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感好点的人体工学鼠标推荐有木有?

最近在Macbook上办公时间增多,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了,遂需购入一只。

选项其实不多—Magic Mouse 手感比较渣,其附带的触摸功能远不如触摸板手感好;罗技鼠标中键按下的手感非常 非常 非常 差,经常使用工程软件的同学都知道中键的重要性吧。剩下的选项只有与,雷蛇的鼠标中键手感先赞一个。雷蛇无线鼠接收器比较小或不用接收器的鼠标只有八岐大蛇,无奈无线模式是蓝牙,对其延迟有担忧。最后只剩下微软的型号可选,官方页面中 Sculpt Ergonomic Mouse 最顺眼,然后愉快地从淘宝上拿下 。附上链接官方链接

    欢迎选购微软Window 8 人体工学鼠标,微软商城为您提供了Window 8 人体工学鼠标的价格和配置参数查询,还有很多产品图片供您浏览。了解更多微软鼠标产品,请登录微软中国官方商城。

好像不支持视频转换成的Gif图。。。各位请自行脑补 

Windows 键下方是后退键,在 Windows 下的浏览器浏览网页时可用,Office 软件里面无用

至于使用效果。。。各位请依旧自行脑补。手感当然不能和曼巴的前进+后退键比 

以上测试均是在没有安装特定驱动的情况下测试的,最近微软鼠标的驱动下载页面打开非常慢,懒得下,

同时都是自家的产品也没必要装驱动了。Mac OS 下也没发现有装驱动的必要。

下面是返场加映时段 

N800使用理念和苹果的Magic Mouse很像——触摸应用;按键形式也很像——整体左右压下。不存在谁抄袭谁,苹果的理念比较先进,先这样做了,其他厂家往这一方向发展时一时间也找不出不一样的解决方案,也就只能采用类似的形式。

楼主当时是先在Pinterest上看到的图,被外观和制作工艺毒到了,立即下单收货,到手后发现设计惊艳、工艺略惊奇,但整体惊艳感远不如图片,使用体验奇差,就丢抽屉了。

吃了一顿饭名字想起来了它叫——越野蓝影

每次打开(从上面抠下接收器)或从休眠状态启动时,底部都会有蓝色灯光亮起并持续数秒。

这组照片拍得比较辛苦,各位请自行想象楼主当时的姿势 

MS Sculpt Ergonomic Mouse 握持方式和普通鼠标不一样,虽然楼主还在适应中,但手感还不错。使用它时,手腕与手臂的感觉最舒服,因为这时手腕处是倾斜的(各位把手放在桌面上时,最舒服的姿势肯定不是手掌向下,而是手掌呈半握状态斜放在桌面上)。但这只鼠标由于体量感与握持姿势的原因,并不适合游戏。

换成人话就是:雷蛇曼巴>微软笔记本小鼠>联想触摸鼠

这三只鼠标定位完全不同,所以这样的比较意义不大,各位看下就好。。。 

QPAD,即“酷倍达”,瑞典外设品牌,因为进入游戏市场早加之顶级的瑞典产CT系列涂层垫而久负盛名,亦有“画厂”之称,这次谈的不是垫子,是一款强制人体工学鼠标8K。

强制人体工学鼠标,最典型的代表有两个:纯人体工学垂直鼠标和专门设定无名指、小指必须摆放的位置(我习惯叫它1-2-1-1型)的鼠标。碰巧这两类鼠标都有幸玩过,众所周知垂直鼠标很难游戏,但1-2-1-1是完全可以游戏的,因为和手掌贴合度高,老鸟会认为它适合FPS,me。。to。

虽然各种原因一直无缘MIONIX NAOS8200(无国行代购价格离谱,为2016国行扛价格?),但在同宗兄弟8K上市了,本来犹豫但遇见熟人好价格就入了,因为这种强制手感的1-2-1-1型不是主流外观的游戏鼠标,感觉还是蛮期待。

我相信开箱都是玩外设的人屡试不爽的,尤其是还带着一点期待。

一个四面的彩壳裹着一个黑色礼盒式包装,包装质地和简约风格都还不错,内仓的鼠标稳坐与厚实的海绵之中,并且上面还覆盖了一张较厚的海绵,避免了出现早期酋图X1那种鼠标被上盖蹭出痕迹的问题。

鼠标看上去很臃肿的感觉?之前也担心可能真的很大,但实际上它只是拍照显胖,跟很多女生一样。。。有肉。

图就是真相,和太攀长度相当,量了下大小,只有12.3cm,长么?真不长!

鼠标握手里宽不宽,其实主要是由“拇指、无名指”的距离决定,↑图这样我吧无名指遮住,你还觉得抓起来宽么?其实它宽的地方只是底盘,因为给无名指、小指安排座位,但是你趴上去就觉得它并不宽。

8K的强制人体工学最屌的地方,是让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呈现由高到低的阶梯式依次排列,并且每个手指根据长短不同都有自己的方寸之地,用来提高舒适度(手感稍后说)

滚轮是可以说复古,也可以说极简,但是触感很舒服,中键触发不费力。后面两颗DPI键是凸起的,因为强制性人体工学固定手姿,在食指、中指之间有足够的间隙,不会误按。可以手不离开鼠标,用食指末端点击操作。

当前DPI的提示灯(红、蓝两颗灯)靠近拇指一侧,正好位于握持鼠标时拇指、食指之间,随时可以了解当前的DPI值是几档,这个设计罗技是始祖,只是罗技多了一个奔跑的小人。虽然是复古设计,但是很实用,DPI可以也仅可以保存3档循环,这有点少,继续实用流。

侧键的位置看着有些靠前,但是如果按照它的强制人体工学握持,较长的4键则刚刚好与拇指指尖平行。

美不美看大腿,爽不爽看手感,8K是一只比较纯粹的游戏鼠标,没有什么太多科技元素,在我看来有的就是一颗够强的引擎、一个够舒服的手感。

前面提到了1-2-1-1鼠标的强制性,5根手指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这样真的好么?手握住8K会发现,从此以后手指都不用“扫地”了,拇指、无名指、小指都不着地了。鼠标与手掌紧紧贴在一起,融合感很好。

8K的底盘是比较宽,肯定就是稳,加上手指不“扫地”,这是要尽量保证鼠标的移动速度,需要控制重量,8K的评测称重是110g,移动还是非常随意不费力,他让我想起大学时球场上那一个灵活的胖子。

再说说左、右键,之前看过其他XD的评测,是20M的欧姆龙白点,实际上通过调教后手感非常爽脆,没有一点拖沓,并且手感很接近。TTC的侧键稍微力度大一点,确认感强。滚轮虽然不华丽,但噪音很低,中键触发也不不需要很费劲,

因为本身的底子有限,我说8K是一个老模具,那个年代(也就牧马人没火之前哈哈)大家都只看手感和性能,灯光并非是核心元素,不过8K也有自己的风格,并非太out>

默认灯光效果是红色,我很喜欢的颜色,大大的Q型LOGO比较Q。

因为支持RGB调色,自己设置以上几套方案看看效果,由于滚轮和LOGO可以分别设置不同颜色点击RGB调色板随意选择颜色,结果是LOGO和滚轮为统一颜色。要分开设置,另一个则需要手动分别填写R、G、B数据改变颜色),这就让有点老树开新花的感觉,分开设置后,8K应该可以很好的和很多RGB键盘的整体风格相吻合,形成一定的视觉冲击。不信可以看看~~~

鼠标内置存储,这些光效设定和DPI一样,是跟着鼠标走。

8K的驱动界面一看就是WIN8的味道,继续极简风格,但其实里面玩家可以自己选择和定义的空间很大,容易上手,还能长知识,wHy?看看就明白了。

按键设置、基本设置、宏录制这些在9800鼠标里很常规的设置就不罗嗦了,我就说比较关键的进阶设置,QPAD开放了表面校准(兼容性)、角度捕捉(就是直线修正)、提升距离(就是静默距离),设置平滑度(这个不是很清楚)。USB刷新率1000HZ,就是1ms响应的意思。

8K的灯光前面说过了,分开配色,灯效什么的,随意选,当然也不是很多:常亮、呼吸、跳动和七彩循环(类似RGB效果)。

要说这版驱动的WIN8风格友好而简化的界面,初见并无好感,不科幻、也谈不上精致,但用过之后发现是很用心的。比如,QPAD对于一些比较“高深”的设置提供了批注信息,鼠标光标停留,就会自动弹出简介(↑图),长知识就是这里,这种细致是很多厂商不具备的。

本来A9800的方案,不需要玩家去质疑什么追踪性能,应该看看是否一些实用参数设置的合理。

默认1mm多的静默距离,鼠标稍微抬起光标就不动了,到位(可以通过软件修改)。

加速、直线修正几乎没有(可以通过软件修改)

表面校准,默认为自动(可以通过软件修改)

蚊香图什么的就不画了,是正常的A9800的表现,该玩的都玩了,对这款鼠标的想法最简单粗暴的总结就是“手感好、点击脆”,另外驱动做的也是别出心裁,看着很简单,容易上手,但实际上信息量并不少,该有都有。感觉还可以提升的地方就是两边没做什么防滑设计, DPI只有3档,此时设个常用的500、1000、2000DPI,尤其感觉8200DPI是真浪费,差不多,其他都挺好。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体工学鼠标 的文章

 

随机推荐