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怎么艾特好友里艾特别人,他会收到什么样的提醒?我的好友点赞和评论他会收到提醒吗?(不是共友的情况)

原标题:“妈妈死了,求求你们给我1万个赞可以吗”——被网络毁掉的小孩

在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不少孩子都能通过手机、电脑,轻易的接触复杂的互联网,有人说,这是时代的进步,孩子们可以利用网络开阔见识,这是以前的孩子想都不敢想的高科技!

但小编要说,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小朋友,正在被互联网不好的一刃残害着,并不是危言耸听……

比如前阵子被封的抖音大V——温婉,因为一个短视频一夜爆红,但被扒出其小小年纪离家出走、辍学、私生活混乱等诸多问题。

而许多小朋友,却在其影响下,连价值观和人生观都发生了改变,这类反面的榜样,荼毒太深了啊!

再说说更让人难以接受的一些事:

一名女童对着屏幕哭诉,下方的文字写着:“妈妈被车撞死了,去医院晚了。”

更让人难过的是,在这个视频之后,网上居然还出现了,很多孩子的模仿视频:妈妈死了,求求你们,就给我一万个赞可以吗

初看到这个消息,小编真的震惊了!不论真假,母亲去世都不是一件可以拿到网上,让众人围观并乞求点赞的事情。孩子们这样的行为,唉……

而对于此事,大部分网友都持一样的态度,纷纷留言表示:不能接受

为了引起网络上陌生人的关注

想方设法的“出格”,让你不敢信!

浓妆艳抹,故作成熟性感

“看到她对着手机抛媚眼,扭来扭去,我都震惊了。”

黄女士回想起前几天的一幕,还有些不可思议。那天她下班早,回家时意外发现9岁女儿小雪(化名)化起浓妆,像变了一个人,对着手机故作扭捏。

仔细一问,原来小雪正在学抖音上一个视频。她嘴巴上涂着口红,翘着兰花指,跟着手机里略显沧桑的男声,不时做出举杯饮酒或娇弱行礼的动作。

小雪称,这是最近比较火的一个短视频,她苦练了整整一个下午。“那些成人化的动作,衬着稚嫩的脸庞,看起来特别违和。”黄女士说。

小雪早期大多是在嘟嘴卖萌,画面也很生活化,有时甚至就是穿着睡衣录制; 后来就越来越注重形象,明显在穿着打扮上更成熟。

林女士13岁的女儿小曼(化名)读初一,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

小曼迷上抖音后,林女士也没有多加干涉,直到有一次,她无意间听到女儿房间里传出异响,用备用钥匙打开门,震惊的发现,女儿只穿着内衣,在镜头前扭来扭的说:小哥哥们,看这里哦。

更可怕的是,女儿手上还拿着一个男性形状的性用品,动作不可描述。

林曼扯掉了线,女儿还没有从那种状态中过来,一脸的迷离,混沌。

原来小曼经“朋友”指点,在抖音上自拍这样的视频,用来增加人气,满足一些人变态的恋童心理。

在网络上,为了博得关注和点赞,孩子们越来越渴望变得“成人化”。

有的抹口红画眉毛,浓妆艳抹标新立异;

有的扮可爱撒娇,矫揉造作的声音和表情,有着与稚嫩脸庞不符合的差异

有的配合着视频里或悲伤或沧桑的歌词对口型,一副为情所伤的样子:

“你有你的男朋友,我做我的单身狗,不是找不到,而是不想要”“我已经爱上你,渴望着在一起,可是我们的差距,有很大的距离……”

还有的直接扮可怜,举着“我要一万粉”的纸牌,视频下方则写着:“如果你关注我就会有10个粉丝,因为我有10个号,每个号都会关注你。”

10岁女孩狂加30多个群

暑假期间刘女士发现,10岁女儿悦悦(化名)通过抖音等APP的导流,迷上了网聊,陆续进入30多个微信和QQ群。

这30多群五花八门:红包群、兼职群、打字群、唱歌聊天群……

每个群少则二三十人,多则近百人,有不少是悦悦的同龄人。

“她说是扫抖音视频里的二维码加的群,一开始只是为了和抖友多联系,方便互相关注和点赞。之后,又被一些抖友拉入了一些红包群、兼职群等,对方说可以顺便赚点零花钱。”

不少群在进入之前,要交一元到几元不等的群费,进入后还要按规则发红包。在一些兼职、打字群,一般都要求加入者在做任务前,先交几十元左右的保证金。

何女士发现女儿微信给他人转账40元。询问才知道,一个抖友在群里推荐一个聊天的APP,声称只要交40元会费,聊天都可以赚钱。

但何女士看到,这些截屏内容很有暗示和挑逗性,都是“哥哥”“妹妹”“睡不着”等字眼。

“史莱姆视频0.1元一个、假吃0.5元一个、吃播0.5元一个、男生女生头像各0.5元一个、壁纸0.5元一个、动态壁纸1元一个……要买的话可以加我或者合作伙伴可儿。”

这是11岁女孩琪琪(化名)在抖音上发布的“广告”。

这是我找‘妈咪’(粉丝较多、愿意收徒的一种抖友)买的。”琪琪玩抖音有大半年了,虽然也发了一些视频上去,但是涨粉不多,点赞人数有限。她看到一些粉丝比她多的抖音号,声称可以收徒弟并能帮忙涨粉,她就扫进去加了。

一开始,琪琪加的“妈咪”叫可儿,推荐她买那种“6元快刷粉丝1000”的服务。后来嫌又建议她买一些视频吸引粉丝。

买的视频发出后,琪琪的粉丝每天都在涨,也获得了一些点赞。“妈咪”又告诉她,可以发广告卖这些小视频,里面涉及的产品也可以卖,每卖出去10元钱,就可以给她提成1元。

11岁女孩慧慧(化名)抖音下方的介绍就写着“师傅”“妈咪”。

慧慧得意地介绍,师傅收徒是有要求的,比如所有的视频都要艾特对方,用户名要改成“某某的徒弟”。

记者通过慧慧的抖音号往上搜索,发现师傅的上面还有师傅,搜了十几层也找不到源头。

有的师傅有一二十个徒弟,徒弟都会按师傅的指引,购买各类视频发在自己的抖音号上,在艾特他人的过程中不仅形成了二次传播,也会吸纳一些感兴趣的同龄人加入和关注,最终建群固定销售

记者试图加入这些群时,发现有的群设置了一些非主流的问题,直接将一些成年人用户拒之门外,有的则直接注明“只有00后才能入群”。

李女士10岁的女儿梦梦(化名)一有空就手舞足蹈,说是在练最近流行的一种手指舞,要录成短视频发到网上去。

“就跟着了魔一样,一听到音乐就把两只手举起来,一会比个心形,一会双手交叉。”

虽然知道这种手指舞的练习,可以让十指更灵活,有利于大脑开发,但当这种练习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李女士还是感觉女儿太过于投入了。

除了在手机上跟着一些慢镜头学动作,梦梦有时在大街上听到相关音乐,都会条件反射地做起动作。

而梦梦真正的关注点只在于自己涨了多少粉,又获得多少赞。

当李女士试图跟她沟通,加这么多粉丝没有用时,梦梦摆出了不合作的态度,认为她不能理解自己。

除了练习手指舞,梦梦的一部分休息时间也交给了“抖友”。她认真地回复每一条留言,并和抖友进行了互动。

很多孩子在录制短视频的时候,并没有注意到周围的环境

之前一段小学生在抖音上“直播”妈妈洗澡的视频,在网络上得到了疯传。

视频里,一位小女孩在抖音前摇头晃脑的哼歌,做着各种可爱的表情。然而,她并没有意识到,她身后妈妈洗澡的全部过程也被录了下来。

这段视频仅在手机百度上,播放量就高达89万次;而这庞大传播数给当事人带来的伤害,无疑是巨大的。

但这件事情仅仅过去了几天,又有一位小女孩在抖音直播的视频“被走红”。这次是女孩自己在玩游戏,手里拿着筷子跟着音乐在不停舞动。

然而,小女孩的妈妈正在边上换衣服,换衣服的过程就这样不知不觉的被录了下来。

女孩玩到最后才发现有不对劲的地方,但视频已经上传上去了,这个时候她露出了惊恐的表情。

某平台的用户发布短视频显示,不少用户为6岁到10多岁的中小学生,其中女孩又明显多于男孩。有的孩子发视频的频率非常高,最多的一天可以发十几个。

对于孩子来说,在短视频上发现很多同龄人都有很多粉丝,每次表演一段都会有很多很多的赞,这无异于给了孩子们一个暗示:我也能成为和他们一样的人。

越来越多的孩子注册了各种社交账号,费尽心思的表演,学化妆,学抽烟,只为了多几个粉丝多几个赞。

而视频下面的网友评论,也会对孩子产生心理影响。

前不久看到一个孩子发的视频,大概内容是:

“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骂我,说真的,你们有些话真的挺伤人的,要是不行的话,大不了我以后就不更新了呗,反正你们也打不到我。”

他所有的视频,基本都是一个十岁多的小男孩,装娘娘腔,喜欢恶搞,说一些搞笑的话。结果遭来很多人的谩骂:

人言可畏。这样的人身攻击,不知道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什么样的伤害?孩子会怎么认识这个世界?

现在的孩子们聚会,通常都会掏出手机,然后几个小脑袋凑在一起看视频。有的还会告诉家长,班上谁谁已经有多少多少粉丝了……一脸羡慕。

试想,当孩子们的大脑长期被这些所占领,一个爱浮华、爱奢靡、爱及时行乐,不自律、不喜欢学习、不喜欢思考的孩子,会有什么样的未来?

他们的人生,真的会从此废掉!

每一个沉溺于网络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类似的家长

每一个沉迷网络的孩子背后,往往也有一个沉迷网络的家长

孩子是一张白纸,最后会书写成怎样的画卷,往往取决于家长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小朋友最至关重要的亲子关系建立培养期间,大部份家长是如何做的呢?

爸爸每晚吃鸡?妈妈周末刷剧?

还是一聚餐就是喝酒K歌,一回家就剩葛优躺?

是一起看电视的陪伴,是一起刷视频的陪伴?

这些美其名曰的“陪伴”,实质上不过是大部份家长偷懒,用自己想要的方式去替代了真正意义上的“陪伴”。

家长的以身作则在孩子教育中尤其重要,成日抱着手机不放,让自制力和辨别力更低的孩子无意中有样学样,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他们不要沉迷于虚拟世界呢?

关上电视,合上手机,一起出去走走,一起去图书馆坐坐,用心将孩子包围。

孩子的教育不能重来,你的陪伴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来源:楚天都市报、长沙晚报、网络综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信朋友圈怎么艾特好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