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着里如何从第二页开始设置页码信息显示养老。是不是里面的钱都是养老保险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论坛暨《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5》发布式于日在京召开。今年的主题是“商业养老保险”。
在主题报告“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战略:顶层设计与模式选择”中,社科院的研究团队分析了全球福利体制三类模式中商业养老保险的作用,提出了我国实行“多层次混合型”养老保障体系的发展道路,认为商业养老保险的地位亟需加强,这是新时期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储蓄和消费结构调整的现实需要,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是优化家庭财富结构的现实需要;提出了延税型商业养老保险需建立在个人账户基础之上,账户是第三支柱的支撑平台的观点;提出了商业养老保险五个功能定位的基本思路。
时间:15年12月26日(周六)9:00-16:40地点:北京中国职工之家A座4层22会议室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人身保险监管部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中国保险学会养老金分会
安邦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文字由速记稿改编,未经发言者与论坛主办方审核,转载或引用请谨慎!中证网不承担转载引用以下文字所引发的任何后果。
  主持人(郑秉文):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同事们、同行们,现在我宣布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论坛暨《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5》发布式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战略与社会经济发展研讨会现在开始。  这个会议截止到今天为止开了第五次,前四次都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召开的,这一次本来依然应该执行中央的八项规定,在中国社科院学术报告厅召开,但是由于它处于修缮状态不能使用,就临时移到了我们职工之家,我们大家都是职工。这是需要跟大家说明的一个情况。  需要说明的第二个情况是大家手里拿的这个书一定觉得很奇怪,与往年不一样了,往年是正式出版物,今天大家拿的是像博士论文一样的打印稿,因为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实在是赶不出来了,出版社即使加班加点也赶不出来了,我们交稿的时间有点晚,同事们对稿子非常认真,改得也非常认真,所以交稿交得太晚就印不出来了。这里我代表课题组的同志对大家说一声抱歉,大家如果愿意要的话,以后在网上就能找到信息,估计1月中下旬就能出来。  这是第五部《中国养老基金发展报告》,前四部的主题分别为:2011年的欧债危机,2012年的地区养老基金失衡,2013年的社保经办体系改革,2014年的名义账户,今年是商业养老保险,这是今年发展报告的主题。这个主题载入到养老金发展报告当中来的过程是这样的,它是由中国保险学会养老金分会立项,安邦保险公司资助,由保监会人身保险部予以指导的这样一个课题,历时10个月,从3月初开始立项启动,一直到现在,经过10个月。今天这个会既是养老金2015发展报告的发布式,同时我个人认为它也是课题结项的日子。作为一个结项的这样一个成果,也是大家对它检验的一个日子。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把它印成博士论文的样子,似乎也符合它的风格,符合课题本身的来龙去脉。在以往包括今天这五个五年报告当中,唯有今年的报告来自于这样一个课题,其他那四年都不是来自于课题,都是我们单独选题单独研究的结果,这就是这个课题来龙去脉。  至于这个课题的结构,我们大家也看到了封皮或者是封底,还有后记已经说得很详细了,这个课题是一个庞大的组织,有这么五个分课题组,有郑伟教授率领的北大分课题组,有对外经贸大学王教授率领的分课题组,有浙江大学何教授率领的分课题组,有南开大学江教授率领的分课题组,另外也有我率领的社科院的分课题组,这个课题历经10个月,截止到现在不算今天的会,课题组开会大约15次左右,最厉害的一次是开到了下半夜,我们连续吃了两顿盒饭,到了1点叫的滴滴打车。这15次会是北大开会,社科院美国所开过、安邦大厦开过,重要的是在我们的保监会也开过。  这个课题组来龙去脉历时10个月,自始至终得到了保监会人身寿险部领导的指导,他们甚至深更半夜也跟着我们参加讨论。另外,我们又邀请了几个外资保险公司给我们一些基础材料,他们也参加过讨论。此外,我们还邀请其他一些部门同志也参加过一些讨论,这里我都一并致谢!  由于这样一个结构,所以今天我们会议的主办单位就是由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和中国保险学会养老金分会,协办是安邦养老。这是基本情况。  基于这样一个课题,我们今天邀请的嘉宾、与会同事,大头一个是保险学会行业的同事有几十位,还有一个大头我们保险机构的同事。此外,我们还邀请了科研机构、高校,个别的国际组织、国际机构。我们大家也会看到,今天会议还邀请到了政府部门的一些领导同行和同事,保监会就不用说了,保监会是指导单位,有王叙文副巡视员、孙处长等等,下午有财政部研究所的所长刘尚希研究员,此外还有发改委的同志、人社部的同志。此外,还有国资委的同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全国老龄办等等,政府部门我们也邀请了这么多领导和同事来。  最后我要介绍主席台上的领导,重要的是我们今天还邀请到了保监会的黄主席,黄主席从头到尾对我们这个课题非常的关心,亲自参加了启动会,作了很长的讲话,我们也做了记录,按照课题也按照主席的精神贯彻这些精神,最后我们又跟黄主席作了一次汇报,黄主席作了非常好的讲话,这些都是我们以前没有听到过的。对整个国民经济、对金融体系的构建这样一个大视角,来构建我们商业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视野非常开阔,我们课题组的同志有点力不从心,因为我们的背景结构主要是以社保为主,通过这个课题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总而言之,我们是很受益的。  此外,我们还请到了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王忠民理事长,大家也都非常熟悉他,他是学者型的领导,投资问题专家,他当过大学校长,当过省政府的秘书长,又是地方领导,现在作为经济学家来讲,他是投资专家,在实践第一线干了十几年,平常我们就很受益,这个课题同样对我们有很多指导。  这位是中国保险学会会长姚庆海博士后,我们从头到尾也受到了姚会长的关怀,我们今年是跟姚会长第二次合作举办这个会,去年在社科院学术报告厅我们举办了一次,今年是第二次,希望以后经常合作。  接下来这位是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中共中央候补委员李培林教授,我相信很多同事是知道他的,他的研究涵盖面很宽,社会学,包括社会发展,社会分层,社会流动,在这里涉及到好多农民工的一些制度设计、治理,所以作为同行,现在是我们的领导,我也非常高兴,非常感谢培林院长,他也非常忙,现在身负重担,尤其社科院任务也很重,能在百忙之中,今天还有雾霾,所以表示感谢!  我刚才介绍了那么多群体,又介绍完了领导,这里我提议,我们一并用热烈的掌声对台上的各位领导、台下的各位嘉宾表示欢迎!  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一个单元,领导演讲单元,三位领导都是学者,作为东道主,我最后一个介绍培林院长,但是作为礼貌,我们应该首先请培林院长发表演讲。大家欢迎!  李培林:尊敬的黄洪主席、王忠民理事长,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媒体的朋友们,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论坛于2011年首次举办,今年已经是第五届了,五年来,该论坛为中国社会保障领域的产学研政各界搭建一个广泛交流的平台,为政府决策建言献策,为学术研究拓疆扩土,逐步形成在国内具有相当影响力,在社会各界知名度逐步提高的学术品牌。今天很高兴看到各界朋友在此齐聚,共商养老大计,我谨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王院长向本届论坛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这是一个具有时代感和紧迫性的选题,众所周知,1950年建国初,我国65岁老人占比不到4.5%,到1980年还未超过5%,30年来增长了0.5个百分点,2010年65岁以上老人比例提高到8.9%,年的30年间提高了4个百分点。但是到2014年,65岁以上老人的比例突破10%。未来半个世纪来,我国老龄化速度还会加速,到2040年前后,我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数将达到OECD组织34个成员国老年人总和。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经过20年的发展,基本实现了广覆盖保证基本的初始目标,正在向多层次、可持续方向改进,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健全,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制度基本建立,商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也在加速,多层次养老保险体制中第一制度负担过重,第二第三制度规模尚小,还需要不断完善。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商业养老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现代保险服务业是改善民生的有力支持,商业养老保险是现代保险服务业的重要构成,商业养老保险关系到国计民生,具有较强的社会公益性。商业养老保险可以满足不同群体对养老保障的个性化和差异化需求,应努力将其打造成养老保障体系的支柱力量,推动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应发挥商业养老保险在创新产品与服务方面的优势,支持企业发起商业养老保障计划,支持面向独生子女家庭和失独老人等特定群体的商业养老保险计划,支持商业养老保险与养老服务产业融合发展,弥补社会保险供给不足,丰富和完善整个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  应运用商业养老保险在市场运作、精算管理、资产运用、账户记录、基金运营等方面的专业经验和团队力量,推动商业养老保险养老保障管理体制中发挥更大作用,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机制,发挥商业养老保险长期资金优势和机构投资者重要作用,稳定资本市场对新常态下经济稳定增长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为实施国家发展战略和重大工程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  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十三五”规划建议,并将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写入到规划建议中,2016年是“十三五”开端之年,在两个五年计划交接之际,我们齐聚一堂,共商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战略非常具有时代感。作为党中央、国务院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中国社科院有责任对关乎国家发展和民生保障大计的热点问题、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全方位地探讨。今天的论坛同时也是《中国养老基金发展报告》2015的发布式,该报告由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编辑出版,是连续五年发布的系列报告,每年的报告都有一个主题,分别是欧债危机与中国养老金改革、中国养老基金地区失衡与财务的可持续性,中国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体系改革与构建服务型中国,三中全会的领域突破与名义账户,今年的主题是商业养老保险顶层设计与发展战略,每一个主题都切中养老保障改革主线,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突出,今年的报告由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南开大学和浙江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的研究精锐参与,共同打造这份信息广、质量高有深度的研究成果,在此我向郑教授、江教授、王教授、何教授表示祝贺!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我们即将步入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期,我国发展既处于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着矛盾叠加、风险增多的严峻挑战,养老保障关乎民生大计,关乎社会稳定,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希望在座各位联手对中国社会保障事业建设倾力,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倾力,预祝此次论坛和发布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郑秉文):谢谢培林院长作为社会学家对中国养老保障制度三个制度的设计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肯的看法和专业的建议,我们作为社科院的研究人员,觉得也是深感责任重大。实际上我觉得培林院长的讲话也是代表社科院在支持我们,今天社科院来了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的娘家人,我们的娘家人一个是科研局的张副局长,我们的娘家人还有拉美所、美国所,他们都来了,这里对他们也表示感谢和敬意。培林院长也来了,是对这个团队、对这个结构、对这个组织的支持,这里再次表示感谢!  &&& 第二位演讲嘉宾是黄洪主席,近距离接触黄洪主席是通过这个课题,以前都是开会,在会上碰头。通过这个会上主席有两次大的讲话,一个是课题启动会,一个是最后的课题汇报会,还有一次就是我们前几天个别的跟主席汇报我们这个课题的情况,黄主席作为一个学者型的高官,对保险的认识,对商业养老保险的认识,对金融结构的认识,让我们这个团队受益匪浅。我们跟黄主席汇报以后,我们又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来修改这个稿子,来完善这个稿子,能够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远一些,由于水平限制,还不是特别满意,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这个团队是问心无愧的,我们是为了这个事业,为了这个课题,为了商业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所有课题组的人都尽了一份心意。  大家拿到的这份沉甸甸的课题实际上是浸透了黄主席对我们这个课题的一些指导思想和看法,也浸透了人身保险部的同志,他们的一些努力,黄主席是位学者型高官,我再多说就有点多余了,我们现在就聆听黄主席对商业养老保险的看法,下面大家以热烈掌声欢迎黄主席发表演讲!     黄洪:尊敬的培林院长、忠民理事长,尊敬的与会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5》发布式暨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战略与社会经济发展研讨会,首先我谨代表中国保监会及项俊波主席,对本次研讨会的召开和成果的发布表示热烈的祝贺!  党的十八大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即到建党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部署,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来,中国经济告别了过去30年来的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并未完全消除,其中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就是人口老龄化,养老问题是民生之根本,社会和谐之基石,国家发展之大计,从东亚邻国日本和欧洲老牌福利国家的发展教训来看,老龄化问题无疑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掣肘,政府财政的长期负担如不能及早应对妥善应对,将阻碍经济的持续发展,影响社会的长治久安。  社会保障体系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促进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运行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我国现实情况看,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为主的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但基本养老保险第一支柱独大的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第一支柱日渐不堪重负,替代率水平逐年下降,第二支柱、第三支柱的发展还相对滞后,因而急需进行调整改革。  不久前闭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阶段,要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养老、社会保障制度,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来了2016年重点工作五句话,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其中补短板里面有相当的篇幅就谈到了如何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问题,这个补短板在我们来看,我们国家一个是养老保障,一个是我们的医疗健康保障,这也是中央提出来的从供给侧改革里面的一个重要内容。这都为今后一个阶段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  大力发展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构建政府、企业、个人共担养老责任的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既是经济增速换挡之后,财政收入压力加大的现实需要,也是保持企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更是塑造可持续良好和长治久安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必由之路。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看,人力、资本、土地、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长期的经济增长水平,其中人力资源是关键因素,完善多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帮助国民合理规划当期消费和长期储蓄,有利于降低企业的人力成本,有利于消除百姓的后顾之忧。所以我们谈到降成本以及补短板都涉及到养老和医疗的问题,所以我刚才讲的这两个方面也是中央提出来的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内容。有利于经济的转型和增长,商业保险是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和风险管理的基础手段,是社会文明水平、经济发达程度、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志,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的重要一环,在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上具有广阔的用武之地和发展空间,理应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014年8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出台,提出使现代保险服务业成为完善金融体系的支柱力量,改善民生保障的有力支撑,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机制,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高效引擎和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抓手,这是保险发展的时代契机和制度红利,更是新常态下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的重要使命和历史责任。  新国十条颁布以来,全行业着眼于建设世界保险强国的目标,推动服务能力提升和转型升级,保费收入快速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政策引导下,保险业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总体环境中逆势发展,一枝独秀。月,保费收入2.24万亿,同比增长19.7%,总资产达到了12.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8.9%,中国的保险行业不仅在中国风景这边独好,在世界保险业发展里面也是增长最快的。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三大保险市场,行业发展规模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近年来通过商业保险机构直接提供和大力参与,以养老风险保障、养老金管理和养老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和服务日益多样化,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商业养老保险可以为广大老百姓提供更多的风险保障手段,以缓解过度的预防性储蓄,从而促进经济由资源消耗型增长转向以消费为基础的增长,可以利用其长期负债获得的资金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长期投资,以缓解金融结构失衡,从而促进经济由信贷支撑型的投资方式转向多样化融资的投资方式,可以发挥产品和专业优势,促进由依靠基本养老保险为主转向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共同支撑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既关乎广大人民群众养老的充足性与持续性,也关乎经济社会发展的长久性和谐性,具有极高的战略意义。  本次论坛将要发布的《中国养老基金发展报告(2015)》商业养老保险顶层设计和发展战略专著,对商业养老保险进行了全面深入研究,课题研究成果有比较、有广度、有方案、有深度,一是全面研究了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日本等十多个代表性国家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历程和现状,分析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通过横向和纵向对比,总结了世界各国养老保障体系发展的一般规律,主要经验,数据翔实,分析客观。  二是在对国外商业养老保险全面考察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从经济社会整体布局角度,明确了商业养老保险的基本概念,功能定位,提出了多层次混合型功能定位,个人商业养老保险账户,以及一系列具有创新意义的观点,特别是拓展了商业养老保险的五大功能,即个人和家庭商业养老保障计划的主要承担者,企业发起的养老保障计划的重要提供者,社会养老保险市场化运作的积极参与者,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促进者,以及经济增长和金融协调发展的稳定支持者。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决策部门提供了十分有益的政策建议和决策参考,也向学术界提供了研究商业养老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障难能可贵的参考资料,更为广大老百姓深入了解商业养老保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较为全面的素材。  在此,对中国保险学会、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对外经贸大学、浙江大学等所有参与此项课题研究的研究机构和支持机构表示衷心的感谢!一分研究,九分落实,商业养老保险服务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服务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发展,最终要落实行动,为促进研究成果的完善和转化,更好更快地推进商业养老保险发展,在此,我提三点建议。  第一,统一认识,加强制度的顶层设计。从西方国家经验看,长痛不如短痛,应该尽早建立分担合理的可持续的长期精算平衡的市场化的养老保障体系。等到制度难以维持时再进行改革将是十分痛苦的,政策选择也会十分有限,在面对老龄化问题时,英国、美国、加拿大等一些西方国家率先开始进行市场化改革,税收优惠力度大,制度设计灵活多样,积累资产规模大,有效分担了养老压力,减轻了国家负担,后续改革就相对容易,制度运行也就会相对稳定。而一些欧洲大陆国家改革相对滞后,逐步面临不改革制度破产,搞改革国家破产,希腊就是典型的例子,最终只能被迫不断提高退休年龄,降低待遇水平,希腊这个国家原来的养老替代最高是92%,确实生活在希腊这个国家老了以后幸福指数非常高,但是这个国家就面临着国家破产,因为完全是国家包下来的。现在希腊还是乱糟糟的,核心围绕的就是养老改革问题,大家想想,钱装进口袋,在口袋里捂得热热的,国家要抽出来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希腊的政党斗争得非常激烈。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总体仍处于人口红利期。当前是进行养老保障改革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唯一的窗口期。我们必须吸取西方国家的教训,及早准备,充分认识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重要意义,切实把商业养老保险放到更重要的位置上,加强政策引导和制度顶层设计。鼓励推动商业养老保险尽快成长,对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形成有利的补充,为应对老龄化争夺主动。  第二,明确战略,选择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方式。从西方各国来看,养老保障制度设计的差异非常大,是各国根据自身的政治制度、历史沿革、社会经济、社会方式、文化传统等因素,由各派政治力量不断博弈和推动下逐渐形成的,并不存在完美无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养老保障制度设计,没有必要迷信少数发达国家的制度和发展路径,亦步亦趋。而是应该在学习西方普遍发展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发展战略和发展道路。从现实看我国是储蓄率较高的国家,居民人均储蓄率一直保持在35%以上,在各种储蓄原因的调查中,养老医疗和子女教育是老百姓重要的考虑因素,然而这种依靠自我储蓄进行养老积累的方式比较脆弱,个人投资理念不成熟,投资能力参差不齐,抗周期能力差,对进入老年后的养老需求预估不足,难以为老年生活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因此,有必要通过强有力的政策引导改变目前自主养老储蓄为主的模式,改为以商业养老保险为主的专业机构管理养老,使商业养老保险成为老年体面生活的压舱石,有效防止老年致贫。为此,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政策精神,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保障需求为出发点,明确商业养老保险应有的定位和发展目标,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商业养老保险发展路径。  第三点建议,坚持原则,制定有针对性的配套政策,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需要明确三个原则。一是坚持政策引导,要完善财税、监管等支持政策,在商业养老保险购买、投资、积累和待遇领取等各个阶段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二是坚持市场化方向,创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诚信规范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有序、有效的市场竞争,使商业养老保险真正给老百姓带来实惠。三是坚持改革创新,注重以人为本,以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商业保险机构专业优势,创新和扩大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供给,丰富商业养老保险服务。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当前,中国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来到了关键的历史当口,希望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开创商业养老保险美好的发展未来,为人民群众提供满意认可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和服务,为尽早建立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为每一位中国人都能过上幸福安康的老年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祝愿各位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再过几天,就是元旦佳节,再过一个多月就是春节,在这里我也代表中国保监会、代表项俊波主席向各位领导、向与会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并通过你们对你们的家人拜个早年,祝大家在新年万事如意,谢谢!  主持人(郑秉文):黄主席作了比较长篇的演讲,这个演讲内容非常丰富,对商业保险、对商业养老保险的地位,从十八大讲到了三中全会,从三中全会讲到了五中全会,从五中全会又讲到上周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6年五项改革当中的补短板、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也作了重要的阐述,提出三点建议。我作为一个学者特别有感受,重要的是我也非常仔细的听到黄主席对我们课题组、对课题的结果也作了非常好的肯定,虽然我们觉得做得还不太好,以后还应该努力,我们院长让我们社科院做好政府部门和社会的思想库、智囊团,顺便讲一句,社科院的定位是三个,一个是马克思主义坚强阵地,一个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最高殿堂,第三个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思想库、智囊团,院长也强调我们要做好思想库、智囊团的工作,我这里也代表这个小小的中心表这么一个态,我们愿意继续为国家有关部门、为保监会做好我们应该做的工作,做出我们力所能及的工作。  在2015年,商业保险在民生保障方面可以说有这么两个重要的举措,这是打破了历史的先河,一个就是商业健康保险,税收政策和制度设计出来了,上周又发布了一个,1月1号就开始在有关城市试点了,这也是多少年来都没有实现的。第二步,我觉得就是这个商业养老保险,可以说商业养老保险的制度设计和税收政策指日可待,原来说是月底,现在我恐怕觉得离月底还有一周,起码是下月初,也是近在眼前,也就是说商业养老保险在保监会的努力下做了这么多工作,仅2015年就取得了两项重要的成就,确实是值得大家欢欣鼓舞的,这里我也代表中心、代表课题组,代表那几个高校的学者对保监会的领导的肯定和支持表示感谢!  下面,我们有请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著名经济学家王忠民同志为我们作演讲,他是一个经济学家,他的角度更特殊,我觉得对我们设计制度以后的运行还是有些好处的。我们在座的有机构的同志,对机构设计产品、对机构如何迎接挑战,它实际上是个挑战,正如黄主席讲的,实际上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挑战,我们保险机构如何迎接这个挑战,我觉得肯定是有重要的启发的。下面,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忠民理事长发表演讲!  王忠民:尊敬的培林院长、黄洪副主席、庆海会长,尊敬的把社保事业作为终身研究标的的郑秉文博士教授,还有尊敬的各位都以社保为各角度下标的的从业人员,很高兴今天大家能够在一起探讨社会保障的未来和发展,特别是聚焦第三支柱,我们寻求它的战略定位,寻求它的历史角色。  刚才秉文说我是搞经济学的,我们如果把视角放到大的经济系统来看,我们过去经常把社会保障化总需求之间的关系链接得比较多,是因为我们社会保障不够健全、不够充分、不够有效,我们才去大量的存款、自主保障自己,所以,形成了存款的数量多、存储的比例大,而我们在存储比例大又促成了银行间接的融资系统作为主要的融资系统,已经不符合我们今天的时代需求,我们今天是应该从供给端区思考的。  社保保障的任何一个系统,任何一个视角,任何一个方面,从一开始的时候都是如何能够从供给端把任何一种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这样一种生产要素能够在供给端的有效供给和发展过程之中,发挥出最大的市场要素功能和作用,还不受其他要素捆绑和裹胁。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今天看起来,只有在供给端到了改革的最紧迫和最主要的战略任务时,社会保障跟它同时期热到了极致,因为两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我们从几个逻辑视角来看这件事情。劳动,什么时候促使我们把计划生育政策从顶端设计改变它,不要一孩化,而是二孩化,从短短的二胎改为二孩只经历了一年时间。这是因为突然间我们从供给端看人口,特别是从供给端看劳动供给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过去最伟大的最丰裕的劳动过剩和劳动红利阶段突然要戛然而止,而未来我们劳动人口越少、老人队伍越大,到今天谈养老结构,使得我们不要去想年轻人是最有创新动力的人,他没有动力创新了,因为养老队伍已经把他压垮了,不要说年轻是最具有活力、最具有学习能力的,他已经没有时间学习新东西了,而养老把他压垮了,把我们一代人,把我们社会劳动供给结构最有生命力和最有未来的东西全部因此压垮了,所以我们应该及早改变这种人口策略,如果不改变的话,未来仅因为这项,中国有效劳动供给、创新劳动供给将会荡然无存。为什么这两年要改革?是因为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劳动供给端出现了严重的断层。  为什么要建立一个养老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以养老为核心的其他医疗体系?是想说从原来家庭的角度脱离出来,从原来的代际之间脱离出来,让一代人可以从自己工作开始就积累自己的未来,让每一个劳动力,不管你有没有血缘关系,你都自己为自己的未来老年可以负责,而不要让自己的儿子、女儿、孙子去负责,因为他们是有效的社会劳动力供给者,如果把他捆绑在一起,你就把全社会劳动未来供给最有效的生命力捆绑在一起,这是社会养老体系改变的初衷和整个社会保障体系来源的根本。我们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天如何能够解放出劳动的一切根源,在于构建起一个有效的养老社会保障体系,让每一个劳动者不管他跟其他的劳动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他都可以独立自主地运行,他可以不在这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不在这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最好不要出去,还是在中国为好。他可以在这个阶段,可以在那个阶段,他可以自主地去运行劳动的供给,而且还可以不必跟企业百分之百的组合,我今天在这个企业,明天到那个企业,今天干这个行业,明天干那个行业,如果我想起一个完全创新的,我还可以试着去做比尔盖茨,试着做马云,这都是劳动解放出来的生命力、创造力和供给端劳动的问题。  我们把劳动如果放到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来看就更加有意义。今天新的城市化背景下,今天新的产业逻辑和历史逻辑之下,注意,在我们的劳动贡献中,农民的劳动贡献相当大,但是我们今天突然发现城市化的动力需要农民进来,所以我们看今年经济工作会议的时候,是说让大量的农民到中小城市去买房,成为那里的居民居住和生活。我们今天就想象一件事情,让农民出来,成为居民的新时代最后临门一脚的中国城市化历史逻辑,今天最大的问题在哪?是不是只解决过去的一个农民和居民的身份就完全解决了?我们发现最大的问题是在农村的这个阶段当中,把两种生产要素捆绑得太紧了,应该把两种生产要素解开,土地是土地,劳动是劳动,土地和劳动分别是两种生产要素,分别在两个生产要素当中独立去有自己的角色和市场价格,和有流动的机制,而不是说农民的保障是土地,你要把这个保障和你之间永久地捆绑在一起,你必须在这块土地上做事情,你必须拿这块土地跟自己的一生所有的东西关联起来。土地流动不起来,劳动流动不起来,两个都不能最优流动、最优选择的时候,两个的效率都是低的,我们今天要做的事犹如在城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时候,劳动不仅独立出家庭,劳动不仅独立出彼此,劳动不仅独立出企业,而且让土地也独立于农民之外的另一个要素,让土地尽快地把它的流动流转放到市场。  我们可以用十八大和十八届一中、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都强调的一个词,让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市场一定把每一种生产要素资源都配置到最佳的市场角色当中去才可以,所以今天我们从供给端看农民的问题,不仅是让他变会城里人,而且让他在生产要素的供给端分别按照自己的市场逻辑去建,犹如当年城市化开始和市场经济兴起的时候,社会保障解决这个问题的当年的历史初衷可以放在今天的农民身上。  我们再从资本端看,今天所有的资本端,我们今天特别强调社会融资,特别对间接融资不能被直接融资所替代。我们今天看突然之间我们发现在企业这个视角当中,社会保障的总体费用率已经达到了40%多到50%,而且是税前的,税前的收入加进去以后,所有产品成本的竞争力就减低了。当然,你出口的时候,我可以给你出口退税,这是第二步政策的变化。  好了,我们今天突然发现所有的供给端的企业在发生问题的时候,我们说一定要减少,今天流行的最多的供给端的问题是减税,当然减税的同时要不要减费,费和税之间的关系,如果我们今天只看税,中国的企业是一种率,如果再把费加进去,又是一种费率,我们把费和税加在一起的时候,应该说企业要滚进成本的东西和单纯自主的东西,单纯初始的成本和单纯附加成本的东西太多了,我们今天要用减税加减费的方式才可以把企业解放出来。所以,我们就提出了个人账户如何去变,变成什么样的一个逻辑。  个人账户变了以后,我们从资本端看,如果它游离出企业,进到什么地方去?我们今天的课题顶层设计是第三支柱,大家注意,第三支柱的核心问题是到每一个自然人名下的充足所有权的资本,不管你怎么样,你是拿你的充沛的资源所有权延伸到你去投资、你去使用、你去收益,把今天这样一个资本端看成国民收入流程端,我们今天看到这个问题的落脚点,只有把所有问题的社会保障,特别是养老社会保障一定是跟每一个自然人的名字连接在一起,如果是他的,就在他户里真正的存在,如果是他的,他就有投资选择权,如果是他的,他就可以委托谁投资,这些一来,所有的我们不敢在第三支柱、第二支柱、第一支柱,我们今天是想降低第一支柱当中的个人比例,第二支柱当中,我们看企业年金的时候,突然发现企业年金并没有量化到个人头上,而是机构名目的产品,典型意义上算一个半公共产品,是企业内的俱乐部产品,而不是个人产品。当我们把第一支柱当中应该落实在自然人名下的东西,把第二支柱落实在自然人名下的东西,包括我们今天说的第三支柱落实在自然人名下的东西,因为他推进的是全自然人名下的税收保障东西,减税和税收优惠是必要的东西,如果实施得越早,社会资本的流量就会发生根本的改变。特别是无风险回报的金融市场已经到了大家都可以没有无风险回报压缩的时候,只要在个人向下的保险端进行税收优惠,就会使大量财富流入这一端。我们今天看到为什么保险资金正在二级市场风起云涌,因为这个时机是风口,正好是这个风口到来的时候。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几个逻辑,在企业的第一支柱当中,假定把占工资8%的那个账户,如果我们要降低,怎么降低它?一部分降低为企业的成本,但是,一部分直接把它量化到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分配当中去,如果变了这样一个流程的时候,我们发现也解脱了我们近几年,每年都给国有企业职工从终端的分配角度给10%的社会保障支付的压力,这个端口进入到个人名下支配的时候,由你支付选择做第三支柱下的支付。  如果今天我们看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最大的差别,职业年金是自建立之初起是在每一个自然人名下,如果我们把企业年金打破了,以企业名目来做的时候,量化到每一个职工的名下有多少的时候,不仅量化,他还可以支配的时候,他一定会说出了我选企业年金管理通道,我还可以拿一部分做市场的第三支柱,全部的流程如果都发动起来,我们相信中国的第三支柱将会最大的作用,为什么它会发挥最大的作用?是因为他是以个人的自主市场选择来看的,是一个纯市场的养老保障,如果是一个基础养老金的话,是一个全公共产品,而这一块是私人产品下的市场交易价格和自主选择下的养老和社会保障体系。有趣的是,这才真正符合了以市场机制配置全社会的所有资源,包括配置社会保障养老的资源。  如果我们今天这样做了,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的社会保障体系要解决的问题是供给端的问题,而不是需求端的问题,让供给端的每一个要素都独立自主地在市场当中形成市场的运行规律和运行条件,不仅每一个有独立性,而且相互之间还互不干扰,任何一个要组合生产要素是从市场的角度创新去组合,发挥出每一种生产要素的东西,他跟这种生产要素去谈价格、谈组合,最根本的是我们今天所有谈的这些刚刚,闭幕的经济工作会议,闭幕不久的五中全会,当然我们放开看,十八大以来所有的会议都强调社会保障改革,所有的会议都强调我们供给端不改革不行,所有的会议都要求我们以市场机制配置一切资源,当我们把这些关键词放在一起的时候,就是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谢谢!   主持人(郑秉文):经济学家还是三句话不离本行,充满着经济学基本的原理。大家知道,他面对的工作既是很宏观的,也很微观的,微观到市场,宏观到国家经济政策,搞15000亿的投资。个人养老账户是个很微观的东西,在中国也就是这么七八年,由于有了保监会,提到了商业养老保险等等概念,大家才知道这么一回事。所以,对它知道的人也不是太多,客观的讲,忠民理事长也不是搞微观的研究,他是个经济学家,但是我觉得他对第三支柱的基础是很高远的,他这里用得最多的词是端,宏观和微观有个端口,还有个资金流,所以我觉得他说得非常精准的东西就是要量化到自然人的头上,个人头上,我想这是对的,这就是第三支柱核心的东西,你一定要能够量化到自然人,制度设计也是朝着这个目标,所以它是个人养老金。并且,他还讲到如果第一支柱能够这样,第二支柱能够这样,我觉得这个制度就很健康了。所以说,如果第一支柱能这样,就实现了三中全会说的可以精算平衡,如果第二支柱能这样,纵向的烫平也会非常好,第三支柱我们马上就要出台,如果按照这些目标来设计,我觉得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就一定能够在三中全会、五中全会的指引下,设计非常好的正像黄主席讲的那样符合中国实际的,我们也不能一味的拿外国的A、B来看待它,没有一个国家的养老制度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都有自己的国情。我们设计一个什么样的适合我们国情的东西呢?我觉得刚才我们经济学家、学家黄主席从供给侧的角度谈了很多,这是一个崭新的想法,供给侧,他说到了人力资本的供给,这是劳动三要素最大的供给,我们面临老龄化,我们如何改善人力资本的供给,社会保障改革就是这样的。第三支柱建立就是为了改善它的供给,这就是刚才忠民最后那句话,很有逻辑,确实这样,我觉得这也是我们应该凝聚共识的地方,黄主席说要凝聚共识,有三点建议,第一点建议是统一认识,加强顶层设计,提出了希腊,改,国家破产,不改,制度破产,这是2011年第一本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提到的欧债危机。如果改革不好,就是希腊,改革好了是什么呢?且听下一阶段大家的发言。  谢谢大家!我提议大家以热烈的掌声对三位嘉宾的发言表示衷心的感谢!  (茶歇)  主持人(姚庆海):非常欢迎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来参加我们今天举办的中国养老发展报告2015发布式。昨天我们中国保险学会在职工之家召开了常务理事会会议,同时晚上也召开了省市保险学会负责人座谈会,开到了11点。项俊波主席围绕建设高端智库,立足国际前沿,服务保险业发展,给我们中国保险业的定位,我们和社科院,特别是社会保障研究中心郑秉文教授做了多年的合作。我们认为要认真研判习总书记提出的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要实现由大到强转变,建立中国的养老保障体系是中国由大到强过程中最重要的关键节点,刚才李培林院长、黄洪主席、王忠民理事长都提到中国历次会议强调改革,强调怎么样来使我们国家顺利推进改革,怎么样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特别是最近又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问题的提出我觉得将给中国转型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而且给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巨大的空间。  在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养老体系的完善至关重要,而且将使我们保障每一个中国人,让中国人生活得更美,实现中国梦等等,我觉得这个课题研究非常重要,而且将对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奠定一个理论的基础。所以,中国保险学会作为保险业的智库,我们团结我们国家重要的学者、重要的智库机构,研究保险业如何服务国家重大的发展战略。所以,今天这个课题我们特别是得到了各位教授、社科院,特别是安邦养老公司的支持。  首先,我们要请安邦的姚大锋总裁来就课题进行介绍,大家欢迎!  姚大锋:尊敬的郑教授、尊敬的姚会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学者、各位嘉宾,大家好!很高兴出席今天的论坛,在国十条出台500天之际,各位领导、学者和嘉宾齐聚职工之家,共商商业养老保险发展大计,具有重大意义。  对中国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创新而言,加速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意味着支柱占比的合理和养老金规模的扩大,象征着认知的提升和影响的扩大。正是带着这个愿景,安邦养老在中国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的指导下,配合中国保险学会养老金分会全程参与了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5商业养老保险的顶层设计与发展战略这一专著,历时近9个月的研究工作,并继2014年以后,第二次配合中国保险学会和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协办了本论坛,我们深感荣幸,并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各位嘉宾,本次论坛将发布的商业养老保险的顶层设计与发展战略为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描绘了新的愿景,为市场参与主体提供了新的机遇。作为一家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的养老保险公司,我们建议应以本次研究所提出的商业养老保险五功能定位为新起点,共同推动中国商业养老保险走出一条广覆盖、强替代、多混合、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努力推动中国养老保障体系三支柱的协同发展。  第一,我们要推进商业养老保险广覆盖的发展,让覆盖面更加广泛。不同的社会阶层都应成为商业养老保险广覆盖发展的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不能一个阶层发展,其他阶层不发展,一部分阶层发展,另一部分阶层不发展。不同社会阶层支付能力和经济水平有差异,在同一覆盖目标下应该承担共同干预区别的责任,要提高中低收入阶层的代表性和发言权,赋予不同社会阶层参与养老保险政策的决定。  第二,我们要坚持商业养老保险强替代的发展,让替代率真正提升。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支柱缴费率相互转换,促进缴费率在三支柱范围内更加自由、弹性、便捷地组合,实现三支柱共建共享,针对不同需求人群在三支柱间缴费和购买发展的不同选择。通过建立个人商业养老保险账户,让养老保险真正发挥出强替代的作用。  第三,我们要促进商业养老保险多混合的发展,让其发展潜力充分展现。多混合的发展带来生机,产生动力,不论是资金来源的混合,或是投资方式的混合,甚至是服务方式的混合,都是强调商业养老保险要与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整个养老保障体系的完善进行全面融合,我们要以多混合的发展思路激发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潜力,增强商业养老保险增长动力,培育商业养老保险的核心竞争力。  第四,我们要追求商业养老保险可持续地发展,让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在保障民生养老的同时,要推进社会管理责任,体现资金融通资质,要努力实现养老风险保障、养老金管理,以及与养老相关的财富管理等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协调发展,实现商业养老保险与基本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与养老服务业、商业养老保险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共生。  各位嘉宾,改革开放30多年来,商业养老保险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发展道路,面向未来,作为中国市场上第六家养老保险公司,安邦养老将秉承以义为先的原则,为此我们将配合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继续承担中国保险学会养老金分会发起的商业养老保险研究工作,我们将依托安邦保险的集团优势,同时整合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努力获取学习和推广与商业养老保险有关的世界领先的人才技术经验。  各位嘉宾,安邦养老愿意同各家市场主体一道,在中国保监会的领导下,为实现商业养老保险快速发展做出积极不懈的努力,谢谢大家!  主持人(姚庆海):感谢姚大锋总裁的精彩演讲!我们安邦最近在资本市场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说明什么?我们安邦不仅仅在大势面前站在风口上,我觉得更注重的是打基础。前几年,安邦就和我们一起在研究基础课题,当年这些课题还没有受到更多的关注,我觉得他有长远眼光,持续地关注在基础研究方面、课题研究方面,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在养老金研究方面来推动中国如何构建完善的养老金保障体系,如何构建商业养老服务于构建中国养老保障体系的完善,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安邦在这方面注重打基础、注重从基础上推动中国的转型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这一点上,我要对我们安邦对养老完善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  下面请我们这个课题的主要负责人和承担者、主持人,在养老保障等领域卓有建树的郑秉文教授演讲,大家欢迎!  郑秉文:谢谢会长!这个课题的学术贡献我个人觉得应该有这么三四点,第一小点,提出了构建中国多层次混合型养老体系的这样一个概念。多层次混合型,显然我们现在多层次没有多起来,有短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说了,补短板,补短板里面就有这个,所以它是短板,我们多层次没有多起来,这是一个贡献。第二个贡献,是商业养老保险在养老保障架构中的地位,提出了五个功能的这样一个概念,一会有的同志专门讲,这是一个学术上的小小的贡献。第三个贡献,对延税型个人商业养老保险提出了一个想法,比如说提出了要引入建立个人商业养老保险账户架构的这样一个想法,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学术上的创新。第四个,我觉得这个课题非常遗憾,我这里再补充一句,你们大家拿的本来就是假书,可能后面国际那部分也给删减了,也是因为绿色环保,因为过两天真书就出来了,我们就没有印。我们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这么多大学的同行,对国外的商业养老保险也作了一个揭示,作了比较好的描述。这是我们这个课题的又一个特点。当你看到国外的这些模式之后,我想你对中国的商业养老保险就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知道它应该朝哪个大的方向去努力,尽管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模式,这就是我们第四个贡献。  先从第一个讲,多层次混合型养老保障体系。多层次是指国家举办的基本养老保障为主体,雇主举办的企业年金和机关事业单位举办的职业年金为补充,个人投资购买的商业养老保险为基础的三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意指国家、企业与个人共同支撑和三位一体的多层次养老保障制度。实际上多层次还包括非缴费型的制度,社会救助等等非缴费型制度也是应该包括在内的。所谓的混合型,具体就是讲缴费型的养老保险制度为骨干,非缴费型的老年救助制度为兜底,慈善事业和社会力量,扶老助残为增益的,养老基金、保险基金、财政转移支付多种融资来源的PPP型的养老保障模式,具体而言有五个功能,这五个功能黄主席已经在他的演讲当中讲到了,即个人和家庭商业养老保险计划的主要承担者,企业发起的养老保障计划的重要提供者,社会养老保障市场化运行的积极参与者,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促进者,经济增长和金融协调发展的积极支持者,这就是多层次混合型概念的具体含义。  我们引用了去商品化的方法,用这个方法来看中国为什么要选择一个多层次混合型的制度。什么叫去商品化呢?是指一个社会成员独立于国家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之外获取福利因素的多寡,这就是一个方法。去商品化程度高,就是北欧。本课题组认为,商品化程度低的这个模式应该选一种具体的道路,这是我们应该走的。如果我们要选择一个去商品化程度很高的这样一个国家的道路或者方向去走,那就是上午黄主席讲的,就是希腊了,改,国家破产,不改,制度破产,你得选一个破产,所以我们不可能走第三组的这条路,在多少年之前就提出这样一个想法,恐怕媒体未必都能够去认同这个东西。这就是用去商品化这个方法来选择道路的一个思路。  我们如何把去商品化给量化呢?这是这个方法的创立人埃斯平?安德森教授在1990年量化的,他把18个系数量化套到国家上,每一个国家就获得了这样一个系数,这个还得到了公认,20几年过去了,将近30年,这个方法使用的人越来越多,变成了一门学科,用后人的话来讲,由一人公司变成了一个学科。  第二个方面是指商业养老保险在养老保障架构当中的地位,就是五个功能的问题,我就不说了,我留给我的同行们,他们比我讲得好,他们是这方面的专家。大家知道,我本人也不是搞保险的,我们这个团队不是搞保险的,我们是搞社会保障的,恐怕也就是因为你是搞社会保障的,所以让你来搞商业保险,这样显得更有另外一个视角。但是,我们有我们的缺陷,所以一会请郑伟教授来讲一讲,其他的同行是这方面的专家,这方面我就是一笔带过。  第三个贡献就是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顶层设计,延税型的个人账户。这里实际上很简单,我这里讲的主要是五个急迫性,我的PPT的题目就是建立商业养老保险的急迫性。第一个方面,商业养老保险资产占GDP比重非常小,只有2.6%,美国是42.5%。美国的第三支柱资产是7.4万亿。个人化的东西在第二支柱,忠民理事长讲到第二支柱,美国的6.8万亿,是个人化的东西,这个10.4万亿是传统的DB型的,难以个人量化,这就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长达一百几十年建立企业年金的历史给他带来的包袱,这个包袱现在来讲有相当成分是属于教训形式的,全世界都在往个人量化方面转,就是往DC方面转。美国转得好,在17万亿当中已经转过来7万亿,这就是忠民理事长的个人化的具体含义。如果算第三支柱个人的话,第三支柱是7.4万亿,占GDP比是42%,实际上如果加上第二支柱DC型,两个7万亿加在一起就是14万亿了,大约是GDP的80%―90%左右,实际上就高于这个。这就是我们跟美国的差距。中国提出了新型中美大国关系,既然这样,我们养老也跟美国比一比,这就是跟美国比的来源,就是这样一个想法。  第二,商业养老保险替代率非常低,只有1.1%。  第三,商业养老保险密度也是非常小,咱们再回来说替代率,计算过程就不说了。养老保险的密度也是非常低的,仅为185块钱,美国是1258美元/人,这个就相差太远了。这是保险深度和密度。从保险深度来看,中国仅为0.4%,美国是2.3%,从保险的深度来讲也是相差太远太远了。商业养老保险的保险深度和密度与商业保险的深度和密度相差之几就相差很远,所以在商业保险里面,商业养老保险是一个短板,它自己就是一个短板,这是第四个方面。咱们看看第五个方面,这个比照我讲过一次,用的数据不一样,主要是中国,用家庭财富净值个人养老金比例来看一看,英国是9.5万亿英镑,不动产占36%,实物财产占11%,金融财产占13%,个人养老金高达37%,这个比例非常高。美国全国是85.7万亿美元的家庭财富净值,不动产占比是28%,耐用消费品是6.5%,金融资产占40%,英国是13%,个人养老金与美国相比略低。这里我作一个说明,英国这里是包括第二支柱DC,美国当然也包括,这个还包括美国NGO的财富,英美是这样一个家庭财富结构。  看看中国,中国的数据找不到,我这里用的是瑞士信贷的数据,前几个星期我用的是西南财大的数据。我就赶紧在网上买了一本书,很遗憾没有家庭财富的结构,只是讲了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的分布,从收入分配这个角度、基尼系数这个角度作了比较翔实的分析,这个数据不完整,没法用,本来这个东西我发了一个文章,我就不知道用哪个数据更好,今天想一想我还是用这个数据,与我前些时间用的就不一样了。这个数据告诉我们,我们是22万亿家庭财富毛值,减去1万亿家庭财富,不动产占7万亿,耐用消费品3万亿,金融资产是10万亿,个人养老金0.3万亿,跟西南财大的出入在于不动产,这里是33%,西南财大是69.3%,吸纳财大是调查数据,瑞士信贷是统计数据,我后来觉得还是用这个吧。房子在家庭当中财富占比肯定是百分之几十,这个33%还是小了一点。就是这样一个困苦,搞研究的时候不容易,没有数据,我得用瑞士信贷的数据,好容易有个国产的数据很难用,用起来很纠结。但是,不管怎么着,这个数据我们大家知道,我们看看这个就行了,中国的个人养老金,刚才忠民理事长说不是个人吗,个人养老金只占GDP的、我们家庭财富的1.5%,与美国的24%、与英国的37%相差甚远,这就是我们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目的之所在。在我们三个支柱里,真正的个人养老资产和财富是个人的商业养老保险制度,第三支柱,这是真正个人的东西。  第二支柱,归属期很复杂,很长,导致劳动力的流动很难,好听的说是金手铐,实际上美国雇主的缴费直接进入账户了,所以我衷心希望我们个人的商业养老保险真能个人化起来,真能普及起来,真能成为英国美国这样一个家庭财富的重要一极,这是我们个人的福祉,中国国民的福祉所在。同时我也认为,这也是黄主席讲过的,这是中国金融机构调整的一个重要抓手,中国的国民储蓄率是53%,居民户储蓄率是33%,太高了,等于是我们要通过一些手段,通过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通过税收制度的改革,要调整国民财富的结构。我们为什么有金融资产高达50%的情况呢?大家知道,这是存款,真正的金融产品不多,大部分是存款。这就是我们存在的问题。所以,这也是建立商业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它、发展它,也是改善繁荣发展资本市场的需要。  我就讲到这儿。谢谢!  主持人(姚庆海):感谢郑秉文所长!刚才他提到官员和学者,我觉得他是国家正规的一个官员,他是社科院原拉美所所长、美国所所长,一个巨大的研究机构,他从一个官员变成一个学者,我觉得他现在更适合的身份可能是官员型学者,从研究拉美的保障体系到研究美国的保障体系,这都是他的主业。他的副业有很多,智库产品,这些我觉得可能更加流传百世的是他的著作,郑秉文教授的影响力还在持续地发酵,让我们再次感谢郑教授!  下面,我们请北京大学保险系主任郑伟教授汇报研究成果,大家欢迎!  郑伟:向大家汇报三个问题,第一个是人口老龄化对基本养老的冲击,第二是商业养老保险的功能定位,第三是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原则和发展思路,重点放在第一个问题。  人口老龄化这个具体的数据,第二行从左到右是中等方案之下中国在2010年和2050年以及2100年三个时点人口金字塔的情况,大家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出来,我们现在处在基座比较高的金字塔状态,到2100年就不是金字塔了。这样一个人口老龄化的急剧深化和发展,它对我们的第一支柱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以前很多的主管部门会比较回避这个问题,不太愿意去谈长期的缺口问题。我也注意到这两年也开始越来越正视这个问题。  我们觉得非常重要的至少有两个问题,第一就是资金枯竭的问题,如果不改,未来几十年这个基金会快速的消耗。第二个问题,即使这个基金枯竭问题能够解决,养老金替代率的下降也是不可逆转的。目前我们养老金的替代率大约是40%多一点的水平,在本世纪下半叶,这个替代率会降到25%、26%的水平。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我们把60%、70%作为养老金的目标替代率,25%―70%之间,这45%要用什么来解决?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知道,第二支柱、第三支柱在未来几十年中,不是说需不需要保险业,而是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需要保险来参与的这样一个问题。  我今天发言的重点放在最后一个方面,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原则或者说一些思路,提了五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坚持市场+政府,两手并用。因为国十条里头提到一个很重要的精神,就是具有一定社会公益性,关系国计民生,对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具有积极作用,但目前基础薄弱的,应该要创造低成本的政策环境,并给予必要的扶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商业养老保险无疑具有商业性,这个毫无疑问,但同时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国家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所以它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在美国,不光是对养老保险,对一些寿险产品,他们也提供一定的税收优惠,为什么?实际上就是考虑到国家不能够提供所有的保障,所以希望通过一些税收优惠的政策撬动更多的个人、家庭、企业、社会资源来更好地提供保障,所以会给寿险产品提供税收优惠。当然这个税收优惠的提供是比较严格的条件,是防止出现一些所谓的披着羊皮的狼,表面穿着保险的外衣,内核不是保险产品,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在我们的市场上也出现了披着养老产品的保险,内核跟养老关系不大。  第二方面是坚持需求+供给双侧发力。过去我们强调在需求方面通过公众宣传教育让大家意识到这个问题,比如通过税收政策的激励让公众有动力购买这些产品,这些都是从需求侧发力,但是在商业养老保险方面,供给侧同样重要,你怎么提供具有市场吸引力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我并不认为商业养老保险公司在这个交易中有商业欺诈,也可能是基于一定的精算假设作出的,但是我想说的是,可能思维需要转变。我们传统的思维是说因为怎么保,所以要怎么来付,因为我当初只收100块钱,所以我现在每个月只能付给你1块8,新的思维是要逆推的思维。既然你把商业养老保险作为一个产品,购买这个产品的消费者在预期的体系下应该获得怎样的保障,我们应该去推,当时一百块钱,现在每月拿1块8,现在我们交一万块钱,相当于现在平均两个月的工资,到时候可以拿多少钱呢?可以拿180块钱,是不是这个概念?所以,在这个问题上,目前在保险业本身也存在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的问题,要避免保险的异化。很多统计数据说规模多大,里头有多少真正意义的保险产品,经常补偿、风险管理需要打引号。  第三,要探索保险+服务,一个是财务方面的保障,另外一个是设施和人力资源方面的保障。2013年9月国务院发了一个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里头也提到了2020年要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体系。咱们现在有不少保险公司也在开发做养老社区,我们今年也到中国人寿的大型体验中心以及泰康的社区做了参访和调研,我觉得这是一个有意义的探索。但是如果放大一些,除了做相对比较高端的养老社区之外,还有一个概念社区养老,这可能是我们以后更重要的大头和基数。在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中,商业养老保险公司和机构又扮演怎样的角色?未必每家都建立一个高端养老社区,可能依托社区养老考虑怎么把保险和服务做一个对接。在这方面提供双重的保障,我觉得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第四个方面,就是探索养老+医疗,就是所谓医养结合问题。我们讨论替代率40%、70%,从某种意义上,替代率没有太实质的意义,退休之后不同人的身体状况是不一样的,一旦把医疗费用加进去,原来的替代率就需要做很大的改变。所以,上个月,国务院发了关于推进医养结合的意见,里面也提到现在咱们国家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口增加,老年人的医疗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叠加的趋势越来越显著,而且未来几十年,这种趋势只会进一步加剧,这就对养老怎么和医疗做有效的结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我想这也是摆在保险机构面前一个非常重要的需要思考的问题。并且国务院的文件里面提到,2020年目标之一是所有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主老年人提供适合的服务。  最后一个坚持公平市场+消费保护,纵横并举。一个是纵向的,提供保险机构和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另外一个是横向的,维护市场的秩序,我想这也是在未来商业养老保险监管当中需要重点考虑的一个问题。  我的汇报就到此,谢谢大家!  主持人(姚庆海):感谢郑伟教授,郑伟教授多年前在作博士论文的时候就在研究这个课题,多年来一直在关注这个领域,而且刚才的成果非常扎 实,虽然时间压缩了,但是我觉得他汇报的成果很丰富,代表了他多年的研究,扎实的功底。 下面请华中师范大学社会保障专业学科带头人孙永勇教授介绍成果,大家欢迎!   孙永勇:很荣幸代表我们课题组来介绍基本养老保险的内容,我介绍三部分,参保情况,基金运营情况和简单的看法。  我们总体上的分析就是参保的情况,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高速扩面期基本上结束,下一步很可能就进入深耕期,就是怎么进一步深耕细作。我们可以从一些主要的指标得出来,从各个行业的情况来看,我们可以看这个图,除了其他人员中的离退休人数以外,其他主要指标的增速都已经下降很多。从各类型的企业情况来看,前几年高速的发展期已经不存在了,最快的指标也没有11%,从各个省份的主要参保指标情况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参保人数上除了广东还比较高之外,其他的所有省份都已经低于10%。从参保的职工人数来看,也是广东、西藏稍微高一点,其他所有省份的参保职工人数的增速都低于10%,特别是出现了参保职工人数减少的省份,辽宁省减少了0.38%。离退休人数的增速也有所降低。  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也进入了低速发展期,2014年的时候,全国最参保人数是5.01亿人,但是增长率只有0.72%,各个省份的情况是只有天津、新疆兵团在10%以上,八个省份已经开始减少,出现了负增长。与上一年2013年相比,只有八个省份的参保人数还在上升,其他的省份增速都在下降。领取待遇的人数也是一样的,2014年只增长了1.35%,增速只有北京还在10%以上,七个省份的增速出现了负增长。与上一年相比,只有四个省份领取待遇人数的增速是有所提高的,其他省份的增速都是有所降低的。  从各个省份制度赡养率情况来看,仍然是在分化的,我们可以看到高制度赡养率的省份近几年来赡养率仍在上升,而低制度的仍然在下降,各个省之间的差异还在分化。但是参保职工的缴费情况是不断恶化的,我们可以看到,未缴费人数占参保职工人数的比重快速上升,很 可能与我们这几年的扩面有关,把很多缴费能力不强,或者说中间连续性不强的职工给扩进来了。  第二部分是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的部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增速近几年都在下降,财政补贴部分保持增速基本稳定,各个省份的 增长率情况可以看到只有两个省份的增长率还在20%以上,大部分的省份都已经下移的,都在10%左右。基金支出的情况总体也是在下降的, 整体增速仍然是快于收入的增速,大约6个百分点的样子。各个省的基金支出的增速也是类似的,少数省份增速在20%多,大部分省份都在10%―20%之间。而城镇职工基本职工养老基金的累计结余增速持续下降,当期结余连续连年出现了负增长。各个省份的当期结余情况,我们看到有两个省份已经出现了负增长。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可支付月数近两年都在下降,各个省份的可支付月数的增长率也出现了一个下降的省份,就是宁夏。可支付月数反映了基金未来的压力。但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基金财务状况的地区差异仍然显著,我们可以看到当期结余情况,广东省当期结余770多亿,黑龙江、宁夏已经是迟滞了,大部分省份当期结余不是很多了,只有少数省份占了相当比重的当期结余。累计结余情况也是这样的,广东省的累计结余已经有5000多亿,可支付月数类似的情况都是各个省的情况。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行前景不容乐观。财政补贴占了64.85%,也就是说三分之二是来自财政补贴,个人的缴费只有28.83%。而从各个省份的支出收入比来看,我们看财政补贴这么多的情况下,大部分省份的支出收入比都是很高的,上海、浙江已经有90%,也就是说收上来的钱基本上全花出去了。  从接下来的情况来看,有四个方面的看法。第一个,就是基本养老保险需要减压,这种减压,首先整个社会对基本养老保险寄予太高的期望,另一方面从实际来看,费率太高了,要降低费率。要减压怎么办?第二个就是我们刚才看到财务现状是这样的,未来很可能更严峻,怎么巩固基本养老保险的财务,费率已经很高,上不去了,而且这么高费率的情况下,收入增长的情况趋势不是很好,这种情况下,未来怎么办,也许我们不得不更多的依靠财政补贴等其他手段来巩固。第三个就是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这是一个很重大的决策,它本身是一个重要的机遇,也是一个挑战。这个东西对基本养老金的发展来讲是一个重要的机遇期,如果我们把基础养老金部分先搞定,个人账户部分就可以探索一些改革的措施,当然这里要处理很多关系,特别是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处理,还有中央统筹基金的建立使用和未来运行等一系列问题。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现在从发展来看,我们也看到了两个重要的数据。这里面一个重要突出的问题就是这个制度本身的福利性与激励性的关系问题,名字叫做养老保险,但是大部分的钱来自于财政补贴,也就是说从制度整体来看,是一个福利型制度。但是从大量的调查研究来看,实际上缴费都集中在低端,一般都按照低档来缴费,这种情况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问题比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问题会更棘手。谢谢大家!  主持人(姚庆海):感谢孙教授精彩的演讲,他用很短的时间内把基本养老账户作为第一支柱,现在我们主要靠国家财政来源,下一步改革的紧迫性,养老体系的可持续性等等问题非常急迫,所以这个问题是现在必须得到解决的一个问题,再次感谢孙教授!下面,有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齐传钧教授演讲,大家欢迎!  齐传钧: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中午好!我讲三个特征加两点展望,我主要是对中国的企业年金作一个评估和展望,我主要讲五点,三个特征,后面有两个展望,这个展望我可以提前跟大家说一下,我的展望比较大胆一点,提供给大家一种想法,供大家批评。  首先看投资,特征一,投资收益大幅回升,我介绍的是2014年,全年企业年金收益率0.3%,确实这个收益率是最高的,同时也有一个问题,收益率是高还是低,还是成绩不足,如果单看这个我认为做得不错,但是有问题,两个视角,第一个视角,如果我们用一个简短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出来,如果只是9.3%的收益率到了晚年还会保持这么高,实际上达不到理想目标。目前我们的工资太高,9.3%的增长率实际上是名义增长率,在国外很多国家的投资收益率,企业年金和私人养老金的投资收益率都可以达到10%以上。而我们国家允许的上限是30%。  第二个特征,这是以前没有的,以前我总结第二的特征都是缴费人数增长过缓,导致我们这个基金还是增长不够快。但是今年是缴费基数下降,我右边有一个简单的计算公式,缴费基数、缴费工资的增长是4.52,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我们目前说新常态,要降低经济增长速度。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必然意味着我们工资也要下降,工资下降的同时,我们的市场怎么做?我们知道这个市场不到一万亿,本来参保人增长就很乏力,新常态下,GDP降了,缴费工资也下降了,存在很多挑战。  第三个特征是市场竞争依然十分激烈。我们发现不管这四个人里面,哪个人都是非常好的一种竞争态势,每家公司可能都有深刻的体会。这就带来了第三个问题,这样的竞争有好处吗?会不会发生不好的影响?  最后时间关系讲两点展望,第一点展望,免税,可以免税,但是幅度怎么提高。第二个,财政给富人的同时,也应该给穷人资助。  如何定位第三支柱。要补短板,第三支柱的短板,第三支柱又是养老保险里面的短板,我做一个更长期的预测,可能我们第三支柱定位不仅要补短板,而且要变成长半,甚至超过基本养老保险的长板,怎么衡量?一个是基金规模,我们基金规模可能第三支柱高于第二支柱,第二支柱高于第一支柱,是倒过来的。第二个指标就是参保人数,可不可能是第三支柱的参保人数超过第一支柱,为什么会作这种预测呢?完 全颠倒过来,我们以前做的补充养老保险对概念是颠覆的,是有问题的,为什么作这个判断?两个依据,一个是人口老龄化,我们很多的思维都建立在金字塔人口基础上,包括国外的思维,但是我们倒金字塔出现人口结构的变动,所有的传统思维,所有固有的理念,我觉得都应该颠覆,咱们传统养老保险还有基本养老保险都是积累在金字塔人口时期。第二个就是促动变化的就是科技进步,互联网、IT技术,我们能不能有甄别的识别每个人的信息以后,财政给第一支柱,可能第一支柱变成社会养老制度,我们有办法识别哪些人是穷人,我们的瞄准率很高。目前基本养老保险不仅仅是中国,而是全世界能不能出现政府只管真正的穷人,用新的信息识别技术,而把我们个人的第三支柱或者第二支柱企业年金作为私人养老金出现一次大的定位上的转变。  谢谢各位!不对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  主持人(姚庆海):感谢齐秘书长精彩的发言,他对第三支柱的发展寄予了厚望,特别是个人养老金。下一步我们的研究希望多出成果。  这一阶段养老金发展报告2015主要的成果观点,通过郑秉文老师、郑伟老师、孙教授和齐秘书长的介绍,我觉得把第一、第二、第三支柱以及整个协调配合,处理政府企业个人的关系,怎么持续发展,怎么样有利于保障中国的未来,我觉得阐述得非常好,如果希望更好的了解,请大家阅读养老金发展报告2015。上午的会议到此结束。感谢大家!   主持人(王叙文):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  众所周知,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长期应对的挑战,老龄人口基数庞大,退休金储备不足,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水平逐年下降,现有的养老保障体系远不能应对挑战。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高度重视,各项改革步伐明显加快,三支柱齐头并进,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调动社会各方力量从政府承担绝大部分养老责任的单一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向政府企业个人共担养老责任的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障转变,是保持企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塑造可持续良好长治久安的民生保障体系的必由之路。  今天下午会议的第一个单元,要研讨的主题主要是从政府的视角来看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很荣幸由我担任这一单元的主持人,首先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发言嘉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金维刚所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张承惠所长;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彭建国副主任;全国老龄办科研中心党俊武副主任。今天下午我们第一单元演讲的主题,是从政府的视角来看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问题,我们就坐的四位嘉宾,应该说在这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  首先,有请金维刚所长给大家介绍,大家欢迎。   金维刚: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  首先感谢郑老师的邀请,下面我想就如何促进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谈点观点,主要想讲五个方面:  第一,目前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总体上进展比较缓慢。第二,谈一下企业年金目前发展中面临的困境。第三,职业年金的兴起。第四,如何促进职业年金和企业年金的协调发展。最后,探索建立个人储蓄性的养老保险。  第一,目前总体来看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建设进展比较缓慢,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务院发布有关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决定里当时提出了构建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但是这么多年来整体上看,我们距离构建一个比较健全的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还差得很远。  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了比较健全的基本养老保险,这里包括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特别是机关事业单位改革以后,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了所有的城镇职工。但是企业年金虽然早就开始这方面的制度建设,但是总体来看发展比较滞后,目前绝大多数企业都没有建立企业年金,总体来看构建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方面,企业年金目前还只是短板。作为个人储蓄性的养老保险,虽然前面提到的国务院文件里造就提出过,但是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建立这项制度。商业保险,作为养老保障体系非常重要的支柱,在补充养老保险方面,目前也开发了这方面养老金的产品,但是总体上还是发展得规模比较小。  第二,企业年金发展的基本情况。到去年为止,全国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只有7万多家,总体规模比较小,覆盖职工两千多万人,积累资金七千多亿,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仅仅达到这个水平。  纵向的比较,这些年发展应该说比较快的,特别是基金的规模积累比较快,但是在职工的覆盖人数方面进展不是太大。在投资收益方面,这些年来的投资收益企业年金一直不太稳定,07年赶上大牛市稍微高一点,后面就比较低,年平均7.87%,从这个图上也看出来,我们这个波动还是比较大的。预计今年会下来,去年因为股市回暖所以往上翘了一下,到了9.3,今年肯定要下降。  企业年金目前面临的困境,我们从国际比较来看,国际上基本养老保险主要保基本,所以很多国家建立了年金的制度,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年金制度已经相当发达,而且比较普遍,很多国家在百分之五六十以上。我们国家这块还是比较薄弱的,现在只有7万多家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比全国各类企业1500多万个企业总量来比显得微不足道,特别是跟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总人数相比,只占了7%,换句话说93%以上的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没有企业年金,所以只能依赖于政府发的基本养老。  2007年到2014年覆盖率提高两个百分点。企业年金发展方面也是比较失衡的,不管是地区还是所有制还是行业,都是存在着这种显著的差异。另外,投资收益前面也提到,如果不是有大牛市撑着,把07年加上去是7.87%,实际上扣掉以后很低,也就是比银行同期一年期存款利率略高一点。导致企业年金发展困境的原因很多,首要的问题还是基本养老保险费率过高。现在企业经营比较困难,另外企业年金本身是自愿建立,没有强制性,所以企业根据他的情况自己确定,另外员工流动性比较大,对于未来缺乏预期,所以对年金觉得不是很在意。  第三,职业年金将异军突起,这个队伍年金市场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难得的机遇,它可以扭转整个年金市场发展的态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按照现在国务院的决定,将会同步建立职业年金,而且与企业年金的最大不同,它是带有一定的强制性的,因为它要求用人单位应当为其工作人员建立职业年金,实际上就是用人单位是有建立职业年金的法定责任和义务,所以一般来讲都会建立。有关职业年金的办法也出台了,所以目前各个地方都已经上报了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方案,尤其明年上半年就会逐步的推开实施,这样职业年金也会同步的建立起来。  职业年金从发展来看会超过企业年金,首先在筹资水平上,单位的费率是8%,个人费率4%,作为企业年金来讲,虽然说过去的政策规定企业缴费理论上可以达到8.33,但是一般达不到,它是跟税收的优惠有关系,过去是4%以内的缴费额可以纳入成本免税的,后来提高到5%,所以一般的单位来讲顶多到5%,个人缴费从来低于企业,所以整体在筹资方面明显看得出来职业年金筹资水平会高于企业年金的筹资水平。  那么职业年金建立以后,会迅速的普遍建立。所以,预计在比较短的时期内就会形成快速发展的态势,那么它会对于未来的企业年金发展产生刺激和带动的作用。  第四,需要促进企业年金与职业年金的协调发展,这个不言而喻,如果我们在补充养老保险领域出现职业年金和企业年金两种不同制度安排的话,会在这个领域出现新的代际差。首先要适当降低基本养老保险的费率,这也是目前中央提出的要求,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必须要创造一定的条件,因为现在有一些地方,当期的基金还存在收不抵支的问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创造一定的条件贸然降低费率显然有风险,所以必须要创造条件,这里首先是提高它的统筹层次,也就是实现基础养老金的全国统筹。在企业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率下调之后可以通过政策扶持引导促进更多企业建立企业年金。这里面就需要加大税收的优惠力度,不细说了,因为时间关系。同时政策方面需要适当的进行调整,因为现在要求要建就全体职工都要有,但是实际上企业内部管理上还是有差异性的,所以这方面还是需要适当调整国家政策,可以对一部分群体先建,再逐步扩大,这主要是利于中小微企业参与进来。  另外,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应当促进企业年金与职业年金制度的统一。因为这两者如果我们长期对这两者采取不同的政策安排和不同政策,那是不利于建立统一的补充的养老保障体系,所以从未来趋势来看应当逐步的进行整合。  第五,探索建立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根据国外经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非常重要,特别是构建多层次的保障体系建设中非常重要的。我们国家虽然说九十年代初期国务院明确建立个人储蓄性的养老保险,但是迄今为止,这方面没有制度性的安排,各地方也没有试点。所以我想这方面首先要明确在构建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制中,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这方面还需要通过国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推动建立这项制度,同时采取优惠的政策来扶持鼓励个人参与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同时投资运营方面可以委托专业的养老保险公司或者商业保险公司投资运营,填补这方面的空白,这样有利于健全和完善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提高退休以后的养老保障水平。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金所长的精彩演讲。下面有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张承惠所长发言。  张承惠: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我看姚会长和不少熟人,很荣幸有机会参加今天下午的论坛,但是我昨天郑主任才跟我说要来参加这个会,我跟他说,我研究养老保险市场差不多是十年前的事情,最近没怎么跟踪,要不然推荐一个我们保险室的主任来参加可能更合适,但是说尚希所长要来,你不来不合适,结果刘尚希所长也没来。  第一点看法我还是想说一说人口老龄化中国社会面临非常紧迫、非常大的人口老龄化压力,这种情况下我们确实需要发展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刚才金所长说了,养老保险体系呈现单一的结构性特征,这种单一特征已经难以维系。我最近听说好像已经有不少的省份出现了收不抵支,出现了养老保险的缺口,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让这个基本养老保险体系持续的运行,这是很大的问题和挑战。  刚才金所长也说了,我今天不想讲企业年金,我还是想讲讲商业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是利用商业保险公司管理社会风险的管理服务整个的养老保险体系,因为保险公司天生是为了管理风险存在的,因为这个对养老来说最大的风险是未来的不确定性,在60岁退休以后,现在的寿命活到80岁很正常,活到90岁不少见,活到100岁都有,那在60岁以后三四十年对个人和社会都是很大的风险,我不知道我的退休工资是否足以支付未来的,特别是现在年纪比较轻的时候看病医疗费用支出比较少,但是退休以后医疗费支出会急剧的上升,生活水平会急剧的下降,每个人都面临这样的风险,这是社会的问题,因为人都是要老的。  所以更好的发挥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作用,我觉得这是未来几年中国全社会都需要集中注意力来研究,来着手建这么一个体系。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我觉得第三支柱的发展状况也不是很理想,昨天下午我刚得到通知我也没找这个数,但是从我的感觉来说,目前保险公司做的养老保险产品,大多数是短交型的,一次性交的理财型的产品。为什么这块发展不起来呢?我觉得至少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是我感觉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还是有问题,刚才说了平均投资收益率,如果扣除特殊年份只有3.87,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如果说不能和通货膨胀率拉开比较大距离的话,怎么能保障几十年以后投保人能够获得足够的生存保障,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是中国保险业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二是中国的资本市场我觉得还不够发达,虽然现在资本市场规模已经相当大了,投资渠道也比较多了,但是从一个机构投资人的角度来说,可控投资的渠道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  三是市场中介不发达,现在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银行保险,银行来推销,银行保险很发达,但是要依靠银行这个中间渠道的话就有些问题,我觉得一个是代理的费用问题,当然你找保险经纪公司,或者保险代理公司一样有费用,自己设网点一样有费用,但是我觉得银行代销保险公司产品当然是很简便易行的方式,但是给人感觉,当你一次两次三次以后,感觉不是那么可信。所以,我现在到银行,比如钱到期了,很多银行工作人员也非常热情的向我推销保险产品,我跟他说,凡是你做的银行保险我一律不买,理由很简单,我觉得买一次上当一次,买一次上当一次。我曾经在有些场合我就问,我说你们保监会的同志,保监局的同志,你们自己买不买保险产品?我觉得买的不会很多,从我们做保险跟金融研究的来说,我买了一些意外险,别的基本不买,为什么不买?我觉得这个问题需要保险界有深入的思考,保险市场中介不发达,营销过多的依靠银行,我觉得是一个问题。另外中介不发达还有一个问题,你说让一般的投保人我想去找什么样的保险产品最适合我?他应该有一些保险产品的比较、分析、评估,那么这样一些哪怕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专门有个第三方的平台,就像营销基金产品一样,一个综合性的产品来营销各个保险公司的各类产品,我觉得这样的中介服务是不够的,可能是有,但是至少影响力没有到足够的程度。  这是我想谈的第一个问题,三支柱保险体系急需建立,但是现在这个是不健全的,原因有很多种。  第二,未来这个养老保险可能要结合养老方式的多样化来琢磨多样化的保险服务。现在养老方式我觉得说起来有几大类:  第一个是居家养老,大多数老人做的是很多在家里,或者依靠街道、亲戚、子女,这个是一个,这个咱们暂时不说。  第二是旅游养老,这个旅游养老的人数应该更少了,但是也不乏这样的案例,我们曾经听说一个外国的老太太终身在油轮上,她把房子卖掉把钱委托给基金或者是什么样的中介方式,永远在这个油轮上,这个油轮可能一遍一遍的在全球旅行,上面的游客换了一波一波,这个老太太终身在这里,这个也有,但是比较少。  第三是集中养老,养老院的方式,集中养老有公办和民办两种模式,公办这里应该说供不应求。商业民办这块,大家见到很多的商业性的,我觉得那个养老保险很多发展成商业地产,圈一大块地,找地方政府,在这个地上搞各种各样的养老设施,大家预付,也有朋友给我介绍,在常州就有这样的,大概是80多万,等于买一套房,进去以后再交管理费和其他的。  还有一种模式,买一个楼,比如说买一个酒店,这个酒店经营不善,有一些民营的资本来收购这样的一些酒店,然后把这些酒店改造成养老公寓。还有我们保险公司,泰康的同仁也来了,泰康做得很有名,在北京、上海还是广州、深圳都有,据说北京的区域养老社区做得美仑美奂的,去的人都说好。但是这种商业地产基本是为一个高端的人群服务,它最基本的就是贵,对于中产阶级可能已经比较难承受了,对于相对比较低的更多的人群几乎是不可能承受的。未来怎么发展一种综合型、可持续的养老社区,我觉得是一个发展方向。  第三,未来这个养老保险保障体系的发展方向。前面两个问题已经很清楚了,第一大力支持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发展,那么首先要政府支持,我觉得今天下午这个话题,刘所长不来就没戏唱了,因为大家都在说美国的401K,要学这个401K,说了很多年,它这个递延征税的制度,这是税收上面支持养老保险体系很好的办法,但是我认为在中国税收征管体系下为什么递延征税说了很多年,保监会争取了很多年,财政部那边老是不松口,我觉得和我们的管理体系有一定的关系,这个不展开说了。这是第一点需要政府支持。  第二政府还要支持的一个方面,就是我前面说的公办的价格低廉,但是要排400年,民办的条件很好、环境很好,但是收费高昂,一般人付不起。未来的发展方向,我认为保险领域要发展经济,关注民办,把民办综合性的养老社区成本降下来,否则一年20来万的成本一般的人群来说还是偏高的。这是怎么样在这个领域里面更好的发挥PPP的方式,我觉得是非常值得研究做的课题。  第三我是觉得咱们保险业恐怕要更多的发展一些专业性的有公信力的中介服务机构,比如说上网点开一个比较权威的,或者有几个大的网站,让投资人、投保人能够在这个网站上看到不同保险公司的不同保险产品,甚至于你提出你的需求,他能给你自动的在网上配对,你说这样的产品最适合你的要求,这样很大程度减少投保人的购买成本,寻找成本是很高的,因为保险产品一旦买了可能就是几十年,如果要是后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word表格第二页空白怎么删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