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想知道到哪去想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长治,古称上党、潞州、潞安府等。“长治”原为潞安府府治所在县名,得名于明嘉靖八年,取长治久安之意。长治地处晋东南,晋冀豫三省交界,全境位于由太行山太岳山环绕而成的上党盆地中。

在这个历史悠久,美丽富饶的长治地区,有很多快要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么,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长治人,你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多少了解呢?

接下来快跟小编一起去见识一下这些传承了千百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吧!

上党梆子是山西省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山西四大梆子之一,流行于山西东南部。

因其产生和主要流布于秦汉时期的上党郡而得名。当地人称“大戏”,晋南人称“东府戏”,河北邯郸一带称“西府调”、“泽州调”,也曾称作“上党宫调”。1954年全省首届戏曲观摩会演时定下“上党梆子”这个名字。享有同蒲剧、晋剧同等历史的文化资格,是上党戏的代表剧种。

它在道光年间称为本地土戏,1934年赴省城太原演出时称作上党宫调,1954年定名为上党梆子。上党梆子以演唱梆子腔为主,兼唱昆曲、皮黄、罗罗腔、卷戏,俗称“昆梆罗卷黄”。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潞安大鼓是中国北方地区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汉族传统鼓书暨鼓曲形式,又称'潞安老调',因流行于古潞安府(今山西省长治)一带而得名,另外还有'干板腔'和'潞安鼓书'等别称。

潞安大鼓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间文化艺术,传承和发展不容乐观,仍存在经费紧张,演员流失严重等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

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党八音会萌发于战国秦汉时期,脱胎于唐代乐舞和宗元队戏,发展形成于明末清初。“八音”是中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上党八音会的演奏分文吹、武吹、连吹带打三种。它是以吹打为主,弦乐为辅,文武兼备,配合默契组成民乐合奏或对奏的形式,称为“吹打乐”。具有高亢、激越、热烈奔放、火爆粗犷的音乐艺术特色。

2016年11月2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武乡顶灯是流行于武乡县境内西部的一种汉族民间社火形式,每逢年节,顶灯表演者剃光头发,在脸部和后脑勺上勾画出脸谱,历经千百年的变迁,武乡顶灯现在成为当地元宵节和其它喜庆节日的汉族民间表演活动。。

黎侯虎,发祥于山西黎城县,因黎城古称黎侯国而得名,是黎城民间手工技艺的一朵奇葩。黎侯虎起源于商周时期以虎为图腾的民间风俗,后经过3000年历史演变,逐步完善定型于今天集故事、草编、刺绣、剪纸、书画于一身的独特造型。黎侯虎在民间有赐福、镇宅、生财等文化内涵,被誉为中国第一虎。1998年农历虎年,黎侯虎被邮电部定为生肖邮票图案,使黎侯虎一下子名闻全国。黎侯虎名扬海内外,它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2008年6月1日,黎侯虎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6年11月2日,黎城剪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沁州黄米醋是在沁县特殊地域条件下酿造的特产,其系列米醋柔和浓郁、酯香醇厚、酸绵香甜、回味悠长,是极佳调料用品,被消费者公认为山西醋之精品,世代口碑相传。

沁州黄米醋历史久远,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据史志记载沁州米醋早在康熙年间就已生产并远销省外,百姓深受喜爱,自古就是赠送佳品和历代贡品,早已闻名遐迩。

“沁州黄米醋”原料为我县明清以来一直贵为贡品的“沁州黄小米”和经过地矿部专家化验,品质堪比崂山矿泉水的“王后泉水”。

“沁州黄米醋”原料为我县明清以来一直贵为贡品的“沁州黄小米”和经过地矿部专家化验,品质堪比崂山矿泉水的“王后泉水”。

2016年11月2日沁州黄米醋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长治的名吃中以上党腊驴肉最为有名,上党腊驴肉原专指沙锅腊驴肉,因制作创始于腊月而得名。它以新鲜驴肉为主要原料,配以各种香料、佐料,做工极为考究。其色泽鲜艳,醇香可口,以其独特的风味倾倒“美食家”,享誉古今。俗语有“天上龙肉,地下驴肉”之说,上党腊驴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理想的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同时又可健胃、活血,是脾虚肾亏和贫血症患者的滋补食品。

上党腊驴肉在清嘉庆年间已闻名四方,并成为皇室贡品。在80年代全国熟肉制品评审上,腊驴肉受到了与会者的好评。

2016年11月12日,上党辣驴肉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承人韩世兴师傅现场为顾客制作潞城甩饼

潞城甩饼是潞城地区及全省全国独家名吃,潞城甩饼用料讲究,作工精堪,工艺独特的潞城甩饼,特点:外脆里嫩,色泽金黄,下鏊油花又起又落时卷上熟驴肉片(一张饼卷30克肉)吃的是精香可口,回味无穷。

2016年11月2日,潞城甩饼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唐宫悦酒有着上千年的酿造历史,系屯粮固态分缸发酵清香型大曲白酒。生产过程完全采用传统工艺,沿袭传世秘方,发酵五十六天,人工装甑蒸馏,坛存窖藏,分层调兑。唐宫悦酒眼观其色清澈净,鼻闻其香酯醇浓,口尝味绵甜爽,空杯留香回味长,具有劲而不炸,甜而不腻,多不上头,易于恢复等特点。

2016年11月1日,唐宫悦酒酿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乌合之众》是群体心理学的奠基之作。深刻影响了弗洛伊德、荣格、托克维尔等学者,和罗斯福、丘吉尔、戴高乐等政治人物。2010年,法国《世界报》与弗拉马里翁出版社联合推出了“改变世界的20本书”,其中就有《乌合之众》。   勒庞认为,在群体之中,个体的人性就会湮没,独立的思考能力也会丧失,群体的精神会取代个体的精神。他首次阐明了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研究了群体特征和种族特征的不同之处,指出了群众运动的性质,分析了领袖与群众、民主与独裁的关系,书中的许多观点都20世纪的历史里得到了验证。懂得群体心理学,“就像拥有一道强光,照亮了许多历史现象与经济现象。没有它,那些现象就很难看清”。时至今日,《乌合之众》依然具有强烈的当代感。

山东煎饼:推进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附图《》

列入县级非遗的有:山东新泰、蒙阴、费县、平邑,列入地级的有山东泰安、枣庄。相关的有:江苏宿迁(地级)、吉林临江(省级)

一、《临江彪哥煎饼》()

申报地区或单位:吉林省临江市

彪哥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结了全国各地煎饼生产企业及个人的生产方式和设备,对传统的粮食配方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改进和大胆的尝试使煎饼的品种更加丰富和多员化.,粗粮细作类有大米黑米玉米高粱小米荞麦煎饼,从营养学上说,小米富含色氨酸、胡萝卜素、益脾和胃;豆类富含优质蛋白;高粱含脂肪酸高,含有丰富的铁;玉米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及卵磷脂,有利于降低胆固醇;荞麦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特别是磷、铁、镁,对于维持人体造血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果仁类煎饼有花生.松仁.煎饼,其营养价值更高;特殊口味有人参红薯,土豆煎饼。煎饼不在只是一种方便食品,它的营养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公司生产的荞麦和小米煎饼含糖份极底是糖尿病人的首选的食品,花生煎饼选用了山东出产的小粒红花生煎饼香味浓郁营养丰富深受老人和孩子的喜爱。

二、《沂蒙煎饼欲冲击国家“非遗”申报资料难搜集》()

  临沂人烙煎饼、吃煎饼的历史有多悠久,到现在仍然没有准确的说法,但至少得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曾经家家户户会烙的煎饼,如今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还在烙了。

  在大家越来越关注“非遗”的今天,煎饼也梦想着能走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殿堂。平邑等个别县区已经将煎饼评为县级“非遗”,蒙阴县一家生产煎饼的公司,也已经启动“申非遗”资料搜集,希望有一天能让煎饼申报上国家级“非遗”。

  缘起虽无考 传承数百年

  煎饼,是沂蒙山区民间传统家常主食,也是久负盛名的地方土特食品。电视连续剧《沂蒙》里,于宝珍带着儿媳妇烙煎饼的场景,让全国各地的人们认识了沂蒙煎饼。

  至于煎饼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现在临沂农村相传的,多是一些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在蒙山望海楼下乐于助人的土秀才田壮,因为得罪恶霸被关进大牢,恶霸扬言49天不准送饭,只准送笔墨纸张。

后来,田秀才的妻子巧珍在睡梦中得到蒙山娘娘的指引,摊制煎饼,放上大葱提着豆酱给田壮送去,看大牢的以为煎饼是纸、大葱是笔、豆酱是墨,就没多盘问。

  就这样,过了49天,田秀才不但没被饿死,反而神采奕奕。善良的巧珍,为报答蒙山娘娘的恩德,热心地给四邻八舍传授煎饼技艺,后来一传十,十传百,摊煎饼在八百里沂蒙传开了。

  山东六姐妹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楠说,还有传说煎饼是诸葛亮发明的。相传诸葛亮被围在沂河、涑河之间,锅灶尽失,而将士饥饿困乏,诸葛亮便让伙夫以水和玉米面为浆,将铜锣置火上,用木棍将米浆摊平,煎出香喷喷的薄饼,将士食后士气大振,杀出重围。当地人也习得此法做食。

  无论哪个传说,目前都没有详细的记载,煎饼到底起缘于什么时候,也没有定论。但不可否认的是,煎饼至少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手艺代代传 今朝能者少

  仅仅在十几年前,临沂农村还保持着“户户支鏊子,家家摊煎饼”的习俗。虽然那时几乎每个农村妇女都会烙煎饼,但这并不意味着煎饼的制作工艺有多简单,相反,烙煎饼有着复杂的工艺制作过程。

  从事了近十年煎饼生产的吴楠说,要烙出一张煎饼,至少得两天时间,头一天泡粮食,第二天把泡好的粮食磨成糊,然后才能上鏊子烙。

  烙得好的煎饼很薄,以至于临沂人带着煎饼到外地吃时,许多外地人特别是南方人都以为在吃“纸”,薄如纸,正是煎饼的一大特点。

  而从另一方面说,有着悠久历史的煎饼也需要继续传承和发展下去。沂南县湖头镇68岁的肖大娘感叹地说,以前姑娘出嫁前都得早早学着烙煎饼,婆家要看手艺的,但现在农村里几乎没有几家还自己烙煎饼吃了,多数是一些机器煎饼,会烙煎饼的人越来越少。如果不有意识地加以保护和传承,可能不需要太久的时间,烙煎饼这个传统工艺就会面临无人传承的困境。

  煎饼申“非遗”资料难搜集

  临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主任刘婧说,煎饼“申非遗”从理论上讲是可行的,它属于“非遗”中的传统手工艺这一范围,目前,在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煎饼已经榜上有名。

  刘婧表示,煎饼作为历史悠久、又有着鲜明地方特色的食品,其制作工艺应该进行保护和传承。

从事了十年煎饼生产的吴楠,近几年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煎饼的传统制作工艺。她欲通过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其不断发扬光大,打响沂蒙煎饼的品牌,扩大沂蒙煎饼这个特色食品的影响力。

  吴楠已经着手整理煎饼申遗的有关历史资料。但是,有着悠久历史的煎饼,做法虽代代相传,但一直是靠人们口口相传,缺乏归纳和推广,更缺乏一些历史记载,这给申报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吴楠说,能否成功申遗还有待相关部门论证,但是近来外地一些特色小吃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功,也给她带来了希望。吴楠希望能通过努力,逐级申报后,让沂蒙煎饼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本报记者 张记珍 (本文来源: )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想零申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