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回老家种地想要回老家创业,但是不知道从什么做起

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近些年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也都看在眼里。农民不但吃饱了,也吃好了,住上了大瓦房,开起了小汽车。在农村,种地是还是上一代的父辈在延续,而年轻人有的靠手艺发家致富,但是大多数仍旧在四处打工维持生计,他们对未来一片迷茫。

曾经,农村父母教育孩子都是以上学为主,只有上学才能有出路,再者就是当兵,至少也能学样手艺,要不就只有打工。农村人最怕打工,因为打工没有出路,没有背景的农村人,想出人头地混出个模样谈何容易。

在现今农村的状况,年轻人结婚以后,妇女守家看孩子,男子外出打工赚钱,扛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在农村生活,衣食住行比较方便,虽然开销不多,能维持正常的生活水平,但是想发家致富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偶然和同村的一个年轻人谈起工作的问题,虽然他也不知所措,但是分析的很透彻。近两年,有农村的父母供给日常生活所用的必需品和诸多帮助,一个人在工厂打工赚钱,也能把日子过的平淡幸福。但是,等父母年老体衰,干不了农活的时候,该怎么办?现在的农村年轻人不选择种地,也不会种地,大多数人连白菜都不会种。

在十年后,农村劳动力会越来越少,真正从事农业的农民也会变少。这一代的农村年轻人,是迷茫的一代,他们找不到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真诚告诫农村年轻人,虽然出生在农村已无法改变,但是还需多努力,学会吃苦,练就一手本领,将来在农村也能闯出一片新的天地。

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形态,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常常听到农民兄弟抱怨种了东西卖不出去或卖得过于低廉,根子在没有遵循市场规律。产供销形成一条龙是当前农业在市场经济中大有作为的一着好棋,党和政府在创设“产―供―销”链条的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农业产业化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农业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加入世贸组织后,如何应对国外的集约型农业的挑战?这将是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面临的严峻问题。从现在看来,中国应在解放剩余劳动力的同时,通过加快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抛弃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迎接入世挑战。

农村问题,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往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这种户籍制度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是自上而下行政管理的必要,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已经受到理论界的一致质疑。各地兴起的户籍制度改革纷纷向这种不合理的制度“开刀”,希望能够借此进一步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但需要前瞻的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后,解放的剩余劳动力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安置和疏导,形成的移民潮会给社会治安造成相当大的压力。因此,城市化的步骤需要控制,小城镇是消解城乡二元对立、改革户籍制度的必要配套措施。

9月19日,北京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出台。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份均已出台各自的户改方案,且全部取消农业户口,标志着在我国存在半个多世纪的“城里人”和“乡下人”二元户籍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原标题:农民王小帮的触“网”十年 | 走,回家创业!

创业者——王志强,40岁,山西吕梁临县张家沟村普通农民,曾经的“北漂”,2006年,他和妻子回到老家,一起回来的还有一台电脑及一本《网上开店创业手册》。自2008年正式开设网店,卖的是自家产的红枣、核桃、和小米,不过六年时间,这些网上的“土生意”让他成了阿里巴巴美国上市的敲钟人之一。十年“触网”,王小帮说,自己还要回到地头再创业。

《农民王小帮的触“网”十年》

王小帮在邮政电子商务产业园的办公室接受采访

王志强:我第一笔生意是一个深圳的买家买了我两斤小米,挣了四块钱,第一桶金。

岁月走过十载,现在的王志强已经不是当初一穷二白创业的年轻人,但属于“王小帮”的创业故事,他从来都没忘记。王志强说,自己的命运是因为网上开店而改变的,而种子早在他还在北京中关村打工时已经埋在了他心里。

王志强:在北京我也是无意间知道,电脑可以做买卖,能往出卖东西,我就想我有电脑,就不用东奔西跑,在家里就能把钱挣了。我就想着靠山吃山,我们这就是种五谷杂粮,还有红枣啊,核桃啊。想卖出去可能也能挣钱。

当时的淘宝网上,像王志强这样专门经营农产品的农民卖家并不多,不少人只是觉得新鲜才来他的网店看看,而他硬是聊出了自己的第一批客户。

王志强:只要有人来买,我就和他聊天,有南方的客人不知道怎么吃我再教他怎么吃,我平时都不做饭,就是为了能和买家沟通,我就和我老婆说我们家饭我做。做了四五个月之后,我就挣了四千多了,我家第二个小孩是(第二年)正月出生,这钱就派上用场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快递员告诉他,他发的包裹数量几乎超过整个县城,这时候,王志强才知道,自己的店做大了。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家店到一个成熟的互联网商务企业,王志强并没有等太久。

这里有偶然因素。比如2009年年初,他参加淘宝网第一届网络创业先锋选拔大赛,发帖被首页登出,结果这张“相当朴实”的面孔被PS高手各种恶搞,一时间,在网上迅速蹿红。

也有必然的因素,近些年来,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涉农扶持政策的落地,也成为他创业致富的依仗。

王志强:确实电商的相关政策落实非常到位,让我们电商人看到过了国家对农村发展的关注绝不是说一说而已。比如原来在外面办公租办公室,要自己去租,一般我们租写字楼得四五块租金,我们现在入住的电商园区,也就一块钱甚至七八毛,这对创业者来说在刚开始起步是很大的实惠。

十年经营,王志强所做的,是将家乡农产品的 “小生产”对接全国的“大市场”,做出标准,做成品牌,在他看来是成功的关键。

王志强:我觉得农产品变成一个合格商品,不仅是简单的贴标签,做一个推广就可以上架销售,其实产品的背后需要有一整套商品流程思维,质量是否合格,服务是否做到位,产品的标准是否明确,这些要有清楚的定义和规划。

王志强的坚持,获得的是认可。

2014年,阿里巴巴在纽交所正式上市,王志强成了台上八名敲钟人之一。

王志强:敲钟那时候不是他们这种老板股东去,而是把这样一个光荣的事情交给我这种小人物,就是对他的客户放在第一位。这事对我的影响是,我觉得我们必须要做好网店的服务,顾客第一。

去年春节前,他上架的“自然农法”小米的价格要远远高于电商平台上其他同类产品,但几天内就卖到一斤不剩。他的经历,也给家乡蹚出了一条互联网+农业的创业致富路,临县已经将发展电商作为当地脱贫致富的重要措施之一。

王志强:我们现在自己租地种地,搞新的自然农耕的种植模式。比如自然农法,一年种下来,我告诉村民,我们这样的一斤粮食放在网上能挣多少钱,你们按照这个标准种,我帮你们卖高价钱。我希望将来做一个水土认养,代耕代种的模式。

现在王志强在山西不少地方组建起“小帮农场”,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有时候还会在田间地头搞直播,让买家可以真正看到绿色农产品的生长。

十年再出发,他想带动更多的“王小帮”。

王志强:现在如果想从事电商行业,进场吧,一点也不晚,农村电商是新的行业,对电商从业者是全新的领域,我们其实都是在摸索中前进,前行中成长。

创业者说:王小帮农家店店主 王志强

王志强:这两三年,农产品电商,跟雨后春笋一样,突然大家都上来卖东西了,看到别人卖什么就卖什么,什么卖的多就卖什么,你卖的低我比你更低,卖便宜,打价格战,跟线下市场的竞争一样的,是恶性竞争,最后大家都挣不上钱。做不下去就半途而废。我觉得网上卖农产品,不能急于求成,应该步子放慢一些,自己要经营的思路要有好的规划和定位。

创业指南针: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服务业研究室副主任陈丽芬

陈丽芬:比如说我们要用物联网云平台云计算,还有大数据的手段来发展农村电商,最后呢我们要用利用大数据呢来以销定产,从消费端来这个倒逼生产端和实现柔性的生产。依托农村已经建好的这个仓储物流设施,或者比较大的经销商,依托这个当地的龙头的经销商来整合小的电商企业,那么把它们整合到一起,形成了不打破原有的这种商业秩序,而达到了这种多方共赢的这样一种形式。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返乡创业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他们中有大学生,有打工的农民,有企业家,有白领,是什么让他们回归土地?返乡创业的途中,他们遇到哪些困惑,又如何突出重围?政策又该如何扶持?每一个返乡创业者的故事,其实就是新时代中国经济的奏鸣曲。从5月7日开始,中国之声推出系列报道《走,回家创业!》

明知山有火,偏向火山行 | 走,回家创业!

策划编审: 王磊 韩志峰 舒晶晶

  图片说明:孙鹏和他的草莓大棚。资料照片

  天不太冷的时候,孙鹏总是穿一条蓝色牛仔裤,一件黑色短款机车皮衣,穿梭在奉贤区金汇镇的田间地头。他在那里种了十几个草莓大棚,每天都要弯下腰来跟土地打交道,浇水、施肥、杀虫害,活脱一个职业农民。

  在奉贤,像孙鹏这样的“80后”职业农民掰着手指头就能数得出。这个行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大,多样化的职业选择赋予了人们离开土地的机会。

  不过,这些主动回归土地的年轻人也有他们自己的道理。“选择一条鲜有人走的路反而更容易成功”。与老一辈不同,他们把“农民”当成职业,把种地当成创业。他们想做土地上的试验者,而不是被动的依赖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年轻人回老家种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