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中国,广交会英文的特点包括

广交会,“中国经济”的缩影 - 外贸展会 -
福步外贸论坛(FOB Business Forum) |中国第一外贸论坛
UID 2722880
阅读权限 40
来自 爱沃客
广交会,“中国经济”的缩影
如果说珠三角是“made in china”的镜像;那么广交会则是中国经济的缩影。
从1957年开始的广交会已走过一甲子,60年来,总共累计外商764万人,出口成交1.2万亿美金,一直是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效益最高综合展会之一。自1997年开始,广交会全年成交额达到200亿美元,此时广州万商云集,中国成为名符其实“世界工厂”,2007年广交会成交额突破700亿美元,创造会展业成交额历史新高,同年中国实体经济到达最高峰。可以说,“广交会”上这些数据,与中国实体经济正好一一对应。
自2008年以后,随着中国制造业日趋艰难,广交会成交额也一路下行,虽然很多老厂商坚持参展,但感慨一届不如一届,10月15日第120届广交会低调开幕,广州温度高达32摄氏度,16日人流量尚可,但仍能感受到“中国制造”的萧杀寒意。
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十年前广交会上的一个订单,可能让一家厂商走向世界,而现在广交会每一次展览,成为很多老厂商眼中鸡肋!去吧,纯粹是给自己找罪受,白忙活一场。不去,万一老客户没有看到自己,是不是觉得公司出现问题了。有位长期参展电器商家讲,展会每年参展商变化不过30%,所以采购商越来越少了。他现在来广交会主要目的为了打品牌,对找客户并不抱太大希望。
广交会成为鸡胁不是从今天开始的,届广交会,因为“华尔街金融风暴”波及中国,广交会上美国展商难觅踪影;欧美企业更是订单零落,典型的是玩具商愁白头;部分企业资金链断裂,全球最大玩具合俊集团代工商下属企业倒闭……104届广交会落幕后,各大企业接获的出口订单大幅缩水,整体情况大致缩水三成。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 else {window.open(this.src);}"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 else {window.open(this.src);}"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自届广交会开始,后两届稍有回升,但广交会一直走下坡路,这里既有金融危机影响,也有在线交易的抢滩,还有东南亚制造的崛起,更有专业展会的分流。但最核心的,仍然是“中国制造”的日趋势衰落。
每一次“广交会”,都是许多珠三角代工厂商苦等的“最后一丝希望”,这些“中国制造”者希望能找到一两根来自海外的救命稻草,但现实总是残酷的,随着实体经济一路下行,厂商能感知未来之路愈发冰冷。
二“中国制造”为何如此艰难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 else {window.open(this.src);}"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谈“中国制造”的艰难,要从1992年开始谈起。
1992年到2002年,是中国制造的黄金年代,“邓公南巡”是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顽强的市场经济在中国这僵化千年的石板上开了花,虽然10年发展路上斑斑血汗,但那时候的珠三角和长三角,人气兴旺,日新月异。
2003年~2007年,这是“中国制造”白银时代,但事实上从2005年开始实体经济已经在往下走,但由于“黄金时代”的巨大惯性,以及2001年加入WTO后全球化红利,使得这时候的外向型经济达到最高峰,但已经隐患重重。
2008年~2016年,这是“中国制造”的黑铁时代,2008年房地产市场的高歌猛进,“中国制造”被抽血,已经开始萎靡不振,本质上与欧美“金融危机”没有多大关系,但由于时间上的巧合,当时的舆论很巧妙将责任推到美国人头上。
问题自2003年始开始——国家财政收入增长年均20%以上,远远高于GDP增长,更远远高于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钱从何而来,就是与民营企业争利的结果。自2003年开始的税费调整,人民币升值,国有企业强势,地方政府的蛮横,让大部分民营企业利润直线下降,注定我国经济增长失去了最根本动力。
三“世界工厂”风光不再的核心原因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 else {window.open(this.src);}"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年中国全国CPI指数趋势图)
按照常理,中国一旦成为“世界工厂”,只要自己不瞎折腾,由于巨大的人口红利、吃苦耐劳的民族性格、产业链的完整布局、聪明智慧的产业工人、具有开拓精神的企业家,其地位基本无人可以撼动。但自2003年以来国内政策连续“自宫”,使得欣欣向荣的“世界工厂”门前荒草凄凄,直至今日的奄奄一息。
①自2004年以来奉行的“国进民退”方针,从民营企业吸血,输血给国有企业,让“市场经济”倒退十年。
②自2002年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狂飚突进,房地产吸引大量资金成为唯一支柱性产业,实体经济很难赚取利润。
③腐败产业链条侵蚀企业每一寸肌肤,权力并没有因为经济发展而退出管控,反而借机食利而肥。
④政府税收一日重过一日,各种苛捐杂税让民营企业负担过重。
⑤人民币升值导致“中国制造”利润愈发稀薄。
⑥人口红利不再,计划生育影响,“用工荒”成了企业担心问题。
⑦“腾笼换鸟”政策,低端产业并不代表就是污染企业,下游企业一样可以赚钱高利润,而污染与企业高低端没有关系,与政府管理密切相关,将劳动密集企业视为污染产业,逆市场化以行政手段将此类企业迁移出去,也是“世界工厂”自宫的一种表现。
⑧2008的《劳动法》是对脆弱实体经济作出最后一击,《劳动法》是个好东西,但不应该是在中国实体经济最艰难的时候提出来。
⑨地方政府没有与时俱进,相反保守主义大行其道。
还有人在说中国不做“世界工厂”,不做“世界工厂”还能做什么,中国有几个深圳,又有几个华为?没有“世界工厂”就没有“中国制造”,没有“中国制造”就没有强大的实体经济。再补充一句:中国制造的没落,跟马云真没什么关系!
四看不到的新闻,沉默的120届“广交会”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 else {window.open(this.src);}"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如果在以前,广交会话题是可以上热门的,但是现在连传统媒体也懒得关注,稀稀落落几条新闻稿全是例行公事,看到的只有宝强秩事,马蓉艳史!
一叶落知天下秋,120届“广交会”尚未结束,但也可以从一些细节来“窥视”展会情况。
◑社交媒体,你看不到“广交会”身影微博上#120届广交会#关键词,所有微博加起来竟然只有10条,而在搜搜微信上“广交会”3字,从15日开始到17日的相关内容也不超过30条,百度新闻里搜索“广交会”全是官方通稿。与隔壁深圳的“国际创客周”相比,广交会自主传播动力几乎可以忽略,而“国际创客周”自媒体推送动辄10万+,国家媒体也全是封面报道,关注量从另一个侧面反应了展会本身的重要性。
◑现场从车水马龙到人烟日少广交会10月15开幕人流较少,10月16日(周日)增加了不少游客,但总体来讲人流量已经不能与昔日相提并论,据广交会采购商报到处消息,前两日总共6.5万人入场,与上一年基本持平,但相对于展览总面积为118万平方米,展位总数60250个广交会来说,这人流量真称不上有多少,一个参展商“汉XX尔”称,从历届广交会客商如织,到现在人流了了无几,生意难做不?说不难做是假的……
◑第三世界朋友较多,欧美厂商很少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 else {window.open(this.src);}"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展会前两天,档口厂商拿到的名片挺多但成交量少,第三世界兄弟比较多,来自欧美采购商较少,一家瓷器厂商虽然一天收到30多张名片,但没有成果。此次采购商来自非洲、南亚、拉美的兄弟们最多,所以别动辄歧视广州20万黑人兄弟,他们其实是广交会主力军。现场翻译价格一再跳水,举牌做翻译的学生们“降价推销”,英语翻译报酬为500元/天,小语种报酬较高,例如俄罗斯语在800元一天,但结果不如预期,一学生站在场馆外3个小时内,只有两个人询问了翻译价格,而且并没有合作的意向,按照往常惯例,这个价格会持续走高,可现在价格往下也没有采购商愿意合作。
◑产品主要拚价格,与10年前老一套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 else {window.open(this.src);}"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广交会现在拚低端产品,还是希望在价格上击跨对手,出产品同质化竞争依然激烈。特别是对于走中低端路线的玩具、节日礼品、家具用品等企业,同行之间竞相降价。有一个老参展商表示,价格战依旧累见不鲜,产品利润一再缩小。另一位首次参加广交会的商家说,买家来自全球,但东南亚,中东居多,高质量客户目测数量很少,产品基本都是传统型,同质化严重,科技含量低,挣的都是辛苦钱。这样下去仍然是恶性循环,难!
五借力“一带一路”,广交会能否再造神话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 else {window.open(this.src);}"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广交会这两年在宣传口径上一直往“一带一路”上靠,作为中国外贸发展最重要促进平台,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当然也是应该的。来自广交会主办方统计数据显示,第119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采购商报到人数超过8万人,占总人数接近一半。
广交会新闻发言人、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副主任徐兵说,虽然我国外贸形势依旧复杂严峻,但本届采购商人数预计与上一届保持稳定。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一带一路”战略不断推进,沿线国家采购商增长明显,上一届沿线国家采购商占报到总人数已近一半。
不过,“一带一路”仍然只是国家战略上的长远选择,还不能成为“广交会”上的路径依赖,“广交会”能否再造神话,主要还是依靠“中国制造”本身成色。
六广交会上的“中国制造”该往何处去?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 else {window.open(this.src);}"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在广交会上“守株待兔”是无奈之举,“中国制造”还需要有自己出路。
◑要有品牌的意识,大部分外向型代工企业,一直甘于做世界产业链最底端,以剥削民工为目标。面向欧美的贴牌OEM不是出路,长此以往企业不能自立,必须尽可能建立品牌。
◑具有原创力,能在外观设计,内在技术,产业标准化上拥有创造能力。生产大路货永远只能赚可怜巴巴的几元零钱,高附加值产品才可能赢得客户尊重和依敕,珠三角企业因为同质化严重,大部分企业没有核心竞争力,造成“倒闭潮”出现,深圳虽然是外向型经济,但有着自己创新与设计能力,依靠产品差异化争夺市场,建立稳定供求关系。
◑质量保证是企业颠扑不破永远的真理和永远竞争力。高质量产品才能让企业稳健发展,才能让企业无后顾之忧,勇往直前。做到质量保证必须让企业每个员工树立自觉的质量意识,需要日复一日的训练和教育。
◑利用好新的商贸平台。“广交会”只是一个实体平台,参加这样的盛会花费不菲,而现在的电子商业网站发展迅速,网络交易也日趋活跃,这是一个发展趋势,利用好网络平台,既能节省开支,又能为未来市场打开一扇门。
◑将国外市场与国内市场结合起来,对所有税费体制要认真学习,不能仅仅盯着欧美的蛋糕了,内战也是需要的。
七深圳创客周与广州广交会,未来与现实的背离
有人说“广交会”是中国经济“风向标”,有的说“广交会”是中国进出口“晴雨表”,这些都对,但“广交会”更重要的仍然是“中国制造”缩影,60年风雨沧桑,一甲子岁月轮回,曾经的“广交会”书写过“中国制造”神话,至今仍然带着光荣与梦想,作为中国对外贸易标杆,120届广交会,甚至119届广交会,有其重要的现实参考价值,它带来的不仅仅是贸易实际交易,甚至还有破除各种壁垒,帮助出口企业实现掉头向内转型的功能……
在广州南方不远处深圳,这座中国高科技之城,正在召开第二届国际创客周活动,与“广交会”艰难度日不一样,“国际创客周”招来了全是世界最聪明的头脑,代表的是世界最顶尖企业,而且现场人流热到爆,但这只是追求的未来方向,中国只有一个深圳,就像美国只有一个硅谷一样,中国目前仍然是一个低端制造业大国,“广交会”才是大部分企业寻找出路的阵地,两个展会一个代表未来一个代表现在,对未来要有所追求,但更重要的是脚踏实地。
关注IWORKU,关注中小外贸企业
(日本礼品展、美国ASD)
UID 2573771
积分 89019
阅读权限 120
来自 上海励贸展览雷爷
2017上海华交会-----开春外贸第一展
2017中国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华交会)
展期时间:-5日
展会周期:1年1届(每年3.1-5日)
地点: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上海浦东新区龙阳路2345号)(W1-W5,E1-E5)
主办单位:华东九省市政府
承办单位:上海励贸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自1991年以来,华交会已成功举办了26届。第26届华交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展览面积达11.5万平方米,标准展位5480个。设5大专业主题展:服装服饰展、纺织面料展、家庭用品展、装饰礼品展、现代生活方式展,参展企业3153家。境外展商分别来自日本、韩国、意大利、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埃及、波兰、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印尼、越南、泰国、克什米尔、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等16个国家和地区。第26届华交会有来自全世界114个国家和地区的21454名客商和国内14645名专业客户到会洽谈,出口成交总额达23.1亿美元。
&&2017年3月上海华交会采用相对完整固定的展馆设置方式,采取按实需求适时调整每个展馆展位数量,每个展建议基数为530个标准展位,最大上限为578/馆。根据近两年配对活动情况及华交会日本买家集中的特点,第27届华交会现场的“一对一”买家配对活动将做一定调整,拟安排“纺织服装”及“日本买家”两场配对活动,每场安排30-40名采购商。配对活动的时间为3月2、3日下午13:30-16:30,其中,3月2日为日本买家专场,3月3日为纺织服装专场。该活动自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了多场,给买家双方搭建了一个及时、便捷的沟通渠道,成交更快捷、高效。
五大专业展区:
1、服装服饰展(时尚成衣展区、母婴及内衣展区、服装配件展区):E1-E3馆(3个馆);
2、纺织面料展(居室用纺织用品展区、餐厨卫浴用纺织品展区、面料辅料展区):E4-E5馆(2个馆);
3、家庭用品展(餐厨用品展区、个护清洁用品展区、家具家电展区):W1-W3馆(3个馆);
4、装饰礼品展(文体及户外用品展区、玩具及宠物用品展区、工艺礼品展区):W4馆(1个馆);
5、现代生活方式主题展(境外国家地区展区、跨境电子商务展区):W5馆(1个馆)。
(阳明展览 QQ:)
香港展/海外展
UID 1856477
阅读权限 40
来自 www.ymfair.com
回复 #1 ffunan 的帖子
仔细看完了你的贴子,让我感觉到了阵阵寒意。的确,现在的经济形势,尤其是外贸形势和08年时的情况一样的不好。外贸企业垂死挣扎,我们做为服务外贸企业的企业,更是艰难求生。
UID 2722880
阅读权限 40
来自 爱沃客
回复 #3 落叶菩提 的帖子
也不至于那么严重吧,居安思危是应该的
UID 2595761
阅读权限 60
居安思危,强者生存。个人也是一样,努力努力
UID 2247040
阅读权限 40
今年一期广交会人流量比之前多多了
UID 2722880
阅读权限 40
来自 爱沃客
回复 #6 明若 的帖子
今年春交会18万5,去年18万4,前年18万8,再往前几年都是20万以上,只能说稳住了,可不能说多多了。
[ 本帖最后由 小小的风 于
17:18 编辑 ]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Powered by D1scuz! &&
FOBShanghai.com广交会,“中国经济”的缩影
我的图书馆
广交会,“中国经济”的缩影
如果说珠三角是“made in china”的镜像;那么广交会则是中国经济的缩影。从1957年开始的广交会已走过一甲子,60年来,总共累计外商764万人,出口成交1.2万亿美金,一直是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效益最高综合展会之一。自1997年开始,广交会全年成交额达到200亿美元,此时广州万商云集,中国成为名符其实“世界工厂”,2007年广交会成交额突破700亿美元,创造会展业成交额历史新高,同年中国实体经济到达最高峰。可以说,“广交会”上这些数据,与中国实体经济正好一一对应。自2008年以后,随着中国制造业日趋艰难,广交会成交额也一路下行,虽然很多老厂商坚持参展,但感慨一届不如一届,10月15日第120届广交会低调开幕,广州温度高达32摄氏度,16日人流量尚可,但仍能感受到“中国制造”的萧杀寒意。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十年前广交会上的一个订单,可能让一家厂商走向世界,而现在广交会每一次展览,成为很多老厂商眼中鸡肋!去吧,纯粹是给自己找罪受,白忙活一场。不去,万一老客户没有看到自己,是不是觉得公司出现问题了。有位长期参展电器商家讲,展会每年参展商变化不过30%,所以采购商越来越少了。他现在来广交会主要目的为了打品牌,对找客户并不抱太大希望。广交会成为鸡胁不是从今天开始的,届广交会,因为“华尔街金融风暴”波及中国,广交会上美国展商难觅踪影;欧美企业更是订单零落,典型的是玩具商愁白头;部分企业资金链断裂,全球最大玩具合俊集团代工商下属企业倒闭……104届广交会落幕后,各大企业接获的出口订单大幅缩水,整体情况大致缩水三成。自届广交会开始,后两届稍有回升,但广交会一直走下坡路,这里既有金融危机影响,也有在线交易的抢滩,还有东南亚制造的崛起,更有专业展会的分流。但最核心的,仍然是“中国制造”的日趋势衰落。每一次“广交会”,都是许多珠三角代工厂商苦等的“最后一丝希望”,这些“中国制造”者希望能找到一两根来自海外的救命稻草,但现实总是残酷的,随着实体经济一路下行,厂商能感知未来之路愈发冰冷。二“中国制造”为何如此艰难谈“中国制造”的艰难,要从1992年开始谈起。1992年到2002年,是中国制造的黄金年代,“邓公南巡”是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顽强的市场经济在中国这僵化千年的石板上开了花,虽然10年发展路上斑斑血汗,但那时候的珠三角和长三角,人气兴旺,日新月异。2003年~2007年,这是“中国制造”白银时代,但事实上从2005年开始实体经济已经在往下走,但由于“黄金时代”的巨大惯性,以及2001年加入WTO后全球化红利,使得这时候的外向型经济达到最高峰,但已经隐患重重。2008年~2016年,这是“中国制造”的黑铁时代,2008年房地产市场的高歌猛进,“中国制造”被抽血,已经开始萎靡不振,本质上与欧美“金融危机”没有多大关系,但由于时间上的巧合,当时的舆论很巧妙将责任推到美国人头上。问题自2003年始开始——国家财政收入增长年均20%以上,远远高于GDP增长,更远远高于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钱从何而来,就是与民营企业争利的结果。自2003年开始的税费调整,人民币升值,国有企业强势,地方政府的蛮横,让大部分民营企业利润直线下降,注定我国经济增长失去了最根本动力。三“世界工厂”风光不再的核心原因(年中国全国CPI指数趋势图)按照常理,中国一旦成为“世界工厂”,只要自己不瞎折腾,由于巨大的人口红利、吃苦耐劳的民族性格、产业链的完整布局、聪明智慧的产业工人、具有开拓精神的企业家,其地位基本无人可以撼动。但自2003年以来国内政策连续“自宫”,使得欣欣向荣的“世界工厂”门前荒草凄凄,直至今日的奄奄一息。①自2004年以来奉行的“国进民退”方针,从民营企业吸血,输血给国有企业,让“市场经济”倒退十年。②自2002年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狂飚突进,房地产吸引大量资金成为唯一支柱性产业,实体经济很难赚取利润。③腐败产业链条侵蚀企业每一寸肌肤,权力并没有因为经济发展而退出管控,反而借机食利而肥。④政府税收一日重过一日,各种苛捐杂税让民营企业负担过重。⑤人民币升值导致“中国制造”利润愈发稀薄。⑥人口红利不再,计划生育影响,“用工荒”成了企业担心问题。⑦“腾笼换鸟”政策,低端产业并不代表就是污染企业,下游企业一样可以赚钱高利润,而污染与企业高低端没有关系,与政府管理密切相关,将劳动密集企业视为污染产业,逆市场化以行政手段将此类企业迁移出去,也是“世界工厂”自宫的一种表现。⑧2008的《劳动法》是对脆弱实体经济作出最后一击,《劳动法》是个好东西,但不应该是在中国实体经济最艰难的时候提出来。⑨地方政府没有与时俱进,相反保守主义大行其道。还有人在说中国不做“世界工厂”,不做“世界工厂”还能做什么,中国有几个深圳,又有几个华为?没有“世界工厂”就没有“中国制造”,没有“中国制造”就没有强大的实体经济。再补充一句:中国制造的没落,跟马云真没什么关系!四看不到的新闻,沉默的120届“广交会”如果在以前,广交会话题是可以上热门的,但是现在连传统媒体也懒得关注,稀稀落落几条新闻稿全是例行公事,看到的只有宝强秩事,马蓉艳史!一叶落知天下秋,120届“广交会”尚未结束,但也可以从一些细节来“窥视”展会情况。社交媒体,你看不到“广交会”身影微博上#120届广交会#关键词,所有微博加起来竟然只有10条,而在搜搜微信上“广交会”3字,从15日开始到17日的相关内容也不超过30条,百度新闻里搜索“广交会”全是官方通稿。与隔壁深圳的“国际创客周”相比,广交会自主传播动力几乎可以忽略,而“国际创客周”自媒体推送动辄10万+,国家媒体也全是封面报道,关注量从另一个侧面反应了展会本身的重要性。现场从车水马龙到人烟日少广交会10月15开幕人流较少,10月16日(周日)增加了不少游客,但总体来讲人流量已经不能与昔日相提并论,据广交会采购商报到处消息,前两日总共6.5万人入场,与上一年基本持平,但相对于展览总面积为118万平方米,展位总数60250个广交会来说,这人流量真称不上有多少,一个参展商“汉XX尔”称,从历届广交会客商如织,到现在人流了了无几,生意难做不?说不难做是假的……第三世界朋友较多,欧美厂商很少展会前两天,档口厂商拿到的名片挺多但成交量少,第三世界兄弟比较多,来自欧美采购商较少,一家瓷器厂商虽然一天收到30多张名片,但没有成果。此次采购商来自非洲、南亚、拉美的兄弟们最多,所以别动辄歧视广州20万黑人兄弟,他们其实是广交会主力军。现场翻译价格一再跳水,举牌做翻译的学生们“降价推销”,英语翻译报酬为500元/天,小语种报酬较高,例如俄罗斯语在800元一天,但结果不如预期,一学生站在场馆外3个小时内,只有两个人询问了翻译价格,而且并没有合作的意向,按照往常惯例,这个价格会持续走高,可现在价格往下也没有采购商愿意合作。&产品主要拚价格,与10年前老一套&广交会现在拚低端产品,还是希望在价格上击跨对手,出产品同质化竞争依然激烈。特别是对于走中低端路线的玩具、节日礼品、家具用品等企业,同行之间竞相降价。有一个老参展商表示,价格战依旧累见不鲜,产品利润一再缩小。另一位首次参加广交会的商家说,买家来自全球,但东南亚,中东居多,高质量客户目测数量很少,产品基本都是传统型,同质化严重,科技含量低,挣的都是辛苦钱。这样下去仍然是恶性循环,难!五借力“一带一路”,广交会能否再造神话广交会这两年在宣传口径上一直往“一带一路”上靠,作为中国外贸发展最重要促进平台,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当然也是应该的。来自广交会主办方统计数据显示,第119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采购商报到人数超过8万人,占总人数接近一半。广交会新闻发言人、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副主任徐兵说,虽然我国外贸形势依旧复杂严峻,但本届采购商人数预计与上一届保持稳定。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一带一路”战略不断推进,沿线国家采购商增长明显,上一届沿线国家采购商占报到总人数已近一半。不过,“一带一路”仍然只是国家战略上的长远选择,还不能成为“广交会”上的路径依赖,“广交会”能否再造神话,主要还是依靠“中国制造”本身成色。六广交会上的“中国制造”该往何处去?在广交会上“守株待兔”是无奈之举,“中国制造”还需要有自己出路。要有品牌的意识,大部分外向型代工企业,一直甘于做世界产业链最底端,以剥削民工为目标。面向欧美的贴牌OEM不是出路,长此以往企业不能自立,必须尽可能建立品牌。具有原创力,能在外观设计,内在技术,产业标准化上拥有创造能力。生产大路货永远只能赚可怜巴巴的几元零钱,高附加值产品才可能赢得客户尊重和依敕,珠三角企业因为同质化严重,大部分企业没有核心竞争力,造成“倒闭潮”出现,深圳虽然是外向型经济,但有着自己创新与设计能力,依靠产品差异化争夺市场,建立稳定供求关系。质量保证是企业颠扑不破永远的真理和永远竞争力。高质量产品才能让企业稳健发展,才能让企业无后顾之忧,勇往直前。做到质量保证必须让企业每个员工树立自觉的质量意识,需要日复一日的训练和教育。利用好新的商贸平台。“广交会”只是一个实体平台,参加这样的盛会花费不菲,而现在的电子商业网站发展迅速,网络交易也日趋活跃,这是一个发展趋势,利用好网络平台,既能节省开支,又能为未来市场打开一扇门。将国外市场与国内市场结合起来,对所有税费体制要认真学习,不能仅仅盯着欧美的蛋糕了,内战也是需要的。七深圳创客周与广州广交会,未来与现实的背离有人说“广交会”是中国经济“风向标”,有的说“广交会”是中国进出口“晴雨表”,这些都对,但“广交会”更重要的仍然是“中国制造”缩影,60年风雨沧桑,一甲子岁月轮回,曾经的“广交会”书写过“中国制造”神话,至今仍然带着光荣与梦想,作为中国对外贸易标杆,120届广交会,甚至119届广交会,有其重要的现实参考价值,它带来的不仅仅是贸易实际交易,甚至还有破除各种壁垒,帮助出口企业实现掉头向内转型的功能……在广州南方不远处深圳,这座中国高科技之城,正在召开第二届国际创客周活动,与“广交会”艰难度日不一样,“国际创客周”招来了全是世界最聪明的头脑,代表的是世界最顶尖企业,而且现场人流热到爆,但这只是追求的未来方向,中国只有一个深圳,就像美国只有一个硅谷一样,中国目前仍然是一个低端制造业大国,“广交会”才是大部分企业寻找出路的阵地,两个展会一个代表未来一个代表现在,对未来要有所追求,但更重要的是脚踏实地。本文已通过原创基地获得作者授权尊重版权,合法使用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交会摊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