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如何分配怎么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员工积极性?

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_百度知道
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肺炎是飞扬惋知道合伙人
肺炎是飞扬惋
采纳数:69
获赞数:85
擅长:暂未定制
记得有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你可以买到一个人的时间,可以雇用一个人到指定的工作岗位,可以买到按时或按日计算的技术操作,但你买不到一个人的热情,买不到创造性,买不到全身心的投入,你不得不设法去争取这些更重要的东西。”其实一个企业的管理者积极争取用金钱所买不到的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便是如何更好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全面进步和员工的全面发展的最好诠释。笔者认为需要在以下几方面着力:
(一)科学激励,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据现代心理学教科书《行为管理》中的阐述,按时计酬的员工发挥了其工作能力的20%,而如果受到充分激励的话,员工可以在工作中发挥其能力的80%也就是说,一个人在通过充分激励后而发挥的工作能力约相当于激励前的4倍。由此可见,激励可以使员工充分发挥其内在潜能,达到工作与个人能力的最佳结合点。员工在受到充分有效的激励后,往往能以舒畅积极的心情投入工作,创造出高质量高效能的工作成绩。激励管理就是要有效的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人们需求为五个层次,即自我实现需求、尊重需求、社交需求、安全需求、生理需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从低到高依次排列,最低的是物质性的需求,最高的是理想性的需求;人实现的次序一般是从低到高,即实现了物质需求才考虑理想需求。企业经营管理者应将奖惩激励、感激激励、“报答”激励、竞争激励、目标激励、关怀激励、榜样激励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激励员工没有物质利益不行,但是仅仅有金钱和物质也是绝对不行的。员工是活生生的人,并不是一群只知道追逐金钱、利益的“动物”,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价值取向,有高于金钱的社会追求,有自己的目标与理想。省公司将优秀员工事迹写进《赢在忠诚》一书,同时开展向其学习的号召是将高层次的需求满足员工,员工将回报于企业更大的热情,而这些优秀员工的成就感时刻激励本人和其他员工勇于创新,不断进取。
(二)理解尊重,增强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员工作为有思想、有感情、有价值取向的社会人,其对自我实现、尊重等精神需求越来越强烈。尊重员工与其说是一种激励方式,倒不如说是一种管理理念,这是对传统的企业管理伦理的挑战。
尊重员工首先要尊重员工的人格。即领导和员工相互尊重,其前提便是领导对员工的尊重。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任何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当前企业中一定要提高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增强其”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员工一旦受到尊重,往往会产生比金钱激励大得多的激励效果。其次要尊重员工的意见。现代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对于一个企业,员工参与的程度越深,其工作的积极性越高。尊重员工的意见,就是要为职工参政议政广开渠道,通过职代会、合理化建议、与领导座谈等多种方式,加强领导与员工的沟通。不顾员工意见的管理方式的直接后果,将是员工对于企业提出的组织目标没有兴趣,没有亲和力,常常“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常常是管理者豪言壮语,员工置若罔闻。再次是尊重员工的发展需要。任何员工的工作行为都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追求金钱,同时他还在追求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以满足自尊与自我实现的需要,对于一些高素质的员工来说更是如此,他们绝大多数都有自己的职业计划,在自己的工作中有意识地确定目标并努力追求目标的实现。企业应当了解员工的职业计划,并通过相应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政策帮助员工达成自己的职业计划,最终有助于企业目标的达成。
(三)强化培训教育,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和整体素质
(三)强化培训教育,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和整体素质
对员工进行培训教育,可以提高员工素质,巩固员工的工作技能,还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一些经济学家对美国和印度的经济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人们知识与技能的提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土地、资本等占有量的增加具有同等的功能,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学习新技术,能增加员工身上的资本存量,如果再加上教育培训,就会使人力资本存量继续增加,从而提高劳动效率。
当前,企业要搞好员工培训教育,需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战略原则。人力资源开发不仅要花钱,而且大多要抽调生产技术人员、经营管理骨干离岗脱产进行,这会对企业当前的工作产生一定影响,而且培训的效果又大多不会“立竿见影”。因此,对待培训,首先要树立战略眼光,不要斤斤计较眼前得失,而要从企业长远发展考虑,舍得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在这方面国内外企业有很多成功的范例,如日本松下电器产业公司及日本精工公司的战略发展原则之一便是:“企业中各方面的钱都可以省,惟独研究开发费及教育培训费绝对不能省。”二是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原则。企业以培训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普通教育不同,它应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这一中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践性的特点。企业需要什么、员工缺少什么,就培训什么,要讲求实际、突出时效、学以致用,少搞形式主义的东西。三是因人施教的原则。企业不仅岗位繁多,而且水平参差不齐,不能采用普通教育“齐步走”的方式培训员工。要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式,有时甚至要针对个人制定培训计划。四是全员培训和重点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在进行全员培训时,要分清主次先后、轻重缓急,制定规划,分散进行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培训。特别应重点培训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企业急需的人才。五是主动参与原则。主动参与有助于增强员工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效果。可通过“自我申请”等方式,开展培训,以调动员工接受培训和开发的积极性。
功夫决知道合伙人
擅长:暂未定制
(一)全口径预算体系:“横与纵”预算的完整性,就是要把所有的政府收支统一纳入预算管理,这是政府预算管理一项基础性要求。为此,新预算法删除了预算外资金的相关内容,代之以全口径预算,明确要求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第四条),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第十三条),从而在法律层面上确立了全口径预算体系。全口径预算体系,从横向上来讲,即预算的组成,是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在内的“四本预算”;从纵向上来讲,就是每一级政府一级预算,预算层级包括中央、省、市、县、乡的“五级预算”。1、预算组成:四本预算。总结近年来的预算实践经验,新预算法确立了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四本预算组成的全口径预算体系,并对四本预算分别作了细化规定。一是四本预算的功能定位。一般公共预算,即常说的公共预算,是指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主要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收支预算。这也就是原来预算法所规范的狭义上的公共预算。为充分界定四本预算的定位与分工,明确预算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新明确了四本预算各自的功能定位,从而形成定位清晰、分工明确的全口径预算体系。二是四本预算的编制原则。与各自预算的内容相适应,四本预算的编制原则也有所区别。其中,政府性基金预算应当根据基金项目情况和实际支出需要,按基金项目编制,做到以收定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应当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并安排资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按照统筹层次和社会保险项目分别编制,着眼于结余资金的保值增值,在精算平衡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可持续性。三是四本预算的相互关系。在预算之间的关系上,四本预算之间保持独立完整并统筹协调,而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预算应当与一般公共预算相衔接,也就是说预算之间的衔接,只能通过一般公共预算。这三本新加入预算管理的预算案,与原来的公共预算一起,“有分有合”,形成了四本预算的全口径预算体系。2、预算层级:五级预算。按照一级政府一级预算的原则,新预算法明确了中央、省、市、县、乡五级政府五级预算的预算体系,将乡级预算也纳入法定的预算范围。因为乡镇政府是一级政权组织,其履行职责需要财力保障,而乡级人大的一项职权就是审查和批准本级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监督预算的执行。而对于一些地方由县级政府代编乡镇预算的,可以按照规定的程序报请乡级人大审查和批准。(二)财政管理体制:“进与退”财政管理体制是规范各级政府支出责任和财力分配关系的制度,是国家财政的基本制度,与政府预算有着紧密的联系,也是预算收入和支出管理的基础。只有明晰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实现上下级政府的财力余缺的有效调节,才能实现财政预算制度的有效运转。从1994年我国开始实行分税制的财政管理体制至今已经二十年,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对调动中央和地方积极性,促进国家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中央财政收入在全国财政收入中占比上升的同时,地方承担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却日益增加,中央不得不通过大量转移支付项目对地方给予补助,地方财政支出对财政转移支付的依赖度上升。2013年,中央公共财政收入60198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46.6%,同期的中央本级财政支出20471亿元,仅占全国财政支出的14.6%,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48019亿元,是中央本级支出的2倍多。加上营改增的不断推进,作为地方唯一主体税种的营业税逐步纳入到增值税这一中央地方共享税框架之内,地方税收入划分更趋弱势,日益影响到各级地方财政的独立正常运转。由于各方面对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方向和具体规范内容的认识上存在较大分歧,难以就政府间财权和事权划分、收入划分等核心内容达成共识,新预算法没有对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进行细化规定,而是沿用了原预算法的原则性规定,并将规范重点转向共识较多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从法律上确立了财政转移支付的基本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分税制条件下平衡地区间财力差距的一项重要制度,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主要解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专项转移支付主要解决外部性、中央地方共同之处责任以及实现特定目标等。近年来,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快速增长,2013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总额42973亿元,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24363亿元,占56.7%;专项转移支付18610亿元,占43.3%。当前,财政转移支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规模过大、项目繁杂、配套过多、资金下达不及时等问题。为此,新预算法从三个方面对规范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一是明确了转移支付的功能定位,即以推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体。二是规范了专项转移支付,要求设立要有法律依据、运行要有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资金配套要有严格限制。三是规范了转移支付的预算,要求编制要符合规定的标准要求,下达时间要符合规定的时限等。这样规定,既适应了转移支付制度规范发展的要求,也体现了当前整合规范转移支付项目的现实需要。转移支付制度的规范化、法治化,对当前正在推进的取消竞争性领域专项和地方资金配套,完善省以下转移支付分配力度,提高基层政府财力保障能力等各项财税改革也将发挥有效地推动作用。(三)预算的公开透明:“粗与细”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透明是最好的监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财政预决算等政府财务资料都属于保密内容,直到2005年之前,全国人大开会期间,代表们审议的预算草案都要求严格保密并在会后收回。直到2010年,国务院有关部门首次对外公开部门预算。在此背景下,原预算法在预算公开方面的规定也是一片空白,没有对预算公开的具体事项作出明确规定。近年来,社会各界对预算公开的呼声日高,对“晒政府账本”形成了广泛的共识和强烈的诉求。新预算法在总结近些年来预算公开实践的基础上,从预算公开的内容、时间、解释说明以及法律责任等对预算公开的规定进行了全面的细化规定。一是规定了预算公开的内容,既包括预算,也包括预算调整和决算,既包括本级政府预算,也包括部门预算。二是规定了预算公开的时限,要求本级政府和部门的预算、决算分别在批准或批复后20天内公开。三是规定了预算公开的主体,其中本级政府预算由财政部门公开,部门预算由各自部门公开。总之,从预算公开的规定中可以看出,新预算法规定的预算公开,不只是预算草案的公开,而是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等整个财政运行过程的公开;不只是政府层面的公开,而是各级政府及组成部门全方位的公开。通过全过程、全方位的预算公开,把政府预算的钱袋子晒到了阳光之下,把预算的“黑箱”变成了“透明箱”。(四)地方政府举债之门:“开与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如何规范,是预算法修改中广泛关注的问题,每一次修改也都触动着各方面的神经。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地方政府债券一度风行,许多地方政府为筹集资金修路建桥。为防范地方政府过度举债,1994年制定预算法时明确规定,“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第28条),堵上了地方政府发债的道路。但不少地方政府在发展中面临资金缺口,在土地出让金等收入之外,也开始寻求各种形式的债务性融资。特别是2008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以地方融资平台等方式积累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的规模急剧扩大,所形成的风险日益凸显。根据审计署对全国中央、省、市、县、乡五级政府债务情况的全面审计结果,截至2013年6月底,全国各级政府债务总额约30.28万亿元,其中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7.89万亿元,包括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0.89万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67万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或有债务4.34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较前两年大幅增长。虽然总体上看,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各项风险指标处于国际通行的控制标准范围内,风险总体可控,但也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特别不少地方政府债务率超过100%,债务余额超过当地综合财力,甚至出现债务逾期等问题,需要加快予以规范和逐步化解。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工作也在逐步推进。在总结年间中央中央政府代地方政府举债并转贷地方的经验基础上,2009年,国务院首次批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2000亿元,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并列入省级预算管理。2011年起,财政部开始推动地方政府自行发债。日,经国务院批准,2014年上海、浙江、广东、深圳等10省市试点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举借债务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综合考虑地方发展需要、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化解等多方面因素,新预算法确立了堵疏结合的原则,即在为地方政府举债“开正门”的同时,也设置了若干安全阀来“堵偏门”,从六个方面确立了地方政府举债的基本规则。一是举债主体,规定只能是经国务院批准的省级政府;二是用债方向,要求只能是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三是债务规模,实行债券发行限额管理,不能超额发行。四是还债能力,应当有偿还计划和稳定的资金来源。五是管理机制,规定了有关的债务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等。六是法律责任,明确规定了违规举借债务或为他人债务提供担保的法律责任。这些规定把地方政府在举借债务开闸的同时,为政府举债的风险能够控制在合理区间套上了法律的“紧箍咒”。(五)国库管理权之争:“经与代”2001年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以来,逐渐形成了国库单一账户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国库管理制度,推动了预算资金支付的透明、安全和高效。目前,全国已有55万多个预算单位实现了国库集中支付,基本上实现了全覆盖。为此,新预算法第61条正式确立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并明确政府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实行国库集中收付管理。但是关于国库管理的具体方式上,围绕人民银行在国库上的职责定位,虽然只是经理还是代理的一字之差,人民银行、财政部以及有关专家学者各执一词,从一审争论到四审,也引起了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综合各方面意见,新预算法仍然维持了国库经理制的规定,这为国库经理与代理之争画上了一个句号。为什么这么改呢?主要加强预算资金支付监督、维护预算资金安全的角度考虑,即使在国库支付制度改革的情况下,也不能削弱央行国库作为第三方的监督制约作用,有必要赋予央行对国库支出业务进行必要审核的权限。因此,新预算法继续维持了原法规定的经理的表述,继续明确央行经理中央国库的法律条款,有利于央行依法履行经理国库职责。值得注意的是,新预算法还对财政专户进行了专门规定。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财政专户是各级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开设的资金账户,用于特定资金的专户存储、专款专用。按照核算管理的资金类型,财政专户主要包括四类:专项支出财政专户(如粮食风险基金等)、社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非税收入收缴财政专户、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赠款财政专户等。由于实践中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省级政府及其财政部门都有权审批财政专户,甚至一些市县也越权开设财政专户,导致财政专户数量众多,大量财政资金以各种形式存在商业银行,脱离国库的有效监督,滋生了“小金库”等腐败问题。社会上要求取消财政专户的声音很大,但考虑到不少财政专户(如社会保险基金账户、非税收入专户)有其现实必要性,新预算法给财政专户的设立留下了空间,并对财政专户的条文从批准设立、专款专用等方面进行了多次从严的修改完善,规定只有法律有明确规定或者经国务院批准的特定专用资金,才可以设立财政专户,并明确要求财政专户收入也要纳入国库管理,这样对财政专户作了最严格的限制,也为健全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奠定了良好的法律基础。(六)法定性支出:“存与废”法定性支出是指法律法规及有关文件规定的预算中必须安排的预算支出项目。目前,主要集中在教育、科技、农业等7个领域,有关法律法规等规定了相关预算支出不低于一定比例或增长幅度。此外,其他一些法规文件也对文化、社保、医疗等领域作出了预算安排的规定。法定支出的积极作用,是体现了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加快发展的预算支持。但在实践中,也出现了固化预算支出结构、分割和肢解预算的完整性、削弱财政宏观调控能力等问题。同时,相关法律对于财政预算安排的规定,也影响到预算法的法律效力。为此,新预算法删除了预算审查和执行中涉及法定支出的规定,同时强调各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编制中,国家确定的各项重点支出,应当在统筹兼顾的原则下,在保证基本公共服务合理需要的前提下,予以优先安排。同时,还规定了在各级人大审查预算草案及预算调整方案时也明确将重点支出和重大投资项目的预算安排是否适当作为重点审查内容。(七)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实与虚”从国外经验看,审查预算是议会的最重要的职责,议会通过对预算的控制实现对政府行为的有效监督。在预算法修改的整个过程中,对于加强人大对预算的审查监督,真正实现通过预算对政府行为的控制与监督,各方面有着强烈的呼声。新预算法在总结近年来各级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实践中反映强烈的问题,主要对人大如何有效行使预算审查监督权作了较具体的规定。一是规定预算草案的细化要求。针对实践中预算过粗、“看不清、弄不懂”等问题,新预算法规定一般公共预算草案应当按照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编制,分别反映预算的支出方向和具体支出用途,按保障功能分类编列到项(类、款、项三级),按经济性质分类编列到款(类、款两级),通过二者结合,全面反映预算支出的全貌。同时,对转移支付支出的编制也提出了明确要求。二是完善预算的初步审查制度。实践中预算审查专业性强,而人大会期有限,针对这一问题,新预算法总结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了预算草案的初步审查制度,明确初步审查的范围包括预算草案、预算调整方案和决算方案,审查机构由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县级人大常委会进行,规定了审查的时限要求等内容。三是明确了预算审查的重点审查内容、预算调整审查的有关程序以及预算执行监督的有关规定。新预算法为深化改革留有空间新预算法的起草和审议,正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全面部署,特别是今年6月中央又专门制定了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新预算法在落实中央有关规定精神的同时,对财政预算改革的顶层设计作了一些衔接性规定,为下一步改革留有法律空间。一、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审核预算的重点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以解决现在预算执行中片面追求预算平衡带来的“顺周期”问题:经济放缓时,税务部门为完成税收任务而造成征收过头税,不利于经济回升;经济过热时,收入任务易于完成而出现“应收不收”,反而助长过热。新预算法规定了预算审查重点从收支平衡、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转变的内容,同时将收入预算由约束性转向预期性,明确各级政府不得向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和单位下达收入指标。这样规定,为年度预算控制方式的深化改革提供了法律依据,从而迎来政府预算管理制度的深刻变革。二是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根据三中全会决定关于“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的要求,新预算法第十二条作出了各级政府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的原则性规定。同时,新预算法确立了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的法律地位,通过基金的调入和调出来调剂预算执行中由于短收、超收导致的预算资金的余缺。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的有关规定有利于实现保障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和前瞻性,也为未来编制中长期财政规划和多年滚动预算提供了依据。三是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根据三中全会决定关于“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的要求,新预算法在附则中对各级政府提出了按年度编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明确要求。政府财务报告作为,全面反映政府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和财政中长期可持续的综合性年度报告,是反映政府财务情况的存量“家底”,将和预算报告相互协调,共同反映政府履行各项职能和资金绩效的情况。新预算法的原则性规定为未来各级政府全面建立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指明了方向。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很多企业都容易面临这样的问题:员工往往在工作过一段时间后,就开始忽略了一些他们认为不重要的工作,因而积极性随之降低,容易造成误工或者达不到团队目标的预期效果。这时候,便需要经理人通过一定的方法提高员工积极性,充分挖掘其工作潜能为公司实现发展。以往,人们对员工积极性的含义缺乏深究,以至于我们所采取的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措施更是无的放矢。其结果是,在千方百计去调动积极性后,真正被调动起来的员工对金钱待遇的执着追求。在分析如何提高&积极性&之前,经理人需要首先明确,应当如何确定&积极性&在公司管理中的正确认识和定义。员工积极性应该指员工主动付出智慧的意愿和行动。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好好反省至今为止的一些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看一看哪些是伤害员工主动付出智慧的制度和做法,以便采取措施和调整政策,改进我们的管理工作。有了正确的定义之后,也就知道该用什么指标来衡量员工积极性了。有以下几种观点,经常被世界经理人网站用户提及。第一,用共同目标构建凝聚力,凝聚力就是生产力。未来在哪里,是每个人时刻思考的问题。当人们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远景奋斗时,他们能忍受目前自己种种不快和逆境,而始终积极。有了一致的目标,项目团队就可以对团队成员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才能确保项目的措施从上之下具体贯彻落实,保证项目内部个体力量与目标方向相同,避免&内耗&现象,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要使员工时刻明白自己应承担的职责。&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是有区别的。大多数的管理者只喜欢向下属明确工作内容,而不明确工作职责。这就容易导致,员工只会把自己当做一个执行者,完成手头工作时缺乏成就感。而良好的沟通能够促动员工为自己的工作职责努力,进而能从工作价值中获得激励。第二,用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形成&融合动力&优秀的经理人能够让每位员工都有此感觉。当员工意识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时,会密切关注企业的发展,愿意保护它,甚至愿意为它付出一切!主人翁意识的培养,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让员工参与讨论。这种做法能激励他们,并且表明你很在乎他们的想法。发动下属参与到讨论中来,能让他们感受到尊重,确认自己的价值。当员工积极性不高的时候,一定是与上级存在某种沟通上的障碍。通过讨论消除障碍,提高员工积极性,不失为一种双赢的做法。安排工作时让员工了解事情的背景和原因。传统上,上级对下级布置任务时只需说明要求,下级必须遵照执行。可是,管理级别高并不意味全能。在任务执行的实际过程中,遇到意外情况,可以尝试让员工提出解决方案。专业技术员工可能提出更加合理化的方案,不同的管理级别也能代表不同范围团体的利益,不同的思考角度。因此,让员工提方案而由项目经理审批绝不意味他领导项目经理。相反,是用他的专业角度弥补项目经理的不足,使决策更加合理化。熏陶员工形成&大局观&。通过培养员工的全局观念,帮助他们了解他们每一步行动产生的多米诺效应。这种思维有助于创造一种氛围,可以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这样做是为了让员工了解自己在公司的今天和未来所起的作用,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经理人用来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方法之一,是让所有的员工都觉得自己是企业的。让员工知道公司是如何运作的,了解自己部门之外的事情。当员工觉得他们很适合自己的工作,他们的工作对公司很重要时,他们会更加出色地工作。让员工了解公司的历史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更多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如果可以的话,告诉他们如何解读公司的年度报告。要想最大限度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就要让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有更多的掌控权。帮助员工建立归属感,尤其是让员工觉得自己是企业的主人,这是关键。
24小时报不停
ST长生11个一字跌停:市值蒸发141.8亿
斗鱼就主播调侃南京大屠杀言论致歉,将清查直播内容
星巴克与阿里巴巴或将合作推出送咖啡服务
日本近铁百货集团宣布入驻京东全球购
华为发布2018年上半年业绩:销售收入3257亿元,同增15%
B 站公告:APP 下架整顿时间从 7 月 26 日到 8 月 25 日
兴牧生物科技获得波奇网千万级股权投资
款多多完成1.6亿元C轮融资,深度赋能珠宝首饰业
“骑电单车”获千万美金A+轮融资,KYMCO Capital领投
Twitter美国内容团队重组,视频仍是战略重点
印度宣布对进口太阳能电池征收25%的保障措施关税
特斯拉尝试Model 3新交付方式:直接送车上门
小米生态链架构调整:成立贵金属、投资部等部门
美窝家装完成A轮融资7000万,正式开启城市扩张
工信部就信息安全问题问询腾讯、携程、爱奇艺等
FF宣布启动整车组装,贾跃亭称提前完成阶段任务
黑莓卷土重来,即将在海外市场发布两款新机
2020年移动支付规模达2万亿美元,苹果支付占比超过50%
搜狐高管解读财报,预计明年二三季度盈利
调查:美国报社编辑部员工人数10年下滑45%
拼多多称正遭受罕见波次网络舆情攻击
法国将全面禁止初中以下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
交通运输部推进信息公开,网约车被纳入“重点公开范围”
阿里巴巴回应“CDR搁置”:条件允许就回来
FF 91首台白车身完成,汉福德工厂已启动整车组装
黄峥发布致员工信:坚持本分,从消费者切身利益开始持续改
特斯拉发周边产品,“冲浪板”全球限量200件
廉价版新iPhone边框将变窄,或优于高价版
腾讯与三星成立合资公司欲联手开发AI设备
法拉第未来宣布完成FF 91白车身,12月向客户交付整车
诺基亚获迄今规模最大5G合同:运营商采购35亿美元设备
「麦淘亲子」完成近千万美元B+轮融资
医联完成10亿元D轮融资,中投中财领投红杉华兴参投
谷歌挖来索尼游戏老兵:或从事Yeti游戏流媒体业务
特斯拉欧洲建厂计划已进入谈判阶段
三星电子第二季度营收523亿美元,同比下滑4.13%
搜狐第二季度营收4.86亿美元 同比增长5%
传亚马逊开发新手机 回应:只是开发App界面原型
B站公告称APP下架整顿时间从7月26日持续到8月25日
IBM、巴克莱、花旗等与外汇结算提供商测试区块链应用商店
秒拍被永久下架?官方回应称正在积极整改
印度或将要求亚马逊、Facebook等在当地存储数据
富士康否认大规模裁员、关闭产线 但存在“汰弱留强”
麦当劳推出”数字货币“MacCoins,给巨无霸汉堡庆生
SpaceX引领新一轮太空竞赛,火箭发射越来越便宜
腾讯否认发币传闻,腾讯区块链不发行数字货币
OPPO拆分子品牌Realm,主打性价比攻占年轻人市场
医美APP更美D1轮融资5000万美元
Slack收购企业内部协作领域的前霸主Hip Chat和Stride
360搜索上线原创图片认证区块链平台“图刻”
支付宝小程序预计本周内全量开放
净资产转负,乐视网再度大跌创出新低
MH370调查报告公布:无法确认客机失联原因
互联网企业100强榜单,BATJ包揽头部位置
阿里最新股权结构曝光:高管和董事合计持股降至9.5%
物联网芯片和平台供应商蜂电完成6000万元A+轮融资,投资方为招商局创投
中国移动将发布一款基础百元机
iMassage垃圾短信纵横,苹果称无法完全屏蔽
微软Surface仙女座曝光,双屏三向视频通话
太阳能无人机明年将正式试飞,可连续飞行一年
共享住宿空间品牌千屿获融资,要将滴滴模式引入酒店行业
福特申请车顶无人机专利,可被用作备用传感器
电信运营商上半年数据出炉,联通4G用户增速放缓
亚马逊正在研发新手机,原型机操作很直观
健身品牌「Shape塑健身」获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要做数据驱动的健康管理平台
传滴滴收购ofo谈判进入尾声 滴滴不予置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才能调动大家唱歌积极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