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社保待遇资格集中认证证是什么意思

各地已全面停止社保待遇资格集中认证_凤凰资讯
各地已全面停止社保待遇资格集中认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各地已全面停止社保待遇资格集中认证 法制网记者 张维 针对全面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集中认证工
原标题:各地已全面停止社保待遇资格集中认证
法制网记者 张维
针对全面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集中认证工作不够人性化的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把全面取消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集中认证作为加强行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创新服务手段,构建以信息比对为主,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与远程认证服务相结合的认证服务模式,“寓认证于无形”,不再要求参保人在规定时段到指定地点进行集中认证,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目前,这项工作已经作出部署,各地都在抓紧组织实施,全面停止了集中认证工作。这是记者从人社部今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大力推进减证便民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游钧说,全面取消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集中认证,是人社部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和“互联网+政务服务”要求的具体举措。
全面取消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集中认证,出台相关便民服务的措施,是人社部近日开始的在全系统广泛深入开展行风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就在7月3日,人社部召开系统行风建设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在全系统全面深入开展行风建设工作,围绕“正行风、树新风,打造群众满意的人社服务”,坚持以思想为引领,以信息化为支撑,抓住清权、减权、晒权、制权四个环节,治痛点、疏堵点,规范标准流程,提高能力素质,考核督查倒逼,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会议明确了今后三年分阶段目标任务和一系列工作举措。
游钧介绍说,今年的重点是提高认识,梳理清单,清理证明,转变作风。明年,重点是推进办理事项标准化信息化,实现“一站式”办理和“一窗通办”。到2020年底,全面实现“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显著提高群众满意度。
“人社工作全部对象涉及到人,大部分工作内容涉及民生,与群众利益紧密相连,社会高度关注。”游钧说。下一步,各级人社部门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开展行风建设,大力推进“减证便民”行动,坚决破除群众办事中的痛点、难点和堵点,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优化服务,让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游钧指出,开展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目的是从制度上保障基金安全、维护全体参保人员合法权益,这也是国际上通行做法。“我们将在进一步强化便民服务各项举措的同时,依法依规严查冒领社会保险待遇的行为,加强风险防控,从源头上堵塞漏洞,切实维护社保基金安全,维护参保人员合法权益。”
尽量不打扰参保人
全面取消集中认证后,采取“寓认证于无形”的方式开展认证,具体是如何操作的?
对此,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主任贾怀斌说:开展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是保障基金安全的重要措施。全面取消集中认证,并不是不要认证了,而是要构建以信息比对为主、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与远程认证服务相结合的认证服务新模式,“寓认证于无形”,尽可能让群众不用跑就完成认证工作。具体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全面开展信息比对认证服务。充分运用人社部门建立的全民参保登记库、持卡人员数据库、就医结算数据库、业务监测数据库等数据资源,按月开展数据比对,分析判断参保人的领取待遇资格。积极与公安、民政、卫生健康等部门开展业务协作,实现与人口管理、殡葬、就医等方面的数据比对,还要与乘坐飞机高铁等实名验证场景的信息共享。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应用,核实参保人员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这项措施可解决大多数人的认证问题。今后,各地不得再要求参保人在规定时间段到指定地点或窗口进行集中认证。
其次,以服务方式开展信息核实。对于信息比对不能确认待遇领取资格的人员,原则上要结合全民参保计划和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等工作,由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通过组织健康体检、文体活动、走访慰问等方式开展认证,对行动不便者要提供上门服务,让认证对象切实感受到服务带来的便捷和尊严。
第三,积极推行异地居住人员远程自助认证。对于异地居住的人员,各地不得要求参保人返回参保地进行认证。通过推广基于互联网的生物特征识别认证、手机APP远程认证等服务渠道,使服务对象就地就近即可完成认证。对在国外(境外)居住人员,我们正在加紧与有关部门进行磋商,尽快改为通过互联网进行视频认证。
以上这些措施的实施,在尽量不打扰参保人的情况下,完成认证工作,做到“寓认证于无形”。
游钧归纳为,“下一步我们将主要通过数据比对、信息共享、大数据分析来解决大部分的认证问题,不能解决的,要以社会化服务、远程互联网认证的方式来解决。”
加强社保基金监管
全面取消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集中认证,是否会增加欺诈、冒领社会保险待遇风险,对此,人社部门是否有防范措施?
对于这一疑问,贾怀斌回应称,全面取消社会保险待遇资格集中认证后,为杜绝可能出现的欺诈、冒领问题,维护基金安全和广大参保人的利益,我们必须加强和完善管理措施,做好“堵后门、断后路”的相关工作,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积极研究制定《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条例》,通过加强法制建设,进一步规范基金管理,也进一步明确参保人的权利和义务。
二是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重点是将基金风险防控的各项措施落实落细,通过信息化手段,防范可能发生的各类欺诈、冒领行为。
三是加大对欺诈冒领行为的打击力度。进一步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相衔接的工作机制,依法惩处违法违规行为。要加强社会监督,集中曝光一批欺诈骗保案件,使骗保冒领违法的理念深入人心,对不法行为产生震慑效应。
四是进一步加强社保领域诚信体系建设。加强与相关部门实施联合惩戒合作,对失信企业及相关人员实施联合惩戒,让失信人员处处受限,为失信行为付出代价。
游钧补充道:“要强化事中、事后的监管手段,通过完善立法、强化信息技术的手段堵住漏洞,让以身试法的人得不偿失。同时,通过加强诚信体系的建设,实施联合惩戒,让违法、失信者处处受限。”
法制网北京7月5日讯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914
播放数:3311
播放数:941
播放数:164357取消领取社保集中认证 开展在线自助认证_股城网
取消领取社保集中认证 开展在线自助认证
发布:股城热点
以前办理社保认证时都需要本人去,而且还要办理各种手续过程很麻烦。如今全面取消领取社保待遇资格集中认证,让群众少跑腿。取消领取社保集中认证,其实是为看开展在线自主认证,只要在微信或支付宝上认证就行,无需再去银行去认证。全面取消领取社保待遇资格集中认证
人社部大力推进“减证便民”行动,全面取消领取社保待遇资格集中认证,完全让群众少了很多的麻烦,真正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7月5日,国家人社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决定全面取消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集中认证。记者从省社保局获悉,我省已于6月底要求全面取消社保待遇资格集中认证。
全面取消领取社保待遇资格集中认证后,将构建以信息比对为主,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与远程认证服务相结合的认证服务模式,“寓认证于无形”,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据省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领取待遇人员和全省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已经实现远程自助认证。通过关注“湖北12333”微信公众号,便可“刷脸”认证。此外,省本级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也可通过“12333”微信平台或支付宝“城市服务”在线认证。咸宁、宜昌等多地已开展了在线自助认证。省人社厅要求,各地经办机构,尚未实现智能认证的,要在8月底之前与省人社厅信息中心进行平台对接。
该负责人表示,将在进一步强化便民服务举措的同时,依法依规严查冒领社会保险待遇的行为,加强风险防控,从源头上堵塞漏洞,切实维护社保基金安全。人社部昨天宣布,全面取消领取社保待遇资格集中认证,不再要求参保人员在规定时间段到指定地点进行认证。据悉,今后社保资格认证主要通过人性化的社会服务方式,如信息比对与远程认证结合,“寓认证于无形”。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有关部门将上门服务。对异地居住人员,还将推行手机APP自主认证等。此消息一公布,迅即获得公众的热烈反响。在一些新闻客户端,跟帖几乎是一边倒地肯定与点赞。在多元的网络世界,对一项政府新政的评价,能获得如此高度一致的认可,确乎不太多见。近年来,围绕社保待遇认证的事,屡被卷入舆论漩涡。前不久,一段湖北九旬老人被家人抬着上三楼认证的视频,在网上广泛传播,还引发对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要生存认证的争议。而对“年审式”的社保集中认证的抱怨,亦常见于网络和自媒体中。随着社会的老龄化,领取社保退休养老金的人愈来愈多。以往那种退休人员每年在规定时间需到社保机构验明正身,“证明自己还活着”的做法,不仅方式简单僵化,更缺乏人性关怀。诸如在异地居住者,年年得往返于居住地和退休地,舟车劳顿不说,还徒增生活成本支出。有些腿脚不便者,现场认证更是桩痛苦的事。有的地方对社保认证还层层加码,如要求领取高龄补贴的长者,每个季度都认证。凡此种种,让本应安度晚年的退休人员不胜烦扰。显然,社保待遇认证不只是程序或工作方式的问题,也关乎退休养老人员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据称,“社保认证”的初衷是为防止老人去世后信息漏报、瞞报,骗领社保养老金。类似事件各地确实存在。因此,从制度上预设防范措施是必要的。但“现场证明自己活着”的监管措施显然落伍了。互联网大数据的运用,以及社交媒体的互动传播,完全可起到相同的“认证”功能。事实上,近年一些地方为提高社保服务水平,也在积极探索远程异地认证联网,有的还变被动认证为主动服务,将社保认证事项交由社区工作人员去做。类似举措既方便了老人,亦增加了认证的真实性。这也说明,只要心中有群众,监管的制度同样能让民众感受到政策的温暖。人社部全面取消社保集中认证的做法,其实值得许多行业借鉴。如银行业同样存在类似问题,一些老人病重,急需钱用,但因密码忘记,非要老人亲临银行方可办理,这让一些家庭深感无奈,只得抬上重病老人到银行。在现代社会,如何创新服务和监管方式,“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是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关键取决于是否真正以民为本。(作者是本报首席评论员)
(责任编辑:解芳璇)
相关阅读:
中国网地产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级重点新闻网站。以引导正确的行业舆论导向为己任,为行业上下游关联企业、相关产业提供一个高效沟通与互动的优质平台。
据媒体报道,北京市近期对外发布了全国首个共有产权养老设施试点情况,该试点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融合一起,为拥有共有产权养老房的老年人提供24小时的养老服务。
房企早八点  中新网客户端7月5日电(记者 李金磊) 近期,“九旬老人社保年审,家人抬着爬上三楼”的新闻引发争议,针对领取社保待遇资格集中认证工作不够人性化的问题,人社部要求,全面取消领取社保待遇资格集中认证,构建以信息比对为主,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与远程认证服务相结合的认证服务模式,“寓认证于无形”,不再要求参保人在规定时段到指定地点进行集中认证,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目前,各地均已抓紧组织实施,全面停止了集中认证工作。
  转自:大众网
   [编辑: 刘晓明]
热门推荐 |人社部:全面取消社保待遇资格集中认证! 这些人有福了阅读http://img.mp.sohu.com/upload/c2a374d2ea86c8b151_th.jpg已经退休和临近退休的朋友都比较清楚,退休后想要每年正常领取养老金,需要在规定的时间段去规定的地点进行“年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养老金资格认证”。
一方面是证明老人还活着,另一方面是防止冒领,之前,各省市出现过不少在老人去世后仍然冒领养老金的事例,给养老保险基金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所以年审还是必要的。
如果不能按期办理认证手续的,社保局将从认证当月起,暂停发放养老金。
但是落后的认证手段给退休人员带来了不少麻烦,前一阵子爆出,一名90岁的老人,因需要回原籍参加社保年审,由家人将坐在轮椅上的他抬进车里,从湖北武汉赶到红安,到达办事单位,又因没有电梯,不得不将老人抬上三楼的办事大厅这样的荒唐事。
再者,现在很多退休老人不一定常住本地,可能是跟着子女外出、照顾孙子孙女、旅游、探亲、游玩等,每年专程往返办理养老金认证也是很麻烦的。
今后这样的情况将彻底终结,人社部于7月5日开新闻发布会称,将全面取消养老金领取资格集中认证工作,不再要求参保人员在规定时间段到指定地点进行认证。
但是,大家要明白,取消养老金集中认证并不是“取消退休人员领取资格认证”,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作为保障养老保险基金安全重要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绝对不是说取消就取消的。
而是,社保机构将利用先进的技术、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方便养老金资格审核的工作,今后怎么认证:
1.主要通过信息比对方式进行认证。
国家各个部门都有相关的数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或将于公安、民政、卫生健康等数据整合起来,实现人口管理、殡葬、就医等方面的数据对比,可以证明这个人还在世。
2.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要上门服务。
3.对于异地居住人员,将推行手机APP自主认证。
4.对于在境外居住的退休人员,目前也正与相关部门磋商,积极推行网上认证。
不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哪里,都可以通过刷脸来认证。只要有相应的技术、有相应的网络就是可以进行的。
你对养老认证还有什么更好的建议,欢迎留言讨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取消社保集中认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