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硬盘USB接口的接口是USB,然后怎么直接接出在屏幕上播放?可以实现吗?比如买个mp4?

    最后我们要讲的就是移动硬盘的接口,硬盘速度再快也需要移动硬盘的接口来发挥,目前常见的接口分别为USB2.0与3.0,同时也有少量的eSATA及火线接口,后两种已经极少,但还没有完全消失。

Bus)为目前最常见的PC与其外围设备标准,几乎所有的PC产品皆配备1~2个USB端口(Port),其最受人称道的优点在于其即插即用与可热插入的特性,虽USB接口也有其限制,例如热插入达一定次数后容易造成系统当机,且连接的外围设备愈多,传输速率与效能也将打折扣,不过因具成本优势,故许多IT与CE产品皆配备USB接口。

    目前USB接口仍以USB 2.0为主流,最大传输速率可达480Mbps,这个接口对移动硬盘的速度是一种制约,根本无法完全发挥硬盘速度,但接口技术的匮乏致使这个接口长期存在于移动硬盘上而且现在仍然是主流接口,同时这种接口的移动硬盘价格也是最低廉的。

  【PConline 评测】有关USB 3.1的话题我们已经讨论得够多了,而相关的产品近日也在陆续进入市场,其中尤其以为传统主机端设备提供扩展接口的主板最为活跃。虽然Intel到下一代100系芯片组中仍不会提供原生的USB 3.1支持,但就像以前USB 3.0一样,在尚未有原生方案之前,都是以整合第三方的主控芯片提供新接口。近日我们PConline评测室也收到了相关USB 3.1的设备,新接口下传输速度究竟能跑多快?下面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现在让我们首先来回顾下USB 3.1在功能上主要有了哪些方面的改进。USB 3.1标准于2013年7月发布,最大理论带宽相比3.0时翻了一番,达到10Gb/s(Super Speed+)。USB 3.1编码方式从此前USB 3.0的8b/10b换成了128b/132b,带宽损耗率从20%大幅下降到3%左右,换算之后带宽同样超过了1.2GB/s,这也意味着在真实使用中USB 3.1的极限传输速率有望接近1GB/s。


小巧、正反可插的USB 3.1 Type-C接口被寄予厚望

  虽然像过去的升级一样,USB 3.1同样带来了更高的传输速率,并修复了此前存在的各方面问题,但人们谈论更多的都是随USB 3.1引入的全新Type-C接口。与苹果的Lightning接口相似,Type-C接口取消了曾经的防呆保护设计,因此不分正反均可正常插入使用,免去了辨识插入方向的麻烦。而在尺寸上,8.3mm*2.5mm比标准的Type-A也小了很多,仅比目前常用的USB 2.0 Micro B稍大,因此也特别适合用在各种轻薄设备上面。但是如上图所示,USB 3.1的速度竟然也分了Gen1(5Gb/s)和Gen2(10Gb/s)两个版本,所以并非所有Type-C接口就一定是最大10Gb/s的版本,也可能只有5Gb/s的理论带宽,苹果的New MacBook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而USB 3.1 Type-C的另一个大卖点就是对移动设备充电能力的的增强。USB 3.1接口下的供电最高允许标准大幅提高到了20V/5A(仅限于Type-A/B),能够提供达100W的供电输出能力。而Type-C的最高标准为12V/3A,36W的充电能力已经足够一些轻薄型笔记本的使用,这也是New

  功能上USB 3.1 Type-C还引入了全新的Alternate Mode(交替模式),这意味着Type-C接口和数据线能传送非USB数据信号。目前Alt Mode已经能够支持DisplayPort 1.3和MHL 3.2规范,而USB-IF同时也在寻求对其他的功能标准的支持,除了视频接口,像以太网等其他接口同样也可以被Type-C支持。


华擎 X99E-ITX/ac为本次测试中使用的主板

  华擎X99E-ITX/ac为本次测试中使用的主板,它也是目前唯一一款使用ITX板型的X99主板。

  我们目前常用的USB 3.0接口基本都以蓝色为主,而为了让用户能够简单辨识出两者的区别,USB 3.1接口虽然依然是蓝色色系,但使用了较浅的蓝绿色。

  由于目前Intel芯片组尚未原生支持USB 3.1(下一代100系主板也没有原生支持),因此要加入USB 3.1接口的话,还需要主板内置第三方USB 3.1主控芯片接入到PCIe通道才可实现。而祥硕ASM1142主控芯片则是现阶段最为常见的解决方案,该芯片可将PCIe 2.0 x2或PCIe 3.0 x1带宽转接为2个USB 3.1接口使用。市面上现有支持USB 3.1的主板几乎都采用了这个解决方案。

  由于在理论带宽上SATA 6Gbps已经难及USB 3.1的10Gbps,为了不让外部传输设备成为瓶颈,以下我们将使用USB 3.1阵列卡进行演示,该卡支持RAID 0,因此可以通过两张SSD组建RAID 0的方式大大提升传输速度,以满足USB 3.1接口的需求。

  谈到USB 3.1我们总会想到那个正反都能插的Type-C接口,而事实上USB 3.1和USB 3.0在引脚部分没有改变,因此此前USB 3.0的几种接口和线材仍然可以继续适用于USB 3.1之中。这张阵列卡使用的就是目前在USB 3.0移动硬盘盒中常见的Micro-B接口。

  用来组建RAID 0的两块SSD均为浦科特M6Pro 256G,拥有较强的读写性能,为市售较高端的SATA接口SSD。

西部数据 1TB 蓝盘

  为了测试现有USB 3.1接口方案的实际速度,我们使用了CrystalDiskMark、AS SSD Benchmark、Atto Disk Benchmark三款常用的存储设备测速软件进行测试,并通过对比使用相同外接设备接入到原生USB 3.0接口时的传输速度,看看现有第三方的USB 3.1方案,比起原生USB 3.0能够有多大的提高。

  CrystalDiskMark软件是一个测试硬盘或者存储设备的小巧工具,简单易于操作的界面让您随时可以测试存储设备,测试存储设备大小和测试数字都可以选择。这里测试1000MB数据量,循序模式下的存取成绩。

   AS SSD Benchmark是一款专门的固态硬盘基准性能测试,它的测试内容很全面,包括了4个方面的测试(顺序读写、4K随机读写、64线程4K读写、寻道时间)。

  ATTO Disk Benchmark是一款简单易用的磁盘传输速率检测软件,使用了不同大小的数据测试包,数据包按0.5K、1.0K、 2.0K直到到8192KB进行分别读写测试,测试完成后数据用柱状图的形式表达出来,很好的说明了文件大小比例不同对磁盘速度的影响。本次测试选取了从4KB到8192KB的数据包进行读写测试。

  USB 3.1接口在ATTO Disk Benchmark测试中的表现仍然非常彪悍,在8192KB数据包的读写测试中甚至达到了760MB/s和710MB/s。原生USB 3.0接口也达到了非常高的带宽利用率,写入接近460MB/s,但读取上却要逊色一些,速度仅为355MB/s。

  从以上几项测试可以看出,即使目前仍然没有原生的USB 3.1支持,但是比起原生的USB 3.0,第三方的USB 3.1解决方案最高的存取速度还是能高出原生USB 3.0达到60%以上,整体性能并没有令我们失望。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祥硕ASM1142并不能完整发挥出USB 3.1的真正威力,因为只能选择接入PCIe 2.0 x2或PCIe 3.0 x1带宽,根据各自编码方式换算之后两者最大的可用带宽分别为1000MB/s和984MB/s,跟USB 3.1标准的1.25GB/s仍然有一定的距离。这一点也与当初USB 3.0刚登陆市场的时候非常相似。

  由于USB 3.1正式进入市场仅有很短的一段时间,第三方解决方案在软硬件上尚未达到非常完善的阶段,Intel芯片组何时提供原生USB 3.1支持也没有确切的消息,所以这次的测试也并不能评估出USB 3.1真正的实力。但USB 3.1和Type-C接口毕竟是一个大趋势,主板厂商从现在就开始布局USB 3.1,有望通过主机端的产品带动其他USB 3.1外接设备进入市场,对于推动USB 3.1的普及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移动硬盘USB接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