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写淘宝文案写手招聘的人,如何用三招写出走心的淘宝文案写手招聘

如果说文案写两句煽情的话,或是巧妙运用了排比之类的技巧,我认为那还称不上走心,走心的文案背后,一定有一个牛逼的洞察。

洞察,这个词就很精妙,就像隔洞窥视,发现消费者心底的秘密。

2011年,参加过台北奥美的一个培训,很精彩,我还记得讲师是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男纸,他对洞察(insight)的描述是我听过最精妙的。他说,一个牛逼的洞察能激发消费者的3重反应。

  • “啊!你怎么会知道!”(惊讶)

  • “我也有这种感觉啊!”(强烈的共鸣)

    强烈的情绪平复后,TA会对你刮目相看。

  • “这么多牌子,只有你懂我。”

碰到g点才算赢,其他都输。

按这个标准,90%的情感诉求广告都没洞察。

  • 卖车,就豪华尊贵成功人士;

  • 卖鞋,挑战极限永不服输;

  • 卖化妆品,就我更美,我好自信;

面对这种广告,观众只能玩手机上厕所剪指甲。而有洞察的广告,能吸住你的眼球,让你陷入思考。

那么,如何写出洞察犀利的文案呢?

很多书会告诉你,去做消费者调研。

当然很重要,但不意味你就能写出杰作。

你了解消费者,不代表你能打动他。

你很了解你爸,可是你考了43分,你没给出一个好理由,他照样会打扁你。

收集经典广告时,我不断思考它们背后的运作原理,慢慢总结出6个洞察消费者的方法,并附上案例。

用消费者“错误”的思维去思考

现在社会很多元化,消费者有各种各样的想法,营销人应该放下偏见,充分尊重。就算顾客喜欢臭豆腐味的牙膏,你也要理解他。消费者觉得你和他 on the same side,情感诉求才可能成功。

一个杰出的案例是《我害怕阅读的人》

当时是天下文化出版社25周年庆,请台湾奥美来做推广,动员目标受众多读书。当时台湾经济发展很快,每天都有很多创富故事刺激眼球,大家都急着往上爬,工作、应酬、交际,却静不下心读书。

一种很常规的营销诉求会是“追求名利太疲惫,在书里找回自己”,或是“富有的不该只是钱包,还有头脑,”类似这样的劝服。

但是台湾奥美不这样做。

你做生意,免不了应酬交际,总有一些博学的人侃侃而谈。

谈到生意,他们能聊国际最新的创业理念;聊到茶杯,他能说出茶叶的发展历史。

他们总是充满魅力,主导话题,当然更容易赢得尊敬和订单,如果你脑袋空空,陪太子读书,岂不是难受?

所以兄弟,读点书吧,别被淘汰啦。

大家品味下,是这样诉求好,还是劝服好?

一跟他们谈话,我就像一个透明的人,苍白的脑袋无法隐藏。

我所拥有的内涵是什么?

不就是人人能脱口而出,游荡在空气中最通俗的认知吗?

像心脏在身体的左边。春天之后是夏天。

美国总统是世界上最有权力的人。

但阅读的人在知识里遨游,能从食谱论及管理学,八卦周刊讲到社会趋势,甚至空中跃下的猫,都能让他们对建筑防震理论侃侃而谈。

相较之下,我只是一台在MP3世代的录音机;过气、无法调整。

他们是懂美学的牛顿。懂人类学的梵谷。懂孙子兵法的甘地。

一本一本的书,就像一节节的脊椎,稳稳的支持着阅读的人。

我害怕阅读的人。我祈祷他们永远不知道我的不安,免得他们会更轻易击垮我,甚至连打败我的意愿都没有。

结尾部分平静叙述,但是也掩盖不了作者的才华。

我害怕阅读的人,他们懂得生命太短,人总是聪明得太迟。我害怕阅读的人,他们的一小时,就是我的一生。我害怕阅读的人,

尤其是,还在阅读的人。

网络上针对这篇文案的评论,都是讲他文采如何好,其实他背后的策略才是真正牛逼的,这就是大师和新手的差距。

描述发烧友的“神奇”举动

无论是玩什么产品,总有一群发烧友,他们非同寻常的痴迷,也非同寻常的专业。营销人可以描述他们的特质,打动发烧友,继而通过这群意见领袖去影响小白用户。

我喜欢耳机。有一次逛数码店,我试听了beat耳机,我不喜欢它的音质,放下耳机我看到包装盒,第一句话就打动了我。

原标题:《什么叫做走心的文案:怎么写走心的文案》

作   者:关健明,前奥美广告人,《销售与管理》特邀专栏作者,创知乎营销类回答最高赞记录(23K)。

Frank老师分享内容提纲:

一、标题写作的五大原则

二、文案开头的两个核心

三、内容创作的三个关键词

四、软文写作的两个核心

 好的文案:标题让读者想读第一句,第一句读完想读第二句,以此类推,直到最后一句话

 一.标题写作的五大原则:

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获取:

从零开始学运营,10年经验运营总监亲授,2天线下集训+1年在线学习,做个有竞争力的运营人。

怎样写走心的文案?本系列共有四篇文章,前两篇,我们谈好奇心和同理心,这是第三篇。这一篇我们谈好文案要走的第三颗心:是非心。也就是意。

按照古典的说法,心有四端:知、情、意、欲。

知——认知。心理学层面的知觉,人对外界事物和信息的加工与认识过程。

情——情绪与情感。人经由感觉和知觉产生的心理状态。

意——意志。为达成某种目的有计划、有意识调节并支配自己行为的心理状态,简单的说就是主观能动性,我通常理解成价值观,因为意志是价值观的根基。

欲——欲望。简单的来说,欲望就是不满足,它是一种不稳定的心理状态。

走心的文案,就是能引起人心知、情、意、欲反应的文案。

走心的文案,需要激起人的是非心。

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价值观念,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很多时候,我们在意的并不是事实真相本身,而是真相是否符合我们的价值观念。

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立场不同,这就导致同样的事实在不同人看来也会大相径庭。而我们人类总是热衷于说服他人接受自己的看法。

这不只是为了显示自己更高明,更是证明自己存在的必要手段。毕竟,如果我所抱持的人生信条、价值观念总是受到外界挑战质疑的话,那我存在的价值在哪?

所以我们会看到——每一个热点事件、热点新闻出来,大家都急于去站队。

我支持谁,我反对谁,然后开始争执,各自寻找事实去证据,加强自己的观点。至于全部事实真相究竟为何反而是一件无关紧要之事。

为支持而支持,这就是所谓的脑残粉。

为反对而反对,这就是所谓的网络喷子。

对社会来说,这当然不是什么好现象。但放到广告和品牌传播上,那就值得讨论一下了。

毕竟,品牌传递事实的目的是为了赢得用户认同。

如果用户看完我的广告情绪稳定,内心毫无波澜,那我做广告的目的是啥?

品牌要给用户提供站队的机会。

尤其是当品牌受到非议之时,有用户冲上去辩论、支持、力挺,在此过程中,用户将会对你的品牌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样他们就从普通用户变成了你的忠实粉丝。

否则即使你品牌用户再多,那也是沉默的大多数,帮不到你的品牌建设的。

2008年北京奥运,美国男篮来到北京街头,韦德曾接受采访说:

我和詹姆斯、安东尼被球迷围追堵截,围得水泄不通时,只要大声说一句“科比在后面”,那所有的粉丝都会往后跑。他觉得非常不可思议。

以至于北京奥运开幕式,独自给了科比一个镜头,引起全场欢呼,人气甚至盖过中国代表团。

你要问为什么科比人气这么高?

为此NIKE还专门给科比写过一段文案:

两者必居其一,一直都是这样。

有人恨我的比赛,恨我的狂妄自大,恨我的后仰投篮,恨我对胜利的渴望,恨我是一名老将,恨我获得过总冠军。

恨吧,用你的全部心思去恨。

然而也有很多人深爱着我,理由和恨我的一样。

这话不是没有道理啊。纵观NBA史(我只熟悉篮球,就以NBA举例吧),举凡姚明、邓肯、纳什、诺维茨基,虽然同样是超级巨星,荣誉等身,但性格上都是好好先生,争议不足,因而也就不如科比、詹姆斯等人气鼎盛。

一个黑子会成为激活整个品牌社群的鲇鱼。不信的话你可以往某个品牌车型的粉丝群发个负面新闻看看,肯定会有粉丝出来反驳,然后也许顺带就激活了整个社群,让沉默变成力挺,让用户走向拥护。

在我看来,一个品牌好的用户结构,就是3粉+1黑+6个沉默大多数。

所以不要害怕广告有争议。有争议是好事,它会刺激粉丝的产生。

有人说,广告没有争议,让所有人都喜欢不更好吗?

首先,讨好所有人的东西一定是最平庸的东西,从众就意味着不出众。

其次,所有人都喜欢的东西根本就不存在。

一定要举例的话,大概人民币吧。

看一个例子,京东金融《你不必成功》。

你不必把这杯白酒干了,

喝到胃穿孔,也不会获得帮助,不会获得尊重。

你不必放弃玩音乐,不必出专辑,也不必放弃工作,

不必介意成为一个带着奶瓶的朋克。

大部分会议是在浪费时间,你不必假装殷勤一直记录。

不必每一条微信都回复,不必处处点赞。

你不必有什么户口,也不必要求别人要有什么户口。

即便生存不易,也不必让爸妈去相亲角被别人盘问出身。

你不必买大房子,不必在月薪一万的时候就贷款三百万。

三十年后,当孩子们问起那些年你有什么故事,你不能只有贷款。

你不必去知名的大公司追求梦想,

你想逃离的种种,在那里同样会有。

你不必去大城市,也不必逃离北上广。

不必用别人的一篇十万加来决定自己的一辈子。

不必相信一万小时定律,不必读成功学,不必加入高管群。不必为成为第二个什么人。

你不必听狭隘女权主义者的杂音,

不必理会那些只要求特权,却不尽义务的人。

你不必用睡过多少女孩,来证明魅力。

这不值得炫耀,而且你并不知道是谁睡了谁。

你不必让所有人都开心。

不必每次旅游都要带礼物,不必一次不落的随份子,不必在饭桌上辛苦地计算座次。

你不必在过年的时候衣锦还乡。

不必发那么大的红包,不必开车送每一个人回家。

不必为拒绝借钱给朋友而过意不去,不必为父母的节俭而内疚,不必向路边的每一个乞

你不必刻意追求传说中的彼岸和远方,

每一个你想抵达的地方,都有人和你一样想逃离。

你不必在深夜停车之后,在楼下抽支烟再回家。

一半的人会深有共鸣,然后另一半的人疯狂吐槽。

说了京东金融,自然要说说蚂蚁财富的“年纪越大,越没有人会原谅你的穷”。

这两个广告一定要放在一起对比一下才有意思,想详细了解的话可以看我以前写的推文:

你每天都很困,只因为你被生活所困。

每天都在用六位数的密码,保护着两位数的存款。

全世界都在催你早点,却没人在意你,还没吃早点。

世界那么大,你真的能随便去看看吗?

对所有大牌下的每个系列化妆品都如数家珍,但你绝不会透露自己用的只是赠品小样。

在家心疼电费,在公司心疼房租。

小时候总骗爸妈自己没钱了,现在总骗爸妈:“没事~我还有钱。”

懂得父母催你存钱的好意,但更懂得自己光是活下来,就已用尽全力。

经济独立了,才敢做真实的自己,否则只好一直做别人喜欢的自己。

只有在请假扣工资的时候,才会觉得自己工资高。

你所谓的工作“稳定”,只不过是一直在工作,并没有让你自由。

一年有26个节日,你都不会去过,但你不会错过节日里的每一分钱红包。

总能半夜狠心删空购物车,你知道这种“理性”一文不值。

在适婚的年纪,竟然庆幸自己朋友少,因为根本不用担心,会收到“红色炸弹”。

忘了毕业多少年,每逢同学会,你都只能搭同学的顺风车。

没有逃离北上广,并不是凑够了首付,而是每天的外卖,可以一起凑满减。

这套可说是够狠了,最后逼得蚂蚁财富道歉,支付宝发撇清声明表示与己无关。但不可否认,这是一套成功的文案。

有争议的文案,好过无人问津的文案。

但我说的争议,是指50%是50%非,如果所有人都觉得非,那就是低俗垃圾广告了,比如脑白金、恒源祥羊羊羊、旺仔、天地壹号最新的旺旺旺。

再看一下衣二三的广告。

它讲了一个靠每天穿奢侈大牌,一路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的故事,片头就打上“一个女生靠穿衣发迹的故事”,然后每个月只要花499,就能拥有如此光鲜亮丽的人生,“衣二三, 我的职场秘密武器”。

批评的人说它婊里婊气,三观不正。但人家讲的这故事也算是职场实情吧,再说都说了是秘密武器(大规模杀伤性生化武器不能作用常规兵器用的)。

所以也不妨碍消费者们一边朋友圈开骂,一边悄悄下载一个衣二三APP翻翻上面有什么衣服吧。

NIKE的案例我就不多举了,NIKE一直都是传播运动精神价值观的开道鼻祖。

一般的品牌宣传产品价值,伟大的品牌传播品牌价值观,这在业界差不多也已经是共识了。

通过与用户共享价值观,从而与用户形成强烈的情感连接和精神纽带,建立长期而稳定的品牌关系,这是第一层。

尤其是普世价值观的传播,能够最大限度将广大用户团结在一起,老少咸宜,男女通吃。

而且还有一点,价值观是不老的,它能让品牌基业长青。

简单说说JUST DO IT吧,这句广告语最早出现在1988年的NIKE跑步宣传片中,随后成为20世纪最优秀的广告语之一。

它来自美国的一位连环杀人狂Gary Gilmore,1977年当他被执行枪决时,执法者问他有何遗言,他的回应极为简单:Let’s do it。W+K的Dan Wieden在听到这个词时,觉得它很潇洒,很符合体育精神,于是给它加了just这个词来加强语气和感染力。

再比如KEEP的自律给我自由,详细评述可以看我以前推文:

芝华士的这几条文案,换到今天会招致强烈批评吧,但也很有共鸣对不对(主要针对男性)。

激起用户的是非心,让观众对着你的文案大点其头,要么大摇其头,最可怕的就是别人看到你的文案,根本连头都不抬。

写文案之前,想一想你赞成什么,你反对什么,你的朋友们又会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然后去写吧,这一篇没有那么多规则要讲。

作者:空手,广东省广告集团|策略群总监,微信公众号:空手(ID:firesteal13)

本文由 @空手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淘宝文案写手招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