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米上市会不会破发破发

小米上市首日破发,为什么?_凤凰财经
小米上市首日破发,为什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小米上市首日破发,为什么?
导读:备受关注的小米终于上市了,但是上市首日却遭遇了破发,为什么?
小米上市首日,遭遇破发
7月9日,备受关注的小米公司在港股上市。
此前,小米的估值从最初的2000亿美元降到1000亿美元,最后又降到550亿美元。
雷军在上市路演时对投资者说道,“这次550亿美元的定价,就是我也不想开价了,你们随便开吧,总不至于连550亿美元都不值吧?”
最终,小米确定了17港元/股的发行价,比550亿美元略有下跌。
7月9日上市首日,小米股价即跌破17港元/股的发行价,下跌1.18%,收于16.8港元/股,以收盘价计算,小米集团总市值为3759.19亿港元,按当时汇率计算,约为478.98亿美元。
小米7月9日股价变化
小米上市首日破发背后
——市盈率太高,存在一定争议
小米涉及三大业务领域
但目前市盈率都高于三大领域市盈率
目前小米的核心业务分为三块:智能手机、IoT及生活消费品(自产+生态链)、互联网服务,换话说这三个核心业务,分别为硬件、零售、互联网业务,也就是小米的新铁人三项“硬件+新零售+互联网”
小米各项业务营收占比如下:
在这三个业务领域里,都有常规的市盈率可以借鉴:
1)在硬件领域,市盈率最高20倍左右。例如:国内“空调大王”格力市盈率是12倍多(今天、日,格力市盈率是12.20倍)。
2)在零售领域,市盈率为30多倍。例如:小米极为推崇的美国好事多(Costo)市盈率也是30多倍。
3)在互联网领域,市盈率达到40—50倍左右。例如:腾讯上市时的市盈率是50倍,现在的市盈率是40倍左右(如今天、日市盈率是40.49倍)。
而小米目前的市盈率已经超过了60多倍。
很显然,这个市盈率,无论是对于硬件领域、零售领域、互联网领域都是偏高。
而且在经营中“同样涉及硬件、互联网服务、线下零售店”的苹果,它的市盈率只有19倍。
小米市盈率
介于三大业务领域之间,或许更为合理
如果小米是单一业务构成,那么它的市盈率就可以以单一市盈率为准。
很显然,小米的三大业务是各占一定比重,小米的市盈率介于最低、最高之间更为合理,高于硬件、低于互联网公司更为合理。
小米此前表示自己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要拿互联网的市盈率来计算估值,不被投资机构认可,就是因为关键是硬件占了小米公司业务的大部分,互联网业务占小米总营收没有超过10%,即使按互联网公司算市盈率,也只能计算那9.4%的部分,而不能整体都拿互联网公司的市盈率来计算。
目前,即使是互联网服务营收占比超过小米的苹果(苹果互联网服务营收占比已达到15%),都没有被按互联网公司算市盈率,而是按硬件公司算市盈率。
因此,小米的市盈率介于三大业务领域中间——高于硬件领域市盈率、低于互联网公司市盈率更为合理。
近期,小米市值还有继续调整的可能
由于对于小米的估值存在争议,小米的市值,在近期还继续调整的可能。
7月9日,小米上市首日遭遇破发。
7月10日,小米股价有一定程度上涨,涨幅13.10%,达到19港元/股。
小米7月10日股价变化
7月11日,小米上市第三天,经过一天波动后,小米仍收盘于19港元/股。
小米7月11日股价变化
很显然,目前的股价和市盈率还是有争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有媒体报道,与内地股市不同,港股80%为机构投资者,只有20%是散户,而机构投资者最看重的,就是现金流,对待公司的市盈率和估值相对理性。
相信,未来一段时间,小米的估值、市值有继续调整的可能!
不过,未来随着业绩上涨
小米市值可以上演上升的可能
一切都需要好的业绩说话
市盈率可能不变,但是业绩会变!
在市盈率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业绩上涨,股价也会上涨。
例如:著名社交巨头Facebook
其发行价为38美元/股,上市第二天便跌为34美元/股,整整一年半以后,股价才回到38美元/股的价位。
但之后凭借出色的业绩,Facebook股价不断攀升,直至今天已突破200美元/股,同时把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送到了全球富豪榜第三的位置。
再如:国内两大互联网巨头阿里、腾讯
它们的市值也并非一开始就是今天这么高,但是凭借出色的业绩,无论营收、还是净利润都大幅飙涨。
2017财年,腾讯收入为人民币2,377.60亿元(363.87亿美元),同比增长56%。净利润724.71亿元(110.91亿美元),同比增长75%。
2018财年,阿里巴巴集团收入2502.66亿元,同比增长58%,创下IPO以来最高增速。净利润614.12亿元,同比增长49%
腾讯、阿里的营收都超过2000亿,净利润都超过600亿,资本市场也给与了积极回应。如2017年净利润高达724.71亿的腾讯,它目前的市值已经达到3.61万亿港元(约4599.66亿美元)。
未来,随着业绩上涨,小米的股价、市值都有上涨的可能!
这一切,需要小米拿出更出色的业绩!
公众号:商业领军ID:yingxiao360-com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网海南综合
一点资讯南京
中国证券网-房产频道
央视新闻移动网
凤凰网汽车
央视新闻移动网
每日经济新闻
肆客足球App
证券时报网站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微信公众号综合
工人日报综合
环球娱乐资讯
青年时报综合
每日精彩视频
小羊知天下
每日精彩视频
环球时报国际
直播港澳台
小飞猪观察
每日精彩视频
每日精彩视频
已显示全部内容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由天宇Deco微信:decoyou
亿欧副总裁,亿欧智库首席分析师。微信号decoyou
阅读更多文章
小米上市破发,还有多少焦急的IPO在路上?
[ 亿欧导读 ]
那些上路的和还在路上IPO的,需要抢夺时间,还需要看天。
7月9号上午,港交所正式敲钟,这起全球科技公司前几大、港交所首个同股不同权试点企业,把今年以来的IPO热推向了第一个高潮。尽管定价在区间下限,但雷军依然显示出信心决心,称在当前环境下成功发行就是巨大成功。而在开盘后,小米股价即遭破发。
小米从年初曝出上市行动时候的1000亿美元估值,到800亿,到路演询价690亿,到最终定价543亿美元,经历了一个颇为艰难的过程。雷军和小米本身已经足够努力,毕竟公司从2016年手机业务衰退的泥潭中恢复增长已经很牛逼,本来想借着资本市场的热闹和港股同股不同权开放把公司估值拉上去(2014年底融资时候就是450亿美元),无奈资本市场变化实在太快,一系列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不但使得小米、美团,更使得后续很多第二梯队的公司等待IPO的心情变得更加焦虑。本文作为IPO观察系列的第一篇,先对这些焦虑的IPO公司做一个简要盘点。
1-已挂牌公司,胜利大逃亡?
从去年四季度开始统计,已经有如下这些泛科技公司分别在美国、香港市场IPO,笔者对这些公司进行了多个角度整理和分析。
从数量上看,累计上市23个,其中在美股上市16家,港股上市7家。
除去今天刚上市的小米外,剩下这些公司当下合计市值700亿美元,差不多是一个京东的体量,这里面算绝对大公司的主要是爱奇艺,其次阅文集团、易鑫集团在各自领域也算领先公司,最小的广告公司爱点击仅仅有3亿美元市值。
尽管这些公司已经实现了“胜利大逃亡”,但从比例上看大多已经破发,23家中居然有15家当前股价低于发行价,如果与首日开盘价比恐怕会更惨(阅文集团发行价55,开盘90,当前价格72)。而涨幅最高的是直播里面近两年比较低调的虎牙,这家从YY分拆出来游戏直播平台给投资者带来超过1倍的回报,跌的最惨是趣店和易鑫相较发行价已经跌去6成左右。
2-交表的公司,无尽的焦虑
还有那些提交了申请,焦急的等待着程序的企业,这批人最焦虑,一旦市场恶化,要么流血上市,要么认购较差被迫撤回。
我们根据港交所和美国SEC的信息,统计到12家已经提交IPO申请科技类公司,不过和过去半年不同,申请上市地点主要是香港,这背后的原因包括港交所同股同权前期传言以及最终确定放开,内地企业便利性成本等各种要素。在这批公司中最引人注目是美团点评、拼多多、华兴资本。
美团点评的特点无疑是估值高(至少400亿美金)、强悍的公司打法和王兴团队传奇的故事。
而拼多多3年时间电商交易总额冲进国内前三(仅次于阿里京东),其模式的创新和增长速度,在国内,质疑与羡慕并存,而在海外投资人眼里被视为神迹。不排除拼多多有可能创造出几个上市时间和募资规模的新纪录。
从基础的财务数字上,除个别公司亏损率较高,大多数公司经调整后净利润都还不错,这或许是争取投资人信任比较重要的筹码,但在流量红利整体消失的当下未来的预期增长率又会成为被质疑的关键。
我相信,在已经路演和即将开展路演的企业中,肯定会有一些公司遭受冷遇,不排除估值大幅下降(笔者消息,4月份提交的齐家网路演估值下调2次,但目前依然在流程中。)以及发生IPO申请撤回案件。
3-还在准备材料的,前途未卜
还有不少企业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资料。综合行业判断我们给出了20家可能会在下半年提交IPO申请的公司,这里面肯定会有些错误也会有遗漏,仅当做一份参考就好。
这些公司恐怕每天都得催着投行、审计、律所、研究公司推进节奏,早一天提交申请也是好事。
关于更多原因、内部以及潜在上市公司分析,敬请期待IPO系列分析下一篇。
亿欧智库分析师苟瑜,对本文亦有贡献。
凡来源为亿欧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北京亿欧网盟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各工作岗位将被AI取代的概率
选择岗位,查看结果
制图员和摄影师
建筑造价师
计算机硬件工程师
石油工程师
采矿和地质工程师(包含安全)
电气工程师
核能工程师
景观设计师
生物医学工程师
土木工程师
航空航天工程师
化学工程师
机械工程师
制图员和摄影师
快来扫描二维码,参与话题讨论吧!
获取验证码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
账号为用户名/邮箱的用户 选择人工找回
关联已有账户
新用户或忘记密码请选择,快捷绑定
账号为用户名/邮箱的用户 选择人工找回
获取验证码
创建关联新账户
发送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未完成注册的用户需设置密码
如果你遇到下面的问题
我在注册/找回密码的过程中无法收到手机短信消
我先前用E-mail注册过亿欧网但是现在没有办法通过它登录,我想找回账号
其他问题导致我无法成功的登录/注册
账号密码登录
关联已有账户
曾经使用手机注册过亿欧网账户的用户
创建并关联新账户
曾用微信登录亿欧网但没有用手机注册过亿欧的用户
没有注册过亿欧网的新用户
先前使用邮箱注册亿欧网的老用户,请点击这里进入特别通道
扫描二维码,下载亿欧客户端
Android & iOS
亿欧公众号
小程序-亿欧plus美媒:小米上市首日破发或不会殃及其它中国独角兽_网易科技
美媒:小米上市首日破发或不会殃及其它中国独角兽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Why Xiaomi’s Offering May Not Spell Trouble for Other Chinese Unicorns)
网易科技讯 7月10日消息,据《纽约时报》报道,备受瞩目的小米IPO(首次公开招股)首日破发,让投资者颇为失望。但这并不代表中国其它即将上市的独角兽公司也会表现不佳。
小米的IPO被认为是中国科技巨头上市浪潮中的首例。它的表现并不大好——但有理由认为,其它准备要上市的公司可能会表现得更好。
5月小米提交上市申请文件的时候,市场对它的期望很高。当时媒体报道称,这家智能手机和电子产品公司在寻求高达1000亿美元的估值。然而,这个梦想似乎是虚幻的:周一股市收盘时,该公司的市值约为478亿美元。
那么,它为什么没有达到估值目标呢?
面对投资者,小米声称自己不仅仅是一家消费电子产品的生产商。(其硬件部门去年的利润率仅为8.8%。)相反,该公司表示,它正在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服务的发展,比如在线音乐和视频服务。2017年,该公司从该项业务中获得了60%的利润率。
但根据该公司的招股说明书,这些互联网服务去年仅占其总收入的8.6%。智能手机业务占总收入的70.3%。投资者似乎并不认为小米已经从硬件公司一跃成为互联网巨头。
(一个可能不是造成小米IPO表现不佳的因素: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战。该公司在全球范围最大的两个市场是印度和中国。)
分析人士猜测,此次ipo可能会给其他中国科技巨头上市的计划带来麻烦。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下面是DealBook的分析,为什么中国其他科技公司即将上市的股票能够更顺利地上市。
【蚂蚁金服】
蚂蚁金服现在已然是一个成熟的庞然大物了。它运营着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移动支付应用支付宝以及庞大的货币市场基金余额宝,在中国互联网生态系统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乐观的理由:蚂蚁金融致力于提供利润丰厚的互联网服务,但与小米不同,该类业务是它的主营业务和主要的收入来源。上个月,该公司筹集了140亿美元,这是私营公司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轮融资,吸引了Warburg Pincus和主权财富基金淡马锡(Temasek)等知名投资者。
谨慎的理由:蚂蚁金服面临中国政府的严格监管审查,政府已经收紧了对中国金融业的监管。此外,腾讯旗下的微信支付也在努力成为更加强大的竞争者,已经蚕食了支付宝不少的市场份额。
【腾讯音乐娱乐集团】
腾讯旗下的音乐部门是其母公司帝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花旗集团(Citigroup)分析师表示,该公司已经牢牢控制了中国的音乐市场:占据中国流媒体音乐市场逾70%的份额。
乐观的理由:腾讯音乐实际上是一家增长迅速的互联网公司。它拥有大约7亿的月活跃用户,据报道其中估计有1500万用户属于付费用户。
谨慎的理由:作为对比,与腾讯音乐最相近的竞争对手Spotify拥有1.7亿月活跃用户,但其中多达7500万用户付费。腾讯音乐需要让投资者相信,将会有更多人愿意为其服务付费。
【美团点评】
该公司成立于2010年,致力于提供送餐、团购等服务。它现在是中国最有价值的科技创业企业之一,估值约为300亿美元。
乐观的理由:美团点评仍在快速增长,去年收入翻了一番,达到人民币339亿元(约合51亿美元)。腾讯是其投资者之一。
谨慎的理由: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去年的亏损几乎是前一年的三倍,达到29亿美元。尽管它目前领先于阿里巴巴旗下的几款竞争服务,但尚不清楚这种局面还会持续多久。(乐邦)
本文来源:网易科技报道
责任编辑:王凤枝_NT254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小米上市首日就破发,背后原因请看这里
千呼万唤始出来,今日,小米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上市。8点50分,雷军在香港交易所现身。
他一登台,还没开始讲话,台下便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台下的“米粉”不停大喊。
他面带微笑,分别和高管团队、投资人、小米员工代表、小米上市服务商等一一合影,之后照着既定的演讲流程讲完了上市致辞,即使声音中听得出来有点激动,但他全场没有再多说一句废话。
聚光灯下的小米有无数光环:既是香港首家同股不同权上市公司;也是有史以来全球第三大规模的科技互联网公司IPO,仅次于阿里巴巴和Facebook;还有消息称,小米上市后或将在10个交易日后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创下港股史上最快纪录。
与此相对应的是,小米在资本市场上的一举一动也备受关注。自递交招股书以来,小米的估值呈抛物线降低、招股也遇冷、发行价低至17元/股却还遭到暗盘破发。这一系列“逆境”让小米上市首日破发的概率加大。
对于小米究竟值不值得17元/股的价格,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则从长期投资者的角度出发力挺小米,称小米的核心投资价值其实是雷军,如同马云之于阿里,马斯克之于特斯拉。
1.IPO首日即破发
在开盘前的致辞中,雷军一度哽咽。
雷军透露,在小米创第一天开张,有13人一起喝小米粥,而今日13名创始员工都来到了现场。此外,还有175位小米员工代表小米19000位员工到了现场。
除了员工,还有粉丝。八年前,小米研发了第一个产品MIUI,第一版只有100个用户。而小米今日也邀请了6位从2010年开始就支持小米的米粉来到现场,并在敲锣仪式上邀请米粉代表上台。
这位互联网业界著名的“拼命三郎”,终于在创业八年后再度迎来了属于他的登顶时刻。他也邀请众多业内圈内好友前来见证,包括求伯君、霍建宁、王卫、俞永福、陈东升、袁利华、孙陶然、沈劲、陈年等等。
小米今日开盘价16.6港元,较17港元的发行价下跌2.35%,惨遭破发。按开盘价计算,小米集团市值达到473.26亿美元,相较上一轮融资中的450亿美元的估值仅高出23亿美元。
今年1月曝出小米上市消息时,传闻称小米估值为2000亿美元。而据彭博社报道,最初小米高管团队希望的估值是1000亿美元。
四年前的日,小米最后一轮融资11亿美元,当时的估值就是450亿美元。近四年里,小米已经从年销售收入668亿元增长到1146亿元。在这三年多时间内,小米实现了印度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第一,成为全球排名第四的智能手机公司,但估值却几乎没有太大增长。
估值从1000亿美元到473亿美元,这中间雷军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旁人无从得知。
雷军在昨日的一封公开信中指出,最近资本市场跌宕起伏,小米能够成功上市就意味着巨大的成功。似乎对今日的股价变动已经有了预期并做好了准备。
目前香港资本市场大环境并不好,同时外界对小米估值也有争议。此前就有外界预测小米上市首日将破发,最终应验。
雷军在接受采访时也谈到了此事,雷军称,过去一个星期焦虑的是万一跌得很难看,怎么见人。小米过去8年有起有落,但特别顺。这次IPO从低点开始,未必不是好事。最重要的是调整心态,把公司做好。
2.破发谜题揭晓
从最初运作上市到现在,关于小米该如何估值的争论始终没有停歇。即使到现在,仍有很多投资者表示看不懂小米的估值模式。
面对投资者们的疑问:小米到底是一家硬件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雷军一直向外界强调小米不是一家单纯的硬件公司,而是互联网公司。不过目前小米互联网业务的营收占比不大,手机业务仍是支撑起小米庞大营收的最重要部分。而小米的互联网业务对手机业务的增长依赖又极为严重。
小米的市盈率有两种算法,一种是按照硬件企业,拿走了全球智能手机九成利润的苹果,市盈率也不过20倍,一种是按照互联网企业,全球电商第一巨头亚马逊市盈率超过200倍。
很显然,雷军希望能够按照亚马逊的模式计算,而市场却很难认可利润70%由制造业提供的,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而这两者之间,公司市值差了十倍有余。
雷军这几年搞过最大的“绯闻”,就是与董明珠的10亿赌注。而聚南北看来,格力和小米,两者拥有非常相似的地方。
市场对格力有一个形容,叫做“董明珠走过的路不长草”,来形容格力横扫国内中国的空调市场。其实,小米模式的精髓,也是“雷军走过的路不长草”,从小米手机的出现,终结了中国山寨手机开始。近年来小米系十几样产品,横扫中国市场位列第一,以充电宝和空气净化器等为代表,直接导致多个庞大的山寨领域土崩瓦解。
相比于小米的多元化几乎都能大获成功,董明珠的格力多元化之途每次都失败,两者的背后,是公司战略方向的区别。董明珠依旧按照传统制造业思维,根据格力空调超高的利润来定价其他产品,避免影响销售利润率;而小米总是能按照制造成本定价倾销,因此小米廉价的产品自然能够横扫市场,获取份额。
其实,小米雷军能够打赢对格力董明珠的赌注,其实跟当年以格力为代表的的中国制造,打赢各类国外进口产品的逻辑如出一辙。
3.做了个顺风车
自九十年代以来,无论是以格力为代表的的制造业,还是以华为代表的半导体行业,中国制造能够崛起并横扫全球的根源,除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奋斗,历史机遇就在于资本主义的逐利性,为基础消费型的产品制定了非常高的售价,给予了中国“山寨”顺风车的机会。
自二战结束以来,日本韩国和大陆台湾,都是靠着大规模山寨美国巨额利润的产品起家,之后,再靠着大规模量产把竞争对手都挤死,建立其了庞大的市场壁垒。
譬如小米的竞品华为,最早就是个卖交换器的代理商。当时成本价只有千百块钱的交换器,外商卖十几万。看到如此高额的利润,任正非一拍大腿,搞山寨产品,虽然只卖外商十分之一的价格,但是依然赚的比做代理多很多,最终凭借着巨额利润再投入研发以及国内庞大的消费市场,华为最终干掉了诺基亚、爱立信等当年垄断中国通信市场的老大哥。
而小米的各条产品线,按照5%的利润在中国销售,一路把国内的山寨厂们干掉了,那么等小米向科技落后国家销售的时候,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很显然,对于那些产业配套、工业基础远不如中国的国家来说,不追求超额利润的小米出现,虽然为消费者提供了非常好的福利,但也扼杀了这些国家的“山寨”工业,而没有“山寨”工业,也就无法形成这个领域的工业体系。
一个通俗的解释,小米就是小说《三体》中的智子,进入一个落后国家之后,就会锁定这个国家某些领域的科技树,使其无法发展起来……未来小米的产品线越多,锁死的科技树分叉也就越多……。而从资本主义的角度来看,一个国家的科技树被锁死,其进口和产业链就只能依赖于我们,这样,也必将促进命运共同体的尽早实现……。
所以,以“山寨杀手”小米为代表的企业,也将使得中国的“山寨工业”的顺风车,成为“山寨工业”的末班车。
4.“一带一路”历史机遇
虽然短期来看,小米的确仅仅是一家利润低的可怜的制造业企业,但是未来随着这个“山寨杀手”的下游产品线不断扩张,就会出现量变到质变的效果,变成一家堪比亚马逊的公司,这也是未来的小米估值所在。
其实,全球科技第一股亚马逊,就是凭借着近乎于成本的定价,把几乎所有的竞争对手都挤破产,在美国造成了大规模的失业,这也是为什么特朗普一直在怼亚马逊的原因,因为亚马逊在美国走过的地方,同样也是“不长草”。
亚马逊在全球攻城略地,唯独没有攻克中国,除了进入门槛和低廉的人工成本之外,最重要的是中国傲视全球的人口基数,使得国内任何产品,只要量产起来,势必在成本上面取得巨大的优势。这也使得中国的阿里和京东,能够压低各项成本,抵挡住已经在美国压制成本上做到极限的亚马逊。
很显然,未来人口和市场规模能超过中国的地方,只有一个,那就是印度。中国庞大的制造业想要通过规模效应进一步降低成本,在全球市场确保竞争力,势必不能排除印度市场。
而我们再看小米,印度是小米海外最大的市场,而且经过这几年的奋斗,小米已经成为了印度排名第一的手机厂商。更不要说,在国内互联网巨头中,唱着“Are you OK?”的雷军,进军一带一路的速度,仅次于“政治挂帅”的马云了。
所以呢,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家队基石投资鼎力支持小米,监管层CDR一路狂开绿灯,并不是因为小米比BATJ优秀,而是在为国家战略服务……。毕竟,赌对了国运,有谁曾被亏欠过?关于小米上市这事,您是如何看待的?欢迎留言评论说说您的看法。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48小时排行
南财查询窝 轻松看涨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米上市破发的可能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