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现状,请你根据你对粤港澳大湾区的了解,设想一个数学问题解答。

粤港澳大湾区将收政策礼包 _ 东方财富网
粤港澳大湾区将收政策礼包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粤港澳大湾区将收政策礼包】随着香港回归20周年时点临近,粤港澳大湾区主题近日大幅跑赢市场。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投资机会,机构认为随着7月1日香港回归20周年的临近,粤港澳湾区主题又将迎来新的催化,如“惠港大礼包”、前海扩容、港珠澳大桥全线贯通等。未来随着大湾区政策的持续驱动,珠三角战略优势地位有望进一步凸显,或将引领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也是中国经济新一次腾飞。(投资快报)
  随着香港回归20周年时点临近,粤港澳大湾区主题近日大幅跑赢市场。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投资机会,机构认为随着7月1日香港回归20周年的临近,粤港澳湾区主题又将迎来新的催化,如“惠港大礼包”、前海扩容、港珠澳大桥全线贯通等。未来随着大湾区政策的持续驱动,战略优势地位有望进一步凸显,或将引领新一轮的和技术变革,也是中国经济新一次腾飞。  粤港澳大湾区成关注焦点  自今年全国两会上,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打造世界一流湾区的设想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粤港澳大湾区指由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和江门9市与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九市二区”城市群,是继美国纽约湾区、美国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湾区,其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机场旅客吞吐量在全球各大湾区中均排名第一。  自2008年以来,粤港澳地区政策不断出台,从2008年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年)》到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首次被写入中央政府工作报告,市场发展与政策助力下粤港澳地区实现了长足发展。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标志着继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之后,粤港澳大湾区正式成为又一个国家战略。同为国家级区域战略,三地定位各不同,京津冀一体化重“疏通”,2015年4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京津冀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长江经济带重“保护、转型、城镇化”,2016年9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大力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而粤港澳大湾区重“对外开放”,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与京津冀及长江经济带相比,粤港澳市场化程度更高,民营经济更为活跃,环境更为宜居。  香港回归20周年的“大礼包”预期  自香港回归以来,为促进香港经济发展,中央不断颁布惠港政策,从2003年的《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颁布后,后续补充条款的设立,以及中央惠港36条,香港回归15周年的政策大礼包以及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的粤港专章等,均是中央对香港的优惠政策支持。安信证券认为在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中央同样会带来“惠港大礼包”,促进粤港澳融合发展的“粤港澳大湾区”构思或许成为“大礼包”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市场环境和风险偏好大幅变化的影响,4月中到5月份,粤港澳大湾区未获得市场青睐,但进入6月以来,随着香港回归20周年时点临近,粤港澳大湾区主题也有所反弹,近日大幅跑赢全市场。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投资机会,安信证券表示关注三个时间节点:7月1日香港回归20周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或于9月定稿,有望年内出台;港珠澳大桥年底有望全线通车。其中,7月1日香港回归20周年的时点或将迎来多个事件催化:香港政府或将在6月底将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意见上报发改委;国家领导人或将率代表团抵港,出席回归庆典,主持就职典礼,并带来“惠港大礼包”;港珠澳大桥或于7月1日前后全线贯通;“债券通”或将于7月正式开通。  香港特首梁振英于4月19日至21日率香港官员、经济发展委员会成员等多人考察粤港澳大湾区梁振英充分肯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共同发展的目标,并且在行程中多次提及特区政府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规划的重视程度,希望香港可以携手广东把“粤港澳大湾区的文章做好”,并预计6月底前就大湾区规划发展事宜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交意见。  六大行业从中受益  安信证券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投资把握三条主线。一是粤港澳大湾区相关公司;二是大湾区未来重点发展的现代服务业:科技创业、、金融创业、休闲旅游等行业;三是现有产业升级的先进制造业。  方面,湾区的一大特点就是区域小但经济体量大。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占全国土地面积不足1%,人口数量不足全国总人口的5%,却于2015年创造了全国的13%。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未来将呈现出比肩世界三大湾区的大体量、高密度、高产出特征。土地和房地产价值有望获得提升,为当地的房地产公司带来投资机会。看好开发程度较低,未来潜力较大的珠海房地产市场以及有望成为全国创新中心和金融中心的深圳房地产市场。建议关注、、、、、、、等。  现代服务业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向世界一流湾区看齐,未来同样将具备经济集聚功能强大、服务业高度发达、创新能力领先、全球重要金融中心、交通位置凸显等优势于一体。大湾区将进一步重塑区域经济空间组织关系,挖掘出新常态下实现经济增长中高速、产业结构中高端目标的新动能。在一个世界级的城市群中,现代服务业将成为大湾区经济的核心,尤其是显著受益于大湾区的融合与优势互补的科技、物流、金融、旅游四大产业。  其中,科技创业方面,深圳背靠东莞、惠州,是中国科技创新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大湾区建设将促进深港人才流通,补齐深圳高校资源短板,并带来更充沛的资金和更开放的思维,将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世界的科技中心。建议关注、(持有深创投集团13.93%股权)等。  交运物流领域,五大机场、三大港口,全国最密集的交通网络,令整合后的大湾区有望成为全球性的物流中心和供应链管理中心,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发挥关键作用。建议关注、、、、、、、、等。  主题要闻回顾&&&          
(原标题:粤港澳大湾区将收政策礼包)
(责任编辑:DF319)
[热门]&&&[关注]&&&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杨沐:不要错误理解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设想
作者:杨沐
导读: 中央的战略大思路首先是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和香港的前途联系在一起,进而解决中国的整体发展战略问题。
中央的战略大思路首先是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和香港的前途联系在一起,进而解决中国的整体发展战略问题。
李克强总理今年在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引发了广泛的关注。&粤港澳大湾区&这个概念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媒体中,但这是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到&粤港澳大湾区&。
广东的很多学者、官员讨论了多年,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思路是粤港澳合作的深化,但是我们是否关注到,李克强总理在阐述这个思路时强调的是什么?近段时间媒体和地方官员都在讨论粤港澳大湾区,这非常好,但是如果大家的关注点都放在怎样利用这个机会给自己增加投资、提高GDP增长速度,我感到这是错误地理解了中央的战略思想。
不能错误理解中央的战略思想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前面讲的是要继续全面正确地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后面讲的是要&依法施政,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进民主,促进和谐&&&;还讲了四个重点:第一是推动内地与港澳的深化合作,第二是严格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的规划,第三是强调要发挥港澳的优势,第四是要通过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提升这个地区、这个战略和思路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和功能。
这份政府工作报告所展示的逻辑,与我们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2016年向中央呈送的一份政策建议《建议创设环珠江口湾区,用经济社会方式解决香港问题》是一致的。中央的战略大思路首先是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和香港的前途联系在一起,进而解决中国的整体发展战略问题。这就意味着要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规划,一定要跟这个思路相符。
我有三点思考:第一,如何看待香港、澳门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作用、地位?如果我们把过去的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分成年、年、年三个时期,那么在第一个20年,即年,香港是处于中国改革开放中引领的地位的。当时香港的经济、技术向内地输送,在这个输送过程中,香港的地位急剧提高,香港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提高。
第二个20年,即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这个时候中国沿海跟世界的对接越来越容易,中国的上海等一批城市迅速发展,香港的窗口作用在减退。广东的一些地方,像深圳、广州等地区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香港老百姓则普遍面临一种失落感,他们感到自身的生活水平在下降,香港的地位在下降,这跟目前香港的状况是有一定关系的。
第三个20年,年,是未来20年。今年3月,香港选举产生了以林郑月娥为特首的新一届特区政府,换届正是一个很好的历史新开端。在这个时期中央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这个思路,希望香港、澳门能够看到它们未来20年融入粤港澳湾区、融入内地的大经济体对它们的巨大作用。在这个融入过程中,香港和澳门可以借势进一步提高其生活水平、社会地位。
所以粤港澳大湾区的设计,首先要设计好怎么能帮助香港、澳门加快融入湾区。有了这个方向,我们接下来要按照习近平主席的治国理政的新思路来设计具体方案。这个方案不应该是过去那种单纯强调GDP的发展模式。中国的一些经济学家都在讲现在中国正处于L型曲线的底部,以后还要回升。但要看到,2020年后L曲线继续下滑是有可能的,我们要有所准备。不过这种增长速度的下滑不会影响中国经济地位的提高,不会影响中国的竞争力的提高,不会影响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大湾区如何发挥港澳特殊作用
在这个大趋势中,中国不应该纠结于GDP的增长速度,不应该纠缠于继续发展传统的制造业;我们要发展的是高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这个思路是要非常明确的。而最重要的方向,是要提升整个社会的治理水平,使其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而在这个过程中,香港、澳门在很多方面有着比珠三角更优越的地方。发挥港澳的优势,这是李克强总理给我们指明的方向,我们要思考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发挥它们的特别优势。在这个规划里面,港澳在湾区的发展中将继续起着一个重要的作用。
譬如说住房问题,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是不是会伴随着一个新的房地产高潮的出现?是不是房价又会高涨,类似于雄安新区的房价?广州的房价本来是在四个一线城市里最低的,将来会不会因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契机就超过其他城市?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粤港澳大湾区对香港、澳门的吸引力会大大减弱。
我们应该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中拿出一个思路,使这里的老百姓不会面临房价不断上涨的压力,而是真正感到房子就是用来住的,而且自己是有能力买得起房子的。中国内地跟新加坡、香港地区不一样,中国内地不缺地,但关键是怎么规划才能使老百姓有房住。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构想中,我想中央对我们是寄予期望的,而这种新思路对全国也是有引领作用的。
我的第二个思考是粤港澳大湾区怎样才能够成为创新的中心。世界上讲大湾区,一般有四个含义:一是有开放的经济结构;二是有高效的经济资源配置能力;三是有强大集聚外溢的功能;四是有发达的国际联系网络。大湾区会给人们提供较好的生活条件和较高的生活水平,但不仅仅限于这些方面。很多统计数据显示,世界上生活条件最好的城市,往往是一些北欧城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城市。但是对世界高科技人才、资本最有吸引力的不是这些城市,而是湾区。
问题是,如何既要有较好的生活条件,更要有创新空间和创新动力机制,引领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所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一定要在这个思路上下功夫。其中有三点特别值得关注:第一是要有便捷的网络,如交通网络、市场网络、信息网络、高端制造的软件网络等。
第二是要有创新引擎企业。我们看旧金山湾区,它有一批优秀企业,像英特尔、惠普、谷歌、苹果等,这批优秀企业是创新的引擎。长三角地区有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粤港澳大湾区有华为、腾讯这样一批企业,这批企业能不能成为创新的引擎,能不能在这里面起到带头作用?比如阿里巴巴最近提出一个设想,要为未来20年组织一个独立的研究开发部门,服务20亿人口。粤港澳大湾区的这些大企业,能否有这些大手笔?当然这个是要靠企业自己做,但是社会、粤港澳湾区能不能给它们提供更好的条件?
第三是要把大学、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的研发中心连成一个网,连成一个能即时分享先进成果的系统。在香港科技大学短期工作的日本学者加茂贝树,谈到日本东京大学的经济学家去年在深圳专门做的研究,研究的主题就是深圳的无人机为什么能够发展得那么快。按照日本经济学家过去的思考,在没有产权保护的国家,科技创新的小企业是很难迅速扩大的,但深圳的这类型小企业实际上就迅速扩大了。加茂贝树最后找到的原因,就是原创知识的共享。那么这种共享能不能进一步扩大,并形成一种新型的体制呢?
世界上原创知识有两种行为方式,一种是保护行为,就是我们说的软件保护行为、专利保护行为,如微软;另一种,是共享行为,我们说Linux,就是共享行为。许多国家如美国、德国也都有跟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相同的规划,但这种规划里非常重要的是制造业的软化,是制造业的新思路,是制造业的新知识、新发明能不能尽快地共享,来促使这个地方的迅速发展。
我的第三个思考是怎么发展港澳的土地优势?粤港澳湾区如果跟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相比较,有很多相同点;但也有一个非常大的不同点,即后三个湾区都是同质的,都是在同一个国家、同一个经济体系内的,但是粤港澳湾区是异质的,包括香港、澳门以及珠三角的九个城市。现在,湾区的交通网络已经形成了,但是我们这个异质的区域存在着优势也存在着劣势。它的优势在于,异质的体系一旦开放和克服阻碍,让市场起作用,就能尽快实现比较利益,提高效益。当然,它的困难就在于怎样克服阻碍。中国还有&一国两制&这个框架,这个难题怎么做,正是我们这个大湾区建设必须思考的。
郑永年教授的思路是单边开放。大家知道,国际贸易、经济、投资界经常讲和引用的是&双边&,双边开放,对等谈判。但是实际上,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一直存在着单边开放,特别是对大国来说。单边开放就是大国首先对小国、对其他地方开放。我们在中国跟东盟的自贸区建设中间看到了这样的成果。我在新加坡见证了这个过程。中国首先在农业方面对东盟开放农产品进入,东盟国家获得利益后自然加快了东盟与中国自贸区的合作进程。
我们现在讲的&一带一路&,也是中国首先单边开放的。中国首先让资本走出去,提出思路,如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来帮助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否也可以首先对香港、澳门实行单边开放?在过去,香港、澳门的经济技术比内地好,所以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大量的香港资本和企业家涌进了内地。我们现在能不能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把港澳的经验和专业人才引进来?香港跟世界的经济联系做得很好,能不能把这种联系引进来?在大湾区中内地对香港澳门能不能单边开放,如何做得更好?
如果这样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就回答了湾区的启动问题,回答了中央所提出的&怎么能让香港、澳门起到作用&的问题。如此,我们才可以在湾区把香港、澳门的作用发挥出来,而且通过这个作用把整个湾区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再次让广东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高地。
*本文系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杨沐教授的演讲稿,经作者本人审定。
原标题:杨沐:不要错误理解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设想
责编:许舒琦
转载请注明海疆在线)// +----------------------------------------------------------------------
// | ThinkPHP [ WE CAN DO IT JUST THINK ]
// +----------------------------------------------------------------------
// | Copyright (c)
http://think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
// | Licensed ( http://www.apache.org/licenses/LICENSE-2.0 )
// +----------------------------------------------------------------------
// | Author: liu21st
// +----------------------------------------------------------------------
// [ 应用入口文件 ]
// 定义应用目录
define('APP_PATH', __DIR__ . '/../application/');
// 加载框架引导文件
require __DIR__ . '/../thinkphp/start.php';
//\think\Build::module('common');/
//if(!defined('DS')) define('DS', DIRECTORY_SEPARATOR);
//require __DIR__ . '/../vendor/autoload.php';张思平:对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中几个重大问题的看法
我的图书馆
张思平:对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中几个重大问题的看法
在粤港澳大湾区再造几个香港
——对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中几个重大问题的看法
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理事长,中共深圳市委原常委 张思平 深港合作圆桌会议是一个由社会智库组织的平台,社会智库的价值就在于超前、战略思维,因此,我们在研究和讨论问题时观点可以超脱一点、长远一点,从制度、体制、机制的角度研究得更深刻一些。一方面,我们要通过深港合作来带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另一方面,我们要站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角度来考虑深港合作。我想从这个角度谈谈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发展的几个问题。 一、按行政的传统的思维做规划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大湾区的规划是个什么性质的规划呢?到现在为止,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如果按照传统来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可能是一个城市空间布局规划,比如将“9+2”个城市画一个大饼,用行政的或主观的意志,确定规划范围内的主要城市的地位和作用,比如指定谁是龙头,谁是龙尾,谁是龙身等等;也可能是一个城市间产业合作和发展的规划,比如用行政指令指定这个区域内,哪个城市发展金融产业,哪个城市发展高科技产业,哪个城市发展工贸产业等等;也可能是一个区域交通设施建设的规划,比如再修几条铁路、发展几个机场,形成什么样的交通网络等等。 据我所知,几十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和广东省曾经做过很多类似的规划,包括“珠三角发展规划”“泛珠三角发展规划”等等,但是实践证明,这些规划实质上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通常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会议上讲讲,媒体上宣传宣传,过一段时间很少人提及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从历史上看,广东珠三角的崛起,靠的是改革开放大政策大环境,靠的是珠三角尤其深圳在改革开放方面夺得先机,形成强大的市场竞争的活力和优势,是城市之间、企业之间的竞争带来了高速发展。没有城市、企业和市场的活力,仅靠国家和广东省的规划,是不可能有珠三角的繁荣发展。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中各个城市形成的发展规模和历程、主导产业的形成,甚至主要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讲都不是完全按照广东省有关部门的规划发展起来的,而是靠城市竞争、企业竞争、市场竞争的活力来推动。 因此,我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应该从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出发。从指导思想上看,应以市场为主导,鼓励竞争,激发活力,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按照城市区域发展规律,认真总结几十年珠三角高速发展的宝贵经验,而不能仅仅靠行政的、政府的、甚至是计划经济的传统搞规划;从内容上看,不能仅仅是个城市区域空间发展规划、产业合作规划、城市群内部基础设施发展规划,而应该是个涵盖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全方位的综合发展战略规划,能够进一步激发城市、企业和市场的活力,争创科技创新、产业集聚、营商环境、生态环境、社会文明等方面新优势,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世界一流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跨进世界知名大湾区和城市群之列。 二、大湾区规划方向应该是珠三角国际化 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中,实际上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已经与世界经济和全球化连为一体的名符其实的国际化城市,并且是单独特别关税区和自由港的香港和澳门。另一部分是经济上与世界紧密联系,但并未完全实现国际化的珠三角9个城市。这些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应该说,珠三角这9个城市的经济已经与世界经济紧密相连了,并且成为国际跨国公司的主要投资区域、中国最大的进出口基地和世界制造工厂,在社会、文化等方面与世界的联系也日益加强。但总体上讲,这9个城市仍然没有与世界连为一体,“9”和“2”之间仍然是被分割为两个部分,没有形成像欧盟那样各区域之间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全面融合的一体化的经济社会体系。 这些年来,包括9城市在内的内地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其中广州、深圳的经济总量已接近或超过香港,而港澳特别是香港经济遇到了很大困难,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下降。因此大湾区发展规划的方向就可能有两个选择,一种是从发挥内地优势帮港澳,特别是帮香港的角度出发,制定更多的类似CEPA那样进入内地更多市场的政策,使香港分享内地经济发展的“红包”。另一种是从进一步改革开放、发挥港澳独特优势,帮助9城市和港澳融为一体、推动实现大湾区国际化、全球化的角度出发,制定大湾区的发展规划。 我认为,大湾区规划的方向总体上讲,应该是从港澳带动9城市国际化、全球化出发,在坚持“一国两制”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带动9城市进一步在经济、社会等方面与港澳接轨、与世界接轨,尽快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三、打造大湾区城市群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共同体 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的目标不仅仅是经过城市间、企业间的产业合作、科技合作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提升香港的竞争力和深圳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促进珠三角地区经济不断增长,而是应该有更长远的战略构想和战略目标。 从经济层面来讲,参照欧元区的模式,实现粤港澳经济高度一体化,打造大湾区“经济共同体”,使其成为人员、货物、资金、劳务、信息、技术、科技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最畅通、最活跃的地区。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经济实力最强的湾区经济中心城市群,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贸易、服务、高科技、制造业中心,成为全球最开放的地区,成为中国走进世界、联系世界的最便捷连接地带。 从社会层面来讲,未来大湾区地区各城市在社会、教育、文化、卫生、公共服务等方面,也应逐步相互融合,融为一体,使大湾区全体居民都能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最高、文明程度最高、公共服务最完善的区域。实现社会层面的融合,虽然困难很大,但我相信,这一定是未来大湾区发展的方向,否则,没有社会层面的融合,大湾区经济融合也会受到很大制约。 四、解决好大湾区规划与“一国两制”的关系是最重要的制度创新
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和发展中,会遇到各种各样困难和问题,其中最困难,也最重要的是制度和体制的创新,特别是如何处理大湾区的改革开放与坚持“一国两制”的关系。 首先,如何处理“一国两制”的问题。毫无疑问,“一国两制”是大湾区规划和发展的基本方针,“一国两制”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最大的制度红利。假如没有“一国”,在香港作为英国殖民地、澳门作为葡萄牙殖民地的背景下,谈不上大湾区的统一规划和建设。没有“两制”,就没有香港和澳门的繁荣稳定与独特优势,就难以保障港澳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的战略地位。但是另一方面,客观的讲,按照目前的情况,如果思想不解放,不全面深化改革,“两制”可能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的一个最大制约。在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和建设中,如何在保持“一国两制”基本原则前提下,重新认识“两制”的内涵,充分发挥“一国两制”的优势,逐步实现政治上“两制”,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一制一体”,这是未来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其次,如何处理和解决大湾区9城市之间的行政关系,实现“行政异城,经济社会同城”的目标。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的实践说明,各城市之间既有共同的利益,也有着不同的诉求,当涉及不同城市之间的利益的时候,各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难以协调。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涉及到11个城市,在未来大湾区的规划和建设中,各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关系也是制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再次,如何处理好各城市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关系。在大湾区的规划和建设中,往往更多的讲城市之间的合作和统筹安排。但实际上,在城市之间,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起主导作用的是竞争和独立,城市之间的竞争和独立既是珠三角成功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是当前珠三角存在很多问题的主要原因。从目前情况来看,在大湾区规划和发展,单独靠行政手段和行政规划来给各个城市做分工,比如让香港主要搞金融,深圳主要搞高科技,广州主要搞商贸等等,恐怕这个规划一定不会有人理睬的。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大湾区中的各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既需要有合作更需要有竞争。如果没有竞争,没有活力,就根本不会有珠三角的过去和现在,也没有大湾区的未来。比如,没有与香港、广州机场的竞争,深圳机场也可能早就被边缘化了,正因为有深圳机场的竞争,才使香港、广州有了更大的压力,才促进香港机场、白云机场更好的发展;没有港口间的竞争,广州、深圳就不会跻身世界级的集装箱大港。没有企业间的竞争就没有产业的发展,没有城市之间的竞争就没有城市群体的崛起。所以,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发展主要还是靠竞争,形成各个城市,各个企业万马奔腾、千帆齐发的竞争上进的态势,促进大湾区的大发展、大变革,同时在竞争的基础上,做一些适当的协调,适当的引导分工,使各城市形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这样才能促进大湾区的共同繁荣。 五、解放思想,大胆改革,是大湾区城市群发展的根本保障 首先是解放思想。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和发展过程,从长远来看,应该是“9+2”在保持两种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前提下,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全面衔接,融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严重挑战。例如,大湾区经济社会要不要继续对外开放?要不要与国际接轨?要不要纳入全球化体系?大湾区还要不要再造几个香港?在理论上如何重新认识“一国两制”?等等。没有一系列的思想解放,不解决一系列根本性的制度和体制问题,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就难以迈开实质性步伐。 其次要大胆进行一系列体制改革。要实现大湾区内经济一体化的构想,实现人员、资金、商品、信息等各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最优组合,发挥湾区内部高效的资源配置,必须对现有的制度、体制、机制进行一系列改革。例如,要实现商品的自由流动,就必须进行外贸管理体制的改革和贸易政策、关税政策的重大调整,把香港自由港的政策扩展到整个大湾区;要实现资金的自由流动,就必须对金融体制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比如加快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实现外汇自由兑换、港币在大湾区流通等等。没有这些项目的改革,没有这些重大政策的调整,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建设也难以深入下去。 六、规划和建设更多珠江大桥,治理好珠江黄金水域 作为世界级大湾区城市群的规划,交通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所以我认为交通应该成为大湾区规划和建设的突破。大湾区的交通骨架从战略意义讲,主要是珠江东西横向大桥和广州至港澳的纵向珠江下游的综合规划整治: 横向主要是多修大桥。珠江下游东西两岸的交通是整个大湾区交通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目前珠江口建成和在建的已有虎门大桥、深中通道、粤港澳大桥以及南沙铁路大桥等四座大桥。我认为,从长远来看,珠江上再架四五座桥都不会多。回想一下,30多年前,长江上只有两座桥——武汉长江大桥和南京长江大桥,可现在长江上的桥梁已经有几十座甚至上百座。30年前珠江上没有一座大桥,而现在的虎门大桥已经非常拥堵,深中通道通车后应该也是一个堵桥,港珠澳大桥如将单Y变双Y,过不了几年也一定是个堵桥。交通规划一定要超前,不能等到现在大桥已经严重拥堵时再规划建设新的大桥。像粤港澳大湾区这样一个拥有六千万人口的世界级城市群,未来即使建十座大桥也不会觉得桥多了。 南北纵向的交通,除了高速路和广深港高铁外,最重要的珠江下游的以交通为中心的综合整治。珠江不仅是大湾区通向世界的一条重要黄金通道,同时,珠江口两岸又是深圳、香港、南沙三大国际集装箱港口。但珠江面临着水体污染、港口布局、河道治理、两岸岸线利用等一系列的问题。试想,如果粤港澳大湾区中间的珠江航运不能畅通无阻,水体严重污染,两岸到处是冒着黑烟的烟囱和混乱的小港口,这样何谈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大湾区城市群呢?因此,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的规划一定要把珠江的以交通为主体的综合治理、综合利用、综合保护、综合开发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工程来进行规划布局、建设和管理。 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我们还有很多体制、机制和制度问题需要思考和研究,这些长远和战略问题的深入研究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也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深港合作。希望大家能够跟踪这些问题,发挥我们的专长,集合大家的共同智慧为深港合作做出贡献。 (全文有删节,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新华社立场。)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目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