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开个党参办饮料厂办些什么手续、需要什么手续、设备?规模(大中小)要多少钱?请成功人士谈谈经验心得!

  1《每周质量报告》:“果肉果冻”裹的是什么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聪明能干的妇女没有米也做不出好的饭来,同样,没有果肉,果冻厂家也做不出果肉果冻来,但是在安徽蚌埠市一些果冻厂家,没有果肉也能生产出果肉果冻来,那么他们究竟是怎样生产出这种神奇的果冻呢?
   蚌埠市是安徽省果冻的主要生产基地,有大大小小的果冻厂家100多家,这里生产的果冻以价格低廉而远近闻名。蚌埠市太平街市场是果冻批发的集散地,果冻品牌多达50多个,大部分是当地的果冻厂生产的。这些果冻市场销售价每斤在一块五毛钱左右,最低的每斤只有七八毛钱,而优质的果冻每斤的价格在六块钱左右。
   记者:这个果冻多少钱一斤?
   老板:一块钱多一点。
   记者:怎么那么便宜?
   老板:便宜不好吗?
   记者:里边是不是没有果肉?
   记者:是天然果肉还是人工果肉?
   老板:不是人工的,天然的。
   记者:是天然果肉吗?
这位老板说,他们这个摊位是蚌埠市圣双喜食品饮料厂的直销处。按照产品上标明的地址,我们在蚌埠市郊区找到了这家果冻厂。果冻厂位于一家汽车修理厂的院子里,汽车修理厂旁边就是果冻厂的生产车间。在办公室里,我们见到了果冻厂的女老板。据老板介绍,他们有十台灌装机,旺季时每天能生产50吨,现在是生产淡季,每天的产量在10吨左右。走进车间,记者看到,生产车间的窗户都被封死,墙壁上落满了灰尘,尽管是白天,但光线很暗。几个工人正在洗衣服,车间里还晾着几处衣服。我们扶着破旧的梯子爬上了楼。这二十多个大缸是用来调配果冻原料的,大缸不停地散发着热气,各种原料和塑料桶随意地丢在角落里。
   老板:我们根据客户的需要,你要橘子味我就给你放橘子香精,你要草莓味的我就给你放草莓香精。
   据老板透露,胶状液体是用卡拉胶、色素和香精等原料调配出来的。胶状液体通过水管流向一楼的灌装机,注入果冻杯。记者发现,工人在灌装时都要往每个果冻杯里加入一粒方块状的东西。
   记者:放的是什么?
   工人告诉我们,正在生产的是果肉果冻,这些乳白色的东西就是果肉。在车间的另一端,工人正在忙着将盆子里乳白色的东西倒在操作台上,然后切成小块。记者发现,这就是刚才添加到果冻杯里的东西。
   记者:这个是什么东西?
   工人:果肉,放到果冻里的果肉。
   记者:是果肉吗?
   工人:说了你也不知道。
   那么这些果冻里加入的到底是不是果肉呢?食品厂的老板最后向我们道出了实情。
   记者:不放果肉吗?
   老板:放人造果肉,自己做的。
   记者:小孩看里面有东西,喜欢买。
   老板:因为它的价位和档次在这里,只有加这个(人工果肉)。
   这些所谓的“人工果肉“没有被行任何消毒,就直接放进果冻杯,经过冷却、包装,然后销往全国各地。这位老板告诉我们,蚌埠市的低档果冻加入的所谓“果肉“,都是人工果肉,不会使用天然果肉。按照这位老板的说法,记者随后又对蚌埠市的几家果冻厂进行调查后发现,这些果冻虽然标称是“果肉果冻“,但由于人工果肉价钱便宜,很多果冻厂都用人造果肉代替自然果肉。
   老板:我们蚌埠果冻卖的就是塑料(包装)钱,价格都很低,一箱才挣几毛钱,主要靠量,产量。
   记者:放果肉和放人造果肉大概能差多少钱?
   老板:差不少。就是说是自己做的要一毛,那个(天然果肉)要九毛。
   这位老板还向我们透露了人工果肉的制作方法。
   记者:人工果肉怎么做?
   老板:果冻粉(卡拉胶)量加大,搞一个桶倒出来,拿个脸盆来晾凉,然后明天再切,人工做。
   那么这些根本不含天然果肉或果汁的果冻到底是怎么调配出来的呢?记者决定对此展开调查。蚌埠市吉祥果冻食品厂设在一个将要拆迁的面粉厂的大院里。记者看到,生产车间的门口丢弃着一只死鸡。生产车间里摆放着四台灌装机,灌装机后面的这间小屋就是调料室。在这里,记者亲眼目睹了果冻的整个调配过程。技术员先是将卡拉胶倒进大锅里,然后加入各种添加剂。
   记者:现在放的是什么?
   技术员:果冻粉(卡拉胶)。
   记者:放的是什么?
   技术员随后又加入防腐剂苯甲酸钠。大约过了五分钟,这位老板用手指伸进大锅试了试温度,告诉我们可以调配颜色和口味了。
   老板:不要烧那么开,有个七八十度,拿个温度表一插,有个七八十度就行了,因为这边到家,那边小孩就进嘴了,没有必要搞那么烦(烧开),不用消毒。
   技术员开始加入日落黄、柠檬绿等各种色素。
   记者:日落黄、胭脂红、糖精做果冻的多不多?
   技术员:基本上是质量低点的果冻都是这么做的。好一点的果冻,像丰原集团,人家上市公司,肯定不用糖精,用白糖做。
   记者:其他的呢?
   技术员:其他的全部都是这样。
   调配果冻原料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加入香精。这位老板说,客户需要的各种颜色和味道他们都能满足,现在他们可以用各种色素和香精调出20多个果冻品种。
   老板:你要什么味道我给你做什么味道,水果的,哈密瓜的,主要是香精,以香精为主,香精什么味道,它就什么味道。用这个东西代替奶粉,把奶油香精量加大,就成奶油味了。用一种化学原料,增白剂的一种,这个东西便宜。用奶粉要六十块钱,用增白剂两块钱就行。但这个东西不能公开讲,干的时候偷偷摸摸的。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这些厂家设备简陋,生产环境达不到起码的卫生标准。凉水池成了洗手池,掉在地上的果冻盒,连洗都不洗,就直接放进灌装机灌装,继续使用。
   记者:这个有点脏,要不要洗一下?
   工人:不用洗,磕磕就行了,洗了有污染。
   工人:有些灰尘,磕一下就行了。
   记者:不用消毒吗?
   老板:卖都不够用呢,还用消毒?没有时间。
   记者看到,有些果冻杯粘得比较紧,不过工人连用手掰开都觉得费事,干脆用牙齿把粘在一起的果冻杯子咬开。
   工人:这个杯子紧。
   记者:杯子紧就用嘴巴咬开?
   工人:对,对,对,嘴巴咬,你不咬拿不开。
   这些用卡拉胶、糖精、色素、香精和防腐剂调制出来的果冻,看起来五颜六色,很是好看,但是到底有多少营养价值呢?
   工人:这都是小孩吃着玩的,有什么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

  营养,它根本就没什么营养。
   中央电视台2003年9月1日

  每周质量报告》:“黑”佐料调“白”腐竹
  很多人都有吃腐竹的习惯,在河南安阳市有个地方,每年腐竹产值超过亿元,这对于一个乡来说,算得上是惊人的数字。更为惊人的是腐竹的原料应该是黄豆,可这里生产的不少腐竹还拿根本不能吃的东西作原料,而面对产品上漂着的成片死苍蝇,当地的一位老板更是语出惊人:厕所都有苍蝇,食品厂能没有苍蝇吗?
  河南省安阳市有一个远近闻名的“腐竹之乡”,每年仅腐竹的产值就超过一亿元。然而,记者在这里采访时发现,尽管当地有1900多个腐竹加工户,但挂牌生产的腐竹厂却没有几家。
  记者:乡里面的腐竹厂为什么都没有牌子?
  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二安乡乡干部:都没牌子,他是个体生产经营,个体,公司加农户。
  据介绍,在安阳市的这个地方,用不着办什么手续,只要架起一口锅,就可以生产腐竹,而且还不愁销路。那么,“家家是工厂、户户做腐竹”的这个腐竹之乡,到底有什么样的生产秘诀呢?
  记者走访了十多家腐竹生产点后发现,多数腐竹生产厂,条件简陋、卫生差。
  这家腐竹厂离乡政府只有四五百米远,是当地为数不多的有厂名的几家腐竹厂之一。在这个车间里,记者看见,一位中年妇女从灰土里抠起一块块脏兮兮的砖头,在地上磕了磕,就往锅台上搁。盛豆浆的一些大水缸都污秽不堪。记者从这个豆浆缸里,一勺就舀起了七八只死苍蝇。
  这家没有厂名的腐竹厂,有两个生产车间,每个车间有三个做腐竹的大锅。这个大缸里的豆浆上,漂着一层死苍蝇,工人们用脸盆从里面盛了豆浆就倒进锅里做腐竹。
  记者:怎么那么多苍蝇?
  腐竹厂老板:搞食品的都有苍蝇,很正常。
  记者:搞食品的都有苍蝇?
  腐竹厂老板:哪个食品厂没有苍蝇?厕所都有苍蝇呢,食品厂能没有苍蝇。
  在这个厂的车间里,记者看到,浸泡过的黄豆,用这黑黑乎乎的水漂一漂,就被倒进磨浆机里磨出豆汁,流进大缸。接着,工人从地上捡起一根国家严禁在食品加工中使用的黑色橡皮管,放进大缸,通上高温蒸汽煮豆浆。
  记者发现,在煮豆浆的过程中,工人们还要往豆浆里添加各种“佐料”。这位工人在往豆浆里加一种白色、块状的东西时显得很神秘。只见他用身子挡住记者的视线,从一个塑料袋里,抓起这种东西,在手里掂了掂后,就迅速地把它抛进了豆浆缸里。
  记者:你这加的什么?
  工人:“添加剂”。
  记者还发现,工人们往豆浆里加这种白色固体添加剂时,很随意,基本上是想加多少就加多少。
  记者:加这个(“添加剂”)加多少?”
  工人:谁知道,不知道,随便用一点。
  豆浆一般是乳白色的,但记者发现,这里的腐竹厂,煮出来做腐竹的豆浆,颜色出奇的黄。据知情人士透露,这种豆浆的颜色,是人工调出来的。
  记者仔细观察后发现,煮豆浆时,工人们加完白色块状物后,还要往豆浆里加一些用黄色粉末调制的液体。这种液体一加进去,一缸乳白色的豆浆转眼就变成了黄色。
  当记者问工人,这种黄色粉末到底是什么东西时,工人们一口咬定,这是食用色素。
  记者在这个腐竹车间的角落里,见到了这种黄色粉末的包装。记者发现,这种黄色粉末,原来是名叫“碱性嫩黄口”的工业染料,这种染料一般只能用于染布。
  工人们还告诉记者:做腐竹用的添加剂和“碱性嫩黄口”染料,当地到处都有卖。
  记者带着从腐竹厂要过来的这种白色块状物,随意走进这个镇上的一家食品调味品商店。店老板看了记者手中的白色物体后,好不介意地告诉记者:那种白色固体是“雕白块”,因为它便宜,加进豆浆里,做出来的腐竹,看相、口感,都会变得更好,当地人就喜欢用“雕白块”做腐竹。
  据了解,“雕白块”学名甲醛次硫酸氢钠,它一加热就很容易分解出剧毒致癌物质。人们吃添加了“雕白块”的食品,严重的会中毒、甚至可能死亡。早在15年前,“雕白块”就已经被国家严禁在食品加工中使用。
  这位老板还拿出一塑料袋“雕白块”告诉记者,当地做腐竹用的“雕白块”,70%是从他这买的。
  记者:你这个一个月能销多少?
  老板:一个月能销一吨货。
  记者:一个月销一吨,雕白块?
  记者:就你这一家?
  店老板还带记者到他家去看了成桶成桶的雕白块。
  记者:县里面会经常来查吗?
  老板:来,那他是想起来就来瞧一瞧,下来玩,一般不会来。
  记者:不让卖,那你还卖?
  老板:国家不让卖白粉,但是买的还是有,还得有卖的。
  记者看到,卖“碱性嫩黄口”染料的商店也很多。这位老板娘搬出来一个彩色纸箱,一打开,全是一盒一盒的“碱性嫩黄口”染料。老板娘告诉记者,“碱性嫩黄口”染料本来是种染布染料,用它增加腐竹的颜色,效果好,价格又便宜,做腐竹的人都喜欢用它。
  记者:这都是染布用的染料吗?
  老板娘:腐竹下色都是用这个,下色都是这个,常买的都是这个。
  记者本以为安阳腐竹这样的加工工艺已经登峰造极了,但是出乎记者意料的是,从这位老板娘口中,记者又听到了当地做腐竹的另一个秘密。
  这位老板娘指着摆在店门口的一编织袋东西告诉记者:她这里不仅“碱性嫩黄口”染料卖得好,而且,工业明胶卖得也不错。这种工业明胶,本来是用做油漆等用的,因为价格便宜,很多人就把它用在了腐竹生产上。
  记者:这个工业明胶,做腐竹能行吗?
  老板娘:这样的,在我们这儿,做腐竹,卖出去,没有人会说;做腐竹、掺淀粉、再用胶、再用色(染料)一加,啥也看不出来。
  记者:有这么好的工艺?
  老板娘:那是当然!我们这儿做腐竹,有学不完的东西。

  老板娘告诉记者:这种加胶的、加淀粉做的腐竹,也叫“粘浆腐竹”。
  工业明胶是如何加进腐竹里去的呢?粘浆腐竹又是如何生产出来的?记者决定再次到生产厂家去看个究竟。
  当天下午,记者就一直守在这家腐竹厂的生产车间里,看工人做腐竹。眼看腐竹做完了,锅里的豆浆再也结不成豆腐皮了,都成了废料,按腐竹的制作工艺,只能用来喂猪。
  记者:一般这个做腐竹的尾子,有什么用的?
  腐竹厂老板:喂猪。
  按常理工人们也该准备收工了。但出乎意料的是,工人们却没有任何收工的意思。她们把这些废料收集起来,倒进了这口锅里,一边用火熬,一边不停地用铲子在锅里搅拌。
  记者看见,在冒热气的腐竹锅里,一个塑料盆盛着没有融化的胶状物和白色块状物。工人们告诉记者,这是在加热融解明胶和雕白块。
  黄色汤水样的腐竹废料熬得比较稠了,一位工人就把盆里的胶状物倒了进去,并进行充分搅拌。
  接着,这位工人从淀粉袋里盛出来一些淀粉,加水调糊后,倒进了锅里。
  腐竹厂老板:加淀粉,整个锅里头,一次要加十多斤淀粉,十来斤淀粉都变成腐竹了,变成腐竹以后,最便宜,最便宜的腐竹卖出去得三块五一斤,一块钱的东西(淀粉),卖三块五,它这个成本又降下来了。
  记者:做腐竹,不粘浆行吗?
  老板:不粘,不粘浆,那个(腐竹)价钱降不下来。
  经过熬煮一阵后,这些工人又一盆一盆地把这种混合好的浆料,倒进一个纱布袋里过滤。接着,工人们就把整杆的还没有干透的腐竹,连竿子一起放进这种黄色的粘浆中,让腐竹裹满浆料。
  做腐竹的废料本来一文不值;即便是优质淀粉,一公斤最多也就2块多钱,但一旦用它们加工业明胶做成浆料,粘在腐竹上,就能使腐竹增加斤两。一般情况下,腐竹粘浆后,多的能使腐竹分量增加三成。
  这样,每用上一公斤这样的粘浆料,就能多赚五六块钱。如此这般,一个只有三口锅的腐竹厂,按正常情况,每天只要用上六十公斤这种浆料,就能纯赚300块钱以上。
  记者:这个粘了浆的腐竹,看得出来,看不出来?
  工人:一般人看不出来。
  记者:现在做这个粘浆腐竹的多吗?
  工人:多。现在要货,都是要这个粘浆的,不太要这种没粘浆的,这种没粘浆的腐竹贵。消费者都是看价钱的,他又不知道腐竹质量的好坏。一般卖得四块多钱,这个粘浆的腐竹,价钱还不到四块钱,他(消费者)看到一样的腐竹,就要这个粘浆的腐竹,不要这个正常的没粘浆的腐竹。
  记者看到,有的腐竹一次粘得不够多,还要反复粘浆。满满一大槽、至少五六十公斤的浆料,转眼就全部被粘到了腐竹上。这些粘了浆的腐竹,在露天搁置一下,再经过烘干房烘干后,就成了“粘浆腐竹”。
  据了解,“腐竹粘浆”作假,在当地并不是什么秘密,而且由来已久。就这样,安阳市这个腐竹之乡,用雕白块、染布染料、工业明胶、淀粉等作添加材料,造出来的腐竹,经过这样的包装后,被销往北京、东北三省、江苏等外地市场。
  权威访谈:专家国家副食品质检中心副主任马福祥先生
  主持人:现在不光是这种粘浆腐竹被卖到了全国各地,据了解,在安阳不少腐竹加工户还到全国其他地方去做这种粘浆腐竹。如果他们把这种自称为学不完的工艺流传到其他地方,形成的危害就会更大些,今天我们就请到了国家副食品质检中心副主任马福祥先生。马先生,您好!
  主持人:我知道在做合格腐竹的时候要先把豆子磨成豆浆,那接下来该怎么做?
  专家:磨成豆浆后,煮熟了,然后再在腐竹池里蒸发,随着水分的蒸发它会在表面形成一层腐竹膜,把这层腐竹膜挑起来阴干或晾干它就是腐竹。腐竹是一张张挑出来的,随着一张张腐竹出来以后,里面的蛋白质越来越少。也就是说,先前出来的腐竹质量好点,蛋白质含量高点,后面的质量差点,到最后就再也挑不出腐竹来了,剩下来的实际上就是豆渣子。
  主持人:片子里说的粘浆腐竹您听说过吗?
  专家:没有。从片子里看,粘浆腐竹实际上粘的是做腐竹剩下的废料。这些废料相当于我们做豆腐剩下的豆渣,实际上他们把这些残渣加入淀粉、加入明胶挂到腐竹上,增加重量,降低成本,这是一种掺假掺杂的行为。
  主持人:我记得前段时间,欧盟规定有些染料在染布的时候都是禁用的。染料在布里都不能用了,那如果吃进去会有什么后果?
  专家:它是不允许在食品中使用的。碱性嫩黄接触或者吸入都会引起中毒,因为这些染料大都具有致癌性,所以是绝对不允许在食品中使用的,
  主持人:你们每年是不是都要对腐竹的质量进行抽检?
  专家:对腐竹我们是去年的三季度、四季度以及今年的一季度对腐竹进行了连续抽查。今年一季度情况稍微好一点,一季度检测腐竹是25%含有雕白块。最近国家质检总局推出一套市场准入制度,我希望尽快能将腐竹这类风险性比较大的食品纳入市场准入制度管理。
  中央电视台2003年11月14日

  老话说,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商家为了赚钱,一般来说总是会向消费者说自己的产品质量好,既安全又卫生。可在天津静海县一位腌菜厂的老板却说,如果看见他们腌制酱菜的过程,你就再也不想吃酱腌菜了。商家主动坦白自己的产品质量难以保证,这在生意场上还真是少见。那么,看了他们腌的酱菜,谁要是还敢吃,那么他也是够胆大的。
  天津市静海县陈官屯一带一直有腌菜的传统,据当地人介绍,这里生产腌菜已经有近二三百年的历史。他们这里的腌菜品种多、质量好,产品行销全国各地。在陈官屯,记者看到,仅在公路两侧大大小小的腌菜厂就有三四十家,空气里弥漫着一股咸腥的气味。记者注意到,这些腌菜厂厂房大多很简陋,一个简易的敞棚下就是腌菜的池子,有的厂子甚至把腌菜池直接就建在了露天处。记者走进了一家名叫汇丰的腌菜厂,老板热情的向我们推销起了厂里刚刚腌制好的糖蒜。然而记者最先看到的不是糖蒜,而是卤水表面上密密麻麻的一层死苍蝇。
  记者:你这都是苍蝇啊!
  老板:捞啊,现在这(棚子)一敞开,就落苍蝇。捞啊,有笊篱,一捞不就完了吗。
  记者:这吃了没事吧,有细菌。
  老板:这咸水都是24度卤,什么细菌也生存不了。你看所有的蝇子所有的东西一落就死。
  在厂院的另一侧,几个工人正在忙着为我们刚刚看到的糖蒜做包装。
  记者:你这弄出来还洗洗吗?
  工人:洗,拿嘛洗,不也拿卤水洗吗?
  记者:你那里面都是苍蝇啊?
  工人:你看现在还有吗?出池子之前都捞干净了。
  记者:你这池子都有苍蝇,腌的时候有影响吗?
  工人:那有嘛影响,带不了苍蝇走。
  看来,在这几位工人的眼里,腌菜池里的苍蝇算不了什么问题,腌菜摆上餐桌时看不见苍蝇,就是卫生合格的产品。在另外一家厂里,上百个酱菜缸直接就摆在了院子里。由于没有必要的卫生防护设备,缸里面爬满了苍蝇,一旁正在干活的工人却对此视而不见。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由于条件简陋,这里腌制的酱菜质量卫生难以保证。很多厂子就直接在地上挖一个土坑,在坑里垫上塑料布,就开始在里面腌菜。下雨的时候,污水雨水就直接流到了坑里。当地人把这叫土池子。
  记者:土池子是不是不允许这么弄?
  老板:这应该不允许,我现在这个比同样的土池子,比他们弄的都干净都高,水流不进去。应该说这个东西,像这个半成品,流进点水去也无所谓。
  在另一家腌菜厂里,我们见到了同样用土池子腌制好了的腌菜成品。
  记者:这是什么呀?
  工人:(扒开表面发黑的一层)不是冬菜,蒜打成的泥。这不是。
  工人:没坏。你们不要这个,怪脏的。
  记者:这卖给谁呀?
  工人:谁买就卖给谁呗。
  万达腌菜厂最近刚刚新修了厂房。这里的老板带我们参观了厂院和新建的车间。在厂院里我们看到了两缸已经发出腐臭味的腌菜。新建的车间里,腌菜用的粗盐和装修的垃圾废土混在了一起。
  记者:这盐也太脏了吧,这还能用吗,这盐?
  记者:什么杂质都有,这里还有钉子?还有灰?
  老板:装修装的掉下来的。
  记者:里边有灰呀,白灰。
  老板:没有灰,你知道这里边是嘛吗?这盐晒完了就这样,土吃不了东西里去。你好比咱腌的芥菜啦,水腌芥菜、黄瓜啦什么的,它进不去。
  参观完了,老板见我们仍是对卫生不放心,于是向我们保证他的厂子是这一带卫生条件最好的。
  老板:干腌制的,只是这样,(用塑料布)给你一苫,就算不错了,你往哪去,这块儿厂子多了,你就转去,你看看。这干腌制的你要是看了,吃不了。
  记者:看啥,说什么?
  老板:你要是看见这个(腌制过程)咸菜就不能吃,但是,咸菜这个玩意儿就这么回事。
  九月中旬,正是当地大量腌制韭菜花的季节。在金来腌菜厂,我们目睹了韭菜花生产的全过程。在厂院的一片空地上,堆积着刚刚收购来的鲜韭菜花。按照正常工艺,在韭菜花搅碎之前应该仔细清洗一下,因为在搅成酱之后就无法再清洗了。可我们看到工人们只是把韭菜花往水里一蘸,就直接送进了搅拌机,生产过程很简单,就是把韭菜花加上粗盐放进搅拌机里搅碎,搅出来的碎末就是调料韭菜花,这样的产品能达到卫生标准吗?
  记者注意到,在生产过程中,几个工人一直在抽着烟,这位工人还光着脚在韭菜花上走来走去,很难想象他们是在生产入口的食品。
  记者:这韭菜花你吃吗?
  记者:为什么?为什么不吃?
  记者:是不好吃还是你觉得不干净?
  工人:洗得不干净。
  这里的工人告诉记者,这里的腌菜虽然卫生条件差,不过他们会进行特殊处理,保证不会变质。在长海腌制品厂,记者就目睹了所谓的特殊处理。在把腌菜进行包装前,工人们把一种白色的粉末裹到腌菜的表面,直到表面裹满才装箱。
  记者:这白的是什么呀?
  工人:这个,白面,化妆品。苯甲酸。
  虽然工人不愿说,可我们还是从包装袋上认出了这就是最常见的食品防腐剂—苯甲酸纳。

  记者:弄它干啥呀?
  工人:为了装饰,回来以后变色,知道吗,看现在是这样的吗,一会装箱,赶明儿就变绿了。
  记者:搁的太多了吧?
  工人:不多,应该切开搁,切不开了就加浮头了。
  记者:怕坏了是吧?
  显然工人们对于防腐剂的问题不愿多说,因为过量食用防腐剂会危害人体健康。国家有关部门规定酱腌菜中的苯甲酸纳的含量不能超过千分之一。
  记者:你这防腐剂加的多吗?
  老板:现在我们一缸里就照者四五斤,一千斤百分之零点五。
  据腌菜厂的老板介绍,多加防腐剂主要是怕在长途运输中发霉变质。由于这里腌菜厂技术条件普遍达不到要求,为了使腌菜不变质,只能大量加入防腐剂。
  老板:咱这东西不坏没人找来。你要是东西坏了,你个人的东西,找你你没办法。
  记者:防腐剂多了,让人查出来也是麻烦事啊?
  老板:现在咱们这边没有查这块的。
  据记者了解,陈官屯一带的腌菜厂普通规模的每年生产能力也在二三百万斤以上,四五十家腌菜厂年产量在一亿斤以上。这里的腌菜厂主要是面向全国各地的批发商,然而,在他们的客户群里也不乏一些国内知名酱菜企业,这些知名企业从他们的厂子里购买腌制好了的成品,再贴上自己的标签,作为自己的品牌产品推向市场。金来腌菜厂甚至直接就能在自己的厂里做出一些名牌产品的包装。
  记者:像这种他们厂家就不用做深加工吧?在您这就直接做成了。
  记者:是直接出成品多,还是厂家拿半成品回去加工的多?
  老板:一般是他们来包装,来包装以后做好了,就给他们送过去。
  万达腌菜厂也给很多知名企业的供应他们生产的半成品。
  记者:你这个韭菜花往哪销的多?
  老板:天津、北京。主要是北京。
  为了证实这位老板所说的,记者决定跟着厂里送货的车去看个究竟。第二天清晨六点,送货的车准时上路了,顺着104国道一直开往北京方向。临近中午11点的时候,货车开到了距北京40公里的河北省大厂县。货车很快就开进了公路边的一个厂院里。厂门口的牌子上写着这里是王致和集团的副食调料生产基地。记者随后也走进了厂里,与一位厂里的工人聊了起来。
  记者:咱们的原料都从哪里进的?
  工人:哪儿都有,天津的也有、内蒙的也有,哪儿都有。都是汽运,汽车往这运。
  记者:他们送货的车多长时间来一趟?
  工人:那没准,没有准,我们什么时候要,就什么时候给他们打电话联系,他们就开车过来。
  权威访谈: 国家质检总局质量管理司于献忠司长
  名牌腌菜竟是无德小厂制——小企业能不能为名牌企业直接生产成品?
  带去品牌却不带去管理——知名企业该不该成为委托加工小企业的直接监督者?
  国家对腌菜有没有统一的生产标准?
  腌菜被列入市场准入管理范畴是指日可待,还是遥遥无期?
  国家质检总局质量管理司于献忠司长做客“权威访谈”,为您拨云见日、一一解答。
  主持人:和密密麻麻的苍蝇泡在一起的咸菜,在裹上知名企业的包装袋之后,摇身一变,就成了有着良好信誉的知名产品了。另外,据我们了解,在陈关屯绝大多数的腌菜厂都是在露天或者是敞棚的情况下腌制咸菜的,今天我们就请到了国家质检总局质量管理司于献忠司长。于司长,您好。
  主持人:于司长,您是管质量的,回到家也是一个普通的消费者,您看了这样的咸菜,有什么感觉?
  专家: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如鲠在喉、心情沉重。我认为,这样一个企业的做法,好像是愚弄消费者的感情,作为一个消费者本身也感到,消费者的权利和利益受到了侵害。假如说我们每家每户腌制咸菜,晒酱自己吃,大家都知道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而不至于苍蝇都落上去,就像我们片子里看到的,他们自己也说“这个咸菜我们自己不吃“,为什么呢?因为太脏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自己都不吃,怎么能拿这个产品去应付消费者呢?这样下去这个企业是没有生命力的!
  主持人:那么作为小企业是不是允许它为大企业或名牌企业直接生产成品呢?
  专家:从企业的经营发展的一种模式来看,一个知名的企业或大企业根据自己生产和发展的需要,去通过严格的考核和审查,来向某些小的企业或者是有着特殊产品的企业进行采购,我们俗称叫向供应商订购所需要的产品,这是允许的。
  主持人:那么大型企业或知名企业,是不是就直接成了小企业的监督者呢?在生产方面。
  专家:是的,从世界范围来看,凡是知名的大企业,对于供应商本身是很挑剔的。首先要经过严格的审查,选择一些有水平的、质量管理到位的、能够向他提供满意产品的企业,它才能够认可它,同时也在认可这样的企业之后,每年还要进行严格的监督,而且还会用同样的标准、同样的管理来加强对供应商的控制,以便能够保持自己的品牌。
  主持人:现在,米、面、油都已经实行了市场准入制度,酱菜是直接入口的东西,而且吃的人又很多,会不会也把它列入市场准入制度来管理呢?
  专家:我想肯定有可能。小商品大市场,人人都有份,人人都有关,我们更应当给予关注。国家质检总局这两年已经为加强食品安全的管理,采取市场准入制度,加QS标志,从去年开始我们搞了五类,现在已经扩大到十几类了,这样的过程还会加快,总会指日可待。将有一天我们也会把这个纳入到食品安全准入的管理范畴。
  中央电视台2003年10月13日

  《每周质量报告》:鸡精里的“商业秘密”
   鸡精是由鸡肉、鸡蛋、鸡骨头和味精等为原料经特殊工艺制作而成的调味品,它以味道鲜美、独特开始逐渐代替味精走进了千家万户。但四川成都市的一些鸡精生产厂家,竟然用玉米淀粉、食盐等充当鸡精原料,而在生产的廉价鸡精包装上却又赫然印着一只只大肥鸡,并标有原料为土鸡、鸡蛋等字样。这些厂家究竟是如何弄虚作假,欺骗消费者的呢?请关注本期记者调查。
   记者调查:鸡精里的“商业秘密”
   现在很多家庭喜欢在烧菜、煲汤时放点鸡精,鸡精以它的味道鲜美、独特,倍受消费者青睐。但在四川成都市的一些批发市场上,同样是净重10公斤的鸡精,有的价格在200元左右,有的却只售四五十元。同样的鸡精,同样的分量,价格为什么会如此悬殊呢?
   鸡精里的“商业秘密”
位于成都市金牛区的成都市农副产品批发中心是当地规模最大的批发市场,代理和批发鸡精的店铺有近百家,品牌多达200多个,这里销售的鸡精,大都包装精美,正面是一只大肥鸡,背面是产品说明,按照说明,鸡精的原料要么是“土鸡“、要么是“乌骨鸡“、要么是“鲜鸡蛋“。记者发现,这些鸡精尽管外包装大体相同,但是价格却相差悬殊,太太乐和豪吉等知名品牌鸡精相对来说价钱较高,一件净重为十公斤的鸡精,批发价一般在200块钱左右。而美味鲜、豪亨和众爱等杂牌子鸡精批发价一般为四五十块钱,最低的只有三十多块钱。
   记者:这个鸡精为什么这么便宜?
   老板:这个嘛,厂家给我们的便宜,所以我们卖的也便宜。豪吉是名牌(所以贵)。
   记者:那也不能差那么多啊!
   老板:这个我就说不清楚了。
   当记者问到低价位的鸡精和高价位的在质量上有什么区别时,这位老板说这是“商业秘密“,始终不肯告诉我们。为了揭开低价位鸡精的“商业秘密“,我们决定对鸡精生产厂家进行调查采访。成都互利调料食品厂是我们调查采访的第一家,这个厂位于成都市金牛区陆家工业区,门口没挂牌子。尽管是白天,厂里的大铁门也是紧锁着。
   在办公室里我们见到了食品厂的潘老板,据他介绍,他们生产的鸡精主要原料是“土鸡、乌骨鸡和鲜鸡蛋“,质量好,在市场上很受消费者的欢迎。
   这个食品厂规模不大,生产车间由一个套房组成,外面靠近大门的是包装车间,包装设备除了一个简易的封口机、一台秤、还有两个用来盛装鸡精的大盆。几个工人们正忙着封口、包装。记者注意到,包装前这个工人总要从这个铝箔口袋里取出一些“粉末“,倒进大盆里,拌匀。
   记者:你刚才放的这个是什么东西?
   工人:就这个啊,鸡肉香精。
   记者:鸡肉香精。
   穿过包装车间就是配料、烘烤车间。车间里各种原料横七竖八地堆在地上。工人们先是将少量的麦芽糊精和味精倒进搅拌机后,然后开始称取添加剂。
   记者:这是什么,这是?这是甜蜜素?
   甜蜜素加水溶解后,要加入一种紫红色的液体。
   记者:这是什么?
   技术员:是什么?你说呢?色素。
   这些调制好的添加剂和色素倒进搅拌机后,连同麦芽糊精和味精一起搅拌。最后要加进成袋的玉米淀粉和食盐,在搅拌机里白色的玉米淀粉很快变成了黄色。搅拌后的原料要制成颗粒,最后送进烤箱进行烘烤。在这里记者目不转睛地观察了一个多小时,也没有看到什么土鸡、乌骨鸡和鲜鸡蛋。
   记者:你看,你看。你说含土鸡、乌骨鸡,我都没看到啊。
   技术员:这个,这个,这两个嘛,(土鸡、乌骨鸡)就是那个粉嘛。
   记者:那个不是鸡肉香精吗?
   技术员:鸡肉,鸡肉,鸡肉啊。
   记者:你说的鸡肉是哪个?你说这个,这不是鸡肉香精嘛?
   原来,这位技术员所说的鸡肉就是刚才我们看到的“鸡肉香精“。“鸡肉香精“是一种化工合成的香料,怎么成了土鸡和乌骨鸡呢?这令我们百思不得其解。那么鸡精里到底含不含鸡呢?在我们一再追问下,这位技术员最后道出了实情:由于鸡的价格高,他们生产的鸡精都不加“鸡“。鸡精里的鸡味和香味都是靠鸡肉香精“调“出来的。
   记者:像这种四十块钱(一件)的鸡精里含不含鸡?
   技术员:四十块钱的鸡精不含鸡。
   记者:都没有鸡?
   技术员:没有,价钱那么低不可能放鸡的,肯定不会加鸡的,这个价钱。豪亨鸡精都没用鸡。
   记者:都不用鸡啊?
   技术员:是,再用鸡就亏本了,不可能加鸡的。
记者随后又对成都市的几家小厂进行了调查采访,结果发现这些小厂生产的几十块钱一件的鸡精都不含“鸡“。一位向鸡精厂家供应香精香料的经理告诉记者,目前成都市生产鸡精的厂家有100多家,其中不少是小厂家,他们生产的鸡精价格低廉,根本不含鸡的成分。他给我们算了这样一笔账:像这种10公斤一件的鸡精,扣除包装、人工、水电,里面的鸡精不会超过25块钱,也就是说,每公斤的价格不会超过2块5毛钱。
   某香料厂经理:我可以直接地告诉你,他就挣你的盐钱,盐、淀粉,(低档鸡精)糖基本都不给你加,给你加点甜蜜素,味精几乎都不怎么给你加。

  小厂生产的鸡精不含“鸡“,那么大厂生产的低价位鸡精又是怎样的呢?记者对成都金宫味业食品有限公司进行了调查采访。
   成都金宫味业食品有限公司销售部经理文勇:我们主要是以鸡精为主,一年两个多亿,85%是鸡精。
   记者:金宫的鸡精(销售额)在四川省能不能排上第四、第五位?
   文经理:第二,最低是第二位。第一是豪吉,第二是金宫,如果还有谁能超过我们,可以说名字,可以问。金宫绝对是第二。
   据他介绍,金宫味业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鸡精金宫、百信和金典三个系列的产品,其中金典和普通百信牌鸡精属于低价位产品,出厂价在七八十块钱左右。
   文勇经理:我就跟你说实话,金典质量不好,价钱便宜,质量不是很好。低于100块钱成本都做不出鸡精来。
   成都金宫味业食品有限公司销售主管王磊:100块钱以下的(鸡精)肯定不含鸡,现在都不含鸡,包括我们现在的这种,这种都不含鸡。
   记者:你说是哪种?
   记者:这种鸡精里面是不含鸡的?
   这些厂家生产的鸡精虽然不含“鸡“,但都能顺利通过了有关部门的检测,被认定为合格产品,这又是什么原因呢?成都香林味业实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向我们道出了其中的秘密。
   记者:质检部门要是检测,检测里面不含鸡怎么办?
   老板:他们不能检测里面含鸡不含鸡,他们不能检测。
   老板:我的标准本身就没有说它有鸡无鸡啊。全国低价位的鸡精都这样,他检测谁啊。
   记者:标准上不说含鸡不含鸡能行吗?
   老板:那肯定能行。如果不能行的话,标准怎么能通过?现在是企业自己定标准。
   鸡精里不含鸡生产厂家自然是心知肚明,而对于经销商来说也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记者:三十多块钱的鸡精能含鸡吗?三十块钱的?
   经销商:三十多块钱的哪里能含鸡啊?你想想这个道理嘛。
   记者:四十块钱的能不能含鸡?
   经销商;不含,一般五六十块钱的鸡精都不含鸡。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鸡精里不含“鸡“,这对厂家和经销商来说,已是人人皆知的秘密,只有消费者浑然不知。
   消费者:鸡精里肯定要有鸡的,要是没有鸡,那还叫什么鸡精。
   权威访谈:没有标准难约束 名不副实属欺诈
   主持人:明知自己生产的鸡精并不含鸡肉,却偏要在包装上冠冕堂皇地打上“用上等的肥鸡做成“这样的广告语,或者是用鸡的图案来欺骗消费者,今天我们的演播室就请到了中国商业联合会食品检测中心的王之琳女士,王女士您好。
   主持人:我们在刚才的片子当中看到有的包装上写的:鸡精用乌鸡或者是土鸡等等这些东西来做成,那么鸡精到底应该用什么原料来做成?
专家:顾名思义,鸡精应该是鸡的精华,应该是一些鸡肉的浓缩再添加一些其他的物质来做成的,从我们接触的、检测的鸡精的一些企业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鸡精现在没有国家标准,也没有行业标准,所以没法约束它,企业自己在制定标准的时候,它就想做什么标准做什么标准。我们发现有些企业就只做一个食盐和水分,但是连最最起码的蛋白质都没有。老百姓都知道,鸡肉它肯定要有些动物蛋白质在里头,如果(鸡精)是真的鸡肉做成的,那肯定要有很多的蛋白质含量在里边。
   主持人:那么像您刚才说的鸡精已经是比较普及了,是不是应该制定一个相关的国家标准来对企业进行约束呢?
专家:作为我们检测部门非常希望有一个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来规范这个市场,另外还有一条,我觉得鸡精这个名称,其实国家还是限制的,鸡精这个名称本身在食品标签的国家标准中有这么一条规定,就是产品名称必须符合产品的真实属性,我所说的真实属性就是鸡精不能少鸡,如果不符合它的真实属性,就属于名不副实。所以我觉得刚才片子中的这些企业,一点儿鸡肉没有,只不过加了一些棒子面、糊精、盐、色素等等这些东西就称之为鸡精,这对消费者也是一种欺诈。
   中央电视台2003年6月30日

  玩了,腐竹不敢吃了,以前很喜欢的。果冻还好只吃喜之郎的,要不什么苯甲酸钠拉,色素,糖精吃下去,可不是闹着玩的。

  每周质量报告》:腐肉“巧”炼猪油
  对怎么熬猪油大家恐怕并不陌生,因为它很简单,只要把锅烧热了,放下肥肉就可以熬出猪油来,可在深圳市宝安区的一些炸猪油作坊,炼起猪油来就像做实验,一会儿倒些液体进去,一会儿倒点粉末进去,猪油的颜色也随之发生变化。放进去的都是一些有害的化学物质,炼出来的又能是什么呢?
  每天早晨,深圳市宝安区几个集贸市场的猪肉摊前总是人来人往,生意兴隆。可就在这红火的交易背后,我们发现这样一个怪现象:几乎在每个卖肉的摊档下面,都有一两个这样的黑塑料袋。老板们将肉分割后一些碎肉和不要的杂碎都装进了黑塑料袋里。市场里也不时有一些人,将各个摊档上的黑塑料袋收集起来,进行简单的分类后将它运走。
  这些收集起来的边角料用来做什么呢?我们跟着收肉的人来到了他们的加工点。在这里,我们看到市场里那些装着碎肉和杂碎的黑塑料袋乱七八糟地堆在地上。工人们正忙着处理回收来的肉。他们将黑塑料袋割破,把肉从塑料袋里拿出来,一股浓烈的臭味扑鼻而来。工人们则若无其事地把肥肉和肉皮分割开来。
  记者:闻闻好像都臭了,是不是都臭了。
  工人:多多少少总有一点了。
  在另一个加工点里,记者看到,几名工人正在处理着同样是回收来的肉。
  记者:这些东西平日都不吃的,都很脏嘛。都是(平时)要扔掉的东西,是吧?我觉得一进来就闻到一股臭味。
  工人:这个又不要多少钱买进来的。
  记者:这多少钱一斤?
  工人:六毛到一块钱一斤。
  记者:你觉得这肉臭吗?
  工人:那肯定有一点了。
  这名工人先是将切好的肉倒进一个大桶里涮了涮,算是清洗了一遍。接下来,这些肉被倒进了锅里开始用水煮。
  记者:这煮有什么作用呢?
  工人:把那个脏东西煮掉嘛。外面那些脏的,用水洗干净再煮一下外面的就除去了嘛。
  记者:这怎么有这么多泡泡?
  工人:这里收的外面那些脏肉,肠子什么都有嘛。
  肉上的渣子和油污用水就可以煮掉,工人们接着还要对这些已经发绿变臭的肉进行特殊处理。一名工人揭开了一口大锅的盖子,锅里沸腾的水散发出一股刺鼻的辣味。
  记者:好呛,这是什么味道?
  工人:很辣的味道。
  记者:为什么会辣?
  工人:水本来就是这样的嘛,池塘里的水就是这样的。
  原来,锅里烧的水是从加工点旁边的池塘里来的。水烧开了,工人拿着一个水瓢走到角落的一个大壶前,从里边倒出了满满一瓢液体,转身又将瓢里的液体倒进了那口烧水的锅里,只见刚刚还发绿的水一下子变清了许多。紧接着,工人将一大筐肉和肉皮倒进了这口锅里。
  记者:这个加进去有什么用?
  工人:加进去肉就变得更白一些。
  究竟加的是什么东西能有如此神奇的功能呢?记者悄悄走到这个大壶前,只见上面赫然标着“过氧化氢 浓度27.5%“的字样。
  记者:这个有毒吗?
  工人:没事,吃多了有毒。
  记者:吃少点就没毒吗?
  工人:吃少点不碍事。我们天天煮肉的水挑去喂猪,喂猪的(人)情愿挑这锅(脏的水),也不挑那锅(加了双氧水的),因为那个猪吃了会拉肚子。
  用双氧水漂煮约30分钟后,锅里的肉果然变得白净了不少,肉上的臭味已经消除了很多。这些肉很快被送到了这口大锅里。
  记者:那黑的是些什么?
  工人:那是猪肺里面的油嘛。
  记者:猪肺也能炼油吗?
  工人:猪肺里面不有层隔膜(可以)出油吗?
  原来,这些回收来的猪肉边角料竟然都是用来炼制猪油的。在灶台后面,记者发现了一个装着白色粉末的塑料瓶。而在炼油车间的角落里,也有一个红色塑料袋,里面装着与瓶子里一样的粉末,当我们试图了解这种白色粉末是什么时,工人显得十分小心谨慎。
  工人:他(老板)一个月才给我们一包两包。
  记者:让我看看这个。
  工人:不要看了,呆会儿老板看见会找我们。
  记者:这是加油里的吗?
  工人:不是,那个是洗手用的。
  然而,趁我们不注意,工人从红色塑料袋里拿出一小袋粉末,将那个塑料瓶灌满后,剩下的全部倒进了正在炸油的锅里,只见锅里的泡沫顿时减少了许多。

  记者:这是放进去多出油的东西吗?
  工人:不是,油不是有泡吗,放一下,去泡的。
  据知情人介绍,工人们往锅里放的白色粉末是一种工业消泡剂。
  知情人:这东西就是用来消泡的,因为那个肉很脏很臭,炼好的油会起泡泡,把它放下去那个油(看起来)好一点,不会起泡泡。老板讲那就是工业消泡剂。
  两个小时后,锅里的肉已经基本炼成了油渣,为了把肉里的全部油榨出来,工人们卖力地抡起大铲将烧焦的肉一次次翻炒。由于肉大部分已经烧焦,因此油也变得黑乎乎的。这时,一名工人又来到那个大壶前,倒出一些双氧水加进锅里。
  记者:加这么点就够了吗?
  记者:有没有变化?
  工人:看吧,一会油就变白了。
  记者:加在里面有什么事吗?
  记者:这加在里面有什么作用?
  工人:加在里面油白些。
  记者:油白一些有什么好处?
  据这名工人讲,加双氧水的目的是把油漂白,使油看起来更好看。而锅里加过双氧水的油的确比刚才清亮了许多。又过了半个小时,油终于要出锅了。这时工人将以前装过油的油桶搬了过来,从锅里往每个油桶舀了一瓢热油,然后拿起桶子使劲地摇了起来。这时,凝固在桶底的黑色沉淀随着热油的摇晃也逐渐融化,将倒进去的热油染成了黑色。
  记者:这里摇摇干什么?
  工人:把黑的(沉淀)摇出来不要。
  记者:把黑的(沉淀)摇出来又倒到锅里吗?
  装油之前,工人先将锅里的油渣舀了出来,倒进了这个油乎乎的铁容器里,随着工人在另一头用力挤压,油渣里残留的油也被挤了出来,这些油也随着锅里的油一道被舀进了油桶里。
  老板:不起泡没有臭味一般的话就没问题了。
  工人:(吃过)没有拉肚子就可以吃呀。
  一桶桶的猪油就这样被加工出来了,由于炼油厂的老板们都有固定客户,这种比正常市场价格低一半的猪油在当地供不应求。第二天下午,记者在这家炼油厂外遇到了一辆送油的摩托车,并跟着它来到了一家豆腐作坊。下车后,只见送货人轻车熟路地将一大桶油送了进去。
  老板:我们天天要用他们的油。
  记者:每天用多少?
  老板:一天一桶,(有时)差不多三天两桶。
  记者:你这个油一般干什么用?
  据这位老板介绍,仅他这一个店几乎每天都要从炼油厂以每斤2.3元的价格购买100斤这样的猪油。而这样的猪油,老板自己是绝对不吃的。
  记者:(你们)炒菜也用这种油吗?
  记者:你们自己吃这个油吗?
  老板:我们吃花生油,不吃猪油。
  记者在深圳宝安区走访中了解到,像这样大大小小的炼油厂在当地有十几家,每天都有大量的劣质猪油从这些炼油厂流进当地市场。
  记者:一天可以走多少?
  老板:没一定,有多少就能销多少?
  记者:这油都销到哪儿?
  工人:他们来车来拉。
  记者:一次拉多少?
  记者:一桶有多少斤?
  工人:300至400斤。
  按理说炼猪油的时候应该是满屋飘香,但是我们的记者在当地的小作坊里却几乎闻不到猪油的香味,而这样的猪油在当地却是供不应求,它们大都被饭店或小饮食摊点买走了,今天我们请到了国家食品质检中心的闫新民先生,闫先生,您好。
  主持人:一般家庭中炼猪油都是用肥肉或者是板油,那么刚才片子中看到的作坊他们用的原料能炼猪油吗?
  专家:炼猪油主要来源于板油和肥油,内脏也有一定的脂肪含量,但是我们不提倡使用。因为用内脏炼出的油不像猪油标准中要求的那么清亮,味道那么纯正。炼油的原料非常重要,我们首先要求是卫生的,不能用种猪、有病的猪和垃圾猪等做原料来炼猪油,这些变了质的东西由于细菌的繁殖,由于垃圾等物质的污染都会在炼制过程当中混入油当中,人食用时会有危害。
  主持人:刚才我们在片子里看到小作坊的工人反复使用双氧水和工业消泡剂,这些物质平常是用来干什么的?
  专家:双氧水是一种氧化剂,它可以用来漂白。消泡剂有一些是用在食品上的,有一部分是食品、工业两用的。纯度到一定程度是可以用在食品上的,如果单纯用在工业上比如说造纸、化工等行业的消泡剂如果用于食品那肯定会给人带来伤害,尤其是不纯的消泡剂,里面含有一些重金属,像砷、铅甚至还有像苯环、杂环这类的东西,对人体的危害就更大了。我们都知道:铅是个积累的东西,尤其是无机铅。还有砷,砷的氧化物是种毒药,这样的东西对人体的危害是可想而知的。
  主持人:我在想,变质的肉再加上双氧水、工业消泡剂,这几者在高温的条件下会不会发生什么反应,然后生成更多的有害物质呢?
  专家:我个人认为是肯定的,因为变臭的肉产生一些微生物、一些毒素,再把它炼成油,高温下肉都炸糊了,谁也不敢吃。因为蛋白当中有氮和硫,氮硫化合物在与双氧水的化学反应条件下,在高温条件下衍生出许多不被检测出的东西对人体是有害的。我举个例子,比如说糖,糖在过热的时候就变成糖色,糖色中就有苯环之类的东西,同理,肉如果焦糊也一定有这种杂环的东西,这种杂环对人有危害,这是在医学上已经被证明的。
  中央电视台2003年9月22日

  每周质量报告》:“无公害蔬菜”令人心惊
   蔬菜是我们饮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近年来随着绿色消费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人人都希望能吃上“安全放心“菜。但是,在河北省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的张家口市,记者就发现这里生产的一些打着“无公害“招牌的蔬菜竟然都被喷洒了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剧毒农药……
    张北县是河北省8个重点省级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之一。目前正值夏末秋初,南方蔬菜生产进入了淡季,但是张北等地的大白菜、西芹等蔬菜却开始进入产销旺季。记者在张北县城中的207国道上看到,装运蔬菜的大型货车,川流不息。每天都有1千多辆10吨以上的运菜货车,从张北出境。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把这里的蔬菜运往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
    据了解,张北县等地的蔬菜之所以在各地大受宠爱,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张北县的蔬菜因“无公害蔬菜“而闻名。张北人甚至还骄傲地宣称,只要张北县出产的菜都是无公害蔬菜。
    记者:张北每块地都是无公害?
    河北省张北县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尹福云:绝对是,连农药都不用。我们这因为气候条件没有病虫害,病虫害很少,并且发病很少。一个病害一个虫害相当少,特殊气候造成的无公害。
    据常年驻扎在张北县购销蔬菜的外地菜商们介绍,做张北县的无公害蔬菜买卖,销路好,风险小。仅这家外来的配货站,每天都要往一些大城市配送十几车蔬菜。
    菜商:现在张北都不打农药。
    记者:田里头?
    菜商:都不打农药。
    记者:种菜都不打农药?
    菜商:绿色食品,(高毒农药)现在都不让用,禁用了。
    记者:禁用了。
    菜商:有害农药都不让用了。
    记者:你肯定没有?
    菜商:肯定没有。分之百没有。
    记者:你们发车到市场上去有问题吗?
    菜商:到哪个市场?
    记者:到各地。
    菜商:到各地有啥问题呀。啥问题都没有,这菜销往北京的多。
    在从张北县穿城而过的207国道两边,像这样打着绿色无公害蔬菜配货招牌的店面比比皆是。一些外地菜商往往通过这些“无公害“蔬菜配货店直接到菜地里去收购蔬菜。
    然而,记者在采访时却发现,打着无公害蔬菜招牌的蔬菜配货店旁边的一些大大小小的种子、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经营店,几乎都在店堂里非常醒目地摆放着一些甲胺磷、氧化乐果、1605等剧毒高残留农药。
    这家店当门摆放着好几件氧化乐果剧毒农药,营业员在查看了店里的营业台账后,笑着告诉记者,今年甲胺磷销得不错,6月份不到一个月就卖出了1000多件。
    记者:1000件?
    营业员:最低1000件。
    记者:甲氨磷,能(卖)走1000件?
    营业员:对。从6月6号到6月25号的。
    记者:都用于什么?
    营业员:都用于蔬菜。
    营业员:都用于蔬菜的杀虫。
    记者:都用于菜里杀虫的?
    营业员:大田里边都用这个。
    按国家规定,甲胺磷、氧化乐果、1605等高毒高残留农药是绝不允许用在蔬菜瓜果上的,那么张北县这些农药店里大量销售的剧毒农药,到底销往到了什么地方呢?
    经过多方打听,记者终于得知,这些甲胺磷等剧毒农药,大多数都是被本地的一些乡村综合门市部批销走了。
    第二天,记者在离张北县城30多公里远的二台镇波罗素村的综合门市部里,果然看到甲胺磷等剧毒农药被堂而皇之地摆到了柜台上。而在这家综合门市部的墙壁上,赫然张贴着一张发黄的关于严禁出售高毒农药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2002年6月20号以后一律不能销售使用剧毒以及高毒高残留农药。
    张北县波罗素村综合门市部经理杨志:我有药品经营许可证。
    记者:你这边有证的话就公开卖?
    杨志:一般人都公开卖。
    记者:没有证的就在家里头。
    杨志:对,悄悄地卖。
    当记者问甲胺磷这类的剧毒农药的最终去向时,这家门市部的负责人却怎么都不肯透露。
    在波罗素村,记者注意到,从早上一直到下午,菜地里只有一些砍菜的人们在忙活,的确是看不到给蔬菜打农药的人。
    难道从村综合门市部卖出去的甲胺磷等剧毒农药没用到菜地上,还有别的用途?正在卖菜的这些菜农们对记者的这个提问都避而不答,显得讳莫如深。
    然而,记者在参观村里的菜地时,惊讶地发现,在田间地头,一些用过的农药袋以及甲氨磷、氧化乐果等剧毒农药的空瓶子,随处可见。这块菜田里,零星的一些菜的菜叶都干枯了,显得特别扎眼。
    记者:这是农药杀死的,你看都被烧枯掉了,这么强的药效呀。
    菜农:是呀,(打药时)滴上了药,它稀释以后再打就没有那么强了。

  那么,是什么农药能把蔬菜灼伤成这个样子的呢,在记者的再三追问下,这位菜农告诉记者,这些枯叶是被高浓度的甲胺磷灼伤的。他还向记者透露,为防虫治虫,往菜上打甲胺磷、氧化乐果等农药在当地已是公开的秘密。隔不了多久,就要打上一回药。只不过为了掩人耳目,一般都要等到傍晚时分,收菜的人走得差不多了,才开始到地里给蔬菜打农药。
    傍晚时分,记者再次来到这个村看到,身背农药喷雾器的菜农们三三两两往菜地走去,在菜地里打农药的人悄然多了起来。
    记者:这没有敌敌畏的气味。
    菜农:我和的药种多 我和的药种很多。
    记者:药的种类多,有敌敌畏、(氧化)乐果,还有什么?
    菜农:还有甲胺磷。
    记者:甲胺磷?那药的成本还挺高的。
    菜农:药不打或药少了就被虫子咬了。
    记者:不是说我们收的菜不让打药吗?
    菜农:都要打药,不打药就被虫咬了。
    记者:没办法只有打药是吧?
    菜农:对,十来天就打一回。
    菜农:我十来天就打一回。
    这位菜农打完了一桶药,又开始往农药喷雾器里勾兑农药。
    记者:这药好厉害呀。
    菜农:这个药贵呀。
    记者:这药贵,毒性也强。
    菜农:这个药好呀,隔个十来天打一次,这个能杀死虫子。
    记者:这个是剧毒的吧?
    菜农:这都是剧毒农药,都是。
    当地的菜农还向记者透露,他们波罗素村的菜农,最喜欢选用的一种农药,就是甲胺磷剧毒高残留农药。每户人家,一年中光甲胺磷这种农药就要用上好几十瓶。
    菜农:像按实际用量,我告诉你一个数字。
    菜农:一万来瓶。
    记者:一个村?
    按国家规定,即便普通蔬菜也绝对不允许在生产过程中使用高毒违禁农药,而无公害蔬菜对产地环境以及蔬菜生产过程和质量等都有更严格的要求,也就是说,生产无公害蔬菜更加不允许在生产中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然而,在张北县,不但菜农们大量使用高毒违禁农药,而且还有许多乡村都在公开向菜农销售违禁高毒农药。
    据了解由于高毒农药量大而且价格便宜,药效又强,杀虫立竿见影,相同面积的菜地,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灭虫,要比使用低残留农药要节省20%以上的成本,因此在张北县,高毒农药几乎成了一些菜农灭虫的首选。此外,打过高毒农药的蔬菜,很少被虫咬,菜的外观好看,因此卖得快。菜农还告诉记者,这些菜,他们自己一般都不吃,而且选菜有学问。
    菜农:有虫眼它就没农药,(城里人)他不吃?
    记者:北方人、北京人、天津人都不吃,那(城里人)他吃啥。
    菜农:吃不带虫眼的,含农药量大的,肥料量大的。
    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只要取得了无公害蔬菜的认证证书,就等于为当地的蔬菜顺利进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市场取得了特别通行证,不但从产地到市场一路绿灯,而且进到销售市场也可以免检。
    张北县农业局杜副局长:我们这个无公害基地有个认证,只要拿了这个认证就可以了,河北省认证无公害。
    记者:证书就可以说明问题?
    杜副局长:可以说明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张家口市这个蔬菜生产大区里,沽源县、康宝县等地的一些蔬菜基地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滥用剧毒农药的现象。在沽源县,这位正在往蔬菜上喷农药的菜农告诉记者,剧毒农药好用。
    菜农:家家户户都有这个,菜一长出土,就必须打(农药),别的药也控制不了。
    记者:你这边不是说“无公害“蔬菜基地吗?
    菜农:现在的社会,说一套做一套,他说不宜种菜,不起效益,没用的。
    按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有关要求,应该建立有蔬菜质量检测中心,定期对无公害蔬菜进行监测。然而,在张北县,记者在被称着为蔬菜交易大市场,空荡荡的场地一角,找到了该县的这个蔬菜质量检测单位。在正常的上班时间记者几次登门,这里都是铁将军把门。好不容易才碰到这名工作人员。
    大市场工作人员:有化验的菜就过来一下。
    记者:一般一个月会来一次吗?
    工作人员:来不了一次。
    当工作人员打开了检测中心化验室的门时,记者发现里面都是蓬头垢面的实验仪器,用手一摸,是厚厚的一层灰尘。这台冰箱本来是用来存储检测药液的,却派上了冷藏饭菜的用场。在去年才建起来的全县惟一一家农产品质量检测单位,事实上成了应付检查的一个摆设 ,比其他农药好用得多。
    据了解,张家口市今年已有超过60万亩,预计有10多亿公斤所谓的无公害蔬菜获得了进入北京市场的免检“绿卡“。记者在返回北京的路上,看到一辆辆大货车从张市满载着各种所谓的无公害蔬菜运往北京。
   中央电视台2003年8月25日

  记者随后又对天津市的几家肉肠生产厂家进行调查发现,大部分厂家回收的肉肠都重新加工成“回馅”。一位知情人透露,过期的肉肠如果卖给养鱼户不过0.3元每公斤,而用来重新加工肉肠就能多挣三元钱,由于有利可图,天津市很多肉肠厂过期的肉肠大部分都用来做回馅。
    天津市天地和食品公司老板:你想想,半斤一块多钱,哥们,淀粉多少钱?
    记者:里面能搁多少回馅?
    老板:25%。
    而声称把过期肉肠都拿去喂鱼的天津市双利食品厂的经理最后也承认,他们的过期肉肠也是重新加工成肉肠。
    天津市双利食品厂经理:掺回馅都是有比例的。我给你拿全回馅的。
    记者:全回馅是什么样的?
    经理:那人都没法吃了。
    这些用过期肉肠重新加工的肉肠质量到底怎样呢?天津市的许多肉肠厂的老板告诉我们,由于是用过期的肉肠来加工,产品的质量要差一些,保质期比较短。
    老板:时间长了都留不住。
    这些厂家虽然用回馅生产肉肠,但他们还是获得了有关部门颁发的“天津市质量AA企业“的称号。
    记者:用回馅做肠有关部门不管吗?
    天津市爱达食品厂技术员:没事,这都是允许的,哪个厂都有几个产品是专门用回馅做的。
    那么这些用回馅都销售到哪里了呢? 据了解,除了往全国各地的市场销售外,还有不少流向大中专院校的学生食堂。
    天津市双利食品厂李经理:我们这个是走食堂。
    记者:走食堂的?
    李经理:学校食堂,大中专院校都吃这个。
    天津市有大大小小的肉肠厂200多家,一般允许销售商的退货率为2-6%,现在正值销售淡季,退货现象比较普遍。记者随后在其他厂家也看到大量回收的肉肠。在天津市双利食品厂的生产车间里,地上堆满了各式各样的肉肠,工人们正在忙着把肉肠的肠衣剥开。记者看到,筐子里放着的肉肠已经发霉变质,散发出难闻的臭味,苍蝇在上面到处乱飞。据工人们介绍,这些肉肠是从市场上回收来的,已经过了保质期。食品厂的老板说,回收的肉肠都拿去喂鱼了。
    天津市双利食品厂老板:一会儿来一大车,养鱼的,他来拉,我们是一毛五一斤卖给养鱼的,到鱼坑喂鱼去了。
    质检部门以往的检查执法中,发现过肉肠“超期服役“吗?“黑心肠“真的防不胜防?过期产品作原料真的无法杜绝吗?“黑心厂“要承担怎样的责任?将受到怎样的处罚?国家质检总局执法司司长吴清海先生做客本周权威访谈,为消费者讨个说法!
    主持人:这种用退回来的肉肠做成的黑心肠不管是从口感上还是从颜色上来说都和用鲜肉加工成的肉肠差不多,消费者很难辨别,这也是最让人担心的事儿。今天我们请到了国家质检总局执法司司长吴清海先生,吴先生您好。
    主持人:以前你们在执法过程当中有没有查到过这样的肉肠?
    专家:这还是第一次,我们查到过类似的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但像这样,用过期的、变质的、发霉的产品作为原料来加工产品的这还是第一次,这个情节是非常恶劣的,这个行为也是对消费者的欺诈行为,这对消费者的健康安全、消费安全一点儿都不负责任,他们把自己追求利润建立在损害消费者健康安全的基础上,所以性质是十分恶劣的。
    主持人:表面上看,这是厂家和商家退换货的问题,其实退换货本身并不存在问题,问题就在于厂家怎么样来处理退货,这个问题有没有什么规定?
    专家:你提的这个问题非常好,抓住了问题的要害。关键是企业对它生产的产品要负责任。按照我国“产品质量法“规定:企业对生产产品的质量要负完全责任。也就是说,企业要保证进厂的原料合格,经过检验合格的原料才可以使用。第二,对于加工的过程要负责。要保证加工过程中符合工艺流程的要求,满足产品质量的要求。第三,要对出厂的产品进行检验,检验不合格的产品不能出厂。销售者也负有一定责任,要确保引进商场、超级市场的产品来路明确、质量可靠。来路不明、质量不可靠的绝对不能上柜台销售,否则这也是对消费者不负责任的表现。
    主持人:那么关于厂家到底怎么样处理退货,这有没有什么规定?
    专家:我想还是要抓住问题的要害--退货回来能够做什么。这个案子揭露的情况是不能够、不允许、法律上也是禁止不能作为产品的原料。至于说可以做成别的,比如说他刚才也说到了,可以做鱼饵饵料,我想还可以做饲料,还可以做别的。但是要害是不能用变质的原料、影响健康的原料,用它来再做回生产原料,这是极其错误的。
    主持人:我想您和家人逛商场,如果您看了家里人正要买这个肉肠的时候,您会对他(她)怎么说呢?
    专家:我想让我去看也是很困难的。确实像你说的:很难识别。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办法我想有三个关键的环节。第一就是:按照我国“产品质量法“规定:这个责任首先生产厂家要负起来,千千万万个生产企业都对消费者负责。像我刚才讲的,从原材料进厂、加工过程、出厂检验等等这些环节切实负起责任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你厂长要赚取更大的利润,但是要以对产品质量负责为前提。
    主持人:还要在法律的限定范围之内。
    专家:第二个关键的环节是:商家也要做到引进商场的商品一定要建立和执行一个进货检查验收的制度,合格了再上柜台销售,不合格是绝对不能销售的,要切实对消费者负责。第三,政府监管部门要切实依法履行监管责任。作为我们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来说,国家质检总局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最近已经开始启动“食品放心工程“——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有对加工产品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这样的职责。我们将通过这个案子,第一,严厉查处这个案件,责令生产企业立即停产整顿,要直接追究厂长、经理、检验员、技术员的责任,因为他们直接组织工人用过期的原料来加工不合格的食品。第二,我们将以此案件为例举一反三。要在全国对类似于这样的问题来一个全面的普查,抓住要害问题。作为质量监督的执法人员来说,要深入企业,像仓库、加工过程等这样一些要害的环节进行检验,看看有没有漏洞!
   中央电视台2003年8月4日

  每周质量报告》:硫磺熏制“注水”中药材
   广西玉林市中药材市场上的药材,在上市之前都要经过一些特殊的工序:首先是“注水”, 然后是硫磺熏制,经过这样的处理,药材不仅颜色鲜艳,而且分量大增。但是如此中药材还能治病救人吗?
    我们听说过“注水”的猪肉、注水的“牛肉”,但是在广西玉林市,这里的中药材上市前也要“注水”,同时还要经过一道特殊的工序——硫磺熏制,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玉林市位于广西东南部,这里的中药材专业市场是我国十大中药材批发市场之一,有经营户1000多户,中药材销售辐射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走进市场,浓浓的中药材气味扑鼻而来,其中还夹杂着一股刺鼻的怪味。
    记者:这是什么?
    记者:党参啊?
    记者:这里好像有一股味?这是什么味?
    老板:就是硫磺味。
    老板:一般(药材)都有硫磺味,什么货都有,这个也有气味,这个也有气味,这个也有气味。
    原来市场里刺鼻的怪味,就是硫磺味,是从药材中散发出来的。可是药材里怎么会有硫磺气味呢?这位老板告诉我们,市场里销售的中药材有很多是从苗园路一带的药材仓库中购进的,到那里看看就知道了。
    苗园路距玉林市中药材市场不到两公里,这一带有大大小小的中药材仓库200多个。记者刚走进苗园路,就看到几个塑料大棚,大棚里不停地往外冒着浓烟。记者揭开大棚的一角,刺鼻的气味几乎让人窒息。
    在一个仓库的门前,几个工人在忙着堆放药材,撑起支架,扣上塑料大棚。一个工人将口袋里黄色的东西倒进盆子,约有四公斤。他告诉我们,这就是硫磺,用来熏药材的,路边扣着的大棚都是在熏药材。硫磺被点燃后,很快就散发出刺鼻的气味。十几分钟后,燃烧的硫磺被端进堆满药材的塑料大棚里。
    记者:你这个药材要熏几天?要熏多长时间?
    工人:今天下午,加一个晚上,搞一个晚上就行了。
    用硫磺熏药材在苗园路一带十分普遍。傍晚时分,道路两边冒出了几十个塑料大棚,苗园路到处都弥漫着浓浓的硫磺气味。
    在苗园路记者对十几家药材仓库进行了调查,老板都声称熏硫磺是为了防止药材发霉。既然是防止发霉,为什么不把这些药材放在路边晾晒,而要用硫磺熏制呢?这令我们百思不得其解,决定再次前往苗园路进行调查。
    记者在玉林市采访时正赶上雨季,第二天开始淫雨连绵,苗园路一带的药材仓库的大门都紧锁着,街道上冷冷清清。几天后,终于盼来了一个晴天,与记者同行的一位药材经销商说,这是晾晒药材的好天气。上午九点刚过,我们来到苗园路,但是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在一家药材仓库的门前,一个老板正在用水枪往药材里喷水。老板说,这种药材叫百部,刚从外地采购回来。堆在地上的百部有三四吨,记者注意到,有不少已经发霉腐烂。 难闻的气味让站在一旁的老阿婆也不得不用双手紧紧捂住鼻子。
    记者:烂了,有没有味?好像都有点臭了。你这些药怎么都发霉了?
    老板:是发霉了。
    记者:发霉了还能要这个药吗?
    老板:把它洗干净就行了。
    为了让这些药材充分吸收水分,工人铺上一层药材,老板就会用水枪喷上几桶水。记者看到,这位老板一直喷了两个多小时,也不肯歇息。
    在苗园路用水浸泡药材的场面也是随处可见。在另一个仓库的门前,两个工人正忙着把成袋的石斛倒进水池中,不停地搅拌。水池里散发出一股难闻的气味。
    离这个水池不远的地方有十几个工人在挑拣石斛。记者注意到,这些药材虽然色泽黯淡,但是十分干燥。玉林市一年四季潮湿多雨,中药材水分多的话很容易发霉变质。那么这些药材商为什么还要往这些干燥的药材里喷水呢?在我们的再三追问下,这位老板说出了其中的秘密,原来喷水和浸泡就是为了增加药材的分量,而用硫磺熏制则是为了保持药材中的水分。
    记者:这个药材大概能有多少水分?
    老板:多一成水分。
    记者发现,原本发黑的药材经过一天一夜的熏制,变得色彩鲜艳。这位老板透露,由于药材颜色好看,卖的价钱也高。以百部为例,没有熏过百部一公斤才卖四块六毛钱,用硫磺熏过后能多卖一块钱,再加上增加的水分,每公斤能多挣一块五毛钱。
    据了解,在玉林市苗园路一带的药材商给药材喷水、熏硫磺的现象已经有十几年了,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在这里随意走进一家药材仓库,都不难发现这种用来熏药材的硫磺。这位老板告诉我们,硫磺是从化工商店买来的。在药材市场附近记者找到了一家化工商店。销售员说,到这里买硫磺的绝大部分是苗园路一带的药材商。
    记者:你这个是不是工业硫磺?
    记者:是工业硫磺。
    记者:熏草药能行吗?

  每周质量报告》:淘汰母猪变“鲜”肉
  以前常听人说,老母猪的肉煮不烂,咬不断,但在以养殖生猪而远近闻名的浙江省嘉善县姚庄镇的生猪收购点,却只收一种猪,那就是毛长皮厚的老母猪,它们被当地人称作“淘汰老母猪”。淘汰老母猪是指那些得了病的,不能再生崽的猪,在嘉善县,不仅有收购点,还有好几个淘汰母猪市场,就连老板的名片上也印着“收购淘汰母猪”的字样,既然是淘汰的,为什么还能形成市场呢?
  记者驱车来到嘉善县的姚庄镇,在一些乡村的小路旁,发现有很多看起来并不起眼的生猪收购点。记者注意到,在阴暗的猪舍里面,无一例外都是毛长皮厚的老母猪。据这位老板介绍,在嘉善县,有很多这样的老母猪收购点,这里的老母猪是从当地农民或者种畜场那儿直接收购来的。
  记者: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搞多少头(老母猪)?
  老板:一天三百头也搞过。
  这位老板还介绍,各个生猪收购点收购来的老母猪达到一定数量后,再把这些猪集中到专门的母猪市场上,会有外地客户专门来收购这些老母猪。
  第二天记者来到姚庄镇附近的320国道上,寻找那位老板所说得母猪市场。
  在一个不起眼的出口处,记者发现下面有一个普通的二层小楼,上面隐约写着“江南淘汰母猪市场”几个字样。
  记者绕过小楼,发现后面有几辆运猪车正在轮流往下卸猪。(空镜)在后面的猪舍里,已经挤满了来自各个收购点的老母猪。(空镜头)据这里的老板介绍,在嘉善县城附近,还有好几个这样的淘汰母猪市场。而且是生意兴隆,供不应求。
  记者:基本上这边的(老母)猪都是几年的?
  老板:有的有五六年有的一年就卖掉了还有十年的。
  市场里的猪贩子把送到这里的母猪统称为淘汰的老母猪。
  记者:怎么就叫淘汰的(老母猪)?
  老板:淘汰的(老母猪)因为是不能养了有的就是不行了有的生病了。
  记者:不行了就是指不能生崽子了?
  老板:对,生不了了,不要了。
  国家在肉品检验规程中,明文规定,老母猪不能作为肉制品使用。那么,这些母猪市场上的老母猪又会用来做什么呢?
  在市场上,记者看到有一辆挂着山东牌照“鲁L A0510”的大卡车正在装猪。司机不愿说要运到哪里。于是,记者决定跟踪这辆车,追查老母猪的去向。
  明明是下午六点就装好了车,但是记者在附近的路口一直等到天黑,这辆运猪车也没有开走。晚上九点左右,乘着浓黑的夜幕,这辆牌号为“鲁L A0510”的运猪车终于上路了。
  很快,运猪车就驶上了高速公路。从苏嘉杭到沪宁,再到京沪等高速公路,整整一夜,这辆运猪车都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知情人告诉记者,走高速公路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而且可以避免很多检查。
  天蒙蒙亮时,经过九个小时,七百公里的长途跋涉,这辆运猪车终于下了高速公路,拐上了一条小路。不一会,就进入了山东省临沭县。这时,运猪车明显加快了速度,在距离临沭县城以西两公里处的郑山镇,突然不见了踪影。
  记者:刚才有没有一辆装猪的车子开过去?
  收费站工人:装猪的车一早有好几个(开过去)。
  记者沿着郑山镇的大街一路寻找,发现路两边是一家挨着一家的肉联厂,大大小小加在一起有十几家。从外表看,这些厂子很正规。挂着的各种奖牌,表明有的厂还是当地的明星企业。
  在正大食品厂,记者看到有一辆运猪车驶了进来,挂的是江苏的牌照,虽然它不是记者跟踪的那辆运猪车,但是这辆车上装的同样是老母猪。在这家肉联厂的院子里,记者看到地上已经躺满了生猪,大约有二百多头。仔细一看,也全都是老母猪。(空镜)记者又走访了康正、诚信、馨源等几家肉联厂,也发现有大量的老母猪。
  记者:这边都是母猪?
  老板:对这边没有膘猪(可以食用的好猪)。
  记者:这头猪年龄有多大了?
  记者:生过几仔了是吧?
  工人:对,这个是淘汰货。
  在康正食品厂,这些老母猪都被捆着四肢,躺在地上。(空镜)院子的角落里不断传来刺耳的猪叫声。(空镜:注水过程)顺着声音找去,记者发现,有两个工人正在给老母猪灌水。记者看到,其中一名工人先用带着铁钩的棍子撬开了猪的嘴巴,紧接着,另一名工人将一根粗大的水管子,迅速地插进了猪的喉咙,动作相当的熟练。过了一会儿,水就倒灌了出来。在整个灌水过程中,这头老母猪都在拼命地嚎叫着。
  记者:这样要灌几次才行?
  这里的工人告诉记者,在郑山镇,所有运来的老母猪无一例外都要被灌水。
  记者:按照你们这边的行情的话一般水分有多少?
  工人:水分大约在十个左右。
  据这里的工人介绍,这些老母猪的价格很便宜,只有正常生猪的一半,经过注水以后,利润就更高了。所以在郑山镇,大部分的肉联厂都只加工老母猪。这些猪不仅有从浙江收购来的,更多的还是来自江苏、安徽、河南等周边省市。
  经过三到五次的灌水,这些老母猪大多已含有百分之十左右的水分。随后,这些注过水的老母猪被送进了屠宰场宰杀。

  记者:一天要加工多少头?
  工人:七八百头一千头。
  已经去掉皮和内脏的老母猪再被送进加工车间。在这里,工人们要按猪的不同部位进行分割。但是,按照国家《鲜、冻片猪肉产品标准》的规定,老母猪严禁用于屠宰、加工成分割肉出售。
  工人:二号(猪脖子肉)那是四号(猪后腿肉)?
  工人将老母猪分割之后,又分门别类进行包装。
  经过包装后,这些用老母猪肉做成的分割肉又被送进了冷库。这样,不用说是普通的消费者,即便是行家里手,也很难分辨出这些老母猪肉,同普通猪肉的区别。
  老板:对现在的母猪和膘猪(可以食用的猪)吃起来没有什么区别?
  不过,深知内情的工人们是从不吃这种肉的。
  工人:我们自己都不吃这玩意。
  记者:自己都不吃?
  工人(一):谁吃这个这是什么东西我们都吃膘猪(可食用的猪)。
  工人(二):谁吃这个老母猪肉,这都是十年八年五年六年的淘汰货。
  按照国家规定,经过屠宰、加工而成的猪肉制品必须要经过动物检疫部门检验合格,出具证明后,才可以出厂。
  记者:这一车能装多少吨?
  记者:这装是是几号肉?
  工人:百分之八十的肉百分之二十的水。
  很快,已经加工好的注水老母猪肉就装满了一整车,记者看到,有几个人正在往已装车的产品上贴标签。仔细一看,这种标签正是山东省动物检疫合格标签。其中有一个人手里正拿着一打这样的标签,记者以为他就是检疫员。
  记者:搞检疫的是吧?
  工人:我是开车的。
  记者:开车的我以为你是搞检疫的呢?
  工人:一毛钱一张。
  记者:这是谁给你的?
  工人:厂里的人给的。
  国家严格规定的检疫程序,在这里就这样被省略和简化了。注水的老母猪肉经过肉联厂自己的检验就可以大模大样地往外运了,而且销路还相当不错。
  老板:南方广东、广州、福州、泉洲、厦门、东北达到黑龙江、齐齐哈尔、佳木斯、哈尔滨,这是北方最远的,辽宁也有,北京、还有去上海的产品。
  记者:你们一年能销多少?
  老板:一年啊,一天15吨15吨大约10万(元),一年三千万(产值)。
  记者:三千万公斤?
  记者:(一年)产值三千万元!
  用于繁殖的母猪,淘汰后还能食用吗?
  老母猪肉和正常的生猪肉有什么区别?
  国家对老母猪的屠宰销售有什么规定?
  明目张胆的私屠滥宰如何才能根除?
  本期农业部畜牧局局长贾幼陵做客“权威访谈”。为您释疑解惑!
  主持人:从全国不少地方收购来的老母猪都汇聚到了山东省临沭县的郑山镇,在那里母猪被去皮,按部位分割,再被贴上检疫合格的标签以后,又被卖到了全国各地。几经伪装之后,这样的老母猪肉是很难分辨的。今天我们请到了农业部畜牧局局长贾幼陵先生。贾先生,您好。
  主持人:一般来说,生猪要饲养多久就可以屠宰了?
  专家:一般生猪饲养六个月左右就可以出栏了。
  主持人:那您看片子里的母猪,您估计它们大概多大?
  专家:我估计都在五、六岁以上,甚至还更老。
  主持人:那这么大年龄的母猪肉还能吃吗?
  专家:专门用于繁殖的母猪,淘汰之后不是不能用于屠宰,不是不能够食用。但是必须明示告诉消费者是母猪肉。从片子来看,我感觉这是个典型的制假售假的行为。把质量不好的,明显低于正常市场标准的猪肉混同于好的猪肉来欺骗消费者。
  主持人:其实,我们片子里说的母猪不光是指的它的性别,而是指专门繁殖仔猪的母猪。如果把这样的母猪肉作为食用肉的话,它在屠宰的时候有什么特殊的规定?
  专家:是有规定的,按照现行的国家技术标准规范,母猪肉、公猪肉不能用于加工、切片和按照部位加工成分割肉。比如加工成冻卷肉,按臀尖、肋条等等这样分部位的加工是不允许的。
  主持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定?
  专家:首先是它的质量明显低于一般的正常育肥猪肉,它的肌肉纤维的粗细、口感、香味、色泽以及弹性都有很大的差异。口感是不一样的。其次呢,它的价格远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办饮料厂办些什么手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