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微证券买港股为什么港股成交价 和挂单价不一样跟成本不一样

22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16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7月9日,小米集团正式登陆港股市场,据香港恒生指数同日公告称,小米集团将于7月20日收市后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恒生综合行业指数——资讯科技业、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恒生综合大中型股指数)、恒生环球综合指数、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
同时据新京报消息,小米集团将成为沪港通投资标的,A股投资者可以借道港股通购买小米股票。然而港股市场今年表现不佳,2018年上半年恒生指数前扬后抑,跌幅较大的行业是恒生消费品制造业和小米即将被纳入的恒生资讯科技业。港股机会基金是否能给投资者带来机会?
指数基金表现惨淡
据同花顺iFinD数据不完全统计,剔除今年成立的基金、分级基金后,跟踪港股机会的指数基金收益率截至日的业绩基本为负,只有跟踪中心标普小盘指数的华宝香港中国中小盘基金收益为正。
根据恒生指数公司数据,2018年初至7月10日,恒生指数下跌约4.13%,国企指数下跌约7.55%,恒生综合中小型股指数下跌约9.96%,恒生综合中型股指数下跌约12.70%。
因此,比起跟踪标的为恒生中国企业指数、香港恒生指数的基金,跟踪恒生综合中型股、恒生综合中小型股指数的基金跌幅更大。
同样跟踪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的2只基金业绩表现差异较大,根据一季报,易方达恒生国企ETF联接A年化跟踪误差为1.19%,嘉实恒生中国企业年化跟踪误差为3.5%,不过均在合同规定的目标控制范围之内。
绩优基金靠低仓位转运
据同花顺iFinD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日净值,剔除尚未公布7月10日净值的基金、今年成立的基金、分级基金后,港股机会基金中的79只主动偏股基金,有11只收益为正,其余收益均为负数。
虽然第一名的嘉实医药健康的招募书中说明可选择投资港股通标的股票,但根据一季报,报告期末没有通过沪港通交易机制投资的港股;通过深港通交易机制投资的港股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仅为1.56%,该基金收益或是由于上半年医药股的配置。
华商新趋势也有类似情况,虽然招募书中说明可以参与港股通股票范围内的港股投资,但一季报中披露报告期末未持有港股通股票。
其余8只基金均在重仓股中出现港股。不过根据一季报披露,前海开源的3只基金股票持仓都低于7%,或是轻仓避开了市场波动。
根据一季报,其余5只基金港股配比平衡,除了景顺长城沪港深领先科技股票基金通过港股通交易机制投资港股占基金净值比例 30.29%,其他几只基金通过港股通交易机制投资港股占基金净值比例均在50%左右。
这几只基金在一季报的运作分析中,不约而同的谈到了医药、TMT板块或是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等关键词。
排名靠后的基金,根据一季报披露的信息,整体持有股票占基金总资产的比例至少在7成以上,其中前海开源沪港深核心资源混合A、安信工业4.0混合A、创金合信沪港深研究精选灵活配置等7只基金,通过港股通机制持有的港股占基金总资产比例较小甚至为零,受港股市场影响较小。
其余3只基金在重仓股中,出现了一些汽车、保险等上半年表现不佳的港股,业绩或受此拖累。
机构分歧港股未来走势
上半年港股市场指数表现不佳,中投证券(香港)7月11日港股策略研报中认为,上月股市显著调整后,国企指数中4成股份的预期市盈率已降至10 年(或历来)最低。估值降低反映贸易摩擦、债务问题及A股下跌等宏观因素,对券商、内险等金融股盈利的不利影响,市场或于业绩后调低预期;但科技、燃气及医药股等成份股,受宏观因素影响较少,盈利增长较指数迅速。
国信证券7月11日在2018港股下半年投资策略中认为,原油将于3 季度见高点,教育、医药、服装、云计算、云广告等消费板块中报以及后续预期还将优于周期板块,但由于估值压力,随着美联储下半年加息临近,投资者需要适度转向低Beta标的/估值优势的金融板块。
另外,根据华安沪港深通精选灵活2018年1季报,报告期内恒生指数上涨 0.6%,恒生国企指数上涨 2.5%。但港币因人民币的强势,对人民币中间价贬值 4.4%,使得基金净值受到一定负面影响。汇率风险也是投资港股市场不得不考虑的风险。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微信ID:wallstreetcn)。更多精彩资讯请登陆,或下载华尔街见闻APP。* 《港股基金年内遭遇“滑铁卢”,机构争议翻盘时机》 相关文章推荐一:港股基金年内遭遇“滑铁卢”,机构争议翻盘时机
7月9日,小米集团正式登陆港股市场,据香港恒生指数同日公告称,小米集团将于7月20日收市后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恒生综合行业指数——资讯科技业、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恒生综合大中型股指数)、恒生环球综合指数、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
同时据新京报消息,小米集团将成为沪港通投资标的,A股投资者可以借道港股通购买小米股票。然而港股市场今年表现不佳,2018年上半年恒生指数前扬后抑,跌幅较大的行业是恒生消费品制造业和小米即将被纳入的恒生资讯科技业。港股机会基金是否能给投资者带来机会?
指数基金表现惨淡
据同花顺iFinD数据不完全统计,剔除今年成立的基金、分级基金后,跟踪港股机会的指数基金收益率截至日的业绩基本为负,只有跟踪中心标普小盘指数的华宝香港中国中小盘基金收益为正。
根据恒生指数公司数据,2018年初至7月10日,恒生指数下跌约4.13%,国企指数下跌约7.55%,恒生综合中小型股指数下跌约9.96%,恒生综合中型股指数下跌约12.70%。
因此,比起跟踪标的为恒生中国企业指数、香港恒生指数的基金,跟踪恒生综合中型股、恒生综合中小型股指数的基金跌幅更大。
同样跟踪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的2只基金业绩表现差异较大,根据一季报,易方达恒生国企ETF联接A年化跟踪误差为1.19%,嘉实恒生中国企业年化跟踪误差为3.5%,不过均在合同规定的目标控制范围之内。
绩优基金靠低仓位转运
据同花顺iFinD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日净值,剔除尚未公布7月10日净值的基金、今年成立的基金、分级基金后,港股机会基金中的79只主动偏股基金,有11只收益为正,其余收益均为负数。
虽然第一名的嘉实医药健康的招募书中说明可选择投资港股通标的股票,但根据一季报,报告期末没有通过沪港通交易机制投资的港股;通过深港通交易机制投资的港股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仅为1.56%,该基金收益或是由于上半年医药股的配置。
华商新趋势也有类似情况,虽然招募书中说明可以参与港股通股票范围内的港股投资,但一季报中披露报告期末未持有港股通股票。
其余8只基金均在重仓股中出现港股。不过根据一季报披露,前海开源的3只基金股票持仓都低于7%,或是轻仓避开了市场波动。
根据一季报,其余5只基金港股配比平衡,除了景顺长城沪港深领先科技股票基金通过港股通交易机制投资港股占基金净值比例 30.29%,其他几只基金通过港股通交易机制投资港股占基金净值比例均在50%左右。
这几只基金在一季报的运作分析中,不约而同的谈到了医药、TMT板块或是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等关键词。
排名靠后的基金,根据一季报披露的信息,整体持有股票占基金总资产的比例至少在7成以上,其中前海开源沪港深核心资源混合A、安信工业4.0混合A、创金合信沪港深研究精选灵活配置等7只基金,通过港股通机制持有的港股占基金总资产比例较小甚至为零,受港股市场影响较小。
其余3只基金在重仓股中,出现了一些汽车、保险等上半年表现不佳的港股,业绩或受此拖累。
机构分歧港股未来走势
上半年港股市场指数表现不佳,中投证券(香港)7月11日港股策略研报中认为,上月股市显著调整后,国企指数中4成股份的预期市盈率已降至10 年(或历来)最低。估值降低反映贸易摩擦、债务问题及A股下跌等宏观因素,对券商、内险等金融股盈利的不利影响,市场或于业绩后调低预期;但科技、燃气及医药股等成份股,受宏观因素影响较少,盈利增长较指数迅速。
国信证券7月11日在2018港股下半年投资策略中认为,原油将于3 季度见高点,教育、医药、服装、云计算、云广告等消费板块中报以及后续预期还将优于周期板块,但由于估值压力,随着美联储下半年加息临近,投资者需要适度转向低Beta标的/估值优势的金融板块。
另外,根据华安沪港深通精选灵活2018年1季报,报告期内恒生指数上涨 0.6%,恒生国企指数上涨 2.5%。但港币因人民币的强势,对人民币中间价贬值 4.4%,使得基金净值受到一定负面影响。汇率风险也是投资港股市场不得不考虑的风险。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微信ID:wallstreetcn)。更多精彩资讯请登陆,或下载华尔街见闻APP。* 《港股基金年内遭遇“滑铁卢”,机构争议翻盘时机》 相关文章推荐二:小米7月23日将正式纳入恒指 A股投资者也可购买
  7月9日,作为港交所“同股不同权”新规实施后的第一股小米集团(1810.HK)正式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小米董事长雷军亲自敲锣开市。图/视觉中国
  7月9日,小米集团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上市,与发行价每股17港元相比,开盘价下跌2.35%,为16.6港元,总市值为3714.4亿港元(约为473.3亿美元)。截至收盘,小米股价固定在16.8港元,相比发行价下跌1.18%,总市值为3759亿港元(约479亿美元)。相比雷军7月8日披露的小米估值543亿美元,小米市值IPO首日蒸发64亿美元。
  从被市场一致看好,到估值一路下调,上市前暗盘股价多次破底,这家港交所首个同股不同权试点企业,把今年以来的IPO热推向了高潮。尽管定价在区间下限,并且开盘后股价即遭破发,但创始人雷军依然显示出信心决心。9日晚举办的小米香港主板上市庆功宴上,雷军表示,要让在上市首日买入小米公司股票的投资人赚一倍。
  上市首日小米市值缩水64亿美元
  7月9日,小米集团上市首日破发,收盘价为16.8港元,相比发行价下跌1.18%,成交额为76.824亿港元,总市值为3759亿港元(约479亿美元)。相比雷军7月8日披露的小米估值543亿美元,小米市值IPO首日蒸发64亿美元。
  7月6日,小米将香港IPO价格定在每股17港元,这是其发行价区间17-22港元/股的下限,对应市值为3803.94亿港元(约484.73亿美元)。小米上市当日,股价开盘即遭遇破发,开盘价为16.6港元,随后更是一度下跌5.67%。尽管随后不断回升,但截至收盘时,股价仍未突破发行价。
  当日同时,香港恒生指数却开盘走高,9日交易日收盘后上涨372.88点,涨幅为1.32%。
  挂牌交易之前,小米的认购并未如此前预期那样大火,公告显示,其香港发售和国际发售均属于轻微超额认购。整体来看,全球发售34.33亿股认购,只是发行量的1.57倍,中签率为100%。
  早间,面对小米开盘即破发,雷军在鸣锣开市后接受媒体采访说,“刚才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告诉我,比他想得好得多”。最近大势不好,短期股价不是最重要的,长期公司的价值才是最重要的。
  9日晚举办的小米香港主板上市庆功宴上,雷军表示,要让在上市首日买入小米公司股票的投资人赚一倍。
  将纳入恒指,A股投资者可借港股通购买
  7月9日,新京报记者从香港恒生指数公司获悉,小米将被纳入香港恒生指数。香港恒生指数公司称,由于小米集团符合恒生综合指数的快速纳入指数规则要求,相关指数的成分股将于日起生效。
  香港恒生指数公告称,小米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恒生环球综合指数、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香港恒生指数相关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介绍,成为香港恒生指数成分股之后,小米集团将成为沪港通投资标的,A股投资者可以借道港股通购买小米股票。
  此前的5月7日,恒生指数公司特地宣布从第三季度起将同股不同权架构公司纳入恒生综合指数选股范畴,业界普遍看好7月9日上市的小米将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根据香港恒生指数公司相关规定,只要新上市股票在首个交易日市值位列现有恒生综合指数成分股的前10%,该股票会在上市之后第10个交易日,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及其分类指数。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小米上市后将在10个交易日后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创下港股史上被纳入恒生指数最快纪录。这意味着,小米将和腾讯、工商银行等个股一样,成为香港股市最优质的资产之一,同时,小米将成为沪港通投资标的,普通投资者投资小米将更加便捷。 《港股基金年内遭遇“滑铁卢”,机构争议翻盘时机》 相关文章推荐三:小米股价高开高走收涨13.1% 总市值达4251.5亿港元
凤凰网财经讯7月10日消息,小米今日高开高走,股价直线拉升,截至港股收盘,小米集团股价涨13.1%,报价19.00港元,成交额达97.51亿港元,换手率达2.39%,最新市值为4251.5亿港元。
盘后,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发微博称:“这两天像一场梦…… 厚道的人运气不会太差!”
雷军表示:“这两天的上市经历,让我们更感恩,感谢所有信任我们、支持我们的人!同时,让我们更自信,更坚定走自己的路: 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让全球每个人享受科技创新带来的美好生活!”
7月9日,小米集团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上市,开盘即破发,面对质疑,雷军公开表示:“最近大市不好,短期股价不是最重要的,长期的表现才是最重要的。小米IPO从低点开始,未必不是好事”。
9日晚举办的小米香港主板上市庆功宴上,雷军表示,要让在上市首日买入小米公司股票的投资人赚一倍。
同日,香港恒生指数公司宣布,小米将被纳入香港恒生指数。香港恒生指数公司称,由于小米集团符合恒生综合指数的快速纳入指数规则要求,相关指数的成分股将于日起生效。香港恒生指数相关负责人介绍称,成为香港恒生指数成分股之后,小米集团将成为沪港通投资标的,A股投资者可以借道港股通购买小米股票。
国际指数编制公司富时指数也发布消息称,将于7月13日收市后正式将小米(01810)纳入富时中国50指数,并于7月16日正式生效。 《港股基金年内遭遇“滑铁卢”,机构争议翻盘时机》 相关文章推荐四:豪赌小米千亿美元估值投资者高价入局等待“解套”
尽管小米上市创造了9位亿万富翁与数千位千万富翁(其中两位创始人雷军与黎万强身价分别增加约155亿美元与16亿美元),但小米D轮以后的入股PE机构获利并不丰厚。
截至7月10日收盘时,小米集团(01810.HK)股价收报19港元,成功突破17港元发行价的同时,其整体估值也回升至540亿美元。
不过,对通过小米科技境外投资者通道基金高价认购小米股票的高净值投资者而言,何时解套仍是未知数。
今年初,不少投资者通过这款产品按790亿美元估值,在一级市场认购小米股票(折合26.52港元/股)。对比当前二级市场股价,这份投资依然出现约30%浮亏。
“不算我们额外支付的3%认购费与2%年管理费,以及未来的利润分成,当前这笔投资浮亏差不多在35%左右。”一位参与投资小米科技境外投资者通道基金产品的高净值投资者赵诚(化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鉴于浮亏较大,他曾与基金管理方(GP)沟通,得到的反馈是“小米业绩快速增长基本面没有改变,一旦CDR境内发行,其估值将得到明显回升,到时投资者有望获利退出”。
“由于小米刚上市,相应股票未到解禁期,我们也只能静观其变。”赵诚坦言,其中个别投资者还用美国高科技热门股上市后先破发、再创新高的历程“安慰”自己。比如2016年以来,包括Facebook、Snap等美国高科技互联网热门公司在上市后都出现破发-回升-创新高的走势,因此他们希望小米股价也能如法炮制,让他们扭亏为盈。
在多位香港金融机构人士看来,小米要复制Facebook、Snap等公司股价走势,未必容易。一方面不少全球投资机构依然将小米视为科技消费品公司,而不是互联网公司,导致估值短期内未必能大幅提升。另一方面,近期全球贸易冲突升级导致港股动荡,直接影响欧美投资机构加仓港股的信心,也影响到小米股票的流动性溢价。
“或许,只有等到CDR发行,才是这些投资者真正扭亏的时机。但CDR到底何时重启,没人知道。”一位香港股票对冲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
790亿美元估值入股遭遇浮亏
今年初,一个偶然机会让赵诚接触到小米科技境外投资者通道基金产品
“乍看之下,这款产品投资条款相对苛刻。”他透露。
首先,尽管这款产品条款约定小米估值为560亿美元,但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基金管理方很快将估值提升至790亿美元(即按790亿美元估值在一级市场认购小米股票);
其次,投资者购买成本不低,需支付3%认购费与每年2%管理费;
第三,基金管理团队(GP)还开出较高的利润分红条件——除了获得投资收益的20%分成,他们还特别提出,若退出期少于2年且投资者年均回报率超过50%,GP方加收5%利润分成;若退出期少于18个月且投资者年均回报率超过50%,GP方加收10%利润分成;若退出期少于12个月且投资者年均回报率超过50%,GP方加收15%利润分成。
“不过,冲着当时小米科技保守估值超过1000亿美元,不少投资者依然觉得有利可图并纷纷认购。”赵诚称,当时他差点买不到份额,所幸通过朋友关系才认购成功。
然而,随着小米CDR发行暂缓与香港公开发售部分遇冷,他意识到小米尚未上市,自己却遭遇不小幅度浮亏。
“这只基金管理团队对此也感到无奈,原先他们认为小米保守估值之所以能突破1000亿美元,一个重要原因是CDR发行将吸引境内大量投资者竞相认购,由此大幅抬高小米估值,令香港资本市场接受小米高估值,从而让小米境内外上市估值均轻松突破千亿美元大关。然而,随着CDR发行放缓令小米失去重要的估值提升机会,最终导致小米向香港散户投资者公开发售部分遇冷,上市当天对应的估值仅有490亿美元。”他回忆说。
但基金管理团队一再强调小米业绩快速增长基本面没有改变,目前估值低估局面不久会得到明显改善,尤其在CDR重启发行后。
“现在也只能静观其变。”赵诚坦言,毕竟当前浮亏程度尚在自己风险承受能力之内,但他更关心的,是小米估值需要等待多久,才能实现“价值回归”。
“尤其在9日晚小米创始人雷军表示IPO首日买入小米股票的投资者将赚取一倍回报后,我们特别想知道这个答案。”他感慨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了解到,围绕小米估值高低,香港资本市场依然存在一定的分歧。
上述香港股票对冲基金经理透露,尽管小米创始人雷军认为小米拥有约2亿MIUI月活用户,可以不依赖硬件销售赚钱而主要通过互联网服务变现,但不少海外投资机构依然将小米视为科技消费品公司(硬件生产销售企业)。
毕竟,小米互联网服务主要集中在三大领域,分别是以手机APP和智能电视流量变现为主的广告收入、运营线上游戏所获得的分成收入与付费内容订阅、在线直播、互联网金融等业务收入。但不少投资机构通过其财报发现,上述三大互联网服务收入对小米公司营收的贡献比例在过去三年始终没能超过10%,甚至去年同比还下滑了1个百分点。
“这导致一些国际投资机构没有参与小米国际配售的认购,间接压低了小米估值。”前述对冲基金经理分析说。在IPO前,小米的国际配售部分最终发售23.98亿股,超额认购1.1倍,在业界看来这属于轻微超额认购。
与此对应的是,尽管小米上市创造了9位亿万富翁与数千位千万富翁(其中两位创始人雷军与黎万强身家分别增加约155亿美元与16亿美元),但小米D轮以后的入股PE机构获利并不丰厚。
资料显示,2014年小米完成由DST领投的11亿美元E轮融资。当时企业估值450亿美金,按当前小米市值540亿美金估算,其持仓4年的累计回报约为20%,年化回报不到5%。
“这些PE机构要实现理想的投资回报,只能指望小米通过智能家电产品布局,尽早展现其互联网服务公司的魅力。”赵诚坦言。
不过,7月10日小米股价上涨13%,让他添了几分信心。在他看来,即便抛开CDR重启发行的因素,短期内小米估值还存在提升空间。
究其原因,7月23日起,小米集团将成为香港恒生综合指数(恒生综合行业指数——资讯科技业、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恒生综合大中型股指数)、恒生环球综合指数、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的成分股,由此引发不少指数基金被动跟进加仓配置,以及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参与投资,由此可能带来新的上涨空间。
在上述香港股票对冲基金经理看来,这些预期能否兑现,一方面取决于小米业绩持续快速增长基本面与业务发展想象空间,能否吸引机构投资者与内地散户跟风买涨;另一方面则与近期港股整体波动息息相关,一旦贸易冲突升级导致欧美股市下调,全球投资机构就会从港股撤离资金返回欧美弥补投资组合亏损缺口,导致香港大型蓝筹股普遍遭遇估值下调压力。
“或许他们要实现获利退出,还得等到CDR重启发行的那一刻。”前述基金经理个人认为。 《港股基金年内遭遇“滑铁卢”,机构争议翻盘时机》 相关文章推荐五:小米下周一挂牌 上市首日将推出期权期货以香港首支同股不同权公司的身份,小米集团(1810.HK)将在下周一(7月9日)于港交所正式挂牌上市。昨日晚间,港交所发表公告称,将于小米上市日向投资者提供多种产品选择,包括小米期货及期权和衍生权证。五家权证发行商已于6月29日推出合共18只认购权证,计划于小米上市当日同时开始交易。此外,7月9日,港交所将会把小米纳入认可卖空指定证券的名单。事实上,港交所的这一举动并不常见,此前赴港上市的独角兽阅文集团、众安在线、易鑫集团、平安好医生,均未在上市首日推出期权期货。这或许与小米IPO前期的定价、认购不及预期有关。不仅估值从700-1100亿美元的机构定价缩水至550-700亿美元的IPO最终定价区间,单股定价也落在17-22港元的下半部分,认购的冻资额远低于以往新经济股动辄过千亿元的盛况,超购倍数与此前新经济股的数百倍相距甚远。据港媒报道,已有机构投资者进行暗盘(Grey Market)交易,有投资者以每股16.15港元买入小米股份,总值2800万美元(约2.184亿港元),较最低招股价17港元跌5%。而较早前,有投资者叫价15.6港元,较招股价折让8.24%,但当时并没有成交。本周五收市后,小米散户可在暗盘交易。小米公开发售部分超额认购逾8倍,冻资金额230亿元,认购人数高达11万。但其中几乎没有大户,均以现金客及小注认购为主。据市场消息,一手中签率100%,人人有份,认购9手获中2手。以认购手数来看,超过2.5万人认购1手,而获派2手的有1.5万人。市场人士称,小米招股遇冷一方面仍是市场对其高估值的不认可,但更多的是整个市场的不景气。近期,恒生指数从6月7日的短期高点点一路下行至昨日的28241.67点,近一个月跌幅10.4%;上证指数则从5月21日的短期高位3219.74点,一路下泄至昨日收盘2786.89点,一个半月下跌13.44%。此外,恒指公司6月公布,经咨询后决定同股不同权公司符合纳入恒生综合指数的要求,并会即时就同股不同权公司应否纳入恒指展开研究。据环球网援引业内人士称,小米上市后可能将在10个交易日后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创下港股史上最快纪录。这也意味着,小米将成为“沪港通”投资标的。在此之前,腾讯2004年6月登陆香港联交所,同年9月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不过,另一个指数MSCI将暂时与小米无缘。MSCI昨日发表声明称,小米暂时不符合获纳入指数的要求,主要因为MSCI现时仍就建议如何纳入不同投票权架构企业进行市场咨询。MSCI于去年11月称,暂停将同股不同权公司纳入旗下指数,以回应基金为主的市场机构诉求。MSCI现正就旗下指数是否纳入同股不同权公司进行市场咨询,咨询期延至今年9月底。《港股基金年内遭遇“滑铁卢”,机构争议翻盘时机》 相关文章推荐六:恒指高开0.74%报28900点 小米集团重返发行价
  隔夜美股三大股指齐齐收高,道指涨320点;恒指今早高开0.74%,报28900点;国企指数高开0.98%,报10873点;红筹指数高开1.05%,报4362点。
  蓝筹股方面,吉利汽车(00175)涨4.17%,报20.75港元,领涨蓝筹;中国旺旺(00151)涨3.31%,报7.18港元;中国人寿(02628)涨3.26%,报20.3港元;华润置地(01109)涨2.69%,报26.75港元。
  “三桶油”开盘集体走高,中国海洋石油(00883)涨1.42%,报12.9港元,领涨蓝筹;中国石油化工(00992)涨1.28%,报7.12港元;中国石油(00857)涨1.22%,报5.8港元。
  小米集团(01810)涨1.19%,报17港元;小米上市首日7月9日,恒指公司发布通告,正式确认小米(01810)将于7月23日纳入恒生指数消息。成份股将于7月20日收市后纳入多个指数,并于7月23日起生效。此次小米将纳入的指数有:恒生综合指数(包括恒生综合行业指数-资讯科技业、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恒生综合大中型股指数)、恒生环球综合指数、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今早便有消息传出,小米集团将在7月23日纳入恒生综合指数。此次小米纳入恒指为上市后10个交易日,创下港股史上最快纪录。
  天风证券发布研报认为,六月以来恒指出现明显回调跌幅达13%,年初至7月5日跌幅已达7%。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构成港股回调;港股本轮下跌除了受宏观经济影响外,港股投资者半年获利结盘也造成了一定扰动。此外,美港利差不断走阔导致资金为套利而流出港股也有一定影响。港元汇率与美港利差高度相关,当美港利差拉大时,套利机制就会出现。整体看,2018年海外市场仍有不确定性,如加息预期、估值高位等风险,我们认为“五穷六绝”之后港股仍可能面对较大波动。
(责任编辑:DF064)
《港股基金年内遭遇“滑铁卢”,机构争议翻盘时机》 相关文章推荐七:豪赌小米千亿美元估值!投资者高价入局等待“解套”
导读:尽管小米上市创造了9位亿万富翁与数千位千万富翁(其中两位创始人与身价分别增加约155亿美元与16亿美元),但小米D轮以后的入股PE机构获利并不丰厚。
  来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记者丨陈植 上海报道
图片来源 / 新华社
  截至7月10日收盘时,小米集团(01810.HK)股价收报19港元,成功突破17港元发行价的同时,其整体估值也回升至540亿美元。
  不过,对通过境外投资者通道基金高价认购小米的高净值投资者而言,何时解套仍是未知数。
  今年初,不少投资者通过这款产品按790亿美元估值,在一级市场认购小米股票(折合26.52港元/股)。对比当前二级市场股价,这份投资依然出现约30%浮亏。
  “不算我们额外支付的3%认购费与2%年管理费,以及未来的利润分成,当前这笔投资浮亏差不多在35%左右。”一位参与投资小米科技境外投资者通道基金产品的高净值投资者赵诚(化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鉴于浮亏较大,他曾与基金管理方(GP)沟通,得到的反馈是“小米快速增长基本面没有改变,一旦CDR境内发行,其估值将得到明显回升,到时投资者有望获利退出”。
  “由于小米刚上市,相应股票未到解禁期,我们也只能静观其变。”赵诚坦言,其中个别投资者还用高科技热门股上市后先破发、再创新高的历程“安慰”自己。比如2016年以来,包括Facebook、Snap等美国高科技热门公司在上市后都出现破发-回升-创新高的走势,因此他们希望小米股价也能如法炮制,让他们扭亏为盈。
  在多位香港金融机构人士看来,小米要复制Facebook、Snap等公司股价走势,未必容易。一方面不少全球投资机构依然将小米视为科技消费品公司,而不是互联网公司,导致估值短期内未必能大幅提升。另一方面,近期全球贸易冲突升级导致动荡,直接影响欧美投资机构加仓港股的信心,也影响到小米股票的流动性溢价。
  “或许,只有等到CDR发行,才是这些投资者真正扭亏的时机。但CDR到底何时重启,没人知道。”一位香港股票对冲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
  790亿美元估值入股遭遇浮亏
图片来源 / 新华社
  今年初,一个偶然机会让赵诚接触到小米科技境外投资者通道基金产品,
  “乍看之下,这款产品投资条款相对苛刻。”他透露。
  首先,尽管这款产品条款约定小米估值为560亿美元,但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基金管理方很快将估值提升至790亿美元(即按790亿美元估值在一级市场认购小米股票);
  其次,投资者购买成本不低,需支付3%认购费与每年2%管理费;
  第三,基金管理团队(GP)还开出较高的利润分红条件——除了获得投资收益的20%分成,他们还特别提出,若退出期少于2年且投资者年均回报率超过50%,GP方加收5%利润分成;若退出期少于18个月且投资者年均回报率超过50%,GP方加收10%利润分成;若退出期少于12个月且投资者年均回报率超过50%,GP方加收15%利润分成。
  “不过,冲着当时小米科技保守估值超过1000亿美元,不少投资者依然觉得有利可图并纷纷认购。”赵诚称,当时他差点买不到份额,所幸通过朋友关系才认购成功。
  然而,随着小米CDR发行暂缓与香港公开发售部分遇冷,他意识到小米尚未上市,自己却遭遇不小幅度浮亏。
  “这只基金管理团队对此也感到无奈,原先他们认为小米保守估值之所以能突破1000亿美元,一个重要原因是CDR发行将吸引境内大量投资者竞相认购,由此大幅抬高小米估值,令香港资本市场接受小米高估值,从而让小米境内外上市估值均轻松突破千亿美元大关。然而,随着CDR发行放缓令小米失去重要的估值提升机会,加之全球贸易冲突升级导致近期港股持续回调,最终导致小米向香港散户投资者公开发售部分遇冷,上市当天对应的估值仅有490亿美元。”他回忆说。
  但基金管理团队一再强调小米业绩快速增长基本面没有改变,目前估值低估局面不久会得到明显改善,尤其在CDR重启发行后。
  “现在也只能静观其变。”赵诚坦言,毕竟当前浮亏程度尚在自己风险承受能力之内,但他更关心的,是小米估值需要等待多久,才能实现“价值回归”。
  “尤其在9日晚小米创始人雷军表示IPO首日买入小米股票的投资者将赚取一倍回报后,我们特别想知道这个答案。”他感慨说。
  小米估值争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了解到,围绕小米估值高低,香港资本市场依然存在一定的分歧。
  上述香港股票对冲基金经理透露,尽管小米创始人雷军认为小米拥有约2亿MIUI月活用户,可以不依赖硬件销售赚钱而主要通过互联网服务变现,但不少海外投资机构依然将小米视为科技消费品公司(硬件生产销售企业)。
  毕竟,小米互联网服务主要集中在三大领域,分别是以手机APP和智能电视流量变现为主的广告收入、运营线上游戏所获得的分成收入与付费内容订阅、在线直播、等业务收入。但不少投资机构通过其财报发现,上述三大互联网服务收入对小米公司营收的贡献比例在过去三年始终没能超过10%,甚至去年同比还下滑了1个百分点。
  “这导致一些国际投资机构没有参与小米国际配售的认购,间接压低了小米估值。”前述对冲基金经理分析说。在IPO前,小米的国际配售部分最终发售23.98亿股,超额认购1.1倍,在业界看来这属于轻微超额认购。
  与此对应的是,尽管小米上市创造了9位亿万富翁与数千位千万富翁(其中两位创始人雷军与黎万强身家分别增加约155亿美元与16亿美元),但小米D轮以后的入股PE机构获利并不丰厚。
  资料显示,2014年小米完成由DST领投的11亿美元E轮融资。当时企业估值450亿美金,按当前小米市值540亿美金估算,其持仓4年的累计回报约为20%,年化回报不到5%。
  “这些PE机构要实现理想的投资回报,只能指望小米通过智能家电产品布局,尽早展现其互联网服务公司的魅力。”赵诚坦言。
  不过,7月10日小米股价上涨13%,让他添了几分信心。在他看来,即便抛开CDR重启发行的因素,短期内小米估值还存在提升空间。
  究其原因,7月23日起,小米集团将成为香港恒生综合指数(恒生综合行业指数——资讯科技业、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恒生综合大中型股指数)、恒生环球综合指数、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的成分股,由此引发不少指数基金被动跟进加仓配置,以及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参与投资,由此可能带来新的上涨空间。
  在上述香港股票对冲基金经理看来,这些预期能否兑现,一方面取决于小米业绩持续快速增长基本面与业务发展想象空间,能否吸引机构投资者与内地散户跟风买涨;另一方面则与近期港股整体波动息息相关,一旦贸易冲突升级导致欧市下调,全球投资机构就会从港股撤离资金返回欧美弥补投资组合亏损缺口,导致香港大型蓝筹股普遍遭遇估值下调压力。  “或许他们要实现获利退出,还得等到CDR重启发行的那一刻。”前述基金经理个人认为。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马金露 HF120) 《港股基金年内遭遇“滑铁卢”,机构争议翻盘时机》 相关文章推荐八:小米赴港上市第三日:收报19港元,盘中市值一度超过京东
腾讯科技讯 小米结束赴港上市第三日的交易,收盘报19.0港元,总市值4251亿港元(约542亿美元)。小米今日盘中一度涨逾4%,逼近20港元,市值方面也一度超过京东(京东在周二美股收盘后,市值为550.77亿美元)。
昨日,小米一扫上市首日破发颓势,获资金追捧持续冲高,最终大涨13.1%,报收于19港元,市值4251亿港元(约541亿美元)。
7月9日,小米正式登陆港交所,交易首日开盘价16.6港元,收盘报16.8港元,较17港元发行价下跌1.18%。雷军昨日在盘后的上市庆功宴上承诺,“要让在上市首日买入小米公司股票的投资人赚一倍”。
资料显示,小米拟发行21.79585亿股B类股份,其中20.70605亿股(约占95%)为国际配售,1.0898亿股(约5%)在香港公开发售,招股价17港元,集资370.5亿港元。另设15%超额配售权,如获行使,集资额则增至426.1亿港元。
香港公开发售部分每手200股,认购“起步价”4444.34港元。
小米已引入7名,他们合计认购5.48亿美元(约42.74亿港元)股份。其中,中投认购1.92亿美元;中国移动、高通各认购1亿美元;国开行认购6600;保利集团认购3200万美元;顺丰和招商局集团分别认购和2800万美元。基石投资者中,除高通外,其余全是中资。
大行给予目标价30港元
昨日麦格理发表研究报告称,看好小米的竞争性和商业模式,认为对比其他手机设备商,小米更能对其用户货币化,并与互联网和电商同业相近,目标价30元,相当于预测市盈率35倍,年每股盈利年均复合增长40%,“跑赢大市”。
该行称,用户人数是公司货币化最重要的资产,也是小米与其他手机同业的最大分别。小米能够透过互联网服务实现货币化,如广告、网上游戏、APPs、IoT等互联网服务,占去年毛利的39%,估计2018-20年占比可升至42%、45%及49%。
该行又称,公司的手机付运量于今年至202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可达30%,达到2.21亿部,占全球市场14%,主要是印度市场和南亚、欧洲和中国市场的增长;公司的款式推出快、具竞争力的价钱、用户人数增长,都有助公司跑赢同业。
超额认购约9.5倍
7月6日,小米公布了IPO配售结果,小米公告称共收到1,034,986,800股认购申请,相当于超额认购约9.5倍。
如按17港元发售价计算,此次小米上市可净筹资约239.75亿港元,而上市估值可达到540亿美元。
市场分析称,虽然小米声势噱头很足,但由于市场环境急转直下、公司定位估值不明晰、在内地推中国存凭证(CDR)突然推迟等因素,此次小米IPO香港散户认购不及预期,超购额度较此前众安、阅文和易鑫等IPO时火爆程度相去甚远。
小米将纳入恒生指数、富时中国50指数
据报道,小米将被纳入香港恒生指数。香港恒生指数公司称,由于小米集团符合恒生综合指数的快速纳入指数规则要求,相关指数的成分股将于日起生效。
香港恒生指数公告称,小米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恒生环球综合指数、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香港恒生指数相关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介绍,成为香港恒生指数成分股之后,小米集团将成为沪港通投资标的,A股投资者可以借道港股通购买小米股票。
此外,国际指数编制公司富时指数7月9日发布消息称,将于7月13日收市后正式将小米纳入富时中国50指数,并于7月16日正式生效。 《港股基金年内遭遇“滑铁卢”,机构争议翻盘时机》 相关文章推荐九:豪赌小米千亿美元估值 投资者高价入局等待“解套”
导读:尽管小米上市创造了9位亿万富翁与数千位千万富翁(其中两位创始人雷军与黎万强身价分别增加约155亿美元与16亿美元),但小米D轮以后的入股PE机构获利并不丰厚。
本报记者 陈植 上海报道
截至7月10日收盘时,小米集团(01810.HK)股价收报19港元,成功突破17港元发行价的同时,其整体估值也回升至540亿美元。
不过,对通过小米科技境外投资者通道基金高价认购小米股票的高净值投资者而言,何时解套仍是未知数。
今年初,不少投资者通过这款产品按790亿美元估值,在一级市场认购小米股票(折合26.52港元/股)。对比当前股价,这份投资依然出现约30%浮亏。
“不算我们额外支付的3%认购费与2%年管理费,以及未来的利润分成,当前这笔投资浮亏差不多在35%左右。”一位参与投资小米科技境外投资者通道基金产品的高净值投资者赵诚(化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鉴于浮亏较大,他曾与基金管理方(GP)沟通,得到的反馈是“小米业绩快速增长基本面没有改变,一旦CDR境内发行,其估值将得到明显回升,到时投资者有望获利退出”。
“由于小米刚上市,相应股票未到解禁期,我们也只能静观其变。”赵诚坦言,其中个别投资者还用美国高科技热门股上市后先破发、再创新高的历程“安慰”自己。比如2016年以来,包括Facebook、Snap等美国高科技互联网热门公司在上市后都出现破发-回升-创新高的走势,因此他们希望小米股价也能如法炮制,让他们扭亏为盈。
在多位香港金融机构人士看来,小米要复制Facebook、Snap等公司股价走势,未必容易。一方面不少全球投资机构依然将小米视为科技消费品公司,而不是互联网公司,导致估值短期内未必能大幅提升。另一方面,近期全球贸易冲突升级导致港股动荡,直接影响欧美投资机构加仓港股的信心,也影响到小米股票的流动性溢价。
“或许,只有等到CDR发行,才是这些投资者真正扭亏的时机。但CDR到底何时重启,没人知道。”一位香港股票对冲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
790亿美元估值入股遭遇浮亏
今年初,一个偶然机会让赵诚接触到小米科技境外投资者通道基金产品
“乍看之下,这款产品投资条款相对苛刻。”他透露。
首先,尽管这款产品条款约定小米估值为560亿美元,但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基金管理方很快将估值提升至790亿美元(即按790亿美元估值在一级市场认购小米股票);
其次,投资者购买成本不低,需支付3%认购费与每年2%管理费;
第三,基金管理团队(GP)还开出较高的利润分红条件——除了获得投资收益的20%分成,他们还特别提出,若退出期少于2年且投资者年均回报率超过50%,GP方加收5%利润分成;若退出期少于18个月且投资者年均回报率超过50%,GP方加收10%利润分成;若退出期少于12个月且投资者年均回报率超过50%,GP方加收15%利润分成。
“不过,冲着当时小米科技保守估值超过1000亿美元,不少投资者依然觉得有利可图并纷纷认购。”赵诚称,当时他差点买不到份额,所幸通过朋友关系才认购成功。
然而,随着小米CDR发行暂缓与香港公开发售部分遇冷,他意识到小米尚未上市,自己却遭遇不小幅度浮亏。
“这只基金管理团队对此也感到无奈,原先他们认为小米保守估值之所以能突破1000亿美元,一个重要原因是CDR发行将吸引境内大量投资者竞相认购,由此大幅抬高小米估值,令香港资本市场接受小米高估值,从而让小米境内外上市估值均轻松突破千亿美元大关。然而,随着CDR发行放缓令小米失去重要的估值提升机会,加之全球贸易冲突升级导致近期港股持续回调,最终导致小米向香港散户投资者公开发售部分遇冷,上市当天对应的估值仅有490亿美元。”他回忆说。
但基金管理团队一再强调小米业绩快速增长基本面没有改变,目前估值低估局面不久会得到明显改善,尤其在CDR重启发行后。
“现在也只能静观其变。”赵诚坦言,毕竟当前浮亏程度尚在自己风险承受能力之内,但他更关心的,是小米估值需要等待多久,才能实现“价值回归”。
“尤其在9日晚小米创始人雷军表示IPO首日买入小米股票的投资者将赚取一倍回报后,我们特别想知道这个答案。”他感慨说。
小米估值争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了解到,围绕小米估值高低,香港资本市场依然存在一定的分歧。
上述香港股票对冲基金经理透露,尽管小米创始人雷军认为小米拥有约2亿MIUI月活用户,可以不依赖硬件销售赚钱而主要通过互联网服务变现,但不少海外投资机构依然将小米视为科技消费品公司(硬件生产销售企业)。
毕竟,小米互联网服务主要集中在三大领域,分别是以手机APP和智能电视流量变现为主的广告收入、运营线上游戏所获得的分成收入与付费内容订阅、在线直播、互联网金融等业务收入。但不少投资机构通过其财报发现,上述三大互联网服务收入对小米公司营收的贡献比例在过去三年始终没能超过10%,甚至去年同比还下滑了1个百分点。
“这导致一些国际投资机构没有参与小米国际配售的认购,间接压低了小米估值。”前述对冲基金经理分析说。在IPO前,小米的国际配售部分最终发售23.98亿股,超额认购1.1倍,在业界看来这属于轻微超额认购。
与此对应的是,尽管小米上市创造了9位亿万富翁与数千位千万富翁(其中两位创始人雷军与黎万强身家分别增加约155亿美元与16亿美元),但小米D轮以后的入股PE机构获利并不丰厚。
资料显示,2014年小米完成由DST领投的11亿美元E轮融资。当时企业估值450亿美金,按当前小米市值540亿美金估算,其持仓4年的累计回报约为20%,年化回报不到5%。
“这些PE机构要实现理想的投资回报,只能指望小米通过智能家电产品布局,尽早展现其互联网服务公司的魅力。”赵诚坦言。
不过,7月10日小米股价上涨13%,让他添了几分信心。在他看来,即便抛开CDR重启发行的因素,短期内小米估值还存在提升空间。
究其原因,7月23日起,小米集团将成为香港恒生综合指数(恒生综合行业指数——资讯科技业、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恒生综合大中型股指数)、恒生环球综合指数、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的成分股,由此引发不少指数基金被动跟进加仓配置,以及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参与投资,由此可能带来新的上涨空间。
在上述香港股票对冲基金经理看来,这些预期能否兑现,一方面取决于小米业绩持续快速增长基本面与业务发展想象空间,能否吸引机构投资者与内地散户跟风买涨;另一方面则与近期港股整体波动息息相关,一旦贸易冲突升级导致欧下调,全球投资机构就会从港股撤离资金返回欧美弥补投资组合亏损缺口,导致香港大型蓝筹股普遍遭遇估值下调压力。
“或许他们要实现获利退出,还得等到CDR重启发行的那一刻。”前述基金经理个人认为。
提供最新最全P2P网贷资讯
"港股基金年内遭遇“滑铁卢”,机构争议翻盘时机"的相关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股票交易成本和成交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