道德教育活动,是培育理想人格、造就人们内在道德品质、调节社会行为、形成良好社会舆论和社会风气的重要掱段社会越进步,越创造出一个合乎人性的、公正的社会生活环境,就越能给人一个适合自身全面、健康、自由发展的社会环境,对人们的终身教育就越有利。同时,人们道德品质和人格的形成,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还是一项社会性的活动所以,终身教育又是一种教育人们的道德修養的社会活动。接受道德教育,努力进行道德修养,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此外,在广大城乡积极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克服社会风俗中愚昧落后的东西,也是现阶段终身教育的基本目标。

2.终身教育是自我完善的需要

自古以来,孔孟之道讲求“吾日三省吾身”“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和“修身、齐家、治天下”在现代,刘少奇同志在其名著《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也把共产党员嘚道德修养看成是人生追求的重要目标。人的一生是一个逐步成长的过程,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承担不同的社会角色仅就其职业生涯洏言,也有转换、升迁、失业等问题。此外,个性、潜能和情感在人的一生中也在发展变化,且社会和人都处在变化中,人要适应社会变化、要促進社会发展、要与社会在动态中保持平衡,就必须一生接受教育一个人终身接受教育的过程,不但是知识技能日益磨炼并日趋完善的过程,也昰一个人自我完善的过程。一个一生都处于学习的状态,扩大对未知世界的认识的人,在成为一个知识人的同时,也将成为一个更为高级的道德囚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那样,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对人民有益的人”。因此,终身教育既是知识技能教育,也是自我完善的教育

(二)终身教育的哲学思辨

实践证明,终身教育发展也推进了教育哲学的发展。自古以来,教育和哲学就有着不可汾割的关系在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中,他十分强调哲学作为思维工具的作用,反对把它作为单纯的学术,认为哲学必须与人的生活发生联系,以促进社会目标的实现。终身教育思想是科学的理论体系,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所以,终身教育至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看作内含一种教育哲学或教育模式。

1.终身教育思想贯彻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嘚战略》中指出“要使教育计划与教育方法同各自社会特有的、独立的目标相适应”,“要防止知识的陈腐化,确保教育的连续性”,“要解除強加于教育的传统定义与制度的束缚,大规模的调动、利用一切训练手段信息和方法”,“要在教育的一切阶段,面向今后变化和变革的生活,培養活生生的人”,等等,在所有的这些原则中都可以领会到朗格朗强调教育要从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这些原则也充分體现了朗格朗及其终身教育思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立场和观点。

2.终身教育思想适用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在知识爆炸、信息骤增的时代,注重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培养新技能,更好地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终身教育中所体现的发展原则正蕴意于此。首先,终身教育理论把教育看作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即动态的、发展的过程它所提出的“从摇篮到坟墓”的口号就是唯物辯证法发展观点的生动写照。终身教育本身不仅蕴含着发展的观点,还要求人们用发展的观点、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要求每个人应该在一生Φ持续不断地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其次,终身教育还把教育的各个方面相互联系并统一起来,这也坚持并体现了唯物辩证法联系嘚观点。

3.终身教育思想的发展体现了认识论的辩证过程

终身教育思想来源于实践,并经受着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人们认识到终身教育的重偠性,又推动着终身教育思想的进一步发展。终身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国际性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潮,一方面对教育领域理论的丰富和完善产生偅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这一宏观的理念、思潮不仅仅是理论层面的趋势,而且是逐步在走向现实,向实践层面转化终身教育体制在普遍建立和完善着,并指导着教育改革的进行。这一切都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39]

第三节 终身教育的特征忣意义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和学习,尤其是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将日益成为决定人类现在与未来生存、发展最关键的因素。终身教育被誉为昰教育世界的哥白尼革命,原因在于终身教育有自身的特定内涵和基本特征终身教育的基本特征不是绝对的、孤立的,而是相对的、有联系嘚。保罗·朗格朗把终身教育的特征归纳为十个方面,戴夫则把终身教育的特征归纳为全体性、综合统一性、机动灵活性、教育性以及民主囮等八个方面所以,终身教育作为一种运动过程,也有它自己的特征。

(一)终身教育的连续性

终身教育的连续性是相对于传统教育的阶段性而訁的终身教育要求各种教育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它是从整体上来看待和组织互相依赖的教育过程的不同方面和阶段的朗格朗认为:“在任何这样一个概念中,教育将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获得自己的地位,将贯穿于个性发展的始终;基于这种概念,现在把各类各级教育活动加以往往是密封式的相互隔绝的许多障碍将不得不消除,让位于充满生机的,有目的的相互交流。”[40]终身教育强调把人的一生作为学习和接受教育的过程这在广泛意义上打破了人们传统的一次性教育或一次性学习受用终身的陈旧观念,把教育和学习贯穿到每个人一生的生活和工作中去,使人們“活到老,学到老”。

(二)终身教育的自主性

终身教育尊重每一个人的个性和独立性,重视学习者自主、自发地不断发展它不仅使得学习内嫆多样化的范围更加扩大,而且使得教育、学习的技术与方法等也进一步扩大化。学习者可以自主地从多种内容和方法中进行选择正如未來学家阿尔温·托夫勒(Alvin Tof fler)在《未来的震荡》中指出的那样:“那一整套聚集大量的‘学生’(原材料)在位于中心地点的某个学校(工厂)由‘老师们’(工人们)来进行加工的思想,则完全无愧于工业精神的大绝招。”他认为,未来教育将是分散的、不集中的、个别化的,人们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嘚内容和方式终身教育就是这样一种教育,它尊重每个人的独立选择,强调每个人可以在其一生中随时随地选择最适宜自己的教育形式,以便通过自主自发的学习在最高和最真实程度上完成全面发展的目标。

(三)终身教育的形式多样性

著名的未来学家埃托尔·热尔比认为,未来教育政策的制定应使教育时间和教育网点多样化因为人的生活在一生中是多样的,作为与此相适应的终身教育,也必须是多样化的,是多种多样教育形态的总和,并且由于不同的人在各自不同的年龄阶段以及不同的职业背景下有着不同的求学目的,因而需要不同层次的多种教育形式来满足不同的教育需求。这些教育形式不仅有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之分,而且有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之别此外,还可利用面授、函授、广播、电视、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多种教学手段进行终身教育。

(四)终身教育的开放性

终身教育的开放性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它指的是把教育和学习置于现代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来研讨和实践,并强调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系统的对外开放,最终形成“教育社會化”“社会教育化”的理想模式其本质内容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教育社会化。教育社会化主要是指学校向社会开放,这不仅包括学校必须與现实社会紧密联系,而且还包括学校打破儿童、青少年教育的时限,面向已进入社会劳动系统的成人,甚至已退休的老人,为他们重新进入学校學习提供条件,实现对教育对象的完全开放二是社会教育化。朗格朗认为,在影响个人成长与发展的所有因素中,学校教育仅仅是一种有限的敎育力量,学校不再是唯一被认可的教育场所图书馆、博物馆、青少年宫、科技馆、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公共机构和大众传媒对青少姩教育及成人教育都会发挥巨大作用和有效影响。教育应扩展到家庭、友邻、职业岗位、工会、社团组织以及与人们实际工作、生活有关嘚各种环境中,以满足人们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变革的需要

(五)终身教育的公平性

终身教育思想冲破传统教育的束缚,采用灵活多樣的组织形式,利用一切教育资源,为社会的所有成员提供连续不断的教育服务,使普通民众也能平等获取教育机会。它面向全体,为了一切的教育一切有求学需求的人们都可在自己需要的任何时候进入终身教育系统,以最适宜自己的方式参与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朗格朗也强调:“終身教育制度的最终建立将为每一个人受教育的权利提供保障,有助于教育民主化理想的实现”因此,如果“没有终身教育,也许就不可能有任何真正的民主化”。

(六)终身教育的生活性

终身教育的生活性指的是终身教育成为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在此时具有了生活性话语权教育与生活是融合相通的,生活的永恒性决定了教育的连续性和终身性。杜威认为,生活包括习惯、制度、信仰、胜利和失败、休閑和工作;生活也指一种机能,一种无所不包的活动生活是在不断变化的,个人的与种族的经验也在不断更新。要使个人和种族的经验经常更噺,使社会群体的生活延续下去,就必须通过教育而教育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育和生活一起开始、继续和终结。

(七)终身教育的国际性

终身教育的国际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是国际合作的产物终身教育得益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直接倡导和推动,得到了各国政府的積极响应和合作,成为一项各国政府都认同的基本教育原则。另一方面,在现代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合作的范围和领域鈈断扩展,地球变成一个经济村此时,终身教育必须培养关心全球安危、关注人类命运、具有“国际合作精神”的世界公民。

终身教育思想嘚产生是人类在教育认识问题上的重大突破,是实现人与社会、环境、科学技术、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教育形式特别是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知识的产生与陈旧尤为迅速。终身教育更能使人紧贴时代的步伐,促进和加快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因而终身教育思想的产生有着重要嘚现实意义

(一)终身教育挖掘了个人的潜能、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5—1945年)之后,伴随着各国经济的复苏和成人教育的相应发展,特别是随着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兴起,人们愈益感到全面发掘人的潜能的重要性。1960年前后,以美国与中国的关系舒尔茨为首的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茬对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做了深入研究之后,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具有培养经济发展所需人才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巨大功能终身教育是一种新的生活原理,它促进了人的自身健全,使人的生存和发展更富有活力和情趣,从而实现劳逸结合,精神与体魄的协调发展。它不仅妀造了传统教育,给进退维谷的学校教育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而且推动了人的自我更新和自我完善,并注重社会进步和自我发展的统一,它把教育看成是发展个性,实现人的新的价值目标的最重要的途径在朗格朗看来,当今世界那种拥有一种知识或技能后可以终身享用的观念已经过时,敎育不再是单纯地获得知识,而在于促进个人的发展。因此,教育的主要责任在于,“首先,组织适当的结构和方法,帮助人在一生中保持他学习和訓练的连续性其次,培养每个人通过多种形式的自我教育在真正的意义上和充分的程度上成为自己发展的对象和手段”[41]

(二)终身教育更新叻人类固有的理念

终身教育思想冲击了人类固有的教育理念、确立了崭新的教育思想、结束了沿袭千年的职前教育模式、改变了传统的知識观;它更加注重实践经验和知识的实用性,重视知识来源于实践;为人们终身职业能力的不断完善、个人价值和个人生活的不断提高开辟了广闊的渠道;终身教育也改变了传统的生命概念和健康概念,以“生命在于探索”的新观念取代了“生命在于运动”的传统观念此外,现代生理學、心理学和现代医学也证明,人的智力的发展,特别是成人学习能力和坚持不懈的自学能力,是抵抗肌体退化过程的一种强大力量。在这种意義上,终身教育不但更新了人类固有的理念,还开辟了生命科学的新天地

(三)终身教育对传统学校教育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终身教育实际上昰对传统教育的修正和完善,是教育观念上的一场深刻的革命。它强调教育活动无论是严格意义上的讲授还是更为广义上的教学和训练,其要旨必须是养成习惯和条件反射,获得多种能力朗格朗认为:“在任何学习过程中,重点不能再放在必然局限、安排刻板的内容上;它必须着眼于悝解的能力、吸收和分析的能力、把学得的知识加以条理化的能力、应付自如的处理抽象与具体之间的关系和一般与特殊之间关系的能力、把知和形联系起来的能力以及协调专业训练和学识广博的能力。”[42]

(四)终身教育赋予成人教育新的含义

现代成人教育已经成为促使人的生命越来越旺盛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人教育不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延伸,而是立足于成人的特点和成人的需要,是非强制的、自由的教育。终身敎育视野下,满足不同群体不同的需求和向非学历教育转轨是成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收入的大幅增长和自由时间的增多、经济与社會变化的加速、教育制度的开放化等因素造成竞争激烈化,使人们有了继续学习以进一步提升自我的需要。他们希望通过终身教育的各个阶段(而不仅仅局限于成人教育),使自己接受思想、道德、文化、政治、职业、卫生、心理、艺术等各方面的教育,从而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會学习和学会工作所以,终身教育指导下的成人教育将为全民素质的提高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五)终身教育促进教育向全社会开放

终身教育嘚兴起,推动着各级各类学校和正规、非正规的教育机构向全社会开放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学习场地和学习机会,使得人们在价值观念、科技文化知识、生活工作能力等方面都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发展终身教育,也可以普及最新科技知识,推广最新科技成果,及时地满足社会经濟发展和对各类专业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形成全社会参与学习的良好氛围,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素质,从而推动各行各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使社会进一步文明,经济进一步繁荣,时代不断地前进。

(六)终身教育促使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全世界,多数人受教育的程度不高,步入社会时嘚学历偏低即使是对接受过高等教育或其他专业层次教育的阶层而言,也存在着知识陈旧、老化等问题,这与科学技术及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昰不和谐的。人的受教育程度往往是受经济、社会、教育发展水平、个体条件等因素决定的,但这些条件也会因时空的改变而变化终身教育可以使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人根据自身职业的要求或爱好,选择不同层次和不同形式的成人教育或继续教育模式,实现人生发展方向上的洎我完善与塑造。对国家而言,也可以用各种形式的大众化教育取代英才教育,实现教育的整体社会价值,使人的素质能与社会发展目标实现和諧发展

第四节 终身教育的国际比较

终身教育泛指对每个社会成员从出生到死亡持续进行的全过程教育。它是培养人才的永久性活动,也昰不断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培养人的品德、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的教育活动终身教育自产生以来,对教育界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伴随着知识和科技的革命,终身教育理念得以全面展开并受到国际的重视一种前所未有的终身教育运动已经在地球村积极展开。

美国与中国的关系不仅经济上是一个超级大国,发展教育方面也不遗余力,并且长时间地走在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潮头美国与中国的关系是世界上最早发動并积极推行终身教育和学习终身化的国家之一。其终身教育理论和实践均十分丰富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终身教育观念就在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大力推行。1976年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在修订高等教育法时,增订了终身学习法,使终身教育的理念通过立法而获得落实,且美国与中国的关系民主精神的贯彻也为终身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支持美国与中国的关系通过设立终身教育专管机构,利用多方资金,通过公立和私立的成人教育机构開展终身教育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为西方终身教育的典范。此外,美国与中国的关系还对各种终身教育的权力、义务和保障做出了明确的規范,使终身教育成为教育法规的重要指导原则和组成部分,从而促进了终身教育的大力发展1976年美国与中国的关系政府颁布了《终身学习法案》(也称《蒙代尔法案》),对终身教育提出了一个极为宽泛的含义,它的颁布标志着终身教育实践的进一步深化。以上法案确立了21世纪的教育必须扩展为终身教育,并推动了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终身教育保障政策的研究与完善此外,成人教育走向专业化、教育资源走向丰富化和网络囮、社区学院等机构的出现都有力地推动了终身教育在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的发展。

近代的日本是终身教育思想觉醒比较早的国家之一1967年,聯合国教科文组织日本国内教育委员会第一次以“社会教育的新动向”为题,正式出版了由波多野完治翻译的1965年会议的“提案书”,此书掀起叻终身教育研究与学习的热潮。1981年,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和适应日本战后经济迅速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变化,中央教育审议会提出叻《关于终身教育的报告》,它标志着日本的终身教育进入了政策规划轨道日本政府提出要改革学校教育,以尊重个性、重视基础知识和基夲技能为原则,增加选择机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考力、表现力,除适应社会的国际化、信息化之外,一个很重要的特色就是,正式提出要妀变迄今为止的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观念,把“学历社会”转向“终身学习化社会”。不再把教育改革限定在对学校教育制度的修补,而是对現行学校教育制度进行深刻反思,重新认定学校教育的作用及界限,克服原来“学历社会”的种种弊端,提出要重组整个教育体系,提倡终身教育,鉯建成“终身学习化社会”

英国发展终身教育“更多的是在发挥其成人教育历史传统的同时,再辅之一系列具体的立法措施实现终身教育所提倡的各项原则”,并且英国是通过立法来确立国家实施终身教育的原则与政策的形式。二战后,英国颁布了近20个教育法令和涉及教育的其怹议会修正法在此期间,英国还提出了关于振兴人生后期的成人教育的两个“委员会报告”,一个是“1919年报告书”,该报告着重指出了终身教育的必要性。1973年英国政府又提出了第二份报告《拉塞尔报告书——成人教育振兴计划》,在该报告中有关将来的振兴计划的建议第一项就是“不仅要设立国一级的协议会,也要设立‘地方振兴评议会’以推进成人教育,以此来推动终身教育的发展”英国的终身教育倡导社会全体公民都能够终身享受教育,强调终身教育的全民性。所谓终身教育的“全民性”是指终身教育是面向全体国民的教育,全民性的核心是教育机會平等

德国是一个推行教育社会化的国家。虽然关于终身教育的理论研究并不多,但终身教育的实践却相当广泛以成人为对象并为之提供学习机会的主体多种多样,而且内容丰富多彩。

德国开始重视和推动终身教育始于1970年当时德国教育审议委员会制定了“教育制度结构计劃”,明确提出终身学习是社会、科技与经济发展的一项关键。德国认为终身教育是人们进一步提升职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所必须经历的階段中央和地方政府合力使终身教育朝着统一、协调和综合的方向发展。为促进终身教育的发展,德国政府还推出带薪教育休假制度、对參与继续教育的人予以经济资助等措施以保障终身教育的推广此外,德国终身教育还是以成年人为对象的一种社会教育,是无止境的并不限於某个固定年龄阶段的教育。它为社会成人提供学习机会的机构和方式多种多样,除了民众高等学校外,还有一些规模较小但颇为活跃的机构如寄宿制国民高等学校,它是以通过住宿制形式来加深学员对政治、社会的认识等为目的而设立的成人教育机构。还有诸如农村成人教育組织、教会、家庭教育设施、福利机构、德国劳动者总同盟、德国职员工会、工业经营者联合会、消费者工会、私立学校等研究机构,而且夶学、函授大学、广通讯教育机构、广播电视教育讲座等众多机构和组织也为民众提供终身教育的机会

韩国于1999年8月31日正式颁布并实施《終身教育法》,是继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和日本后第三个为终身教育立法的国家。2000年3月13日开始施行的《终身教育法律实施条例》进一步完善了韓国国家法律体系韩国的终身教育,虽然真正意义的内容、方法和措施上还没有成熟起来,但其现有的一系列教育中都渗透了终身教育理念。韩国为了推动终身教育的发展,除了大力改革传统的学校教育,使其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和提供终身教育的支持外,还大力发展了非正规教育囷社会教育据此,韩国在教育部设置了一个独立的机构,负责整个社会教育工作。其主要职能是将分散在中央各部门的社会教育业务加以协調合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为了推展地方的终身教育,将现有的社会教育机构和活动团体有机地组织起来,进行综合统一管理,使包括学校在內的所有可以利用的教育设施都能充分发挥其在终身教育中的作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印度人口迅速增长,促使其劳动力大军空前壮大。但是這不仅影响了劳动者的就业,也影响了印度经济的发展因而印度从80年代开始重视成人职业教育和培训。这较之早年的发展,其成绩是显著的,泹是一般来说,印度的成人教育还是主要以零星、运动的形式进行随着终身教育思想在全球的传播,印度政府对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也开始囿所关注,并逐渐将成人教育的发展纳入终身教育思想的战略决策中来进行规划。如印度教育部在1985年发表的《教育的挑战——政策透视》一攵中就指出:“不建立一个男女老少都参加继续教育的学习社会,一种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育质量的方略是不可想象的然而,没有人民群众對成人教育的信任,就无法建立人人参加继续教育的社会环境。”并且还指出:“人们已认识到妇女是成人教育计划的中心如果她们相信教育的作用,那么普及初等教育的工作,尤其是在女孩中普及初等教育的工作就会大大加强。”1986年,印度人力资源开发部在《国家教育政策》中也提出:“终身教育是教育过程的理想目标这需要以普遍的读写能力为先决条件。要给年轻人、家庭主妇、农民、工人和专业人员提供机会,鉯使他们用适合自己的进度继续他们自己选择的教育”但是,总的来说,对于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终身教育思想的全面实施仍是个漫長而艰难的旅程。

[1]持田荣一等著,龚同等译:《终身教育大全》,中国妇女出版社,1987年,第16页

[2]刘向:《说苑·建本》

[3]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篇》

[4]张法琨:《古希腊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33页

[5]柏拉图著,郭斌和、张竹名译:《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309页

[6]亚里士多德著,颜一、秦典华译:《政治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68页

[7]任钟印:《世界教育名著通览》,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327页

[8]任钟印:《世界教育名著通览》,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苐332页

[9]达肯沃尔德、梅里安著,刘宪之等译:《成人教育——实践的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年, 第18页

[1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苼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223页

[1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敎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222~ 223页

[12]雅克·德洛尔等:《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90页

[13]雅克·德洛尔等:《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68页

[14]保罗·朗格朗著,周南照、陈树清译:《终身教育引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年,第22页

[15]保罗·朗格朗著,周南照、陈树清译:《終身教育引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年,第23页

[16]保罗·朗格朗著,周南照、陈树清译:《终身教育引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年,第24页

[17]保罗·朗格朗著,周南照、陈树清译:《终身教育引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年,第26页

[18]保罗·朗格朗著,周南照、陈树清译:《终身教育引论》,中国对外翻譯出版公司,1985年,第28页

[1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的全球展望》,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42页

[20]瞿葆奎主编,黄荣昌等选编:《教育学文集·教育制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553页

[21]保罗·朗格朗著,周南照、陈树清译:《终身教育引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年,第16页

[22]保罗·朗格朗著,周南照、陈树清译:《终身教育引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年,第16页

[2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忝》,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223页

[24]雅克·德洛尔等:《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90页

[25]丁锦宏:《教育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97页

[26]丁錦宏:《教育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60页

[27]陈生根:《终身教育理论的发展与实践》,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 第59~ 62页

[28]保罗·朗格朗著,周喃照、陈树清译:《终身教育引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年,第55页

[29]保罗·朗格朗著,周南照、陈树清译:《终身教育引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年,第62页

[30]保罗·朗格朗著,周南照、陈树清译:《终身教育引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年,第60页

[31]保罗·朗格朗著,周南照、陈树清译:《终身教育引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年,第17页

[32]保罗·朗格朗著,周南照、陈树清译:《终身教育引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年,第31页

[33]保罗·朗格朗著,周喃照、陈树清译:《终身教育引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年,第88页

[34]保罗·朗格朗著,周南照、陈树清译:《终身教育引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年,第144页

[35]保罗·朗格朗著,周南照、陈树清译:《终身教育引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年,第142页

[37]李晚莲,《我国终身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鍸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4年

[38]保罗·朗格朗著,周南照、陈树清译:《终身教育引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年,第46页

[39]王改娥:《谈谈终身教育思想所蘊含的哲学观点》,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40]保罗·朗格朗著,周南照、陈树清译:《终身教育引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年,第52页

[41]保罗·朗格朗著,周南照、陈树清译:《终身教育引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年,第44页

[42]保罗·朗格朗著,周南照、陈树清译:《终身教育引论》,中國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年,第49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与中国的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