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杀功臣的青楼经济是怎么让明朝土崩瓦解的

解密:朱元璋青楼经济为何成明朝灭亡的发端?
解密:朱元璋青楼经济为何成明朝灭亡的发端?
  朱元璋看到这一局面,自然是大为震怒,于是下了一道圣旨:“凡官吏宿娼者,杖六十,媒合之人减一等,若官员子孙宿娼者罪亦如之。”但各级百官却抵不住青楼妓院的美女香艳的诱惑,顶风作案的还是。无奈之下,朱元璋不得不下令撤掉国营妓院。这样他以为了,然而令他始料不及的是,国营妓院虽然停办了,但私营妓院却如冒了出来,秦淮风月从此繁荣昌盛,一直延续到明朝灭亡。网络配图  这以秦淮风月为标志的青楼经济是朱元璋亲自打造和一手操办出来的,本想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大明开国皇帝播下了龙种却收获了却是跳蚤。本来要增加税收,振兴国家,不想二百多年后却因为秦淮河畔的一位风流彻底埋葬了大明王朝。虽然那位被皇帝委以重任的山海关总兵为了秦淮名妓冲冠一怒,打开了山海关的大门,如狼似虎的满清劲旅的铁蹄瞬间鲸吞了大明王朝的万里江山。然而,秦淮风月依旧,浆声灯影不息。可见,风月可以颠覆政治,而政治却难以奈何风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24小时热文
  西晋皇室王族是比较混乱的,荒淫的晋武帝司马炎自己享受够之后,将西晋江山交给了
  卡尔&鲁道夫&格尔德&冯&伦德施泰特(Karl Rudolf Gerd vo
  军人世家  1875年,伦德施泰特出生在一个军人世家,据说,其家族的军人生涯
  36岁的张学良和36岁之后是张学良压根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36岁之前的张
  布施()
德国陆军元帅。1904年毕业于普鲁士武备学校
  白崇禧是军阀桂系的领导人物之一,和李宗仁合成&李白&,两人是同学关系,也是很
  说起蒋介石最大的对手,我个人认为那就是桂系李宗仁了,当初的国内军阀战争,李宗
  公元1722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因病去世于畅春园,结束了自己长达61年
  提起蒋介石,很自然的我们就想到了宋美龄,一个站在蒋介石背后的女人,而&蒋宋联
  民国时期,有一位美女至今被人们谈论,她就是李霞卿。她青史留名,倒不是因为美貌
  在近代史上,因大字不识而闹笑话的军阀不少,但有一个却挺冤枉,那就是韩复榘。侯
  历史上有很多战争,场面激烈打得难舍难分,战争持续很长时间,一般都是用天、月计
  瑞典  14岁的查理十二世于1697年继承了瑞典王位。从先王手中,他成为了瑞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并非你有所求就有所得,比如这场发生在索马里和埃塞尔比亚之间
  孙思邈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赫赫有名的神医,被世人称为&药王&,他在医学方面的成就
  什么人能称为&称职&的军人?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军人的天职就是执行命
  维尔纳&冯&勃洛姆堡,德国陆军元帅。1935年秋,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主持纳
  直到今天中国人对于打喷嚏最常见的说法就是&一想二骂三念叨&,意思是打一声喷嚏
  &朝秦暮楚&这个成语典故出自北宋晁补之《鸡肋集,北渚亭赋》: &托生理于四方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皇帝对于自己死后的陵墓,同样也是看得很重的,他们一般在生前
  史前文明是否真的存在呢?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在向我们证明,远古的世界,比我们
  1941年的姆岑斯克之战是二战早期的一场著名坦克战。从这场战斗之后,T-34
  查理十二死前,反瑞典同盟在如何填补被击败的瑞典军队撤出后,留下的权力真空问题
  大北方战争(俄语:великая Северная война ;瑞典语:s
  欧加登战争,是1977年到1978年期间爆发于欧加登地区的战争。交战双方是埃
  &欧加登&在索马里语中的意思是&灼热的土地&,这片平均海拔约500米的高原大
  941年6月22日4时30分,德国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然向苏联发动
  姆岑斯克坦克战是指日4时30分,德国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
  日4时30分,德国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然向苏联发
  1529年奥斯曼土耳其的失败围攻维也纳标志着长期的衰退的开始他们的帝国。它也
  维也纳战役/维也纳之战(英语:The Battle of Vienna,德语
  希腊独立战争,是希腊反抗奥斯曼帝国的一场独立战争。19世纪初,希腊人民要求摆
  入侵利比亚是一种对意大利来说是昂贵的冒险。开始的时候,认为一个月30万里拉已
  这段历史秩闻来源于溥仪的弟弟溥杰的回忆,当时的溥仪已经是去世了几十年了。  
  乔峰是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的人物,关于乔峰契丹人的这个桥段相信许多人
  要论中国历史上最强盛,最辉煌的朝代是哪一个,那当仁不让的肯定就是我大唐盛世了
  提起已故的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大家一定都不陌生。青年时代的他因为肌肉萎缩症而失
  说到慈禧,大家对她的评价简直就太多了。比如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她是为数不多的女
  提起猪八戒,相信很多人都会会心一笑:这货就是个开心果嘛。  没有多大的本事,
  1,绞刑。大家肯定认为绞刑在古代是对极度恶劣的罪犯或者低贱的贫民的刑罚。其实
  雍正年间,朝廷吏治有了很大的改观,在隆科多等人相继退出(落马)后,雍正开始大
  大家得知左慈这个人应该是从《三国演义》里看到的,在书中,左慈还是一个世外高人
  日(咸丰十一年九月三十日),两宫太后与恭亲王奕?等联合发动
  一觉醒来就停机,四川移动用户今早突现巨额欠费,你中招没?  今早,不少四川移
  历史就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按道理说就是事实,不会因为世界改变就改变,清朝建立于
  上厕所是人生必做之事,常做之事。古人云:&人有三急,如厕第一&,可见厕所在人
  大唐从618年&907年,共有289年的历史,  大唐帝国从初唐崛起强势,安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
  汉朝分为西汉(前202年十二月-公元8年十一月)、东汉(25年-220年)。
  楷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草书是为了书写简便在
  说是只为男兵着想有些言过其实,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航母上配备了女兵,会给男兵们
  众所周知,我们现在使用的行政模式是行省制,全国分省(直辖市、特别区)、市、县
  中国历代的治国安邦之术,就是重视和强调文武并用,双管齐下。早在《左传》中,人
  中国古代皇帝制度是指中国古代社会以皇帝为中心,实行皇权至上和皇权专制的政治制
  我们生活中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记时,在信息发达的当今社会,细小到秒的万分之一,大
  第五琦,京兆长安人。少孤,事兄华,敬顺过人。及长,有吏才,以富国强兵之术自任
  旧唐书  《旧唐书&李揆传》  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
  旧唐书  原文:  苗晋卿,上党壶关人,世以儒素称。晋卿幼好学,善属文,进士
  杜鸿渐(708&769年),字文选,濮州(今河南濮阳市)人,父鹏举安州刺史,
  《孟德新书》乃是曹操总结半生军事生涯、在前人基础上总结并创新军事理论的成果。
  常衮传  常衮,京兆人也。父无为,三原县丞,以衮累赠仆射。衮,天宝末举进士,
  卢怀慎传  开元元年,卢怀慎进同紫微黄门平章事。三年,改黄门监。薛王舅王仙童
  源乾曜,相州临漳人。乾曜第进士。神龙中,以殿中侍御史黜陟江东,奏课最,频迁谏
  后(帝王)稷(谷物),姬姓,名弃,天帝之子,据山海经记载实为帝俊之子,按照诗
  旧唐书  原文:  李元纮,其先滑州人,世居京兆之万年。元纮少谨厚。初为泾州
  【原文】  张说以大驾东巡,恐突厥乘间入寇,议加兵备边,召兵部郎中裴光庭谋之朱元璋的惩贪秘籍--《北京档案》2015年10期
朱元璋的惩贪秘籍
【摘要】:正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生于元朝末年,其出身贫寒,幼年曾为地主放牛,饱受欺凌。17岁时,失去了父母和兄长,以乞讨为生。他对贫民百姓的疾苦感同身受,对贪官污吏恨之入骨。他深知,曾经辉煌一时的元朝之所以那么快土崩瓦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官吏普遍贪污腐化。因此,在明朝建立之初,面对经济凋敝、百废待举的境况,朱元璋以铁腕惩治贪腐,整顿吏治。严刑峻法惩治贪腐朱元璋非常重视法律的制定与完善,本着"刑乱国用重典"的指导思想,亲自主持制定了《大明律集解附例》
【作者单位】:
【分类号】:K248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雅琪;;[J];初中生必读;2005年11期
大卫·科恩
,张薇;[J];世界美术;1993年03期
古古;;[J];成功;2006年05期
赵士荟;[J];大众电影;1999年09期
孟小曼;;[J];北京纪事;2001年23期
刘琼;;[J];文化月刊;2009年10期
;[J];上海艺术家;2003年02期
赵基旺;;[J];安家;2008年10期
亚亚;[J];旅游时代;2004年03期
季振宝;;[J];跨世纪(时文博览);2007年09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张国栋;[N];第一财经日报;2014年
《文艺研究》主编
方宁;[N];社会科学报;2005年
记者孙建兵;[N];哈密报(汉);2009年
何芬兰;[N];国际商报;2004年
南风;[N];中国船舶报;2007年
刘效仁;[N];中国社会报;2007年
本报记者 李春;[N];中国工商报;2014年
莫文新;[N];中华合作时报;2007年
叶春欣 本报记者
刘尧;[N];凉山日报(汉);2007年
申银万国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桂浩明;[N];上海证券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查看: 16062|回复: 47
(转帖)铁血之我看明朝系列
更多精彩专业军事内容,期待你的加入!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我看明朝·第一军团原创】刘邦VS朱元璋
文章提交者:退役新兵 加贴在 中国历史 铁血论坛
在中国历史上,从一介平民成为九无至尊的也就是刘邦和朱元璋这两个人了,现在不是实行竞争上岗制度么,两个人并列的说,恐怕两人也不同意,所以就由我持笔PK一下.
[ 转自铁血社区
刘邦的发家史是自己组建了一支很小规模的军队,按其性质来说也就是游击队,可以看到刘邦这个人并不是没有才能的,刘邦最终要的是魄力,他的魄力超过了他的才能,所以当人们提到刘邦才能的时候,更多的是说,他手下的人.
朱元璋的发家史就不想刘邦那样了,朱元璋是通过自己参加了红巾军,而慢慢的接近了首领的义女,凭借了政治混应,从而有了属于自己的军队.朱元璋的能力也不逊色,更突出的是谋略.当帝王是不会在乎中间过程的崎岖和黑暗的,手段是没有人会介意的,注重的是结果,所以两个人在这一局平分秋色.
2.老婆对比
两个人的老婆,都是属于过气明星,现在电视上扮演过他们俩人的也不少,可是在史书上更多的是留下了吕后的笔墨,她的一生都是一个贤内助,他帮刘邦拉军队,帮刘邦可以说是不小,就拿白马刘邦被围困吧!要不是她的决断,可以说,刘邦就提前玩完.而后来在帮他杀功臣的方面更是成为了韩信的刽子手.这点我不多说了.
马后正史当中描写的不多,但是属于中国古典善良女性的角色.而野史对她的描写不少,要不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影视作品了.我个人认为,马后和吕后是两个极端的人,一个是奸邪,一个是善良,而人民更爱戴的是善良的皇后,至于政治家则更多青睐与吕后,个人所站的角度不同,所以选取的不同,但是他们的目的则都是帮助老公,做一个贤内助.所以依旧只能是平分秋色.
3.后代对比
[ 转自铁血社区
刘邦分封的诸王,而吕后则从中捞油水,但是后来却让中央集权得到了提升,这可能是和她的儿子少有关系吧!少有少的要担心.而后来证明,刘邦的子孙确实有了不起的.且不说政治家和战略家,居然还有文学家,淮南王编写的&淮南子&.
而朱元璋的子孙则很次了,保持了几代的先进,后来就落后了.而马后在这个方面则不操心,自己的儿子出生的早,有功劳,而且数量上占优势.这局明显是刘邦胜出.
4.能臣对比
在数量上刘邦的手下大多都是他的发小,也是靠的这来打天下,坐天下的.能臣大多是外来势力,除萧何.张良,韩信,周勃,陈平等.
而朱元璋的能臣则是清一色的外来派,没有是跟自己感情深厚的,所以杀起来也不含糊.在手下人的能力方面可以说是依然是刘邦胜出.
5.为子孙谋万世
[ 转自铁血社区
自己开国了,而自己也不能坐多长时间,子孙来做,究竟能做多长时间?当然是汉朝了,而刘邦在这方面想到的却少,没有考虑到他老婆的成分,固然他知道他老婆不安分,必然危害国家,可是他对他手下的人的确是了解透彻了,所以把当为后世出力的陈平,周勃,草参等留了下来.
朱元璋虽然也考虑到为后世谋,可是他定的规矩却被自己的儿子推翻了,自己考虑到的,却没有人来实践,反而成为了亡国的一个重要因素.他的想法是好的,可是由于子孙能力有限却把这耽误了.
这局两个人都想到了,却是料理深厚事不错,刘邦给儿子留人了,朱元璋也给孙子留了方孝儒,却是人算不如天算,总的来说对等.
6.相貌对比
两人都不是属于帅哥型的,却是属于魅力型的,如果没有魅力能把当时的&美女&追到手吗?这点两个人各自相同,不过说起来还是朱元璋稍微丑了些.
总的来说刘邦胜出,就如同强汉同大明的对比,很显而易见.而我想多说几句,历史总是会出现惊人的巧合,朱元璋是推翻了一个外来民族政权(当时的说话是外来民族),而却又被令一个外来民族政权推翻.朱元璋自己规定了不能用太监,结果子孙用起来都可勤快了.朱元璋虽然开创了一个国家,却失败在于自己考虑到的太少了,竟然出现了叔叔打侄子的闹剧,虽然刘邦的子孙也出现过,可由于刘邦安排巧妙,给子孙留下了能人,所以得以平息,而朱元璋则失败了.朱元璋的失败是他儿子朱棣导致的,等有空了在说说他这个&争气&的儿子吧!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原创][我看明朝]国佐之才的名臣---于谦
文章提交者:niqingtao 加贴在 中国历史 铁血论坛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的北京,虽本已经到了夏日炎炎的时节,帝都却笼罩在深不可测的阴云中,充满了不安的气氛,一个多月以前,大明朝英宗皇帝朱祁镇亲率五十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向西北去解决瓦剌部首领也先的侵扰,大明的子民都认为这次英勇的皇帝会带着子弟兵胜利的归来,但前方的一纸军报打破他们的梦想,他们的军队被打垮皇帝被俘虏了,此时,在紫禁城的皇宫中,聚满了大明的臣子,他们默不吭声,几乎所有人都在思索刚刚由大臣徐王呈的南迁放弃帝都的建议。放弃帝都大明将在今后数十乃至数百年中元气无法恢复,那不放弃又何人能守那?一想到瓦剌也先的狰狞和他身后骁勇的铁骑,不由让人倒吸一口凉气。这时一人突然出班,当着一脸愁容的太后及监国郕王,厉声斥责了徐王呈“主张南迁的,该杀。京师是天下的根本,一动摇则国家大计完了,难道没有看见宋朝南渡的情况吗!”这一语有若惊雷打醒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是的,不能放弃!”仔细观瞧这人不是那个几乎被宦官冤枉而削职后为百姓力保的刚刚掉入京师的兵部左侍郎于谦么。
郕王肯定了他的说法,防守的决策就这样定下来了。于谦立即被升为兵部尚书,于谦有见于当时的京师最有战斗力的部队、精锐的骑兵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疲惫的士卒不到十万,人心震惊惶恐,朝廷上下都没有坚定的信心。请郕王调集各路援军马上开赴京师,很快使人心安定了下来。很快也先的大军席卷而来,兵临北京城下大有他的祖先成吉思汗当年荡平中原之势。可是,他面对的对手是于谦和严阵以待的大明军民,经过了五昼夜的激战,瓦剌军退了,北京安全了。
[ 转自铁血社区
明廷胜利以后,论功行赏,首推于谦但是他却诚心辞让把功劳分给将士,因为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国家和百姓。很快,也先的信使来了,送上的信中透漏了要用英宗换取大量明朝土地并附带了多项的苛刻条件,于谦在是忠君还是维护国家利益进行艰难的抉择,最终他冒着被后世骂为乱臣贼子的危险选择了后者,要知道这在君为天的古代是需要怎样的勇气啊。也先见要挟不成很快英宗被放了回。
敌人虽然退了,政务却一点也不能松懈,于谦请求景帝屯兵居庸关以备不测,在京师隆重陈兵,设宴招待瓦刺朝贡人员。因此说到和议很难依靠,逐条进上安定边境的三个策略。请求敕令大同、宣府、永平、山海、辽东各路总兵官增修墙准备防御。京兵分别隶属于五军营、神机营、三千营,虽然各设有总兵。但不相统一,请求选择精锐十五万人,分为十营团操,从此开始了团营的制度。这是于谦在军事改革方面的创举,一直沿用到明末。于谦主持兵部面对地方的叛乱冷静沉着。湖广、贵州、广西、瑶、侗、苗、僚到处蜂起作乱,前后的军队征集调遣,都是于谦独自安排。当战事匆忙急迫,瞬息万变的时候,于谦眼睛看着手指数着,随口讲述奏章,全都能按照机宜采取正确的方针方法。同事和下属接受命令,彼此看着都感到惊骇佩服。号令严明。虽然是勋臣老将稍有不守法度,立即请圣旨切实责备。一张小字条送到万里外,没有不谨慎小心执行的。他才思的畅通敏捷,考虑的周到仔细,一时没有人能比得上。他性情淳朴忠厚过人,忘身忧国。在国事上事必躬亲,竭尽全力把每件事情处理的井井有条。对待名利,他一向清心寡欲,这得到景帝乃至复辟后的英宗的认可。古人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慨叹来反映吏制的腐败,于谦却以国事为重,从未积攒家财,在被冤枉抄家时,兵卒们发现这位高官所拥有像样的东西只有皇帝赐与的兵器和蟒袍,这种高风亮节人格突显了一代名臣的风范。
但可惜的是这样一位能臣却没有得到善终。景泰八年正月壬午,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贞迎接英宗恢复了帝位,宣谕朝臣以后,立即把于谦和大学士王文逮捕入狱。诬陷于谦等人制造不轨言论,要另立太子,又和太监王诚、舒良、张永、王勤等策划迎接册立襄王的儿子。石亨等拿定这个说法,唆使科道官上奏。都御史萧维祯审判定罪,坐以谋反,判处死刑。王文忍受不了这种诬陷,急于争辩,于谦笑着说:“这是石亨他们的意思罢了,分辩有什么用处?”奏疏上呈后,英宗还有些犹豫,说:“于谦实在是有功劳的。”徐有贞进言说:“不杀于谦,复辟这件事就成了出师无名。”皇帝的主意便拿定了。就这样一代名臣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可惜,可叹!
后来,石亨也被捕入狱,死于狱中;曹吉祥谋反被灭族,总算恶有恶报。于谦之冤得以真相大白。成化初年,英宗将于冕赦免回来,他上疏申诉冤枉,得以恢复于谦的官职,赐祭,诰文里说:“当国家多难的时候,保卫社稷使没有危险,独自坚持公道,被权臣奸臣共同嫉妒。先帝在时已经知道他的冤,而朕实在怜惜他的忠诚。”这诰文在全国各地传颂。弘治二年,采纳了给事中孙需的意见,赠给于谦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号肃愍,赐在墓建祠堂,题为“旌功”,由地方有关部门年节拜祭。万历中,改谥为忠肃。杭州、河南、山西都是历代奉拜祭祀不止。
今天,在北京的在东城区西裱褙胡同23号,“于忠肃公祠”静静矗立在那,仿佛在那里告慰着这位如岳飞 文天祥一样的爱国的名臣。他的功绩虽见于明王朝,但他的为国家鞠躬尽瘁的精神却永远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我们的榜样。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原创][我看明朝]浅谈郑和下西洋
文章提交者:adorecc 加贴在 中国历史 铁血论坛
郑和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出生于公元1371年,本姓马,小字三保,由于朱棣赐“郑”姓,又将其提为内官监太监,因此也叫“三保太监”。由于父亲和祖父信仰***教,并且去朝拜过***教的圣地麦加,比较熟悉海外各国的情况,从小受到父亲熏陶的郑和对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成为其心中永恒的记忆。
在明朝同云南的战争中,郑和作为俘虏给带到南京受阉成为宦官,后来给分到北平的燕王府服役。作为燕王亲信的他有机会能够广泛接触统治阶级的上层人物,并且通过个人不断的努力学习各类谋略,这一切都为日后的下西洋做好了铺垫。
[ 转自铁血社区
随着“靖难”之役的结束,朱棣当了皇帝,年号永乐。期间,国家比较强盛,政治比较清明,于是开始致力于恢复和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友好访问。永乐三年六月,郑和使团第一次下西洋,从江苏太仓刘家港出发,先后访问了今天的越南、印尼、斯里兰卡等国。从公元年的28年之间七次下西洋,访问了亚非沿岸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下西洋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对发展中国与亚非国家间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友好关系,作出了贡献。这7次航行是中国和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
郑和下西洋有着巨大的历史意义:1、郑和下西洋揭开了世界性大航海活动的序幕,促进了世界各国的往来,打破了东西方相对封闭隔绝的状态。2、在下西洋的过程中都是向当地传播文明,推广先进的技术。和后来的欧洲大航海不一样,郑和带去的是和平,而不是欧洲殖民者的掠夺和侵略,反映了中国传统的仁义价值观。3、航海促成了新的航线的开通,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哲学里面有个观点是这样的:任何事物都是有两个方面的,我们要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它的好处,也不能忽视它的坏处。京杭大运河开通的初衷虽然也是隋炀帝为了满足个人的欲望,但运河的开通客观上也促进了漕运的发展。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不管郑和下西洋的最初动机是宣扬明帝国的威名,为皇室成员购买大量的奢侈品,还是野史上所记载的寻找建文帝的下落。但是客观上郑和下夕阳确实在发展对外贸易、促进和平方面都发挥了其积极作用。
直到今天,郑和的威名依然在东南亚地区广为流传,其根据七下希望经历实际绘制的郑和航海图,仍然对后世有着重大影响。
资治通鉴里面有“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这样一句话值得我们去借鉴。郑和七下西洋在航海史上所创立的伟大壮举,同样值得我们后人去思考。我们要吸取其中好的经验教训,去掉其中由于历史局限性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郑和下西洋所带来的意义和影响凭本人的浅薄知识是不能详尽说明的,只能在这里抛砖引玉,期待喜欢郑和的朋友能写出更好的大作。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原创][我看明朝]宦官专权
文章提交者:adorecc 加贴在 中国历史 铁血论坛
宦官制度是中国文化体系中最可耻的产物之一。周灭商后把这一兽性的残酷制度带入中国,直到帝王制度的的消灭才消灭。在中国历史上,宦官专权的时代发生在东汉、唐、明三个朝代。
南宋时期,中国的封建文明已经达到了一个顶端,随着经济重心从北方的逐渐南移,宋代的经济成就已经处于封建时代的顶峰。到明朝的时候,封建社会包括封建制度已经处在走下坡路的阶段,不得以通过极端专制主义的行为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其中包括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厂卫等特务组织。
[ 转自铁血社区
明朝初年,朱元璋鉴于前代宦官专权的弊病,又立铁牌于宫门,铁牌上刻着:“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还严禁宦官读书认字,交通外官,那时,宦官是无权可专的。到了明成祖时期,由于他夺取帝位时得到过宦官的支持,同时由于反对派的众多,宦官开始受到重用。到明朝中期,随着上层统治集团日渐腐朽,他们已经没有能力去更多的使用皇权,于是一些已经获得皇室信任的宦官开始利用自己与皇帝朝夕相处的有利条件,对皇帝施加各种影响,甚至把皇帝变成自己的傀儡,形成宦官专权。
明朝的宦官专权起始于英宗时期,英宗年少骄纵荒淫,不问政事,大权逐渐旁落于专权的宦官王振之手。后来王振挟持英宗出战瓦剌兵败后,英宗被俘、王振也被护卫将军樊忠用铁锤杀死。这就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这也说明宦官专政从一开始就遭到正直朝臣和广大军民的痛恨和反对。
明代宦官利用厂卫实行特务统治是其最大特点,洪武年间,朱元璋为巩固皇权,设立专门的特务机构锦衣卫。永乐年间,明成祖设立东厂,明宪宗时期设立西厂,强化了特务组织。成化年间的大宦官汪直和正德年间的刘瑾都是权倾朝野。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权力,大肆排除异己。虽然最终得到了他们应有的下场,但是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刘瑾被处死时,人们争相购买其肉用来吃掉,可见其罪大恶极,人民对其痛恶之深。明朝后期,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益激化,封建专制的皇权面临严重危机,腐败无能的明熹宗又重用宦官魏忠贤,终于把中国历史上的宦官专权推到登峰造极的地步。魏忠贤肆虐专政七年,使明末各种社会矛盾更加激化,加速了明王朝的崩溃。
宦官专权是封建专制主义制度下无法根除的积弊,中国地主阶级发展到明朝,已进入没落、腐朽的历史阶段,更不可能凭借自身的力量来铲除这种积弊。明代的宦官虽然没有东汉之末和晚唐时期那些宦官的气焰之凶,势力之大,也不像汉唐的宦官那样,把皇帝的立、废、生、死都操纵早自己的手中,他们只能依靠自身支持皇帝来获取权力。但是,有明一代,宦官用事最久,权力极大,在中国宦官史上也实属罕见。从永乐年间开始,宦官逐渐得势,从此一直到崇祯帝缢死在煤山,200多年来,宦官的活动都非常活跃,并亲自上演了一幕幕的荒诞剧。伴随着明朝灭亡,猖獗了200多年的明代宦官集团也终于土崩瓦解。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我看明朝·第一军团原创】明朝的那些个昏君
文章提交者:退役新兵 加贴在 中国历史 铁血论坛
明朝的历史当中,有三大特产,一昏君临朝,二民族英雄,三太监当道。下面我就说说依个说一遍,希望看到我文章的,能对明朝有所初步的了解。今天就先说说昏君临朝。
[ 转自铁血社区
昏明参半----明英宗
正统(天顺)皇帝,朱祁镇1435年-1449年,1457年-1464年在位。 从他的年号和在位时间就把他的人生分为了两个时期。而这前后的划分点也就是“土木堡之变”,这个事情类似与宋朝的“靖康之难”,如果把后者说成一个军事衰弱的象征的话,那么前者就完全是因为政治的腐败,当权者的昏庸所导致的。而明英宗这次被绑架,是由于一个叫王振的太监怂恿,御架亲征,率领的50万军队,结果被蒙古瓦剌部“万军中绑架敌人”,难道这是当时那个年代的“斩首”行动吗?他重用王振,也开启了明朝宦官专权的祸端。后来他居然踩的于谦和王文等人的人头复辟成功了,他在正德时期的确是个昏庸彻底的皇帝,而在天顺时期有所改变,政治上也有所作为。但是我认为,外在的东西是可以改变的,其本质是不会改变的,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觉得这句话用在明英宗身上在合适不过了,他的江山更改过,而他的本性却没有更改,依然重用太监,用民间的话来说就是“记吃不记打”。被绑架是因为过于宠信太监,而天顺时期依然如此。他在后期被很多人所赞赏,但是我认为,赞赏他是因为他知错就改,多用来鼓励当权者切不可“破罐子破摔”(不针对本军团罐子),借以说明自己是个人才,可以帮助当权者来重振朝纲。他的三大弊政:重用太监,开启了宦官专权;冤杀于谦,王文等人;土木堡之耻。他的三大善政:上恭让后谥;释建庶人之系;罢宫妃殉葬。有些说法说他功过相抵,但是我认为这是历史,而不是数学,数学可以做到约分,而历史的3∶3将永远定格。所以我给他的小标题是昏明参半,而其本质是一个昏君,却在后期遮掩了起来。
过渡昏王----明代宗
景泰皇帝,朱祁钰1449年-1457年在位。他本无缘与帝王,可是却机缘巧合的做了皇帝7年,虽然他在当权的时期比较清明,但是他的性格决定了他是昏王。在废立太子的问题上得以充分的暴露,废除了太子朱见深,而把自己的儿子朱见济,并且还上演了一出闹剧,就是他让太监去贿赂朝廷重臣。他和宋高宗一样的是心胸狭窄,没有去迎接原先的皇帝,而不同的是,宋高宗依旧是皇帝,子孙也一样,而他后来则恢复了他亲王的身份虽然其侄子给了他皇帝的称号,可从起心胸与明英宗相比却委实低了,明英宗可以释放建文帝的儿子,可见其心胸尚且比明代宗宽广,兄弟两人一个不如一个,所以我给明英宗的小标题为过渡昏王。
无限昏君----明宪宗
成化皇帝,朱见深1464年-1487年在位。他是一个被废除过的太子,是被叔叔废除的,而他后来通过其父的复辟成功,又被立为了太子。可是他却没有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权利,虽然其弥补其父的过失,给了叔叔君王的称号,让于谦得以昭雪其心胸可以说是宽广,可作为皇帝,国家的最高统帅,光凭心胸宽广是不够的。他重用外戚万安,重用太监。使太监监督军务,提督京营,并操纵官吏任免,致使宦官专权现象愈加严重。并置西厂,命太监汪直主持,屡兴大狱,残害忠良及无辜平民,加重民怨。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赋予了太监新的权利:1.到军队去做领导,名义为监督,实际为指挥。2.京城城防守备区司令.3.组织部部长。4.重开特务特权机构西厂。可以说他是为的是加强中央集权,可是他的举措却是失败的,没有考虑到个人因素,从而导致了太监专权现象的加重。宪宗专宠万贵妃,挥霍无度,万贵妃比他大17岁,他幼年的缺少母爱,导致了这个现象的发生,从而可以看出把个人感情凌驾于国家之上,其不失为一个昏君,我准备给他的小标题为无宪昏君,可是考虑到既然都无宪了何必要把宪字加进去,所以取其谐音为无限昏君,他加深了明朝政治的腐败,加快了明朝灭亡。为什么说是他加快了灭亡的速度,因为当时社会阶级矛盾激烈,爆发了有荆(今湖北荆沙市)、襄(今湖北襄樊市)流民起义,后爆发了广西瑶民起义,反政府武装的出现,也可以说是给了李自成等人一个范本吧!让其对民众的鼓舞其不小的作用。
[ 转自铁血社区
间歇昏君----明孝宗
弘治皇帝,朱佑樘1487年-1505年在位。他是一个好皇帝,他是唯一一个实行了一夫一妻制度的皇帝,如果按今天角度去审视他,他不失为一个思想进步的青年,这可能也和他父亲有关系吧!他父亲只宠信万贵妃,所以导致了他成为了接班人,而他对万贵妃也很宽容,种种行径,和孝字相匹配。而他则避免了万贵妃那样的时间重演,可是没有避免外戚势力的扩大,重用过宦官李广,迷信过,但是后来都改过了,可以说他是个间歇昏君吧!好一阵,坏一阵的,不过在他好的时候确实不错,所以历史上成为“弘治中兴”,但是其先人的昏庸虽然在他在得以暂时的修改,而他却埋下了农民运动运动的种子。许多史学家都认为这是回光返照的现象,已经濒临灭亡了,却在他在得以缓和,他由于身体一直不好,所以没有彻底挽救大明朝,而明朝失去了他,在灭亡面前已经没有了屏障可以躲避。
纣式昏君----明武宗
正德皇帝,朱厚照1505年-1521年在位。从他的在位时间就可以得到一个重要的信息,就是他的在位时间不长,而他的死不像其父一样由于身体病弱,而是因为荒淫无度。他虽然继承了他父亲的聪明,可是他是在温室当中成长起来的花,怎么能禁受的了明朝这个沼泽呢? 没有竞争对手,他父亲就两个儿子,他是长子,幼子还夭折。如果其父亲能多活些年,多给这个孩子一些辅导等工作,那么他会沿袭他父亲的优点,但是他却相反,成为了一个彻底的昏君。以刘瑾为首的八虎,在和朝廷重臣的对抗中取胜。更加重了明朝宦官专权,可以说这个一的顶峰时期!有刘瑾,张永等。年纪轻轻的失去了父亲,没有了父亲的照顾,本来可以受到其他长辈的照顾,可是他是皇帝,也就注定了他不听任何人的话,惟我独尊,而太监则投其所好,把他向坏的方面引导,同时也把明朝的灭亡列入了倒计时阶段。在明武宗时期的荒唐事不少,他好美色,所以刘瑾为他设立了豹房,专供其享乐,我觉得这和纣王说设立的鹿台没有区别,而两人相似的地方也不少,好武功,且聪明,宠美色。纣王本身武功就很好,而明武宗则是喜欢,而并没有多大的建树,在正德十二年(1517年)十月,蒙古鞑靼小王子率五万兵马南下,武宗大喜,调集五、六万兵马亲征。双方数日内激战,武宗与士兵同吃同住,极大地鼓舞了明军士气。最后,蒙古小王子被迫撤兵,明军取得了一场难得的胜利,史称「应州大捷」,《明史》记载明军死亡五十二人,蒙古军死亡十六人,武宗亲手杀敌一人。武宗封自己为“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后加封朱寿为“镇国公”。这是他的一次胜利。而更荒唐的则是宁王朱宸濠的叛乱,明武宗由于没有亲自俘虏他,而把他放了,自己在抓住,过了把“斩首”行动的瘾。可见其有多么的荒唐。而两人的聪明都是认可的,如果不聪明如何能做帝王的宝座。宠美色,都不分彼此,一个是妲己,一是个刘氏。都把纣王当作亡国之君的象征,而明武宗虽然与他相似,但是侥幸的没做亡国之君,在豹房死了。由于他与纣王的相似,所以把他的小标题定为了纣式昏君。
侥幸昏君----明世宗
嘉靖皇帝,朱厚熜1521年-1567年在位。这又是一个侥幸登上大宝的人,因为明武宗没有子嗣,所以由他来担任,刚走上领导岗位的他就干了件事,就是要给他父亲追封帝王,母亲为皇后。大臣们可不行,什么事都可以,这可是纲常,不得违背,后来还是当权者得到了胜利,从而也在朝中得到了一些威望吧!前面说到过,昏君有很多都是以为性格当中有许多不良因素所导致,明世宗便是如此,他性格固执、多疑、暴戾,一个方面举一个例子,固执不多说,从礼仪之争就可以看到。在他登基的时候,因为御袍太长,他屡次俯下身子看,很不惬意。这时首揆杨新都说:“这是陛下垂衣裳而天下治。”世宗这才高兴起来。还有一次在乙丑年会试,第一题为“绥之斯来”二句,下文是“其死也哀”,世宗见了很生气,第三题《孟子》又有两个“夷”字,当时朝廷深受蒙古兵进犯之苦,世宗最讨厌看见“夷”字。于是龙颜大怒,差点把出题的人杀了。此后大臣们上奏时遇到不得不写“夷”、“狄”的情况只好将字写得蚂蚁一般小,意思是尊中国卑外夷。 这个例子很好,前半段说了他的多疑,后半段则利用多疑和暴戾的交叉写出了这个昏庸的皇帝。虽然他初期整吏治,诛奸臣,可是后来却由他把吏治推向了黑暗,培养了严嵩这个大奸臣。他喜好老道之术,而严嵩由很擅长写那类型的文章。而官吏和以前相比之下有了严嵩这么把“保护伞”更是胆大妄为。皇帝不上朝,全由严嵩一人把持,国家能兴旺吗?贪墨军饷直接影响到了军队的战斗力,当时边患严重南方有倭寇,北方有胡虏。蒙古鞑靼部首领俺答汗在嘉靖二十九年甚至兵临北京,就是没有上演明英宗的悲剧,这点是侥幸的,他的一生多是侥幸的,侥幸的成为了皇帝,侥幸的成为了昏君。侥幸的事情在他身上发生了还不止一次,宫女暗杀他,居然让他死里逃生,可见这个侥幸的昏君有多么的侥幸。很多史学家都推测他是吃药吃死的,而他的药类似与壮阳药,服用后精神亢奋,脾气暴躁,死了。
[ 转自铁血社区
淫昏之君----明穆宗
隆庆皇帝,朱载垕1567年-1572年在位。有的人说他是明朝少有的可圈点的皇帝,的确我不否认他的政绩,用人不疑,所以他朝臣帮他料理朝政,以高拱为首的内阁替他办事。而他则有了许多空余的时间,用来干什么?野史上讲,穆宗皇帝这人特别的好色,服用大量的春药,每天要数名美女陪伴,并且因为服用春药,阳具常常三天不倒。隆庆帝在宫中的用品从小到茶杯,大到龙床,全部刻上了男女欢爱的雕塑和彩绘。由于不上朝,隆庆帝有了大量的空闲时间去享乐,对于隆庆帝的纵情声色,犬马歌舞,很多大臣如高拱等都曾上书进谏,穆宗闻言总是很温和的说,国事有先生我就放心了,家事就不劳先生费心了。由于纵欲过度,外加长期服食春药,就死了。野史的话不可全信,但是至少可以反映一个方面的事物,他的确用人不疑,但是对于建议不一定采纳,并且置国家与不顾,纵己私欲,这便是昏君的共同点,而他淫为主,毕竟他本人料理国事的时间少,以纵欲为生活的主基调,所以他的昏庸则在后面了,淫昏之君他当之无愧。
无能昏君----明神宗
万历皇帝,朱翊钧1527年-1620年在位。他在位的时间可不短,但是不上朝的时间也一样不短,在深宫当中不问朝政近30年。前期是因为有张居正,后来张居正死了,他就开始了不问朝政的时光。声色犬马,荒废政事;又大肆兼并土地,溺志于财货。他和明宪宗有个相似的地方,就是给了太监很大的权利,万历二十四年起 ,派遣大批宦官充任矿监税使,到全国各地开矿征商,疯狂掠夺,不断激起农民起义和城市市民阶层的反抗。就等同于现在的各个经济发达省份的中央特派员,而且专抓矿产资源,从而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恶化,并且从“文攻”到“武斗”。而且这个时候努尔哈赤于四十六年攻占抚顺,挑起后金与明之间的战争,除了阶级矛盾外又新加了民族矛盾,但是就在他不理朝政的情况下,依然取得了平定国内叛乱和援助朝鲜抗击日本侵略战争的胜利,我觉得这是人民的胜利,而不是他一个人的胜利。并且兵败于萨尔浒,我假想,如果这个时候当权者是明武宗的话,那么他就成为了后金军队“斩首”行动的战利品了,可惜不是。在大明与后金的战争中,神宗 3 次下诏增派辽饷,他在深宫当中,根本不了解朝政,也不了解民生,却凭借其主观意愿强加给百姓,这样的君主,除了昏庸之外,还有就是无能,没有任何本事,所以对他的小标题是无能昏君。在阶级和民族两个不可调节的矛盾下,明朝开始摇摇欲坠了。《明史》神宗的本纪结尾言:“明之亡,亡于神宗。”这点我认为还是客观的。
短命昏君----明光宗
泰昌皇帝,朱常洛1620年在位28天。他所在位的28天就发生了“红丸案”而并称为明宫三大疑案都于他有关。一般来说,皇权越是艰苦得来的,约是珍惜,而他就是这种。他改革了前朝的一些弊政,但是得来不易的权利更是他挥霍的根本,他每日回到后宫便沉于酒色,纵欲淫乐,本来前朝所遗留的问题就多,这便导致了他身体迅速下降,而后来居然吃了红药丸死了。所以他是一个短命的昏君,但是他昏的不彻底,没有让是去证明,但是据我的推断,他前期虽然勤政,但是却沉溺于酒色,最后便和其父亲一样,不问朝政,在后宫喝酒玩女人了。
[ 转自铁血社区
贪玩昏君----明熹宗
天启皇帝,朱由校1620年-1627年在位。这大家都不陌生,宠信魏忠贤。孩子当皇帝,难免好玩,但是这点却被阉党所利用,并且开始把持朝政。他只知道去做他的木匠活,而朝政则被魏忠贤一人控制,并且诛杀东林党,魏忠贤一人自编自导了社会矛盾激化,失去领土。而把策划人则写上了这个孩子皇帝,可以说他,不是个皇帝的话,绝对是个好木匠,而他是皇帝,却是个不合格的皇帝,是个昏君,因为他把国家放在了个人之后,如果是因为他的年少贪玩的话,那么就给他贪玩昏君做标题吧!并且他在位时期,可以说是内忧外患,内忧是山东徐鸿儒起义和陕西王二之起义,而外患则是后金的扰边吞土。
无奈昏君----明思宗
崇祯皇帝,朱由检1627年-1644年在位。如果他和别的皇帝互换一下的话,他就不会是昏君了,可是在明朝即将灭亡的时候,他的性格导致了他冤杀袁崇焕,重用太监宦官。他推翻了一个宦官阶层,却又树立了一个新的宦官阶层。他最不该最不该就是杀了袁崇焕,也正是因为这点,他成为了昏君,一个最无奈的昏君。我个人想为他说几句好话,他有魄力,在杀阉党的时候表现了出来,那是几乎超人的胆略,从而把魏忠贤这颗大树连根拔起。面对国破人亡的局面不选择逃避,选择了自杀,不受侮辱,把自己的傲气在死的时候发挥了出来,可是就是因为他前面那些祖先留下的烂摊子,导致了他成了一个最无奈的昏君。
昏君有的是因为性格造就的,这是属于先天性的昏君;而有的则是环境再就的,这是属于后天性的昏君。而其本质都是把国家大事放在了个人私事的后面,而各有各的不同,演绎了明朝这个历史上昏君最多朝代,这么一个闹剧。16个皇帝就有11个在不同程度是属于昏君的范畴,比例为68.75%,数字也许能反映的比文字更贴切些吧!
[ 转自铁血社区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原创][我看明朝]明朝的疆域究竟有多大
文章提交者:老军士 加贴在 中国历史 铁血论坛
明朝的疆域面积近些年在网上争议不断。有的文章引用台湾李傲的看法,认为明朝(至少是明朝末期)的疆域只有350万平方公里。有的文章却说明朝的疆域比清朝的还要大。那么,明朝的疆域究竟有多大呢?
一.明朝前期的疆域
[ 转自铁血社区
首先,我们引用国内公开发行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中明朝宣德八年(1443年)疆域图,看一下明朝前期的疆域。
图一.明宣德八年疆域图
由图可以看出,明朝前期疆域包括下列现已不属于我国的地区:
俄罗斯远东地区,缅甸的约一半,不丹,锡金,克什米尔地区的1/2。
但明朝前期疆域不包括大部分新疆(近四分之三)、近一半内蒙古地区,也不包括台湾。
[ 转自铁血社区
按此疆域图计算,明朝前期疆域面积大约是1100多万平方公里。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明朝的这些疆域中,地域面积最大的我国东北及现俄罗斯远东地区,青藏地区(包括不丹,克什米尔等),新疆哈密地区,都是羁縻统治区。分属于奴尔干都司、乌斯藏都司、西番五王驻地和哈密卫等。所谓羁縻统治区,就是明朝中央政府不设正式的行政管理机构,委任当地的少数民族首领管理这些区域。
明朝的正式行政区只有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两京即京师(北京)、南京,十三个布政使司是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江西、湖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大概李傲等人说的明朝350万平方公里疆域就是指这一部分吧。
二. 明朝后期的疆域
从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开始,明朝东北羁縻地区(包括现今我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就与明朝脱幅了。另外,内蒙、新疆哈密地区、青海和甘肃部分地区、缅甸的许多地方也早已不属于明朝。所以,此时明朝的疆域大约是不到570万平方公里(本人估算)。
三.如何看待明朝的羁縻地区
[ 转自铁血社区
羁縻统治,是我国自唐朝以来中央政权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统治方式。羁縻区不同于藩属国,也不是正式行政区。中央政权通过委任当地少数民族部落首领对这一地区实施统治。中央政权在羁縻地区没有行政机构,也不驻军。
当中央政权国力衰弱、鞭长莫及,或当地少数民族首领反叛时,羁縻地区便不再属于中央政权。外部势力的争夺,也是羁縻地区变化的一个因素。对于那些地广人稀的羁縻地区,其疆界往往是模糊的,是随着当地少数民族的迁徙、变化以及外部势力的争夺而变化的,是不稳定的。明朝对现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统治就属于这种模糊状态。
明朝只在辽东地区直接驻军,以控制东北。在西藏地区,连清朝设立的驻藏大臣那样的代表性机构都没有。
四.明朝疆域继承自元朝
明朝对西藏、东北地区的统治实际是继承自元朝。
因北元残余势力拒不投降,明朝对付蒙古游牧政权又没有什么好办法,所以,明朝疆域不包括元朝的内蒙古部分地区、外蒙古和西伯利亚大部分地区。
[ 转自铁血社区
五.我国东北地区是满清入关带来的陪嫁吗?
有人说,东北原来不属于明朝,是满清入主中原给中国带来的陪嫁。这种说法不对!明朝前期在打败、招降了元太师哈纳出后,继承了元朝在东北的领土(包括现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到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约200年间,东北一直是明朝的疆域,努尔哈赤父祖及其本人都是明朝任命的官吏。东北是在努尔哈赤起兵反明后才与明朝脱幅的。
六.贝加尔湖地区是明朝疆域吗?
从上面的明朝前期疆域图看,贝加尔湖不在明朝疆域内。但网上有文章说,在永乐朝,贝加尔湖地区的布里亚特蒙古部落属于奴尔干都司管辖,所以,那时候西伯利亚勒那河以东地区都是明朝疆域。如果按那时的地域算明朝国土面积,应该在1200万平方公里以上。
这种说法我们姑且听之。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即便贝加尔湖地区曾经属于奴尔干都司管辖,它也不是明朝中央政府直接管辖,而是通过当地少数民族部族首领管理,是短暂的、不稳定的。
七.如何看待明永乐朝对越南的统治
[ 转自铁血社区
明朝建文帝时,越南发生宫廷政变,胡姓大臣杀死越南国王,篡位称王,后来又杀死了明永乐帝送回的王位继承人。而原越南国王是明朝册封的,明朝认为越南新王是犯上作乱,谋逆,于是发兵攻入越南。明军平定越南篡位新君后,因原国王家族已被篡位者杀光,无人可立为国王,索性将越南划入明朝版图。但由于治理越南的明朝官员管理无方、横征暴敛,大失民心,越南人民的起义此起彼伏,最后明朝政府在政治上无法立足,军事上没有取胜希望的情况下,被迫在宣德年间退出越南。
我们大可不必为越南的得而复失而懊恼。越南自五代十国时期独立后,到明初已经自立了几百年,对中原王朝已无向心力。再加上明朝政府管理失败,丢掉越南也在情理之中。
明朝对越作战也不是一点好处没有,起码维护了明朝对越南的宗主国地位。打败了明朝的越南新君马上对明朝称臣纳贡,以接受明皇帝的册封,作为其合法统治越南的授权书。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原创][我看明朝]浅谈明朝经济发展
文章提交者:niqingtao 加贴在 中国历史 铁血论坛
记得上中学的时候时提到明朝,大多只是从政治军事角度来描述这个300年王朝的历史,而在经济上只用“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来一笔代过,其实明朝的经济发展也是有它自己独立发展的脉络的。在本文中我只是很肤浅的介绍几个问题,不足请大家原谅。
“重农抑商”与“大明宝钞”
[ 转自铁血社区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元顺帝统治时期,一位披着破烂袈裟的青年和尚溶入了红巾起义的洪流中。后来他成了一只军队的首领,经过了艰苦的南征北战,击败了各方势力并终于把蒙古人赶回了草原,建立了明朝。那位青年和尚就是朱元璋。后世称其为明太祖。他所接受的天下,与历来改朝换代的时期相似,刚刚经历战争土地荒芜,人烟稀少,有见于此明太祖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鼓励垦荒,进行屯田,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然而明朝推行“重农抑商”的原则,使得商业受到了一定的压制。另外明朝推行的严厉的海禁政策,使得产生了大规模的走私贸易和海盗行为,为倭寇的进犯埋下了祸根,明朝整个货币体系以白银为主。这与明朝纸币“大明宝钞”的流通失败有很关系, 大明宝钞是明朝官方发行的唯一纸币,该低币贯行于明朝二百七十多年。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年)始造。由于当时缺铜,于是明洪武七年颁布“钞法”,设宝钞提举司,其下再设抄纸、印钞二局和宝钞、行用二库。并于第二年以中书省南京名义发行。由于当时纸质较差,大明宝钞难以耐久,且明代纸币只发不收,既不分界,也不回收旧钞,致使市场上流通的纸币越来越多,宝钞泛滥成灾,发行当年就通货膨胀,贬值极快,人民纷纷弃之,以失败告终。 纸币发行的失败变相的抑制了商业的发展,金银等贵金属货币在携带,安全性上大打折扣了,同时国家因为害怕贵金属流失动摇国本毕定会限制商贸活动 ,商业的发展受阻实际就延缓了东西方通过商贸上往来所进行的文化交流。东西方文化发展刚刚产生的不均衡性没有抓住因为元朝的灭亡这个契机而得到大踏步的缓解是十分可惜的。
张居正与“一条鞭法”
众所周知从明朝存在开始,特别是中期的明嘉靖、万历朝基本就没有停歇与周遍民族的摩擦和战争,连年的战争及统治集团的腐化,使得政府的财政入不敷出。经济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嘉靖九年(1530),一个新的赋役制度,由张居正提出,并得到了嘉靖的肯定,颁布推行全国加以实施。这个制度初名条编。后因为编又作鞭,就被叫作“一条鞭法”了。主要是总括一县之赋役,悉并为一条,即先将赋和役分别合并;再通将一省丁银均一省徭役,每粮一石编银若干,每丁审银若干;最后将役银与赋银合并征收。一条鞭法的实行,在役银编征方面打破了过去的里甲界限,改为以州县为基本单位,将一州县役银均派于该州县之丁粮。编征时并考虑民户的土地财产及劳动力状况,役银由户丁的摊入地亩的比例可以归纳为3类:1.以丁为主,以田为辅,以州县为单位,将役银中的小部分摊入地亩,户丁仍承担大部分役银。2.按丁田平均分摊役银,即将州县役银的一半摊入地亩,另一半由户丁承担。3.以田为主,以丁为辅,即将州县役银中的大部分摊入地亩,其余小部分由户丁承担。实行一条鞭法后,役银由户丁负担的部分缩小,摊派于田亩的部分增大,国家增派的差徭主要落在土地所有者身上,已初步具有摊丁入地的性质。张居正可谓明朝的第一良相,他这条制度缓解了劳动人民的压力,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税收。在其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已经实属难能可贵了。
在我们关注明朝覆灭的原因时,我们大多注意到了清朝的强悍,农民起义及明朝政府的腐败上来,但是我们长期忽略的一点确是明朝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从开始到最后都是处于经济困扰中的国家,哪怕是在其强大的时期,也没有能够充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超负荷的保持着庞大数量的军队固然是其政府开支不足的一个主要因素,但其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继承来的“重农抑商”这个不和时宜的方针产生的影响确是不可估量的。东西方在经济上的思维差别在这个时期显现了。就在中国的封建的统治阶层疯狂的吞噬着“农业社会”的终极财富土地,弄的人民民不聊生时,在西方同样的一群贪婪的人却在打算着,走出去,推销自己的宗教和商品顺带着掠夺一切可以看到的实惠东西。最终这个东方的强国没有通过自己庞大的军队来保住自己,他被自己的子民所推翻,因为他的子民已经不能忍受他的贪婪,新的经济模式的萌芽刚刚艰辛的抽出嫩芽就被无情的摧毁了,而几乎在同时西方各国却开创了他们自己梦幻般的航海世纪开始对世界财富的追求。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原创][我看明朝]浅议明朝内阁制
文章提交者:七彩蚂蝗 加贴在 中国历史 铁血论坛
在大明帝国近300年统治期间,创建了许多制度,“内阁制”就是其中光辉的一项。
大明帝国创建初期,为了巩固政权,洪武帝废除了宰相,把宰相的权力收归自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地方上分设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等三司,分管司法、军事、行政,直接对六部负责,这样就把君主独断专行扩大到了顶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能力等因素,皇帝不能真正意义上地总揽六部百司的政务,因此,在永乐帝期间,内阁制就应运而生,内阁制在最初的时候只是皇帝秘书性质的机构,所担任的官员其官阶比较低,权力也很有限。但从宣德时期权力开始上升,到了成化、弘治之际,内阁制已经成为足以对抗皇权的文官集团代表。
[ 转自铁血社区
经过大明几代皇帝的努力,明朝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内阁政务体系,它在权力平衡方面堪称完善,明朝分内廷、外廷两个机构,这两个机构完全对称。外廷有内阁,内廷有司礼监,外廷有三法司,内廷有东厂、锦衣卫,外廷有派往地方的总督、巡抚,而内廷派往地方的也有镇守太监、守备太监等等。这样,内廷、外廷相互制约,才能确保皇帝的决策地位。
其政务流程:全国大大小小的奏章,甚至老百姓给皇帝提出的建议,都由通政使司汇总,司礼监呈报皇帝过目,再交到内阁,内阁负责草拟处理意见,再由司礼监把意见呈报皇上批准,最后由六科校对下发。内阁大臣的建议是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上面,这叫做“票拟”。而皇帝用红字做批示,称为“批红”。按照规定,皇帝仅仅批写几本,大多数的“批红”由司礼监的太监按照皇帝的意思代笔。这样就形成了决策权归皇帝,议政权归内阁,行政权归六部的权力平衡局面。
在内阁发展的过程中,始终贯穿权力平衡这一主线,而且君主和臣属自觉不自觉地逐渐把内阁塑造成了实际上代替宰相的机构,但又和以往宰相不同,内阁在制度上始终没有监督六部百司执行皇帝诏令的权力。其最大特点:
内阁拥有“票拟”之权。也就是代皇帝草拟各种文书,以及批答六部、百司各类政务奏请的文书。它可以是先与皇帝共同讨论,作出决定后再草拟成文字,也可以是内阁先拟好批答文字,连同原奏请文书一起呈送皇帝审批。其结果便是:表面上宰相废去,皇帝直接指挥六部、百司政务,实际上多半依靠“票拟”定夺,皇帝的意志和权力受到内阁诸臣极大的左右和限制。同时,由于票拟是下达皇帝诏令的正常途径,其做法是:各类文书全归口于内阁票拟,疑难者由皇帝召阁臣一起商议决定;但必要时皇帝也可在禁中主动提出自己关干政事和用人的意见,通过手诏、中旨(或宦官传口谕)下内阁票拟。对于这类手诏等,内阁可以奉行,也可以拒绝,全都合法。这就使内阁在限制皇帝滥下诏令的斗争中,更加制度化和规范化。
而且内阁在大明从形成到演变的过程中,逐渐在中期形成了一套比较稳定的制度惯例,即在这种制度惯例下,内阁成员不是皇帝直接可能任命的,而是必须经过推选,不经过推选的内阁没有合法性。这样就保证了内阁成员的稳定,也直接增加了文官集团对抗皇权的筹码,这也是大明内阁制的一大特点。在明代,表面上废去宰相,君主独断专行更加厉害,实际上发展的结果是,君主行使权力时在制度上受到的限制比过去更大,想要独断专行的困难更多了。在明代,皇帝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经常不得不向内阁低声下气,甚至发生向内阁成员行贿的千古奇谈,而且还常常达不到自己的目的。因此终观明代,经常发生皇帝不理政务,甚至二十年不上朝的事情,就不足为怪了。但即使皇帝不上朝理政,国家机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转。连当时的利玛窦曾这样评价内阁的作用:
“我自己亲眼看到即使皇上也不敢更改这次公开调查的审查官们所做的决定……”“我说看到,是因为所涉及的被判决的人得名单刊为单行本发行全国。”
[ 转自铁血社区
  &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从前面所述应该已经很明显,而且下面还要说的更清楚,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的文件都必须有大臣审阅呈交皇帝。
  我已做过彻底的调查研究,可以肯定下述情况是确凿无疑的,除非根据某个大臣提出的要求,否则皇帝无权封任何人的官或增大其权力。当然皇帝可以对和他家族有关的人进行赏赐,这种情况是经常发生的,但这笔赏赐不能列为公家赠款,皇帝所做的赠礼也不能从公款中提取。”
  几年前,当今皇上想册立他的次子而不是长子为储君,因为这个幼子受到他和皇后的宠爱,这一更易违反了国法,皇上收到了大量指责他的陈情书,……最后皇上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在大臣们以集体辞职为威胁的条件下,不得不表示在立储这件事情上改变了主意。”选取《利玛窦中国札记》第六章《中国的政府机构》
在中央政权高度集中及王权高度专权的明代,能产生内阁制这一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体制,无疑是当时社会的一大进步。由于本人的知识有限,对这一制度的认识很是肤浅,非常欢迎各位战友发表高见。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原创][我看明朝]浅议明朝的行政体制的变革和法律制度的建设
文章提交者:雨洹 加贴在 中国历史 铁血论坛
一个社会机制的建成,必需要有一个完善的组织机构体制和法律制度来构建,这样的一个机制便成为了有血有肉的统一整体,行政体制的设定和法律制度的完善便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维系的客观要件,纵观中国历史泱泱数千年来,这两个客观要件都无疑成为每个统治者所遵循的亘古不变的守则。
自周以来,行政体制和法律法令的建设就已经开始了,随着历史长河的流动,一步步趋于成熟,一步步走向鼎盛,唐朝更是把这两个要素提到了历史的巅峰,行政机构设置的全面,法律制度的详细程度,更是影响到了以后数超数代,明朝更是不例外,明朝太祖朱元璋更是把这两个要素运用的游刃有余,从而为日后中国的行政机构设置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 转自铁血社区
从明太祖朱元璋举旗起义,到定都南京,在到统一中华,都说明了元朝末期社会的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性表现出的结果也就是所谓的两个方面,一是政治行政体制的衰弱,一个是社会法律制度的缺失。正如明太祖朱元璋所说得那样:元朝是“朝廷闇弱,威福下移。”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元朝纲纪废驰,有法不依,造成官吏腐化,才在最短的时间内,被农民起义一击而溃。明太祖朱元璋结合了前朝政治体制的弊端和历史经验后,在统一的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首先摒弃了元朝的种种行政体制设置的不合理,而沿袭唐朝行政机构设置,组成了明朝特有的内阁六部制,并且废除了丞相制度,这样的设定,使其权力更加集中,从而也消除了相权和君权的矛盾。有助于封建社会的皇权至高无上,皇帝统揽大权的局面,明太祖朱元璋曾说:“天下臣民凡言事者实封直达朕前。”明太祖朱元璋为了迫使各级官员更加有效的进行遵旨行事,还设定了厂、卫等特务机构,这种特务机构的设置,从下级到上级,从芝麻绿豆的官员到国之重臣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集中统治和管理,虽然这种特务机构的设置在明朝初期起到了一定的监督监管作用,也确实提高了一些效率,但是这种机构所带来的弊端也是非常严重的,可以说它是致使明朝走向灭亡的重要因素。但是总体来看这样的行政体制设定她给统治者带来的便利可见一斑,一个国家的成立,一个朝代的建立,必然会吸取一些历史经验教训,然而明朝统治者在进行改革和建立机构时,进行了一种科学的分配方式和创新的结构模式,虽然这种设定方式仿拟了唐朝和借鉴了一些元朝的体制,但是明朝统治者并没有完全照搬下来,变革为内阁制和六部制,六部的设定上更加权责分明,也使的在进行治理国家事务时,更加全面,明朝这种建制,促使了皇权的集中性,也使的六部事务能够顺利经过内阁的审议,通报最高统治者,这样使得内阁成员直接受命于皇帝一人,减少了皇帝权力的分散。再加上明朝设立的府、部、院、寺制度更加使权力集中,而特务机构的参与性,使得当时明朝的朝廷机器运转的更加流畅。
明朝的这种行政机构设置对后来的清朝也影响深远,也可以说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奇葩,使得明朝统治时间更加长远,起到了稳固江山的卓越作用,而这只是一个方面,法律制度的建立更是把中国法制史推到了一个历史新高。
明朝在建朝初期就确立了这样的立法思想,就是“重典治国”,这是非常残忍和残酷的,明初时期刑罚非常残酷,直到洪武三十年(1397)明太祖朱元璋制定了《大明律》,他要求以“务合中正”为原则,所修的明律要“传之万世”。因此,洪武三十年制定的《大明律》比唐宋法律苛重,但比明初的律令、条例还是轻的多。随后有相继编纂发布了《大明诰》、《问刑条例》、《明会典》等等的法律法令,法律制度的建设也日趋完善,在民事法律类和经济法律类都有一定的发展和进步。明朝沿袭《唐律》的五刑制度,以笞、杖、徒、流、死为法定刑,但是徒、流军附加杖责。这种刑罚来进行统治,封建社会的刑罚残酷刑是非常严厉的,朱元璋尤其对贪官污吏更是严厉之极,尤其廷杖刑罚的设定,对朝臣的责罚更是残忍,在明朝历史上就有因为廷杖一百四十六人,打死十五人的事情,这在中国历史上前所未闻的。这些法律法令的制定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起到了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也时封建统治的特点之一。“重典治国”这种法律理念在治理国家上应该是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有效作用。
纵观历史长河中的明朝,无论从它的社会体制建设还是在法律制度建设上都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历史朝代,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制度下,明朝的这些建设和发展也是有效管理的一种最佳的方式,但是毕竟历史具有客观性,明朝的灭亡也在于它所设立的行政体制带来的后果,是值得深思的,明朝在其辉煌的276年的统治时间中,正真辉煌的时期有多少哪?大多数皇帝昏庸无能,这也许就是制度建设的在完善,没有一个能君去运用它,最终还是走向灭亡之路的!
希望大家多多谅解,可能我的文章有些问题比较片面,也比较平庸,还希望大家能够多多鼓励和支持,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还请雅正。
雨洹于日铁血
[ 转自铁血社区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原创]中国历史上最值得现在借鉴的朝代[我看明朝]
文章提交者:大口径主炮 加贴在 中国历史 铁血论坛
明朝作为紧接元朝的一个朝代,它不仅恢复了汉民族的统治,更重要的是恢复了千百年来汉文化的统治。同时,它也继承了元朝辽阔的疆域,并在中后期形成多民族以及众多的人口。
明朝的主要成就,是保证了华夏文明从蒙元的破坏中得到了迅速的恢复。他保证了一个健康社会的生存和迅速发展,这一点,是后来满清都没有做到的。蒙元留下来的是一片废墟,中国北方被杀的千里无人烟。华夏文明的精华大部分都处在丧失的危机中,明代能够从一个很低的起点恢复到一个很高的水平,这和明政权的功劳是分不开的。 明朝迁都北京后,削除藩王势力,进一步加强专制集权统治,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推行屯垦和移民政策,征收的粮食和布帛都达到很高的数量。在此基础上,明朝廷与国内各少数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也加强了。明朝分别在东北、西北、西南等地设有地方官司,还在今西藏、青海地区设立了行政机构。
[ 转自铁血社区
明朝军事力量很强,远远强于蒙古。和蒙古打战,胜多负少。至于皇帝被俘虏,那不过是一个宦官乱来造成的。并不能说明明朝军事力量差。明没有打出去,主要是因为汉族打仗的方式开销太大。因为后勤不能靠掠夺,又不屠杀平民。在加上火器还不成熟,没有抵消马匹的优势。
明朝的政府应该说是一个开明的政府,在内政上,它不在一味的重农轻商,而是鼓励商业以及手工业的发展,文化上也很开放,不仅允许诸子百家,而且善于接纳外来文化。郑和出航南洋群岛及印度洋一带,航程远至非洲东岸的红海和麦加。这一航海纪录,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和达·伽马到达好望角要早半个多世纪。 这一点,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难能可贵的。
从当时的政治体制看,明朝都有很多现在可以借鉴之处。
第一,监察制度
明朝的检查制度非常严格而且完善。其内容是十分广泛的,涉及到国家政务的决策与实施、官吏的任免与黜陟、刑狱的审决等方面。最重要的是,这一整套系统直接对最高权力机构——皇帝负责,完全不受被监察对象的节制或影响。监察机构加强对各级官僚机构全面的行政监督,包括朝廷行政决策、各级行政衙门的执行情况,纠劾各级官员的失职和非法行为,保障了行政机构职能的正常发挥,对于惩治朝廷的不法官员,整肃纪纲,澄清吏治有很大作用,有利于社会秩序相对安定。
这一点是当今社会制度所不能比拟的。当然其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
[ 转自铁血社区
第二,崇尚理学
这是法制社会的雏形。
明朝建立初期,出于加强大一统封建皇朝统治的需要,理学,主要是程朱理学被统治者奉为安邦治国的圣典,成为官方的哲学。
《四书五经》被重新修订编撰然后固定下来,为天下文人乃至百姓的治世或处世经典。
现代社会中是不是可以再次引入这些经典思想以改善社会风气呢?我认为这是毫无疑问的。当然不是全般照抄、奉若经典,但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辅助应该是会有积极作用的。如果那样,“人心不古”这个词恐怕就不多见了。
第三,教育体制
[ 转自铁血社区
先搬来点资料看看:
明代教育可以分为民间教育和官方教育两个不同层次。民间教育是官方教育的基础,官方教育则是民间教育的准则。 一个人从幼时的启蒙教育开始,便在为日后进入官方学校作准备。进入学校以后,则要为日后的科举考试作准备。因此,他所学习的内容,也便限定在了官方规定的文化范围之中。但是,民间教育与官方教育又毕竟有所不同,民间教育不像官方教育那样有着比较严格的制度,如私塾、家馆、义学、族学等等,可以有各种形式,也可以比较随意地设立。官方教育则具有一套完整的体制和制度,而且它只有一种形式,那就是各级学校。
在这两个不同层次的教育体制之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书院。书院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同,它虽然属于民间教育范围,却必须有官方的认可。它不是一种低层次的教育,而是一种高层次的、属于学术传播探讨性的教育。
因此,民间教育、官方教育和书院教育构成了明代多层次相关联的教育体系,明代的各种文化现象,几乎都与这种教育体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以上,现炒现卖。欢迎拍砖讨论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原创][我看明朝]自古兴衰事 有时不由人
文章提交者:光阴矢の如し 加贴在 中国历史 铁血论坛
看了几篇网友关于明朝的文章,有点感觉闭关自守不只是曾经,当今的中国人,所谓的开放的中国人,在评价历史的时候有时比历史还要局限。本人对明朝历史不很了解,但是也知道,明朝大背景是世界地理大发现,这就意味着明朝不在是相对孤立的政权,而是处在一个各地的文明发生接触与碰撞,开始了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的时代。那么我们在去分析明朝,怎么还可以以一个绝对孤立的视角去把他只现于自己和周围民族的地域中去评价他的功过是非呢?所以小可斗胆谈谈外部因素对明朝的影响,权当抛砖引玉,希望大家能给予客观的指正。
航海-光荣未成就梦想
[ 转自铁血社区
既然说到地理大发现就不得不提到大航海,就不得不提到“三保太监”郑和,所谓大航海时代貌似是日本人的称呼方式,大航海时代就是地理大发现时期(当然地理大发现这一说法本身就有问题,典型的西方式思维,在此我不过多冗论,只当概念引用),这一时期的开端最早可追溯的历史应该是1415年葡萄牙人攻占北非与西非交接点上的穆斯林的堡垒修达直到1498年由达·迦马最后完成了开辟从欧洲到东方的新航路这一阶段,当然1492哥伦布的航行也是一个重要标志,而真正意义上的航海是以葡萄牙亨利王子沿非洲西岸探索为代表,无论怎样算都比郑和晚40年以上,当然只是早40年什么也代表不了那我们试举几例看看郑和的西洋之行
·航海技术
1天文航海技术
中国很早就可以通过观测日月星辰测定方位和船舶航行的位置。郑和船队已经把航海天文定位与导航罗盘的应用结合起 来,提高了测定船位和航向的精确度,人们称“牵星术”。用“牵星板”观测定位的方法,通过测定天的高度,来判断船舶位置、方向、确定航线。这项技术代表了那个时代天文导航的世界先进水平。
2地文航海技术
郑和下西洋的地文航海技术,是以海洋科学知识和航海图为依据,运用了航海罗盘、计程仪、测深仪等航海仪器,按照海图、针路簿记载来保证船舶的航行路线。航行时确定航行的线路,叫作针路,罗盘的误差,不超过2.5度。
[ 转自铁血社区
郑和船队中装备了先进的兵器;如碗口铣,一种可灵活操作的火炮;喷筒,用于水战、攻城池用的。在一些博物馆可以看到一些,水陆通用的。出现了新兵器“赛星飞”是世界上最早关于水雷雏形的记载。
同时为了便于联系船队配有交通艇、音响信号、旗帜等装备。史书记载,船队“昼行认旗帜,夜行认灯笼,务在前后相继,左右相挽,不致疏虞。”白天以约定方式悬挂和挥舞各色旗带,组成相应旗语。夜晚以灯笼反映航行时情况,遇到能见度差的雾天下雨,配有铜锣、喇叭和螺号也用于通讯联系。
每次出使都在200多艘。大船“宝船”数量都在40以上——60多之间,而西方航海时哥伦布3—17艘;达加马4艘;麦哲伦5艘。
[ 转自铁血社区
一些学者根据文献如《龙江船厂志》、《武备志》、《西洋记》、碑刻等记载结合郑和航海的需要进行研究,认为郑和下西洋的船最少有7种,包括:宝船、马船、战船、座船(战座船)、粮船、水船等。宝船——帅船,取宝之船。马船——快速的综合补给船,搭载中层官员、军需品、各国朝贡的动物,并能作战。战船——护航用,吨位小,机动灵活,配有火器和战斗员,保障整个船队航行安全。座船——用于船队防海盗袭击和执行两栖作战。粮船——装载粮食和副食品。水船——储存运载淡水。在当时世界的航海,都没有此船,配置专用的水船,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说明造船技术的先进和航海能力。
虽然对于郑和下西洋的评价褒贬不一,中国历史学家对其功绩举出不下百条在这里不展开叙述,专家们有更精彩的论述,当然也有一些学者却从一些历史背景等出发对其贡献提质疑,但却没人怀疑当时中国在航海领域在世界上处于无可争议的霸主地位,正是这样光荣的风帆没有承载中国人海上霸权的梦想,现在想来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的:1.目的脱离现实:作为永乐浩大的“盛世工程”之一,郑和的航行难免逃脱政治上的面子工程,而不是中国海上霸权的梦想,中国皇帝故步自封,自认为中国地大物博富庶自足,根本无须对外抢夺地盘和控制贸易。对于遥远的蛮夷们,中国根本没有必要派遣军队去占领控制他们,一来是自然环境上有困难,二来就算是占领了对中国也没任何好处。所以,只需要这些蛮夷的首领君主们,愿意承认是中国皇帝的臣子,认同中国皇帝是他们的老大就足够了。在这种情况下,劳民伤财的官方航海还有没有必要继续下去,相信历史学家们也难做出明确回答。2.永乐逝世:永乐皇帝在沙漠中去世,预示着中国航海事业也陷入一片荒芜,接下来不但官方的航海废止,一张禁海令更彻底封锁了中国走向日不落帝国的道路。
历史没有假设,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是多么希望,历史能再给中国航海事业一点时间,那样世界近代史是否可以重写也未可知。
海禁-内因外因的交织
伴随航海事业的废止,海禁就成了明朝中期中国外交政策的一个在明确不过的表达。
对于海禁,原因诸多,历史上争论也不小,可见其内部外部复杂的政治军事原因,首先这里不得不先说说明朝的理学保守思想和八股文对中国知识分子阶层毒害,就以对郑和航海态度为例,兵部侍郎刘大夏为主的官员率先提出停止航海活动,理由是航海太花钱,对百姓负担太重。但他们没有看出航海可能带来的经济利益。当然这样做其实更深的含义是防止宦官的势力变大,但对郑和这样少有的有作为的宦官身上下手,也可见这些人的眼光短浅。刘大夏据说是一个很认真的官员,而且还十分关注百姓疾苦,不过这个人实在受八股文毒害太深,目光短浅,居然做了一件人神共愤的事情,他将郑和几十年积累的技术资料从宫里偷出来,全部付之一炬了。这个极端愚蠢的做法,可以堪比焚书坑儒的秦始皇,这样使得明的航海技术倒退了几十年,由于这是是欧洲大航海时代的关键几十年,刘大夏的做法可以说改变了历史。可笑又可叹的是,他做这件事的时候一定还以为是为百姓做了件好事。可见在中庸的主体思想下的进一步文化禁锢,对中国毒害之深,致使即使是有见识的人也脱离不了这个局限。也难怪因此有“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这样说法的出现。
[ 转自铁血社区
从这里不难看出海禁的内因的一些端倪,明朝的治国方针是一种非常保守的,满足于自给自足的思想,发展生产对于明朝来说不不对的,因为这违背了简朴的美德。所以内部因素先就断言了,海上贸易和海上霸权都是没有必要的,就此扼杀了我国当时还是最领先的航海事业。而随着
外因的出现,我们中华日不落帝国的梦想就此成为泡影。相信我说的外因大家早已想到那就是-倭寇。确实一些资料显示,后来的“倭寇”实际上大多数是沿海居民,而头目也基本上是沿海富豪。这成了许多亲日分子乐此不疲的话题,但是纠其根本之所以沿海居民成为倭患的一部分,完全是海禁造成的,正如当时负责海禁的赵文华所说的:“海上居民,近来海禁太严,渔樵不通,生理日蹙,转而为盗。”当然这也成为后来开禁的一个原因,就不多说了,但由此可见,最早一批的倭寇还应该是倭人为主体,只是后来才有沿海居民转而为盗,倭人实在是罪魁。当然海禁始于倭寇之乱,但后来就又有诸多因素,到清朝海禁日甚,想起来也不能全怪倭寇,可是不容辩驳的现实是,正是这些倭人骚扰,造成明朝沿海地区一大患,为明朝内部海禁主张提供了机会和借口,成为造成了中国近代史的一个又一个悲剧的开端,而倭寇的泛滥又和地理发现这个大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欧洲人对倭的侵略,慢慢出进了倭人的觉醒,可是当倭人开始向我们伸出黑手的时候我却采取了海禁这一下下之策,来避免接触,实在是历史对中国开了个天大的玩笑,可是历史试图提醒过我们这些”可爱“的祖先,”壬辰倭乱“ 就是最好的例子,可是我们通过那场战争明白了些什么。现在讨论似乎也没有意义。总之海禁在继续,到了比明朝更不堪的清朝,居然为了维护自己少数民族的统治,将明朝后期逐渐开放的大海,再次禁锢,不能不说为奠定了中华民族奠定了最终悲剧。
外战不断-金人渔利
明朝的大一统与其他大一统王朝有个不同点,就是他是在没有彻底推翻前一个王朝的情况下建立的,想想明朝面对的是在世界历史上都堪称强悍无比的”蒙古帝国“ 能做到这种程度也算不宜,可是这也注定了明朝要在战争的洗礼中求发展的悲剧,贯穿明朝的对外战争(除对金人外)主要有以下几个:
洪武二年常遇春,李文忠攻开平之战。
洪武二十一年蓝玉捕鱼儿海大捷
[ 转自铁血社区
永乐八年开始的明成祖北征,先后5次
明正统14年,和瓦刺大军的土木堡之战
公元1517年,明朝水师在广东屯门和西草湾接连重创葡萄牙水军
万历二十年开始的,历时7年的抗倭援朝战争
当然其中还有戚继光、胡宗宪、俞大猷对倭人的战争也是明朝的战争的重要组成。
当然这几个只是主要战争,明朝特别是后期,战争频繁程度,面对的敌人纷繁复杂程度,都是历史上所没有过的。通过这几个战争看出明朝的大战硬战多是是以稳固自己政权为目的战争,没有一场蓄意的侵略战争,明朝后期的保守作风就是最好的左证。前期的几个战争,包括土木堡,我们暂可不论,因为他们对明朝的灭亡的还不是最直接的影响,甚至前几次战争还对明朝的相对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当然明朝要反思的是为什么这样强势的军事势头却不能保持持久,明朝前期,面对统一的北元政权,明军铁骑追王逐北,打了一连串的胜仗,却为什么不能守住固有的胜利果实,在蒙古已被打成若干松散部落,力量严重削弱的情形下,却没有进一步向蒙古高原渗透势力,却是因噎废食,实行退守自保的战略,明朝之败亡,战略上的短视难辞其咎。
[ 转自铁血社区
我们再来看看明朝与蒙古以外其他民族的战争对明朝的影响,倭寇前面说过历史原因纷杂,起源于倭人,但是后来似乎又掺进了资本主义萌芽与禁海斗争的因素,其对中国直接影响前后面绵延300余年,尤其嘉靖以后,是倭寇活动加剧仅举两例:
嘉靖二十一年,倭寇由瑞安入寇台州,攻杭州,侵掠浙江沿海。
嘉靖二十三年,许栋、汪直等导引倭寇,聚于宁波境内,潜与豪民为市,肆行劫掠。倭寇在山东、南直隶、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大肆烧杀掳劫,江浙一带民众被杀者达数十万人,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仅以上两例可见,倭寇已经不是什么所谓的流寇,而是在倭封建主直接授意下以倭人服饰旗号,乘坐题有八幡大菩萨旗帜之八幡船走私贸易并伺机多方掳掠的大规模的武装力量。其对明朝的影响比千里大堤上的蚁穴来得更甚。
要说倭寇之乱还只是蚂蚁捍树式的蚕食,那么另外一场明朝“几举海内之全力”,前后用兵数十万,费银近八百万两,才勉强”赢“下来的一场战争对明朝的影响才是更直接,更显而易见的,壬辰倭乱整个战争从万历二十年(1592年)开始至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结束,历时七年。之所以在赢上加上引号,我想多数人该清楚其中的意义,这次战争已经被很多学者说是满人渔利的最直接的一场战争,虽然貌似”形而上学“但是纵观整个明朝后期,比起战事不断,又要面临一个个通过各种途径,崛起势头强劲的”顽敌“,金人确实太渺小了,至少一个还抱着冷兵器意淫的少数民族和这个在内战中崛起规模和争斗力都比历史上空前强大的倭军,金人有什么资格说明朝完全被内部腐败和金人强大所击败,再加上在前面失败而又不甘心的葡萄牙对我沿海的澳门等地的侵略,我们面对的敌人中恐怕最弱小的就是这个,酋长制的少数民族部落。说金人渔利不光是因为李自成这一”内部“原因,是更多的外部原因叫金人有利可图,当然从明朝角度来讲,李自成也算是一个不小的外因吧。
从航海霸权的破灭,到禁海的故步自封,再到面临通过航海兴起的欧洲列强,又要面对在欧洲列强”提携“下的日本,明朝给在这个时代的对外策略上从主动失误,到被动挨打,不由让我们慨叹一句,”自古兴衰事 有时不由人“。当然我也要承认明朝的腐败等诸多内部原因是促进其加速灭亡的重要原因,可是,我没有这些客观的外因,光是腐败就能叫一个相对野蛮的部落用冷兵器战胜一个相对文明已经开始进如半热兵器时代的王朝吗?我想金不是骑兵无敌的蒙古,明也不是只有冷兵器宋王朝,仅仅是这样程度对抗,历史是不会重演的。明朝的失败多多少少与客观许多不可抗拒的”强大“因素有关,谁叫这么多国家同时垂涎上这块美丽富饶的”肥肉“。
[ 转自铁血社区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原创]我看明朝.朱元璋的利民政策
文章提交者:dulang76 加贴在 中国历史 铁血论坛
对于朱元璋大家都有所耳闻,民间他作为一个暴君,杀功臣的事迹广为流传,本人看过吴晗先生写的朱元璋传,其中一些事情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我们现在人穿的衣服以棉布为主,小时侯一直以为我们这自古就是如此,其实在明初以前,中原广大地区人民多以穿麻布衣服为主,棉布只有少数人才能享受到,而朱元璋执政之后,因为棉布衣服穿着比麻布舒适,他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种植棉花,由于其政策推行雷厉风行所以现在我们才穿上棉布衣服.由于他曾出家于凤阳皇觉寺,当他当了皇帝以后,为了显示他不忘本,他对以皇觉寺为主的寺庙进行了丰厚的赏赐,也曾大兴土木建造寺院,但是明朝的佛教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在的好处.明朝及以前,中原地区的佛教有两个支派,其中禅宗规定是不可以结婚生子,饮酒吃肉的〔少林武僧除外〕,要自食其力从事劳做而且禅宗还有许多的规矩等等.我们一般见到的念经做法事的和尚都是净土宗的,相对来说,净土宗的僧人没有禅宗的严.他们以信徒的供奉,庙产及为世人做法事为生,而且一些大和尚还可以娶妻,朱元璋出嫁的皇觉寺的主持就是有老婆的,当然日本的和尚不但可以娶妻还可以生子.由于众多的僧人不从事生产劳动,而刚刚做稳皇位的朱元璋感到天下刚刚统一,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这些和尚却不从事生产,心中十分不满,他下令让大批的和尚,尼姑,道士之类的出家人还俗,规定男子不满25岁不得出家当和尚,和尚不得娶妻生子,不许饮酒吃肉等等,以此把大批的僧人等还俗,从事劳做.朱元璋的对佛教政策一直延续到明朝灭亡,大部分延续到现在.中原地区以前基本上不种植水稻,水稻的种植也是其在位之时大力推光的.朱元璋不仅仅是一个暴君,其在位时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很大恢复,政策的影响惠及后世,我们大多记住了他对人的残暴,对他所做的贡献知之甚少,以上希望能让兄弟们改变一点对他的认识,写的不好,文字组织混乱请多批评指正.内容出处为吴晗著《朱元璋传3》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我看明朝][蓝剑原创]明朝对后世的影响
文章提交者:baoyulei005 加贴在 中国历史 铁血论坛
明朝作为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由汉人创建的王朝,一直以来都充满了争议。
[ 转自铁血社区
在此,我不去议论他的东、西厂,还有锦衣卫,只谈谈他对后世的影响。
明朝从1368年建国到1644年灭亡,在这258年的历史当中,明朝对后世做出了许多有影响的事情。
在洪武皇帝的励精图治之下,明朝迎来的永乐盛世,在永乐朝最著名的事情莫过于修订《永乐大典》以及派遣郑和“七下西洋”。其中《永乐大典》有22877卷,又凡例、目录60卷,全书分装为11095册,引书达七八千种,字数约有三亿七千多万。其规模是后世的《四库全书》所无法比拟的,给后人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而郑和的“七下西洋”更是把中国的文化传向海外,向海外各国展示大明王朝的强盛,把明朝的影响力扩大到了空前的规模!其中,最有意思的就是风靡全中国几百年的“麻将文化”,就是郑和在航海途中诞生的,从此在华夏大地上,这股“麻将风”就没停止刮过,这可以所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而且,在永乐朝还有一件天大的事情就是迁都:1409年,朱棣巡幸北京,在北京设立六部与都察院,并在北京为逝世的徐皇后设立陵寝,已经显示迁都的迹象。经过十几年的经营,北京初步得到了繁荣。1416年,朱棣公布迁都的想法,得到认同。永乐十五年开始大规模营造北京,永乐十八年宣告完工,永乐十九年正式迁都。在这次迁都后,北京就成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直到现在。如果当时不迁都,也许北京不会有今天的地位,毕竟两个朝代在此经营了几百年,这份影响是非常之大的!~
另外,自从宰相胡惟庸谋反伏诛,朱元璋下令废除宰相官职,从此中国就再也没有宰相这个官职了,秦、汉以来实行一千六百余年的丞相制度自此废除,从此相权与君权合而为一。当然也因为这样,使得后来的宦官专政,无人可管,因为所有的权利都在皇帝身上,也让后人从中吸取教训!~
在军事上,明朝也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著名的有:明太祖八次北征沙漠之战,明抗倭的战争 ,明抗倭援朝战争,土木之役等等。涌现出了一大批名将,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军事遗产,最著名的莫过于“戚家军”。他的辉煌战绩缘于三点:1.纪律严明,2.作风优良,3.官兵团结。纪律、作风、团结出战斗力。“戚家军”的严明的纪律、过硬的作风和良好的内部团结,是战斗力的重要的生长点;而良好的武德风貌,则是其强大战斗力的外部表征。而“戚家军”的良好武德素质的养成,一方面取决于戚继光武德人格的力量,另一方面则取决于戚继光对部队思想道德建设的充分重视,尤其是成功的武德教育,有效地提高了全军将士的武德素质。这些都值得后世的人们学习,特别是戚继光的“武德人格”,这就和现在大家常讲的“军魂”一个意思,一个部队的领导对这个部队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 转自铁血社区
还有,在军事上明朝也为全世界做出了重大影响:他创造了四个世界第一。首创“水雷战”击沉日本战舰,“火龙出水”是反舰导弹“鼻祖”,最早使用触发式地雷,第一支骑炮兵。对全世界的影响非常之大,也是值得我们今天骄傲和自豪的事情。那些技术基本上都领先国外一、两百年以上,大大的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为后世之楷模!我们如今也要发挥我们的才智和创造力,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强大、繁荣,给后世子孙积留下丰厚的遗产 !
所以,我们暂且不去看昏庸的皇帝,跋扈的宦官。我们来看看这些值得我们后世学习和骄傲的东西,冲淡一些我们对明朝认识的灰暗的一面!~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我看明朝*蓝剑原创]从明朝的众多世界第一我们想到什么
文章提交者:baoyulei005 加贴在 中国历史 铁血论坛
明朝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王朝,有着众多的世界第一,那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产,是值得我们后世子孙骄傲的地方!~
[ 转自铁血社区
我现在来列举一下这些世界第一:耕地面积世界第一,人口世界第一,矿产量世界第一,白银占有量世界第一,军队数量世界最庞大,军工产值世界第一,间谍机构世界最庞大,船只总吨位世界最大,第三产业世界最大,国土面积世界最大,防御工事世界最多等等。
看看这些眼花缭乱的世界第一,我们能从中想到什么呢?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明朝在当时就注意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利用,这就产生了耕地面积世界第一,矿产量世界第一,白银占有量世界第一几个世界第一。这也说明,明朝政府并不是完全的昏庸无能,他门也知道自己的优点,充分利用人口第一这个优势,发展自己的民族工业。正是因为工业的发展给明朝提供了许多的能人巧匠,为他在军事上创造出众多辉煌成绩和世界第一,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也为后人留下巨大的财富!~
第二,当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朱棣是朱元璋的什么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