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是如何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一步步迷失自己

prince迷失之城的贴吧
转眼三年很快就过去了,我只能说好快!不想找工作啊 我先来,因为小志的一句话原话我记不得了!意思是他有很多梦想,他会一个一个的去实现...万能的吧友能不能上几张旬中现在的图片! 万能的吧友显灵吧! 作为老生谁还记得第一次来西京的情景!自从阿里巴巴注资后,魅族只是一味的追求销售量,忘记了品质!相比我还是喜欢以前那个... 有人在131公交车上捡到一个高考准考证 叫 庞禄琦 求扩散 !!!!! 考点在西北师大附...今年以来,新手机发布的频率明显快了很多,竞争愈加激烈。在整个手机市场中,苹果已被很多人看衰,三星反而扳回一局。国产手机中,中华酷联的排名早已落后,并且,一度排名第一的后起之秀小米也面临着增长危机,饥饿营销饱受质疑;华为携手莱卡打出差异化战略,并且有赶超苹果之志;从线下起家的vivo、oppo进军线上,表现不俗......手机市场从来都是风云变幻,几年前称霸的诺基亚手机已经烟消云散,摩托罗拉、HTC等已经没有多少存在感。整体来讲,国产手机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很多品牌已经开始了国际化战略,现今,我们就点评一下主要国产手机的江湖地位,以窥视未来的发展。小米:性价比的始作俑者谈起国产手机,小米无疑是最大的亮点,凭借着新型的营销模式,&为发烧而生&的口号带来的对性价比的追求,小米开启了一个时代,引发了影响至今的手机市场大变局。截至到2014年,小米都取得了惊人的高速发展,并一度赢得了国产手机销量第一的桂冠。目前,小米公司估值达四五百亿美元,是世界上估值仅次于Uber的独角兽。但是,随着其他手机品牌的模仿等,小米模式已经逐渐丧失魅力,小米已现疲态。内衣外穿的除了超人,还有骁龙今年早些时候,京东联合在北京地铁上做了一次刷屏广告,并且是手机广告。这颇令人奇怪,为什么是一家电商(渠道)公司和一家芯片(供应商)公司为手机做广告,而不是手机品牌自己做广告。如果我们从动机的角度考虑,那肯定是因为京东和高通在手机上获利颇丰。一个手机由很多种零部件组成,处理器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处理器并不是全部,消费者无法直接感知到处理器的价值,对于很多非计算机专业的人来讲,甚至不知道处理器是什么。但是,高通却非常愿意刷存在感,就像因特尔在电脑外壳上有自己的标识一样,两者都是成功的。而消费者之所以在乎处理器是因为市场教育&&手机厂商的教育,这始于小米。小米是第一家将性价比&量化&的手机品牌,即小米将性价比中的性能直接体现为零部件的成本。通过比较手机售价和采用的零部件的成本,作为性价比高低的依据。在正常思维中,性价比是相对的,并且手机性能是凭借体验和感觉的,但是小米直接粗暴地将采用的零部件的好坏视为性能的高低,于是造成了一些诸如不采用骁龙820就不能算旗舰之类的观点。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观念确实得到了不少用户的认可,特别是手机发烧友,但这种观念目前并非主流观念,因为大部分人并不为手机而&发烧&。但是,由于手机发烧友和活跃于互联网的人群重合度较大,所以造成了大部分人都追求&量化&性价比的假象。(下面还将提到这一点)对性价比的&量化&追求反应了国产手机核心竞争力的缺失。由于没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只能靠提升零部件的档次塑造竞争优势,但这样的结果是,大部分钱都让供应商赚去了,所以尝到了甜头的高通才会卖力做广告。结合&量化&性价比的竞争力小米的竞争力不在于零部件,因为竞争对手也可以采用相同的零部件。小米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在自己塑造的性价比之下拥有价格优势。这种优势来源于小米的销售和营销模式,通过纯电商渠道的饥饿营销缩短账期、压低成本,通过高超的线上(话题、名人、等)节省广告费用。但是,小米的低成本战略只适合于中低端产品,因为随着价格的上升,产品的边际价值递减,性价比也会降低。对于高端产品,人们通常在乎的不是性价比,没有人会在乎奢侈品的性价比。核心竞争力的丧失目前,小米已经逐渐丧失了其核心竞争力,因为小米当年赖以成功的手段已经被竞争对手相继模仿,并且被部分竞争对手超越&&对手以补贴的形式打出了更低的价格、更高的配置。小米未能借助先行者优势甩开对手,最终陷入了同质化的竞争局面。开设小米之家也违背了小米的战略基础,因为小米的优势之一是只有电商渠道,开设线下店会带来成本的增加。另外,这也会妨碍小米的品牌形象,给人带来小米世俗化的感觉&&既然小米也有了实体店,那么其宣称的独特优势也就不再了,这种象征意义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今,小米最有价值的是品牌如果说小米的先行者优势(最早推出&量化&性价比)给小米带来的持续性的好处的话,那么肯定是品牌。很多其他产品(平衡车、充电宝、电饭煲等)在贴上小米的商标后,一般都会取得很大的关注,并且能够转化为销量。事实上,小米根本不具备这些产品的研发能力,与小米合作的厂商也不一定优于同行。对小米来讲,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在透支品牌价值。单一品牌战略的好处是成本较低,便于管理,但是缺点是,当一种产品出了问题就会影响整个品牌旗下的产品。多品牌战略适合于实力雄厚的公司,公司有能力去打造多个品牌,不同品牌可以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多品牌是为了占领更多的市场,如宝洁和联合利华。很显然的是,现在小米要利用品牌去赚钱,而不是花钱打造更多的品牌。华为:最有价值的不是手机,而是技术华为手机取得了不错的销量,甚至有国产手机中第一的说法。在定位上,华为没有像小米一样注重中低端机型,而是高中端都有,在这一点上,华为类似三星。不过,华为更像三星的地方在于对技术的投入。华为一向以研发投入大而著称,是技术驱动型公司,虽然华为手机销量很大,但华为未来的优势并不在于手机,而在于零部件的技术。华为采用的是自家的海思麒麟芯片,这将打破国产手机硬件上没有话语权的局面。随着华为处理器性能和影响力的增强,华为将成为除高通和联发科外的另一个选择,不久可能其他手机厂商也会选择华为的麒麟芯片。并且可以预见的是,华为还会凭借自身技术研发优势在其他硬件上发力。在国外的很多著名手机品牌中,很多都是依靠在某一硬件上的优势发展起来,如LG、索尼等,华为的手机业务也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未来华为的硬件将是一个重要的赢利点。vivo和oppo:职业经理人的示范案例在很多人的眼里,蓝绿厂的表现是非常反常的,高价低配,请明星做广告,遍布城市的线下实体店&&.总之,他们的产品是用来骗什么都不懂的小白用户的。但是,这种认知是错误的,上面提到,对&量化&性价比的追求并非主流,而是对技术有一定了解的手机发烧友的追求。事实上,大部分消费者并不在于手机采用的是什么处理器你,什么屏幕,他们在乎的是自己的体验,这才是他们眼中的性价比。只是由于手机发烧友与活跃于互联网上的用户高度一致,才使人产生了大部分消费者都在乎手机配置的假象。这种假象迷惑了众多手机厂商,于是很多公司效仿小米,强调跑分,强调性价比。但是,vivo和OPPO没有,他们体现出了专业的管理素养,对市场有着清醒的认识,并根据自身的客户定位,采取了相应的运营手段,从而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虽然未有相关新闻,作为线下起家的蓝绿厂肯定解决了一系列从线下转型线上的问题,比如线下的价格统一和线上线下价格的矛盾等,虽然没有互联网+的口号,他们确实做到了。同时,vivo和OPPO也积极拥抱线上渠道,在各电商平台都有不俗的销量。vivo和OPPO在营销上也非常契合产品定位,他们没有突出&量化&性价比,而是根据自身的目标客户强调美颜、外观等产品特点。两者在代言人的选择上也是符合产品定位的,并非每一家企业都能做到这一点,比如戴尔现在XPS系列的代言人(一个本人不认识但受年轻一代欢迎的明星),对于一款商务机选择这样的代言人实在不妥。而那种认为做广告增加成本从而降低性价比的观点其实是不值得反驳的,因为广告是产品价值的一部分,广告带来的产品知名度也是值得用户付费的,用户购买的不仅是有形的物理产品,还有无形价值。在国产手机中,很多品牌喜欢利用CEO或其他高层的影响力对品牌进行宣传,比如小米、魅族、乐视、华为等,但是蓝绿厂却没有这种行为。对于公司创始人,这种网红式的精神号召是有一定影响力的,但是对于很多企业可能并不具备这个条件。从这个角度讲,蓝绿厂的做法更像是职业经理人所为,并且这种通过运营管理的成功在不同行业都是可以复制的,因此vivo和OPPO可以说是职业经理人应该学习的榜样。迷失的魅族和忽悠的乐视魅族是被小米带入沟里的典型案例,在追求性价比的路上,魅族已经迷失。作为一款小众手机,魅族一开始强调工匠精神,注重设计和体验。性价比不是魅族的优势,魅族的用户也非价格敏感型的。模仿永远无法实现超越,虽然模仿小米,即使销量大幅提升,魅族在销量上短期也是无法超越小米的,并且作为追随者无法取得品牌价值。另外,当定位发生变化,也会造成原有客户的流失。作为入局较晚者,乐视虎视眈眈,发展迅猛。并且在最近的报道中,乐视CEO提出了自己的生态系统理念,即硬件免费、依靠内容赚钱,并且希望借助这种理念引领世界潮流。很显然的是,这种理念并没有多少新奇之处,硬件免费、内容赚钱的模式很早就有了,比如剃须刀免费、刀片赚钱,饮水机免费、桶装水赚钱......这些都是一样的道理,并且这种模式也并不是市场的主流,特别是在手机和电视行业,因为手机和电视的硬件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值得用户付费。综上,小米已是强弩之末,急需培养新的核心优势,否则将不断透支品牌价值直至彻底衰落;技术驱动的华为未来或可在国际市场一战,如果华为能有蓝绿厂的,将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三星(手机及相关业务);魅族和乐视将继续充当打酱油的角色,相比乐视,魅族值得惋惜。作者末华,致力于研究互联网及传统行业转型,创业者,微信公众号mohuazl。本文由作者授权创业邦(微信公众号:ichuangyebang)独家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来源,违者必究
24小时报不停
飞荣达:拟3.2亿元收购两家通信企业,布局5G业务
湖南工商就虚假广告约谈三大通信运营商
中国快递国际及港澳台业务上半年增四成以上
儿童英语启蒙品牌“叽里呱啦”将在线绘本内容引入线下儿童剧场
国内首个IP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上线
联合多家运营商,苹果要整治iMessage垃圾信息了
SpaceX和波音启动商业载人航天,NASA指定首批宇航员
自如甲醛超标近1倍租户求偿遭拒,回应:赔偿政策没了
陈一舟发文忆人人网:未来会把纯利投入社交产品研发
印度将推出重磅云计算政策,数据存储必须在印度境内
无人车道路测试规范正式发布,共14个测试项目
李斌打赌何小鹏:今年交不了1万台车赔你一辆ES8
上海打造“全球电竞之都”,Steam中国项目将落户浦东
亚马逊和沃尔玛竞争白热化:配送大战即将开启
退出中国市场?家乐福否认传言称门店均正常营业
武汉滨会生物获1.1亿元A轮融资,专注研发抗肿瘤新药
高盛预计比特币价格继续下跌:炒币是下半年市场不安定因素之一
Uber不想彻底退出亚洲,拟在尼泊尔建数据中心“扎根”
四年孵化独角兽,老虎证券估值超10亿美元
新华社评27家动漫音乐网站被点名:腐肉不剔,新肌难生
388亿P2P平台温商贷宣布展期,老板连夜飞往新疆报备
RED Hydrogen One智能手机现已通过FCC认证
超10家充电桩企业两年内倒闭?行业未盈利却开始洗牌
退伍军人就业:滴滴平台帮扶,吸纳退役军人386.3万
安卓本地播放器MX Player正式改版,加入大量在线资源
王石正式出任华大集团联席董事长
台积电数家工厂遭病毒入侵,回应称已找到解决方案
微信支付二次实名认证为骗局,谨防上当受骗
今日头条回应“复活”内涵段子,称皮皮虾是一款全新产品
股权评估值288.5亿元,北汽新能源进入上市倒计时
腾讯应用宝推“亲子守护”功能:可对孩子手机全面管控
Grab宣布完成20亿美元融资,继续扩大东南亚O2O服务的覆盖范围
比亚迪广告门最新进展:陈振宇已脱离嫌疑人身份
跨境软体家具垂直供应链平台“品划算”获银河系千万级天使轮融资原
平板电脑前景不容乐观,出货量已连续15个季度下滑
将海外小众美妆品牌带入中国,高浪获得2 亿人民币 A 轮融资
叫我修吧获千万级A轮融资
美财政部报告呼吁对金融科技初创公司放宽监管
拓普基因完成近亿元Pre-B轮融资
百度智能小程序动作频频 联合长隆推出“长隆AR动物园”小程序
亚马逊最新AR头显专利可帮助工人导航巨大仓库
维码器获投战略投资,未透露融资
VIPKID推出1对4小班课 并与微软中国达成战略合作
特大跨国电信诈骗案宣判,40人被判刑
沃尔玛测试杂货配送机器人,计划年底覆盖2000家门店
Google与腾讯、浪潮等三家公司洽谈内地云业务
饿了么完成股权变动,王磊成为法人代表,张旭豪职务不变
蓝色光标发布小蓝机器人家族产品,构建智能营销全链条
小米和红杉资本领投印度社交娱乐公司Samosa Labs
阿里苏宁69亿元联袂入股华泰证券,分别持股3.25%和3.16%
机智云战略投资维码器,整合打造共享经济新巨头
熊猫直播主播被指组织网络赌博,平台回应:相关功能已下线
三星智能手机二季度在华市场份额跌至 0.8%
联想5G手机问世? 杨元庆:全球首款
英雄互娱发布《王牌战争》等8款新游,研运并重品类多元
腾讯独家牵手WebMD,共建可信赖智慧医学资讯平台
印尼金融科技公司C88完成2800万美元C轮融资,Experian领投
思科将以23.5亿美元现金收购网络安全创企Duo Security
麦当劳发行首款以食物为信用支撑的收藏币
快陪练获5000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从钢琴陪练项目切入那个曾经对标苹果的魅族 是如何从准巨头走向衰落的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当全球技术产品爱好者的目光都集中在&崭新回归&的三星Note8身上,与之同天发布的魅蓝Note6似乎也不甘归于平静,接连三次登上科技头条,不过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flow耳机双标事件显然令消费者再次领略了国产品牌的&表里不一&。
尤其是这种采用死不承认为优先选择、草草道歉了事作最坏打算的应对之法,几乎成了一众手机品牌的共识,前有三星、华为,后有今日的魅族。如果说前两者的做法多多少少算是大公司病的某种表现,那么对存在感逐渐减弱的魅族来讲,无视消费者权益无疑是在丢弃企业仅剩的一些立足点。
其实魅族在我国智能手机行业一直维持着独特的存在地位,可是近两年它就像一个因某个零件错位而失控的机器,不仅损伤自己还可能&祸害&他人,究竟何时魅族开始一步步丧失了自己的调性?
作为魅族手机初期深度用户,虽然自其向小米看齐时就已经脱粉,但看着它一点点从高处滑落跌倒,依旧不免唏嘘。
  步伐错乱,魅族自降格调导致品牌形象大跌
今年年初,魅族将2016年的一切归于两个字&失误,这种直白式的自我剖析,透露出对机海战略的不合时宜进行了沉重反思,与之相应地,聚焦就成了今年魅族的整体步调,不过这不仅是一种纠正,更是迫于财报难堪下的无奈。
但是仅仅用机海战术来解释去年魅族的种种行动,未免有些浅薄,其实这一策略的选择只是将魅族某些根深蒂固的问题,集中爆发在去年之中。比如演唱会式营销、产品线混乱和手机本身缺陷等,背后都直指魅族近几年来错乱的步伐,正在消耗最初的产品特色和定位。
简单举例来讲,当消费者已经无法从千篇一律、大同小异的手机中,感受曾经自持的&侘寂&美学,某种程度上这已经说明魅族趋向平淡。
我们可以拆分来看。其一,魅族激进的营销策略已经覆盖了其曾经对产品的重视,本身又由于不深谙此道反而只落得个模仿者的印象。魅族对营销的态度转变,其实可以追溯到小米开始崛起的那年,据相关人士透露,短短时间内魅族的营销成本已高出之前几十倍,到现在更是乐不知彼。
但是整体来说它还是没有摆脱一些固有形式,从对标小米进行互联网营销,到去年跟随蓝绿兄弟进行明星营销,到最后无外乎是做得更频繁而已。更为关键的是,营销本身没有过错,较为失误的一点是,魅族在一些口水战和炒作中,原本的品牌气质逐渐被拉低,并直接影响到对产品打磨的关注。
而之所以说这是一种退步,在于不同品牌的最初定位,像小米,因为自身的起点就是互联网营销,因而无论怎么使用营销手段都没有违和感,一旦利用性能向中高端进发,显然就是一种上升。而魅族不同,由依赖产品获取认知度到凭借营销争取认知度,怎么解读都是一种下降,这是其步伐错乱的一层表现。
其二,产品线混乱导致两个明显问题。一方面,低中高端手机相互冲击、左右互博,基本上在任何一个品牌中都极为罕见。举例来讲,魅族在去年自家旗舰Pro6上首发了Helio X25,仅仅两个月之后,配置相仿、价格还要相对低廉的MX6就成功将Pro6拉下旗舰的宝座,诸如此类,还发生在魅族的多款机型之中。
而另一方面,更为直观的影响就是为了维持走量的需求,魅族的手机大部分出现了名不副实的状况,尤其是配置不符合定价,加上前面所讲的产品无序更迭问题,简直是在正大光明地&坑&消费者及粉丝。就像刚刚发布的Pro7,居然让P25这种连中端都谈不上的芯片搭载在筹备多时的旗舰机上,无疑是打脸高端定位。
从上来看,尽管魅族以减少机型来印证聚焦策略,但仅此一点并没有触及到核心问题,它不曾找回打磨产品的工匠精神、连基本的品质保证都无法做到,也不曾重拾偏高端的产品定位和独有品味,甚至连一些过时的营销手段都没能放弃,因而,魅族依旧没能走出迷失状态。
  冲冠一怒,为小米迷了心智乱了节奏
魅族的前半生,可以算是顺风顺水,这来源于多次压中产品更迭的趋势,进而能够借由先发优势维持住稳定的步伐,再加上黄章将个人独特的性格魅力,投注到产品研发和企业运营之中,造就出一种极具辨识度的市场存在感。
2003年,独自出走的黄章意识到国内mp3市场的机遇,基本上毫无根基的情况下全力投入该领域,从一文不名,到成为随身听的第一品牌,仅用了短短两年,此时的魅族从一开始就脚踏实地地践行着对优质产品的追求。
2006年黄章对于局势变化的敏锐嗅觉,再次使魅族实现了重大跳跃,更免于沦为夕阳产业末日英雄的命运。当时mp3在国内风头正盛、魅族产品更是远销海外,手机市场上,诺基亚还沉沦于打败摩托罗拉的战果,保守地进行半智能机的推进,未曾预见苹果手机诞生带来的世界性变革。
不过于辉煌之时看到颓势,还能进一步投注到正确的方向,黄章确实是少数中的少数,不仅如此,还极具杀伐决断的魄力和执行力,沉舟破釜地决定转型智能手机。
2009年以后,魅族凭借M8、M9两款手机惊艳亮相,奠定了智能手机市场立足的基础,并基本保持着一年一机的稳定频率,致力于打造精品,由此形成了&小而美&的品牌格调。现在想来,如果没有后来的趋同化转变,即使仅靠这一点,魅族似乎也能在血雨腥风的市场中寻找立足之处,毕竟无论是手机性能还是销售渠道,魅族都有一定的优势。
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雷军的到来毁掉了魅族此前在市场上雍容沉稳的姿态。
仔细梳理魅族问题频出的关键节点,可以清楚发现其中总少不了小米的身影,而一段与黄章的恩怨纠葛恰恰是打乱魅族步伐的起点。精确一点的话,可以说是从2013年左右开始,魅族逐步从小米的&老师&转变为&学生&,以现在的角度来看,如果说模仿苹果的艺术精神是一种高档追求,那将这一对象变为小米,基本上自掉身价了。
其实,魅族对标小米,可能带着一种创始人的偏执,且不说去年丧心病狂的机海对峙,从开始学会的营销手腕,到产品生态圈的构建,几乎是小米生产什么,魅族就快速跟进。若是凭此超越了小米,倒也损失不大,可惜的就是亦步亦趋的&追随&,从来没有一雪当年被雷军算计的前耻,即使小米风光不再,也是如此。
由此可见,魅族原本能够在数次转型中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可在小米的阴影下,却无法切中智能手机市场的脉搏。
当然,魅族的过失并不能完全归咎于雷军,与阿里的可能性对赌协议和上市的压力,以及黄章的进退维艰、其他高层的决策失误,都是导致魅族如今局面的直接因素,而且走规模化路线被小米带偏,追根究底还是自我选择。
唯一可惜的是,本来可以成为巨头,却沦落为一个小兵,魅族遗憾至此。
  黄章又双叒叕出山,但魅族的机会只剩运气
魅族的诸多问题,其实围绕的只有一个核心,就是放弃了偏高端定位转而进行中低端市场开拓,由此才陷于和小米的恶斗,在产品和营销之中失了平衡,引出了产品线、品控能力甚至是企业声誉的一系列后果。当然,这里并不是说规模化是个错误方向,而是魅族对于这条路线的把控策略有诸多失误。
照此角度来看,如果对症下药,魅族的出路就是精简产品、重新定位,半年前黄章又双叒叕宣布出山,似乎也预示着这种走向,只不过许久没有听到一线炮火声的他,真的能力挽狂澜吗?
这或许很难。一则,不管是手机品牌还其他产品,由低到高发展很大程度上是顺势而为,成功几率相对较大,而由高端掉价到低层次,如果想要回归显而是前途莫测,因为这种混乱定位令消费者产生极大质疑。尤其是对于魅族这种低端形象已经有些根深蒂固的企业来讲,要破除用户认知实在是难上加难。
而且关键是,魅族在高端价位的产品一直没有多少市场地位,以前比不过华为,如今干不过蓝绿厂,其中固然有产品线混乱导致低端形象波及高端产品的原因,但还在于手机性能撑不起高端定位的价值。
古驰曾因降价促销使形象受损,重回高端大约花了三四年的时间,可智能手机市场能再给魅族同样多的时间吗?
二则,国内市场给魅族重新翻盘的时间确实不多了。如果说年左右还只是智能机的混战阶段,每次排行榜的名单都要挪动位置,那么从去年开始,各大品牌的格局隐隐有了稳固的趋势,尤其是前五名,即使是魅族最大销量的时候也无缘入榜,这无疑是不利的市场环境。
而且,如今国内市场容量开始有了明显萎缩的迹象,消费者将更向某些品牌集中,这意味着魅族这样不上不下的尴尬位置,届时有可能会进一步丧失占有率,甚至沦为边缘产品也不无可能。
三则,就目前的双品牌战略来看,这是魅族既想聚焦中高端,又不能失去低端市场的必然选择,且不说魅蓝品牌独立,是否能够帮助魅族缕清产品线的问题,不容忽视的一点其实是,魅族现在是否有能力支撑两个品牌的同时运行。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方面最为成功的华为,依赖的是深厚的资金、技术和人员积累,而小米也有意如此,只不过效果就差强人意,一直没能突破低端形象的桎梏,这种情况下,陷于亏损、百病缠身的魅族似乎更有困难。
手机市场基本尘埃落定,运气或许是魅族最后的机会,但时代已经不同,即使黄章依旧充满雄心壮志,但重整河山恐怕已经有心无力,毕竟魅族已经不是以前的魅族了。
歪道道,科技媒体人,互联网分析师。微信公众号:歪思妙想(wddtalk)。谢绝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
您可能也感兴趣:
官方微博/微信
每日头条、业界资讯、热点资讯、八卦爆料,全天跟踪微博播报。各种爆料、内幕、花边、资讯一网打尽。百万互联网粉丝互动参与,TechWeb官方微博期待您的关注。
↑扫描二维码
想在手机上看科技资讯和科技八卦吗?想第一时间看独家爆料和深度报道吗?请关注TechWeb官方微信公众帐号:1.用手机扫左侧二维码;2.在添加朋友里,搜索关注TechWeb。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76号
TechWeb公众号
机情秀公众号我想要下载AVI格式的《迷失》 而且一定是魅族M6能识别的 而且一定要迅雷能下载的 谢谢大家!_百度知道
我想要下载AVI格式的《迷失》 而且一定是魅族M6能识别的 而且一定要迅雷能下载的 谢谢大家!
我想要下载AVI格式的《迷失》而且一定是魅族M6能识别的而且一定要迅雷能下载的谢谢大家!...
我想要下载AVI格式的《迷失》 而且一定是魅族M6能识别的 而且一定要迅雷能下载的 谢谢大家!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获赞数:58
擅长:暂未定制
我给你一个网站nokia.it168.com 免费申请你可以在里面找你要有些耐心找 迷失我就是在那里下的速度很好不过是208*176的要自己转
用avi 3.0转挺快的
Joycehua789
Joycehua789
采纳数:5231
获赞数:940
擅长:暂未定制
尊敬的迅雷用户,您好:建议您可以到迅雷快传里面搜索下是否有该影片,迅雷快传: ;如果迅雷快传没有也可以在迅雷看看上面搜索,迅雷看看:如果都没有可以到电影天堂看看。希望可以帮到您,感谢您的支持,祝您生活愉快。更多疑问,欢迎您向迅雷网络平台提问。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采纳数:32
获赞数:67
擅长:暂未定制
魅族M6能识别的一定要软件来转换格式.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魅族这十五年来的「攻与守」
根据黄章的说法,魅族 16 将有 6/6.5 英寸两个版本,外观将采用无刘海、上下对称边框设计、搭载骁龙 845、710 移动平台、全线搭载屏下指纹识别等,甚至连价格都被黄章自曝得七七八八,6.5 英寸的「Plus 版」官方定价 或将低于 3500 元。
2018 年对于魅族来说十分重要,因为这一年不仅是魅族的十五周年,同时也是关乎着魅族能否抑制发展颓势的关键一年。回看魅族这十五年的历史,从起家的 M 系列到梦想机型 MX 系列,再到后来的高端机型 PRO 系列和定位入门中端的魅蓝系列,魅族通过多款产品对各个价位都进行了填充。
梦想的起步,魅族 MX 系列
说起魅族手机就不得不提到 MX 系列,也正是这个系列让魅族给大众留下了「小而美」的印象。其中最值得说的就是 MX2,其在 MX 的基础上取消了「三大金刚键」,创新地加入「小圆点」和新的交互方式。这颗本质为荧光呼吸灯的「小圆点」也伴随魅族走过了一段时光,从MX2,MX3,MX4 到初代魅蓝。
小圆点是当时我对魅族好感度提升的一大原因。从美学的角度来看,小圆点的效果要比当时的三大金刚键更加易于让人接受,而且也让手机的前面板更加简约。在功能上,由于「小圆点」本质是一颗荧光呼吸灯,所以也可充当消息通知提醒。除了「小圆点」以外,MX2 还采用了当时并不流行的 4.4 寸 16:10 屏幕比例,由于 16:10 相较 16:9 来说屏幕更宽,所以 MX2 为了更好的单手操作而将边框缩窄到 3.15mm。
但「小圆点」在经历了 MX3、MX4 之后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 MX4 Pro 开始回归的具备指纹识别功能的 Home 键,这枚 Home 键后来也进化为 mBack。MX4 Pro 搭载一块分辨率为 2560 × 1536 的 5.5 英寸屏幕,辅以 3GB RAM + 16GB ROM 起的内存组合,处理器也升级到三星 Exynos 5430。虽然在 MX4 Pro 上早早地试水 2K 屏幕,但在当时处理器性能和功耗控制还未成熟时,这种举动也导致了 MX4 Pro 发热、续航差等BUG。
如果说 MX4 Pro 开始让魅族归于主流,那么在次年发布的 MX5 则意味着魅族完全拥抱主流。
在 2015 年的全金属机身浪潮下,MX5 采用全金属机身,背部为三段式设计,屏幕比例也回归到主流的 16:9,内部则搭载了联发科 Helio X10 处理器,并加入了指纹识别功能。但 MX5 随大流的外观和配置也让当时的早期那个追求「小而美」的魅族有些迷失了自我。
最后随着 2017 年底 MX6 在魅族官网下架,曾经的「梦想系列」也正式退出历史舞台,魅族开始打造全新的 Pro 系列。
向高端市场进攻的尝试,魅族 Pro 系列
最初 MX 系列的售价最高达 2799 元,但后来魅族为了迎合市场对于高性价比的需求,将 MX 系列的售价压到了 1999 元甚至更低的价位,等到魅族意识到问题之后想要依靠 MX 系列进攻高端市场时已经为时已晚,机缘巧合之下,定位高端的魅族 Pro 系列渐渐付出水面。
魅族 Pro 系列诞生于 2015 年,第一款产品为魅族 Pro 5。魅族 Pro 5 采用一块三星的 5.7 英寸 super AMOLED 1080p 屏幕,搭载 Exynos 7420 处理器,最高可选 4GB RAM,同时采用 2100 万像素的索尼 IMX230 摄像头,同时还具备 Hi-Fi 功能,在这些配置的堆加之下,Pro 5 成功地为魅族开了一个好头。
之后的 Pro 6/Pro 6s,魅族再一次体现了自身于手机设计的独特理解。Pro 6 采用了全新的 ID 设计,追求曲线与弧度之美,配合更加纯粹的金属机身,此外还有首次亮相的环形闪光灯。Pro 6 是 5.2 英寸屏幕的小屏旗舰,7.25mm 的机身厚度也使其成为最薄的魅族手机。Pro 6s 则是 Pro 6 的升级版,以 0.05mm 机身厚度的代价换取了更大的电池与更好的摄像头设计。
但另一方面,Pro 6 相比 Pro 5,处理器由 Exynos 7420 倒退到了MTK Helio X25,存储由 UFS2.0 退步到 EMMC5,而且 2560mAh 的电池容量在 2016 年里也只能算是中下水平。
之后的 Pro 7 虽然在 ID 设计上更加超前,在机身背面加入了一面 AMOLED 副屏。Pro 7 背面的这块副屏能够用来显示天气、计步、通知状态提醒,还能充当双摄自拍显示屏、双指截屏等功能。但在配置上,作为魅族的旗舰手机,Pro 7 采用的联发科 P25/X30 处理器让这部手机陷入了尴尬的境地,X30 的单核性能相当于高通骁龙 821,只有多核成绩才能勉强达到当年旗舰处理器骁龙 835 的水平。
也正是由于魅族多年来的「联发科情节」使得 Pro 7 在销售和售价上遭遇滑铁卢。从正式发布算起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Pro 7 的售价由 2880 元跌至 1699 元。对于那些在 Pro 7 上市早期就花钱支持魅族的魅友来说,这个降价速度,无疑会挫伤他们对魅族品牌的信心,这也是魅族最不愿意看到的。之后也是由于 Pro 7 的挫败,魅族经历了一系列人事调整,其销售团队中的多名高管也因此离职。
步入 2018 年,魅族在四月份发布了魅族 15 系列,但由于没有跟进时下正火的「全面屏手机风潮」,同时由于缺少旗舰处理器的加持,魅族 15 并没有帮助魅族止住颓势。但是在汝窑白的魅族 15 身上,其一体式设计以及独特的握持手感,让我们看到了魅族对于设计理解的回归。
那么问题来了,对于已经「提前发布」的魅族 16,你打算入手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让我一步一步走出自己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