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的共享48v电动车充电器电路图会比较耐用一点?

正在阅读:PConline 特别策划:①共享充电宝是噱头、还是真的有前途?PConline 特别策划:①共享充电宝是噱头、还是真的有前途?
  【PConline 杂谈】自从&共享&单车火了以后,一下子不得了,间接或者直接性&点爆&了整个市场,因此我们先后也见识到了共享汽车、共享电车甚至是共享厨房(可能知道的人不多)。这2017年还未过半,世道却要改朝换代姓了共享(卧槽,好像有点不对)。  这不,最近不知从哪里冒出了共享充电宝这一新概念,整个共享阵营的站线视乎一下子拓展至手机配件方面。各大友媒报道过此事,&什么10天融资3个亿、共享充电宝将要成为下一个明星么?&诸如此类的新闻百度一搜满屏幕皆是。  那么,到底共享充电宝前景如何,王思聪立下的诺言,这口翔得吃么?咱们今天一起来简单聊聊。分享不分享,实际都是租赁关系  首先,老黄感觉不管是共享充电宝,或者是更成熟的共享单车,根据其事物的本质来看谈不上&共享&二字。我们简单查阅一下词典不难发现,共享的解释均是:共同分享或在一起享受、庆祝之意。而实际我们在使用这类共享产品时,往往都是需支付一定的租金,可能厂商在前期会打着X小时免费推广促销手段,前期烧点钱吸引用户这个套路不算新,但最后依旧是需要我们付出&租金&,并且几乎所有的共享产品可都是需事先支付一定的押金。所以,称它们为租赁XX或许更为贴切。蛋糕看起来真的挺大一块  根据中国报告厅的专业报告可知,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其中,手机网民6.95亿,增长率连续3年超过10%,我们再结合2016年一整年里国内手机出货量达5.26亿部这个数值来看,这么庞大数量手机带来一大问题便是如何解决它们的电源。  &中国什么都缺,唯独人不缺&,以前我们可以把这句话当成笑话看,但随着人均消费水平提升,智能移动设备人均拥有量增加,如何为它们充电是一件另许多人头疼的事情。国内庞大的人口作为基数之下,往往也就代表着隐藏客户有多少,看起来这块蛋糕挺大,共享充电宝视乎有着一个美好的前景。要活下去,怎么赚钱是根本  回归到本期咱们想探讨的话题,共享充电宝真的前途似锦么?想回答这个问题其实是需要对其盈利模式、市场前景等综合分析一番已经可以有个大致了解。之前,小编拜读过一位老师的作品,里面有关产品创业问题有5句话给我带来极大触动:1、你准备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解决什么需求?换而言之,你的目标用户群体是谁?刚需,还是改善性的?2、这个需求的市场是否足够大?如果是个小市场,那就不是创业,是糊口。3、你的模式,会动谁的奶酪?换句话说,你的潜在敌人,块头有多大?这决定了你创业的摩擦系数与阻力,也决定了你最终能走多远。4、你的模式,是否不容易被复制,被抄袭?5、盈利模式&&这是最、最、最重要的。  先说说共享充电是如何进行盈利,这也是所有企业的本质目的。&什么,不挣钱?共享充电宝是为了便民而生的产物,是公益性产业。&如果有人是这么说的话,要么是在耍流氓;要么则是真土豪,有钱没地方花。作为一家商业公司,如何挣钱才是根本,不挣钱钱怎么发工资、不挣钱股东会放过公司不扯资?共享充电宝利润从何而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部分:1、租金收入  不可否认,目前所有的共享类型产品,其租金费用必然是最为重要的营收来源之一。那么对于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充电宝,它的共享租金营收自然十分好推算。  以目前市场主流mAh的充电宝为例,单个售价基本维持在50-100元左右,结合工厂价与特殊性决定,我们取相对折中的60元作参考成本价,每个充电宝一天营收流水4元(10000mAh充电宝正常能为普通手机充电2-3次)。一个网点机柜有20台设备,那么一台&充电宝机&光充电宝成本就得1200元,折算其他杂七杂八的成本,一台充电宝机的成本大致是元不等。那么/(4X20)&38-50天即可抵消固定成本,末尾再算上水电、地块租金和维护成本等支出,基本3-6个月便能回本,后期营收更是非常可观的数目。2、变相售卖产品  是的,许多共享充电宝除了提供充电宝租借服务之外,它家充电宝你用着挺顺手,下次去归还充电宝时便可在租赁网店&一手交钱,一手拿充电宝&。不想还直接扣押金?且不说共享充电宝较为特殊设计,我们无法为其正常充电二次再用,忘了上文提到芝麻信用问题么,不归还仅扣押金、扣积分,下次想再租人家可就不干了。除此之外,手头上没有数据线?小意思,大多数共享充电宝网店也出售各种类型的数据线。以&借&为引子吸引用户试用自家产品,乃至到最后售卖出产品,这一点则算是共享充电宝的独有属性,毕竟摩拜之类的共享单车顺道开卖自行车我想也没几个人买吧(难道不是咩?!....)3、押金=不动产  共享充电宝同样没有跳脱出类似的运营模式,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也需支付不同程度的租金,至于押金,根据小编的了解,某些共享充电提供芝麻信用认证,信用分达到600-650分即可免押金,当然,相信大部分老百姓并没有那么高的芝麻分。  用户所提前支付押金算是暂时的不动产,每名用户押金100,10个人里平均有6-8个人把押金留在厂商手里(你不会每次用完充电宝立刻提现押金,对吗?我也嫌麻烦),一个成本不过50元的充电宝,能让用户滞留押金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不等,如果一个共享充电宝厂商能拉入数十万用户(真的算少的了),完全有能力派生出几个亿的短期&存款&。  试着想想,这么一笔数量非常庞大且可利用的资本,厂商光吃利息一年得营收多少?再要是投放到资本市场当中呢?据了解,行情价年利率5-10%左右,如此巨额押金一年轻松赚几千几百万。不过话又说回来,一家共享充电宝想要良好的生存下去,如果只是靠着用户押金才能苟活下去的话,嗯,那么江南皮革厂的悲剧跑不了将会再一次上演。4、广告收入  打广告自古以来早就成为商业盈利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多数共享充电宝会与其他类型厂商合作,在机柜上、在充电宝本身提供合作商的内容露出。除此之外,另外一个类似收入源则是推广APP服务(另一种方式地打广告)。充电宝里内置推送模块,用户插上充电即可推荐相关APP软件,而如今一个APP的单个用户单次推广费用从几元乃至高达几十元不等,而且对于这种推广渠道有着极强的准确性,软件商们怎么可能会放过呢?!5、融资数据来源至网络  小编先给大伙看几组数据:据统计,18家共享单车玩家已经完成超过30亿人民币的融资;而共享充电宝方面,此前统计结果,市面上十几家相关公司,已有超过20笔金融投资,包括腾讯和蚂蚁金服都进入了共享充电宝领域,累积融资金额超3亿元。对于融资这种万恶的资本主义玩意,小编并不打算装大头,什么股份稀释、股权变现的话题现在网络上相关讨论非常多,有兴趣大伙可自行搜索。我只是希望,共享充电宝别玩过火,更别成为&下一个乐视&即可。想活得精彩,这几个问题先解决1、安全性如何给用户信心  曾有不少新闻都曝出因充电宝质量不过关而导致的爆炸、失火等类似事故发生,共享充电宝首要责任一定得保证安全。然而,据相关资深人士介绍,以及网络上已有的拆解信息我们不难发现,占据较大比例的共享充电宝厂商为了降低成本,多采用某些厂家的囤积充电宝、或是N代前的老款产品。而锂离子为原材料的电芯一般寿命在300-400次左右(完全充放),但随着时间增长、电芯内部材料活性以及整块充电宝PCB电路稳定性(有无腐蚀)都有所影响。  此外,还记得上文小编提到:某些共享充电宝一插手机,APP推送接踵而来?在当下我们个人数据也越来越多,信息的价值也越来越大,数据安全也越来越重要。先前,央视也曾曝出利用充电宝读取用户数据信息的新闻,此种带有病毒共享充电宝,能够自动匹配读取手机里的信息。到底谁给它们安上病毒,是厂商自己,亦或着是不良商贩私自改装?我们暂且不论。隐私数据、安全数据的泄露,未来势必给用户造成的风险才是最头大的事情。&2、可复制性过强,门槛较低  目前,共享充电宝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机柜式租赁机器,用户可以带走实体充电宝,属于移动式充电服务;另一种则是固定点充电,终端为一台大容量的充电宝(机),用户需在如KTV、咖啡厅或是餐馆里进行充电,充电宝不可随意搬动。  然而,无论是哪一种共享充电宝,实际本质并没有得到过多实质性的进步。加之充电宝本身设计和制造的技术门槛较低,可复制性太强,各家各户的共享充电之间并没有形成差异化。加上之前一大批投资者涌入,这也就意味着同一个市场当中将出现多个竞争者,从而导致订单不断分流、价格持续下降,最终只好通过烧钱、打&免费牌&培养用户粘性,这点跟最早时候的共享单车很像,对吧?3、网点铺设难度目前较难解决  大致上目前共享充电宝以铺设在商场、电影院和餐馆三大主要人流聚集场所较多。前两者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场地选址、租金和设备用电之类的问题,而在共享充电宝入驻餐饮场所这个件事上,视乎遇到的阻力可就不这么简单了。  小编曾对共享充电入驻的话题,简单采访过一位经营餐馆的哥们,他大概是这么说的:&很多餐厅早有备用充电宝供客人临时充电使用,以前这项服务不收费,现在你拿一个付费的产品出来告诉客人扫码交钱充电,于情于理说不过去。不少客人会认为,吃一个饭还要花这个钱,虽然不多,但很容易因此给客人留下不良印象甚至是反感。&出于这样的考虑我觉得小电甚至在进店(推广入餐厅)的阶段都会受到阻力。4、我们对共享充电宝的刚需有多少?  共享单车解决短途出行,城市代步的最后一公里,瞄准的用户群体是绝大部分老百姓;&滴滴打车&解决中长途出行,对比出租车用户可定制的服务更灵活。但是问题也来了,什么场景下我们需要共享充电宝来解决手机之类设备的充电问题?  前提条件:你手上的手机快没电或电量不多(废话= =),恰好背包里没有充电宝,附近找不到合适的电源之下我们或许会考虑去使用共享充电宝。  这就牵扯到两个问题:  当前手机内置电池容量已今非昔比,几年前的1500mAh、2000mAh,如今新款手机普遍3000mAh电量起跳,未来更有石墨烯之类电池的加入,我们还会经常出现&手机快没电&的情况么,不会吧!数据来源至网络  另外一个重点,根据专业机构的数据统计,2013年移动电源国内销量为3000万台,总产值超过百亿元大关;2015年则跃升至了4000万部;2016年更是接近6000万部;每一年拥有如此巨额出货量的产品,它的普及我想不会比手机低多少吧?试问还有哪位朋友手上没一两个充电宝么?我们视乎早已养成了习惯,出门特别是出差、出游之类的远行活动,背包里必带一个充电宝备用。  其次,共享充电宝有着极高的产品替代性。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正如前面小编提到,即便你今天真的需要充电且没带自己的充电宝,共享充电宝也极有可能被店家早早准备的&免费充电宝&代替。总结:思聪不会吃翔,前面的路不好走。  综上,在当前大环境之下,共享充电宝的路可能真的不好走。能活下去不代表过得精彩,混日子也算是一种生存之道。我们对于共享充电宝有没有需求?肯定有,需求高么,能跟共享单车相提并论么?肯定比不了。需求频率低下+其他诸如租借体验不友好、充电速度慢不安全和网点数目少等一些列问题,我们对共享充电宝的刚需或许也就此时此刻此地恰巧用那么一会罢了。总之,可以归结成一句话,共享充电宝所能解决的用户痛点太过单一。  本期的话题到这里已经说完了。在下一期节目当中,我们PConline 外设小组针对市面主流几个共享充电宝作了一番试玩+评测,有兴趣的朋友请继续关注我们下一期:&共享充电宝真的好用么?&话题文章,不要错过哟!
外设配件图赏
外设论坛帖子排行
最新资讯离线随时看
聊天吐槽赢奖品还没有账号?
“共享充电”战场的背后 :中国创投资本讲述的新故事
宋笛 09:36
经济观察报 宋笛/文 2016年11月底,在一辆从杭州火车站驶往西溪地区的汽车上,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靠着椅背,在平板电脑上玩着一款时下流行的手游。很快,他将抵达西溪悦榕庄酒店,并在半个小时内与小电科技创始人唐永波敲定一笔投资意向,从而再一次开辟一块类似于共享单车一样的创业战场。
5个月后,小电科技在2017年3月发布了融资信息,街电科技也紧跟而上,数天后,来电科技也发布了融资信息。
日前已经有超过4亿元资本涌入20多家涉足共享&共享充电&领域的公司&&这些公司通过在商场、餐厅等区域投放可以租还充电宝的机器或者可以直接充电的桌面机器为消费者提供电子产品充电服务。
打开这张长长的投资机构名单就会发现:这些投资机构中相当一部分也参与了2016年的共享单车大战、甚至是2015年的网约车大战。
不同的是,在共享充电这个战场中,冲在最前排的创业公司绝大部分都是在年成立的,他们在聚光灯外摸索了数年的时间,突然被资本送入了战场。
来电科技在2016年一整年寻求资本的道路都并不顺利。&看不懂&,&太重资产了&,这是来电科技创始人袁炳松常常听到的资方回复。但在2017年春节后,资本方的态度却突然出现了变化,一家北京的投资公司一次开出了3亿元的投资额度。
春节是一个明显的节点,春节后创投圈就开始传出一些标杆型投资机构进入这一行业的消息。在一位北京投资机构的合伙人看来,这不是什么秘密,或者说提早知道这个秘密并不能让投资机构获得什么优势,&有钱的大部分都能干,没钱的谁都干不了&,这位投资人表示。
中国线上流量版图的改变让资本可以选择的空间正在变得越来越狭窄,它们不得不抱团涌入一个市场,从而获得一个相对可靠的回报。从2016年开始,红点中国投资经理周韬略就察觉到值得投资的项目正在变得越来越少,短视频、社交网络风口已过,各种类型的APP占满了用户的使用时间,以至于新的应用再想获得一位用户的成本已经被抬升到了很高的程度。红点中国也是来电科技次轮融资的领投方之一。
在过去的十年时间中,这种以获得客户流量为目的线上项目主导了中国创投圈前进的方向,电商、社交网络、短视频、直播,在一波又一波的浪潮过后,中国的创投圈可选标的日渐减少。投资圈也越来越认可这样的一个观念:资本本来就可以成为一个商业模型是否可行的重要变量之一。
并非每一个投资人都看好这个行业,天成资本合伙人陈超阳此前看过一些共享充电的业务,但是在他看来这个行业的财务模型太清晰和简单了,这也意味着投资者只能获得一个稳定的回报,并没有太多想象空间。同时,电池技术一旦有突破,这就可能成为一个被淘汰的市场。&创业投资机构还是要多投一些未来的项目,而不是吃落日的余晖过活。&陈超阳表示。
但无论如何,资本已经涌入了。很快每月数十万台的各类充电机器将会遍布中国一二线城市的商场、火车站、餐厅和咖啡馆。
暗战春节后
雷云已经在深圳过了好几年舒适的日子,他习惯了每天睡到自然醒。从2011年开始,一直从事锂电池行业的雷云所创办的首家创业公司获得了成功,在闲暇之余,他还在2015年创办了一家名为云充吧的&共享充电&公司,这家主要业务是在公共场所投放能租还充电宝的机器,并以此获得收入。
雷云进入这个行业时,只有寥寥几家公司,其中就包括来电科技。来电科技是最早一批进入这一行业的公司之一,创始人袁炳松在锂电池行业有着超过10年的从业经验,2014年袁炳松创建了来电科技,进入充电宝租赁行业。
在年这一时间段,一批涉足&共享充电&这一领域的公司在深圳、北京、上海等城市诞生,这些公司规模有限,布局网点数量多者也只有数千个,少的更是仅有数百个网点。
在2016年年初,袁炳松开始接触资本方,希望能够通过资本的力量加快进程,但是在一整年的时间中,融资进程都毫无进展。大部分资本方都表示看不懂这套商业的逻辑到底是什么,也有一些资本方认为这是一种重资产的商业模式&&来电科技投入的大型机柜成本达数万元,小型机柜成本也在数千元。
改变发生在翻过年的2017年2月。
春节过后,袁炳松一位赶赴北京寻找投资的合伙人感觉到了资本的青睐,多家投资机构都表现出了投资的兴趣,其中一家北京的投资机构更是直接将投资的幅度从5000万拉至3亿元。
3月18日,来电科技的一轮融资迅速被敲定,SIG和红点中国领投,九合创投和飞毛腿董事长个人跟投。在这之前,两位竞争对手小电科技和街电科技也已经完成了融资:其中街电科技的领投者是IDG和欣旺达,小电科技第一轮的领投者是金沙江创投和个人投资者王刚。
2016年小电科技创始人唐永波察觉到了这个领域,在用各种方式测试了3个月后,他确定了这一领域的潜力,并带着测试的数据和产品找到了朱啸虎,在半个小时的交谈后,确定了第一轮融资。融资完成后,唐永波成立了小电科技,并在2017年2月又紧跟完成了第二轮融资,第二轮领投方为腾讯和元璟资本。唐永波对经济观察报表示,之所以选择这么快的融资速度,是因为他此前一直从事互联网行业,因此他对于资本力量的感受格外深刻。
弹药已经填充完毕,只等引线点燃的那一刻。在这一异常安静又接近沸腾的时刻,雷云还处在&睡到自然醒&的生活状态中。他并不是完全没有察觉到这种迹象,在2017年春节过后有不少投资机构接触了云充吧,但这并没有引起雷云的重视,大部分的投资机构他都没有直接接触,而是交给了另一位负责云充吧销售的总监,这些汹涌而至的投资者只是被雷云当作春节后投资经理返工的一些正常迹象而已。
然而在3月底,小电科技打响了第一炮,披露了融资信息,在小电科技披露的当天,街电科技紧跟而上。竞争对手的速度扰乱了袁炳松的计划,他本来打算要将融资信息留到5月份再披露,不得已之下。来电科技紧跟在4月初披露了融资信息。
雷云自然醒的生活也出现了改变,每天早上7点左右,雷云都会准时起床,一连串对手的融资信息让雷云感觉到后悔又兴奋,后悔的是他所创建的云充吧错失了这一轮的融资机会;但兴奋的是,他竟然又一次的站上了一个风口行业,又有了一次披挂上阵的机会,&人能有几次站上风口的机会呢?&雷云说道。
6个月的战争
4月25日,在国贸三期64楼国贸大酒店大堂内,朱啸虎正在一轮又一轮地约见着不同来访者。不久后,朱啸虎就将迎来一年一度的LP(投资机构的有限合伙人)会议,他的行程变得异常忙碌,在和坐在对面的来访者交谈的同时,另一位来访者已经在楼下的餐厅等待着。
在过去的5年时间中,朱啸虎几乎都是整个创投圈绕不开的名字,从滴滴开始,到饿了么以及2016年的共享单车,数次精准的操作让朱啸虎的每一次出手都会引来一些关注。一位北京的投资经理描述了这种模式:朱啸虎先进入第一轮,随后包括腾讯系或者阿里系在内的数家大型投资机构就会迅速进入后续几轮的投资名单中,从而奠定局面。小电科技第二轮融资中领投方之一腾讯也是朱啸虎本人帮忙出面接洽的。
从某种意义而言,这一轮共享充电热潮的兴起也与朱啸虎参与投资的共享单车热潮有密切关联。在这一点上,袁炳松、雷云都抱持着同样的观点:共享单车市场的火热教育了投资人,从而让他们对于&共享充电&这一模式的态度有了极大的转变。
在共享单车模式火热的一段时间,争议从来没有断过。一位投资过共享单车的机构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当时这种模式是否值得投资这一问题曾经在机构里引起了相当激烈的讨论。然而,随着红杉、腾讯等大型投资机构的进入,&是不是值得投&这一问题迅速被高歌猛进的资本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朱啸虎对于这一领域的投资有着自己的判断标准:是否刚需高频?单个财务模型是否成立?以及是否能够形成护城河?从这三个标准衡量,在朱啸虎自己的逻辑框架里,&共享充电&是一门好生意,甚至比&共享单车&还要好,在朱啸虎曾经告诉后一轮的潜在投资人:&我找到了一个和共享单车一样的项目,财务模型还要更好。&
朱啸虎的计算方法是,一个最简单的桌面式充电器的成本只有20-30元,如果按一天一次,一次一元的标准计算,一个月内就能回本。而朱啸虎认为只要是在6个月内能收回成本的项目,风险就是可控的。同时,&共享充电&会涉及大量商户端的渠道,一个商户不太可能在店内铺设数个品牌的充电机器,这也意味着一旦一家公司占有了商户渠道,就有可能是排他性的。
铺开规模、占有渠道成为了各家&共享充电&公司最为重要的事情,在唐永波看来,这一类&共享战争&最重要的节点就在于&规模和成本间的权衡&。袁炳松也在资本的催促下,将百城十万点的目标提升至了百城百万点。
小电科技筹备了每天10万台桌面充电器的产能,来电科技也筹备了一月大柜机3000台,小柜机5万台,桌面机30-50万台的产能(大型柜和小型柜的区别在于内部能放置的充电宝数量,而桌面机一部分是手机直接充电,一部分是带有一个充电宝,这也是目前行业内的两种不同模式)。
毫无疑问,这会是一场极为惨烈的战斗,在袁炳松的预测中,这场战争需要持续两年半的时间,但是如果2017年年底不能奠定地位,就意味着出局。而在2017年春节后,袁炳松的一位投资人告诉他,从资本的纬度,这场战争实际半年内就结束了。
火车启动了
2017年春节过后,一位北京投资机构的投资经理在自己的办公室内开了一张长长的名单,在这张名单上一列排下来的项目包括雨伞在内的生活服务设施。他一项一项地划掉了名单上不够高频或者不够刚需的服务,然后将目光停留在了&充电宝&一项,综合考量,这位投资经理认为这个项目有潜质。
但是,很快这位投资经理就听到了业内流传的一些标杆性机构已经进入的消息,他明白这个时候已经晚了,&能够赚钱的唯一机会就是在这些大型机构进入前先投一轮,然后等着他们进来投下一轮,但这种概率并不大,就算市场上只有十家公司,这个概率算下来也就是十分之一。&这位投资经理对经济观察报表示。
投资越来越像一辆列车,当它已经启动的时候,就再也没有上车的机会了,所有的座位都预留给了足够有分量的机构,而在启动之前,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资本会开动哪一辆列车。朱啸虎告诉经济观察报,在最近一段时间,他的手机都要被打爆了,来咨询能不能进入后续投资轮次的投资机构数量甚至要超过之前的共享单车项目。但是,股权不可能无限制稀释,准入的名额极为有限,在小电科技的第二轮融资中,进入的机构也都是腾讯、元璟资本这样此前在ofo和滴滴项目中,曾经与朱啸虎并肩作战过的机构。
在周韬略看来,这样&抱团作战&的方式已经成为了中国创投圈的一个特色。聚集的资本所展示出来的力量已经逐渐让创投业界接受了这样一个观点:在考量一个商业模型是否成立时,不应该把资本因素抽离,资本因素反而是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变量。而这一点已经在多个轮次的&风口&中得到了验证。
历经一轮又一轮的风口过后,一些投资人已经感觉到了项目的匮乏。周韬略在2016年就开始感觉到了这一点,在大部分投资机构专注的传统TMT领域已经没有太多可以投资的项目了,从社交网络到短视频、再到2016年的直播,用户流量已经被拉扯到了极致,&或许在垂直领域还有机会,但是整体上亮眼的领域已经很少&,周韬略说。正是这种可投项目的逐渐减少,让周韬略开始将目光从纯线上项目向一些生活服务类项目转移,并最终决定了对来电科技的投资。
陈超阳在2016年年底和2017年春节后也看过一些共享充电宝项目,这些项目都展示出简明易懂的财务模型。但这也是让陈超阳由犹豫的地方之一&&投资机构能够获得回报的数量太容易计算了,回本很容易,但很难看到获得超额回报的机会。陈超阳认为类似于共享充电这类项目属于&有多少资本推动才能走多远&的项目,相较而言,他更看好一些属于未来的大数据、无人机等项目。
有效领域的紧缩让机构投资的风险不断增加,为求稳妥回报的资本集中进入一个领域,从而迅速形成一个&风口&,这已经成为了一套被证实行之有效的策略,在这一策略之下,共享出行、共享单车甚至是&共享充电&等&风口&一个接一个的出现。
在10年的时间中,中国创业投资领域经历了神速般的发展,资本、政策等资源被填充进这一领域,并被寄予厚望。政策方希望能够培育新的经济动能,解决更多就业,而资本方希望获得足够的回报。在线上空间被席卷一轮后,所有人实际生活的物理空间也正在不断地感受到浪潮的袭来。
4月,北京东直门来福士二层的咖啡厅刚刚安装完毕一台共享充电的机器,机器尚未接通电源,就已经有消费者在机器尝试要扫码充电。很快地,这样的机器将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充斥在整个现实空间之中。
经济观察报 要闻部记者曾在中国企业报担任记者,目前主要关注于科技类、创业类产业政策、创投领域以及交通物流领域。擅长深度报道和人物特写。个人微信号:didi8580
地址:北京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园2号楼4层
邮编:100011 电话: 传真:86-10-
Copyright @ 经济观察网当前位置 &
出处:&& 14:34:12&&&&
编辑:随心[])
谁也没有想到,共享之风来的如此之快,如此强烈,从租房、打车、 租车,一下子刮到了充电宝领域。
几天前,雷军携小米科技、紫米科技以及名下顺为资本入局共享充电宝。就在上月10号,小电科技获得由腾讯领投的一亿人民币融资,加上来电、Hi电、ANKER街电、滴滴充电、魔宝能源等,共享充电品牌已达数十家,而且几乎都在同一时间完成巨额融资,攻城掠地大战一触即发。
时间仿佛又回到2015年,美团和大众点评在互斗了五年后最终完成合并,滴滴和优步一对冤家也携手走到了一起。
在共享充电宝前景尚未明朗的现今,众多资本的介入势必将加速共享充电宝的同质化,最后不可避免的走向合并的道路。谁能提供更好的服务,谁就有更大的机会留下来。
笔者深入探访了深圳各处的共享充电宝,体验了各品牌共享充电宝使用上的差异。接下来将分别从现场租借体验、使用体验等环节进行简单比较。
一、借还流程及资费
在服务便利性上,各家共享充电宝运营商均提供地图地位服务,一般分布于商场、餐馆、咖啡厅、酒吧等人流量大的位置,用户可根据定位精准的找到就近租赁点。
各家的租赁终端机形态各异,想比之下,云租电终端机在外观和功能上都显得很低端;但是也是唯一一家不需要交纳押金就可以使用充电宝的平台。
就使用资费来说,云租电最接地气,提供3小时内免费租借服务,并且提供免费充电线;
其他家收费标准基本一致。ANKER街电、来电、云充吧支持微信和支付宝两种平台租借;
来电、云充吧芝麻信用满600分可免除押金。
首先,可能是考虑达到运作成本的问题,这五款充电宝均是采用塑料外壳,看起来都比较廉价。
其中ANKER街电的体型最为小巧,便于手持,自带充电短线;云充吧体型最大,表面拉丝条纹处理,同样自带一条充电短线;
云租电的外观设计偏女性化,数字面板搭配纤薄的机身,给人一种弱不禁风的感觉;
友电采用两段式外壳、边线未倒棱的设计风格,阳刚之气十足;
相比之下,来电科技似乎没有自己独特的外观特点。
五款共享充电宝高度对比。从左至右依次为ANKER街电、友电、云租电、来电、云充吧。
五款共享充电宝厚度对比。从左至右依次为云充吧、来电、云租电、友电、ANKER街电。
五款共享充电宝宽度对比。从左至右依次为ANKER街电、友电、云租电、来电、云充吧。
乍一看,这五款共享充电宝和市面上常见的充电宝大同小异,不过细看之下会发现,在共享充电宝底部都会有金属触点设计,少则3个,多则5个。
这也是它们充电时的输入接口,搭配各自租赁机上的金属触点使用,避开了传统接口插拔的过程,使用起来更为方便。其中云充吧和云租电在两端均有触点,这样设计的好处就是在归还充电宝的时候不需要考虑方向的问题。
三、参数及硬件配置
当你出门在外手机没电又没自备电源,需要租借充电宝时,相信更多的人看中的是充电宝的性能而非外观。&驴蛋表面光&的东西大部分人是不会喜欢的,毕竟应急之用讲究的是实用性和可靠性。只有满足了消费者的使用要求,才真正算得上是良心产品。
一般来说,我们在购买充电宝时,通常考虑到的参数是容量、输入输出功率,当然,对一部分人来说,外观也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对共享供电宝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容量和输出功率了,容量关乎能否把受电设备充满的问题;输出功率决定了充电时间的长短。
只有当两者都满足要求才能使用户得到更好的使用体验。笔者对这五款共享充电宝的标称参数做了简单统计。对比发现,各款充电宝容量均不大,最小的才4000mAh,不过在满电的情况下给普通手机、平板等设备短暂供电问题不大。
让人吐槽不已的是它们的输出功率,最高的云充吧为5V2.4A ,其余5V2.1A。在快充行业如此火热的背景下,做为共享资源居然不支持快充,这有悖发展趋势。当然,站在运营商的角度,或许是希望用户充电越慢越好,这样可以赢得更多的计费时间,毕竟提供了一个小时内免费使用服务。
硬件配置方面,这里仅从输入输出口、数据线两个方面考虑。相比之下,云充吧有着最优的硬件配置,仅此一款可同时给两台设备供电,不过需要自备一条充电线。
而这里的吐槽点是友电和来电两款,总结为一句话就是&借我的充电宝就必须买我的线。&在紧急情况下,对这种颇带强买强卖色彩的营销方式,大部分消费者也只能委屈求全。
况且10RMB/条的充电线,质量无从而知,不得不让人联想到&我租的是充电宝,但我赚的是充电线的钱!&
四、输出性能实测
说完标称参数及配置,我们再来上表测试实际数据,这里使用的是专业测试仪表POWER-Z。
经过对平板和几款手机的简单测试发现,所有的共享充电宝对测试设备均能低功率供电。看着这样的测试结果,使用支持快充设备的小伙伴,有没有想哭的冲动?以下是实测现场照片,供大家参考。
街电充小米5,POWER-Z显示功率为7.37W。
街电充魅族Pro6 Plus,POWER-Z显示功率为6.23W。
街电充华为mate9,POWER-Z显示功率为4.91W。
街电充iPhone7,POWER-Z显示功率为6.18W。
街电充iPad Air,POWER-Z显示功率为9.52W。
友电充小米5,POWER-Z显示功率为8.75W。
友电充魅族Pro6 Plus,POWER-Z显示功率为8.23W。
友电充华为mate9,POWER-Z显示功率为9.75W。
友电充iPhone7,POWER-Z显示功率为6.18W。
友电充iPad Air,POWER-Z显示功率为4.72W。
云租电充小米5,POWER-Z显示功率为8.83W。
云租电充魅族Pro6 Plus,POWER-Z显示功率为7.83W。
云租电充华为mate9,POWER-Z显示功率为8.90W。
云租电充iPhone7,POWER-Z显示功率为5.04W。
云租电充iPad Air,POWER-Z显示功率为4.80W。
来电充小米5,POWER-Z显示功率为8.71W。
来电充魅族pro6 Plus,POWER-Z显示功率为8.19W。
来电充华为mate9,POWER-Z显示功率为9.31W。
来电充iPhone7,POWER-Z显示功率为7.77W。
来电充iPad Air,POWER-Z显示功率为4.80W。
云充吧充小米5,POWER-Z显示功率为8.49W。
云充吧充魅族Pro6 Plus,POWER-Z显示功率为7.95W。
云充吧充华为mate9,POWER-Z显示功率为6.01W。
云充吧充iphone7,POWER-Z显示功率为6.55W。
云充吧充iPad Air,POWER-Z显示功率为11.25W。
阅读更多:
相关阅读:
文章观点支持
为文章报道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0 次打分)
登录驱动之家
没有帐号?
用合作网站帐户直接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48v电动车充电器通用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