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骨传音耳机器加耳机转接线支持游戏声音和麦克风传出吗?

前言:近年来,骨传导耳机成为运动耳机里的一个新分支,不同于传统的耳塞式耳机,骨传导耳机在运动中的体验技高一筹。那什么是骨传导耳机呢?

骨传导是一种声音传导方式,即通过将声音转化为不同频率的机械振动,通过人的颅骨、骨迷路、内耳淋巴液传递、螺旋器、听神经、听觉中枢来传递声波。相对于通过振膜产生声波的经典声音传导方式,骨传导省去了许多声波传递的步骤,能在嘈杂的环境中实现清晰的声音还原,而且声波也不会因为在空气中扩散而影响到他人。利用这些骨传导技术制造的耳机,称之为骨传导耳机,也被称作骨导耳机、骨感耳机、骨传耳机和骨传感耳机。

本文测试的便是韶音骨传导耳机AS650丹霞红版。

▲韶音骨传导耳机AS650 TREKZ AIR是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所以别看它品牌洋气,包装洋气,它实打实是一件国货。AS650一共有蓝色、军绿色、灰色、丹霞红四种颜色版本,本文展示的是丹霞红版。

▲包装盒背面标识产品的生产信息,颜色版本,以及特色功能。

2.无线蓝牙4.2版。

6.6小时持续音乐+通话续航,480小时超长待机。

▲耳机*1、保修卡*1、硅胶保护套*1。

▲耳机被胶带固定在卡片上,可以避免在运输过程中的耳机晃动,算是一个贴心的细节设计。

▲硅胶保护套里装着说明书*1,USB充电线*1,防噪耳塞*1对。

▲硅胶保护套非常柔软,而且非常大。

▲丹霞红配色,热情如火,很符合运动范儿。关键是造型简单,彻底告别耳机线。

▲同样耳机上也标识了产品信息,充电信息。

▲耳机上也标识了蓝牙适配过程。

▲耳机的加减音量键,其中音量加键还是开关机键,长按可实现开机关机操作,短按还可以查询电量,提示电量高、电量中等、电量低、请充电。

Micro USB充电口,规格参数显示输入参数为DC5V, 150mA,所以还是用电脑USB口或150mA的输出充电器充电较好。最好不要用大电流的快充头给耳机充电,以免造成耳机损坏。

▲左耳机外侧的多功能按键,可以控制音乐的播放暂停;接挂电话;双击还能拨打上一个号码。

▲耳机表面,目测采用硅胶,摸起来很绵软,向下按,会有个缓冲的幅度,而不是硬碰硬的感觉,相比较常规耳塞,这里不需要考虑耳孔大小,只需要挨住脸颊即可,佩戴时是要贴在耳朵前面的颚骨上,不同于以往的耳机,骨传导耳机革新了一种新的佩戴方式,使佩戴更灵活,能适应更丰富的使用场景。             

图中一圆形小孔为麦克风口,右耳机上一共有两个麦克风口,左耳机上没有。

▲耳机的弯折曲度非常大,弹性十足,不易变形,这归功于耳机的全钛合金骨架,轻盈柔韧,10000次弯折不变形。再大的头也能戴的上,还不用担心折断。

▲充电时,红色指示灯长亮。

▲充满电时,蓝灯长亮。从图中时间可以看出,充电用了大约2小时。

耳机的电池容量是183mAh,理论上待机20天,持续播放6小时。实际使用过程中,19日晚上充满电,到29晚上还有电(已经提示低电量),期间算上跑步、上下班听歌时间,耳机待机能达10天,耳机续航令人满意。

持续6小时的播放续航,足够支持一场完整的马拉松(大部分的马拉松关门时间都是6小时),对于跑马拉松喜欢听音乐的人来说,韶音耳机的续航令人心动。

▲关于耳机的音质,官方描述耳机经过专业调音师的数百次调校,相比上代产品,音质更均衡,人生更饱满。可能由于骨传导耳机的技术特性,它不能像传统耳机那样添加动圈或动铁之类的发声单元,所以它的音质肯定没有传统的耳机好,但是这种好坏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并不敏感,我也这样。对于我来说,韶音耳机没有杂音,没有电流干扰声,表现足够应付日常使用。此外韶音还设计了EQ均衡器设置,播放音乐时,同时按住音量加减键,可以调整到佩戴耳塞时专用的EQ模式.(这种状况下需要佩戴防噪耳塞以隔绝外界噪音,从而体验更好的骨传导传音)

漏音现象是骨传导耳机不可避免的,声波可以通过空气振动传播出去,在安静的环境下,身边的人(挨着你的人)也能听到耳机发出的声音。

▲对于眼镜党来说,耳机和眼镜腿有冲突,因为两者是挂在耳朵同一个位置上,如果眼镜腿是普通的树脂的,出汗时特别容易滑动,容易被耳机「挤走」,如果是运动眼镜,镜腿是硅胶防滑的,两者相处还是比较融洽的。

此外韶音耳机支持IP55防水等级,只支持防水溅,并不支持防水浸,运动过后不建议立即充电,以免充电口附近残留的汗液因为充电而造成电路损坏。

▲正面图。韶音耳机轻巧便携,结构简单,便于佩戴使用,不需要过度调整,也不用担心滑落。

▲侧面图。从侧面就能看出骨传导耳机的独特样式,很多没见过的人都会奇怪戴的是什么东西。左侧耳机上有多功能键,实现电话的接打,音乐的播放控制功能。

因为骨传导耳机没有戴在耳朵上,它解放了双耳,意味着在使用骨传导耳机的同时,双耳仍然能听到周围的环境音,在遇到危险时,可以及时发现,对于路跑来说,非常安全。

▲右侧图,耳机右侧设计了音量加减按键,而且只有两个键,对于很多熟悉3个按键的人来说,开始使用时有些不习惯,由于体型小,按键也很小,这些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习惯之后就好了。

▲韶音耳机能挂在脖子上,很好的解决了运动过程中耳机收纳的问题,相比其它耳机,这种方式绝对是最佳解决方案。

▲图中的3种耳机,如果让你选择一款去运动的话,你会选择哪款?

韶音骨传导耳机结构简单,巧轻便携,佩戴方便;由于解放了双耳,非常适合在运动的时候使用,从而避免过度沉浸在音乐声中而忽视周围的危险。

1.造型设计美观,采用钛合金骨架,轻盈柔韧。

2.佩戴、收纳方便,运动过程中体验更好。

3.释放双耳,运动过程中更安全,耳朵可以听见汽车鸣笛或警告声音等。

4.续航时间长,不论是待机还是连续播放,续航表现优秀。

5.支持蓝牙多点连接,能同时连接2台设备,实现两台设备间无缝切换。

1.音质欠佳,因为双耳还能听到环境音,会影响听觉感受,而且韶音耳机本身也没有采用高级的发声单元。

2.实体按键盲控时不易区分,需要度过适应期,个人建议加减音量键可以分开一点放,将USB充电口放在加减音量键中间。

首先要感谢大妈的抬爱,本人和很多吃货一样,减肥一直是吃过美食后不变的追求。平时一般都是早上或者晚上出门快走。然而本人喜欢听音乐,出去运动所使用的是之前众测的那款入耳式蓝牙耳机,没有那条线的束缚,运动起来更加的随意。但是运动时有一段是在公路边,加上入耳式的耳机对外界的声音屏蔽性都比较好,这也造成了时不时就要回头看看的情况,要看看有没有机动车接近,以便即时做出避让。

所以看到这款骨传导耳机的众测,毫不犹豫的就申请了。对于骨传导的概念,应该能追溯到本人小学时期,当时学校组织体检,中间就有一项,医生拿一个音叉,振动后接触耳朵后面,问能不能感觉到声音。

而骨传导的原理是传音不经过鼓膜,通过颞骨直接传给耳蜗,所以相较于普通耳机,对外耳和中耳是没有损害的。

同时因为使用时不会盖住耳道,在听音乐同时还可以听到周围环境音,这在某些情景之下用处还是很大的。

下面就来看看本次的众测产品吧:AfterShokz 韶音 Breez骨传导蓝牙耳机 

打开包装可以看到本次的众测商品和众测须知,里面还有一层气泡袋包裹。

耳机整体采用透明样式包装盒,耳机样子一目了然

背面有这款耳机的主要特点

侧面则是这款耳机的按键分布介绍和主要参数

除了耳机线上带的一个线扣之外,还另外附送了两个

里面详细介绍了骨传导耳机的传声原理

下面来看耳机主体,耳机采用的是分体式的设计,因为是挂耳式的,把电池、电路板等部分单独设计之后,挂在衣服上,可以减轻耳朵所承受的重量。

这款耳机的关键部分,振动单元,通过把音乐转换为振动,经过颞骨传到耳蜗再到达听觉神经,完成听音过程

因为是靠振动传声的,所以和皮肤接触的部分并没有开孔。

耳机线长40cm左右,如果是挂在领口处就需要把多余的线收起来,这时就要用到附送的“线扣”了

耳机另外一部分,里面主要是按键、电池和电路板等

有一个,可以夹在衣服上

夹子上有这款产品的品牌LOGO

一侧为音量+/-按键、指示灯以及充电口,另一侧只印着产品铭牌。

正面还有一个隐藏式按键,就在中间那几个凸起的小点位置,这个是播放、暂停键,同时在电话状态下,还可接听或挂断电话。这个按键下面还有

这款耳机在不同的地方采用了不同的材质,下图就比较明显的能够看出来了。

因为本人平时戴眼镜,所以收到耳机之前比较担心,挂耳式的同时要夹住颞骨位置,会不会和眼镜腿冲突。不过经过实际佩戴体验发现,戴着眼镜一点也不影响听音。因为振动单元相对于挂耳的部分有5mm的凸起,所以这个距离正好可以绕过眼镜腿。

经过实际体验,这款耳机佩戴好之后,还是比较牢固的,剧烈运动也不会脱落。不过有一个小细节感觉不太好,就是耳机的出线口部分,这个位置没有做斜角过度

同时角度有点向外开,所以佩戴时这个位置会有一点点的硌耳朵,会有轻微不适感。

如果能向内转个几度,并且做成圆弧过度就能完美解决了。

这款耳机不管在开机或连接时都有全中文的语音提示,同时在暂停播放时,短按音量键,还能使用不同音量的提示音来提示剩余电量,这些都是很贴心的设计。

另外这款耳机也定位在运动耳机的范围,所以这款耳机在耳挂的后面设计了反光条

这样在晚上出去锻炼时,可以更加醒目的提示后方来车,多一层安全防护。

同时因为定位为运动耳机,那么耳机是必须要具备一定的防水性的,这在这款耳机的手册上已经明确标注了,支持IP55级别,简单说就是可防汗水、小雨,但是不可浸泡。

本人属于一运动就会大量出汗人群,而颞骨所在的鬓角位置,正是一条汗水往下流的必经之路

所以我每次运动完耳机就是这个样子的

经过近一周的试用,得益于IP55防水级别的支持,即便出汗很多,也不用担心耳机会受到损害。

这种骨传导耳机在音质方面并没有优势,实际体验之后,感觉对于中频人声部分,还原度还是不错的,高频部分也能还原一部分,但是低频方面就不要奢望了,由于传导介质的不同,低步部分实在无法通过颞骨专给听觉神经,所以对音质有要求的朋友就不要考虑骨传导耳机了,因为骨传导耳机的主要优势也不在音质上面。

另外,耳机自身有13级音量调节,因为是通过振动颞骨来传声的,音量高时,旁边人就有可能听到你所听的内容。实测距离1米左右,音量开最大,耳机音量开到10级以上,对方就能听到内容了,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调节音量大小。

充电部分实测1小时50分钟充满,和说明书中所写的差不多。

续航部分因为没有用最大音量,音量在9-10级左右,所以连续使用了近7个小时,这也符合厂家所介绍的使用时间。

除了上面所说的耳机出线口会硌耳朵之外,还有一个小问题需要说一下,那就是充电口的胶塞,这个胶塞打开后不能旋转

充电时折弯已经大大超过了90度,所以比较担心时间久了这个胶塞的寿命。

通过几天的体验,感觉有了这款骨传导耳机,再出门锻炼时就放心多了,不用再时不时的回头看有没有车子经过,对于周围环境也能更多的注意了,虽然音质方面不占优势,但是能为我们带来更安全的体验,音质方面的牺牲还是很值的。

耳机已经成为了日常出行的必备的数配之一了,无论是在公交、地铁还是走路,随手搭上手机,播放音乐,就能打发消磨掉很多无聊的时光。笔者虽然算不上烧友,但也是一个音乐爱好者,十多年来,用过了不少的耳机,从最初的平头塞、耳挂、头戴等耳机,到后来的蓝牙、入耳式耳机,也经历了从早期的Panasonic、SONY、JVC、Philips等传统洋品牌,到现在1More、Astrotec、SIMGOT、Fill、TOPPERS等国产声乐品牌,也经历了动圈、动铁、圈铁等不同的类型单元,不得不说国产声乐产品的解决方案也越来越成熟,而价格也是逐步走下神坛,来到大众面前,声乐产品百花齐放的局面是我们作为普通消费者更愿意看到的。

近日,笔者入手了国产声乐品牌ARTISTE(雅天,以下简称“雅天”)的一款入耳式耳机――圈瓷双单元入耳式耳机DC1,这是一款全新的耳机单元,也是一款更具性价比的单元,究竟新单元表现如何?我们来体验下。

雅天DC1包装方面,中规中矩,硬质卡纸外盒,黑白色彩搭配,产品大图、商标、名称、特点、参数、厂家信息等元素齐全,双语印刷,这个基本也是行业内的标准,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唯一让笔者觉得不太爽的是嵌套的包装打开方式,对于不习惯长指甲的的人要完整地打开包装,确实需要一点时间和耐心,或许是笔者对于磁吸式的包装情有独钟,方便开合是笔者觉得包装最好的方式。

打开外盒,看到内盒为同样的统一黑色调,黑科技感比较强烈,但耳机的两点红显得有点与众不同,感觉非常妖艳。

塑胶层下方的小格内分别摆放了收纳袋以及线材的收纳,其中收纳袋还用小纸盒进行了再次包装,将整个塑胶层拿起,才能找到保修卡。

C1的装箱包括了:圈瓷双单元耳机一副、大中小三种规格的耳机硅胶套各一对、PU材质的耳机收纳袋一个、保修卡一张。

雅天C1圈瓷双单元耳机是一款入耳式的耳机,也是目前通勤性最高的耳机类型,相比一般的平头塞隔音效果更好、传音更精准,比头戴式耳机更轻便、使用更自由,所以也是最多用户选择的耳机类型。

雅天DC1是一款阻抗非常低的耳机,阻抗仅为32欧姆,属于高灵敏低阻抗的耳机,普通的播放器、手机、平板等设备都能随意带起,并不需要特别的设备加成。

耳机采用了一体成形的铝合金属腔体,前后部分采用了塑料前后盖,使耳机的重量得到有效控制,重量约为17克,保持轻盈的佩戴感,适合日常通勤。

耳机导管不算长,和大多数的入耳式耳机一样,导管进行了凹槽设计,硅胶套可以随时根据用户需要进行更换,以适合不同的耳朵佩戴,。

导管口采用了塑料材质网进行覆盖,导管网的网孔大小均匀,网线手工非常干净,没有多余胶水或线,给人的感觉是做工不错。

线材方面,雅天DC1采用了圆形的橡胶线材,线材比较细,防缠绕效果不错,但抗拉伸效果感觉不如编织线材好,当然,编织线材抗拉伸,但也容易存在折叠后不易回复原状的问题。

雅天DC1的插头采用了标准3.5mm带通话功能的插头,并且进行了镀金防氧化处理,3.5mm插头是目前使用最广泛、也是最传统的插口,但也意味着,这种插头在一些只有Type-C接口或是Lighting接口的设备上无法使用,否则,就需要另外单独购买转换的模块。

麦克风及通话键控制器设计在右耳的耳机线上,体积比较小巧,使用耳机时刚好垂直在嘴边位置,方便拾音和控制。

目前市面的耳机单元,有动圈、动铁、圈铁等多种类型,如果对耳机单元有较深的认识的话,其实不必过于看重单元类型的,因为不同类型的单元都有最本单元上顶级的作品,所以技术上并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优劣,只是使用技术以及调音的不同而已,所以在选购耳塞产品时并不需要太过看重单元结构,主要还是看各人的听感和喜好。

雅天DC1的线材采用了圈瓷双单元的设计,这是一个新的单元类型,虽然没带小金标,但符合“Hi-Res”的认证标准,新单元的声音表现如何,下面我们来重点体验。

首先体验的是佩戴舒适度,这是笔者选择耳机的第一个条件,佩戴的舒适度直接影响音乐的听感。

雅天DC1采用的是带弧度的导管,贴合耳道的形状,可以保证耳机佩戴时贴合耳道,声音的传递更适合耳朵的结构,配备合适原硅胶套,可以保证得到更好的隔音效果,使得声音更加纯粹。总的来说,雅天DC1的佩戴舒适感还是相当不错的。

个人日常使用最多的是大法播放器,主要是这个播放器积体非常小巧,放口袋哪里都不占地方,带蓝牙功能,有线无线都能用,当然,大法的声音是很多人认可的,带醇音技术,让声音更加通透、有力。

个人随意听了一些日常通勤常行的曲目,主要是流行曲目方面居多,并未特意采用专门的试音专辑,下面简单谈谈个人对这雅天DC1的表现。

雅天DC1采用了圈瓷的单元,在高频方面,提升的效果更加突出,声音的延伸、细节方面感觉明显提升,空间感层次感方面更加鲜明,对于人声的尾音、呼吸声、唇齿音等的细节都非常清晰准确;中频方面,声音稍微偏冷,声音的温暖体现有点不足,色彩、明度方面不够强烈,有点古典的味道;低频方面,弹性方面错,但力度不太足,下潜的深度不太够,削弱的低频在声音加大时会让中高频的声音变得尖锐高亢。

雅天DC1适合人声、古典风格的曲目,可以适应一般要求不高的通勤,动感、舞曲类型的音乐可能并不太适合,当然,以上听感也只是个人的一点主观感受,受各种条件的影响不一定能完全准确体验,这里仅作参考。

当然,作为一款通勤耳机,雅天DC1也是兼顾到语音功能功能,在听音乐的时候也不会错过随时进入的来电。

总体表现来说,雅天DC1不表现不算惊艳,但体现了国产声学产品的水平,定位也适合大众的通勤需求,对于目前同等价位的耳机来说,圈瓷双单元确实是最大亮点,因为用户可以用更低的价钱获得同样的音质,对于像笔者这样不想入烧但又喜欢音乐的大众用户来说,一条日常通勤使用的耳机或许比一个只能在家中各种设备搭配下使用的高端耳机更值得关注,但配备的收纳袋略显廉价,建议可以更换帆布等材质,这样更显质感,更提升产品的档次。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骨传音耳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