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央视曝海淘额度黑产色产业链 海淘额度怎么查

又一条黑色产业链曝光 你“购物额度”被人偷走了又一条黑色产业链曝光 你“购物额度”被人偷走了中国搜索百家号近期,一些观众向记者反映:在他们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有人竟拿着他们的身份信息,做起了跨境的商品交易。记者按照这条线索调查,牵出一条巨大的黑色产业链。。。记者调查:身份信息被冒用 海淘额度被盗用在上海嘉定区,央视记者见到了当事人李先生。李先生告诉记者,有人正在用他的名义,从国外买东西。记者:都不是您买的?当事人 李先生:都不是我买的。记者:不是您买的,但是出现在您名下了?当事人 李先生:对,出现在我名下,包括我的家人也没有用我的身份证,购买过这些商品。这是李先生在海关总署查到的,自己名下的电商海淘记录。早在去年,李先生就从这些记录里,发现了异常。仅仅2017年,李先生就“被海淘”了40多次。这些消费记录,很多都让李先生觉得匪夷所思,其中包括海外购买婴幼儿奶粉的消费,而李先生的孩子今年5岁,两年前就不喝奶粉了,家里完全没有对婴幼儿奶粉的需求。而北京西城区的王先生,也刚刚经历了类似的事件。当事人 王先生:我是去年八月的时候发现的,当时看到购物论坛上有人发帖,查了一下我是被盗了三单。海关报关的身份证号码是我的,但东西也都不是我买的。这样的事情正在全国各地接连上演,广东的邹女士,被人冒用了20次。重庆的饶先生,被人冒用了26次。跟他们一样,在北京,在上海、在山东、在江苏、在浙江、在福建、在广东、在重庆,其他地方的网友也在纷纷控诉,自己的姓名和身份证号,被别人肆意盗用。记者调查:漏洞百出的通关记录究竟是谁在盗用别人的海淘额度呢?电商海淘的一般步骤,首先由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上购买产品,购买时需要提交个人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电商将这些信息提交给海关,做通关申报;然后由物流公司把货物送到消费者手里。问题究竟出在哪个环节?记者从海关网站查询到的信息里,进行了调查。李先生在海关总署网站上查询到的通关记录的明细中,订购人姓名和身份证号码都是李先生的。而订购人电话,却“千奇百怪”。当事人 李先生:“订购人电话”不是我的。 记者:这个电话不是您的? 当事人 李先生:对。这些所谓的订购人究竟是谁?是他们在盗用李先生身份进行海淘吗?记者一连拨打了30通电话,接听的机主全都否认了自己购买过这些商品,更加否认盗用李先生的身份信息。这里的“订购人电话”找不到真实买家,这个“物流运单”能追查到有用的线索吗?记者 张艺瑾:这张截图显示,送货的物流公司是天天快递,然而当我对物流编号进行查询时,却无法追踪到任何物流信息。另一笔海淘,物流公司是百世快递,同样查不到任何物流信息。出现在李先生名下的40笔海淘,只有11笔可以查到物流信息,但查询结果却更加让人意外。记者 张艺瑾:包裹被分别送去了河北石家庄、黑龙江、河北邢台、江苏盐城、江苏苏州、江苏常熟、广西南宁、广东惠州。 如果这些物流信息是真实的,那李先生就得跑到全国各地,去收快递,这让久居上海的李先生哭笑不得。记者调查:“跨境电商”网站 竟无购物界面通关记录漏洞百出,各种信息自相矛盾。既然这些海淘消费者的个人信息,都是由电商上报给海关的。这些虚假信息跟电商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记者对李先生通关记录上出现的电商,逐一进行查询,发现在电商名叫鹤山市四通跨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购物网站打不开。在深圳前海新世纪公司的购物网站,同样也打不开。通关记录上的电商多半像这样,访问量稀少,甚至无法登录。宁波九樱良品公司是为数不多,网站可以点开的电商,但是记者并没有看到任何可以购物的界面,像这样的电商怎么会有人在上面海淘呢?记者前往这家电商了解情况。宁波九樱良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我就直接跟你说,说实话我也不大了解,因为我们这边不负责这个。真的不负责,所以我真的没办法,跟你核对你说的这些东西。记者尝试联系了通关记录里出现的多家电商,而对于这些通关记录为何会有假信息,他们却都三缄其口。终于在深圳的福田保税区,记者找到一家名为深圳深南大地的电商,他们向记者说出了这样的内幕。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购物网站难用,网上订单稀少都无所谓,因为他们完全不依靠这个平台赚钱。他们的主营业务其实是帮助一些公司,办理通关,相当于借壳给别人。前来借壳的公司,会提供一些现成的买家信息,他们把这些买家,做成自己平台上的客户。这样一来,对于买家身份信息的真假,他们也无法辨别。那么,向电商提供买家信息的人,究竟是谁呢?在记者的追问下,另一位负责人说出了实情。记者:所以这些客户来自哪儿呢?深圳深南大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高经理:比如一些跨境物流公司。他们没有平台,我们是通关电商平台,我们就合作。记者调查:跨境物流公司倒卖实名信息清关电商公司说,他们只是借出自己的壳,帮人通关。而掌握着这些假身份信息的源头,其实是跨境物流公司。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跨境物流公司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为了了解更多情况,记者加入了一个“跨境物流”的聊天群,群里经常有物流公司,在发布“电商清关”的服务广告,一些广告直白地写着:清关时“无需提供身份证”。海关总署规定是这样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必须申报真实的买家身份信息。这种无需提供买家身份的物流清关服务,会不会就是假信息源头呢?记者:国家不是规定通关的时候,都需要申报买家的实名信息吗?云翔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蔡经理:我们利用我们目前自己的电商平台,用我们自己提供的身份证信息,帮你刷单。原来,所谓的清关服务,其实就是帮客户“刷单”,制造假的通关信息,来上报给海关。为了证明自己公司的实力,他还给记者发来了所谓的“成功案例”。图片中这些货物已经全部完成了通关,相对应的信息,全是他们“编造”出来的。串通电商公司做假订单,上报给海关不真实的购物信息,究竟是为了什么呢?记者立即动身前往广州,在广州郊区的一栋写字楼里,找到了这家公司。云翔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蔡经理告诉记者,整批货物进口,需要全额缴税,但是把这些货物化整为零,伪装成个人用户在电商上的购买,就可以逃避很大部分的税。他们负责帮助客户化整为零,而这个过程,电话号码、物流数据都是伪造的,最重要的是他们可以提供假的订购人身份信息。调查中,记者发现,利用个人信息,帮助进口贸易逃税,这样的操作已经不是个案,这些物流公司甚至有专门的人负责搜集个人信息。个人信息被盗用 国家税收有流失从2013年-2017年间,国家各部门出台的关于跨境电商的政策多达39份。政策鼓励下,仅2017年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就达到3.6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一,有机构预测,2018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将达到8.8万亿元。制定海淘减税额度的政策,原本是为了鼓励跨境电商的发展,可眼下,海淘额度的相关政策正式实施刚满两年,有人就找到了这样一条渠道,利用他人的海淘额度,让不少本应全额缴税的外贸货物,蒙混过关,享受了“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的税收优惠。这不仅侵犯了个人信息安全,也导致了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这些被盗用信息购物的都是用于海淘,也就是通过电商在境外购物。那么,这些人为什么要盗用别人的身份信息海淘呢?记者找到了一份财政部、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于2016年联合出台的文件,意思是:每个人在跨境电商上的海淘,单笔消费不能超过两千元,一年累计不能超过两万元。只要在限定额度之内,就可以享受相应的进口税收优惠,关税免征,增值税、消费税打七折征收。而超过了限额,就属于对外贸易,普通消费者无法再进行任何海外购物。也就是说,每个身份信息,其实都对应着两万元的海淘额度,一旦被别人冒名盗用,自己可用的额度就变少了。(央视财经)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中国搜索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全球视角,全新视野,全面资讯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央视曝光海淘额度和跨境物流公司黑色产业链|海淘|跨境物流|电商_新浪司法_新浪网
  原标题:跨境物流公司黑色产业链:倒卖实名信息 盗用海淘额度
  近期,一些观众向记者反映:在他们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有人竟拿着他们的身份信息,做起了跨境的商品交易。记者按照这条线索调查,牵出一条巨大的黑色产业链。。。
  记者调查:身份信息被冒用 海淘额度被盗用
  在上海嘉定区,央视记者见到了当事人李先生。李先生告诉记者,有人正在用他的名义,从国外买东西。
  记者:都不是您买的?
  当事人 李先生:都不是我买的。
  记者:不是您买的,但是出现在您名下了?
  当事人 李先生:对,出现在我名下,包括我的家人也没有用我的身份证,购买过这些商品。
  这是李先生在海关总署查到的,自己名下的电商海淘记录。早在去年,李先生就从这些记录里,发现了异常。仅仅2017年,李先生就“被海淘”了40多次。
  这些消费记录,很多都让李先生觉得匪夷所思,其中包括海外购买婴幼儿奶粉的消费,而李先生的孩子今年5岁,两年前就不喝奶粉了,家里完全没有对婴幼儿奶粉的需求。
  而北京西城区的王先生,也刚刚经历了类似的事件。
  当事人 王先生:我是去年八月的时候发现的,当时看到购物论坛上有人发帖,查了一下我是被盗了三单。海关报关的身份证号码是我的,但东西也都不是我买的。
  这样的事情正在全国各地接连上演,广东的邹女士,被人冒用了20次。重庆的饶先生,被人冒用了26次。
  跟他们一样,在北京,在上海、在山东、在江苏、在浙江、在福建、在广东、在重庆,其他地方的网友也在纷纷控诉,自己的姓名和身份证号,被别人肆意盗用。
  记者调查:漏洞百出的通关记录
  究竟是谁在盗用别人的海淘额度呢?电商海淘的一般步骤,首先由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上购买产品,购买时需要提交个人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电商将这些信息提交给海关,做通关申报;然后由物流公司把货物送到消费者手里。
  问题究竟出在哪个环节?记者从海关网站查询到的信息里,进行了调查。
  李先生在海关总署网站上查询到的通关记录的明细中,订购人姓名和身份证号码都是李先生的。而订购人电话,却“千奇百怪”。
  当事人 李先生:“订购人电话”不是我的。
  当事人 李先生:“订购人电话”不是我的。
  记者:这个电话不是您的?
  当事人 李先生:对。
  这些所谓的订购人究竟是谁?是他们在盗用李先生身份进行海淘吗?
  记者一连拨打了30通电话,接听的机主全都否认了自己购买过这些商品,更加否认盗用李先生的身份信息。这里的“订购人电话”找不到真实买家,这个“物流运单”能追查到有用的线索吗?
  记者 张艺瑾:这张截图显示,送货的物流公司是天天快递,然而当我对物流编号进行查询时,却无法追踪到任何物流信息。另一笔海淘,物流公司是百世快递,同样查不到任何物流信息。
  出现在李先生名下的40笔海淘,只有11笔可以查到物流信息,但查询结果却更加让人意外。
  记者 张艺瑾:包裹被分别送去了河北石家庄、黑龙江、河北邢台、江苏盐城、江苏苏州、江苏常熟、广西南宁、广东惠州。
  如果这些物流信息是真实的,那李先生就得跑到全国各地,去收快递,这让久居上海的李先生哭笑不得。
  记者调查:“跨境电商”网站 竟无购物界面
  通关记录漏洞百出,各种信息自相矛盾。既然这些海淘消费者的个人信息,都是由电商上报给海关的。这些虚假信息跟电商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
  记者对李先生通关记录上出现的电商,逐一进行查询,发现在电商名叫鹤山市四通跨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购物网站打不开。在深圳前海新世纪公司的购物网站,同样也打不开。通关记录上的电商多半像这样,访问量稀少,甚至无法登录。
  宁波九樱良品公司是为数不多,网站可以点开的电商,但是记者并没有看到任何可以购物的界面,像这样的电商怎么会有人在上面海淘呢?记者前往这家电商了解情况。
  宁波九樱良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我就直接跟你说,说实话我也不大了解,因为我们这边不负责这个。真的不负责,所以我真的没办法,跟你核对你说的这些东西。
  记者尝试联系了通关记录里出现的多家电商,而对于这些通关记录为何会有假信息,他们却都三缄其口。终于在深圳的福田保税区,记者找到一家名为深圳深南大地的电商,他们向记者说出了这样的内幕。
  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购物网站难用,网上订单稀少都无所谓,因为他们完全不依靠这个平台赚钱。他们的主营业务其实是帮助一些公司,办理通关,相当于借壳给别人。
  前来借壳的公司,会提供一些现成的买家信息,他们把这些买家,做成自己平台上的客户。这样一来,对于买家身份信息的真假,他们也无法辨别。那么,向电商提供买家信息的人,究竟是谁呢?在记者的追问下,另一位负责人说出了实情。
  记者:所以这些客户来自哪儿呢?
  深圳深南大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高经理:比如一些跨境物流公司。他们没有平台,我们是通关电商平台,我们就合作。
  记者调查:跨境物流公司倒卖实名信息清关
  电商公司说,他们只是借出自己的壳,帮人通关。而掌握着这些假身份信息的源头,其实是跨境物流公司。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跨境物流公司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为了了解更多情况,记者加入了一个“跨境物流”的聊天群,群里经常有物流公司,在发布“电商清关”的服务广告,一些广告直白地写着:清关时“无需提供身份证”。
  海关总署规定是这样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必须申报真实的买家身份信息。
  这种无需提供买家身份的物流清关服务,会不会就是假信息源头呢?
  记者:国家不是规定通关的时候,都需要申报买家的实名信息吗?
  云翔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蔡经理:我们利用我们目前自己的电商平台,用我们自己提供的身份证信息,帮你刷单。
  原来,所谓的清关服务,其实就是帮客户“刷单”,制造假的通关信息,来上报给海关。为了证明自己公司的实力,他还给记者发来了所谓的“成功案例”。图片中这些货物已经全部完成了通关,相对应的信息,全是他们“编造”出来的。
  串通电商公司做假订单,上报给海关不真实的购物信息,究竟是为了什么呢?记者立即动身前往广州,在广州郊区的一栋写字楼里,找到了这家公司。
  云翔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蔡经理告诉记者,整批货物进口,需要全额缴税,但是把这些货物化整为零,伪装成个人用户在电商上的购买,就可以逃避很大部分的税。他们负责帮助客户化整为零,而这个过程,电话号码、物流数据都是伪造的,最重要的是他们可以提供假的订购人身份信息。
  调查中,记者发现,利用个人信息,帮助进口贸易逃税,这样的操作已经不是个案,这些物流公司甚至有专门的人负责搜集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被盗用 国家税收有流失
  从2013年-2017年间,国家各部门出台的关于跨境电商的政策多达39份。政策鼓励下,仅2017年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就达到3.6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一,有机构预测,2018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将达到8.8万亿元。
  制定海淘减税额度的政策,原本是为了鼓励跨境电商的发展,可眼下,海淘额度的相关政策正式实施刚满两年,有人就找到了这样一条渠道,利用他人的海淘额度,让不少本应全额缴税的外贸货物,蒙混过关,享受了“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的税收优惠。这不仅侵犯了个人信息安全,也导致了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
  这些被盗用信息购物的都是用于海淘,也就是通过电商在境外购物。那么,这些人为什么要盗用别人的身份信息海淘呢?记者找到了一份财政部、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于2016年联合出台的文件,意思是:每个人在跨境电商上的海淘,单笔消费不能超过两千元,一年累计不能超过两万元。
  只要在限定额度之内,就可以享受相应的进口税收优惠,关税免征,增值税、消费税打七折征收。而超过了限额,就属于对外贸易,普通消费者无法再进行任何海外购物。也就是说,每个身份信息,其实都对应着两万元的海淘额度,一旦被别人冒名盗用,自己可用的额度就变少了。
编辑:sf_shanshan
24小时资讯排行
24小时评论排行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司法官方微信和微博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央视曝光海淘额度,揭秘背后黑色产业链
根据《关于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规定:“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的单次交易限值为人民币2000元,个人年度交易限值为人民币20000元。”在这个额度之内,不仅可以随意在跨境电商上买买买,还能享受相应的进口税收优惠。而超过了限额,就会被电商退单,无法再进行电商海淘。
最近有部分用户向央视记者反映说,发现自己上万元的海淘额度竟然被别人偷走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据央视调查,多位市民在无购物的情况下,名下莫名多了好几个海淘商品的记录。一位广东的海淘用户被人冒用了20次,重庆的一位用户被人冒用了26次,而在北京、上海、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其他地方的网友也在纷纷表示,自己的姓名和身份证号被别人肆意盗用。
都说“大数据时代,我们没有隐私”,但亲身经历后还是难免会大吃一惊。
那么,他们的个人信息是如何被冒用的呢?
依据通关流程,海关方面会对信息进行登记。记者调查发现,海关方面的通关记录漏洞百出,许多时候,同样的订购人姓名和身份证号码,电话却“千奇百怪”。而记者挨个拨打这些订购电话后发现,接听的机主全都否认了自己购买过这些商品,对于自己的电话号码会出现在通关记录上,他们表示毫不知情。
紧接着,央视记者又查访了物流数据。他们发现,所有这些冒用身份的订单,在查询物流编号时,均无法追踪到任何物流信息,所谓的物流信息都是凭空捏造。
在通关、物流方面均无法获得信息,记者最终决定调查开端的物流平台。在调查中,他们也揭露了这些诡异现象后面的黑色产业链。
记者对某当事人通关记录上出现的电商,逐一进行查询。两笔海淘的电商,分别为鹤山市四通跨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和深圳前海新世纪公司,2家电商的网站均无法打开。记者发现,通关记录上的电商多半像这样,访问量稀少,甚至无法登陆。像这样的电商怎么会有人在上面海淘呢?记者决定前往这家电商,了解情况。
记者找到一家名为深圳深南大地的电商,他们向记者说出了这样的内幕。根据深南大地公司刘经理的说法,他们的主营业务其实是帮助一些公司,办理通关,相当于借壳给别人。
但是,这些电商平台仅有通关资质,他们的身份信息从哪里来的?另一位高经理表示,“一些(跨境)物流公司。它们没有(电商)平台,对不对?那好,我们是通关(电商)平台,我们就合作了”。所以,电商公司只是借出自己的壳,帮人通关。而掌握着这些假身份信息的源头,其实是跨境物流公司。
为了了解更多情况,记者加入了一个“跨境物流”的聊天群,群里经常有物流公司,在发布“电商清关”的服务广告,一些广告直白地写着:“清关时无需提供身份证,利用我们自己提供的身份证信息,帮你刷单,刷出来。”
被偷走的不仅是个人信息,还有国家税收。
之所以要这么做,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逃税。整批货物进口,需要全额缴税,但是把这些货物化整为零,伪装成个人用户在电商上的购买,就可以逃避很大部分的税。他们就负责帮助客户化整为零,而这个过程,电话号码、物流数据都是伪造的,最重要的是他们可以提供假的订购人身份信息。
就是这样假得不能再假的海淘订单,却能轻而易举通过海关,甚至演变成为大规模的逃税行为。利用他人的海淘额度,让不少本应全额缴税的外贸货物,蒙混过关,享受起了“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的税收优惠。
有这样一组数据,从2013年-2017年间,国家各部门出台的关于跨境电商的政策多达39份。政策鼓励下,仅2017年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就达到3.6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一,有机构预测,2018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将达到8.8万亿元。
制定海淘减税额度的政策,原本是为了鼓励跨境电商的发展,可眼下,海淘额度的相关政策正式实施刚满两年,有人就找到了这样一条渠道,利用他人的海淘额度,让不少本应全额缴税的外贸货物,蒙混过关,享受起了“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的税收优惠。
这样的黑色产业链,一方面,是对我们每个人信息安全的严重威胁,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
另附央视新闻提供的海淘交易额度查询方法,快去查查你的海淘额度有没有被盗。  
登录网站http://ceb2pub.chinaport.gov.cn输入本人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可查询今年已用海淘额度和可用海淘额度。
2. 点击底部蓝色小字,注册后可查询海淘消费明细。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老票号”
关注我们,获得更多理财赚钱秘诀!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央视曝光:海淘的黑色产业链央视曝光:海淘的黑色产业链创业家百家号按照海淘相关政策,个人年度交易额上限为20000元,然而你的额度尚未用完,可能就被别人给偷走了,这背后竟然隐藏着一条黑色产业链。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显示,“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的单次交易限值为人民币2000元,个人年度交易限值为人民币20000元。”在额度范围内,关税税率暂设为0%,用户可享受进口税收优惠。超过这一额度,个人用户海淘将会被限制。5月19日,央视新闻的调查显示,不少海淘用户海淘额度被盗用,有人冒充海淘用户名义,大量从国外买东西,背后竟隐藏着一条黑色产业链。据了解,这样的事情正在全国各地接连上演。一位广东的海淘用户被人冒用了20次。重庆的一位用户被人冒用了26次。在北京,在上海、在山东、在江苏、在浙江、在福建、在广东、在重庆,其他地方的网友也在纷纷控诉,自己的姓名和身份证号,被别人肆意盗用。按照电商海淘一般步骤,首先由消费者在电商上购买产品,购买时需要提交个人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电商将这些信息提交给海关,做通关申报;物流公司把货物运输到消费者手里。而在海关网站查询到的信息里,恰恰就包括了这些环节上的数据。而在海关网站查询到的信息里,“订购人电话”却找不到真实买家。对于自己的电话号码会出现在通关记录上,那些并未购买海淘商品的用户表示毫不知情。此外,“物流运单”也涉嫌造假,多数物流运单无法追踪,所谓的物流信息是凭空捏造。对于其中内幕,央视新闻暗访显示,那些电商公司只是借出自己的壳,帮人通关。而掌握着这些假身份信息的源头,其实是跨境物流公司。跨境物流公司倒卖实名信息 ,提供物流清关服务。所谓的清关服务,其实就是帮客户“刷单”,制造假的通关信息,来上报给海关。从整个流程来看,除了名字和身份证信息是真实的,其它的整个流程全部是伪造的。这种做法既泄露了个人信息,也使得国家税收大量流失。附央视新闻提供的海淘交易额度查询方法:1. 登录网站输入本人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可查询今年已用海淘额度和可用海淘额度。2.点击底部蓝色小字,注册后可查询海淘消费明细。解决办法:如果您确认自己的海淘额度被别人盗用了,可以拨打中国电子口岸客服热线010-95198进行处理。来源: 联商网本文来自电商经理,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创业家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创业家传媒官方账号,为创业者的提供资讯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央视曝光海淘额度怎么回事?有什么用?怎么查自己的海淘额度? - 站长之家(chinaz.com)
央视曝光海淘额度怎么回事?有什么用?怎么查自己的海淘额度?
站长之家(Chinaz.com)注:都说“大数据时代,我们没有隐私”,但亲身经历后还是不免大吃一惊。近日,央视又曝光了一条黑色产业链,发现不少市民个人信息被冒用,其名下海淘额度被盗用。根据《关于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规定:“跨境电子商务进口商品的单次交易限值为人民币 2000 元,个人年度交易限值为人民币 20000 元。”然而,最近,部分用户发现自己上万元的海淘额度竟然被别人偷走了。这是怎么回事?据央视调查,多为市民在无购物的情况下,名下莫名多了好几个海淘商品的记录。其中,上海的李先生被盗用了 40 次,广东的邹女士,被人冒用了 20 次。重庆的饶先生,被人冒用了 26 次。据李先生提供的记录显示,其“海淘”的产品中,有多个是商品是奶粉。而李先生的孩子早在两年前就不需要喝奶粉了。并且,李先生强调家人也没用自己的身份证。那么,他们的个人信息是如何被冒用的呢?据央视调查显示,这些人的交易记录中通关记录漏洞百出,“订购人电话”找不到真实买家多数物流信息都是凭空捏造的。对此,通关电商公司说只是借“壳”帮人通关;有的物流公司甚至有专门的人负责搜集个人信息。对此,网友纷纷表示不寒而栗。称,现在的人还有什么隐私可言呢?隐私差不多都成了“交易品”的一种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央视揭空气币真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