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跌的老板电器股价为什么跌着这么厉害害,作为当家人不知有何感想

  《股海沉浮之闲庭信步》

  《股海沉浮之闲庭信步》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准价值投资者眼中的潍柴动力

       前两次评论了老板电器和海康威视都是唱空的,这次来点真格的,聊聊我自己持股的一家公司,潍柴动力!讲述之前,先各位投资者出个简单的测试,大家可以评估一下自己的估值能力。

    假设你在2007年花63亿创建了一家公司,2007年至2015年这9年间,这家共创造了275亿利润,平均每年30亿。收益有起有伏,最高的时候2010年,当年净赚67亿,2015年行业进入周期性底部。赚了16亿。目前在你公司账上净资产合计304亿(净资产是你投入的钱和你赚了的钱的总和,不包括分红)。其中流动资产234亿,流动负债99亿,流动资产比流动负债多135亿,其中有124亿是现金。这124亿现金是你这几年赚取利润的一部分,存在了银行,其他的净利润中有100亿用来收购行业内的龙头公司(那些被收购公司在你的管理下,日渐昌盛)。

    假设你想消费,想约会,想获得现金,你可以这样干,把投资的其他公司股权卖掉,卖价起码不会低于你的收购价格100亿(9年收购的,100亿还是按照投资账面价值记账),再把账上的现金转出100亿分红。这200百亿踏踏实实装进你的口袋。你还剩下一个在2015年收益12亿的公司(2015年净利润有4亿是投资收益,卖掉股权投资就没有了)。2015年是你所在行业的低点,未来业绩预期会上涨,现在2016年已经过去一半,行业的确好转了。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这家公司是上市公司的话,在你取出200亿现金之后,这家净资产100亿,营业收入129亿,每年盈利12亿,预计未来每年增长10%-20%的公司。市值应该是多少?

       希望我说的足够简单,或许你没有足够的经验给公司估值,这时候你可以参考其他业绩类似的公司,进行对比,比如老板电器。

    老板电器和苏泊尔都是业绩增长的20%以上的公司,江陵汽车和福田汽车今年业绩都下跌了30%左右,按照上面的数据对比本公司市值起码应该是250亿吧。加上那200亿可随意支配的现金,保守估计也值450亿。上面举的这个例子是潍柴动力的母公司业绩数据。准确的说这就是你投资买入的那家公司。目前市值是369亿,这还是在大幅度上升之后的,我购买的时候,市值是300亿。对比450亿,折价150亿。这150亿就是安全边际。

       有研究过潍柴的朋友肯定纳闷为什么合并后的利润14亿还不及母公司的利润16亿多,这是因为,潍柴的产能(母公司,法士特,陕汽)是按照每年100万辆重卡构建的,按照会计处理方式,每年有大量的固定资产折旧,这部分要算作费用从潍柴的利润里面扣除的。个人认为现金流量表更能体现潍柴在2015年的获利能力:


      2015年潍柴的更接近准确的获利能力应该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赚的钱之和)减去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除了买材料花费的其他钱)67-41=26亿。相比报表的14亿,明显低估了。而且这26亿的利润是用200亿的净资产创造的(100亿长期股权投资,加上面提到的100亿净资产)。还有100亿的现金在公司账上存着,按照15倍的pe公司市值应该是390亿,在加上100亿的现金资金,合计490亿。

以上的分析方式是我对格雷厄姆价值分析拙略地模仿,即使潍柴不增长了,价值也在500亿上下,对比现在的价格有足够的安全边际。是采用定量的方式来评估。下面换定性的方式。

第一定性因素:行业趋势。

     定量分析的核心是采用公司最保守的获利能力为预测数据,2015年可以说是重卡行业的灾年,除了潍柴动力,其他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基本全线亏损(可见潍柴的厉害了吧),这个行业有明显的周期性。2010年是行业的顶峰。重卡销量达到110万量,之后一直萎缩到2015年约为50万辆。2010年购买的重卡是有强制报废年限的,8年强制报废,所以2009年,2010年重卡的最高峰购买的卡车,基本都到年限了。新一轮的市场增长,马上起航。我的家在河北怀来,是晋煤和蒙煤外运的主要枢纽。G6  三条主要干道都从家门口经过。因为买了这个股票我还做了简单的市场调查。潍柴的发动机是目前司机最熟悉,最认可的(陕汽的老板讲过一个笑话,说伊利运牛奶,为了无故障,买了20辆进口重卡,最后的坏了没地修,只好换成陕汽的),不但用得稳定,而且维修保障非常方便。属于购车首选。法士特的变速箱就更不用说了80%的市场份额。陕汽的重卡销量排名第四。潍柴的整个动力系统建设,无愧为重卡的黄金组合。今年3月销售重卡的公司就反映重卡的销量明显增长。当时对比了福田汽车,云内动力,上柴股份,潍柴是唯一一个不但没有亏损,而且行业领先的。


       像潍柴动力这种行业领导企业,一旦行业下行,营收和利润下降幅度是最明显的。反之一旦上行获利也是最大的,我为潍柴加油!

     “潍柴的管理层”,潍柴是国企控股16.83%,属于我喜欢的控股比例,格力电器,海康威视的股权结构类似,能享受国企的树荫凉,又不用被管的太紧,而且不会出现万科控股权旁落的问题。谭旭光一直就是在潍柴成长的,30岁上下就进入管理层,37岁掌权,拯救濒临倒闭的潍柴(他竟然有长期国外销售的经验)。发展轨迹是我喜欢的,张瑞敏和董明珠都有类似的成长经历。有一次央视采访了潍柴动力、法士特和陕汽重卡的三位当家人,都看着蛮舒服的,李打开属于技术狂热那种,陕汽竟然是军工企业!尤其是谭旭光在说到欧债危机的时候,露出了狡黠的微笑。很开心的样子。那一年正是收购的好时候,他们有技术,我们有市场。不是市场换技术,是我们直接做老板了。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虽然高薪养廉不是有百分之百的说服力,但是谭旭光有大概3000万股,现价值大约2.7亿。让自己股价上升,要比贪污腐败来的稳妥些,潍柴同时在香港上市,监管比国内要严格,能避免或者限制国企很多通病。

      最后唠叨下潍柴的跨国收购,凯傲的叉车已经在国内有售了,前段时间我贴过照片,蓝色的,记忆中好像叉车都是橘红色的,宝郦叉车很是显眼。凯傲是德国公司数据不多,下面是合力叉车对凯傲的评价


    凯傲2016年销售收入约60亿美金(354亿),安徽合力是10亿美金。凯傲是安徽合力的6倍,潍柴持有凯傲40%的股份,相当于拥有2.5个安徽合力,安徽合力目前市值72亿。凯傲是从KKR手里收购的,应该不低,不过也高不到哪里去(KKR好像说卖亏了),收购那年凯傲亏损,估值不高,之后在潍柴手里不但扭亏为盈还上市了!潍柴去德国打新,有意思(那个欧股专家帮忙算一下,潍柴的持股市值市多少,算出来我打赏哦),其实更重要的一点,谭旭光明显比KKR更懂装备制造这个行业。KKR现在在和海尔合作,不知道能擦出什么火花。

       巴菲特在今年的年会上说,欧洲的低利率已经让通过使用保险公司的浮存金投资的吸引力**降低,巴菲特的浮存金成本大概1%上下,欧洲贷款利率是2%。潍柴的海外收购全部是贷款收购,我很喜欢,之前很担心他们盲目追求500强,通过贷款明显比增发股票让投资者受益多。最重要的利率ZTM的低!能借来买房不?

       国外的营收已经占了潍柴总营收的一半,液压和自动化是谭旭光为潍柴后十年定的方向,也是工业强国的方向,个人认为“大有可为”!

    如果上面的分析让你看得晕乎,千万不要忽略最后这部分哦,如果我是个大款,就话360亿把潍柴买下来。合并资产负债表上有220亿现金,拿出150亿分红。成本就降为了210亿。在把陕汽和法士特分拆上市。赚个地朝天。当然潍柴动力不会这样做。他们的目标要远大许多。预计随着国内行业回暖和凯傲打开国内市场。潍柴的销售额能达到900亿,利润大概50亿,对于20%毛利率要求不高吧。给潍柴12倍的pe(也不高吧)。估值是600亿。那么现在是打五折出售,你还在等什么?还在担心股价那点小波动吗?你要知道你是在用36块的价格,买价值50的东西,成长率,安全边际,优秀的管理层都具备了!

   ok,先聊这些,上个帖子被打赏65元,诚惶诚恐,这个写的比较复杂,希望大家有耐心看完。觉得好的大赏哦,必有惊喜

 数据不是很准确,个人之力还是微薄,见谅

谁有中国股市15年来发展的每年事项及熊牛市情况 时间再一次定格在5月19日,在这个至今仍令股民无限遐想的日子,市场是否还会以"不再重来"作为答案呢? 1999年5月19日,中国股市启动了迄今为止最壮观的一轮牛市行情,上证指数从1050点附近开始启动,两年之后攀上了2245点的历史新高,指数的累积涨幅超过了100%。不过,随后股市便进入了长达5年的大熊市,万千股民深套其中,万亿市值挥来散去。 屈指算来,作为资本市场最重要改革成果之一的股市,已经来到中国15个年头了。15年前的12月19日,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在浦江饭店敲响上证所开业的第一声锣时,当时的人们就好奇地猜测"股市"会往何处去。 15年中,股市迎来送去了上亿股民,也见证了5任证监会主席的更迭变换。功过是非,历史最有说服力,但伴随着他们的足迹,15年的点点滴滴已然清晰。 ■第一次大牛市:1990年12月19日至1992年5月26日 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以后,挂牌股票仅有8只股票,人称"老八股"。当时交易制度实施1%涨跌停板(后改为0.5%)限制,股指从96.05点开始,历时2年半的持续上扬,终于在取消涨跌停板的刺激下,一举达到1429点的高位。 ■第一次大熊市:1992年5月26日至1992年11月17日 冲动过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仅仅半年时间,股指就从1429点下跌到386点,跌幅高达73%,这样的下跌在现在来看是不可想象的,而在当时,投资者们都自然地接受了,难怪有人说,还是早期的股市炒起来爽 ■第二次大牛市:1992年11月17日至1993年2月16日 快速下跌爽,快速上涨更爽,半年的跌幅,3个月就全部涨回来。从1992年11月17日的386点开始,到1993年2月16日的1558点,只用了3个月时间,大盘涨幅高达303%。这种行情在现在看来,足以让投资者羡慕不已。 ■第二次大熊市:1993年2月16日至1994年7月29日 快速牛市上涨完成后,股市的大扩容也就开始了,伴随着新股的不断发行,上证指数也逐步走低,进而在777点展开长期拉锯,后来777点位失守,大盘再度一蹶不振的持续探底。到1994年7月29日,股指回到325点,但这次熊市带来的"成果"是上市公司数量急速地膨胀 ■第三次大牛市:1994年7月29日至1994年9月13日 证券市场一片萧条,在人们都对股市信心丧失殆尽的时候,市场中甚至一度传言监管层将关闭股市,为了挽救市场,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股市再度亢奋,1个半月时间,股指涨幅200%,最高达1052点。 ■第三次大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 早期的股市不讲究什么价值投资,业绩好坏也是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流通盘要小,这样好炒。但是随着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经回到577点,跌幅接近50%。 ■第四次大牛市:1995年5月18日至1995年5月22日 这次牛市只有三个交易日!股市受到管理层关闭国债期货消息的影响,全面暴涨,3天时间股指就从582点上涨到926点。本轮行情充分反映了我国股市对相关"政策"的敏感程度,"股市政策市"的说法也被投资界普遍接受。 ■第四次熊市:1995年5月22日至1996年1月19日 短暂的牛市过后,股市重新下跌。从1995年的8月开始,当时仅仅3倍市盈率的四川长虹开始悄悄走强,业绩白马股票逐步受到主流资金的关注。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达到阶段低点512点,绩优股股价普遍超跌,新一行情条件具备。 ■第五次大牛市:1996年1月19日至1997年5月12日 崇尚绩优开始成为市场主流投资理念,深发展、四川长虹、深科技、湖北兴化等龙头股均为业绩极佳的绩优成长股,在这些股票的带领下,股指重新回到1510点,这些股票创造的"投资神化"也对当时的普通投资者进行了一场鲜活的投资教育。 ■第五次大熊市:1997年5月12日至1999年5月18日 这轮大调整也是因为过度投机,在绩优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后,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经跌至1047点。这两年间,股市的扩容继续疯狂进行,规模出现了难以想象的扩张。严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级市场出现极度失血,持续2年的熊市就此展开 ■第六次大牛市:1999年5月19日至2001年6月14日 这次的牛市俗称"5·19"行情,多数的投资者都记忆犹新,网络概念股的强劲喷发将上证指数推高到2000点以上,并创出2245点的历史最高点,伴随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证券投资基金也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大发展。 ■第六次大熊市:2001年6月14日至2005年6月6日 "5·19"行情过后,市场最关注的就是股权分置的问题。投资者普遍认为这是利空因素,解决股权分置也成为股市下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板电器股价为什么跌着这么厉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