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排烟临沂空调通风排烟招标系统常见的几个问题

[讲义总结]建筑防排烟系统的技术规范中涉及问题的详细解读
发表于&&3条回复&&6381次阅读&&
【本资料仅限VIP会员下载 】
文件格式:ppt
文件大小:625.00KB
内容简介资料通过介绍防排烟系统的技术规范,详细解读了烟气的形成、处置及规范中对防排烟系统的技术要求等多方面,关于防排烟系统的重点,并对排烟计算、设施、系统设置的重点内容进行全面解读......      PPT共66张。   排烟计算 烟羽流的类型分类 自然排烟设施 系统设置
【本资料仅限VIP会员下载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上方二维码请点击右上角按钮&,选择&
&&发表于&&|&
关于建筑防排烟系统的技术规范中涉及问题的详细解读,内容较完整,叙述较全面,可供参考。
&&发表于&&|&
很好&很强大
&&发表于&&|&
&& &&筑龙币+80
学习学习,感谢分享!
资料下载后才能评论,评论超过10个字可获得筑龙币奖励!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筑龙学社APP扫码
立即免币下载资料
只需1元,认证E会员,百万资料免费下
【微信扫码支付】
您已成功认证为E会员
删除理由:
&广告/SPAM
还可以输入&120&字
还可以输入&120&字
他一定是哪里做的不够好,别替他瞒着了,告诉我们吧~
:&400-900-8066&·&&·&发帖说明 本小组需要加入才可以发帖
超详细的防排烟设计中的难点问题
发表于&&&&57562人浏览&&&&39人跟帖&&&&筑龙币+10&&&&
一. & 基本概念  1.简易防火阀:平时开启,70°C时温度熔断器动作,阀门关闭;也可手动关闭,手动复位。  2.防火阀:平时开启,70°C时温度熔断器动作,阀门关闭;也可手动关闭,手动复位。阀门关闭后可发出电信号至消防控制中心。防火阀与普通百叶风口组合,可构成防火风口。  3.防烟防火阀:平时开启,70°C时温度熔断器动作,阀门关闭;也可手动关闭,手动复位消防控制中心可根据烟感探头发出的火警信号通过(DC24V)执行机构将阀门关闭;阀门关闭后可发出反馈电讯号至消防中心。  4.排烟阀:平时常闭,发生火灾时,烟感烟感探头发出火警信号,控制中心通过(DC24V)执行机构将阀门打开排烟,也可手动使阀门打开,手动复位。阀门开启后可发出电讯号至消防控制中心。还可与其它设备联动。排烟阀与普通百叶风口或板式风口组合,可构成排烟风口。  5.排烟防火阀:平时常闭,发生火灾时,烟感烟感探头发出火警信号,控制中心通过(DC24V)执行机构将阀门打开排烟,也可手动使阀门打开,手动复位。阀门开启后可发出电讯号至消防控制中心。还可与其它设备联动。当烟道内温度达到280°C时,温度熔断器动作,阀门自动关闭。阀门开启后可发出电讯号至消防控制中心。&'  6.中庭:中庭短边(半径)长度不小于6m,且连通空间的最小投影面积不小于100m2,共享层数不小于3层,并带有顶盖的室内共享空间。--上海建筑防排烟规范  7.疏散通道与避难走道的区别:  疏散走道:通行、疏散的安全通道。有排烟要求,无防烟要求。疏散走道包含避难走道。  避难走道:通道两侧有实心防火墙且有防烟设施,能够安全疏散到安全出口的通道。并且不能和其它功能区合用防烟设施,不分。二.防烟系统  1.量的计算方法  ①压差法:当疏散通道门关闭时,加压部位保持一定的正压值。  Ly=0.827xAxΔP1/nx1.25x--漏风系数  A为门缝隙的计算漏风量总面积(m2)门缝宽度按照0.002~0.004m  ΔP--门缝两侧的压差值(Pa)对于防烟楼梯间取40~50Pa,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前室取25~30Pa 1.25不严密处附加系数  n--指数(一般取2)  ②风速法:开启着火层疏散门时,需要相对保持门洞处一定风速所需送风量  LV=nxFxνx(1+b)x3600/a  ν--开启门洞处的平均风速,取0.7~1.2(m/s)  F--一樘门的开启面积(m2)  a--背压系数,根据加压间的密封程度,取值0.6~1.0 b--漏风附加率,取0.1~0.2 n--同时开启门的计算数量,对于多层建筑及20层以下的建筑取2,20层20层以上取3。  ③比较Ly,Lv及防火规范加压送风量表数值,确定加压送风量。  2.加压送风量计算中的难点问题  ①合用前室加压送风量是与建筑物的层数及开启门的数量有关;n的取值直接关系到开启风口数量问题。20层以下按照两个风口计算,20及20层以上按照三个风口计算。最终以校核门的断面风速为标准。在消防控制上也应按照此要求执行。 暖通空调在线  例:当建筑层数小于20层时,合用前室的加压加压送风量为m3/h,当前室门洞尺寸为1.2x2.1时,开启两层送风口,其门洞风速为0.66~0.88m/s,满足门洞风速要求。开启三层送风口其门洞风速0.441~0.59m/s,不满足门洞风速要求。  ②当前室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门时,其风量按计算数值乘以1.5~1.75确定,开门时,通过门的风速不应小于0.7m/s。这里的门是不包括防烟楼梯间开向前室的门。防烟楼梯间风压是大于前室风压的。  ③地下防烟楼梯间的加压送风问题  在多层建筑中,若地下仅有一层疏散楼梯间,n取1,通过门洞处的风速v应适当加大,宜取0.9~1.2m/s。计算值直接取用不与表比较。  LV=nxFxνx(1+b)x3600/a  =1x1.6x2.0x0.9x1.1x  =14256m3/h  其它地下室加压送风可参照此方法执行。  ④地上部分防烟楼梯间及合用前室均采用自然排烟,地下部分防烟楼梯间及合用前室需要机械加压送风的情况?  分析:地下防烟楼梯间及合用前室分别加压送风。(按照建规执行)  ⑤地上部分合用前室采用机械加压送风,地下合用前室风量怎样计算?  分析:可以合用系统。原因是控制系统可以实现着火层及其上一层的防烟控制;而且考虑一个着火点。  ⑥加压送风系统的超压问题  a.设置泄压阀,且在穿越防火墙处设置70°C防火阀,泄压板的开启面积公式:  F=(LV-LY)/ F-泄压阀阀板的开启面积(m2)  LV-加压送风量(m3/h)  LY-当疏散通道门关闭时,加压部位保持一  定的正压值所需送风量(m3/h)&  b.采用旁通阀  在楼梯间及前室合用前室适当的位置设压力传感器,控制加压送风机出口处的旁通泄压阀,调整余压值。  3.其它规定  ①.4.8.5-3条:机械加压送风口不宜大于7m/s  排烟口不宜大于10m/s,公共聚集场所不宜大于  5m/s,自然补风口不宜大于3m/s。  ②.机械加压送风管道和用于补风管道不宜穿过防火分区或其它火灾危险性较大房间,当必须穿越时,应在穿过处设置防火阀,加压送风管道防火阀的动作温度为70°C,补风管道防火阀的动作温度可为280°C。  理解:在送风风速很大的情况下,即使环境温度较高,风道内温度也不可能达到70°C;补风(工业厂房)也可补大于70°C的空气。补风管道防火阀的动作温度可为70°C或280°C。  ③.4.9.3-2条: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的总面积之和不应小于2.0m2,且顶层可开启面积不宜小于0.8m2。  ④.4.10.11条:未能设置在独立管道井内的加压送风管应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1.0h的防火风管。注:当加压送风管采用钢板制作时,宜采取适当加厚钢板厚度或采用防火板包覆等措施,以满足耐火极限不小于1.0h的要求。  问题:排烟管道耐火极限是多少?  答案:经验,1.2mm厚钢板耐火1小时。  2mm厚钢板耐火1.5小时。  ⑤.技术措施中4.10.9-10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口可采用自垂百叶式或常开百叶式风口,并应在加压风机压出段上设置防回流装置或电动调节阀。  问题:自垂百叶式风口在加压风机压出段上也应加回流装置。原因:自垂百叶风口由于重量轻,在风压很小的情况下就被吹开,所以要在加压风机压出段上加回流装置。  3.排烟系统  ①自然排烟:  a.4.9.3-4条:中庭、剧场舞台可开启外窗的总面积不应小于该中庭、剧场舞台楼地面面积的5%。  b.4.9.3-10条:建筑面积大于500m2且净空高度大于6m的大空间场所,不应小于该场所地面面积的5%.  c.4.9.3-5条:需要排烟的疏散走道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走道面积的2%。  注:无论是《建规》所诉的地上长度超过40m的疏散走道,还是《高规》中所述的长度超过60m的内走道,如走道多处开窗,可将走道分段考虑,每段可开启外窗面积满足本条要求,且开窗间距满足°距该防烟分区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m±.  d.4.9.3-6条:需要排烟的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面积的2%  e.4.9.3-7条:其它场所,宜取该场所建筑面积的2%~5%.  f.4.9.4条自然排烟口的设置要求:应设置在排烟区域的屋顶上或外墙上方;当设置在外墙上时,排烟口底标高不宜低于室内净高的1/2,并应有方便开启的装置,同时自然通风口的开启方向应沿火灾气流方向开启。  g.建筑面积大于500m2且室内净高大于6m时的中庭、展览厅、观众厅、营业厅、体育馆、客运站、航站楼等公共场所采用自然排烟时,应设置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或由其它电动设施控制启闭的自动排烟窗。自动排烟窗附近同时应设置便于操作的手动开启装置。  h.4.9.6条对开在外墙上的自动排烟窗净面积有了具体规定;当采用百叶窗时,窗的有效面积为窗的净面积乘以系数。当采用防雨百叶窗时,系数乘以0.6;当采用一般百叶窗时,系数宜取0.8.&  ②机械排烟:  4.11.1-3应采用当烟垂壁、隔墙、顶棚下突出不小于500mm的结构梁划分防烟分区,梁或其它挡烟垂壁距室内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2.0m。  清晰高度Hq=1.6+0.1H  清晰高度:烟层底部至室内地平面的高度。  H-排烟空间的建筑净高度。  4.11.1-4同一防烟分区应采用同一排烟方式。  b.4.11.2-3条水平排烟管道穿越其它防火分区时,应在穿越处设置280°C能自动关闭的防火阀,其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小时,排烟管道不应穿越前室或楼梯间,若必须穿越时,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2小时,且不得影响人员疏散。  c.4.11.2-6条车库宜按每个防烟分区设置。  d.4.11.2-8条当吊顶内有可燃物或难燃物时,吊顶内的排烟管道应采用厚度不小于50mm、导热性差的不燃隔热材料进行隔热或与可燃物、难燃物保持不小于150mm的距离。  4.8.3.3条多层建筑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200m2或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高层建筑内设置在首层或二、三层以及设置在地下一层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解析:①多规中&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没有面积限制,都需排烟。  ②高规只希望设在这几层,其它层有更高要求。  e.4.11.4-4条在多层建筑中,设置机械排烟系统的地下、半地下场所,除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和建筑面积大于50m2的房间外,排烟口可设置在疏散走道;其排烟量由疏散走道面积和需排烟的各个房间的面积比较,按其最大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120m3/h计算确定。  ④其它:  a.4.12.4-1条防火阀宜靠近防火分隔处设置,且距防火分隔处的距离不宜大于200mm。  b.4.12.4-4条在重要建筑的重要部位或穿越防火分区的通风空调系统的干管处宜设置带电信号的防火阀,并将信号引入消防控制中心;在只影响个别房间的部位或建筑物内不设消防控制室时设置简易防火阀。  c.4.11.2-8条当吊顶内有可燃物或难燃物时,吊顶内的排烟管道应采用厚度不小于50mm、导热性差的不燃隔热材料进行隔热或与可燃物、难燃物保持不小于150mm的距离。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0.3.11条。  d.4.9.1.3条这种情况不用机械加压送风。(笔误)  e.4.8.3.2条总建筑面积大于200m2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半地下建筑或地下室、半地下室。  解析:200m2不包括有可开启外窗(开窗井)  房间的面积。  f.地下汽车库排烟系统设计:排烟排风合用系统,消防排烟口可以采用平时排风口。  分析:铝合金风口,假如火灾时超过了耐火极限,这时形成排烟洞,不影响排烟效果;因为车库本身人员少,在人员伤亡上是次要因素。  g.4.9.1.3这一条有一定语法错误;她想说明的意思是: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如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自然通风时,该防烟楼梯间可不设防烟设施。参见4.9.1-3。  h.条文说明中9.4.2-3的4)5)排烟按照防烟分区,而不用防火分区。走廊排烟只负担走廊面积,而不包括可自然排烟的房间。可自然排烟的房间不用设防火门。  9.4.5的第三自然段取消。  g,h完全按照排烟逻辑进行。  i.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带有外窗的防烟楼间,楼梯间和前室应分别加压送风。  j.《高规》8.4.2.1担负一个防烟分区排烟或净空高度大于6m的不化防烟分区面积时,应按每平方米面积不小于60m3/h计算(单台风机最小排烟量不应小于7200m3/h) 暖通-空调-在线  解析:括号内解释是最小排烟量的限制,而不是单台风机最小排烟量的限制。  k.担负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排烟时,应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120m3/h计算。  问题:如果防烟分区面积相差很大,火灾时排烟口机排烟风机的风量不吻合。  措施:尽量把防烟分区面积划分一致;可以把几个小面积防烟分区化分为一个相应较大防烟分区。  l.加压送风道采用金属风道或玻璃钢风道是否可行?  解析:可以用,但要加70°C防火阀。还是按照竖向管道接分支管的做法。(两个防火分区)  j.一类超过50m的公共建筑,地上部分有外窗的防烟楼梯间需要加压送风,相应的地下防烟楼梯间有可开启的外窗是否可以自然排烟?  解析:可以。原因:首先地上和地下是两部楼梯间;地上楼梯间加压送风是因为考虑风压热压作用对自然排烟口的影响;而地下部分只有一层所以不用机械加压送风。但自然排烟口的面积不小于2m2。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上方二维码请点击右上角按钮&,选择&
发表于&&&&&
发表于&&&&&
发表于&&&&&
奖励&&信誉分+1&&&&筑龙币+20
&&&&&奖励于& 13:37:55
&&发表于&&|&
&& &&筑龙币+5
很有用!学习了!
奖励&&&&&&
&&&&&奖励于& 09:25:15
&&发表于&&|&
&& &&筑龙币+5
很难得的知识总结,感谢楼主分享
奖励&&&&&&
&&&&&奖励于& 09:25:18
&&发表于&&|&
&& &&筑龙币+5
奖励&&&&&&
&&&&&奖励于& 09:25:20
&&发表于&&|&
&& &&筑龙币+5
奖励&&&&&&
&&&&&奖励于& 09:25:22
&&发表于&&|&
&& &&筑龙币+5
奖励&&&&&&
&&&&&奖励于& 09:25:25
&&发表于&&|&
&& &&筑龙币+5
奖励&&&&&&
&&&&&奖励于& 09:25:27
&&发表于&&|&
&& &&筑龙币+5
推广到新浪微薄:
奖励&&&&&&
&&&&&奖励于& 09:25:33
&&发表于&&|&
&& &&筑龙币+5
非常有用!
奖励&&&&&&
&&&&&奖励于& 09:25:29
&&发表于&&|&
&& &&筑龙币+5
很实用!感谢楼主分享
奖励&&&&&&
&&&&&奖励于& 09:25:35
后才能评论,评论超过10个字,有机会获得筑龙币奖励!
筑龙学社APP扫码
立即免费下载资料
只需1元,认证E会员,百万资料免费下
【微信扫码支付】
您已成功认证为E会员
还可以输入&120&字
他一定是哪里做的不够好,别替他瞒着了,告诉我们吧~
:&400-900-8066防排烟空调通风系统常见的几个问题
&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中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火灾事故表明,烟气危害已经成为火灾中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的同时注重对建筑消防防排烟系统的设计以及空调通风系统的防火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针对当前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和空调通风系统常见问题进行简单的介绍分析。&
  关键词:防排烟系统;空调通风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TB65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3)&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中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火灾事故表明,烟气危害已经成为火灾中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不仅要注重建筑的防火设计,还要注意建筑的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和空调通风系统的设计。通过合理的设计,全面考虑防火安全、通风空调系统自身的安全及保证人员疏散与消防扑救的防排烟系统。这样才能保证在火灾发生时,为人员的疏散提供所需要的时间,减少了火灾的危害,维护了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一、防排烟系统常见问题分析&
  防排烟系统是通过调节气流和气压来发挥作用的,由于影响气流的因素有很多,加上建筑物的具体结构形式不同,造成防排烟系统的作用过程较为复杂。但是所有的防排烟系统都遵循的是:向建筑的避难层或者是避难间、防烟楼梯间、前室等保障区域内输送新鲜空气,使之形成空气正压,避免烟气的侵入;从发生火灾的房间、走道排出火灾烟气,同时降低火场的温度,避免或者减少烟气的扩散,为人员的疏散和灭火救援提供了安全保障。&
  1排烟风机与加压送风机的装置&
  为了达到良好的防排烟效果,在设计时应保证排烟风机和加压送风机除去风量和风压满足相关规定的要求,并且要合理设置它们的位置。为了保证加压送风系统应送入的空气不受火灾建筑排出的烟气的影响,应尽可能将加压送风机和取风口设置在建筑物下部。此外,应把排烟风机和排烟口设置在建筑物上部,从而使火灾烟气排向空中。但是,在实际工程中并没有对排烟风机、加压风机及其排烟口和加压送风机的取风口之间关系进行很好的处理,一旦发生火灾很难达到排烟与加压送风的效果。&
  2高层建筑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楼递间,前室未设置机械防烟设施&
  现阶段,在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图纸中,当防烟楼梯间和其前室都不具备自然排烟的条件时,在防烟楼梯间以及前室分别设置了正压送风系统。《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的相关规定要求,在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应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设施,对于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则可利用楼梯间送风的余压达到规范要求,不需要再设置正压送风装置,进而实现设计的经济合理。然而,在实际工程中,多数设计和施工人员,往往忽视了在楼梯与前室之间设计、安装余压阀,这就导致楼梯间的风压难以进入前室,导致楼梯间的风压太大进而影响到疏散,前室又只靠楼梯防火门的缝隙漏风,风压不足。&
  3 排烟窗的形式、位置及开窗面积不符合要求&
  在部分建筑工程中,防排烟设计人员应将平时做为通风用的自然排烟窗设置为固定窗或者设置类似玻璃墙的半开窗、斜开窗,其设置的形式和位置都不利于进行自然排烟。并且《高规》对采用自然排烟部位的开窗面积均有明确的规定,但由于部分设计人员未按规范要求进行认真计算,或将固定窗的面积计算在排烟窗面积之内,导致部分工程排烟窗面积达不到规范要求,直接影响排烟效果。所以在进行建筑防排烟设计时,要改用直接可对外开启的排烟窗,开窗面积应满足规范的规定要求,而不应包含推拉窗打开时另一半的面积和固定窗面积。&
  4解决措施&
  首先,从设计环节开始严格执行规范设计是保证建筑质量的基础,规范的设计才能杜绝或减少防排烟系统的先天隐患。《高规》中规定,防排烟系统不宜与空调系统兼用,所以建议开发商不要片面追求节省资金,而要明确防排烟工程的消防工程属性,提醒参建人员防排烟系统属于消防工程施工图范围。&
  其次,从功能上划分强调防排烟设施的重要性。消防排烟系统是直接受消防控制中心控制,具有独特的功能的、与生活空调通风系统完全从属于两个系统。只有将其作为独立的消防系统,才能促使和保证人们在消防工程实践中重视其作用。&
  最后,施工环节上加强监督。对于防排烟系统来说,在建设前,其主要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在安装之前要先进行现场验收,以确定如防火阀和排烟阀这一类的设施符合相关的消防产品标准,而涉及隐蔽工程的,要在工程隐蔽前,经监理人员验收及认可签证后方得执行隐蔽。&
  二、空调通风系统常见问题&
  在现代建筑中,通风空调管道纵横交错,分布于建筑物的各个部分,如果处理不好,管网就会变成串火烟囱。因此,必须采取可靠的防火安全措施,保证空调通风系统不会是消防系统的隐患。&
  1按照防火要求,空调通风系统要按防火分区分层布置,一个系统不宜跨越两个分区,必须竖直设置的系统一般不能超过五层。&
  2空调系统一般不许兼作火灾时的排烟系统,如确实必须兼用时应设有安全可靠的自动切换阀门及电动密闭门。对于一般排风系统可兼作火灾时的排烟系统,其风量、管道及设备均应满足排烟系统的设计要求。&
  3 空调通风系统在穿越防火分区时未设置防火阀&
  《高规》中规定,风管不宜穿过防火墙或变形缝,如必须穿过时,应在穿过防火墙处设防火阀;穿过变形缝时,应在两侧设防火阀,风管与墙壁之间的缝隙必须用非燃材料填充与密封。然而,有的高层建筑,风管穿防火墙处未设防火阀,有的风管穿过变形缝时仅在一侧设有防火阀,而另一侧则未设。另外,有些工程防火阀的位置设置不当。按要求防火阀应紧临防火墙设置,且连接防火阀的穿墙风管厚度&&1.6 mm,防火墙两侧各2 m范围内的风管应采用不燃材料保温。但有些工程通风空调风管上的防火阀随意设置,远离防火墙,其间的风管既未注明加厚,亦未采取任何保护措施,存在着隐患。&
  4空调通风系统的防火防烟&
  空调风机房是空调系统的动力输出中心,担负着空调系统风量及冷(热)量的供应,当发生火灾时,空调风管成为传播烟气的途径,所以必须采取可靠的防火防烟措施。首先,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的新风口和回风口应设在不受火灾威胁的安全部位,当新风口开设在防火墙上时,其新风管道上应设防火阀。另外,与空调器连接的回风总管、送风总管上也应装设防火阀,防火调节阀或其它感温、感烟控制系统使防火阀能自动关闭并联锁空调风机关闭,阻断烟火的蔓延。&
  目前,有些工程用空调通风系统兼作排烟系统,反应出来的问题比较多,其可靠性比较差,电气专业配合复杂,使许多系统的空调效果和排烟效果都不尽理想,因为空调通风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创造良好舒适的空气环境,但为了照顾到排烟,有时不得不牺牲空调通风最佳方案。使空调系统的造价增加、效果也不尽人意。&
  5空调电源&
  为防止局部发生火灾时造成的恐慌以及不必要的混乱,空调通风系统的电源应根据建筑规模和使用范围涉及成能够分区分段或者分部门切断,所有的空调电源应接入消防控制中心。&
  结束语&
  总之,高层建筑的防排烟系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各专业相互辅助紧密合作,才能使高层建筑的空调通风系统的防火达到其预期的效果,否则将会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张勇,张宁,杨孝鹏.建筑防排烟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J].工程与建设.2009(01)&
  [2]倪晓明.公共建筑防排烟设施设计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9(06)&
  [3]李伟光,张轩,魏春华.某地下大空间通风及防排烟系统设计[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9(02)&
  [4]华昊明.浅谈地下车库通风与防排烟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09(17)&
  [5]柴玉才,李有金.高层民用建筑防排烟系统审核验收中的常见问题分析及相应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9(16)&
  [6]陈金华,王勇,付祥钊,肖益民.民用建筑防排烟及通风空调系统防火设计中的几点问题探讨[J].暖通空调.2006(10)&
  [7]杨蕾.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设计[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05(01)&
  [8]张淼.大型地下商场空调通风与防排烟探究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2(06)&
我来说两句 ()
本月热门下载
暖通热门论文
Copyright & 2007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公网安备 20号
MSN: civilcn#163.com E-mail: 手机:下载费用:20 元 &
防排烟和通风空调等条款的一些建议_2.docx 防排烟和通风空调等条款的一些建议《高规》第 3. 0. 1 条根据高层建筑的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等将高层建筑分为一类、二类。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改的深入发展,外资台资独资的引进,有的开发商为了节省在高层建筑防火设备上的投资,要求设计人员尽可能将高层建筑划入二类建筑。尤其是对本条未列出的高层建筑,设计人员更难以说服开发商必须遵循“预防为主,消防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如某公司在市内的办公楼,建筑高度超过 24m ,建筑装修标准高、设 VRV 空调系统、底层设产品展示厅、顶层设会议室 ,开发商要求按普通办公楼二类高层建筑设计。又如某商住楼,建筑高度 50m ,底下三层商场的每层建筑面积超过 1500m2 且设集中空调系统,住宅部分每户三室 一厅一厨双厕双阳台、建筑装修标准高、预留安装空调设备的位置和孔洞,开发商要求按二类商住楼进行设计。很明显前者因建筑标准高,建筑功能用途多,火灾危险性大,应属重要的办公楼,按一类高层建筑进行防火设计。后者因商场的每层建筑面积超过 1500m2 ,住宅每层的面积虽没有超过 1500m2 但建筑装修标准高有自备空调设备,应按一类商住楼进行防火设计。然而因《高规》对重要的办公楼、普通的办公楼,高级住宅、普通住宅等没有更严格、更明确、定量上的界定,很难说服开发商将上述的办公楼、商业住楼按一类高层建筑进行防火设计。随着我国加入 WTO ,外资台资独资的引进,会有更多高档次的办公楼、住宅楼等高层建筑兴建,迫切要求《高规》对高级住宅、普通住宅,高级旅馆、普通旅馆,高级的办公楼、科研楼、档案楼与普通的办公楼、科研楼、档案楼等有更严格、更明确、更详细、定量上的条文规定,以更好判定高层建筑类别,进行高层建筑防火设计。《高规》第 4. 1. 2 条“除液化石油气作燃料的锅炉外,当上述设备受条件限制必须布置在高层建筑或裙房内时,其锅炉的总蒸发量不应超过 6. 000t/h,且单台锅炉发量不应超过 2. 000t/h”该条文中二次用了“蒸发量” ,所以条文中锅炉应为蒸汽锅炉。该条条文说明三次用了“蒸发量” ,所以条文说明中锅炉也应为蒸汽锅炉。然而该条条文说明中确写“ 根据劳动部新颁发的《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督规定》的要求” ,为什么编者要用《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督规定》对蒸汽锅炉房的设计部位作规定。热水锅炉在使用、管理、安全性、节能等方面军都比蒸汽锅炉好,当必须在高层建筑吕或裙房内布置锅炉时,应优先推荐使用热水锅炉。建议在《高规》中增加使用热水锅炉的条款。在高层建筑设计时,防火和防烟分区的划分是极其重要的。防火区的划分,既要从限制火势蔓延、减少损失方面考虑,又要顾及到便于平时使用管理,以节省投资。 《高规》第 5. 1. 1 条规定“高层建筑内采用的防火墙等划分防火分区” 。 《高规》第 5. 1. 3 条规定“当高层建筑与其裙房之间设有防火墙等防火分隔设施时, ?” 。由以上两条可知防火墙用于划分防火区区和进行防火分隔,然而《高规》没有对防火分隔作明确的定义,没有规定什么况下应设防火分隔。 《高规》第~ 条条文说明指出国外规范规定高层建筑每隔一定距离设一道防火墙。防火分区、防火分隔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防火分区内可以有若干个防火分隔,一个防火分隔就不一定是一个防火分区。防火墙、隔墙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高层建筑中前者要求耐火极限不低于 3. 00h 的不燃烧体,后者要求耐火极限没那么高的不燃烧体。由于《高规》对防火分隔没有作明确的规定,在高层建筑防火设计、施工图审查时,出现了对防火分区、防火分隔的不同理解。这涉及到防火设备的布置、选型及投资。有的设计人员认为有防火墙就是防火分区,如高层建筑的地下室设备用房 之间的隔墙是防火墙、是防火分隔。如果把每一个设区内设独立的送排风系统会使设计变的十分复杂。建议《高规》增加有关防火分隔的条款。《高规》第 5. 1. 6 条“设置排烟设施的走道、净高不超过 6. 00m 的房间,应采用挡烟垂壁、隔墙或从顶棚下突出不小于 0. 50m 的梁划分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 500m2,且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 ”《高规》第 5 条机械排烟时“防烟分区内的排烟口距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 30m.”如文献[2][3]所述在施行这两条时,尤其是大面积房间排烟时,会遇到以下问题: ①把梁高大于 0. 50m 的梁视为挡烟垂壁,自然地将房间划分成许多小的防烟分区,结果按一个最大防烟分区每平方米不小于 120m3h 计算的排烟量很小,而系统的排烟口却很多,使控制系统复杂; ②当梁高相同时,防烟分区之间的界线模糊; ③因《高规》第 5 条规定的是机械排烟的排烟口距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 30m ,当自然排烟时其排烟口距最远点的水平距离应是多少? 笔者认为《高规》第 5. 1. 6 条仅适用于走道和净高不超过 6. 00m 的房间,并不适用于大面积的商场、展览厅。建议《高规》增加关于大面积房间防烟分区的条文,并限定其与单台排烟机最小排烟量相匹配的防烟分区的最小面积。5. 1 自然排烟可开启外窗距最远点的水平距离《高规》没有规定自然排烟时防烟分区内的自然排烟口距最远点的水平距离。由于自然排烟可开启外窗距最远点的水平距离应为多少没有界定,使设计人员在执行《高规》时产生如下疑问: ①《高规》第 8. 2. 2. 3 条“采用自然排烟的开窗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长度不超过 60m的内走道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走道面积的 2 %”和《高规》第 8. 4. 1. 1 条“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 32m 的二在高层建筑的无直接自然通风,且长度超过 20m 的内走道或虽有直接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 60m 的内走道,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中内走道长度上限 60m 理由是什么? ②《高规》第 8. 1. 3. 1 条“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 32m 的二类高层建筑长度超过 20m 的内走道应设排烟设施”中限定内走道长度 20m 的理由是什么? ③高层建筑内,有可开启外窗、大面积、大进深的地上房间,当进深超过多少时要设机械排烟设施? ④在特殊的情况下,如采用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的长条形内走道,当仅有一个尽端可开窗时是否可行?《高规》第 8. 1. 3 条文说明“据火灾实地观测,人在浓烟中低头掩鼻最大通行距离为 20~30m” 。很明显《高规》以人在浓烟中低头掩鼻最大通行距离的下限值 20m 判定高层建筑的内走道是否设排烟施施;以人在浓烟中低头掩鼻最大通行距离上限值的 30m 的二倍:30m ×2 = 60m 判定高层建筑内有可开启外窗的内走道是否设机械排烟设施。如此,对同一个内走道问题以不同的上、下限值来界限是否设排烟设施、机械排烟设施,是不合理的。高层建筑内,有可开启外窗、大面积、大进深的地上房间,当进深超过多少时要设机械排烟设施? 在诸多文献中推荐不同的进深值。文献[4 ]推荐 30m 及 20m ,文献[5][6]推荐 30m ,文献[3]推荐 60m.为什么会有这些让读者疑惑的不同进深值? 这是因为: ①不同作者采用了人在浓烟中最大通行距离不同的上、下限值; ②不同作者的进深概念不同,有的是对大进深地上房间的一个长边可开窗而言,有的是对大进深地上房间的二个长边可开窗而言。不难看出,上述所有问题都涉及到一个关键值:自然排烟可开启外窗距最远点的水平距离。只要这个数值定了,那么内走道长度上限的理由、当进深超过多少时大进深地上房间要设机械排烟设施、以及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的长条形内走道仅有一个尽端可开窗时是否可行的问题都将得以解决。自然排烟可开启外窗距最远点的水平距离,它涉及到人在浓烟中低头掩鼻最大通行距离是 20m 还是 30m.笔者认为这个数值要根据火灾时人员密度、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灭火系统的完善程度、建筑材料中不燃烧体和难燃烧体使用情况而定。由于以下理由: ①大多数火灾案例表明,人员死亡绝大部分都是由于吸入有毒烟气而窒息死亡的; ②高层建筑内商场、观众厅、多功能厅、餐厅、会议室、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等公共场所人员密度高,以及这些场所装饰后自然排烟条件很差; ③按“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同时我国的经济实力,现在允许在高层建筑设计中执行更严格的措施。因此人在浓烟中低头掩鼻最大通行距离应采用 20m.笔者建议在《高规》自然排烟一节中增加一条“自然排烟可开启外窗距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20m”。这样《高规》第 8. 2. 条改成“采用自然排烟的开窗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长度不超过 40m 的内走道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走道面积的 2 %”。 《高规》第 8. 4. 1. 1 条改成“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 32m 的二类高层建筑的无直接自然通风,且长度超过 20m 的内走道或虽有直接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 40m 的内走道,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 ”还应该指出, 《高规》第 6. 1. 5 条中的安全疏散距离是根据人员在允许疏散时间内,通过走道迅速疏散,并以能透过烟雾看到安全出口或疏散标志的距离;第 6. 1. 7 条中的疏散距离是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这些距离保证火灾时,人员迅速疏散。这些距离与火灾时人在浓烟中低头掩鼻走过 20m 距离,到外窗前开启或打碎外窗自然排烟是不同的。前者火灾时人员通过安全出口撤离了,后者人员在浓烟中走过 20m 后还要开启或打碎外窗自然排烟,对后者应采用更严格的措施。5. 2 通风、空调机房《高规》第 5. 2. 7 条“设在高层建筑内的自动灭火系统的设备室、通风、空调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 00h 的隔墙,1. 50h 的楼板和甲级防火门与其它部位隔开”。是不是所有的通风机、空调机都要设在机房内? 在施工图审查、建审时,有的审查人员对吊顶内吊装薄型空调柜机除了要求在出口处设防火阀外还要求设专用空调机房,甚至有的审查人员讲吊顶内带风管的风机盘管也要设专用空调机房,这样对《高规》条款误解而过分的要求不仅在经济上浪费而且给空调、建筑专业设计带来极大的困难。同样对专用轴流式排烟风机是否一定要设在机房内,尤其是当地下室单个房间面积小于 50m2 的设备用房内设不带风管的专用轴流式烟风机时,笔者认为可不设专用机房。《高规》第 5. 2. 7 条条文说明“本次局部修定时,考虑到通风、空调机房是通风、排烟管汇集的房间,也是火势蔓延的重要部位,为阻止通风、空调机房内外失火时,相互蔓延扩大” 。专用轴流式排烟风机在 280 ℃时能连续工作 30mm ,其电机、叶片转动部分在风机的外壳内,当该轴流排烟风机不带风管时,不存在内外失火时相蔓延扩大题。可能出现的问题是火灾时在 280 ℃以上高温烟气中轴流排烟风机外壳变形,因此对有耐火极限不低于 1. 50h 防火保护壳的专用轴流排烟风机可不设专用机房。所以建议在《高规》第 5. 2. 7 条中增加可不设专用通风机房、空调机房的情况,如:“在一个防火分区内的吊装薄型空调柜机、风机盘管可不设专用空调机房” 、 “有耐火极限不低于 1. 50h 防火保护壳的专用轴流排烟机可不设专用机房” 。5. 3 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防烟楼梯间设置独立的防烟设施《高规》第 6. 2. 8“地下室、半地下室的楼梯间,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 00h 的隔墙与其它部分隔开并应直通室外,当必须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应共同楼梯间,当必须共用楼梯间时,应在首层与地下层的出入口处,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 2. 00h 的隔墙和乙级防火门隔开,并有明显标志” 。根据该条文和条文说明,地下室、半地下室的楼梯间与其它部位是隔开的,所以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防烟楼梯间应设独立的防烟设施。目前在许多高层建筑的地下室、半地下室楼梯间没有设置独立的防烟设施。建议在《高规》机械防烟一节中增加一条“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防烟楼梯间应设置独立的防烟设施” 。5. 4 自然排烟窗《高规》第 8. 2. 4 条“排烟窗宜设置在上方,并应有方便开启的装置” 。因是“宜设置” ,目前在许多高层建筑地上人员密集公共场所没有设专用的排烟窗,火灾时仍以人员开启或打碎外窗自然排烟为主。高层建筑内商场、观众厅、多功能厅、餐厅、会议室、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等公共场所人员密度高,以及这些场所装饰后自然排烟条件很差,甚至有的货架、装饰物把外窗都挡住了,不仅烟气难以通过火灾时人也难以到达窗前。因此建议在《高规》第 8. 2. 4 条文中增加一款“排烟窗应有明显的标志且窗前 0. 8m 的范围内不得有阻挡物” 。现在国内诸多技术规范条文说明的篇幅比条文长, 《高规》也不例外。为了更好地理解、贯彻、执行《高规》条文规定,编者将规范修订过程中的调查研究、讨论、国内外资料编成“修订说明”以《条文说明》公布。严格地说明条文说明与条文有同等的效力,然而《高规》 经三次局部修改后使条文说明显的十分冗长,条文说明中个别内容还引起误解。笔者建议: ①增加 正文的篇幅,把条文说明中部分内容并入《高规》正文,把施行《高规》以来诸多意见和建议确认后引入《高规》正文,使《高规》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如文献[7 ]建议“将规范正文中的表 8. 3. 2. 1~4 和条文说明的表 17 合而为一”等等。②为了提高《高规》的严肃性,建议取消现在的《条文说明》 ,把规范修订过程中的调查研究、讨论、国内外资料等以文献或综合论述的文章作为附件放在《高规》的后面。③只有当《高规》施行过程中,遇到争执或重大疑难问题时,由编者并通过权威机构公布与条文有同等效力的《条文产明 》 。④由以上几个理由建议重新修订《高规》 ,以满足我国加入 WTO 后高层建筑事业的发展。
文档加载中……请稍候!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 元 &&0人已下载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a href="UserManage/CopyrightAppeal.aspx?bid=7377739" title="版权申诉" class="fLeft works-manage-item works-manage-report" target="_blank"
关&键&词: docx 与空调 DOCX 2.docx 建议与 的一些建议
& 我的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防排烟和通风空调等条款的一些建议_2.docx 链接地址:
当前资源信息
类型: 共享资源
格式: DOCX
大小: 19.75KB
上传时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排烟通风管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