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亮化照明设计这个项目,现在市场的需求量大不大?

对话工程百强 | 景观亮化热潮最多还能火个三五年?EPC 是好事还是坏事?
11月下旬和12月上旬,《阿拉丁· 设计》记者分别走访了北京、合肥两地具有代表性的工程公司。
包括北京良业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豪尔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甲尼国际照明工程有限公司、北京中辰筑合照明工程有限公司、安徽普照照明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安徽派蒙特环境艺术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普罗斯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合肥市辉采照明电子工程有限公司。
同为科教大市,北京与合肥两地的照明工程市场都呈现出了谨慎、保守的特点。
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两地的工程公司又有着怎样的应对策略?面对全国火热的景观照明市场,面对照明行业的巨大变革,他们又抱着怎样的态度?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怎么说!
今天一起对话的是合肥的代表性工程公司!
合肥不像某些城市一样,会对本地企业有一些保护和倾斜政策,它非常开放、公平,对本地企业、外地企业一视同仁, 所以我们本地公司都戏称自己是“没妈的孩子”。
——高科明
安徽省照明行业发展相对落后,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要鼓励扶持本土企业,共同促进行业发展。
整个合肥的亮化市场,本地公司的占比非常小。
我觉得合肥的潜力甚至能够赶上一些稍微弱一点的一线城市。
——戴赫男
安徽省照明市场的环境如何?
安徽省这些年项目其实不少,但体量都不大,而且很多城市都缺乏灯光的整体规划。我觉得还是要有一个灯光的整体规划,在这个框架下各个区再去发挥。合肥今年也开始做规划了,非常欣慰。
安徽省的照明产业在早些年的发展比较滞后,安徽省照明学会也是2014 年才成立的。一直以来照明行业的体量比较小,市场也不太成熟。
这种情况2017 年有了变化,现在各级政府都开始重视灯光了,出现了很多大体量的项目,就连县城都出现了几千万的项目,这在往年是不敢想的。
合肥现在已经在做照明规划了,2017年9月份左右陆续招标。竞争还是蛮激烈的,据说一个项目就有两百多家企业报名。
虽然说每个项目也就三五千万,但是对于非双甲公司来说,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目前已经有五六个项目开标了,虽然报名的人很多,但真正参与的也不到20家。
目前安徽省的市场还是很红火的。
合肥从2009年中博会之后到2016 年,市政府基本上就没有花很大精力去做亮化。直到现在,合肥城市主干道路的灯基本上使用的还全都是钠灯。
不过今年合肥也开始做整体规划了,市领导对这块非常重视,提出要把 这三年作为“合肥城市管理提升年”,照明亮化工程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大板块,占有一定的经济份额,社会关注度也较高。
目前各个区都先做了一两个标段,作为前期样板试点工程,看看老百姓的评价。合肥作为安徽省会城市,做事情还 是比较慎重。
有别于某些城市,一阵风全做了,等做完过后可能会发现很多问题,到时候再回过头进行整改就劳民伤财了,得不偿失。
我感觉安徽省的照明市场跟安徽省在全国的经济地位差不多,属于中游。但是我觉得合肥市的后劲非常大,因为它是科教城市,创新能力还是比较强的;中科院在合肥有分院,它的智能行业也不错。我觉得合肥的潜力甚至能够赶上一些稍微弱一点的一线城市。
本地企业的生存状况如何?
安徽省现在一家双甲企业都没有,可是现在很多市政项目却要求双甲资质,就连两三千万的项目也要双甲,本地企业根本没有参与的机会。
往后申请双甲资质越来越难了,作为目前安徽省唯一一家有设计资质并以照明为主的工程公司,我们还是要努力去申请,争取成为安徽省第一家双甲公司。
另外,合肥不像某些城市一样,会对本地企业有一些保护和倾斜政策,它非常开放、公平,对本地企业、外地企业一视同仁,所以我们本地公司都戏称自己是“没妈的孩子”。
以前合肥实行最低价中标,导致我们好几年不投本地工程,因为投了也没人家低。 现在行业的春天来了,项目多了,合肥的招标机制也改了,只要我们努力,还是有机会的。
当然,前提还是政府要多考虑给本地企业参与机会,比如某些项目其实没有必要设置那么高的门槛。过分保护肯定不行,但连机会都不给肯定有问题!
你搞个很小的项目也要一级公司来做,那二级的公司做什么?三级的公司怎么活?行业的发展需要大家共同的推动,要让一、二、三级的公司都有活干,不能总是逼着它们去外面挂靠。照明行业的发展一定不是光靠那些寡头,而是全行业的发展,百花齐放。
本地公司这几年在合肥基本接不到大项目,外地的大项目也很难参与。
市政项目的招标业绩门槛动不动就设三五千万,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安徽省本土企业业绩超过千万的本就寥寥无几,设置这样一个门槛,根本没有几家本土企业能参与,这样非常不利于本土企业的发展。
本地业务都拿不到,你再想出去外面拿项目就更难了。当然,近期几个项目招标,相关部门在资格条件上也作了一些调整,门槛也降了一点,但总体来说对我们本土企业还是不利的。
目前为止,全国大部分的双甲公司在合肥都有备案,因为合肥几乎没有什么门槛,在招标程序方面也非常规范。
整个合肥的亮化市场,本地公司的占比非常小,早期那些投资比较大的市政项目基本都是外地大公司做的。
当然,我们也欢迎外地公司进来,这也是互相学习的过程。而我们就踏踏实实把自己的项目做好,尽量把每一个都做成精品,然后以做百年老店的理念,把企业打造成行业知名品牌。
设计师必须对标的进行精准的描述,这非常关键。
——高科明
在后期没有经营收益的PPP项目就是一个短命鬼。
其实我觉得亮化很难做PPP,因为项目周期相对来说太短了。
我觉得最大的变革是跨界照明的出现。
——戴赫男
近年来照明行业最突出的变革是什么?
这几年有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全国大部分的大项目基本都被双甲公司垄断了。
但其实并不全都是他们做的,他们也需要跟当地企业合作。这就可能造成责任的划分不明确,使工程质量很难得到保障,并给后期的售后服务带来麻烦。
我觉得最大的变革是跨界照明的出现。
这两年照明设计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趋向于跨界,单纯的照明设计已经无法满足项目的需求了,这对于照明设计师来说真的是很大的挑战。因为跨的专业太多了,做一个灯光雕塑,它要跨界到景观、园林、 互联网、土建、剧本创作……
我刚开始的时候真的有点不适应,想想自己已经做了那么多年的设计,可以说是轻车熟路了,现在却突然不知道从何下手。 但是项目来了,你就必须要去完成它,而且还必须要有说服力,所以我们只能一边学习一边做,必须要跟上发展的趋势。
比如我们现在做灯光秀、水秀,肯定不能用常规的素材,而是要创作剧本、脚本;灯光秀的设备、产品之前都没有接触过,现在也要去搞懂这些东西。
除了本身要去突破之外,还需要整合资源。
面对项目的跨界,无论是照明设计公司也好,设计院也好,单打独斗很难满足市场的需求,整合是大趋势。
怎样看待设计施工一体化模式?
我觉得EPC不是坏事。
对于有设计底线、设计能力强、有工匠精神、追求卓越的单位来说,做EPC肯定是对的,因为它不光效果做得好,也能获得合理的利润。
我觉得设计施工一体化对于景观亮化来说是最好的一种模式。
从我们的经验来看,有很多设计方案经过其他公司施工,结果跟最初的设计效果相差甚远。
如果业主重视设计的话,按照设计单位对项目效果把控的要求来进行招标,这样结果也会好一点。比如合肥今年这几个项目,把握得还是比较好的,施工跟设计紧密结合,最终效果也没有太大偏颇。
其实设计施工一体化项目实施的好坏,关键还是看业主。有的业主怕担责,觉得采用最低价中标就没有腐败。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不仅会影响效果的呈现,还会降低工程质量, 减少项目的运营寿命。
另外,由于景观亮化没有国家验收标准,这也很容易导致低质量的工程出现。
不过我们公司参与的、安徽省照明学会正在组织编制的《安徽省城市景观照明 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目前已经通过省建设厅审批,到时这个规程出来以后,相信对于照明工程质量的提升、照明施工技术的提高将会有明显的帮助。
安徽省设计施工一体化的项目比较少,大部分还是设计、施工分开招标。
其实我觉得分开更好一点,因为一旦设计施工一体化,每个公司都会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现在又缺乏标准来对工程进行评价,可能最后花了很多钱却达不 到想要的效果,也不利于照明行业的健康发展。
所以,首先还是要做好规划设计,把所有的效果和规格参数定下来,给招标提供依据,以及给项目的验收提供标准。
我们也做过EPC项目,我觉得这个模式挺好的。它的优势在于设计、施工能很好地对接,效率更高,后期维护也更好。
如何做好设计?
我一直觉得做好工程必须设计先行,怎么做好设计先行?设计师必须要加强对光的解读。
比如我们要把光打在墙上或一定的空间里,就要考虑需要什么样的角度、色温、 光通量、光效、显指等,要把光数据化、数值化,给出一个范围;
然后在招标过程中,设计师有义务建议业主在标书中对这些重要参数进行精准的描述;要求投标者在投标时提供国家认可的第三方检测报告,进行重要参数的符合性评审,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把控。只要把这些数据明确,实际效果就不会差到哪去。
所以,设计师必须对标的进行精准的描述, 这非常关键。
我希望设计师明白,设计不只是画图,也不只是创意,还要知道怎么样去实现这种创意。
创意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但是一旦确定了设计方案之后,怎么去保证设计的效果,这个过程其实是可以量化的,是可以衡量的。设计师一定要让别人有数据可依,有标准可查、可执行。
有参与 PPP 项目吗?对这种模式怎么看?
我们目前没有接触过PPP项目。
PPP模式有它的道理,但并非什么项目都适合做。
实际上我们现在很多PPP项目都没有明确的赢利模式,还是相当于政府分期付款。类似于景区之类有门票收益的PPP项目,通过灯光能提高人流量、创造直接经济效益的,这种PPP 项目我们才会参与。
我们没参与过PPP项目。
我觉得它就是一个短命鬼。
其实,建筑行业每一阶段都会出现一个新词、新玩法,比如BT、BOT,但基本很快就过气了。照明行业的PPP项目其实就是政府提前消费,最终还是政府买单。
而且很多PPP项目如果用一般流程来做,可能1,000 万就搞定了,做成PPP可能就要5,000 万,后期政府基本上就没有什么话语权了,都是投资方说了算。他们说要把项目做大,政府也没办法,但最后政府还是要买单。所以我觉得这种模式走不长。
目前合肥一个PPP亮化项目都没有,可能是因为这几年合肥房地产快速发展,政府不缺钱。
2017 年年初的时候,深圳一家公司过来跟市领导谈合作,想要把合肥的城市亮化全都打包做成一个PPP项目,承诺前三年不收钱,三年过后政府分期返还。领导当时就没有同意,一是因为政府不缺钱,二是因为目前缺乏监管的手段、评判的标准,政府对这块还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思路。
其实我觉得亮化很难做PPP,因为项目周期相对来说太短了。
国家对电气方面的保修要求是2 年,虽然这只是最基本的硬性指标,但也必然有一定的道理。
一般PPP项目可能要求8年、10 年,甚至15年的周期,但是亮化工程基本没办法维持那么久。有的项目可能就三五年的寿命,这样在一个周期内可能就要重做。道路照明的PPP项目可行性或许更高一点。
我们目前就参与了一个PPP项目,前期设计已经做好了,马上要开始施工。这个项目是一个城市的整体亮化工程,包括城市各大出入口、地标性景点、标志性建筑、公园广场等。项目的运行周期是 10 年,金额有 4 亿多。
利润要根据营运情况分期付款,风险还是挺大的,因为进入运营期以后必须要保证亮灯率达到95% 以上,才能收到运营费。
我觉得 PPP 是个挺好的模式。
特别是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灯光还属于奢侈品,要政府自己投入几千万去做很难。
另外,这种模式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亮化发展。无论从城市的发展来考虑,还是从老百姓的需求来讲,或者对工程公司来说,这种模式是多赢的。
当然了,PPP 项目不能只做成政府的分期付款,还要考虑怎么通过运营让灯光真正创造价值。比如在某些景点设计一些表演性的灯光,一方面能拉动夜间消费,一方面采用收门票的方式来支撑后期的运营,这也是我们方案的亮点之一。
从基础照明安装到城市夜景提升,到极致光环境的打造及城市灯光环境的运营,工程公司在角色转变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面临的困难主要是人才储备赶不上行业发展的需要。现在招人太难了,安徽省内的大学都还没有照明专业。
其实我们也和安徽省的一些大学沟通过,他们分析短期内很难设立照明相关的专业,毕竟体量太小了,学生未来的就业没有保障。虽然我们自己觉得这个行业很好,企业也很多,但对他们来说,照明还是很小的一个专业。
一是设计人才难招。
这其实是一个区域性的问题。合肥这边的人才都跑上海那边去了,毕竟那边发展空间更大,各方面都比较有优势。
二是技术的整合。
鉴于行业跨界的趋势,要实现各专业之间技术的无缝对接是很难的。即使是一线的工程公司,他们可能在互联网应用、软件编程方面也有短板。
比如我要做一个互动装置,怎么用手机进行互动,APP 要怎么开发,都需要专业人才的加入。
所以未来的照明企业不能局限于常规的灯具、硬件开发,如果厂家有实力的话,可以考虑去做灯光互动软件的开发,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很多灯具厂家对光的解读是不到位的,他们在产品册上标的数据可能会误导设计师。
——高科明
我们更希望厂家能专注做好一类产品,把它做精做透。
跟国外相比,很多国内品牌显得过于急功近利,没有从生产 工艺的角度去研发,沉下心来做产品。
——戴赫男
灯光亮化作为建筑、景观的锦上添花,恰到好处就行了,过犹不及。
对于未来灯具的发展有什么建议?
很多灯具厂家对光的解读是不到位的,他们在产品册上标的数据可能会误导设计师。比如有的产品册上会写产品的发光角度是20 度,但实际上灯光是有两个角度的,即垂直角度和水平角度,现在你只标了一个,这就可能对某些经验不足的设计师造成误导。
所以说,厂家和设计师都要对标准化的产品加强对光的解读。
现在很多户外亮化产品都需要定制,可是定制产品常常需要一定的生产周期,这对于工期比较短的项目来说很麻烦。另外,定制产品由于没有完善的市场检验,比较容易出现质量问题。
但是标准化的产品又适应不了设计的需求,这是一个矛盾。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点光源用得那么多,因为它可以做到百变组合。所以我觉得,可组合式的产品将来应该是一个趋势,但是要把适用范围覆盖得很广,实现起来也挺难的。
另外,我希望厂家能做好自己的细分品类,比如有的厂家就做洗墙灯,其他都不做,保证充足的库存,能在短时间内满足工程商的需求。
现在很多项目的工期都非常短,如果中标以后厂家才开始生产,那项目就无法完成了;而如果说中标以后,你能对标准化的产品进行简单的组装加工就能出厂, 这就非常好了。
现在很多厂家什么都想做,产品很杂,其实这样非常不专业。这源于很多厂家对自身的定位不足,就好像一个人一样,这也学,那也学,好像什么都会,最终也只是艺多不精而已。
企业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对自身与市场发展进行准确定位。不患无位,患何以立,最终做到术业有专攻。我们更希望厂家能专注做好一类产品,把它做精做透。
另外,现在建筑与灯具的结合越来越受重视,建筑师为了更好地表达建筑可能会要求在建设的时候就把灯具植入到建筑上面去。这就对灯具的质量和品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灯具的质保期可能要提高到 10 年,甚至 20 年以上。
所以在实施前期选择产品的时候,首先必然会考虑品牌厂商,从而有利于对实施的工程在产品质量上提供可靠的保障。
我有三点建议。
第一,希望灯具在安装固件方面能更接地气,特别是跟幕墙的结合能更紧密。
第二,常规产品能做得更灵活,比如生产一些组装式的灯具,它的灯珠是一样的,但是外壳可以灵活更换,我觉得这样的灯具更能适应未来市场的需求。
第三,国内产品的品质还有待提升。
跟国外相比,很多国内品牌显得过于急功近利,没有从生产工艺 的角度去研发,沉下心来做产品。老外能花 10 年去研发一 种产品,国内的厂家有几个舍得投入三到五年去做这件事? 当然,我们现在的进步已经很大了,但是我们的工艺仍然有提升空间。
行业的前景如何?
未来灯光肯定不会这么铺天盖地去做的,但是灯光以什么样的形式去发展,这是个问题。但无论如何,灯光行业是一定会存在的,而且会越来越好,越做越精细化。未来的机会还很多,就看企业能不能抓住机会了。
现在的景观照明真的是太过了。你有看到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大面积地做景观照明的吗?我在出差时见到某个县城的公共厕所、公交站台都做亮化了!
其实,灯光亮化作为建筑、 景观的锦上添花,恰到好处就行了,过犹不及。
我觉得行业最多还能火个三五年,如果政府不再支持景观照明,行业可能就会遭遇危机。
虽然说做好景观亮化对于城市建设是有好处的,但是我觉得这个收益远远小于投资。而且这个东西不持久,三五年就要更新一次,所以我觉得不划算。
城市首先应该把教育、医疗、公共设施建设好,让老百姓的生活出行有保障,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感觉亮化行业在中国有点过火了。其实,没有必要把所有的城市建筑都照亮,适当做一些标志性建筑就可以了。
国外城市更注重建筑的第一、二层沿街商业照明,还有一些公共空间的灯光,让老百姓感受到氛围的提升,大繁至简,这就可以了。
不过从疯狂到冷静,行业的发展肯定是需要这样一个过程。可能现在全国都去跟风、模仿,但是管理者慢慢也会冷静下来思考,投入这么多人力、物力到底有没有达到相应的效果。
我个人认为,这个热潮也就能持续个两三年吧。
我觉得最多还能火个两年吧,这阵风刮过以后还是会回归常态。现在有点太火了,大到一线城市小到县城都在做,有点不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
以后国家肯定会去计算每年的投入产出比,思考对这方面的投入到底值不值得。但我觉得智慧城市、特色小镇这块未来还是有很大空间的,毕竟这是国家明确的政策导向。
对话工程百强系列文章
来源 | 阿拉丁·设计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调研 | GGII:预计2018年中国景观亮化市场规模将达780亿
景观亮化因其兼具文化艺术体验和功能照明双重优势,逐渐成为城市照明的发展趋势,而LED照明因节能和便于智能管理已经成为了景观亮化的主力。
高工产研LED研究所(GGII)调研数据显示,受益于全球各个国家或地区政策推广支持,景观亮化市场规模不断提高,2017年全球景观亮化市场将达到2750亿元,其中中国市场规模达到680亿元,同比增长将近22%,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景观亮化市场。
2016年以前中国的景观亮化市场主要集中在华南、华北、华东,这三个地区景观亮化市场占据全国市场将近80%的份额,2017年在中西部政府的景观亮化工程纷纷上马、三四线城市商业地产的快速发展以及西部旅游景观亮化市场爆发等因素的作用下,景观亮化市场分布发生巨大变化,国内不少景观亮化工程公司也纷纷开始在中西部布局。
未来随着城镇化进程持续进行,相信未来几年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景观照明市场需求仍将快速增长。尤其是国家在PPP模式上涉及到城市公共照明、旅游景区景观改造以及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上的政策力度还在不断加大、房地产景观照明市场快速发展、高铁沿线城市和旅游文化城市对景观照明重视程度加强,多重利好因素将共同促进景观亮化照明市场需求持续快速增长。GGII预计2018年中国景观亮化市场规模将达到780亿元,增长速度为15%左右。
高工产研LED研究所(GGII)通过对国内主要LED景观亮化企业的实地调查,结合对国内外LED景观亮化行业领军人物的面对面交谈,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本报告的编写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依据。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编制了《2018年中国LED景观亮化行业调研报告》。
本报告对年及未来几年中国LED景观亮化行业规模、出货量、价格、商业模式、重点企业、投资机会及建议、市场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希望通过切切实实地调查,深入研究分析,为投资者、业内人士、证券公司以及想了解LED景观亮化行业的人,提供最准确最具参考价值的LED景观亮化行业数据及调查报告。
【报告售价】:2万元/份(中文)、6000美元/份(英文)
版权说明:本报告版权归高工产研LED研究所(GGII)所有,仅供被授权企业公司内部使用,不得扩散给任何第三方使用。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景观亮化照明概念方案
我的图书馆
景观亮化照明概念方案
景观亮化照明概念方案★& 建筑亮化照明设计原则★& 建筑亮化效果阐述★& 建筑亮化灯具产品布置★& 建筑亮化灯具产品选型★& 景观亮化电气布置和线路控制★& 亮化电气布置图★& 室外部分的亮化照明(道路部分/景点部分/公共设施部分)★& 景观亮化照明及施工概算★& 景观亮化照明施工方案
建筑亮化照明设计原则一、符合项目定位1、。。。。。。首个主题性文化商业街区。2、集餐饮、娱乐、休闲购物、文化之大成,覆盖购物功能、旅游功能、休闲功能、文化功能和聚会功能。3、项目整体定位为顶级商业文化社区,也是长三角地区乃至国内时尚高档商业街区,将着力服务于商务人士和名流雅士。4、由上,该项目总体建筑亮化照明设计原则将依据于项目的总体定位:高档、时尚和文化。二、满足功能要求1、体现项目的整体性,其九幢主体建筑和公共区域的亮化照明设计的和谐。2、满足各单位建筑本身项目定位的需要,或典雅或奔放,或宁静或热烈,真正吻合各项目本身属性,真正服务于其经营。3、营造一个高尚人士能逛能停留能休闲的商业街区,在整体建筑亮化中除满足照明的基本功能外,更好地体现照明的美化功能、造景功能和指示导引功能。三、体现设计风格1、鉴于总体景观设计要素一:讲究品味、时尚和文化的融合。在亮化中采用了较多的新颖照明及方式。2、鉴于总体景观设计要素二:采用少就是多的手法提炼建筑表皮元素运用于景观设计,达到景观??的融合。景观亮化灯具的布置也同样遵循这个原则,对不同的简直业态和不同的表面材质采用不同的灯光、不同的光色和不同的照明方式来加以体现。3、鉴于总体景观设计要素三:质材的选用和布置体现商业气氛,表达一种新锐的生活方式。在景观亮化中结合项目本身特点,塑造商业氛围。4、鉴于总体景观设计要素四:聚传统和新纪元文化的融合。在照明中,营造和谐的光色环境和典雅时尚的照明风格。四、实现科学照明1、保证科学合适的照度:注重实用并结合项目特点,避免过强的照度和耀眼的光色。2、创造夜间和谐的空间:合适的照度,整体照明强度由外到里的递进,引导人流和消费,营造项目整体光色环境的和谐。3、营造典雅时尚的光色:少部分的场所,如5号楼,采用整体暖色调亮化,如9号楼前标志光柱采用七彩变色照明产生绚丽流动的光色,较多场所采用柔和的色调,如蓝色、紫色等,以营造高贵典雅的氛围。4、强化间接照明避免眩光:顶面的轮廓照明,部分立面的内透光照明,均属于间接照明方式,避免眩光营造雅致的夜色环境。5、注重节能环保:较多地运用了新型的LED照明和部分光纤照明,减少运行成本和维护成本,在透光和泛光照明中,选用品牌的光源和电气,以达到同样的目的。五、彰显时尚特色1、对于不同的质材采用不同的照明和照明方式,如对玻璃及幕墙的照明,对石材(阿尔卑斯石灰岩)的照明,对水景的照明,对屋顶的照明,对普通墙面的照明。2、照明方式的合理选用:以间接照明为主,辅助以装饰照明,局部大面采用投光照明和泛光照明。3、新型照明和照明方式的运用:较多地采用了LED照明,部分造景采用了光纤照明,其他采用了金卤灯、钠灯、卤素灯和冷阴极管照明,光源的选择上基本多为节能环保光源。4、照明控制系统的运用:局部可产生多种效果,如在节庆日、活动日加强节日气氛和商业氛围;科学地搭配和运行,有效节约运行费用;可设置多种运行模式,减少长期投入成本,可根据经营或季节需要调节整体氛围,便于操作较少人力成本。
。建筑亮化效果阐述一、项目整体亮化照明效果阐述1、整体感:整体亮化中点光源、线光源和面光源的有机结合。2、空间感3、层次感4、光色的和谐和统一二、主入口。亮化照明效果阐述1、景观灯的配置2、广告照明3、1号楼照明4、5号楼照明5、内道导入照明三、西侧面。亮化照明效果阐述1、西侧面亮化照明的延续性和整体性2、不同立面的照明处理3、照明光色的选择四、东侧面亮化效果阐述1、东侧面亮化的整体处理2、局部区域的亮化处理五、中央景点区域亮化效果阐述1、9号楼前光柱亮化2、9号楼前地下入口的亮化处理3、中央水景的亮化处理 4、中央区域其他景点的亮化处理六、内主通道亮化效果阐述1、内主通道亮化的整体处理2、内主通道亮化的地面处理3、内主通道亮化的立面处理4、内主通道两侧亮化的局部处理七、其他区域亮化效果阐述1、建筑物屋顶轮廓的亮化处理2、建筑物屋顶顶面的亮化处理3、建筑物屋顶平台的亮化处理4、建筑物立面亮化内透光照明的处理5、建筑物局部立面亮化的特别处理6、相关绿化及景点的亮化处理
[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亮化照明 户外照明 什么区别?_百度知道
亮化照明 户外照明 什么区别?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sheastyoung知道合伙人
sheastyoung
采纳数:4208
获赞数:16802
亮化工程又叫城市光彩工程,是指为了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而对商场、旅游景区、街道的人流量多的地方进行灯光亮化 户外照明是用在室外的灯具。例如,公园、广场、马路两边以及户外广告用灯户外照明用灯主要包括:草坪灯、庭院灯、隧道灯、泛光灯、水底灯、路灯、洗墙灯、景观灯,地埋灯等。它的特点:和家居照明相比,他有功率大、亮度强、体积大、使用寿命长、维护成本低等特点以路灯为例:适合场所:公路,立交桥,停车场,体育场,货场,港口,机场及市民休闲广场等。特点:造型美观,具有很强的装饰性,照明面积大,照明效果好,光源集中,光照均匀,眩光小,易于控制,维修。 亮化照明是户外照明的其中一部分
热心网友知道合伙人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亮化照明设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