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工程6启动“企业上云”工程有何作用?

辽宁启动“企业上云”工程 云服务助力转型振兴
中国证券网讯 新华社7月24日消息,为有效推进企业借助工业互联网和云服务平台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促进辽宁老
  中国证券网讯 新华社7月24日消息,为有效推进企业借助工业互联网和云平台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促进老工业基地,24日下午,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企业上云&,未来三年,辽宁将推动上万家企业&上云&,,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企业上云&是指企业通过互联网方式,,按需按量获取云商所提供的计算、存储、网络、安全、应用程序等云服务的行为,是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发展智能制造的重要抓手。  辽宁省工信委主任何庆表示,,今年主要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选择一批应用企业开始试点;明年将进入规模覆盖阶段,&企业上云&全面铺开;到2020年进入拓展应用阶段,&企业上云&规模进一步扩大,对企业发展和经济的贡献进一步显现。  据了解,辽宁省&企业上云&的重点任务包括加快推动企业基础设施层、平台系统层和业务应用层&三层上云&;全力实施&三年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推动全省&上云&企业达到1万家;着力构建&企业上云&生态产业、市场推广、发展环境等&三个体系&建设。  仪式上,辽宁省工信委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浪潮集团、航天云网等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责任编辑:阳光在线rg6899.com)
------分隔线----------------------------
中国证券网讯 7月,冰封已久的基金发行市场再度活跃,多只偏...
黄金周评:平淡开局惊险收场,一场神秘资金和特朗普之间的博...
外汇周评:美指陷高位拉锯战,欧日联手欲撼动霸权地位...
中国证券网讯 据商务部7月20日消息,日,中国商务部...
7月20日现货黄金、白银、原油、外汇短线交易策略...
中国证券网讯 华帝股份20日在官方微博上回应了中消协昨日发布...武汉启动“万家企业上云”工程 开启经济发展新引擎_新浪湖北_新浪网
  谢乐军
  2月1日,由武汉市政府与中国电信武汉分公司联手推出的“万家企业上云”启动仪式在武汉隆重举行,它标志着武汉全面拉开企业经济转型升级、构建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化发展生态的帷幕。武汉市政府副秘书长董广利,武汉市经信委、网信办、武汉市各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中国电信武汉分公司副总经理朱庭俊,武汉市企业代表300余人参加了启动仪式。
  武汉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在启动仪式上指出,“万家企业上云”工程是落实武汉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深化经济结构调整、企业转型升级、打造武汉质量、构建智慧发展生态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水平,构建智慧新城、生态新城、发展新城的重要内容;是促进企业向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高端转型发展,提升企业经管理、营销生产服务水平及效率的有效方式。“万家企业上云”工程的启动,标志着武汉已具备优势的企业上云基础技术服务设施、政策牵引优势、企业发展内在需求等环境条件,要抓住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机遇,将新兴信息服务技术与企业发展相结合,由传统生产向智慧智能服务转型,智领未来高效持续发展。同时表示要加强企业上云的规划引导、政策支撑、技术服务等工作,为企业上云和企业转型升级提供良好环境。
  中国电信武汉分公司副总经理朱庭俊在启动仪式上表示,联手政府、企业启动上云工程,是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产业,以互联网、新兴技术推动企业发展转型升级发展战略,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加快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具体行动;是顺应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发展,以及大、中、小型企业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发展需求的必然趋势;更是中国电信信息化建设主力军、国家队的责任和担当。表示要充分发挥电信在基础网络、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以及云运营服务上的优势,通过提供强大的云服务能力、对企业提供标准化、个性化云服务平台、开展企业上云业务技术培训、云运营支撑团队保障、企业上云优惠服务等多项举措,推动万家企业上云工程,为武汉企业上云提供优质网络、数据基础设施和云技术服务,为新一轮企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启动仪式上,中国电信武汉分公司发布了电信天翼云,向企业代表展示了天翼云的基础设施、服务能力、运营效果、应用成效。相关技术专家称,电信在武汉有无可比拟的云服务基础设施和强大的云服务能力。一是网络基础能力突出。不仅光网领先,而且拥有国际一流的4G移动网、智能无线宽带网、NB-IOT新一代物联网,为企业上云提供了优良的上云网络保障。二是数据存储、数据计算及互联网服务功能强大。电信是中国互联网的重要节点,占有80%出口带宽,在武汉拥有华中地区功能最大的IDC数据中心,互联网出口带宽达4000G,成为天翼云服务的重要节点,其云服务功能位居国内领先。三是电信云服务技术领先,电信在武汉率先实现了互联网IPV6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其应用服务水平国际领先,为企业云级服务需求奠定了基础。四是电信具有丰富的云服务云运营经验,通过天翼云已为政务云、金融云、教育云、公安云、交通云、医疗云等诸多行业提供了高效、稳定、安全云服务。五是云网融合成为电信云级服务的最大优势,它完美地将以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高效规模化应用的云服务发挥到极致。
  据悉,武汉拥有各类企业达到40万,经济规模近万亿,企业云服务将在企业生产管理、产品市场研发、产品经营数据分析、客户有效管理、企业财务管理、企业资源配置、企业及产品价值提升、企业规模发展诸多方面提供有效的支撑与服务,企业等通过云级产业服务级后,其经营发展生态将得到有效改变,企业竞争力、适应经济发展力将明显增强。同时,将推动与云级服务、应用的相关产业、服务链的发展,尤其是物联网、互联网等新兴技术产业的发展,有效拉动经济发展数千亿。企业上云将成为城市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具大引擎。目前,武汉各类企业在信息技术服务第年的投入达到16亿,随着企业信息技术升级发展,第年投入将增长不低于4个亿,通过企业上云,可使增长成本平均降低30%以上,对中小企业可降低60%以上,为企业发展赢得巨大的发展空
  目前,电信可为各类企业提供云主机、云存储、云计算、云分析、云平台和云应用及定制云、个性云等各类云级服务。仪式上,武汉保安集团、斑马快跑、长江储存、光迅科技等诸多家大中企业现场签定了企业上云协议,纷纷表示抓住新兴信息技术发展机遇,通过企业上云、使天翼云及物联网应用等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
02-01 09:03|分享
02-01 08:12|分享
02-01 08:03|分享
02-01 07:44|分享
02-01 07:33|分享
02-01 07:20|分享
01-31 10:57|分享
01-30 08:43|分享
01-30 08:22|分享
01-30 08:14|分享
新浪地方站扫一扫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
SISP-china.com
当前位置: >
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关于组织辽宁省企业上云服务商申报工作的通知
时间: 14:32:34
沈阳市联系人: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软件服务业处联系电话:邮箱:省经信委与江苏电信启动实施“翼企上云”工程三年内助推6万家企业上云
12月12日,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与中国电信江苏公司签署推进“翼企上云”工程合作备忘录,双方决定携手实施全省“企业上云”三年行动计划。该项工程的主要目标是:力争到2020年底推动1万家企业核心业务“上云”、 5万家中小微企业“上云”,打造三至五个重点行业工业云平台、10个示范工业云平台,培育20个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标杆企业案例,创建一到两个“互联网+先进制造”特色基地以及实现100家五星级、500家四星级、3000家三星级“上云”企业。省经信委党组书记、主任谢志成,中国电信江苏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肖金学出席工程启动仪式并致辞。省经信副主任胡学同、中国电信江苏公司副总经理贾小涛代表双方签署备忘录。双方确定联合开展江苏“企业上云”建设规范和标准研究,联合中国电信制造业基地、江苏鸿信公司、上海理想公司等支撑单位,对上云范围、上云内容、星级企业、示范工业云平台等制定统一的建设规范和标准,并开展试点推广。双方携手实施全省规模以上企业、省控重点企业等重点客户的云业务覆盖工程,全面推动云应用软件和服务在企业的广泛应用,降低企业信息化系统构建成本,帮助企业快速形成信息化能力。为此,江苏电信计划三年内在云资源池方面新增3600台服务器,数据中心新增机架2.1万架累计达5.1万架,网络带宽资源新增36个T累计到66T,合计投资约34.5亿元。双方协力共建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创新工程,江苏电信将发挥网络、人才、技术、服务优势,全面参与工业平台示范工程、两化融合示范服务机构培育工程,进一步加强与骨干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技术和产品创新中心以及关键技术试验平台等方面合作,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差异化需求,加强云计算、工业大数据、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和应用产品的研发,全力服务“企业上云”计划。在合作机制方面,双方共建“翼企上云”工程领导小组,明确联络员工作机制、工作简报制度、日常工作机制等,共同推进“翼企上云”宣传推广计划,统筹协调项目推进中的重点问题,确保“企业上云”三年行动计划有效落实。“企业上云”,拥抱云时代、融入云时代,是走向智能制造的必由之路。江苏电信此次与省经信委联合推进“翼企上云”工程,旨在深入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更好地服务“智能制造”,提高企业在新时代的发展动能和竞争力。中国电信是云服务“国家队”,依托天翼云3.0平台,发挥云网融合、专享定制、安全可信的云服务独特优势,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弹性的云网服务,全面满足各行业客户的云化需求。今年6月29日,中国电信天翼云3.0江苏节点发布,其产品集包括6大类14项云服务,可以为政企客户提供从咨询、设计、迁移、实施到维护的全流程定制化服务,客户可以根据需求灵活选择包括公有云、专享云、混合云和私有云在内各种云服务模式。此外,江苏电信拥有完善的专业服务体系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实现属地化服务及个性化服务。江苏电信着力打造全省范围内的普遍云网融合服务能力,为企业及园区提供快速的生产系统架构能力,实现拎包入驻的云服务模式,并针对“翼企上云”工程推出特别优惠政策:“翼企上云”工程实施期间,签约天翼云一年(含)以上用户,享受费用7折优惠;所有用户均可享受免费试用天翼云3个月的体验优惠;所有用户均可享受免费安装即时通讯及办公协作软件服务,部分已进行网站备案的用户可享受免费快速建站服务;以上优惠政策,均可叠加使用。&&& 此次活动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标准研究所总工程师续合元就工业互联网发展态势与国家政策作专题演讲,省经信委企业信息化处处长王万军介绍了江苏“企业上云”三年计划,中国电信江苏公司政企客户部副经理王晓亮解读了电信“企业上云”解决方案。南京艾尼科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苏州艾隆科技股份有限两家标杆企业分享了“上云”的做法与收获。在“翼企上云”工程启动仪式现场,来自全省13市的8家企业,分别与当地电信分公司签署了合作意向书。&
备案编号:
主办单位: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办公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北京西路16号苏兴大厦
· 2012年江苏省经信委门户网站被省政府办公厅评为2011年度省级机关优秀门户网站。
· 2013年江苏省经信委门户网站被省政府办公厅评为2012年度省级机关优秀门户网站。云服务趋势:企业上云成共识,公有云将取代私有云
[思路网注] 混合云是过渡阶段,公有云是基础云服务的终极形态。混合云是企业与厂商妥协的产物,公私转换技术存在问题,很难真正发挥云计算低成本优势。从国外看,公有云增速和渗透率均超过私有云。
一、核心观点政策、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是未来重要驱动力。政策上,各级部门明确提出政府部门、银行等金融机构业务逐步迁移至云,这会为私有云厂商带来大量订单;技术上,人工智能、物联网行业爆发催生对数据计算、存储的旺盛需求,这对公有云厂商是重大利好。混合云是过渡阶段,公有云是基础的终极形态。混合云是企业与厂商妥协的产物,公私转换技术存在问题,同时很难真正发挥云计算低成本优势。从国外发展看,公有云增速和渗透率均超过私有云,当2025年左右,云计算覆盖整个IT基础设施时,公有云将开始逐渐替代私有云。公有云市场将出现5-7家巨头。由于公有云对规模、技术要求很高,市场集中度更高,因此,头部公司能够建立起很高的规模壁垒,并对产业上下游产生产业链,因此公有云厂商业务范畴将扩大至整个IT产业。大赛道、高集中度,爱分析认为公有云市场将出现5-7家巨头。私有云市场创业公司发展空间有限。受政策等因素影响,私有云市场在未来五年仍然会是主流。同时,在去“IOE”浪潮以及OpenStack、Docker等开源技术的冲击下,传统IT厂商会让出一部分市场份额,创业公司进场容易,但技术上先发优势很难像公有云建立起规模壁垒,因此,私有云市场仍然会像传统IT市场一样极度分散,大多数创业公司很难做大,被并购是比较好的退出方式。从2006年8月AWS对外提供弹性云至今,全球云计算市场已经走过十一个年头。国内市场,如果从2010年阿里云对外公测算起,已经发展到第八年。历经近十年发展,云计算市场已经度过早期教育客户阶段。上云成为绝大多数企业的共识,争论焦点已经变成选择何种技术架构、采购哪家云厂商的服务,整个市场正进入爆发阶段。从政策来看,今年4月工信部发布《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2019年云计算产业规模将达到4300亿,云计算已成为国家新一代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从市场参与者来看,国内外市场都已跑出超级独角兽级别的公司。国外AWS在2016年营收突破120亿美金,营业利润超30亿美金;国内阿里云(详见调研报告:阿里云2020年预期净利100亿,碾压99%A股公司)在2016年营收达55亿人民币,尽管还处于亏损状态,但亏损幅度明显收窄,预期2017年将实现盈利。惊人的是,这两家云服务厂商依然保持高速增长,特别是阿里云,2016年营收增速137%,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动力,说明国内云计算市场是天花板极高的赛道,值得长期关注。二、行业现状1、群雄逐鹿,公有云仅为私有云市场规模三分之一研究云计算行业首先要对行业进行划分,通用的划分标准是将云计算市场分为: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和SaaS(软件即服务)。IaaS层主要包含计算、存储、网络等底层资源,而SaaS层主要是面对终端用户的应用,这两部分划分比较明确,但是PaaS层非常模糊,数据库、中间件、应用开发组件,甚至云通讯、推送等基础应用都被归结到PaaS层。这就使得很多产品、业务模式差别很大的厂商都被称为PaaS厂商。因此,爱分析对整个云计算市场重新进行分类,将提供底层资源以及应用开发组件的厂商称为基础云服务商,而将主要提供各类应用,包含数据库、云通讯、推送等基础应用的厂商称为应用云服务商。基础云服务主要包含公有云IaaS厂商,私有云IaaS厂商、容器技术厂商以及云管理厂商等。公有云市场目前主要有六类玩家,分别是大型互联网公司、创业公司、传统设备厂商、传统厂商、电信运营商以及国外厂商,根据IDC、Gartner数据,2016年公有云市场规模在150亿人民币左右。这些公司很少有只做底层资源服务,已经逐步将业务向上拓展,提供应用开发平台以及各类基础应用。私有云市场除了上述几类玩家外,还包括用友、等传统软件厂商。私有云市场对技术要求低于公有云市场,同时又有各类开源技术,竞争厂商数量明显多于公有云。从市场规模来看,2016年私有云市场规模在400-500亿之间,公有云仅为私有云的三分之一。从中国整个IT投入来看,政府、央企、国企以及大型民企占据主要份额,而这些企业都意图利用新技术提升生产力,但又暂时无法发展成公有云客户。因此未来几年,私有云业务仍然会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2、驱动因素:开源技术降低入场门槛,移动互联网、“互联网+”促使需求爆发云计算行业的诞生离不开技术突破,但云计算的蓬勃发展是由需求决定的。虚拟化、分布式架构成熟促成云计算诞生,开源技术降低入场门槛。虚拟化技术很早就出现,但最初主要适用于大型机。1999年,VMware在X86服务器上推出商业虚拟化软件,为云计算的诞生奠定基础。更为重要的是,Google在2004年前后发布了三篇论文,向世界公布分布式架构技术,亚马逊正是借鉴了这几篇论文,研发了自己的云计算产品。国内阿里、腾讯早期技术架构的搭建也都有参考论文。尽管有Google的三篇论文,早期云计算仍然是技术门槛很高的行业,包含机房、网络搭建,服务器、存储、网络等方面的虚拟化等多方面技术,一般创业公司很难组建完整的技术团队。因此,早期云计算主要是大公司的发力方向,少数创业公司试图切入,大多数以失败告终,存活下来的寥寥无几。OpenStack、Docker等开源技术的兴起,大大降低了入场门槛,推动了云计算市场的发展。一部分研发工作已经由社区完成,创业公司可以在开源技术基础上开发相应的云计算产品。不过,开源技术的稳定性、兼容性、安全性等方面存在问题,承载业务量相对有限,管理上万台服务器非常困难。因此,这些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私有云市场,企业级客户单个机房的服务器规模很少超过几百台,属于可承受范围。值得注意的是,云计算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技术迭代,而是彻底改变了企业采购IT资源的模式。企业可以根据业务变化实时调整IT资源的采购情况,同时基本不需要配备专门的运维人员管理机房。这样一来,企业与云服务厂商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客户黏性更高。“互联网+”接力移动互联网,成为当前需求驱动力。最初云计算主要服务个人站长,2010年前后智能手机大范围普及,移动互联网兴起,很多创业公司都想在手机这个新入口占据一席之地。这些公司的特点是规模不大,但业务发展速度极快。他们希望将更多资源投入到产品研发与市场推广上,但底层IT资源又需要满足业务快速增长的需求,云计算的低成本和弹性服务的特点恰好贴切他们的需求。因此,移动互联网成为云计算市场发展的第一个驱动力。2013年的手游行业,2014年的O2O行业,2015年的直播行业,这些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风口不仅孕育了独角兽公司,还让云计算厂商进入发展快车道。但随着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速放缓,中国网民人数渗透率不断提升,移动互联网增速明显放缓,继续出现大风口推动云计算市场发展已经非常困难。另一方面,国内互联网企业有两个特点:一是多数企业存活时间很短,商业模式被证伪、资金链断链等都会导致公司突然死亡;二是一旦度过早期爆发式增长,业务进入成熟阶段,大多数会选择自建机房,不再使用云服务厂商。获取新客户的难度变大,而原有客户又在因为各种原因不断流失,云服务厂商将目光投向传统企业。当云计算刚刚兴起的时候,传统企业对云计算持怀疑态度,并未考虑业务上云。但经过几年市场教育,传统企业愿意尝试云计算。同时,这类企业受到互联网的冲击很大,都在开发互联网产品,这时传统IT架构很难满足高并发等业务需求。因此,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成为又一个云计算市场的驱动因素。从客群付费意愿和付费能力来看,传统企业明显高于互联网企业,但同时对云服务厂商的获客能力和服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业务模式变得更重。三、未来趋势1、政策、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是未来重要驱动力政策加速金融、政务等行业云化,私有云厂商获益。传统企业“互联网+”浪潮还在持续,未来几年还将对整个云计算市场产生巨大影响。除此之外,大型央企、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还处于观望中,这类客户本身业务上云的动力并不是很强,更多需要依靠政策推动。工信部《云计算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出的2019年云计算产业规模达到4300亿,若想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各地方政府及监管部门出台政策支持。银监会、北京市政府都已就企业、部门信息系统上云发布相关政策。2016年7月,银监会发布《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监管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面向互联网场景的重要信息系统全部迁移至云计算架构平台,其他系统迁移比例不低于60%。今年4月,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级政务云管理办法》,提出“上云为常态,不上云为例外”原则,各部门信息系统将逐步迁移上云,停止采购服务器、存储等。过去几年,云计算市场发展很大程度来自企业需求的转变,是一种纯粹市场自发行为。那么未来几年,政策在云计算市场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将越来越重要,不过政策主要影响政府部委、央企及大型国企,这三类客户对公有云接受度很低,主要会以私有云业务为主。AI、物联网行业兴起利好公有云厂商。云计算作为基础设施,本身就是为了解决数据计算与存储等问题的,而未来对数据存储与计算要求极高的领域无疑是人工智能与物联网。从2016年下半年来看,AI领域的兴起已经对云厂商起到推进作用,反过来,正是因为有云厂商提供海量计算能力,AI技术才迎来的迅猛发展。物联网同样如此,传感器采集的数据需要通过云计算汇聚到一起,进行分析处理,从而产生价值。根据Gartner预测,2017年全球物联网设备将达84亿个,到2020年将超过260亿个,随着传感器的覆盖率不断增加,物联网对云计算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无论是AI还是物联网,对数据存储、处理、计算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依靠私有云等方式去搭建基础设施很难承受这样的业务压力,因此AI、物联网等新技术以及新技术与行业结合后衍生的新需求,主要对公有云厂商来说是利好因素。2、混合云是过渡阶段,未来大部分业务都会跑在公有云上混合云本质是私有云,技术与成本问题难以解决。前几年公有云与私有云之争,行业最终给出答案是混合云,但现实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美好。首先,企业对公有云和私有云需求存在很大差异,公有云的优势是便宜、便捷,企业基本不需要自己运维,私有云的优势是管理和控制,企业可以随时进行修改。因此,最完美的解决方案是业务可以在公有云、私有云上自由切换,但实际上除了青云等少数厂商,云厂商在公有云和私有云的底层架构设计是不一样的,因此公私切换中存在很多问题。其次,混合云目前多数仍然是以私有云为主体,向公有云进行延伸,本质上仍然是私有云,客户还是需要为IT基础设施支付大量费用,这与云计算的本义实际上是背道而驰,云的优势并没有被完全发挥出来。现在公有云与私有云厂商都在提供混合云服务,但各自存在较大问题。如阿里云、腾讯云等公有云厂商在服务大型客户能力上有所欠缺,特别是驻场提供支持服务等方面,而私有云厂商搭建公有云业务的技术积累有所欠缺。因此,公有云厂商与私有云厂商纷纷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开发混合云产品。效仿国外,公有云才是终极形态。爱分析认为,无论是混合云还是今年特别火的行业云,都是过渡性产品。企业对公有云的顾虑主要是稳定性和数据安全性,未来随着时间推移及技术发展,公有云的安全性、稳定性与价格优势会愈发明显,企业客户最终会倒向公有云厂商。从市场规模来看,公有云在IT基础设施的市场规模增速明显快于私有云,渗透率更高。根据IDC的数据,2021年,公有云占IT基础设施的比例将达到40%,而私有云只有20%左右。从发展趋势来看,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云计算替代传统IT基础设施,这时候公有云和私有云市场份额都会快速增长;第二阶段是公有云替代私有云,这会发生在云计算全部覆盖IT基础设施,按照目前市场发展速度,这个阶段会发生在2025年左右。从客户来看,政府和金融类客户被认为最不可能使用公有云,但美国市场已经在发生变化。NASA、Capital One已经成为AWS的客户,花旗、高盛等大投行在与谷歌云尝试合作,已经有超过100家政府部门的开始用AWS的AWS GovCloud。四、细分赛道1、公有云: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市场窗口尚未关闭公有云市场厂商需要负担服务器、带宽等费用,因此公有云需要大量资源投入,本质上公有云厂商的商业模式是批发转零售,因此规模效应明显。规模越大,服务不同行业的客户越多,服务器复用率越高,单位成本越低。同时,从成本结构来看,除了人力成本外,占据重要成本的是服务器等设备和带宽、流量,这时体量大的公司对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更强,购买服务器、带宽的成本就越低。当一次采购服务器数量达几万台时,定制服务器会大幅降低采购成本。各家公有云厂商都是提供IT资源,服务同质化严重,这就使得竞争非常激烈。为了寻求差异化,各家厂商都在由卖资源向卖应用和卖服务转变,提供数据库等基础应用,同时建立自己的云应用市场,将各类提供应用软件厂商拉进自己的生态圈。行业头部公司因为服务客户多,更容易吸引应用厂商入驻自己的平台,反过来会使得自己的客户进一步增长,因此在公有云市场马太效应明显。头部公司通过上述这些措施,可以大幅提升自己的盈利能力,从而将基础资源服务的价格继续降低。而其他厂商如果没有背后资金的持续支持,很难与这些头部公司进行竞争,因此公有云市场会不断有末尾公司被淘汰。从美国市场来看,AWS、Azure、Google和IBM四家厂商占据市场60%-70%的份额,而国内用户量更大,对资源需求更旺盛,公有云市场规模更大,因此爱分析判断,公有云市场会出现5-7家巨头厂商。但这并不意味着公有云窗口已经关闭,还会不断有玩家入场,只不过很难再有创业公司入场。市场已经度过了早期阶段,不会再给创业公司打磨技术与产品的时间。但对于大型互联网厂商来说,本身技术相对成熟,再以服务生态伙伴为切入点,还是很有机会占据一席之地。例如,美团云是2015年独立出来,最初主要服务餐饮、酒店、旅游类客户,短短两年,外部营收已突破亿元。企业服务市场不同于C端,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单家公司的市场份额占比很难突破50%。只要技术相对成熟,能够有比较好的获客渠道,大型互联网公司很容易在这个市场站稳脚跟。2、公有云:天花板是全IT产业公有云厂商将取代传统CDN、安全厂商的位置。从整个产业链看,公有云厂商处于产业中游,设备厂商还是应用云服务商都是相对分散的市场格局。当公有云市场趋于集中时,公有云厂商在整个产业链话语权会逐步提升。同时,公有云厂商会逐步开展同属于基础设施类的CDN业务与安全业务。最近几年,传统CDN厂商网宿、蓝汛受到阿里云等公有云厂商的巨大冲击,这类以倒卖运营商资源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很难抵挡公有云厂商的竞争,再过几年,CDN业务将成为公有云厂商的天下。随着企业越来越业务上云,云安全在整个安全市场的占比也会逐步提升。当企业的安全需求由合规性需求转向业务性需求时,安全运维变得非常重要,在这方面公有云厂商并不逊于传统安全厂商。主要问题是占据安全市场40%以上份额的大型央企及政府机关接受公有云服务的难度很大,对公有云厂商来说,获取这类客户存在很大难点。未来随着公有云市场的渗透率逐步提升,安全市场极度分散的局面有望被打破,公有云厂商很可能会取代传统安全厂商的位置。除了基础设施外,公有云厂商的业务范畴将逐步扩张到整个IT产业链。国外AWS已经在与Intel合作生产定制服务器,阿里云也在研发适合自身业务需求的服务器集群,因此,公有云厂商涉足硬件设备领域只是时间问题。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以及未来的大数据、AI产业都将是公有云厂商的业务范围。只不过,数据库、中间件等基础应用,公有云厂商是自己开发产品,而应用软件、大数据及AI更多是依靠ISV等合作伙伴完成,公有云厂商与这些合作伙伴分成。越来越多的企业级客户使用公有云,使得阿里云、腾讯云等头部公有云厂商渐渐成为企业级服务产品的流量入口,这就使得原本分散的2B市场正在慢慢集中。原先这些企服公司必须依赖直销或者借助渠道资源才能触及客户,现在只需要入驻几大公有云厂商就能找到目标客群。随着公有云业务在基础设施市场的渗透率提升,过去用友、金蝶等软件厂商靠十几年积累才建立起来的全国销售网络,阿里云、腾讯云等云厂商只需要几年时间就会达到差不多效果,不需要铺大量市场人员。一方面,因为公有云渗透率非常有限,IT支出占比尚不足1%,与全球5%以上渗透率(根据Gartner的数据,2016年全球公有云市场规模2092亿美金,全球IT支出为3.4万亿美金)存在不小差距,预计未来五年市场仍然会保持50%以上的复合增速,因此行业头部公司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另一方面,根据Gartner的数据,2016年中国IT总支出为2.3万亿,其中数据中心系统1400亿,软件600亿,IT服务1150亿。最初公有云厂商只是替代传统数据中心,但随着公有云厂商的业务扩展,会切入软件与IT服务市场,潜在市场规模增长一倍。因此,阿里云、腾讯云等头部公有云厂商的市场空间非常广阔,不仅仅是基础设施,而会涉及到整个IT产业。3、私有云:行业长期极度分散,创业公司难以做大开源技术损害技术建立的先发优势,私有云先发优势很难像公有云那样转换成规模优势。相比能控制产业链上下游的公有云厂商,私有云厂商未来发展空间会相对有限。私有云实际上是原本数据中心、企业机房的升级,在企业内部搭建了一个微型公有云。从业务模式来看,私有云厂商与之前传统IT厂商没有什么差别。以咨询业务为先导,然后进行项目实施。原本这个市场集中度很低,以银行业为例,根据IDC、CCW数据,2016年银行IT投入在400-500亿,其中软件与服务占据一半,约为200-250亿,但提供此类服务的IT厂商如先进数通、高伟达等公司营收在10亿左右,市场占比非常低。从整个产业链来看,IBM、HPE、EMC等国外巨头提供规划设计和设备,由国内集成商做项目实施。这些集成商每年拿客户固定IT预算,业务非常稳定,本身缺乏创新意识,这就使得客户关系变得非常重要,整个市场格局非常稳固。OpenStack、Docker等新技术出现后,这种格局被打破,传统IT巨头跟随新技术的步伐慢于创业公司,而客户又希望能尽快实现业务上云。旧有供需平衡关系被打破,新势力才得以进场。从整个市场来看,私有云市场格局与过去十年没有太大差别,仍然是一个极度分散的行业。不过,现在大型企业在招标时,已将开源社区贡献作为重要评判指标,这对客户关系薄弱、技术实力强的创业公司来说,获取客户的难度有所下降。但是,新技术建立起来的壁垒其实非常脆弱,特别是使用开源技术。对于这些创业公司而言,留给他们的窗口期非常短,只有三至五年时间。当OpenStack、Docker等技术在企业客户中大范围应用时,传统IT厂商同样会在新技术上加大投入,创业公司的技术优势会被逐步追赶上。因此,技术先发优势让创业公司得以切入市场,但进场仅仅是第一步。私有云市场客户需求多种多样,创业公司很容易走回集成商的老路。只有做到原本IBM、HPE的位置,主导某个垂直行业标准,创业公司才有机会做大。但明显大部分创业公司并不具备这样的资源与商业能力,因此很多创业公司未来会变成新兴集成商,具备一定技术实力与客户资源,很难做大也很难死亡,被并购可能是唯一的出路。考虑到未来公有云市场占比会越来越大,创业公司单纯提供私有云服务很难满足企业需求。对基于开源技术的创业公司而言,开源技术很难支撑起公有云,OpenStack架构能支持服务器规模始终有限。这就使得创业公司不能持续依靠开源技术,未来必须要走自主研发的道路。开源技术是条捷径,但沿着这条路前进,只会越走越窄。以上是爱分析推出的基础云服务研究第一阶段成果,主要阐述了基础云服务市场的现状、驱动因素、未来趋势以及重要细分赛道的市场空间和竞争格局。爱分析认为,公有云市场集中度会进一步提升,有机会出现5-7家巨头厂商;私有云市场长期处于分散状态,创业公司难以做大。(文/李喆)
【温馨提示】思路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我们将及时处理。本站文章仅作分享交流用途,作者观点不等同于思路网观点。用户与作者的任何交易与本站无关,请知悉。
热门文章标签
电商服务推荐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选择需要的电商服务类别
店铺外包(代运营、设计...)
软件工具(ERP、CRM...)
仓配物流(管理、配送…)
外贸出口(推广、管理…)
其它服务(请在备注说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辽宁建设工程信息6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