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安利港澳游安排港澳游不提供旅游合同怎么办,因为要维权,买的东西都高出中国市场价5被之上

667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10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母亲非常想报零团费港澳游而且不签合同,不是正规旅行社,我怎么劝说都不听。该怎么办? - 知乎有问题,上知乎。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发现更大的世界。18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分享邀请回答赞同 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点击切换各地市新闻内容
点击按钮取消订阅
  一分钱不花游香港、澳门?是的。11月下旬,40位菏泽市民参加了一家保险公司组织的港澳游——一个被称为全程赞助(指包吃住、包门票、包路费)的旅游团。始料不及的是,从菏泽火车站踏上行程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  12月8日,家住东明的苏先生来电反映,“7天的行程,购物时间远多于游玩时间,每到一处不是被哄着买东西,就是被强迫购物。我们就像一块肥肉,无论是导游还是商家,都想尽办法朝我们来一刀。”  参加“零团费”旅行团的菏泽游客,在香港、澳门都经历了什么?记者通过采访亲历者,为您揭开“零团费”港澳游背后的猫腻。  买保险,获赠免费港澳游名额  “原来一直不相信免费旅游的事,但真有所谓的‘馅饼’掉下来的时候,自己还是心动了。”苏先生告诉记者,他在东明县一家保险公司投了保险,前段时间,保险业务员通知他,由于他是大客户,可以获得一个免费游港澳的名额。“其实,明明知道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也觉得哪里不妥,可每次询问对方,是不是不用交钱时,他们总是满口承诺,绝对没有强制购物环节。”  11月22日,苏先生和其他39位菏泽市民一同踏上前往珠海的火车,只是保险公司并无工作人员到场。在23个小时的路途中,苏先生他和一些团友闲聊时,发现大家都没有签订旅游合同,也不知道香港方面哪家旅行社负责接待,大家都是带着一些疑惑开始了这段旅程。  (当事人购买的产品)  港澳游,噩梦般的旅程开启  “其实,下了火车登上大巴车的那一刻,无休止的购物模式就启动了。”苏先生说,在香港和澳门期间,导游带他们开始了蜻蜓点水式的旅游,一开始说了很多当地的规矩,大意是香港打车贵、东西贵、规矩和法律与大陆不同;不要乱走,不要乱来,万一掉队了,他们不会等不会找。  随后,大巴车载着他们在星光大道、浅水湾等免费景区停留十几分钟,还吃了一顿很难吃的午饭。  (餐食)  “ 在大巴车上,导游不断讲,你们是购物团,香港本来也没有什么好看的,来了就是购物。你们不花一分钱出来,要清楚自己出了多少钱,做人要感恩,要有良心等。总之,为了强制购物,导游会铺垫很多,比如首饰不要买纯金的,而是要用流行的意大利彩金之类的,接下要带大家去购物的那家珠宝商老板,就是旅行社的赞助商,大家吃的、住的都是珠宝商提供的,每个人进去都要消费,最少要停留两个小时等等。  “由于自己和其他游客都是初次来香港,生怕走失,只得听从导游的安排,列队依次进入珠宝商场。进入珠宝商场有两三道门,第一道是极为普通的玻璃门,没有上锁。当游客全部进入第二道小门时,设有密码的门很快就被锁上。而此时,珠宝卖场里面已经有很多人了,我们进去之后也有很多人陆陆续续进来。从到香港开始,我们无论是吃饭、住宿,无论在哪里都可以看到来来往往的旅游团。”  恶导游:“你们要是不买,就别想走!”  苏先生说,自己和大家全部进入珠宝商场后,服务员便开始介绍所售金银首饰的优势,再让大家进入上面标有“只进不出”字样的第三道门。  进去之后,他们发现里面确实豪华、气派,柜台里的金银首饰全部是所谓的意大利彩金或彩银,还有一些是装饰品,但是价格奇高,一般都在两三千之上。当有游客不想购买时,导游就会露出狰狞的面孔,“你必须买,不分价钱高低,至少要买一样”。“不要以为我对付不了你们,你买也得买,不买也得买,我有的是办法对付你们。”  “由于我们团的消费金额没有达到,一个自称是商场经理的人,给大家开会,态度极其恶劣、嚣张,说大家没有良心,没有道德,要求所有人至少消费两三千元,再怎么样都要买,要是不买晚上就不安排住宿等。无奈之下,一些经不起恐吓的游客开始掏钱购物。已经过近两小时的“磨练”,加上只有买了才能出门,大部分游客只好从命购买,因为自己的身份证还在导游手里,万一不给,就回不了家了。  “ 一位团员对导游说,这些首饰自己家里真不需要,实在不想买。谁知导游听了后,恶狠狠地说,‘你们的费用都是他们赞助的,你们以为真的有人免费请你们来旅游吗?要是不买,你们就别想走!’”  苏先生说,在这家珠宝店内,几乎所有的人都购买了珠宝,只有他坚持没买。而这一举动也让他成为导游的攻击对象:在下一家手表店内,导游当着众人指着苏先生的鼻子说,买了东西的跟我吃饭去,你不买就别吃饭了,就在这里老老实实呆着,什么时候买了再出去。被当众羞辱又脱不了身的苏先生,被迫买了手表等物品,花费了近万元。  保健品店、巧克力店……在香港澳门两天时间,苏先生就被迫先后购买了手表、玉坠、化装品、腰带、蚕丝被、钥匙链、巧克力、泰国香料、药膏等十几种商品,花去3万余元,而他们团最高的一个花去11万元,其余团员花去数千至一两万元不等。而且强制购物并不仅仅发现香港和澳门,在珠海、广州等地逗留期间,他们也被拉去各种购物店,苏先生购买的价值5500元的蚕丝被就是在珠海买的。  回到菏泽后,发出维权倡议书  苏先生告诉记者,回到菏泽后,他们联合起草了维权倡议书,并且纷纷签字,要求有关方面退还大家被强制购物的商品费用,同时也希望广大市民引以为戒,不要再次上当受骗。  苏先生坦言,好不容易平安到家了,本想忍气吞声、以后不去香港就是了,内心却愤懑不已。再说了,如果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就这样纵容他们,让他们继续欺骗、辱骂下一批游客,自己于心何忍?  “所以,我们要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提醒广大市民,只要是去港澳旅游的,不论是哪种方式组织的,不管叫什么名称,都请慎重!只要不花钱或花几百元就能去的,都是购物团, 强迫购物噩梦般的遭遇就会摊到你头上。”苏先生神情凝重地补充道。  “零团费”背后,是强制购物赚高额回扣  “零团费”港澳游背后究竟有怎样的利益链条?业内人士透露内幕:这种超低价、零费用的港澳游其实就是“购物团”,在港澳吃住行的大部分费用都是由当地指定的商场、公司赞助,作为回报,旅行社就要安排游客到这些地方购物,通过多次要求游客购买价格水分超高的商品,来赚取高额回扣及支付游客的旅行支出。  零元游港澳,可能你最终花的钱会超过两万元。而由于这种零团费旅游不签合同,临时组团社大部分都是外省市的无牌无证“黑社”,出现买到假货、被强制消费等纠纷后,游客即使投诉到旅游质监部门,查处难度也很大。  旅游本来是放松休闲娱乐的,从什么时候开始,港澳游变成了购物游?莫要让旅游变了味道,更不要相信天下会掉馅饼的好事。
寻常巷陌中的身边味道
扫一扫下载山东24小时客户端
12:19:08 发布
05:53:06 发布
19:32:26 发布
13:35:17 发布
08:03:19 发布老人港澳游猝死被指曾遭强制购物 旅行社:不担责
老人港澳游猝死被指曾遭强制购物  旅行社:不担责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日,江苏常州一名74岁的老人在香港参加低价团旅游途中猝死的消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值得注意的是,死前曾表示过自己身体不适,但他仍被强制要求进入商店购物。老人的家属认为,这就是导致悲剧发生的主要原因。那么老人的意外猝死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这个低价旅游团背后是否真的是个骗局?
图源于:现代快报
老人身体不适提出休息 导游:必须下车,不能少一个人
今年4月份,74岁的常州市民吕某与妻子及另外4名亲属一起,与北京通达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常州分公司签订旅游合同,参加该公司组织的9天8地旅行团。旅行团团费998元/人。4月11号,吕某及亲属一行6人跟团从常州出发,开始9日游的旅程。
令他们没想到的是,这次旅行的购物行程远远超过了景点游览。每次购物所有人都被要求下车进店,进店后店门就关上,不买东西或者不到一定的时间,店门是不开的。吕某的儿媳妇陈女士表示,13号全程是在四个购物店里面关着,从这个购物店赶到另一个购物点,没有任何一个游玩,在香港免税商场一个半小时,香港珠宝展示中心两个小时,香港名表店两个小时,香港百货商场一个半小时,下午6点45从香港乘轮渡到澳门,晚间住在澳门,第二天在澳门玩了半个小时以后就是集中购物,澳门珠宝店两个小时,澳门手信店两个小时。
4月15日早上6点半,旅行团就来到珠海的一家丝绸店和一家乳胶店,导游规定所有人必须下车,在两个店完成5小时的购物后才能重新回到车上。吕某的儿媳妇陈女士说,就在丝绸店里,老人吕某感觉体力不支,希望留在车上,被导游拒绝。陈女士说,“在珠海丝绸店门口,老头跟老太讲的吃不消,累得我不下去了,老太就去跟导游商量了,我们老先生吃不消了,能不能不下去。导游一口拒绝所有的人,要求必须下车,这个全团的人都能作证”。
常州某中学退休教师冯女士也是此次旅行团的成员之一,她告诉记者,参团的有30多人,平均年龄在70岁以上,每次购物所有人都被要求下车进店,进店后店门就关上。吕某儿媳妇的说法获得了冯女士的证实:
记者:吕先生夫妇有没有向导游提出身体不舒服想休息不要购物?
冯女士:提的提的,车上其他人也听到的。我们也帮助说的,让他休息休息,我们感觉太累了,真的很累很累的。
记者:提出来导游怎么回应的?
冯女士:导游说我们数人的,不能少一个人,不能停留在车上。
旅行社:任何地点都可猝死,不担责
在进入第八个购物景点也就是乳胶店前,吕某的妻子再次恳求导游,希望把吕某留在车上,但最终遭到了回绝。4月16日凌晨5点半,在广州到桂林的火车上,吕某突然昏迷倒下,后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医院开具了死亡证明,心源性猝死。吕某的儿媳妇陈女士认为,老人因体力不支两次提出休息被拒绝,旅行社对老人的猝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北京通达国际旅行社公司的副总经理赵蓓莉却认为,旅行社没有任何责任。
赵蓓莉表示,吕先生的死亡病因是心源性猝死,是心脏病导致的突然死亡,可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年龄段都有可能发生,所以心源性猝死与本次旅游是没有任何关系,更与购物没有直接的关系,旅行社是不承担任何责任的。赵蓓莉同时对导游强制购物和拒绝老人提出的休息要求进行了否认。她说,整个团队将近30个客人,因为所有的旅程是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来做,并没有超出约定购物的时间,导游强制购物绝对不成立的。如果客人真的跟我们导游提出是因为身体不适,我们肯定会酌情处理的。
对此,旅客冯女士反驳道:“逼着我们购物买东西,每个人心情能好吗?逼得没办法买点,我们就稍微买了一点,但还不满意。我们都是七十岁以上的人,没有购物,说我们、骂我们:‘带你们出来那点钱够吗?还要住宿,还要供应你们吃,还要供应你们怎么怎么。”
旅行社被指超范围经营、不合理低价游 有关部门全力跟进
吕某的儿媳妇陈女士说,这一趟旅游全程不含门票、食宿等费用,仅火车票、轮渡费就已达1225元,但是这样的旅行团团费却只要998元一个人。她认为,北京通达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常州分公司存在导游不具备领队资格,还存在超范围经营、不合理低价游、诱导强迫游客购物的问题。北京通达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方面副总经理赵蓓莉表示,陈女士投诉的第一条确实存在,其他指责纯属子虚乌有。导游领队自己没有在网上做个备注,确实是我们的错误。整个行程有购物点,可能在报名的时候旅行社已经充分告知了,我们也在合同中约定好的,个人在出发前已经明确知道行程中会有购物,客人在旅游公司签订合同时,所交的款项是肯定高于这个价格的,是不存在是一个低价游的说法。
目前陈女士向常州市旅游监察支队进行了投诉举报,要求北京通达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赔偿丧葬费死亡费以及精神损害慰问金,共计80万元。常州市旅游监察支队支队长恽旭峰表示,我们会全力跟进这个事情,一方面对他提出另外三条违规行为进行取证审理,另外一个会积极帮助家属民事赔偿进行积极沟通协调。
针对老年人的低加油事件频发,亟待监管部门重视
如今,很多老年人对低价购物团比较警惕,因此除了传统旅游产品外,旅行社会将其包装成一些文化交流、比赛活动,看起来很高大上。旅游团到达目的地后,进店购物是旅行社主要的利润来源。旅游业内人士沈女士介绍,遇到一个消费能力强的旅游团,旅行社会跟商家按照购物分成的方式结算。如果消费能力一般或者比较差,旅行社选择按进店人数结算。在行话里,前者叫做‘赌店’,后者叫做‘包头’。赌店的提成十分可观,最高的甚至可以达到旅行团到店实际消费额的80%。
沈女士:有些游客贪图便宜嘛,旅行车开到那里,他也不是个活菩萨,他总归要盈利的,最终说到底,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选择低价游同时也选择了风险。如果这种低价出去的话,旅行社费用是亏的。它要通过让你进购物店来弥补一下,达到盈利的目的。
沈女士介绍,除此之外,为了提高消费成功率,在旅游团中,有时候还会有一些托儿。旅行社会让托多买一些东西,带动别人消费。等到旅游结束后,再主动帮他办理退款,并赠送一些小礼品。沈女士提醒消费者,在选择旅游团的时候不要只看价格,重点还是在质量上。
早在2015年国家就出台意见,列出了“不合理低价”的5种行为,并公布了相应的处罚标准。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样的界定标准在实际中很难执行。旅游业内人士认为,“全国重点城市热点旅游线路价格参考平台”的指导价与实际市场存在脱节,由于很多价格都处于波动装填,指导价里包含的景点、交通等费用相对僵化。
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治理之下,低价港澳游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针对老年人的低价游似乎依然猖獗。近日,有媒体报道,一些河南的老人也同样遭遇了相似的状况,他们仅花费380元报名参加了某低价香港旅游团,组织者表示不会强迫购物,但到香港后,地接导游在珠宝店不但要求购物,还骂骂咧咧出语伤人,说“河南人出来要花点钱,要给河南人挣点光”,这些老人因为不愿购物,而被关在购物点几小时。
子女有没有时间陪游,老年人结伴出行,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健康状况都更需要被关注,低价游带来的风险和危害也更高。针对老年人的低价游事件频频被曝光,旅游监管部门应当对此引起重视,进一步出台措施进行严厉打击。中国之声在这里也给各位听众朋友提个醒,多关心一下父母的出游计划,防止他们因为贪图小便宜而吃了大亏。
来源:环球网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680元的港澳四日“纯玩团”不买东西不让走
有游客花了近五万元
又是一年暑假时,旅游再迎高峰期。各旅行社在此时纷纷推出名目繁多的旅游套餐,其中不乏一些看似价格极低的低价游甚至是“零元游”。这些所谓的低价游真的是物美价廉吗?游客低价游的过程中,是否还会遇到暗藏的消费陷阱?游客该如何避开这些布有雷区的低价游?
■廖木兴/图
工作人员半夜送协议
三天“纯玩团”只要680元
广州消费者汪先生想趁着嫂子从东北来到广州之际,夫妻俩陪嫂子一同去香港和澳门旅游一圈。他通过一张海报中的联系方式联系上“中国国际旅行社”。该旅行社工作人员晚上12时登门带去了协议。汪先生没有细看协议内容。从海报内容中,他得知对方公司推出了一个“港澳三天精华游”的旅游套餐。
这个套餐下又有两个选择,豪华团380元,纯玩团680元。汪先生选择了后者,他告诉记者:“我也不想去购物,他告诉我680元的套餐就是纯玩,不会有购物。”6月28日,一行三人就踏上了旅途。
保安把守商店唯一出入口
买完东西才能从商店里出去
到了香港后的第二天,这个“纯玩团”就开始暴露其本质了。汪先生一行人被带到了一家彩金店,并被导游告知要购物。
汪先生向记者讲述了当时的经过:“带到彩金店后,有销售员推销,导游跟我们说‘不买就不让走了’。”汪先生还注意到,“彩金店的门被关了,门口有人把守。”
起初,他执意不购物。“我本来报的就是纯玩团,这些东西我不需要啊。后来另一个人来跟我好好说话,我心想算了,就买了一个1000多元的小吊坠。”
新快报记者同时采访了另两名也在此团中的游客。一名女性游客姓王,东北人,和其母亲一起参团。她参团的价格更低,每个人550元。“我头一回抱团旅游,不知道这当中会发生什么。”
她告诉记者,进彩金店的时候,导游告诉他们,就呆两个小时。“结果都3个小时了,因为还有人没有购物,所以大家都没有离开。”见僵持不下,身边还有个老母亲,她挑了一个觉得自己能用得上的——一枚钻戒,总共12000多元。
另一名男性游客,山西太原人,姓郝,在广州报名了这个旅行团。他是这个团中两个没有消费中的一个。由于他没有消费,该团在彩金店中愣是呆了接近4个小时。郝先生告诉记者,“我脾气比较倔,我跟他们说,我知道你们这当中的利益,但别让我买。”
上述王女士告诉记者,从彩金店出来后,导游和同团的游客说,“他单身,没有钱,大家都帮助他,不然谁都走不了。”
另一名没有消费的是一名女性,王女士告诉记者,导游告诉他们要购物才能走后,那名女性当场严厉拒绝。“后来,她被导游带到了门外,之后的行程中就没见过她了。”
当天,旅行团还被带到多个购物点进行消费,其中包括一家巧克力店。“旅游团中有老人家,还有患有糖尿病的,怎么能吃巧克力?”王女士告诉记者,这时大家都有一些气愤,几乎所有人都没有买巧克力。
7月1日,旅游团来到澳门。游客再次被关在一家商家里,被要求购物,商店里可销售的商品包括化妆品、药品等。上述汪先生向记者展示了他在现场拍摄的一段视频,视频内容中有身着制服的人员在门口站岗,门是关闭状态。汪先生告诉记者:“这个保安把守商店唯一出入口,之前的购物店都是这样,只有大家买完东西才能从店里出去。”
6月30日,游客被带到澳门的一家商店内,门口有制服人员把守。(视频由受访者提供)
行程中很多服务都缩水
进赌场都要收费200元
汪先生向记者提供了他与旅行社签订的旅游合同。合同中的“特别说明”一栏明确讲明了“吃住景点门票全包”。但实际上,旅游过程中,汪先生还是花了额外的钱。
首先,上述受访者都认为,从香港往澳门的过关费不应该由游客来承担。郝先生认为,当初说好的行程中不会有其它费用。“在将要过关的时候,导游在车上向每个人收取了200元,不交就下车。”
再者,旅游团来到澳门的威尼斯人赌场时,导游向团内游客又收取了200元。郝先生表示不服,“说好景点全包的,怎么又要收钱”。郝先生回忆,“那个导游说,广州那边没有把这笔钱给我们,你们可以先交了之后,再向广州那边申请退款。”
郝先生转头问广州这边起先对接的旅行社工作人员,得到的回复是“我们这边没收,再说,你也可以不进威尼斯。”
除了旅游过程中增加的额外费用,郝先生表示,一日三餐变成了一日两餐。“导游告诉我们,早餐和午餐合并。还有早上的餐点只有一个面包和一瓶乳酸菌饮料。面包不大,吃不饱。”
按照行程,旅游的第三天,旅游团应该在澳门入住酒店。郝先生说,当天旅游团就被送回到珠海市,此后又在乳胶产品店、纺织用品店、玉石店进行了购物。在这期间,游客在一间摆满凳子的房间里,听工作人员讲解如何挑选相关产品等内容。用王女士的话说,她感觉“进了传销一样”。
郝先生统计梳理了预定的行程和实际的行程,预计能游玩25个景点,但实际上只去到了16个景点。
导游所作所为等于“强制消费”
一名游客昨天已报警
王女士的第一次组团出行遇到了连环糟心事,让她感觉“水还是太深”。在这一趟旅游的过程中,她和其母亲只用了1100元报团,结果旅游结束后却总共花了47000多元用来购物。
汪先生在报团的时候,刻意没有挑选380元的“豪华套餐”,而是挑了更贵的“纯玩团”。但旅游过程中,他向团内其他游客了解到,“那些交380元的人和我的安排是一模一样的。”他还遇到一件让他感觉哭笑不得的事。“导游告诉我身上不能携带过多的烟,我将一条烟交给了导游,导游说过后还给他。当我回到家里,打电话问起这件事情的时候,他跟我说‘烟被我抽完了’。”
郝先生事后向旅行社索要发票,结果迟迟等不到对方回复。他认为,虽然自己没有在旅游过程中消费,但是导游的一系列作为,让他感觉到就是在“强制消费”。“不消费不让走,这不是强制消费是什么?很多人都是听到这些话才消费的。”昨日,郝先生告诉记者,他已经拨打110向广州警方报了案。
游客报团的时候,明明选择的是纯玩团,为何旅游过程还有购物环节?到底是谁在操作低价游?
来自广州的汪先生、太原的郝先生和长春的王女士于6月28日在广州参加了一个港澳游,报团价格为680元。此三名消费者均反映,在旅游过程中,导游将游客带到购物点进行“强制消费”。同时,原本定好的旅游线路被频繁更改,缩水严重。
看是“中国国际旅行社”
感觉“国内已经没有比这更大的旅行社了”
昨日,记者在广州白云区见到汪先生,他向记者展示了出游前和旅游经营方签订的旅游合同。细观这份合同,他发现这当中有不对的地方。最让他不解的是,为什么作为乙方的“中国国际旅行社”的公章盖在了他甲方的位置。
“当时我就提出过这个问题,对方说都这样盖。”汪先生告诉记者,他是在乘坐地铁的时候在座位上发现了这份传单。传单上“中国国际旅行社”的字眼异常显眼。他认为,“这名字看上去国内已经没有比这更大的旅行社了。”于是他没有怀疑这家旅行社是否不正常。
郝先生也是通过传单了解到旅游经营方,他得知对方是“康辉旅游”的。双方互加了微信好友,对方给他发来一个旅游线路的链接。郝先生参加此次旅游并没有签订合同。昨日,他以另一个身份再次联系那名工作人员,并向对方要到了报团需要签订的合同。这份合同中已经盖有公司公章,名为“广东康辉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王女士的此次出游也没有签订合同。她提供的一份《出团通知书》提到“此通知书只针对参加广东国际旅行社的旅游团有效”。
上述内容提到了三个不同名字的旅行社,听起来很正规,让人感觉规模不小。可事实上真是如此吗?
■“中国国际旅行社”与游客所签的合同。
四天680元不强制购物
不要购物少一天却要2000元
昨日,新快报记者拨通了汪先生此前参团的联系人,在传单中这是“中国国际旅行社”的座机电话。电话中,一名男性提出可以派业务员上门签协议。在记者的再三要求下,对方答应记者可以去门店看一看,地址位于广州市汽车客运站二楼售票厅旁。
到达现场后,记者发现该门店并没有“中国国际旅行社”相关字眼,却是“旅行大管家”。一名女性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上述三名消费者参加的港澳游套餐,在旅游线路中是包含了部分购物景点的。该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680块的港澳4天3夜游不会有强制购物,进门店呆一下就好”。
■“中国国际旅行社”的线下门店,并没有“中国国际旅行社”相关字眼,而是“旅行大管家”。
新快报记者问,我不要第二天的购物游,让我自己去玩,多少钱?她答道:“这样得要2000元至2500元。”
新快报记者并未在该门店看到有悬挂出旅游经营方面的资质证书。该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这里是旅游集散中心,国旅和康辉的团都从我们这里发。”
巧的是,在广州市汽车客运站马路对面,广东省汽车客运站内恰好有一个广州旅游集散中心(流花地区)。记者向该中心负责人薛思超了解到,流花地区只有一个官方的旅游集散中心,在省站内,对面那个并不是。
向正规旅行社求证
被告知游客遇到的都是“李鬼”
昨日,记者联系上中国国旅广东公司市场营销部副总经理邝颖君。她在看完汪先生提供的旅游合同及传单后表示,汪先生报的团不是中国国旅广东公司的旅行团。
新快报记者在“广东省旅游政务网”上的“旅行社”查询中以“中国国际旅行社”和“广东国际旅行社”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结果均为“暂无数据”。
新快报记者拨打了广州康辉的客服热线,将郝先生的遭遇告诉了对方。该公司客服告诉记者:“我们不会派发传单,那个是假的。”至于郝先生提到的“广东康辉”,该公司客服表示,广州康辉从2003年就把名字从“广东康辉”改成了“广州康辉”。该客服也道出了无奈,“我们也没有办法,毕竟人家是广东康辉,不是我们广州康辉。”
此前,与郝先生联系的“广东康辉”的工作人员提供的微信文章系由一个名为“康辉旅游之穗旅”的微信订阅号编发。新快报记者点开该账号信息,发现该账号主体为个人,属地河南。
低价游市场陷阱多
广东省消委会发布消费提示
一是选择有资质的旅行社。选择参团旅游的旅游者要留意旅行社的资质,注意查看“一照”“一证”,即《工商营业执照》和《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出国、出境、赴台旅游应查看旅行社是否有出境游和赴台游资质。切莫选择无旅行社业务经营资质的单位和个人,对通过微信、俱乐部等组团旅游形式要提高警惕,慎重选择,避免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增加维权难度。
二是行前查阅诚信旅游指导价,理性消费。按照相关规定,旅游产品价格低于当地旅游部门或旅游行业协会公布的诚信旅游指导价30%以上,即为不合理低价游。游客要当心“零团费”“旅游赠券”等低价团,做到理性消费。
三是签订旅游合同。游客务必要与旅行社签订旅游合同,明确约定行程时间、团费、包含项目、内容、服务标准、购物点数量及时间、是否同意转拼团、违约责任及纠纷处理方式等。
四是保留相关发票。保留好旅行社、商家开具的发票,发票应标明购买商品名称、数量、单价,并加盖发票专用章或财务章,以备退货、投诉之用。
在旅游过程中出现服务质量问题,应保留相关票据、语音证据、图片等证据材料,及时与组团社联系,反映情况,提出要求,维护自身权益。在维护权益的过程中,要注意沉着冷静,积极协调,避免激烈冲突招来风险,导致身心受损。特别老年人消费者要避免言行过激引发身体不适。若协商不成功,则可以及时向旅游监管部门或消委会投诉。
■新快报记者 代国辉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利港澳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