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取消社保待遇资格集中认证集中认证

【Pick中国好银行,你为谁打Call?】“2018(第六届)银行综合评选”正式拉开帷幕,作为#2018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 的重头戏,本年度评选设置了五大类奖项,网友可通过PC端或者手机端为喜爱的银行投票。

  社保参保人将不用在规定时段到指定地点进行集中认证。7月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全面取消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集中认证,主要通过数据比对、信息共享、大数据分析来解决大部分认证问题,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今后,人社部将全面开展信息比对认证服务。充分运用人社部门建立的全民参保登记库、持卡人员数据库、就医结算数据库、业务监测数据库等数据资源,按月开展数据比对,分析判断参保人的领取待遇资格。积极与公安、民政、卫生健康等部门开展业务协作,实现与人口管理、殡葬、就医等方面的数据比对,还将与乘坐飞机高铁等实名验证场景的信息共享。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应用,核实参保人员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以解决大多数人的认证问题。

  对于信息比对不能确认待遇领取资格的人员,人社部强调,原则上要结合全民参保计划和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等工作,由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通过组织健康体检、文体活动、走访慰问等方式开展认证,对行动不便者要提供上门服务,让认证对象切实感受到服务带来的便捷和尊严。

  此外,人社部还将积极推行异地居住人员远程自助认证。对于异地居住的人员,各地不得要求参保人返回参保地进行认证。通过推广基于互联网的生物特征识别认证、手机APP远程认证等服务渠道,使服务对象就地就近即可完成认证。对在国外(境外)居住人员,人社部正在加紧与有关部门进行磋商,尽快改为通过互联网进行视频认证。

  人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开展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是从制度上保障基金安全、维护全体参保人员合法权益的重要措施,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人社部将在强化便民举措的同时,依法依规严查冒领社会保险待遇的行为,加强风险防控,从源头上堵塞漏洞,切实维护社保基金安全。

中安在线讯  据皖江在线报道, 5月31日,记者从马鞍山市人社部门了解到,今年,马鞍山全面取消待遇领取资格集中认证,居住在本市的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不需要再到社区进行资格认证,而是由社保经办部门进行信息比对完成,异地居住人员今年也不需要往马鞍山邮寄认证函,今后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就可以轻松实现认证。即日起社保待遇领取资格不再进行集中认证以往,每年的4月至8月,马鞍山都要对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进行资格认证,参加资格认证的人员包括: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供养直系亲属、享受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待遇的人员以及现居住在马鞍山、领取异地养老保险待遇需办理协助认证的人员。常驻市区人员要持本人身份证件就近到社区进行资格认证,住院、高龄、残疾等行动不便人员由工作人员上门进行认证,市区和三县交叉居住人员由认证机构主动上门提供认证服务,本市退休异地居住人员通过当地社保经办机构全国统一认证平台进行认证或持本市邮寄的认证信函到当地社保经办机构进行认证并回寄。每年进行资格认证,人社部门都实施人性化认证服务,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相应的认证方法,在确保认证信息真实可靠的同时,力争让“群众少跑路,办事更方便”。“近年来,马鞍山建设了统一认证系统,以街道(乡镇)、社区(村)劳动保障平台为依托,通过异地居住人员协助认证、多部门信息比对等方式,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优质高效开展资格认证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还存在差距。”市养老保险管理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为此,今年,马鞍山全面取消待遇领取资格“定时、定点”集中现场认证,着力构建以信息比对方式为主的认证服务新格局,切实做到服务于民、方便于民,人性化管理。今后异地居住人员可“刷脸”认证社保待遇领取资格集中认证取消后,如何确保养老保险基金安全,保证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能及时领到养老金?该负责人介绍,对于在本市居住的人员,市、县社保经办机构将充分运用全民参保、就医、联网监测等数据资源,加强与同级法院、公安、民政等部门信息数据共享,通过信息比对进行认证,同时加强大数据分析和应用,有效筛查疑似冒领人员,切实转变认证服务方式。对于异地居住的人员,今年起不再要求参保人员返回参保地或邮寄认证函进行认证,在部门数据信息比对的基础上,充分使用人社部异地居住人员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系统,利用手机APP、生物特征识别等技术手段,大力推进互联网自助认证,使服务对象足不出户可完成认证。对于在国外(境外)居住的人员,暂时继续使用互联网视频认证。对于80岁以上的老人,社区(村)将通过日常走访慰问、健康体检、文娱及党组织活动开展认证,每半年上门走访慰问一次,同时建立健全社区(村)退休人员和城居保人员自管小组,将认证工作平台向下延伸至认证对象身边。社区(村)还将对疑似冒领人员进行重点核查,按季按月对市社保经办机构下发的信息比对疑点数据进行核查,结合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司法矫正等资源了解各类重点人群的基本情况。另据了解,目前,马鞍山市区应参加认证人员共19万人,已认证5万人。(记者 柴胜松 通讯员 姜小兵)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

穗社保基金中心向非户籍退休人员发资格认证函

金羊网讯 记者周聪报道:5日,人社部要求,全面取消领取社保待遇资格集中认证,构建以信息比对为主,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与远程认证服务相结合的认证服务模式,“寓认证于无形”,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人社部要求,各地不得再要求参保人在规定时间段到指定地点或窗口进行集中认证。要充分运用人社部门建立的全民参保登记库、持卡人员数据库、就医结算数据库、业务监测数据库等数据资源,按月开展数据比对,分析判断参保人的领取待遇资格。积极与公安、民政、卫生健康等部门开展业务协作,实现与人口管理、殡葬、就医等方面的数据比对,还要与乘坐飞机高铁等实名验证场景的信息共享。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应用,核实参保人员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

那么,对于信息比对不能确认待遇领取资格的人员该怎么办?记者了解到,原则上要结合全民参保计划和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等工作,由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通过组织健康体检、文体活动、走访慰问等方式开展认证,对行动不便者要提供上门服务,让认证对象切实感受到服务带来的便捷和尊严。

针对异地居住人员,人社部表示,要积极推行异地居住人员远程自助认证。对于异地居住的人员,各地不得要求参保人返回参保地进行认证。通过推广基于互联网的生物特征识别认证、手机APP远程认证等服务渠道,使服务对象就地就近即可完成认证。对在国外(境外)居住人员,则改为通过互联网进行视频认证。

记者了解到,在广州户籍退休人员现已不用再进行验证,针对非户籍但在广州领取退休待遇的人员,广州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将按照登记的联系地址,向退休人员邮寄资格认证信函。退休人员需在6月20日前选择“广东社保”手机APP、资料邮寄、他人代办、省内社保经办机构协同办理等方式进行资格认证。如联系地址发生变更,退休人员可通过回函或柜台办理等方式向所属经办机构办理资料变更手续。

据了解,如未能及时办理认证手续,本月起养老保险待遇暂停发放。重新办理验证手续后,予以恢复并补发暂停期间待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取消社保待遇资格集中认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