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将就的成功的成功免费商业模式案例是什么啊

财务诡计:揭秘财务史上13大骗术44种手段

财务世界不是非黑即白,对公司的种种财务欺诈手法进行了更深入的剖析,更全面地了解当今盛行的各种欺诈手法。将三大报表比喻成三座大山,识别财务造假需推翻三座大山。


  业界也曾把三大报表比喻成美女的泳装,披露内容很多但关键部分被隐瞒,笔者曾提出利润表的三点式审阅,借用邓小平同志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观点,在侦测利润表操纵手法中,最关键的三大指标是一个中心(营业收入,绝对指标)、两个基本点(毛利率、费用率,相对指标)。
  2011年全球最关注的财务问题是中国概念股造假问题,短短一年间,有数家中国概念股在美国两大证券交易所或被停牌、或被勒令退市,这其中以巴士车载电视媒体中国高速频道(NASDAQ:CCME)、金融IT服务提供商东南融通(NYSE:LFT)及嘉汉林业(TO.TRE)被猎杀为代表,这三家公司分别在纳斯达克、纽约及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上市,RINO(绿诺科技)是这一波猎杀中国概念股中第一只被质疑而退市的公司,RINO一战使MuddyWaters(MuddyWaters是一家专注于中国概念股的研究机构,公司名称源于中国成语“浑水摸鱼”,公司旨在帮助投资者发现中国赴美上市公司的真实价值。──编者注)一举成名天下闻,而TRE之战更是奠定了MuddyWaters在这一轮猎杀中国概念股的领头羊地位。
  TRE是北半球最大的私人林业公司,被猎杀之前市值高达40亿美元,媒体称MuddyWaters真的摸到一条大鱼,此次猎杀使其市值蒸发80%,猎杀TRE成为财务打假经典之战;但是MuddyWaters6月2日质疑SPED(展讯通信)却成为其滑铁卢之役,SPED股价不但没有暴跌反而暴涨一倍多;半年之后MuddyWaters再次出手,11月22日发布针对FMCN(分众传媒)的报告,导致当天其股价大跌39.49%,但多家顶级投行依然力挺,FMCN很快就收复失地,MuddyWaters猎杀FMCN也以失败而告终。
  中国内地股市2011年也有两起知名的财务打假案例,8月16日,《上海证券报》刊登并被各网站转载的标题为《自导自演上下游客户紫鑫药业炮制惊天骗局》的报道,质疑紫鑫药业涉嫌银广夏式的造假,但该公司在停牌自查几个月之后复牌,复牌之后该公司股价依然非常坚挺,甚至连拉涨停板;11月5日,鲁班软件董事长杨宝明通过《每日经济新闻》公开质疑竞争对手广联达虚增业绩,怀疑该公司人造成长和盈利,尽管杨宝明言之凿凿,认定广联达财务造假,但广联达依然得到众多机构力挺,股价也依然坚挺,即使同行竞争对手站出来指控广联达造假,但分析师、基金经理依然认同广联达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性。
  从境外上市的展讯通信、分众传媒到境内上市的紫鑫药业、广联达,为什么这些财务打假都以失败告终?这说明财务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侦测财务欺诈不但需要很强的财务功底,更需要深入了解业务,不要轻易对号入座;很多财务异常现象只是表象,不是真的有财务问题,或者财务问题是有的,但没有那么严重。MuddyWaters猎杀SPED和FMCN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它不了解业务,在发现一些财务异常之后就主观臆断对号入座;而紫鑫药业、广联达可能确实存在财务不规范问题,但其业务却是非常强劲的,财务有问题并不说明该公司没有投资价值,就像有些人人品不佳,但不能理所当然地认定此人能力也很差。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越来越规范,银广夏式财务欺诈会越来越少,但财务包装依然泛滥成灾,尤其是IPO公司,很多公司为了IPO成功而人造绩优股和成长股形象,主要手法就是跨期调节利润,因为上市前透支未来业绩,很多IPO公司上市后业绩迅速变脸。
 侦测财务报告中会计欺诈的敲门砖,它能帮助你发现一些公司的财务疑点,但财务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也要提防误杀、错杀好公司,尤其不要轻易对蓝筹股业绩提出质疑,蓝筹股恶性造假只是小概率事件。

  每年深冬的好莱坞最隆重之夜,数以百万计的美国家庭都会观看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举办的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奥斯卡金像奖评选的是年度最佳影片,表彰这些影片在电影史上的功绩。借用1998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尽善尽美”之名,角逐奥斯卡金像奖的电影必须做到“尽善尽美”。


  如果也要给那些进行财务欺诈的公司颁奖,那么它们所要角逐的奖当然非“最无耻奖”莫属了。
  为财务欺诈行为颁发“最无耻奖”
  过去10年发生了不少惊人的财务报告丑闻事件,这里对会计造假增设一特别奖项──“最无耻奖”,为的是“表扬”那些肆无忌惮地运用其才能、创意以及财务欺诈手法来误导投资者的公司管理层。
  这些获奖者在表1-1中列出。
  美国安然公司:最富创意的收入伪造无耻奖
  2001年秋,随着公司突然的倒闭和破产,总部位于休斯敦的安然公司很快成为大规模会计造假的代名词。按照很多人的描述,安然这家公用事业公司采用的欺骗手法可谓精心设计,运用上千家资产负债表外的合伙公司来掩盖其巨大亏损以及对投资者的巨额负债。虽然其做法表面上看不出破绽,但只要稍微掌握一些会计技能或稍懂一些看财务报表的知识,就不难发现报表中的一些预警信号。先来看安然公司1995~2000年销售收入连续5年出现的跳跃式增长。
  1.对安然公司投资者的警告:收入增长违背事实
  安然公司位列2000年《财富》500强公司的第七位(按照总收入排名),位次超越了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和IBM两家大公司。短短5年间,安然公司的收入不可思议地增长近10倍(从1995年的92亿美元增长到2000年的1008亿美元)。具有警惕意识的投资者或许会产生疑问:有多少公司的收入能在5年内从不足100亿美元变成超过1000亿美元?答案是:从未有过。显然,安然公司令人惊奇的收入增长是前所未有的。不仅如此,取得如此的收入增长,该公司竟然没有进行任何大型收购。看来,这种收入增长是完全不可能的!
  如表1-2所示,2000年的时候仅有7家公司的年度收入超过了1000亿美元。除了花旗集团(该公司于1998年由花旗公司和旅行者公司合并而成),其他大公司的收入增长都依赖于自身内部的增长,而不是借助于收购行为。
  表1-2《财富》500强公司销售排行榜(2000年)
  由表1-3可知,安然公司2000年的销售额出现了令人惊讶的151%的增长,即从401亿美元增长到了1008亿美元。
  表1-3《财富》500强公司销售增长率(2000年)
  有趣的是,虽然安然公司与那些大公司都上了《财富》排行榜,但安然公司所报告的总利润不足10亿美元(即不足销售收入的1%),相比其他公司显得微不足道。此外,安然公司的利润增长与销售额增长不成比例,这种现象显然很不寻常,属于明显的会计造假之类的警告信号。例如,若销售额增长10%,那么投资者通常认为对于具有稳定利润水平的公司而言,其费用和利润会按同一比例增长。不过,安然公司的情形却是虽然销售额出现了大幅度增长,但所创造的利润几乎没有任何变化。这一情形缺乏合理性。如表1-4所示,安然公司2000年的销售额增长了150%多,但利润增长不足10%。这怎么可能呢?
  表1-4按销售额排序的《财富》500强公司的净收入(2000年)
  如果再考察安然公司在2000年之前的情况,不难发现该公司的收入增长及其在《财富》500强中的排名简直出现了奇迹般的变化,从1995年的第141名跻身为2000年的前十名(见表1-5)。
  表1-5安然公司的销售额和利润及其基于销售额的《财富》500强排名
  安然公司仅仅用了4年时间就实现了收入从100亿美元到1000亿美元的增长。反观其他公司,取得同样的收入增长几乎都需要10年或更长时间。如表1-6所示,埃克森美孚公司于1963年首次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00亿美元,但直到1980年销售收入才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通用汽车于1955年首次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00亿美元,但直到31年后收入才过千亿美元的大关。与它们相比,安然公司的收入增长要快得多,它于1996年就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00亿美元,又过了仅仅4年时间销售收入就突破了1000亿美元大关。这样的增长速度堪称史无前例。事实上,之前的纪录由沃尔玛保持,但该公司用了10年时间才完成销售收入从100亿美元到超过1000亿美元的飞跃。如果稍加分析,不难发现安然的增长完全难以置信,因为在公司内部根本无法找到某个合理的商业模式来实现这样不朽的经营业绩。其实,正如本书所要探讨的那样,这一不朽经营业绩的背后完全是一个大骗局。
  表1-6销售收入达千亿美元的公司(单位:百万美元)
  2.对安然公司欺诈行为的揭露
  2001年10月,安然公司委员会和公司的审计师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对该公司一些未列入合并报表的(表外业务)合伙企业进行了会计审计,认为安然公司应对其中一些合伙企业做报表合并,公司的财务报告应该能反映出这些合伙企业的财务情况。这一切其实就是最早揭露安然公司巨大欺诈行为的信号。11月,事情越变越坏,安然公司披露信息称减计之前所报告的净收入5.86亿美元,并减计股东权益12亿美元。于是,投资者纷纷开始撤资,安然公司股票价格如巨石般快速下跌。在安然公司破产前夜,信用评价机构降低了其信用等级,事实上冻结了其所有贷款。12月初,安然公司提出破产申请,当时的资产达650亿美元。如果没有7个月后宣布破产的美国世界通信公司(2008年,雷曼兄弟公司又超越世界通信公司成为最大的破产公司),安然公司破产案将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公司破产案。
  在随后短短的9个月痛苦期里,安然公司股票的价格从每股80多美元(公司市值超过600亿美元)暴跌至每股0.25美元,大多数股东遭受了重大损失。不过,一些掌握内幕的人士则在安然公司破产之前就将所持有的大部分股票卖出了。安然公司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肯·雷(KenLay)等高管早在危机发生前数月就卖出了市值上千万美元的股票。
  3.对安然公司高管的法律审判:对股东的小小安慰
  2006年5月25日,陪审团判定安然公司主席肯·雷与首席执行官杰弗里·斯基林(JeffreySkilling)有罪。在斯基林被起诉的28项证券和通信欺诈罪中,19项罪名被判成立。这样,斯基林被判处24年监禁。肯·雷有6项证券与通信欺诈罪名被判成立,但他在被起诉2个月后就过世了,当时正在等待判决。不然的话,肯·雷可能被判处高达45年的监禁。
  此外,投资者应当有所怀疑的是:该期间销售额增长了10倍,而利润竟没有翻倍。这些销售数据及其年复一年的巨额增长本应该引起投资者的警惕。对此,本书第3章和第4章将揭露安然公司那些最隐晦的秘密,告诉读者这些年里该公司是如何夸大销售收入且不为投资者所察觉的。事实上,安然公司运用了尚不确知的所谓按市场计价法会计,并通过“推算税前收益目标”来营造公司正在不断做大的假象。
  重要警示如果所报告的销售额增长远远超过正常情形,那么这种增长可能来自收入确认类财务欺诈。

  安然公司所涉及的财务欺诈手法


  收入操纵类财务欺诈手法
  ·过早记录为收入;
  ·虚构收入并加以记录;
  ·借助一次性或不可持续的业务来夸大所得;
  ·运用其他方法来掩盖成本或亏损。
  现金流类财务欺诈手法
  ·将融资活动的现金流入转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
  ·将正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出转为投资活动现金流出;
  ·借助收购或处置业务来夸大经营活动现金流;
  ·借助不可持续的业务来夸大经营活动现金流。
  核心指标类财务欺诈手法
  ·提供那些夸大业绩的误导性指标;
  ·通过歪曲资产负债表指标来掩盖经营下滑之实。
  美国世界通信公司:利润与现金流伪造最无耻奖
  美国世界通信公司成立于1983年,前身为美国电信公司之长途廉价服务公司(LDDS)。1989年,LDDS公司并入一家叫优势公司的空壳公司,目的是为了转为上市公司。1995年,LDDS公司更名为LDDS世界通信公司。
  纵观世界通信公司的历史,公司的收入增长主要依赖收购业务(正如后面所要解释的那样,对收购业务的依赖会给公司投资者带来某些巨大挑战和风险)。公司最大的收购业务发生于1998年,当时以400亿美元收购了MCI通信公司。这样一来,公司名称再次变更为MCI世界通信公司。几年后,该名称缩短为世界通信公司。
  1.世界通信公司玩弄的会计把戏
  几乎从一开始,世界通信公司就采用激进的会计手段来夸大收入和经营现金流。其主要欺诈手法之一就是先收购,接着立即注销大部分费用,再提取准备金,然后在需要之时将这些准备金转为收入。虽然世界通信公司生存时间不长,但竟然发生了70多项收购交易,世界通信公司借此不停地“增加”其准备金,以便将来转为收益。
  世界通信公司1999年10月宣布要收购规模较其自身要大得多的Sprint公司,如果这桩金额达1290亿美元的交易获得批准,那么世界通信公司的骗局仍将继续下去。当时,美国司法部反垄断处的律师和监管人员以及来自欧盟的同行都否决了该桩收购交易,当时主要是基于反垄断的考虑。因为收购不成,世界通信公司失去了预期的新的准备金注入,而之前的准备金因转为收入而迅速耗尽。
  重要警示对于靠收购来取得增长的公司,其背后常常潜伏着财务欺诈行为。此外,收购驱动型公司通常缺乏内部增长因素,如产品开发、销售和营销。
  到2000年年初,由于股票价格的下跌以及来自华尔街要求提升股票价格的强大压力,世界通信公司开始运用新的、更为激进的欺诈手法──将利润表中的日常经营费用转至资产负债表。世界通信公司的主要经营费用之一就是所谓的线路成本,即世界通信公司为获得网络租赁权而支付给作为第三方的电信网络提供商的费用。会计准则明确要求,这类费用应计入当期费用,不应列为资本支出。不过,世界通信公司为取悦华尔街而将金额高达数亿美元的这些费用从利润表中移出。如此这般,世界通信公司的费用就大幅降低,收入得到了增加,但也欺骗了投资者。从2000年中期到2002年年初的每个季度,世界通信公司一直采用这一欺诈手法,直到为其内审人员发现才停止。
  2.首席执行官伯尼·埃伯斯花钱大手大脚
  因为世界通信公司总能迎合华尔街的收益目标,其股票价格飞速上涨。首席执行官伯尼·埃伯斯(BernieEbbers)借此卖出他所持有的大量股票,用于支持其他商业投资(木材)以及满足他奢华的个人生活(私人游艇)。在2001年新技术泡沫破裂期间,世界通信公司股票的价格出现大幅下跌,埃伯斯通过抵押所持有的股票进行借款,从而取得所需要的额外现金(保证金)。因经纪人要求的追加保证金增加,埃伯斯说服公司董事会授权他可以决定额度超过4亿美元的公司贷款和担保。埃伯斯本来可能指望,有了这些贷款就不必出售他所持有的大部分世界通信公司的股票。因为,出售这些股票会使公司股票价格进一步下跌。不过,这一防止股票价格崩盘的策略没有成功。2002年4月,就在其欺诈行为遭揭露前数月,埃伯斯被迫下台。
  3.世界通信公司的破产
  与此同时,世界通信公司内部审计小组早在2002年年初就开始秘密调查在他们看来属于欺诈的行为。他们发现有38亿美元的资金出现会计分录处理不当,随后就立即报告给公司董事会,事件进展变得迅速。公司的首席财务官被辞退,总会计师辞职,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撤回了其所出具的2001年度审计意见,同时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着手展开调查。
  至此,世界通信公司的日子已快到尽头。2002年7月21日,该公司根据《美国破产法》第11章的规定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申请破产保护案(这个记录已经被2008年9月雷曼兄弟公司的破产保护申请刷新)。根据破产重组协议,该公司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支付了7.5亿美元罚金,并对报告中不真实的收入数据进行了纠正。总的来说,公司会计报告中需要纠正的金额超过700亿美元,包括对原先报告的2000年度和2001年度的收入数据进行的调整,即从近100亿美元的盈利调整为令人震惊的高达640多亿美元的亏损。公司董事们也受到了处罚,支付了近2500万美元来应对集团诉讼。
  4.伯尼·埃伯斯的命运及后破产程序
  2004年,公司终于摆脱破产保护。对于原先的债券持有人,以新公司债券及股票的形式每美元偿付36美分,而原股东则全部退出了新公司。2005年年初,沃达丰(VerizonCommunication)答应以约70亿美元收购世界通信公司。两个月之后,埃伯斯被裁定犯有欺诈、共谋、涉嫌制造虚假文档等罪,随后被判处25年监禁。
  5.对世界通信公司投资者的警告:自由现金流评估
  只要对世界通信公司的现金流量表作一分析,投资者就不难找到一些明确的警告信号。具体而言,明确信号是指公司迅速恶化的自由现金流。世界通信公司不仅对公司的净收入而且对公司的经营现金流进行了操纵。通过将线路成本处理成资产而非费用,世界通信公司人为地夸大了公司的利润。此外,因为公司故意将这些支出列入资产负债表的投资栏,而不是列入现金流量表的经营现金流栏,所以经营现金流也被夸大了。虽然所报告的经营现金流与报告收入相匹配,但公司的自由现金流说明了一切事实真相。
  6.所报告的经营现金流看似可靠
  如表1-7所示,世界通信公司以巧妙手法对投资者掩盖了公司的问题。经营现金流(CFFO)经常超过净收入。(本书第三篇将介绍投资者如何发现世界通信公司的经营现金流是人为夸大的。)
  表1-7世界通信公司经营现金流与净收入的比较(按最初报告)
  因各国对公司“财年”的规定不同,本书中的“季度”均指“财季”,并排一般意义的“季度”。──编者注
  自由现金流衡量的是公司所产生的现金,包括对公司影响深远的、为维持或扩大公司资产基础(购置资本设备)而发生的现金支出。自由现金流通常按如下方式计算:
  经营现金流-资本支出=自由现金流
  7.自由现金流说明了事实真相
  要弄清楚世界通信公司的财务欺诈手法,关键在于对世界通信公司的现金流做深入分析,这需要计算其“自由现金流”。按照自由现金流指标,世界通信公司的线路成本都不能计为自由现金流,即便被列入资产负债表的投资栏还是现金流量表的经营现金流栏。如表1-8所示,这里给出的是1999年度的自由现金流。这一年,世界通信公司刚开始将线路成本计为资本。这样,世界通信公司产生了近23亿美元的自由现金流。对照下一年的数据,可以发现世界通信公司的自由现金流变为负38亿美元,下降了61亿多美元。如果注意到这一巨大变化及其产生的麻烦,那么世界通信公司的投资者应可判断出公司经营必定已深陷困境,不论是否存在欺诈行为。
  表1-8世界通信公司的自由现金流(单位:百万美元)
  重要警示一旦发现自由现金流突然大幅下降,就可以判断公司出了大问题。

  世界通信公司所用到的财务欺诈手法


  收入操纵类财务欺诈手法
  ·虚构收入并加以记录;
  ·将当期费用推迟至将来某个期间进行记录;
  ·运用其他方法来掩盖成本或亏损;
  ·将未来费用提前至某个期间进行记录。
  现金流类财务欺诈手法
  ·将正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出转为投资活动现金流出;
  ·借助收购或处置业务来夸大经营活动现金流;
  ·借助不可持续的业务来夸大经营活动现金流。
  核心指标类财务欺诈手法
  ·提供那些夸大业绩的误导性指标;
  ·通过歪曲资产负债表指标来掩盖经营下滑之实。
  美国泰科国际有限公司:管理高层劫财骗钱最无耻奖
  与世界通信公司一样,泰科国际有限公司也热衷于收购,短短数年就进行了数百次收购。1999~2002年,泰科国际有限公司共收购了700多家公司,收购总金额达290亿美元。其中一些被收购公司为大型企业,但仍有很多小型企业,对于它们的收购泰科国际有限公司不用向投资者披露财务报表。
  泰科国际有限公司有可能因喜欢某企业而进行收购。一般公司更看重的是向投资者证明公司收入在快速增长,然而,泰科国际有限公司最看重的似乎是收购活动中可利用的会计漏洞。借助于这些收购活动,泰科国际有限公司日渐减少的准备金可不断得到补充,从而便于公司持续不断地夸大虚假收入。此外,持续不断的收购也便于泰科国际有限公司展示其强大的经营现金流,尽管这些现金流完全来自对会计漏洞的利用。(第12章“借助收购或处置业务来夸大经营活动现金流”中将再次讨论这一内容。)事实上,泰科国际有限公司对收购会计活动所带来的好处十分钟情,甚至在毫无收购活动的情形下都采用这类会计处理手段。
  1.泰科国际有限公司的会计造假手法
  对于因收购ADT子公司的新型安全报警产品业务而支付的款项,泰科国际有限公司是如何进行会计处理的呢?事实上,泰科国际有限公司并没有雇用更多的员工,而是决定使用独立的经销商网络来争取新客户。泰科国际有限公司对收购会计非常热衷,以至于决定采用这一会计方法来处理与代理商的采购合同。因此,通过对费用的不当会计处理,泰科国际有限公司夸大了公司利润。此外,通过将这些支出列入现金流量表中的投资栏,泰科国际有限公司也就夸大了经营现金流。
  不过,泰科国际有限公司的欺诈手法还有很多。对于每笔合同,泰科国际有限公司增加了支付给经销商的价款,然后要求经销商将多支付的价款以买卖“联系费”的形式返还给公司。显然,这种做法对经济交易本身没有任何影响。然而,泰科国际有限公司采用不当方式将这一“联系费用”按收入进行了会计处理,从而人为地夸大了公司的收益和经营现金流。考虑到泰科国际有限公司对成千上万的合同中运用了这种欺诈手法,公司的利润实质上会被夸大得更多。
  2.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泰科国际有限公司的欺诈指控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审查了泰科国际有限公司与经销商间的合同,对公司的会计处理方法给出“差”的评价。作为构成总额达10亿美元欺诈案的一部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称,泰科国际有限公司通过对ADT采购合同的不当会计处理,以欺诈手法产生了5.67亿美元的经营收入和7.19亿美元的经营现金流。此外,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指控泰科国际有限公司通过对收购业务的不当会计处理为公司虚增了不下5亿美元的经营收入。其使用的具体手段包括低估所收购的资产、高估所收购的负债以及滥用有关准备金提取和使用的会计准则。不仅如此,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还指控泰科国际有限公司采用不当方式提取准备金,而且将这些准备金用于提升或粉饰上市公司所报告的收益以满足华尔街的期望。
  3.泰科国际有限公司的提款机
  对于泰科国际有限公司及其投资者来说,不幸的是麻烦还远不止这些。在这段时期里,公司高管(主要是首席执行官丹尼斯·科兹洛夫斯基(DennisKozlowski)和首席财务官马克·斯沃茨(MarkSwartz))一直也在将公司现金账户作为私人提款机。政府指控,这些人通过高管津贴及关联交易等非法手段,先后从泰科国际有限公司窃走数亿美元,而且未向股东进行恰当的信息披露。在董事会不清楚或不知情的情况下,公司高管人员为自己的个人开支进行贷款,其中大多贷款被偷偷豁免,从而在公司形成了大量未报告的津贴支出。
  4.巨额罚金和牢狱惩罚
  泰科国际有限公司的这些盗窃者也付出了巨大代价。除了支付5000万美元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罚款之外,泰科国际有限公司同意支付创纪录的30亿美元赔偿金来解决股东诉讼案。此外,科兹洛夫斯基和斯沃茨被裁定犯有洗劫公司罪以及操纵股票价格罪,被判入狱长达25年。
  5.对泰科国际有限公司投资者的警告:扣除收购因素后的自由现金流为负值
  只要对公司现金流进行详细分析,投资者就可能注意到泰科国际有限公司存在的问题。然而,对于收购公司,最好是计算其调整后的自由现金流,即扣除收购活动所发生的全部现金流出。通过计算调整后的自由现金流,投资者对公司业绩就会非常清楚。作为全书分析的主题,收购活动赋予公司众多机会,以便做大公司收益、经营现金流及自由现金流。在泰科国际有限公司一案中,不难发现调整后的自由现金流大幅下降。如表1-9所示,2000~2002年,虽然泰科公司所报告的经营现金流非常巨大,但其累计自由现金流为负(扣除收购支出)。
  表1-9扣除收购支出后泰科国际有限公司
  的自由现金流(来自持续经营业务)
  泰科国际有限公司所涉及的财务欺诈手法
  收入操纵类财务欺诈手法
  ·虚构收入并加以记录;
  ·将当期费用推迟至将来某个期间进行记录;
  ·运用其他方法来掩盖成本或亏损;
  ·将当期收入推迟至将来某个期间进行记录;
  ·将未来费用提前至某个期间进行记录。
  现金流类财务欺诈手法
  ·将融资活动现金流转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
  ·将正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出转为投资活动现金流出;
  ·借助收购或处置业务来夸大经营活动现金流;
  ·借助不可持续的业务来夸大经营活动现金流。
  核心指标类财务欺诈手法
  ·提供那些夸大业绩的误导性指标;
  ·通过歪曲资产负债表指标来掩盖经营下滑的事实。
  美国讯宝科技公司:热衷运用各式欺诈手法最无耻奖
  总部设在长岛的条码扫描仪制造商美国讯宝科技公司(SymbolTechnologiesInc.)规模虽然较小,但获得“热衷运用各式欺诈手法最无耻奖”可谓实至名归。讯宝科技公司的会计造假涉及七种收入操纵类财务欺诈手法、四种现金流类财务欺诈手法和两种核心指标类财务欺诈手法,真是令人印象深刻,闻所未闻。在这方面,安然公司、世界通信公司和泰科国际有限公司都只能自愧不如。(当然,这三家公司都以“精通”某些大骗招而臭名昭著。)
  1.讯宝科技公司所用的骗术
  讯宝科技公司似乎沉浸于如何永远不让华尔街失望。连续8年多,讯宝科技公司的业绩总是与华尔街的估计相一致或稍高一些,而且连续32个季度都很成功。但回想起来,业绩如此稳定而且预测如此精确(特别是在2000~2002年新技术泡沫破裂期间)应该引起投资者的警惕,对公司进行认真考察。
  讯宝科技公司希望其收益不要过高或过低。为此,公司在每个季度末都要通过虚构收入来对财务报表进行调整,以便公司业绩与华尔街的预期相一致。例如,在公司经营业绩非常好的时期,讯宝科技公司就会加以调整,设立“甜饼罐”式准备金,用于提高经营疲软时期的业绩。20世纪90年代末,讯宝科技公司获得美国邮政总局的一个大合同,占该公司1998年营业收入的11%。对此,讯宝科技公司巧妙运用重组费用,人为降低所报告的增长情况。公司的这种做法,不仅降低了满足未来华尔街期望的难度,而且所形成的准备金可用于将来必要之时。
  相反,当讯宝科技公司经营增长放缓、难以达到华尔街目标时,其手段就是所谓的“填满渠道”或提前发货给顾客,从而创造出更多的收入。此外,讯宝科技公司还通过供货给毫无需求的顾客来扩大收入。有时,讯宝科技公司为了取得收入,甚至先将产品卖给顾客,然后再高价回收。(为了制造收入增长的假象,讯宝科技公司就做此类事实上赔钱的买卖。)
  此外,当经营费用失控时,讯宝科技公司也会进行一些修整,方法直接而随意。例如,讯宝科技公司在2001年年初需要支付奖金,就直接(但不当)地推迟支付《联邦保险捐助条例》规定的相关保险费,从而也虚增了经营收入。此外,讯宝科技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也很混乱,存在很多问题,如应收账款未被收回等。2001年,考虑到华尔街可能对公司飙升的应收账款做出不利评价,讯宝科技公司就直接将应收账款移至资产负债表的其他栏目,从而逃避了投资者的关注。(更多内容可参见本书第四篇之“核心指标类财务欺诈手法”。)
  2.正义虽获伸张,但一人仍逍遥法外
  讯宝科技公司对投资者的欺诈持续数年,但最终仍难逃监管部门的惩罚。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控告讯宝科技公司在1998~2003年犯下严重欺诈罪。与安然公司、世界通信公司和泰科国际有限公司的无赖高管不同,讯宝科技公司高管所采用的是其他(且有些古怪的)的骗术。在被起诉犯有证券欺诈罪后,首席执行官托莫·拉斯米诺维奇(TomoRazmilovic)逃离美国,被列为逃犯。拉斯米诺维奇甚至成为联邦邮政检查服务局“通缉”名单上最重要的人物,悬赏10万美元要将他逮捕归案。(当时,拉斯米诺维奇是联邦邮政检查服务局网上“通缉”要犯中唯一的白领嫌疑犯,其他悬赏通缉的嫌疑犯包括炭疽邮件投寄者、一些爆炸案的嫌疑犯及邮局抢劫犯。)不过,拉斯米诺维奇至今仍然逍遥法外,在瑞典过着舒适的生活。
  3.对讯宝科技公司投资者的警告
  除了讯宝科技公司稳定得难以置信且预测得非常精准的业绩值得怀疑外,还有许多信号应足以引起投资者的警惕。作为法律调查事务所,财务调查分析中心(CFRA,现为风险度量集团下设机构)在1999~2001年分别发表了6份报告,提醒投资者注意讯宝科技公司激进的会计方法。这些报告提及许多问题,具体如下。
  (1)通常,一次性的大额费用支出可能与虚设准备金有关,为的是粉饰未来某个时期的收益。例如,讯宝科技公司于2000年收购了Telxon公司,随后立即将出价金额的68%进行注销。此外,讯宝科技公司注销了随后可能出售的存货,目的是夸大盈利。
  (2)讯宝科技公司对成本资本化的做法显得十分积极。例如,讯宝科技公司软资产资本化支出增加了1倍,2000年第二季度软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激增至21%,而前一年仅为11%。
  (3)如果存货急剧增加,那么就要注意未来期间的盈利压力、可能的产品退货或顾客对公司产品的兴趣。
  (4)从1999年年初至2001年,讯宝科技公司的应收账款大幅上升,可能意味着公司的收入确认方法较为激进(期末阶段大量供货)。
  (5)讯宝科技公司呆账占应收账款的百分比持续下降,其目的可能是为了获得一个不错的收益水平。
  (6)讯宝科技公司的每股收益常常比收益目标少半分,但四舍五入后总能与华尔街的估计一致(如0.1167美元四舍五入后为0.12美元)。对此,完全可以认为这种巧合是不可能的,而且也不可能总是如此。相反,这种现象更多表明公司在操纵收益。
  (7)如果经营现金流总少于净收入,那就表明收益质量较差。

  讯宝科技公司所涉及的财务欺诈手法


  收入操纵类财务欺诈手法
  ·过早记录为收入;
  ·虚构收入并加以记录;
  ·借助一次性或不可持续的业务来夸大所得;
  ·将当期费用推迟至将来某个期间进行记录;
  ·运用其他方法掩盖成本或亏损;
  ·将当期收入推迟至将来某个期间进行记录;
  ·将未来费用提前至某个期间进行记录。
  现金流类财务欺诈手法
  ·将融资活动现金流转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
  ·将正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出转为投资活动现金流出;
  ·借助收购或处置业务来夸大经营活动现金流;
  ·借助不可持续的业务来夸大经营活动现金流。
  核心指标类财务欺诈手法
  ·提供那些夸大业绩的误导性指标;
  ·通过歪曲资产负债表指标来掩盖经营下滑的事实。
  因未能预先发现那些被财务欺诈手法所掩盖的经营问题,安然公司、世界通信公司、泰科国际有限公司和讯宝科技公司的众多投资者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幸运的是,投资者、审计师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可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从而在未来能运用这些知识及早发现类似的警告信号。
  第2章介绍了掌握三类财务欺诈手法的基础知识。其具体内容涉及第二篇的收入操纵类财务欺诈手法、第三篇的现金流类财务欺诈手法、第四篇的核心指标类财务欺诈手法以及这些欺诈手法最可能出现的地方。

我实在难以忍受另一次手术,但你是否可以考虑把我的X光片给补一补。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总裁
  富有传奇色彩的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总是充分利用他每年一度写给股东的信(《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中文版已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来向所有利害关系者传授投资艺术。在其中一封信中,针对投资者密切关注的话题──运用财务欺诈手法来向投资者隐瞒不良真相的公司,被称为奥马哈先知的巴菲特给投资者上了一堂特别深刻而重要的课。这封信描述的是一名重病患者与其医生间的谈话,当时X光片显示其病情非常糟糕。面对这一可怕的消息,这名病人的第一反应不是倾听医生关于身体状况恶化的介绍,而是请求医生将他的X光片补一补。巴菲特用这个故事来提醒投资者要当心那些试图通过粉饰财务报表来掩盖企业经营状况日益恶化事实的管理层。接着,巴菲特预言说:“不管怎样,麻烦终究会降临到那些使用会计欺诈手段来掩盖经营问题的管理层身上。有朝一日,这些管理层的结局将与那名重病患者相同。”
  毫无疑问,就像医生无法通过补病人的X光片来改善其健康状况一样,公司借助财务欺诈手段来掩盖不良经营状况同样不会有什么效果。这些欺诈手段不会产生实质效果,因为公司经营状况恶化这一事实不会改变,且总有一天会大白于天下。
  本书将向读者介绍一些必要技能,以帮助读者识别出那些一味掩盖不良财务业绩和经营状况的公司。第2章介绍的是有关掌握这些技能的基础知识,主要回答的是一些基础问题,包括有哪些财务欺诈手法以及哪些地方最有可能发生财务欺诈。
  财务欺诈是指管理层采取的那些使投资者对公司财务业绩或经营状况产生误解的行为。其结果是,投资者常常以为公司盈利能力很强、现金流较充沛、资产负债状况很安全等,而事实并非如此。
  有些财务欺诈手法只要仔细阅读公司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中的数据就可以发现。相反,另有一些财务欺诈手法无法直接根据数据识别,因此有必要认真分析脚注说明、季度收益报表以及管理层公开信息中的陈述。这里,财务欺诈手法被分为三大类:收入操纵类财务欺诈手法(第二篇)、现金流类财务欺诈手法(第三篇)和核心指标类财务欺诈手法(第四篇)。
  收入操纵类财务欺诈手法(第二篇)
  如果公司季度报告的收益达不到华尔街投资者的预期,那么投资者对公司高管常常会言辞尖刻,批评有加。一旦公司所报告的收益或盈利令投资者失望,那么股票价格往往会大幅下跌。因此,为了推高股票价格(以及高管个人的总体薪酬),一些公司理所当然地会采用一些财务欺诈手法来操纵公司收益。这里,共有七种收入操纵类财务欺诈手法。一旦采用这些财务欺诈手法,那么公司所报告的可持续性收益就会失实。
  七大收入操纵类财务欺诈手法
  1.过早记录为收入。
  2.虚构收入并加以记录。
  3.借助一次性或不可持续的业务来夸大所得。
  4.将当期费用推迟至将来某个期间进行记录。
  5.运用其他方法来掩盖成本或亏损。
  6.将当期收入推迟至将来某个期间进行记录。
  7.将未来费用提前至某个期间进行记录。
  现金流类财务欺诈手法(第三篇)
  近年来,太多的财务报告丑闻事件和收益重述现象给投资者带来了疑问,公司所报告的收益情况究竟能否摆脱管理层的操纵?如今,投资者所关注的领域不断扩大,不仅关注现金流量表,而且关注得更为具体,如现金流量表中反映经营现金流的栏目。
  投资者对公司财务报告忧心忡忡,担心公司管理层会在经营现金流方面耍花招。作为投资者,怀疑有理。这样,投资者就可不再轻信管理层会如实并谨慎地报告公司的现金流。为帮助投资者识别公司报告现金流时的欺诈性,这里给出了四种现金流类财务欺诈手法。一旦采用这些财务欺诈手法,那么公司所报告的获得经营现金流的能力或许就会失实。
  四大现金流类财务欺诈手法
  1.融资活动现金流转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
  2.将正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出转为投资活动现金流出。
  3.借助收购或处置业务来夸大经营活动现金流。
  4.借助不可持续的业务来夸大经营活动现金流。
  核心指标类财务欺诈手法(第四篇)
  对于之前所介绍的财务欺诈手法,投资者通常只要仔细阅读财务报表中的数据就可以发现。根据会计准则(也称公认会计准则),管理层会在向投资者报告公司财务业绩时自然会受到一些约束。为了摆脱这些约束,同时使公司经营状况显得令人乐观一些,公司管理层会在设计及操作非公认会计准则下的核心业绩指标方面变得更有动力且更富欺骗性,目的在于加深投资者的印象。这类陈述失实的财务报告多通过不当方式来强调公司强劲或持续增长的业绩以及良好的经营状况。第四篇介绍了两类有关核心指标的财务欺诈手法。
  两类核心指标类财务欺诈手法
  1.提供那些夸大业绩的误导性指标。
  2.通过歪曲资产负债表指标来掩盖经营下滑之实。
  运用整体方法来发现财务欺诈
  “三权分治”的重要性
  1972年6月,发生在华盛顿水门酒店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的那场未遂盗窃事件的结局可谓史无前例──以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于1974年8月辞职而告终。尼克松总统被逐出办公室这一事实充分说明,“三权分治”制度的确发挥了作用。在制止滥用宪法所授权力方面,司法和立法部门起了重要作用。美国最高法院一致裁定,总统尼克松不能以行使行政特权为由妨碍调查员获取那些被认为包含对其不利证据的白宫录音带。同时,众议院司法委员会建议参众两院弹劾总统。面对参众两院可能投票通过弹劾的事实,尼克松只好辞去总统职务。
  在距今较近的1999年,克林顿总统因行为不检点而差一点酿成另一宗宪法危机。鉴于克林顿总统在他与一名白宫实习生关系的起誓上撒了谎,这在众议院看来“总统是在为自己的个人利益和免罪而蓄意破坏并操纵司法程序”,故决定投票弹劾克林顿。不过,首席大法官威廉·伦奎斯特(WilliamRehnquist)主持的最高法院裁定,按照“重罪和轻罪”的法律规定很难找到可弹劾的罪行。这样,克林顿得以被判无罪。
  无论是为了捍卫民主还是为了维护财务报告的诚信,制衡制度对于预防、揭露和惩处不当行为都十分重要。与美国政府相仿,财务报告包括三个不同的报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如果其中一份报表出现财务欺诈行为,那么其他两份报表中就会出现警告信号。因此,常常可以根据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中出现的那些不寻常数据间接发现收入操纵类财务欺诈手法。同样地,通过分析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中所出现的数据变化,投资者常常可以发现现金流类财务欺诈手法。(本书第五篇综述了投资者如何借助各种制衡手段来发现本书所介绍的种种财务欺诈手法。)
  滋生财务欺诈的环境
  显然,并非所有公司在向投资者报告财务状况时都会进行欺诈。我们相信绝大多数公司会诚实地报告经营状况。不过,投资者在分析公司情况时必须保持警惕,要主动寻找那些反映公司存在问题的警告征兆,毕竟财务欺诈时有发生,而且一旦忽视就会给投资者带来重大损失。
  如果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或监督不足,那么就会给财务欺诈提供肥沃的滋生之地。为弄清楚公司的治理结构或监督情况,投资者不妨询问以下基本问题:①公司是否存在适当的制衡手段以避免其高级管理人员出现不当行为?②在防止公司管理层出现贪婪、误导或不称职行为方面,公司独立董事能否切实发挥作用?③一旦管理层行为不当,审计人员能否了解真相并独立做出保护投资者的决定?④公司是否间接采取不当手段来逃避监管?
  假设某一旨在欺骗投资者的管理团队为筹集资金而编制了带有虚增利润的颇具误导性的财务报告。为成功欺骗投资者,公司管理层总会想方设法逃避不必要的审查,使公司不为人所注目。在组织结构安排方面,这类公司的管理层会力避公司其他高管、董事、审计人员和监督机构的不必要的审查。通常,这些高管、董事、审计人员和监督机构须在公司提供给投资者的报告上签署意见。下面是一些重要的警告信号。

  对于治理制度最为完备的公司,高级管理者之间可自由批评并发表不同意见,有点儿类似于完美的婚姻。相反,对于治理制度不完善的公司,独裁领导者就会凌驾于他人之上,犹如糟糕的婚姻。如果该独裁领导者倾向于编制虚假财务报告,那么投资者就会面临巨大风险。鉴于公司所存在的那种满是恐惧和恫吓的文化,谁敢对独裁领导者说不呢?(这里不再以婚姻为比喻了,毕竟阅读本书的也包括我们的妻子。)对投资者来说,最为重要的是高级管理层间必须具有足够的制衡手段以免产生不良行为。


  对缺乏管理层制衡的公司应加以警惕。如果公司的高级管理团队中不乏可靠、自信而富有道德感的成员,他们敢于与不诚实的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针锋相对并及时向董事会和审计人员反映这些不当行为,那么投资人就能极大地受益。相反,如果没有这样的制衡,财务欺诈常常随之而生。例如,对于由少数亲戚朋友占据重要管理职位的组织结构,公司管理层往往更有胆量在财务报告中进行欺诈。另外,如果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像日光公司(Sunbeam)的艾尔·邓拉普(AlDunlap)或南方保健公司(HealthSouth)的理查德·斯克鲁士(RichardScrushy)那样高高在上且恃强凌弱,外加下属间的串通一气或冲突不和,就会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风险。
  对由单个家族控制的管理层和董事会应特别警惕。上市公司中,阿德菲亚传播公司(AdelphiaCommunications)可能是最缺乏制衡的了。作为公司创始人的约翰·里格斯(JohnRigas)家族在该公司管理层和董事会中占绝对多数,从而握有该公司大部分投票份额。表2-1列出了该家族成员在公司所担任的角色,也反映出了公司管理层与董事会混乱不堪的特征。
  表2-1阿德菲亚传播公司:约翰·里格斯家族企业
  不用奇怪,这样的家族式管理团队完全可以操控大型财务欺诈,掠夺走阿德菲亚传播公司及其投资者数亿美元的财富。如今,该家族的领头人约翰·里格斯与他那位顺从的首席财务官儿子蒂姆都进了大牢,服刑年头还很长。
  重要警示对于组织结构混乱、缺乏制衡的家族控股企业,其行为可能完全合理,但投资者不能相信。如果公司管理层以及董事会缺乏独立制衡手段,那么投资者面临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对不惜一切代价争胜的高级管理者应保持警惕。南方保健公司首席执行官理查德·斯克鲁士的出名就在于他不惜一切代价来达到或超越华尔街的预期。这种“不惜一切代价争胜”的文化可能导致公司采用激进的会计方法,有时会直接导致财务报告造假。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关于南方保健公司倒闭背后原因的描述就充分揭露了这种充满恐惧和胁迫的文化。
  如果南方保健公司的实际业绩未能达到预期,那么斯克鲁士就会告诉公司管理层做些“弥补”,方法就是伪造一些会计收益来弥补差额。这样,公司的高级会计人员就立马召集会议去“弥补”收益差额。截至1997年,会议出席者一直称这些会议为“家族会议”,称他们自己为“家族成员”。在这些会议上,南方保健公司的高级会计人员所讨论的是如何通过设立并记录虚假会计科目来夸大报告收益,以符合华尔街分析师的预期。
  对自吹自擂或促销型管理层应多些怀疑。如果公司管理层公开吹嘘其连续多个报告期达到或超过华尔街的预期,那么投资者应特别警惕。因为经营中总会出现困难时期,所以管理层有时会在压力之下通过会计手段乃至欺诈手法来使业绩水平得以保持,而不是主动公告公司业绩达不到预期水平。之前所讨论的美国讯宝科技公司连续32个季度出现业绩达到或超过华尔街预期的情况就是一例。制造许多其他大骗局的公司都出现了连续多个报告期达到或超过华尔街预期的情况,其中就包括超市行业巨头皇家阿霍德集团(RoyalAhold)、汽车零配件制造商德尔福公司(DelphiCorporation)、大型工业企业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ElectricCompany)以及油炸圈饼专卖连锁店脆奶油甜甜圈公司(KrispyKremeDoughnutsInc.)。皇家阿霍德集团的欺诈案属于欧洲最大的欺诈案之一,该公司就喜欢向投资者吹嘘其连续多个报告期达到或超过华尔街的预期:
  这是本公司连续13个年头实现收益大幅增长。在过去13年里,皇家阿霍德集团的业绩一直达到或超过预期,今后仍将取得同样的成功。
  重要警示如果公司业绩连续达到或超过华尔街的预期,那么背后可能隐藏有财务欺诈行为。
  董事会缺乏权限或独立性
  这也许是世上最好的兼职工作。担任公司董事会独立董事好处可谓不少,包括声望、特权外加丰厚薪水,全年的现金或非现金收入通常不下20万美元。
  虽然我们清楚只有幸运的董事才会遇到这种情况,但我们通常并不十分清楚投资者能否从这些受托人处获得所预期的必要的保护。投资者应从两个方面来考量董事:①他们是董事会成员吗?是否有资格参加所在委员会?②在保护投资者利益方面,他们是否充分尽职?
  1.董事会成员配备不当或不充分
  棒球迷肯定记得长期担任洛杉矶道奇棒球队经理、后来又担任公司发言人的汤米·拉索达(TommyLasorda)。显然,汤米属于棒球天才,而且其性格和魅力适合于推销公司的产品。不过,担任上市公司孤星牛排馆(LoneStarSteakhouse)的董事会成员显然不是汤米的强项。虽然棒球场上长达70年的出色表现让人难以忘记,但这一切并不表明汤米也掌握了财务分析技能。更为糟糕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曾获Heisman冠军奖杯的全美橄榄球联盟明星O.J.辛普森(O.J.Simpson)(后来被宣告犯有重罪)被指派到无限广播公司(InfinityBroadcasting)的审计委员会任职以忠实维护投资者的利益。很难想象O.J.辛普森能读懂复杂深奥的资产负债表,更不用说有能力来审查财务报告和所披露的信息。投资者需要确保公司的独立董事具备必要的技能,且只在与其所拥有技能相适应的委员会任职。
  2.未能就内幕交易向管理层提出挑战
  印度IT行业巨头萨蒂扬软件技术有限公司(Satyam)的管理层决定在2008年进行收购。不过,该决策需要得到公司董事会的批准。尽管公司首席执行官的儿子掌控着拟收购的目标公司,但萨蒂扬公司董事会开会默许了管理层的要求。具体而言,萨蒂扬公司董事会批准了收购建议,决定耗资16亿美元分别收购Maytas财产公司100%的股权和Maytas基础设施公司51%的股权。(请注意,Maytas与Satyam两单词仅仅拼写相反而已,但给喜欢刨根问底者分析该交易的关联性留下了线索。)
  公司董事会本应对该笔交易提出反对意见,一是该笔交易涉嫌关联交易,二是交易本身毫无意义可言。鉴于萨蒂扬公司当时的核心经营业务正面临困境,公司理应将更多资金投入经营以扭转生存危机。然而,萨蒂扬公司却将16亿美元用于收购关联方的不动产业务,对此董事会的任何成员都应当加以质疑。
  虽然公司董事会做出了收购决策,但该决策因第二天投资者的反对而夭折了。萨蒂扬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后来告诉当局,该笔交易是萨蒂扬公司最后一次试图将Maytas公司的虚假资产转换为真实资产。因此,作为一个维持组织结构健康且有效运行的董事会,其标志就是某个相异意见可推翻管理者所达成的共识。显然,萨蒂扬公司并不存在这样的标志。

  《体育画报》倒霉蛋给投资者的启示


  《体育画报》倒霉蛋堪称一个神话:任何个人或团队一旦上了该杂志的封面,其命运必然面临考验,而且很快就会遭遇厄运。
  在企业界,赋予上市公司及其管理者的赞美之辞似乎也存在类似的“厄运指标”。例一: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将2007年年度精英企业家奖颁给了(目前正在监狱服刑的)萨蒂扬公司首席执行官拉马林加·拉贾(RamalingaRaju)。例二:《CFO》杂志杰出CFO奖得主包括:1998年的获奖者──世通公司的斯科特·萨利文(ScottSullivan);1999年的获奖者──安然公司的安德鲁·法斯多(AndrewFastow);2000年的获奖者泰科国际有限公司的马克·斯沃茨(这三位目前正在监狱服刑。)
  3.未能就不当薪酬计划向管理层提出挑战
  恰当确定薪酬这一任务多落在独立董事肩上,尤其是那些任职于薪酬委员会的董事。管理层有时可能会提出古怪的薪酬计划,无任何理由就给管理者提供高额奖金。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冠群公司(ComputerAssociates)就制订了一份薪酬计划,只要公司高级管理者能使该公司股票价格在某个指定水平之上维持30天,那么这些高级管理者就可得到金额不下10亿美元的股票奖励。令人震惊的是,该公司董事会居然也实施了这一过分的薪酬计划。
  另一有关薪酬的诈骗行为期权回溯比冠群公司薪酬计划更为可恶,受害的投资者来自不同公司,总数达数百万。采用期权回溯的公司达数百家。不过,其欺诈手法实际上很简单:公司授予执行官及其他员工股票期权,再借助“回溯”手段使得期权价格远低于期权授予日的价格。结果,公司员工就以虚假股票利得形式获得大量未入账且未披露的薪酬。(本书第7章将更为全面地介绍那些厚颜无耻的期权回溯丑闻。)
  在评价外部董事时,投资者必须弄清楚他们关注的是管理者的利益还是投资者的利益。此外,投资者应对那些以不当手段塞满管理者钱包的薪酬制度保持质疑。
  4.独立董事有使其独立性削弱的不当行为
  独立董事不仅要对管理者的收购决策提出挑战,而且要远离任何可能引起争议的活动。例如,以低于市场价格从公司获得贷款或购买产品均属于不当行为。此外,即便是因向公司提供专业服务而得到薪金,这种行为仍然可能影响独立董事的客观性和独立性。
  以萨蒂扬公司与毕业于哈佛大学的该公司独立董事之一克里希纳·帕利普(KrishnaPalepu)教授的关系为例。自2003年起,帕利普一直担任萨蒂扬公司的董事,而且帕利普被认为是公司治理方面的权威,在管理者培训项目中担任“新时代公司治理与审计委员会”课程的授课工作。此外,帕利普与他人共同负责哈佛大学的“公司治理、领导与价值观”倡议活动。该活动主要针对的是近期多次发生的公司丑闻和治理失灵现象。
  帕利普教授对良好公司治理的判断似乎存在偏差。尽管已担任萨蒂扬公司董事一职,但帕利普教授在2007年以提供专业服务的名义接受了总额近20万美元的“特殊薪金”。虽然我们对教授所提供的专业服务的质量或他所获得薪酬数量的合理性无从质疑,但也难以想象他作为独立董事能独立行事。我们认为,独立董事不应牵涉关联交易,否则就有可能削弱其所做的重要决策的客观性和独立性。
  2008年12月,萨蒂扬公司董事会通过了前面所描述的对关联方Maytas公司的收购决议。之后不久,帕利普与其他几位董事宣布辞职。九天之后,萨蒂扬公司的大谎言被公开揭露。不过,帕利普声称自己是在辞职后才了解到萨蒂扬公司之欺诈行为的。
  审计师缺乏客观性和独立性
  独立审计师在保护投资者利益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投资者免受那些缺乏诚信的管理者和对公司经营漠不关心且缺乏效率的董事会的伤害。一旦投资者开始怀疑独立审计师的能力和诚实,市场就会出现混乱。2002年,安然公司和世通公司垮台后所发生的情形其实就是如此: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被解散,金融市场出现混乱。
  不过,审计师对投资者而言既可能是朋友也可能是敌人。如果审计师称职、保持独立性且处理问题认真严格,那么就是投资者的朋友;如果审计师不称职、工作懒散或成为管理层的橡皮图章,那么就是投资者的敌人。有时,受到高额审计费以及多年建立起来的亲密个人关系的影响,审计结果往往不真实,从而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要判断审计师究竟是敌是友,投资者应考虑以下重要因素。
  1.巨额审计费往往使审计师失去独立性
  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在全球84个国家或地区拥有85000名雇员。在安然公司倒闭并宣布破产的2001年,安达信的收入达90亿美元。安达信连续16年担任安然公司的唯一审计工作,此外也提供内部审计和咨询服务。根据安然公司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有关资料,安达信2000年从安然所取得的收入达5200万美元之巨。(其中,2500万美元为审计费用,2700万美元为非审计服务支出)。
  随着安然公司破产案中审计师所处角色被列入调查,安达信解雇了负责安然公司业务的主要审计合伙人──戴维·邓肯(DavidDuncan),原因是后者销毁了审计文档中的文件。随后,联邦陪审团裁定安达信有罪,罪行就是销毁有关安然公司的文件,阻碍了证券监管机构的调查。安达信虽决心上诉,但很快被取消了从事上市公司审计业务的资格并遭到解散。其时,安达信尚未提出上诉,且未获得免罪。
  2.过于长期和密切的关系往往会蒙蔽审计师的眼睛
  意大利乳制品巨头帕玛拉特(Parmalat)因欺诈和倒闭而被称做“欧洲的安然”。虽然它们所处的行业不同,会计处理也有差异,但双方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即:独立审计师均没有发现其欺诈行为。
  该案中耐人寻味的一个事实就是帕玛拉特的首席审计师由均富会计师事务所(GrantThornton)变更为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事实上,如果不是意大利法律要求公司每九年变更一次审计师事务所,帕玛拉特的欺诈行为或许会持续更久。1999年,帕玛拉特的审计师由均富变更为德勤,后者也许是首次详查某些根本不存在的离岸账户(因不受意大利法律管辖,其中的很多账户现仍然由均富负责审计)。这样,一些欺诈性离岸实体被暴露,其中就包括博拉特,即帕玛拉特设立在开曼群岛的子公司,是该公司用于隐藏其虚假资产的主要场所之一。
  企业应该每隔几年就更换审计师
  意大利法律关于更换审计师的规定促使帕玛拉特的欺诈行为大白于天下,从而也有力地支持了要求推广此类政策的观点。《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Act)差一点也要作出关于审计师任期时限的规定,但最终规定的是同一个会计师事务所内的审计合伙人进行定期轮换。根据帕玛拉特犯罪案,风险管理者知道,如果《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遗漏了某一非常重要的内容,那么审计师的自满或勾结行为就可能会导致财务报告失实。
  在审计师任期制反对者看来,与了解公司经营的审计师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益处多多。不过,帕玛拉特欺诈案表明此类关系可能会招致自满情绪,使审计师有可能忽略或怂恿那些对企业而言致命的行为(无论是故意的还是意外的)。
  与帕玛拉特欺诈案一样,近期发生在日本的最大会计欺诈案也是很长时期未被发现。究其原因就在于审计师与公司管理层有着长久的联系,而且收入赚取很轻松。30多年来,从事化妆品和纺织品经营的佳丽宝公司(Kanebo)的审计业务一直由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的附属机构承担。当佳丽宝的一家合并子公司出现扩张受损时,审计师依其申述同意管理层减少佳丽宝在子公司的股份,同时不再作为合并子公司进行报告。此外,审计师依其申述对该公司通过记录虚假销售收入来弥补经营业绩下降的做法视而不见。1996~2004年,佳丽宝公司所报告的虚假利润约有20亿美元。监管部门对审计师这种极端危险的行为非常愤怒,很快就采取法律措施,对相关审计师施以禁业两个月的处罚。
  3.不称职的审计师可能成为管理层犯罪的同伙
  通过上述事例不难发现,财务欺诈和审计失败问题不只出现在美国。这方面,美国出了安然公司、世通公司以及这两家公司的审计师安达信;意大利出了帕玛拉特及其审计师均富和德勤;日本出了佳丽宝公司及其审计师普华永道。最近被关注的当属印度的萨蒂扬公司,其时它的审计师也是普华永道。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Satyam的梵文含义为“真理”。不过,鉴于公司首席执行官拉贾承认多年来一直在对投资者撒弥天大谎,他当初在确定公司名称时想必有过迷茫吧。或许,拉贾真正想用的梵文公司名称为“Asatyam”,即“不真实”之意。
  自1991年起,普华永道就担任萨蒂扬公司的审计师。根据拉贾的供认,普华永道未审计出的虚假现金和银行存款余额超过10亿美元。最近,有关指控声称萨蒂扬公司与其审计师存在勾结嫌疑。据丑闻曝光后进入萨蒂扬公司董事会的董事爆料,许多文件明显是“伪造”的,且任何人都能发现这一点。
借助管理方案来逃避监管部门的审查

  如前所述,如果公司的高级管理层间缺乏制衡,而且公司的独立董事缺乏胜任能力和保护投资者的意愿,再加上审计师未能审查出问题的端倪,那么公司就很容易滋生欺诈行为。当然,对投资者起到实质性保护作用的另一条防线来自监管部门。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负责规定财务报告的编制要求并负责审查其内容。如果财务报告不符合规定要求,那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就有权停止任何证券的发行或取消其未来的上市交易。


  虽然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多年来在投资者保护方面做得很成功,但有时仍然未能发现严重违规的报告。对此,美国证券交易委员的确应该受到批评。此外,有些公司的确存在故意逃避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审查的行为。下面给出的就是这些公司的手法,投资者应特别当心。
  手段之一就是在上市前逃避监管部门的审查。如果管理层的确要逃避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严格审查,那么可以通过合并某家已上市公司来规避首次公开发行所需的正常注册程序。这一上市手段被称为“走后门上市”,可逃避首次公开发行的有关常规性详细审查。因此,投资者对那些通过反向兼并或“因特殊目的收购公司”的合伙人来兼并“壳公司”,从而实现快速上市的公司应当多加注意,因为这些手段存在逃避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审查的嫌疑。
  发现投资经理欺诈行为的方法
  对伯尼·麦道夫(BernieMadoff)投资公司的客户而言,如果在2008年12月初就知道自己成了庞氏骗局的受害者且投资账户余额已完全不存在,他们想必会非常震惊和悲伤。鉴于多年来有着持续的高回报,麦道夫投资公司作为货币投资管理者享有金牌声誉。多年来,投资者对麦道夫投资公司的投入高达数百亿美元,但结果发现自己的资金被用来支持庞氏骗局──用后来投资者的资金偿还前期投资者的资金。2009年6月,麦道夫承认了其欺诈行为并供认由其个人独自实施,随后即被判处150年监禁。
  虽然本书重点分析的是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而非揪出进行诈骗的投资经理),但仍然有助于投资者对公司进行甄别,包括伯尼-麦道夫投资公司之类的私人投资公司。在评估任何公司时,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必须做到:第一,清楚业务性质并评估数据的可靠性;第二,评估公司管理层的称职程度和职业操守;第三,评估公司制衡的充分性。
  1.清楚业务性质并评估数据的可靠性
  通过评估麦道夫投资公司的主要数据,就可以发现两个耀眼的警告信号:该公司的投资回报和向投资者收取的费用。首先,多年来该公司的月度投资回报似乎超常一致。虽然这些年市场总有牛熊之分,但麦道夫投资公司从未报告过月度亏损,这显然不符合逻辑,而且不可能做到这样的绩效。虽然某些时期公司可能取得出色业绩,但也有时期公司的业绩可能很糟糕。所以,合法投资管理公司所取得的回报不可能稳定不变。
  其次,投资公司对其投资者所收取的费用通常包括管理费用(占所管理资产的1%~2%)以及投资基金基于投资回报的激励性奖励(可高达20%)。令人奇怪的是,麦道夫并没有向投资者收取任何费用。相反,他乐于按客户账户所交易股票收取每股几美分的微不足道的经纪人佣金。表面看来,投资者应该知道“没有免费的午餐”。不过,通过报告持续的高回报以及向客户几乎不收取任何费用,麦道夫诱使投资者不断地为他提供资金。这里,投资者应该记住“太好了就不能相信”这句格言。如果管理者取得的业绩好得令人难以置信,那么投资者就应牢记永远不要把钱交给对方。当时,麦道夫的投资者也许不明白这样的道理:业绩没有波动且不收取管理费用的投资基金完全是骗人的。
  2.评估公司管理层的称职程度和职业操守
  正如本章之前所述,治理结构不完善或监督不力往往成为滋生财务欺诈的沃土。与阿德菲亚传播公司这一家族企业相同,麦道夫投资公司的管理层也有很多家族成员。具体而言,麦道夫的兄弟、两儿子和一侄女都在公司管理层担任重要角色。显然,这样的环境为滋生欺诈行为提供了温床,任何潜在投资者都应以怀疑的眼光加以考察。
  此外,对吹嘘其职业操守的管理者,投资者应延迟决策,必须先做一些深入调查。事实上,真正注重职业操守的往往很少吹嘘自己,因为吹嘘自己既不得体,也不适当,自己是否注重职业操守应该由他人来判断。下面这段自我吹嘘的文字就摘自麦道夫网站。
  公司客户都知道,伯尼·麦道夫个人特别关注并一贯坚持职业操守、公正交易和高道德标准。公司一直坚守这些特色理念。
  3.评估公司制衡的充分性
  另外,投资者应要求投资基金拥有其他恰当的制衡机制。例如,拥有称职的独立审计师和第三方银行或经纪公司来管理其资产。对于麦道夫投资公司的投资者而言,这两类保护措施似乎都不存在。一方面,麦道夫投资公司的独立审计师Friehling&Horiwitz是一家规模很小、无知名度的事务所。鉴于麦道夫投资公司的规模,这一做法当然令人奇怪。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指控该审计师参与或协助了麦道夫投资公司的欺诈,如对麦道夫投资公司进行虚假审计并出具虚假审计意见。另一明显的警告信号就是缺乏第三方来保护麦道夫投资公司投资者的现金和股票免遭他人盗窃。如果没有这样的中介机构,投资者自身就无法保证其资产的安全。因此,投资者在将资产托付他人时须牢记:必须请第三方来托管自己的资金。
  滋生财务欺诈的环境
  ·缺乏制衡的高级管理层;
  ·经营业绩长期符合甚至超过华尔街预期;
  ·管理层、股权结构或董事会为单个家族控制;
  ·存在激励实施激进型财务报告的不当薪酬结构;
  ·董事会中存在不当成员;
  ·公司与董事会成员之间存在不当业务关系;
  ·雇请不称职的审计事务所;
  ·审计师缺乏客观性和独立性;
  ·管理层企图逃避监管或法律审查。
  本章之后将开始介绍三类财务欺诈手法:收入操纵类(第二篇);现金流类(第三篇);核心指标类(第四篇)。
  收入操纵类财务欺诈手法主要介绍管理层为通过利润预测来说明公司经营健康而虚假做大或做平收入的手法。第二篇将重点介绍之前已概要介绍的操纵收入的七种手法。
  投资者需要依据来自公司管理层的信息方能做出有关证券选择的理性决策。不管信息属于利多还是利空,这些信息首先必须正确。虽然大多数公司管理层尊重投资者及其需要,会诚实报告公司管理方面的信息,但也有一些不诚实的管理层会虚报公司的实际业绩,操纵公司的报告收益,从而损害投资者的利益。第二篇将重点介绍最为常见的七种操纵收入欺诈手法,帮助投资者发现这些欺诈手法从而避免损失。
  收入操纵类财务欺诈手法
  1.过早记录为收入
  2.虚构收入并加以记录
  3.借助一次性或不可持续的业务来夸大所得
  4.将当期费用推迟至将来某个期间进行记录
  5.运用其他方法来掩盖成本或亏损
  6.将当期收入推迟至将来某个期间进行记录
  7.将未来费用提前至某个期间进行记录
  管理层也许会借助种种方法来使投资者误以为公司业绩好于其实际经营状况。操纵收入的财务欺诈手法可分成两大类:做大当期收入与做大未来期收入。
第二篇 收入操纵类财务欺诈手法
  为做大当期收入,管理层只是简单地将超过实际情况的收入转为当期收入或将超过实际情况的费用转至未来期。其中,收入操纵类财务欺诈手法从1~3属于将收入或一次性利得转入本期,4和5则属于将当期费用转至未来期。
  与做大当期收入相反,为做大未来期收入,管理层只是简单地隐瞒当期取得的收入并将其转为未来期收入或将超过实际情况的未来期费用或损失转至当期。其中,6属于不合理地隐瞒当期收入,7则属于将未来期费用不合理地转入当期。
  通过转入非当期发生的收入或利得,或转出当期应计费用或损失,就可以人为地做大当期收入。相反,通过转出当期应计收入或利得,或转入非当期发生的费用或损失,就可以人为地做小当期收入。当然,管理层做小当期收入的目的就是为了将这些被隐瞒的收入用于做大未来某个时期(对自己更为有利的时期)的收入。
  在前述操纵收入的七种财务欺诈手法中,前面五种属于做大收入,后两种属于做小收入。对大部分读者而言,操纵收入的前五种财务欺诈手法听起来更符合逻辑,也更为直观些。不管怎样,做大报告中的利润常常能推动股票价格上升,也可以使管理层获得更多薪酬。对于操纵收入的后两种欺诈手法,其运用理由显得难以理解,毕竟做小当期利润并不能带来明显的好处。显然,后两种方案是将某个利润过高时期的收入转为另一利润不足时期的收入。此外,管理层也可能是为了粉饰出稳健经营的假象而故意将不稳定的收入做平。
  四六九加十一月,月月都是三十天;二十八天独二月,剩下都是三十又一天。
  ──仿中世纪英诗韵律的现代诗
  儿时,父母教过我们这首韵律诗,后来老师又帮助我们记住每个月的天数。这首韵律诗现在仍派得上用场,即便对成年人也可以作为某种提醒。不过,直到最近我们方明白2月份就是1年中的例外。事实上,对于希望人为做大收入的公司而言,任何月份都可能成为例外。冠群公司就是通过玩弄这种把戏来人为做大收入的高手。该公司常常将其月度会计做账天数延长至35天。这种把戏一度非常有效,至少在公司丑闻遭曝光,其首席执行官桑杰·库玛(SanjayKumar)被判入狱之前是这样的。
  延长月度会计做账天数是管理层可能实施过早记录收入这种财务欺诈的一种创新手法。本章主要介绍管理层将未来期收入加速记录为之前时期收入的各种方法,同时也告诉投资者该如何发现此类欺诈的蛛丝马迹。
  过早记录为收入的方法
  1.在合同规定义务未进行任何履行之前就记录为收入
  2.所记录的收入远超过合同规定完成的工作量
  3.在买方正是接受商品之前就记录为收入
  4.在买方付款尚存在不确定性或对买方付款无要求情形下进行收入记录
  在合同规定义务未进行任何履行之前就记录为收入
  即便到了季度最后一天的午夜时分,一些公司仍然会设法做大销售收入。有时,这些公司在粉饰季度末业绩方面颇有创造性,会将未来期的收入记为本期收入。
  在冠群公司,月度天数是无限制的
  冠群公司的管理者总是将每个季度最后那个月的天数增加到35天。与此同时,公司通过倒签合同日期和伪造销售合同来欺骗审计师和投资者,诱使他们相信那些虚假的销售增长数据。
  冠群公司管理层的万千理由。是何原因使得冠群公司的管理层如此热衷于不断做大其销售收入,不断推高公司的股价呢?表面看来,答案在于数额超大的奖金和股票期权。事实上,这些薪酬的巨大程度已经超出我们的想象。根据该公司“1995年度核心员工持股计划”(KESOP)的内容,如果公司股票的价格最少连续30天达到并维持在某个价格水平之上,那么冠群公司的前3名高管可另获赠数百万股公司股票。
  这份1995年度8月的核心员工持股计划,最初批准送给公司前3名高管的股票数为600万股。其中,首席执行官王嘉廉(CharlesWang)占60%,首席运营官桑杰·库玛占30%,执行副总裁拉塞尔·阿特兹(RussellArtzt)占10%。一段时期后(包括一定数量的股票拆分),实际发行的股票数达到了2000万股。当然,持股计划最后兑现了。就在1998年某个不平凡的日子,公司股票收盘价稍高于55美元,3名高管收获了高达11亿美元的巨额奖金。其中,王嘉廉获得1215万股,桑杰·库玛获得607.5万股,阿特兹获得202.5万股,市值分别为6.698亿美元、3.349亿美元和1.116亿美元。
  冠群公司管理层必须完成难以置信的事。当然,实情并非如此。虽然股票价格确有上升,但请记住这一切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末的大牛市时期。在1995年计划推出时,公司的年度回报率似乎很不错。但是,相比于大牛市时期标准普尔500的涨幅,公司的年度回报率并不高。虽然业绩良好,但肯定算不上明星股。当然,还有一点必须有所交代,那就是这样的业绩都是欺骗得到的!
  再来分析一下该公司怪异的核心员工持股计划的内容。如果管理层能想办法发布利多新闻,从而使股票价格上涨到指定价位并使这一新价格维持1个月,那么公司就会奖励。最终结果是,这些高管瓜分了不下10亿美元的奖金。如果投资者早了解到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文档中该公司1995年这一怪异的核心员工持股计划,那么他们就会较早清楚该公司完全有可能采取种种虚假会计方法来操纵收入并推升其股票价格。
  根据会计准则,收入得到确认须满足4个条件:①交易安排客观存在;②提供了产品或服务;③交易价格固定或可确定;④收入的收回具有合理保障。如果任一条件未能满足,那就必须延期确认收入,直至所有条件都被满足。
  对延长季末报告日期的公司多加小心。显然,通过延长季末报告日期来不恰当地做大当期收入的公司绝非冠群公司一家。20世纪90年代中期,日光公司的阿尔·邓拉普及其追随者就将公司的季末报告日期从3月29日变更为3月31日,其目的就是为了弥补收入的不足。有了这增加的两天,日光公司就可以多记录500万美元的经营收入,从新收购的科尔曼公司(ColemanCorporation)处多记录1500万美元的收入。
  不甘落后于冠群公司和日光公司,位于圣迭戈的软件制造商百富勤(Peregrine)即便在正式的季度报告日结束后仍然进行欺骗。这类做法为很多公司所采用,以至于公司管理者都戏称这些迟到的交易发生在“12月37日”。
  所记录的收入远超过合同规定完成的工作量
  上述第一种方法介绍的是公司如何在销售实际发生之前就对收入进行不当确认。接下来要讨论的是卖方已按合同开始供货,只是管理层所记录的金额远多于有保障的实际金额的情况。冠群公司的管理层就擅长这一套,他们不仅延长公司的季末报告日期以记录更多的收入,而且提前记录远期许可销售收入。实际上,这些远期许可销售收入在未来很多年里根本无法实现。
  1.提前确认长期许可合同下的收入
  冠群公司采用长期销售许可协议的形式来鼓励客户长期使用公司的大型电脑软件。按照许可协议,客户应提前支付软件的使用许可费以及随后几年的更新年费。虽然这些许可协议具有长期性(有些甚至长达7年),但该公司将合同产生的全部许可收入现值立即确认为收入。虽然所有许可收入在合同履行之初就被记录为收入,但现金收入则要在未来多个年度才可收取。这样,冠群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就出现了大量长期应收账款。
  财务研究与分析中心所发布的1998年11月报告就不认可冠群公司管理层的做法,同时指出公司提前记录全部收入的做法不符合稳健性原则。按照实际经营情况,各期销售收入应推迟至具体开票时再进行确认。
  重要警示公司应收账款直线上升,特别是长期未开票应收账款的大幅增加。
  监管部门也强烈反对这种做法。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指控,至少在1998年1月~2000年10月期间,冠群公司过早确认的收入不下33亿美元。这些收入至少涉及与客户的363宗软件合同。
  冠群公司的长期应收账款大幅上升这一信号应引起投资者对该公司激进的收入确认方法的警惕。财务研究与分析中心的报告专门强调了该公司1998年9月份的应收账款增加额和总应收账款。对此,投资者应采用被称为应收账款周转天数(day’ssalesoutstanding,DSO)的指标来评估公司客户按时偿付应收账款的情况。较长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表明,公司不仅现金管理不善,而且所采用的收入确认方法有些激进。1998年9月,随着冠群公司分期付款的长期应收账款的飙升,其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也上升至令人担忧的247天(按产品收入计),较上年同期增加了20天。此外,收回全部应收账款(包括短期的和长期的)的平均天数则上升为342天,较上年同期增加了31天。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通常按以下公式计算:
  期末应收账款余额/收入×该期所含天数
  因为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这一指标并非公认会计准则所要求,所以不同公司可能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例如,有些公司可能会采用平均应收账款而不采用期末应收账款余额。不过,就发现财务欺诈行为而言,建议投资者采用这里提到的计算公式。本书第四篇“核心指标类财务欺诈手法”将就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进行详细讨论,包括管理层对该指标的不当使用。
  2.通过改变收入确认政策来过早记录收入
  与冠群公司相同,软件制造商交易系统开发公司(TransactionSystemArchitects)通过提前记录未来期收入来改变收入增长缓慢的局面。虽然公司报告的1999年度的增长率令投资者非常满意,但也出现了若干警示信号。通过改变收入确认政策,交易系统开发公司将公司与客户签订的五年期合同的全部收入提前进行确认,而不再像过去那样将这些收入按五年的合同期进行分摊。这样,结果完全发生了改变。
  如表3-1所示,交易系统开发公司报告的1999年3月的许可收入激增了26%,总收入则增长了21%。显然,这些数据具有误导性。根据财务研究与分析中心的报告,这些大幅增长几乎完全来自公司采用的新的、更为激进的收入确认方法。如果投资者知道该公司1999年3月的许可合同收入事实上减少了10%,那么他们可能考虑立即抛售所持的股票。
  表3-1交易系统开发公司许可合同收入和总收入的增长情况
  如果来自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开始少于净收入,那么投资者应当有所警惕。就交易系统开发公司而言,引起投资者仔细审阅该公司之收入确认手法的警示信号就是该公司在1999年3月所在季度来自经营业务的现金流呈现大幅少于所报告的净收入的趋势。如表3-2所示,1999年3月公司来自经营业务的现金流较净收入少950万美元,而1998年同期来自经营业务的现金流较净收入多110万美元。
  重要警示过早确认收入的警示信号:来自经营业务的现金流大幅少于净收入。
  表3-2交易系统开发公司的经营业务现金流少于净收入
  警惕未开票应收账款的突然增加。对交易系统开发公司的投资者而言,第二个应加以关注的警示信号就是该公司应计应收账款的突然增加。根据该公司新的会计政策,虽然收入确认被提前了,但客户实际支付要晚得多。通常,未开票应收账款并不属于应收账款。未开票应收账款多产生于生产期间,客户尚没有付款的义务。如表3-3所示,交易系统开发公司的未开票应收账款从1998年3月的2410万美元增加到1999年3月的4000万美元(出现了65%这样令人惊讶的增长),同期公司的销售收入只增加了22%(从7180万美元增加到8700万美元)。这显然表明该公司采用了更为激进的收入确认政策。
  对未开票应收账款增长超过收入增长的信号应加以警惕。第三个更为重要的警示信号就是交易系统开发公司长期分期付款的应收账款的增加。通常,应收账款可在销售发生后1~2个月收回。不过,长期应收账款指的是公司在一年后方可收回的销售款项,到时已经过了资产负债表的报告日。1999年3月,交易系统开发公司的长期应收账款激增至930万美元,而一年前仅为100万美元(前一季度为80万美元)。到1999年9月,公司的长期应收账款达到了2690万美元。如表3-3所示,计算出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也表明该公司采用了激进的收入确认政策。总应收账款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1998年3月的89天上升为1999年3月的116天;未开票与长期应收账款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1998年3月的32天上升为1999年3月的52天,到1999年9月更是上升至68天。
  表3-3交易系统开发公司的未开票与长期应收账款(按最初报告)
  造假终有报应。通过提前记录未来期收入,交易系统开发公司虽然有效弥补了短期收入的不足,但同时也为将来埋下了众多隐患。公司将五年期合同的全部收入几乎进行一次性确认,结果带来了两大问题。首先,因为合法的未来期收入被记录为当前期收入,未来期就不再拥有这些收入了。其次,鉴于本期收入被做大了,因此要在此基础上实现未来可比收入增长就会面临巨大挑战。
  3.管理层拥有的长期合同自行处理权可能促进收入的提前记录
  前面这些例子描述了冠群公司和交易系统开发公司是如何通过提前记录跨年合同的收入来做大收入和利润的。当然,有些类型的长期合同实际上容许卖家提前确认收入,即便一些服务要在未来才提供。虽然这些业务是按公认会计准则许可的会计方法处理的,但收入确认时间的选择对管理层进行业绩估计影响很大。
  本节将就其中的一些业务进行讨论,并给出如何发现管理层可能采用过于激进的收入确认方法的建议。具体而言,所分析的业务包括:利用完工百分比会计方法记录收入的长期建筑合同;租赁合同;包含若干明确可交付产品或项目的合同或协议;采用市场计价法会计的公用事业合同。
  4.利用完工百分比会计方法记录长期建筑合同的收入
  根据完工百分比会计准则,来自长期建筑合同或生产合同的收入(如建造电厂)可在生产期内进行确认。按完工百分比会计方法所确认的收入金额会受各种估计数的影响。因此,这种会计处理方法为财务欺诈提供了机会。
  投资者应该警惕那些采用完工百分比会计方法来快速记录收入的公司。通常,服务行业的公司不适合采用完工百分比会计方法,原因在于服务项目属于短期项目。此外,销售生产周期很短的产品的公司应禁止采用完工百分比会计方法。
  即便适用完工百分比会计方法,但若公司运用激进的会计假设,那么投资者应多加警惕。在采用完工百分比会计方法时,管理层是根据当期所完成的工程量百分比来计算收入的。例如,假设合同总金额为150万美元,管理层估计总成本为100万美元,其中20万美元的成本发生在第一季度。按照下文“会计术语”中的解释,完工百分比会计方法要求将20%的收入确认为第一季度的收入(即使给客户所开票的金额并不相同)。鉴于这种会计处理方法需要进行多项估计,从而也给管理层采用激进会计假设提供了可能。例如,如果管理层估计的总成本为80万美元而不是100万美元,那么第一季度的收入就占合同总金额的25%而不是20%。如果公司不当采用完工百分比会计方法,对投资者的警示信号就是未开票应收账款的大幅上升,而销售额与开票应收账款则增加适度。

  完工百分比会计方法


  通常,完工百分比会计方法适用于长期建筑合同或产品合同。按照完工百分比会计方法,某个时期的收入是按该期的完工值占合同总值的百分比来确认的。在计算收入时,公司首先需要确定合同项下所发生的成本,即该期所发生成本占整个合同期预计总成本的百分比。接着,按照下例所示,运用该百分比来计算出该合同项下预期要确认的总收入。

原标题:创始人是“顿悟式”学习者,他们的力量超出世界的想象| 课堂

今天是教师节,也是学习者的节日。在学习者群体中,企业创始人是极为特殊的一类。

在残酷而漫长的成长中,他们在各自的领域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智慧和资源,但在面对困境时却感觉到力不从心。另一方面,他们往往又能在关键的一次领悟后,豁然开朗,焕然一新,成为学习最大的受益者。

这样的“顿悟”属于长期坚持奋斗的人,他们因为找到自己的力量而成功。

9月6日-8日,黑马成长营16期“营销模块”在上海开课。

分众传媒创始人江南春、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吴声等业内大咖亲至现场分享。近百位企业创始人3天不分昼夜,对当下商业环境里的营销战略和打法,做了系统的梳理。他们的最终目的,是在企业家和实战专家的帮助下,找到自己的市场突破路径。导师的拆解和同学间的相互激发,彻底开启了大家每天24小时的“烧脑模式”。

江南春:“人心比流量重要”

分众传媒创始人、黑马学院常任导师

所有定位理论最重要的问题都是从兵法上来的。孙子兵法开篇讲求胜而不求战,一定不要轻易发兵。怎么确保你一定能胜?实际上打仗之前就可以计算出来,五个方向计算出来的。五个字:道、天、地、将、法。

天是什么?天就是天象、天时,简单来说就是大势和时间窗口。地是什么?地是渠道布局。将就是团队,就是运营管理的效率和激励机制。天地将法都无比重要,但是中国人打仗把道放在第一位,为什么把道放在天、地、将、法之前呢?中国古人说得人心者得天下,道是人心。一旦掌握了人心,天地将法都有可能发生改变。

毛主席当时两万红军对百万国军的时候,竞争对手是蒋介石,蒋介石作为当时的执政党,掌握一切优势。毛主席采用的方法是相反走,你盘踞城市,我就农村包围城市。毛主席面对四亿农民的时候,写下了最重要的广告语是什么“打土豪分田地”。写下这句广告语的时候,中国革命的结局已经注定了。因为整个原则已经发生改变了:两万红军一定打不过百万国军,打仗是要算兵力的,但是百万国军一定打不过四亿农民。

你调动了用户的力量,调动了用户心智,实力对比就会发生根本改变。即使掌握更好的军队,但是在整个人民面前,在整个人心面前都是摧枯拉朽的惨败。

创业的公司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是调动用户心智的力量。这样才有机会改变你在天、地、将、法方面都不理想的状态。

场景实验室创始人、黑马学院常任导师

关于流量的认知,关于低成本获取新客的认知,昨天江总应该和大家提到了如何利用饱和攻击的方法,去形成用户心智产权的一种确认。

在没有充足的资金体量去抢占这个心智的时候,我们的第一步是:如何形成缝隙场景的价值观?也就是我们在一个最小的地方,去形成我们观念的独特性表达,去形成我们原创内容的一种生长、输出和分发。我在办公室里面接待了前前后后一百多个创始人,我经常会说不要大,能不能更小一点。什么是小?小既包括了最具体、独特、真实、微小的应用场景的痛点,也包含了具体、微小、独特的一种认知,就是不要复杂,解决一个最具体、最独特、最微小、最细小的一个认知问题,我们的商业模式基本就可以成立了。

这种最小的问题的解决,一定会有机会长出一个非常优秀的乃至于伟大的一个商业公司。

科特勒咨询集团(KMG)中国区合伙人

什么是营销的本质呢?本质是你看待一件事情,要看透它的方式。营销当中有一句话叫做:什么叫好营销,什么叫坏营销?

很多公司买广告买流量打完之后客户在哪不知道。好的营销是能够和客户建立交易基础的。按照这个手法,有1.8亿浏览量,多少人关注了你的社群,没有。这叫做重大的战略失误。这么高的流量和到达率,为什么没有把这些东西变成持续交易的客户呢?哪怕转1%,180万人就是品牌客群了。

好营销当中有一条叫做:我的业务通过营销可以和消费者建立持续交易的基础。

销售罗盘创始人、寒崖网络董事长兼CEO

对于市场和销售,我们认为市场的核心有三个核心作用,其中第二个叫产品市场层。产品市场层要做什么?第一个是要把你的产品话术转化成客户话术,变成销售工具给销售。第二个要负责成功客户的案例编写和面向成功客户的触达,把自己的产品语言换成客户语言然后说出去,然后找到同类目标客户触发他。再往下一层的市场经理干什么?就是搞市场活动的,市场和销售的分界线在哪?叫做市场必须给销售拿来线索。这个线索必须是热的,不是凉的,不是我给你一个联系人,联系方式自己联系吧,那是凉的,热的是通过市场的线上线下活动,让市场形成了一些认知,从而有兴趣和我联系,这是热的线索。什么时候唤醒你的目标客户要选最佳时机。不要唤醒之后让竞争对手吃去,要唤醒一批转化一批。

互联网的出现并不会使一个喜欢吃辣的人忽然改变想吃甜了,不可能的。但是互联网能使一个想吃辣的人,特别想吃奇怪辣的人,更容易获得知道他在哪里,同时把东西送到他面前,所以提供的是便利的解决方案,还是研究供求的。我们知道所有的需求,最古老的需求不多,三十多种,只不过来回排列进行组合,产生了不同的组合方案,然后进行不断迭代升级。所有的生意,我们一定要找到原形。

微播易创始人&CEO、黑马营3期大师兄

快速塑造新的品牌有三个关键点,首先有清晰的产品定位,第二锁定短视频,第三精准投放。如何做一个清晰的产品定位?

第一步是锁定一群人。因为做生意的本质有两个,卖什么,卖给谁。不要小瞧这个问题,我们为什么对这个问题特别特别强调,无数营销方案失败的非常大的原因,就在于厂家不知道该覆盖谁,产品不知道做产品做给谁。

第二步要超越大家想象的好。人、需求和极致这个词,三只松鼠的案例,什么叫极致,这个案例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傅盛写了长微博,大概是2013年的事情,说我吃三只松鼠的七个惊喜。

第三步就是锁定路径,如果一开始没有找到那群人,锁定路径就是扯淡,当人群锁定之后才能知道人在哪活动。

在老师和师兄的全方位全方位高压引爆下,16期同学们的小宇宙也全面爆发,课上课下、白天黑夜,脑动完全停不下来。

所有行业都可以用互联网重新做一遍——后互联网时代的新营销

9月21-22日,黑马营成长营17期班级活动将落地杭州,学员们将核心交流和探索产业升级和营销升级。活动安排了同学分享、项目拍砖路演、私董会等高强度烧脑环节,各位同学不要忘记提前安排好时间,带着问题来,准备捞干货。

*本文由创业黑马学院官方发布,如需转载请在(ID:heima_ying)后台留言获取授权。

原标题:联合办公的11种商业模式,全在这里了(建议收藏)

综合整理自:澎湃新闻、新浪地产、界面新闻、优客工场、楚北网、首旅如家等

合作正在成为联合办公企业拓展规模的重要方式。

1月24日,联合办公运营商方糖小镇与八号桥集团宣布结为战略合作伙伴,这是方糖小镇继携手碧桂园之后的又一重要结盟。

1首单合作瞄准秀沿路项目

据介绍,双方合作的首单项目或为秀沿路轨交站一处产业园区,这也是八号桥在浦东新区的首个项目。该园区建筑面积约27000平方米,占地/

迈点空间租赁,是迈点网旗下最具商业价值的空间租赁行业分享、交流、互动平台。这里有最全、最新的资讯报道,为你提供公寓/共享办公/房地产金融/商业地产/写字楼/物业第一手“参考消息”,以及最具科技感的创客心得。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方糖小镇结盟八号桥 打造“文创+联合办公”新模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功免费商业模式案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