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杆自由段和锚固段长度(索)锚固力拉实验时,应符合哪些规定

> 问题详情
某基坑锚杆承载能力拉拔试验时,已知锚杆上水平拉力T=400kN,锚杆倾角α=150,锚固体直径D=150mm
悬赏:0&答案豆
发布时间:
某基坑锚杆承载能力拉拔试验时,已知锚杆上水平拉力T=400kN,锚杆倾角α=150,锚固体直径D=150mm,锚杆总长度18m,自由段长度6m,在其他因素都考虑的情况下,锚杆锚固体与土层的平均摩阻力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A.94kPaB.84kPaC.74kPaD.49kPa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下列哪项不是压灌水泥土桩的必要组分?( )A.水泥B.粉土或砂土C.石屑D.重晶石粉2某碎石桩工程,进行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三个单点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分别为197kPa188kPa和162kPa。根据规范则该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下列哪个选项?( )A.162kPaB.172kPaC.182kPaD.192kPa3振冲法处理地基,矩形布桩S1=1.6m,S2=1.2m,桩径d=0.6m,求桩土置换率( )。A.16.7%;B.15.4;C.17.0%;D.14.7%。4某桩基工程场地由于地势低需进行大面积填土,为降低因填土引起的负摩阻力,减小沉降,降低造价,采用下列哪种方案最佳?( )A.填土-成桩-建厂房B.成桩-填土-建厂房C.成桩-建厂房-填土D.边填土、边成桩-建厂房
我有更好的答案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
每天只需0.4元
选择支付方式
支付宝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恭喜你被选中为
扫一扫-免费查看答案!
请您不要关闭此页面,支付完成后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恭喜您!升级VIP会员成功
提示:请截图保存您的账号信息,以方便日后登录使用。
常用邮箱:
用于找回密码
确认密码:拉力型抗浮锚杆的现场测试与数值分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硕士论文
拉力型抗浮锚杆的现场测试与数值分析
【摘要】: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地下空间技术的不断应用,地下建筑物、构筑物的抗浮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特别是沿海城市尤为明显,因此解决抗浮问题成为当务之急。目前工程所采用的加固措施主要有压载加固、抗浮桩、抗浮锚杆,其中抗浮锚杆具有良好的地层适应性,易于施工,锚杆布置非常灵活,锚固效率高。由于其单向受力特点,抗拔力及预应力易于控制,有利于建筑结构的应力与变形协调,减少结构造价,在许多条件下优于其它加固措施。
拉力型锚杆是现阶段岩土工程中普遍使用的锚杆形式,它通过钢绞线与锚固段砂浆体间的粘结力来传递荷载,与压力型、拉力分散型、压力分散型、拉压分散型相比由于其设计方法与施工技术相对成熟,拉力型锚杆仍是现阶段工程中主要的锚杆使用形式。
本文简单回顾了抗浮锚杆在国内外结构抗浮工程中的应用及其研究现状,介绍了抗浮锚杆受力及变形情况,并对破坏状态进行了阐述。通过现场测试和数值分析,对某地下室拉力型抗浮锚杆的位移和内力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拉力型锚杆轴力传递是由上而下传递,轴力逐渐减小,应力集中在端部,当外力施加达到一定荷载时端部首先发生破坏,而随深度加深轴力大幅度减小,这表明锚杆受外力作用有一个有效长度,而不是锚杆越长抗拔力越大;群锚效应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由于目前工程界对其关注程度不够,使得抗浮锚杆的设计缺乏可靠的依据,本次试验的成果可以为今后抗浮锚杆的设计提供参考。预应力抗浮锚杆在张拉锁定后,预应力损失呈现一定的规律。
通过对拉力型抗浮锚杆现场试验研究,揭示了这种类型抗浮锚杆的特点,一方面试验成果可以为今后拉力型抗浮锚杆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另一方面可以为拉力型抗浮锚杆在工程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一些重要的建议与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8【分类号】:TU94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江惠群;[J];工程质量;2003年12期
周敏辉;[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4年09期
彭涛,武威,陈德拔,杨华民;[J];工程勘察;2000年02期
邱向荣,邓高,黄平安;[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4年11期
魏大平;[J];工业建筑;2003年12期
陈孝贤;[J];福建建设科技;2001年04期
王世明;[J];地下工程与隧道;1994年01期
姚志钢;;[J];工程与建设;2007年03期
徐春国;[J];建筑结构;2002年11期
郭宪义;张晓萍;;[J];建筑技术;2007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曾国机;[D];重庆大学;2004年
盛宏光;[D];成都理工大学;200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黑瑞文,郭彦龙,赵春香;[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张军,孟祥阁,邹环宇;[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陈国周;贾金青;;[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高华东,霍达,陶连金;[J];地下空间;2005年03期
景锋;朱杰兵;边智华;陈昊;;[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5期
李明,唐树名;[J];公路交通技术;2003年03期
刘文珽;姚谦峰;张涛;;[J];工业建筑;2008年S1期
徐东强,姜芳禄,赵晓艳,黄竞;[J];工程力学;2005年05期
杨随新;马伟东;;[J];国外建材科技;2006年03期
韩煊;[J];工程勘察;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曾宪明;姚鹏远;肖玲;林大路;李世民;;[A];第四届中国岩石锚固与注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梁波;洪开荣;梁庆国;;[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李桂兰;陈文琳;;[A];第九届全国塑性工程学术年会、第二届全球华人先进塑性加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5年
张维汇;夏淼;陈川;张劲;裴智;;[A];济大学术论丛土木工程2005专辑[C];2005年
吴礼舟;黄润秋;胡瑞林;;[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郝建斌;门玉明;汪班桥;;[A];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曾宪明;杜云鹤;范俊奇;梁仕发;肖玲;李世民;;[A];第九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刘红亮;栾茂田;;[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崔京浩;;[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4年
田景富;刘宏;;[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岩溶·工程·环境”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英勇;[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王艳芬;[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杨树桐;[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周小义;[D];重庆大学;2008年
张锡治;[D];天津大学;2007年
伍毅敏;[D];长安大学;2008年
张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赵乐华;[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邓宗伟;[D];中南大学;2007年
朱训国;[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宏伟;[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江波;[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陈德文;[D];山东大学;2008年
王迎生;[D];天津大学;2007年
姚海;[D];太原科技大学;2008年
刘秀敏;[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孙梅英;[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卢力强;[D];天津城市建设学院;2008年
赵宇;[D];吉林大学;2008年
李月莲;[D];吉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年丰,牟春霞,王利;[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2年03期
程良奎,韩军;[J];工业建筑;2001年05期
姜伟;[J];地下空间;2002年02期
何思明;[J];地下空间;2002年02期
陈根全;[J];工程勘察;1997年02期
王贤能,叶蓉,周逢君;[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1年03期
彭涛,武威,陈德拔,杨华民;[J];工程勘察;2000年02期
;[J];工程勘察;2000年04期
孙保卫,徐宏声,张在明;[J];工程勘察;1998年03期
刘忠臣,范景伦,张飞,陈国刚;[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贾金青;[J];施工技术;2003年01期
郑定芳,华锦耀;[J];浙江建筑;2002年03期
曾国机,王贤能,胡岱文;[J];地下空间;2004年01期
许录明;[J];岩土工程界;2005年04期
贾金青,陈进杰;[J];建筑技术;2002年05期
江惠群;[J];工程质量;2003年12期
曾艳芳;[J];广东建材;2005年03期
贾金青,宋二祥;[J];岩土工程学报;2002年06期
王建胜,孙明川,贾金青,郑卫锋;[J];建筑结构;2004年09期
柳建国;刘波;;[J];工业建筑;2007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何思明;[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付朝;[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曾国机;[D];重庆大学;2004年
臧万军;[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宋桂红;[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苏霞;[D];清华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锚杆及锚索拉拔力检验规范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锚杆锚固特性试验研究--《矿业研究与开发》2008年01期
锚杆锚固特性试验研究
【摘要】:对不同的锚杆类型在不同条件下进行锚固力拉拨试验,得出了不同类型锚杆的锚固特性,特别是对影响砂浆锚杆锚固力的各种因素,如水灰比、灰砂比、龄期、杆体强度进行了试验研究,为巷道及采场进行锚杆支护提供了试验参数。
【作者单位】:
【分类号】:TD353.6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魏新江;张苑竹;;[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2期
余伟健;;[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6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彭立敏,施成华,韩玉华;[J];铁道学报;2000年01期
余伟健,明世祥,黄武胜,尹志军;[J];矿业工程;2004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史永忠;;[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1980年02期
王耀林;[J];建井技术;1981年01期
宋浩;[J];建井技术;1981年02期
裘味汀;[J];非金属矿;1981年03期
Paavo H?rkk?;朱烨;;[J];矿业工程;1981年05期
王永祜;易恭猷;;[J];煤炭科学技术;1981年11期
范坚;;[J];煤炭科学技术;1981年03期
解世俊;[J];化工矿物与加工;1982年03期
付文安;[J];建井技术;1982年01期
邸万江;;[J];金属矿山;1982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霍玉华;;[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万明富;曹继伟;张冠华;李波;;[A];2001年全国公路隧道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易长平;[D];武汉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飞虎;[D];西安理工大学;2001年
王毅鸣;[D];西安理工大学;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锚杆的拉力监测点布置,土钉的拉力监测点布置应符合哪些规定_百度知道
锚杆的拉力监测点布置,土钉的拉力监测点布置应符合哪些规定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获赞数:78
基坑监测参照《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_JGJ120-2012》.pdf8.2.1 基坑支护设计应根据支护结构类型和地下水控制方法,按表 8.2.1 选择基坑监测项目,并应根据支护结构构件、基坑周边环境的重要性及地质条件的复杂性确定监测点部位及数量。64选用的监测项目及其监测部位应能够反映支护结构的安全状态和基坑周边环境受影响的程度。表 8.2.1 基坑监测项目选择监测项目支护结构的安全等级一级 二级 三级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 应测 应测 应测基坑周边建(构)筑物、地下管线、道路沉降应测 应测 应测坑边地面沉降 应测 应测 宜测支护结构深部水平位移 应测 应测 选测锚杆拉力 应测 应测 选测支撑轴力 应测 宜测 选测挡土构件内力 应测 宜测 选测支撑立柱沉降 应测 宜测 选测支护结构沉降 应测 宜测 选测地下水位 应测 应测 选测土压力 宜测 选测 选测孔隙水压力 宜测 选测 选测注:表内各监测项目中,仅选择实际基坑支护形式所含有的内容。8.2.2 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的支护结构,在基坑开挖过程与支护结构使用期内,必须进行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监测和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建(构)筑物、地面的沉降监测。 8.2.3 支挡式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监测点的间距不宜大于 20m,土钉墙、重力式挡墙顶部水平位移监测点的间距不宜大于 15m,且基坑各边的监测点不应少于 3 个。基坑周边有建筑物的部位、基坑各边中部及地质条件较差的部位应设置监测点。8.2.4 基坑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点应设置在建筑物的结构墙、柱上,并应分别沿平行、垂直于坑边的方向上布设。在建筑物邻基坑一侧,平行于坑边方向上的测点间距不宜大于 15m。垂直于坑边方向上的测点,宜设置在柱、隔墙与结构缝部位。垂直于坑边方向上的布点范围应能反映建筑物基础的沉降差。必要时,可在建筑物内部布设测点。8.2.5 地下管线沉降监测,当采用测量地面沉降的间接方法时,其测点应布设在管线正上方。当管线上方为刚性路面时,宜将测点设置于刚性路面下。对直埋的刚性管线,应在管线节点、竖井及其两侧等易破裂处设置测点。测点水平间距不宜大于 20m。8.2.6 道路沉降监测点的间距不宜大于 30m, 且每条道路的监测点不应少于 3 个。 必要时,沿道路方向可布设多排测点。8.2.7 对坑边地面沉降、支护结构深部水平位移、锚杆拉力、支撑轴力、立柱沉降、支护结构沉降、挡土构件内力、地下水位、土压力、孔隙水压力进行监测时,监测点应布设在邻近建筑物、基坑各边中部及地质条件较差的部位,监测点或监测面不宜少于 3 个。8.2.8 坑边地面沉降监测点应设置在支护结构外侧的土层表面或柔性地面上。与支护结构的水平距离宜在基坑深度的 0.2 倍范围以内。有条件时,宜沿坑边垂直方向在基坑深度的 1~2 倍范围内设置多测点的监测面,每个监测面的测点不宜少于 5 个。8.2.9 采用测斜管监测支护结构深部水平位移时,对现浇混凝土挡土构件,测斜管应设置在挡土构件内,测斜管深度不应小于挡土构件的深度;对土钉墙、重力式挡墙,测斜管应设置在紧邻支护结构的土体内,测斜管深度不宜小于基坑深度的 1.5 倍。测斜管顶部尚应设置用作基准值的水平位移监测点。658.2.10 锚杆拉力监测宜采用测量锚头处的锚杆杆体总拉力的方式。对多层锚杆支护结构,宜在同一竖向平面内的每层锚杆上设置测点。8.2.11 支撑轴力监测点宜设置在主要支撑构件、受力复杂和影响支撑结构整体稳定性的支撑构件上。对多层支撑支护结构,宜在同一竖向平面的每层支撑上设置测点。8.2.12 挡土构件内力监测点应设置在最大弯距截面处的纵向受拉钢筋上。当挡土构件采用沿竖向分段配置钢筋时,应在钢筋截面面积减小且弯距较大部位的纵向受拉钢筋上设置测点。8.2.13 支撑立柱沉降监测点宜设置在基坑中部、支撑交汇处及地质条件较差的立柱上。8.2.14 当挡土构件下部为软弱持力土层,或采用大倾角锚杆时,宜在挡土构件顶部设置沉降监测点。8.2.15 基坑内地下水位的监测点可设置在基坑内或相邻降水井之间。当监测地下水位下降对基坑周边建筑物、道路、地面等沉降的影响时,地下水位监测点应设置在降水井或截水帷幕外侧且宜尽量靠近被保护对象。当有回灌井时,地下水位监测点应设置在回灌井外侧。水位观测管的滤管应设置在所测含水层内。8.2.16 各类水平位移观测、沉降观测的基准点应设置在变形影响范围外,且基准点数量不应少于两个。8.2.17 基坑各监测项目采用的监测仪器的精度、分辨率及测量精度应能反映监测对象的实际状况,并应满足基坑监控的要求。8.2.18 各监测项目应在基坑开挖前或测点安装后测得稳定的初始值,且次数不应少于两次。8.2.19 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的监测频次应符合下列要求:1 基坑向下开挖期间,监测不应少于每天一次,直至开挖停止后连续三天的监测数值稳定;2 当地面、支护结构或周边建筑物出现裂缝、沉降,遇到降雨、降雪、气温骤变,基坑出现异常的渗水或漏水,坑外地面荷载增加等各种环境条件变化或异常情况时,应立即进行连续监测,直至连续三天的监测数值稳定;3 当位移速率大于或等于前次监测的位移速率时,则应进行连续监测;4 在监测数值稳定期间,尚应根据水平位移稳定值的大小及工程实际情况定期进行监测。8.2.20 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之外的其他监测项目,除应根据支护结构施工和基坑开挖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外,尚应在出现下列情况时进行监测:1 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增长时;2 出现本规程第 8.2.19 条第 1~2 款的情况时;3 锚杆、土钉或挡土构件施工时,或降水井抽水等引起地下水位下降时,应进行相邻建筑物、地下管线、道路的沉降观测。当监测数值比前次数值增长时,应进行连续监测,直至数值稳定。8.2.21 对基坑监测有特殊要求时,各监测项目的测点布置、量测精度、监测频度等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8.2.22 在支护结构施工、基坑开挖期间以及支护结构使用期内,应对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的状况随时进行巡查,现场巡查时应检查有无下列现象及其发展情况:1 基坑外地面和道路开裂、沉陷;2 基坑周边建筑物开裂、倾斜;3 基坑周边水管漏水、破裂,燃气管漏气;4 挡土构件表面开裂;5 锚杆锚头松动,锚杆杆体滑动,腰梁和锚杆支座变形,连接破损等;6 支撑构件变形、开裂;7 土钉墙土钉滑脱,土钉墙面层开裂和错动;8 基坑侧壁和截水帷幕渗水、漏水、流砂等;669 降水井抽水不正常,基坑排水不通畅。8.2.23 基坑监测数据、现场巡查结果应及时整理和反馈。当出现下列危险征兆时应立即报警:1 支护结构位移达到设计规定的位移限值,且有继续增长的趋势;2 支护结构位移速率增长且不收敛;3 支护结构构件的内力超过其设计值;4 基坑周边建筑物、道路、地面的沉降达到设计规定的沉降限值,且有继续增长的趋势;基坑周边建筑物、道路、地面出现裂缝,或其沉降、倾斜达到相关规范的变形允许值;5 支护结构构件出现影响整体结构安全性的损坏;6 基坑出现局部坍塌;7 开挖面出现隆起现象;8 基坑出现流土、管涌现象。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锚杆自由段和锚固段长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