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地质传统行业转行互联网30岁如何转行

我为什么离开地质行业?
我想自己是地质行业里很多人的缩影。
热爱地质,而又对现状无可奈何。
从不了解到逐步喜欢上地质,到最终转行,点滴都写下来吧。
或许很多人从我的经历里看到自己。
或许我的一些转行经历能给大家一些启示。
2014年11月,我谈了个女朋友,少数民族,基督教。她是娇生惯养的,父亲是某军工处级干部,祖辈是第一代航空航天发动机设计师。说到这里,其实大家多少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一些东西。
她还在读研,一年的花销,我估计大约10万。也就是说,如果我一年连10万都赚不到的话,我不吃不喝都养不起。我起码需要年薪15万,才有可能维持好一个家庭的支出。
从2014年11月到2014年12月,整整两个月,我都沉浸在压力山大中。
如何让爱的人过上好的生活?
我凭什么能拿到那样的年薪?
我不再是一个人,而地质只够让我一个人活。
我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哪个地质队好,哪个队项目负责高,哪个地调院我能进。
结论就是:我不能干地质。
这个结论,转行,在以前,我从没想过。
地质工作的坏处在哪里?
不利于子女成长。
有的队一年出差300天,少的也有200多天。孩子长期只有女方带,根本管不住,缺少父爱。我们单位领导,孩子基本都是大专,难得有个二本级别的。即使自身混的再好,也很容易毁了下一代。
没有社会权力。
地质队,几乎常人一辈子都不需要打交道,你是大队长也没用。人与人之间,无非是利益的结合,你对他人毫无利益可言。那么他人又何必有益于你呢?所有人都有孩子要上学,重点中小学教师值得结交;所有人都要就医,医生值得结交;人难免要和工商税务、警察、政府、法庭等各种打交道,值得结交。所以地质干的再好,也是缺少被社会各界需求所带来的社会权力的。
没有人脉。
地质长期出野外,接触面窄,缺少社会权力,几乎无法建立高质量的社会人脉。
生命危险。
懂的都懂,不懂的以后会懂。
健康受损。
首先颜值受风吹雨打,下降非常快;其次到老关节炎各种病都来了。
地质工作的好处:
1、热爱地质和野外的人享受。
2、约束少,出了野外,你就是爱啥啥了。
3、人际关系简单,破事少。
4、培养韧性和坚强。
2015年2月,快过年了,约了个朋友聚会。
他和我说,傅钆,今年我们单位招了俩****大学的博士。他的单位我了解,4年经验的老员工,出野外9个月,年薪不到6万。
这给我重重一击。
其实当初我考研的本意是,读博,然后进高校当讲师。
虽然我肯定不会考****大学,但是博士,还是俩,不是预期的结果。这给我的感觉是:地质不景气到什么程度了!!!
2015年6月,我有一大批朋友博士毕业,都是地大本科。
他们硕博有地科院、地化所、地古所、地大武汉、地大北京等等各种研究机构或大学的。
20余个博士,能进高校当讲师的,不到5个,很多毕业就失业,或者转行。有准备去培训机构授课的,有准备去地学出版社当编辑校对的,有准备去考公务员的。
我扪心自问,我学术比得过他们么?比不过!我学校比得过他们么?比不过!所以我进正规本科大学当讲师的规划,彻底破灭。
如果让我读博后,去某大专或者三本授课,我无法接受。不是不能接受学校好坏,而是不能接受自己面对一大堆的孩子看着我,我骗他们说有前途。
其实从2011年3月开始,我就意识到大部分的地质难以为继了。
首先,改企是地质苦苦挣扎的一步好棋,但是再好的棋,不看形势都会变成烂棋。不开放财政权的改企,意味着不过是一个干着加班加点的活,拿着公务员的工资。
其次,地质黄金十年,对于绝大多数地质队,就是一个粗制滥造的扩张期,而不是一个乘胜追击的改进期,发展期。
在地质工作中,既给了大量地质新人以项目负责的良好进阶道路,但是随之而来的项目弄虚作假,质量堪忧,也为之后的市场惨淡埋下了伏笔。
最后,黄金十年是国家给的天降良机,用于改善地质处境,提升地质队效益效率的良好机会。可惜最后变成了,无限追逐扩展的短暂狂欢。在改企的过程中,原本有机会生存的部分地质队,最后注定要被市场碾压。
2011年7月~2011年8月,我连续两个月经常做噩梦,睡不着。
《铁西区》的先例在前,一睡觉就梦见自己年纪40余岁时,已经被地质工作打磨的浑浑噩噩,然后地质队全面裁员,包括中层干部也下课,我就是其中之一。
在家庭最需要钱的时候,失去工作,身无分文,连孩子学费都交不起。然而自己除了地质,什么也不会,也已经过了很容易转换思维的阶段。40余岁了,还去工地上卖苦力,搬砖,赚子女学费。
做噩梦都有点神经衰弱了。
我是一个特别喜欢过的有规划,有未来的人。
对于一个喜欢地质的人而言,如何继续从事本专业,并且如何保证自己将来的竞争力?
我选择考研,之后有两个分支:进地调院OR考博走学术。
2013年,我开始读研,在某个普通本科学校里学三矿。
刚进去后,开始发现一些个问题。
同一批研究生有很多都是专升本考进来的,并且考研分数真的很低。我并非歧视专升本,而是从这里看出,本校研究生生源质量很差。
人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人牛叉与否,看看他周围的人脉就知道了。光看研究生生源质量,就感觉比较蛋疼。
在后来的学习生活中,我很轻松的就被称为学霸。
这让我很不适应,因为我偏向与比我强的人交友,全面或者单方面比我强都好。
我肯定不能跟着大众的脚步走了,我需要自己走一条路出来。
PS:后来的确发现个问题,本校研究生找工作,其层次大致与地大本科相当。
其实我一路的选择,都是一个热爱地质的大学生,对于地质的苦苦挣扎。我一直在不断的探寻,怎么去做一份和地质相关,又能照顾到家庭的工作。
我一路上走了太多的弯路,2006年我上地质吧,只有不到5页帖子。如果那会儿贴吧和这一样,我肯定选了金融专业了,那现在起码年薪30万+了。
我一直觉得,说地质这里不好,那里不好,不是负能量。
因为只要你说的是实话,给想来的人提供一个可靠的信息,就是好的。
负能量是:你知道它不好,但是你还继续去做,没有改变的努力,没有改变的想法。
如果每个人吐槽一下地质不好,其实无所谓。
但是不去积极的改变,而是一味的吐槽,这月吐了,下月吐,今天吐了,明天吐。
嗯,那就不好了。
研一期间,我很忙,那会儿突然发现,地灾很好。
就是地质灾害防治、矿山环境治理、复垦、环评之类。
偶尔出差,而且钱也不少,能赚钱能顾家能出野外。
于是想尝试是否从地质调查工作转投地灾工作。
经过9个月的地灾工作后,我发现地灾是一条死路。
地灾工作的来源是国家审批建设项目或矿山等必须的评价报告。
企业必须要拿到这些报告才可以开始建设项目,矿山。
也就是,标准是国家定的,需求是企业定的。
企业的需求:以尽快的速度通过报告(即60分)。
所以,地灾是不存在什么技术要求的,因为它只需要60分,60分万岁。
你或许很有技术,地灾可以做成90分,95分,
BUT,企业只看两点,一是否高于60分,二需要花多少时间。
任何一个地质大专生,最多半年,快则一个月就能掌握60分的地灾方案编写。
有何技术壁垒可言?对于人满为患的地质,地灾基本没有多久活头。
2014年初,我断定地灾没活路,
2015年底,本地地灾方案编写的价格已经是没什么利润可言了。
其实,无论是考研也好,还是走地灾也好,还是考博也好。
每一次的规划都是在冲破牢笼,想努力去博一个更好的未来。
只是不是每一条路,放到大环境中都是有用的。
在堵死了所有的路以后,到2015年初,我彻底放弃了所有的规划,准备转行。
转行,往哪里转?
首先需要考虑一个行业壁垒,
行业壁垒太高,转不进去,比如医学,
行业壁垒太低 ,转进去也难发展,比如销售。
其次需要考虑自己的优势,在专业落后的前提下,只有结合自己的天赋个性优势,才可能做的出彩。
最后转哪一方面?
转到哪个行业,最紧跟时代潮流,最有前途?
有一部分人,地质转工勘,施工方面的。我是略蛋疼的,不支持。其实,我觉得简直可以用一句台词来形容:你是不是sha?
纯工勘,非设计院岗位,那和地质区别大么?
无非是一个坑跳到另一个坑。
工勘跟着工地走,出差时间多半长于地质,比如中铁/中建为主的团体。
如果地质干不下去,其实工勘迟早干不下去。
工勘的出差长,工资低,前景晦暗,
除了工程地质,和工勘接近。
其余的地质、地化、地物转工勘就是个二。除非进设计院,否则但凡从事土木施工类的,去了就是傻,换个坑而已。
考虑自身情况,觉得自己长处在于与人沟通,数学逻辑分析能力等。其次考虑到行业的长远发展。
我决定转行方向定为两个:律师/互联网产品经理。
律师:可以做知识产权律师和专利代理,理工科叠加复合背景优势,收入不错,长远需求。
互联网产品经理:站在风口上,大学是没有这个职位的,所以大家起跑线一样,仅次于CS专业。一旦进去,工资高,发展快,跟着潮流吃红利。
2015年2月底,我买了司法考试丛书以及计算机编程丛书。一边从刑法开始看,一边看简单编程。
在我想要去准备司法考试期间,有两位同学已经当了律师,帮了我很多。当时我和我女友关系相对紧张,我有迫切的求成欲。
其实当律师只是适合我性格,也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却并不是说现在律师就好上天了。
律师在当今社会能做的事情还是比较有限的,见习律师以及新手律师,实际上是很穷的。
我的岁数也不小了,我女朋友亦是如此。
而且女友的父母也很不赞成我们在一起。
我要想在律师上做出一定成绩,首先要通过司法考试,其次要见习,再次要积累人脉。等到那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于是我的主要目的转为互联网产品经理。
我在网上买了全套的互联网产品经理教程。
开始自学【AXURE】、【MINDMANAGER】这两个软件。
也开始尝试自己去设计软件,做PRD。
虽然总在被耽搁,其实软件也还蛮好学的,一步步教,一步步学。
跟着教程慢慢做,光教程就有40G。
每每在学习的时候,内心都会很充实。
一点一滴的努力,未见得有用,总是种下希望的种子。生活会越来越美好。
写这段时,我突然想到了之前提到的某招聘博士的地质队。
它曾经在2004年左右,连续三年连一个本科生哪怕最差的都招不到,于是招大专生。
其实我有想过,地质工作需要什么学历的人。
采样、物探、槽探、钻探、这些工作大专生全都能干,别当大专生是傻子。
可能需要本科生干的,大抵就是矿区的工作布置与构造推演,但是本科也未必能好。
所以地质队不太需要高端人才,基本就是大专干苦力,本科勤思考勤安排的节奏。
这么说来一个生产性地质部门2/3大专,1/3本科,再插一两个研究生博士总负责就够了。
事实上,以前也都是这么干的,一直也做的没有问题。
现在很多地质队,效益好的博士起,效益一般的硕士起,效益差的本科起。
归根结底,不是现在的地质活技术提高多少,含金量多多少。
这是市场供给太多,反正都是搬砖,博士硕士采样也是一样价格,干嘛不招博士硕士?
其实,还有一件重要的事:大学读的不光是大学本身,还有同学的人脉。
我中学在某省重点的择优班读书。
上了大学后,本来想结交些人脉,发现大学的人脉资源比起我中学时代差很多。
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学地质的学生,家境普遍较为差,局限性较大。
我高中同学里,有市林业局局长的女儿,市税务局局长的儿子,某珠宝连锁商的女儿之类。
基本而言,家产几千万的好几个,家产过亿的也有。目前有20名左右的中学时代同学在上海工作,平均年薪26万。
2010年毕业时,他们的起薪为6~28万/年,现在他们起薪为21~35万/年。
有时候不知道怎么说。以前在地质队工作时,有的人为了几百上千就流着哈喇子,死盯着你,或者为了点蝇头小利,根本不信你不在乎那点。或者说,很多人不相信自己。一看到年薪多少就觉得自己不配得到。
于是会觉得很可笑,
大家都是人,都是一样的人!
为什么你学四年地质,别人学四年金融,四年计算机,你就认命了呢?
你这辈子的命,就被四年给禁锢了?
别人有的四年还打了三年DOTA/LOL呢。
总之,有些人世界就那么点大。
其实每个人的世界一开始都和一粒米一样大。
有的人投了个好胎,他的世界在父母带动下,扩张到1000米大。
有的人投了个差胎,他的世界只能被父母带到10米大。
只是自己的世界,父母从来只能护佑一段时间,更多的人,更多的时间需要靠自己。
我只乐意与不断上进,不断思考,不断行动的人在一起。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的档次由他的朋友平均水平决定。
研究生的生活总是很忙碌,经常在导师的要求下,到处做实验。
中间去了广州,北京,天津,武汉等各个地方做实验。
研一全都是课程,另外在做地灾项目(做了9个月,后面弃掉了)。
研二做了9个月的实验,2个月的小论文,也是忙死了,好歹发表了论文,不愁毕业问题。
满满当当的时间,有时候想去看点书,也不容易。
主要是自己总喜欢在忙完一件事后,好好休闲一下。
结果读研期间就是不断的忙,事情也是并联的,于是总会很懒散的玩下电脑,没有看书。
时间过的很快,马上就研三了。真的很不喜欢国家单位,比如大学,报个帐经常各种签字来回,可能一个账单就要一两周。生命总在蹉跎中度过,干不了多少实事。
2015年5月,我在学校外面租了个两室一厅的房子,精装修,开始过校外小日子。
我女朋友毕业后,拒掉了A厂的工作,来我这里,和我在一起生活。
话说我女友真的很优秀,也很有想法。凭她的能力,不管是五百强还是BAT都有机会的。
她本来没打算读博,既然来了就干脆读个博吧,这样也好和家里人交代。
2015年8月我们见了双方父母,买了订婚戒指。
之后基本就是她忙着看书,考教师资格证,考笔译二级,考复旦大学博士。我忙着改论文,投简历。
2015年9月我开始投简历,发现有一些公司已经8月就招完了,比如阿里。
不过俗话说的好——金九银十。
好机会才刚刚开始。
恰在此时,我的导师给我打了很多电话,必须要去实验室做实验。
再强烈的再三督促下,只要开始做实验,每天早上7点做到晚上8点多。
我每天的生活状态就是,早上7点起,晚上8点回,另外带了几个家教(120元一节课)。
到了晚上10点、11点,我女朋友监督我投简历。
因为真的很累,每天睡觉不到6个小时,实验+家教班+投简历。
因为她和我都懂,金九银十,这两个月找不到,想再找个很好的工作,是非常难的。
第一次投简历,都是投的互联网产品经理,产品助理,产品专员。
每个简历都有针对性的投,针对性的修改,海投的收获总是不多。
当时的想法就是,全部投五百强,BAT,互联网OT各类方向前三的企业。人总要有点理想,说真的,任何一个单位招我进去,我都赚了。
越好的公司投简历越麻烦,因为好公司大多都需要自己重新注册,重新在线填简历。
基本上一份简历需要投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是一件枯燥乏味而挫败感强的事。
第一批次,投了12份简历,全军覆没,所有的简历很快就被拒绝了。
基本都是:对不起,我们觉得您的背景与我们需求不太符合,我们已经将您放入我们公司人才库,有合适岗位时会通知您。
说实话,很沮丧,每天熬夜投简历,一份简历一个半小时。整整18个小时的忙碌,都成空。
这时,给一个中学同学打电话。
他是某大型电商平台的业务经理,年薪25万左右,工作五年了,自己带团队。
他说,经济下行,加上很多大学CS专业很水。
所以互联网行业产品基本都要求CS专业。
以我这种转行的条件,只能算一个理工科硕士,建议我从市场干起。
类似于市场分析,市场调研等做起。
既没有金融数据分析那么专业,不需要数学,统计学等专业。
又比较适合我爱社交的个性。
后来我又尝试投了一些产品专员的岗位,前后投了20多份互联网产品,全军覆没。断绝了我互联网产品经理的心思。我找工作的中心转向了:市场部门。
地质是一个非常难以转行的专业,可能是最难转的专业。为什么呢?
别人的简历是:
大一在西门子人事助理实习,大二在百度运营实习,大三在去哪儿运营实习。
地质的简历怎么写?
大一北戴河,大二周口店,大三巢湖?那不是纯扯淡么?
也遇到非常多转行的大学生,但是他们会有一个漂亮的实习经历。
但是地质呢?
连一份拿得出手的实习都没有。你非本专业,无相关实习,啥都没有,别人为什么要你?
你说你努力,你自学,别人凭什么信你?
投简历的重点有了转移:比如市场调研、市场分析、市场营销、市场推广,都投。
另外就是管理培训生。市场部门+管培生,是我9月底投简历的重点。
开始有了一些回应,管培生几乎是每投必回,市场部门零星回了一些。
开始需要笔试,面试。此时的简历投的都是各行各业前三的样子。
我在应聘的过程中,主要用到以下网站:
3、前程无忧
7、拉勾网(这个假数据很多,用了两周放弃了)
大街网界面最好,应届生非常有用,看准网也很好。
前程无忧主要是啥都有,齐全。
大家要好好运用我给的前六家网站,真的很有用,我拿了4个OFFER。
PS:根据大学生就业调查,平均每个大学生投简历50份能成功签约一个offer。
也就是说,如果你是转行,很可能你投100份简历才能成功签约一个offer或者更多。
有的人投几份,就挫败感,那真是可笑。
没有家庭背景,自己打拼转行岂是那么容易的?
正常大学生人均50简历一offer,你100份换一个offer,或者200份简历换一个offer也划算。
一遍陆续的投,一遍陆续的收,来来去去间,有一些企业已经通过了好几轮筛选了。在我投简历的第一阶段,我投了47份简历,人总是很有惰性,
这种充满挫败感的事情,总是不想做。
一直到我开始第一次去上海参加面试。某著名互联网公司,收了10万份简历,经过4轮筛选,2000人进入了下一轮。我应聘的是数据分析师,底薪给的是12W,成长性不错。
我的简历是用亮白喷墨纸,喷墨打印机打印;
衣服是800订做的西服;
领带、胸针、发型;
从上至下精心准备,提前40分钟入场。
可惜周全的准备受到的只有羞辱。
全程面试下来,无领导小组讨论,我被公认为表现最优秀的。
然后迟到半个多小时的进了,
然后群面申论交白卷的进了,
然后全程沉默的进了。
呵呵,你面试表现的再优秀有个屁用?你提前来,各种准备有屁用?
别人爱干嘛干嘛,只是过来走个过场,表示朕来过。
HR就屁颠屁颠的把你刷了。
是的2000人,200+清华北大,300+复旦交大,200+海归。
其实我不认为我能走到最后。
但是在群面阶段,就这么以这种态度和选人方式刷了我,只能说呵呵了。
笔试太强也不好,对方没法刷你,实际上别人只要清北复交浙的学生。
学校好,代表了他们在过去的一段时间,比你用功,比你强。
其实就算是有明显的学历歧视,我也是认可的。
但是表面上还要立牌坊,不歧视学历。背地里还要当婊子,我就完全不明白是什么状况了。
其实明明白白写一个,我们公司优先清华北大复旦交大浙大五所学校就好了。
前面有提到,LZ在投简历阶段,都是五百强,或者业内前三。
而且由于出色的笔试能力,但凡只要简历不被直接pass,那么我向来是笔试必过的。
在漫漫应聘路上,面对的对手,档次也和以前工作完全不同。
有一次面试,在座的过半都是同济大学的硕士,还有部分交大的。
当时内心的感觉居然是——竞争好弱哦,连清华北大海归还不到50个。
一次又一次的面试,往往到后面,面对的对手都是清华北大复旦交大浙大海归。
有本科,更多的还是硕士和博士。
虽然没什么斩获,但是那种强烈的竞争氛围让我很陶醉。
很装逼的说——我每次都能走到这个关口,说明能力上,我已经是绝对属于这个行列了。
我很喜欢竞争,很喜欢压力,很喜欢挑战。
所以虽然一直没能走到最后,但是在这个路上,我很兴奋。
其实存在学历歧视的公司,基本都是好公司,因为差公司没歧视资本。
总会有很多学历其实的公司,也总会有公司对学历不那么歧视。
受到歧视就郁闷了?退缩了?
NO,能做的只有继续投,继续加油,继续努力,或许下一个好公司没什么学历歧视。
专业不对口就退缩了?
NO,第一调整简历,让它更对口;第二多投,总有公司要的。
找工作,其实类似和女生表白。
高富帅表白10个女生,成功5次。
你或许表白100个女生,成功1次。
那你就表白1000次,这么算也有10个女生对你有好感,数量盖过高富帅。
找工作,也是一件很看眼缘的事。
多找找,多试试,多投投。
对于连500份简历没投完的人,说找不到好工作,那你就是活该找不到好工作。
其实并非学校好,就一定能很轻松找到心仪的工作。
这些都是一个概率问题。
我也曾遇到同济大学的硕士,两个月都没有一次面试机会。
我也曾遇到北京大学的硕士,简历被拒超过90%。
这些不会是普遍现象,但是也是有存在的。
50份简历没有,就100份,100份没有就200份,200份没有就500份。
我第一轮投简历的数量预期是200份,第二轮投简历的数量预期是500份。
没有任何一份好工作,是不需要竞争,你就能拿到的,尤其你是转行。
我从号开始大量投简历,一直到2015年11月,整整两个月,颗粒无收。
此时此刻,我已经投了70份简历了,依旧是颗粒无收,面试的企业也毫无回复。
内心非常的失望,笔试做了很多,面试也做了很多,但是总被无视。此时,我开始准备海投了,不再去把自己限定在某行某业。不会说只投市场,只投数据分析,只投互联网,只投电商之类。
此时此刻,我有着大网捞鱼的念头。
标准只有一个:
月薪1万~1.5万,年薪15万左右,啥我都干。(别被传销骗了,注意辨别)
说实话,我需要钱养老婆,
而且给的钱多,说明岗位重要,升职的概率大,贡献度大。
对于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管理能力,我是有自信的。
有人说了一些问题,比如为什么人要这么努力,这么拼?
我想说,我那里有私立贵族学校,
幼儿园学费4万/年,
小学学费6万/年,
中学学费10万/年,
这仅仅是学费而已。
中央台经常到这个学校来做活动,
他们所有的老师都是省教学名师,
从幼儿园开始就是英语外教,
一个省一年考120个清华北大,他们有30个。
从幼儿园到高考,一个学生光学费200万,加上别的大约260~300万的培养费。
保底都是武汉大学,基本上,无论是国外名校还是国内名校都是任你挑。
只要你有钱,你将来的孩子是妥妥的绝对名校毕业!!!
别人家的孩子,学习再努力又如何?
你家孩子国内也不过考个二本,直接送国外名校,排行比北大清华还高,回来进投行。
别人家的孩子,再刻苦又如何?
你家孩子全方位教学名师量身定制,全英文外教环境。
你不努力,你的孩子将来不努力就是死路一条。
你努力,你将来的孩子就算根本不怎么努力,还是比别人强一大截。
但凡你多松一口气,你将来的孩子就比别人多输在起跑线上。
但凡你松懈一下,你将来的孩子就算再努力也很难比的过别人。
你不服气?不服气你就上阿?
既然说到这里,就谈一谈家人吧。
我父母都是农民家庭出生,后来他们靠自己的努力,进入某市的省重点中学。
我父母都是省重点中学的教学名师,打小住在学校大院里,几栋楼都是老师。
所以我从小到大没怎么努力,就考上了中国地质大学的地质学基地班。(我这边教师子女成绩都很好,基本都还可以进重本,好的进清华,留学常青藤之类)
我老爸,已经出了22本中学教材,是中考命题人,某培训学校名誉校长,一个月多了能有4万多,家里现在有三套房。
他一直都是做事非常认真,非常努力,我也很感谢他。
他小时候的伙伴,有的现在当农民,他的大学同学有的在乡镇中学教书。
无论是收入,还是地位,还是对子女的培养上,现在都是天差地别。
他当初只要稍微松懈一点,我很可能二本都考不上。
我在南昌有一套110平米的房子,老爸全款付清,老妈要给我买汽车。
他们也希望我回九江,他们又给我在九江买了一套100平米的房子。
我啥都不干,名下就两套房子,一辆车。
这样的日子,我在南昌也过得下去。
然后我还在不停的蹉跎时光,不停的努力,继续在外打拼。
因为我深知,我父母能给我很多,但是我不努力的话,那么我将来的儿子,我拿什么给他。
现在我转行去杭州,年薪20万,5年内有信心做到40万。
我女朋友考复旦大学博士,毕业后进BAT同等级别公司或者当大学老师没问题。
以后家庭年收入50万以上,生俩小孩直接送贵族学校。
高中不参加高考,直接送英国或者美国。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不知道比我认命留在南昌培养出来的孩子强到哪里去了。
我从来不指望,孩子有多努力,因为我努力就行了。
孩子只要是一个有道德有脊梁的人足矣。
2015年9月,我投了第47份简历,主要是互联网+电商。
2015年10月,我投了第70份简历,主要是市场+数据分析+管培生。
2015年11月,我投了第100份简历,主要是年薪15万左右的所有工作,专业无所谓。
后来,除了化工类,生命科学类没投简历。
我投的行业包括——医疗用品、云计算、商务谈判、图形工程师、客服经理、数据分析、招商、投资顾问、市场推广、产品运营、咨询顾问......等等各行各业的各种岗位。
从日至今,共计111天,
我投了130余份简历,80余次笔试,20余次面试,月航班飞上海,往返8次。
航班基本选最便宜的春秋航空,飞上海才100出头,比硬座还便宜。
住国际青年旅社,40元一个床位。
中间被无数次鄙视学校,学历。
15万级别工作的竞争对手基本都是清北复交海归系列,地大就是热翔。
不知道多少次满怀希望,最后又失望。
有时也充满了自我怀疑,蹲在上海外滩东方明珠前,思考将来。
到今天为止,我一共拿了4个offer。
1、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市场管理培训生,16个月做业务,年薪8万,然后转正15万/年。
2、某航空航天企业售前工程师,年薪9~11万。(这是岳父大人手笔,不想去军工国企)
3、某生态农庄基地管理,年薪12万。
4、某金融地产企业管理,年薪20万。
1/2/3是确定的略早,12月中旬陆续确定,不过总不想去,在等最后一个offer。如今总算是确定了,于是来贴吧发了帖子。
我的帖子已经写的非常详细了,大家认真看,对于怎么转行总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地质转行比起别的专业要难很多,要有不断被拒绝的心理准备,这是长期抗战。
LZ简历被拒85%以上,而且不停被鄙视学校和学历,每一个机会我都倍加珍惜,即使如此,LZ花了近4个月才找到4份工作,而且只有一份是满意的。
转行不要转工勘,工勘的待遇环境和地质差不多,只是坑不同的问题。
要转就彻底点,别转什么水工环之类,一次到位,转到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去。
不要怕专业不对口,咱们可以学,简历直接投出去,反正投简历不要钱。
再也找不到比投简历更划算的事情了,反正只要通过了公司HR的筛选,那么不对口也没关系咯,随便投吧,但凡看似不错,愿意做的工作,尽情的投吧。
不投够500份简历,别来跟我说,傅哥工作找不到阿。
赶紧投,投够500份等通知就行了。完全可以去北京/上海800元租一个月床位。
北京/上海每天都有3~5场大中型招聘会,面试也方便。
不想面向市场的,目前还在校的学生们,大一大二大三的孩子们,
随便考考公务员/教师资格证/ERP/企业人力资源三级/心理咨询师三级。
越多越好,以后非常有用的,迟早派的上用场。
有人说,转行成本大,冒险,转不起。
我又没有让你裸辞转行,你完全可以一边工作学习,一边找阿。
你可以先看书考一个证,随便什么证,一步步看书,一步步考证。
然后上网投简历试试,有面试机会,请个假去面试。
敲定一个不错的offer以后,再辞职,去新公司就职。
这其中有转行成本么?
这转行成本无非就是你看过的书,考过的证,花了你很多时间而已。
而这些时间,或许你可以用来打牌,用来玩电脑游戏,对不?
有多少人,不满足于现在的工作。
又有多少人,有在看书,学习,考证,做转行的准备工作?
你自己不准备,难道要别人找好工作,pia的一个offer拍你脸上,才叫没冒险?
地质本身大学就没什么企业实习经历,工作经历也很难和转行挂钩。
你不多看点书,考点别的证,多去尝试,住野外帐篷,offer就来了?
我一年出野外10个月,
采样的时候,早上7点30开始准备上山,下午差不多4点~6点下山。
晚上7点30开始看书,2011年看的是专业课的书,2012年看的是考证的书。
采样的同事,十来个,打牌的打牌,看电视的看电视,打dota的打dota。
我在一边看书一边做笔记。
我敢说地质吧的地质队员,有几个人和我这样?
你们扪心自问,你们采样完了,晚上还看书,屁嘞。
我们全单位,就我和另外一个同事J哥会在工作后长期自学。
关于我,大家都了解了。
另外一个,J哥,他和我一起考研,他考上了南京大学硕士,现在是南京大学博士。
南京大学,全国排名前十,无论如何他都会一个很好的前程。
其实对这方面,我也不知道如何形容了。
如果想象能帮助自己,抚慰不安于现状的心,
又不想每天辛苦学习考证的话,那就尽情想象吧。
说实话,考公务员是一条很好走的路,很实在,
钱不比干地质少多少,活轻松很多,也有一定社会地位。
好走的路,总是走的人很多,走的人多就意味着难以脱颖而出。
一个普通地质队员,每天上山干活,下山休息。
当然人家每天上山干活,下山看书准备考公务员,当然比你强。
而有的人,不光看书,还死命努力和市场竞争,那当然又比考公务员强。
小时候,老师说,要好好学习。结果好好学习的就那么几个。
因为小孩子,不知道学习重要性,抵抗诱惑能力差,更喜欢打电动了。
难道20多岁了,还和小孩子一样么?
政治正确的说,工作不分高低贵贱,但事实如何,大家都心里有数。
只要阶层存在,那么就永远存在高低贵贱。
不努力去做既得利益者,努力去做高层,就会被碾压,我从不习惯把命运交给别人。
2010年,我在南昌,我学地质,当时我就发现一个问题,地质没人脉。
作为一个岗位,它对常人而言,毫无利用价值。那么有价值的只能是我自己和人情了。
我开始着手构建自己的关系网。
人脉从来都不是你认识什么人在很牛逼的位置,别人压根不鸟你。
而是大家在一起都是朋友,都不牛逼,后面逐渐都发展起来,大家都逐渐变得牛逼。
互相之间感情和可利用价值都不错,互相也能使唤的动,才是靠谱的人脉。
以某当上市长秘书的选调生中学同学为中介,
介绍了一些警察,交警方,检察院方面的朋友,
都是一些双商都不错的人,吃吃饭喝喝酒唱唱K,
可以预见五年后,他们在各自岗位都会成为基层到中层干部。
如果我的发展不算很差,双方地位差距不大,基本在南昌大家也是长期人脉小团体了。
当时有做很多这种打算,也投入了一些时间精力和钱,虽然现在的确已经没鸟用了。
但是如果当时我没考研并现在转行,那么在南昌,相信我已经有了很坚实的人脉基础了。
上次去杭州面试,面试现场,我遇到了几个地质转行同仁。
一个北大构造学博士,一个浙大地球化学硕士,
一个南京大学岩矿硕士,一个英国海归地化硕士。
实际上,转行两大流派,一曰生命科学狗,一曰化学工业狗。
部分敢想敢做的,地质也逐渐成了第三个转行流派。
实际上学地质转行的,人数占比还不多,但是绝对数量已经开始不算少了。
尤其是C9名校,很多人学了地质就是当一个跳板,为的是名校文凭而已。
我很赞同,地质是养活不了现在这么多人的。
愿意的转,正好也给愿意干的人留下一些岗位和空间。
不过实际上,往往是敢想敢干的人直接转了,按部就班的人留下了。
整体来看,地质的力量损失的主要还是相对重要的部分。
其实好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再说也是老话。
而我以前的那些经历也没什么必要说了,干过几年地质的人都懂。
说一段很现实残酷的话吧。
我能肯定起码有1/3在地质队工作几年的吧友,是处于这样一种心态:
或者因为不想挪窝,或者习惯了事业单位的慢节奏,或者对自己不自信。
总而言之,是决计不会离开现在单位的。
但是现在单位日子又算不好过,眼巴巴的看着外面。
对于转行的吧友,他们抱着极强的负面心理去祈祷看笑话。
因为怕别人行动起来,怕别人能过得好反衬他们的不作为。
是的,我个人觉得这样的人有1/3的样子。
他们很少会去想共赢,大约在2012年时,贴吧有人发转行的帖子。
我就在想,不想继续干地质的人,赶紧转行走吧。
转行一个博士,硕士进生产科研类机构可能性多一丢丢。
转行一个硕士,本科进好地质队的可能性多一丢丢。
转行一个本科,专科进普通地质队的可能性多一丢丢。
然而你们项目组负责转行,你当项目负责可能性就很大了。
你们部门副科走一个,你当副科可能性就很大了。
只要地质转行走掉50%以上的人,那么单位的空位就多了,好位置就多了。
竞争压力就很小了,热爱地质好好做的人就能入位了。
要是转行的人也能混的好,这就是双赢。
所以面对双赢的事情,有些人就是想不通,为何不给他们以祝福呢?
转行不光成就了走了的人,更成就了不走的人。
就这样吧。
我分享的目的永远不是劝所有人转行。
我只是想说,如果你不爱地质,或者地质给不了你要的。
请不必有怨念,不需要那么委屈。
你可以转行,有很多路子,很多转行的人走过,你可以试试。
你走了,空位留下了。你好我也好,大家达到了双赢不是么?
化工类,生科类,本科毕业五年后,转行概率大约90%。
经常一个班转行的就剩那么大猫小猫两三只。
地质不同,一般转行的是大猫小猫两三只。
要是达到化工生科的转行水平,对于热爱地质的人来说,简直是地质队任挑,地调院不难。
有人私信骂我,我是很不懂的,不过现在我也不想懂。
我单纯觉得,大家各得其所,很好。
我希望,不管走的了人,还是没走的人,作为同行,最后能相互给一丝祝福,足矣。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阳光创译(官方)——中国地质矿业翻译第一品牌!
阳光创译是国内影响最大、首家以地质矿业翻译为发展目标的专业翻译公司。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质行业转行选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